CN2935631Y -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 Google Patents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35631Y
CN2935631Y CN 200620118769 CN200620118769U CN2935631Y CN 2935631 Y CN2935631 Y CN 2935631Y CN 200620118769 CN200620118769 CN 200620118769 CN 200620118769 U CN200620118769 U CN 200620118769U CN 2935631 Y CN2935631 Y CN 293563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voltage control
described resistance
pin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87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瑞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187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3563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3563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3563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一、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以及分别与第一、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连接、对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音频转换电压的第一、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第一、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快速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先发快速的控制电压信号,能扩大音频平衡增益变动的范围,从而使人声广播、音乐及歌曲音频信号在发射器调变后不会失真。

Description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特别是一种发射器调变前或功率放大前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都是把电视机顶盒、电视机、硬盘播放机、DVD播放机、卡拉OK等影音娱乐设备连接到功放机或无线电发射器(兰牙、红外线、高频、调频发射器)用音箱或无线耳机上来听声音。由于现在的电视机顶盒、电视机、硬盘播放机、DVD播放机、卡拉OK点歌机的音频输出大小,受卫星电视台的设置、节目源制作、光碟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小到0.4Vpp、大到6Vpp,从而造成音量偏小、偏大、失真或接收不良。
因此,可以在电视机顶盒、电视机、硬盘播放机、DVD播放机、卡拉OK点歌机与功率放大器、发射器之间增设具有音频输出大小自动平衡电路,以不断地自动侦测音频信号的平均大小,并自动的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以调整输出,使音量大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在工作中不需经常反复调整音频信号的大小,以减少接收不良信号或降低对音箱的损坏程度。
使用时,一般只有其前级设备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峰对峰值电压在0.5~4.5Vpp之间,功率放大器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一般前级设备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峰对峰值电压在1.5Vpp之下发射器才不会造成失真以及接收不良。例如,若前级设备音频信号的输出小于0.1Vrms时,单纯靠功率放大器调整放大,其背景杂音也会跟着放大,从而影响输出音质。因此,在实践中,最好使前级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0.9~1.4Vpp较佳,若设置的太低容易产生背景杂音,设置的太高则容易产生音乐饱和的嘈杂声。另外,当由于输入讯号或碟片的关系,前级设备输出信号差异过大时,可以在该前级设备与后级之间增设具有音频自动平衡的电路,以不断地自动侦测音频信号的平均大小,并自动的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以调整输出,使音频大小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范围宽广而输出范围小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它能扩大音频平衡增益变动的范围,并分别独立侦测左右两声道,使立体声双声轨音源的音频变化均匀,是符合调变输入水准范围的自动音频大小控制平衡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和音频信号输入插座,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对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控制调节,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输入插座,所述的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入端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出端各自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并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快速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先发的快速控制电压信号。
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还包括无线电发射器电路的音频输入端和功放机的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该无线电发射器电路的音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左右声道)输出端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2)以及由若干个电阻(电阻R12~电阻R15、电阻R19~电阻R22)、若干个电容(电容C4和电容C9)组成的附属电路。其中,连接器(JP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所述电阻R14、所述电阻R19、所述电阻R21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所述电阻R14和所述电阻R21的连接点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连接,所述电阻R12和所述电阻R14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1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13和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在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源,在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有所述电阻R20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同样,所述电阻R19和所述电阻R21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所述电容C9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7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在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且同时直接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8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1)以及由若干个电阻(电阻R43、电阻R45、电阻R50、电阻R52、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62、电阻R63)、可调电位器(VR1)、若干个电容(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23~电容C26)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电阻R5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13与电源连接的一端,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1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1和所述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所述电阻R43的一端,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2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7和所述电阻R45的一端连接,并在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接电源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8连接;所述电阻R38和所述电阻R39的连接端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以及所述可调电位器VR1的管脚(1),该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3与所述电容C25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3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3与所述电容C25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3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5,同样,所述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2与所述电容C26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2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2与所述电容C26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4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3,另外在所述电容C23与所述电容C24之间还有各一个电容C49和电容C48的接地电容,所述电容C49和所述电容C48的连接端与所述可调电位器VR1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若干个三极管(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若干个电阻(电阻R1~电阻R4、电阻R7~电阻R11、电阻R31)和若干个电容(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放大电路,以及由二极管D2、电阻R5、电容C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阻R10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所述电阻R11、所述电阻R31、所述电容C3阴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且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2的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及U2的管脚6。
所述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若干个三极管(三极管Q81、三极管Q82、三极管Q83)、若干个电阻(电阻R6、电阻R81~电阻R84、电阻R86~电阻R90)以及若干个电容(电容C81、电容C82)组成的放大电路,还有由二极管D82、电阻R85、电容C8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8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81和所述电阻R6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1和所述电阻R87的一端,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82、所述电阻R83、所述电阻R8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所述电阻R8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所述电阻R88、所述电阻R89、所述电阻R86、所述电阻R90、所述电容C83阴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8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82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83的基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且所述电阻R89与所述电阻R82的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8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所述三极管Q8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8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2的阴极、所述电阻R8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9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3的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8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及U2的管脚2。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5连接,所述三极管Q2基极与所述电容C1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所述电容C2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该三极管Q3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由所述二极管D2、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3组成的DRC充放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3连接,所述三极管Q82基极与所述电容C81的正极连接,该所述电容C81的阴极通过电阻R6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2的管脚3连接,三极管Q82发射极经所述电容C82与所述三极管Q83的基极连接,该三极管Q83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8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1的集电极与由所述二极管D82、所述电阻R85、所述电容C83所组成的DRC充放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DRC充放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1的管脚6、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6连接,用以为电路提供控制电压信号;所述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DRC充放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1的管脚2、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2连接,以提供控制电压信号。
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中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2的管脚3和管脚5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中的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1的管脚1和管脚7连接。
所述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DRC充放电电路由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电阻R5并联后与所述电容C3串联而成,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DRC充放电电路由所述二极管D82与所述电阻R85并联后与所述电容C83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射器调变前或功率放大前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具有两级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所述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独立控制的两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及所述的DRC充放电路,可使人声、音乐及歌曲音频信号输入峰值对峰值在0.3Vpp时提升10dB放大,可使输入7Vpp时衰减17dB,从而使人声广播、音乐及歌曲音频信号输入峰值0.3~7Vpp之间时变为0.9~1.3Vpp得到相似的音量,使发射器在调变后不会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发射器电路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发射器电路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符号说明
20: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    30: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
40: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    50: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
60:无线电发射器电路(发射器电路单元);
70:音频信号输入插座;        80:音频信号输出插座;
VR1:可调电位器;             JP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控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40和音频信号输入插座70,如图1所示。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对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控制调节,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输入插座70,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出端在分别连接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入端的同时,还分别连接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的输入端和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40的输入端,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40的输出端各自同时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控制端连接,并分别向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提供快速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提供先发的快速控制电压信号。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还包括无线电发射器电路60的音频输入端(VR1的4、5脚)和音频信号输出插座80,该无线电发射器电路的音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左右声道)输出端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连接。
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用于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即,对大信号进行衰减,对小信号进行放大,以平衡输出音量。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2以及由电阻R12~电阻R15、电阻R19~电阻R22、电容C4和电容C9组成的附属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连接器JP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9、电阻R21的输入端以及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电阻R14和电阻R21的连接点与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连接,电阻R12和电阻R14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电容C4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1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电阻R13和电阻R15的一端,在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源,在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有电阻R20以及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同样,电阻R19和电阻R21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电容C9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7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22的一端,在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且同时直接与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8连接。
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入端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进一步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进一步增加衰减及放大的增益数,平衡输出音量,向下一级音频放大器或发射器输出。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1以及由电阻R43、电阻R45、电阻R50、电阻R52、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62、电阻R63、可调电位器VR1、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23~电容C26组成的附属电路,如图2所示。电阻R5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13与电源连接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电容C11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与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1和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2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与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7和电阻R45的一端连接,并在电阻R4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2接电源的一端以及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8连接;电阻R38和电阻R39的连接端同时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以及可调电位器VR1的脚1接地端,该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3与电容C25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3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3与电容C25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电容C23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5,同样,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2与电容C26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2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2与电容C26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电容C24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3,另外在电容C23与电容C24之间还有电容C49和电容C48的电路,电容C49和电容C48的连接端与可调电位器VR1的接地端连接。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中655A VCA芯片U1的管脚3、管脚5分别与可调电位器VR1的输出端连接,并输出均衡的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左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4、电阻R7~电阻R11、电阻R31、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放大电路,以及由二极管D2、电阻R5、电容C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如图2所示。三极管Q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电容C1和电阻R10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分别连接电阻R1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电阻R8、电阻R9、电阻R11、电阻R31、电容C3阴极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电容C2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且电阻R9与电阻R2的连接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3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6。DRC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6、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655A VCA芯片U1的管脚6连接,提供控制信号。
第二(右声道)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81、三极管Q82、三极管Q83、电阻R6、电阻R81~电阻R84、电阻R86~电阻R90、电容C81和电容C82组成的放大电路,还有由二极管D82、电阻R85、电容C8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如图2所示。三极管Q8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电容C81和电阻R6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连接电阻R81和电阻R87的一端,电阻R81的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82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82、电阻R83、电阻R8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电阻R8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电阻R88、电阻R89、电阻R86、电阻R90、电容C83阴极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83的发射极,电阻R8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电容C82连接到三极管Q83的基极,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2的另一端,且电阻R89与电阻R82的连接端与三极管Q8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3的集电极与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三极管Q8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1的发射极与电阻R8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1的集电极与电阻R8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二极管D82的阴极、电阻R85的一端以及电阻R9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5的另一端、电容C83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8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2。DRC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655A VCA芯片U2的管脚2、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655A VCA芯片U1的管脚2连接,并提供控制信号。
就工作原理而言,前级设备(如电视机顶盒、电视机、硬盘播放机、DVD等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由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入端输入,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及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40采集第一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的电压信号,产生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自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控制端输入,达成第一道音频大小平衡调节的作用,第一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的电压信号输出至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输入端,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以及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40采集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的电压信号,产生先发的控制电压信号至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控制端输入,达成第二道音频大小平衡调节的作用,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出端电压信号再输出至下一级设备(如功率放大器、发射器等)。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的音频信号经由电容C9、电容C4输入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655A VCA芯片U2管(输入)脚,再由其输出管脚经电容C1、电容C81送到三极管Q2、Q82的基极及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655A VCA芯片U1管(输入)脚,其中655A VCA芯片U2输出的音频讯号经由三极管Q1~三极管Q3或三极管Q81~三极管Q83耦合放大后,当三极管Q2或三极管Q82输入信号愈大时,三极管Q1或三极管Q81的集电极电流愈大,集电极电压愈低(例如,当655A VCA芯片U2输入1KHz0.1Vrms正弦波时,三极管Q1集电极直流电压为4.8V;当655A VCA芯片U1输入1.5Vrms正弦波时,三极管Q1集电极直流电压为2.2V)。由于三极管Q1或三极管Q81集电极接有DRC充放电电路,当输入大时即透过三极管Q1或三极管Q81放电降压,输入小时即充电升压,充电电容C3、充电电容C83的电压送回655A VCA芯片U2的控制脚,若控制脚电压高,则进行放大,若其电压低,则进行衰减,从而实现第一道音量平衡作用,提供±6dB的增益,再经电容C12、电容C11送至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
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与上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工作原理近似,但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反馈控制电压并不由其自身的输出取出,而是与第一电压控制放大电压单元20共用三极管Q1~三极管Q3或三极管Q81~三极管Q83的音频转控制电压电路,由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出取出,即以前级(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655A VCA芯片U2)较大差异的采样讯号先发控制后级(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655A VCA芯片U1)的过度补偿与衰减方式来适合动态的效果。在此,二极管D2、二极管D82提供快速衰减大信号的作用,以补偿由RC充放电路产生的控制讯号延迟,让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655A VCA芯片提早得到及时的控制电压,从而有效的均衡音乐、人声等非连续信号。
虽然以特定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熟习该项技艺者将清楚地知道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化和修改。但不论其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技术所做出的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和音频信号输入插座,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输入插座,所述的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入端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出端各自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电发射器电路和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该无线电发射器电路的音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2)以及由电阻(R12~R15、R19~R22)、电容(C4和C9)组成的附属电路,其中连接器(JP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R14、R19、R21)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所述电阻(R14)和所述电阻(R21)的连接点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连接,所述电阻(R12)和所述电阻(R14)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1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13)和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在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源,在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有所述电阻(R20)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同样,所述电阻(R19)和所述电阻(R21)的输出端相连,并在通过所述电容(C9)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7的同时,还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在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且同时直接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包括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655AVCA芯片(U1)以及由电阻(R43、R45、R50、R52、R38、R39、R62和R63)、可调电位器(VR1)和电容(C11、C12、C23~C26)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电阻(R5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13)与电源连接的一端,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1)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1和所述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4、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所述电阻(R43)的一端,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2)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与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7和所述电阻(R45)的一端连接,并在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22)接电源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8连接;所述电阻(R38)和所述电阻(R39)的连接端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4以及所述可调电位器(VR1)的管脚1,该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3)与所述电容(C25)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3)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3)与所述电容(C25)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3)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5,同样,所述可调电位器(VR1)的滑动管脚(2)与所述电容(C26)连接,对应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62)连接到上述滑动管脚(2)与所述电容(C26)连接端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4)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的管脚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Q3)、电阻(R1~R4、R7~R11、R31)、电容(C1和C2)组成的放大电路,以及二极管(D2)、电阻(R5)、电容(C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阻(R10)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5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所述电阻(R8、R9、R11、R31)、所述电容(C3)阴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且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2)的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及U2)的管脚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81~Q83)、电阻(R6、R81~R84、R86~R90)以及电容(C81~C82)组成的放大电路,还有由二极管(D82)、电阻(R85)、电容(C83)组成的DRC充放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82)的基极在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81)和所述电阻(R6)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2)的管脚3的同时,还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1)和所述电阻(R87)的一端,所述电阻(R8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电阻(R82、R83和R84)的一端连接,并接电源(+8V);所述电阻(R8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在所述电阻(R88、R89、R86和R90)、所述电容(C83)阴极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8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2)发射极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电容(C82)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83)的基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且所述电阻(R89)与所述电阻(R82)的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Q8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同时又与所述三极管(Q8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8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4)连接的同时,还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2)的阴极、所述电阻(R8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9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3)的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82)的阳极也同时连接到所述电压控制增益集成电路(U1及U2)的管脚2。
CN 200620118769 2006-06-19 2006-06-19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3563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8769 CN2935631Y (zh) 2006-06-19 2006-06-19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8769 CN2935631Y (zh) 2006-06-19 2006-06-19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35631Y true CN2935631Y (zh) 2007-08-15

Family

ID=3835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876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35631Y (zh) 2006-06-19 2006-06-19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3563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766A (zh) * 2009-01-23 2010-07-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增益调节装置与方法
CN105099384A (zh) * 2015-07-01 2015-11-2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移动终端外放音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063594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电路和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766A (zh) * 2009-01-23 2010-07-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增益调节装置与方法
CN105099384A (zh) * 2015-07-01 2015-11-2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提升移动终端外放音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063594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电路和终端
CN113038342A (zh) * 2018-09-30 2021-06-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电路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8035U (zh) 音量自动控制音箱
CN2935631Y (zh) 音频大小自动平衡电路
CN205265665U (zh) 一种无线信号发射系统
US8165315B2 (en) Multichannel wireless system
CN201571045U (zh) 语音无线传输装置
CN213126391U (zh) 新型直播麦克风
CN201369813Y (zh) 一种输出功率可选择性恒定的音频功放电路
CN208675511U (zh) 一种高灵敏度话筒声码话电路
CN207753726U (zh) 一种数字音频监听设备
CN201657257U (zh) 一种红外无线音频信号收发装置
CN207352955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伴唱系统
CN204377082U (zh) 无线控制多媒体音响
CN202334776U (zh) 基于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带阻抗匹配视频光接收机
CN204733326U (zh) 一种高性能红外无线耳机
CN204906539U (zh) 一种用于数字接收天线的控制电路
CN204216869U (zh) 一种功放主备切换器
CN204993809U (zh) 一种双声道音频放大电路
CN203482378U (zh) 一种有源音箱
CN204145751U (zh) 无线光波耳麦系统
CN208386891U (zh) 一种便携式音频放大装置
CN206575384U (zh)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音频设备
CN106656087A (zh)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环路
CN201118788Y (zh) 有线电视前端多通道音频统调均衡器
CN201550122U (zh) 光控增益自动控制光接收机
CN212970073U (zh) 一种高保真低成本的模拟助听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