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2997Y -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2997Y
CN2912997Y CN 200620113715 CN200620113715U CN2912997Y CN 2912997 Y CN2912997 Y CN 2912997Y CN 200620113715 CN200620113715 CN 200620113715 CN 200620113715 U CN200620113715 U CN 200620113715U CN 2912997 Y CN2912997 Y CN 291299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unit
main body
swing arm
disposed
s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37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呂俊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LUM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LUM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LUM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LUM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137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1299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299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299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为可同时贴合薄膜于该基材的二作用面上的创新型态设计;其中该第一、二输送单元包括一撑展机构,而该二摆臂的枢接部预定位置装设有感知装置,该控制单元整合该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再交错对比出电子数据,并计算出撑展机构中所应该配置的重量而作调整的电子配备;以此特殊改良结构设计,可解决现有薄膜贴合机只局限于单次贴合薄膜于基材的单面的问题,且可有效解决重复该作业流程而欲达到双面贴合薄膜于基材的二作用面上而浪费成本等问题为其主要功效及用途。

Description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特别是指可同时贴合薄膜于该基材的二作用面上的创新型态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21A贴合机,如图1所示为目前常见的薄膜21A贴合机的结构,该主机体B的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基材输送装置1A,该基材输送装置1A为输送基材11A的滚筒装置;该主机体B的另侧配置有一薄膜输送装置2A,该薄膜输送装置2A为输送薄膜21A的滚筒形态,可供该薄膜21A输出时利用该数组滚轮的撑展拉伸张力而使薄膜21A产生一预定撑展面积,使该薄膜21A导入辊压装置3A与基材11A的预定面贴合成一体,进而导送成品41A于置料装置4A作收整。但此种现有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存在下述问题:
1、所产生的成品41A仅能单次贴合该基材11A的单面,若该基材11A需双面贴合薄膜21A时,该贴合单面的成品41A则需再次送入薄膜贴合机贴合于该基材11A另面,因一般薄膜贴合机的薄膜21A需经过撑展拉伸一适当面积后再与基材11A辊压,且该辊压后的成品41A常因该薄膜21A撑展后形成一道张力面,当该基材11A双面贴合薄膜21A则需二薄膜21A的张力值相等,反之则成品41A易产生弯曲或皱折等瑕疵,且前置作业所作的撑展作业需考虑基材11A本身材质厚度问题,要真正达到成品41A二面张力值相等则需耗费许多时间及作业流程,且重复运作该作业流程而欲达到双面贴合该薄膜21A更浪费生产者许多时间及成本,进而造成生产者的负担及压力。
2、因该薄膜贴合机内的各配置流程均设有数组导轮结构,该数组导轮毫不间断地配合作业进度运作,长期下来则造成许多导轮组产生晃动进而造成成品41A的瑕疵,且增加了产品的不良率,造成生产者严重损失。
所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是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技术人员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针对现有薄膜贴合机的基材若要双面贴合薄膜则需二薄膜的张力值相等,反之则该成品易产生弯曲或皱折等瑕疵,该所述的撑展作业需考虑该基材本身的材质厚度问题,欲达到成品薄膜的二面张力值相等则需耗费许多时间及作业流程的问题加以改良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利用该撑展机构的二链条啮合该导送部的二齿轮,而使该链条的二自由端分别组设于一配重块的二侧预定端及二侧摆臂的旋摆端,构成一限位组态,其中该二摆臂的枢接部预定位置装设有感知装置,而该控制单元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二组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再交错对比出电子数据,并计算出撑展机构中所应该配置的重量而作调整的电子配备。
以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可达到稳定地同时贴合二薄膜于基材的双面的实用进步性。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针对现有薄膜贴合机内的各配置流程均设有数组导轮结构,该数组导轮毫不间断地配合作业进度运作,长期下来则造成许多导轮组产生晃动且易造成成品的瑕疵另一问题。利用枢接部及各导轮组的二侧端各套设有轴套于机体内侧的另一技术特点,进以达到使枢接部及各导轮组能更加稳定地运转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薄膜贴合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控制单元中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其为显示第一、二输送单元中的摆臂可组装微调轻重的配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现结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
首先,如图2一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主机体A、第一输送单元10、第二输送单元20、基材输送单元30、辊压单元40、置料单元50以及控制单元60,其中:
该第一输送单元10,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1、一导送部12及一撑展机构13,该第一输送装置11配置于主机体A的预定位置,其中该第一输送装置11为一传输薄膜14的卷筒形态,该第一输送装置11的流程后置处设有一导送部12,且该导送部12的二端各设有一齿轮16,该齿轮16恰可驱动撑展机构13,其中该撑展机构13包括有一配重块132、二链条131、二摆臂133、一感知装置17及数个轴套15,利用二链条131啮合该导送部12的二齿轮16,而使该链条131的二自由端分别组设于一配重块132的二侧预定端及二侧摆臂133的旋摆端134,构成一限位组态,其中该二摆臂133的枢接部135预定位置装设有感知装置17,且该枢接部135及各导轮组的二侧端各套设有轴套15于机体内侧,使枢接部135能更加稳定地运转,另该二摆臂133上间隔配置有导送轮组,且该导送轮组间隔配置有一惰轮136,而该导送轮组及该惰轮136的中间位置界定为撑展区间;
该第二输送单元20,与第一输送单元的整体呈相对称的型式组态,包括第二输送装置21、一导送部22及一撑展机构23,该第二输送装置21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其中该第二输送装置21为一种传输薄膜24素材的卷筒形态,且该第二输送装置21的流程后置处设有一导送部22,而该导送部22的二端各设有齿轮26,该齿轮26恰可驱动撑展机构23,其中该撑展机构23包括有一配重块232、二链条231、二摆臂233、一感知装置27及数个轴套25,其为通过二链条231啮合该导送部22的二齿轮26,而使该链条231的二自由端分别组设于一配重块232的二侧预定端及二侧摆臂233的旋摆端234,构成一限位组态,其中该二摆臂233的枢接部235预定位置装设有感知装置27,且该枢接部235及各导轮组的二侧端各套设有轴套25于机体内侧,使枢接部235能更加稳定地运转,另该二摆臂233上间隔配置有导送轮组,且该导送轮组间隔配置有一惰轮236,而该导送轮组及该惰轮236界的中间位置界定为撑展区间;
该基材输送单元30配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0及第二输送单元之间,包括基材输送装置31,且该基材输送装置31配置于主机体A上,其中该基材输送装置31为一种传输基材34的卷筒形态;
该辊压单元40,配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0、第二输送单元20及基材输送单元30的流程后置处,包括有传动轮41及惰轮42,且该传动轮41及惰轮42配置于主机体A的一预定位置上;
该置料单元50,配置于辊压单元40的流程后置处,包括一置料装置51及导送轮组,其中该置料装置51为一种收受该成品52辊压成型为一体的卷筒形态,且该置料装置51及数个导送轮配置于主机体A的预定位置;
该控制单元60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10及第二输送单元的二组感知装置17所传送的讯息再交错比对出电子数据,并计算出撑展机构13中所应该配置的重量而作调整的电子配备,而该控制单元60包括有一控制面板61,且配置于主机体A的外侧预定位置。
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现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主要是该第一输送单元10、基材输送单元30及第二输送单元20同时传送薄膜14及基材34至辊压单元40辊压成型为一体,其中该基材输送单元30配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0及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而该成型的薄膜14体经过该导轮组导送至该置料单元50作收受运作;其中当第一输送装置11及第二输送装置分别同时导送薄膜14时,该薄膜14导送至该导送部12并经过惰轮42、136导入该导送轮组,其中该惰轮42、136及导送轮组之间界定有一撑展区间,而当该薄膜14导入该撑展区间时,可利用摆臂133及链条131所配合不同重量的配重块132使产生不同撑展区间的大小,其中,该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的摆臂133、233中的枢接部135、235所装设的感知装置17、27可依据该摆臂133、233的旋摆端134、234所旋摆的角度位移而传送讯息至该控制单元60计算对比,而使该控制单元60产生电子数据以供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调整撑展区间的大小,使该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所导送的薄膜14得以通过适当的撑展张力而得到相同的撑展拉伸面积,而当该基材输送单元30导送该基材34导送入该辊压单元40时,该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所导送的薄膜14是利用辊压单元40中的传动轮41及惰轮42、136的正、逆向旋动,而使二薄膜14的预定面相对附着于基材34的二面,利用导送轮组的导送而使该辊压成型的成品52收受于置料装置51。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于该第一、二输送装置11、21中的撑展机构13的摆臂133、233可组设有调整重量的配重件137、237,以方便微调该薄膜14的撑展面积。
本实用新型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的有益效果如下:
1、当该薄膜14导入该撑展区间时,可利用摆臂133及链条131所配合不同重量的配重块132而产生不同撑展面积的大小,其中,该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的摆臂133、233中的枢接部135、235所装设的感知装置17、27可依据该摆臂133、233的旋摆端134、234所旋摆的角度位移而传送讯息至该控制单元60计算对比,而该控制单元60产生电子数据以供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调整撑展面积的大小,使该第一、二输送单元10、20所导送的薄膜14得以通过适当的撑展张力而得到二薄膜14相同的撑展拉伸面积,以此特殊改良结构设计,可解决现有薄膜贴合机只局限于单次贴合薄膜于基材单面的问题,且有效解决重复运作该作业流程而欲达到双面贴合而浪费许多成本等问题,使本实用新型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进步性要件。
2、该枢接部135、235及各导轮组的二侧端各套设有轴套15、25于机体内侧,可使枢接部135、235及各导轮组能更加稳定地运转,以此特殊改良结构设计,可有效解决现有薄膜贴合机内的因长期下来造成的许多导轮组产生晃动,且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并减少生产者的严重损失。
前文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畴中。

Claims (7)

1、一种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机体;
一基材输送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流程前置处,包括一基材输送装置,该基材输送装置配置于主机体上;
一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及一撑展机构,该第一输送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该撑展机构中设有一感知装置;
一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及一撑展机构,该第二输送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该撑展机构中设有一感知装置;
一辊压单元,配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及基材输送单元的流程后置处,该辊压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一预定位置上;
一置料单元,配置于辊压单元的流程后置处,包括一置料装置,该置料装置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
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以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装置可为与导送部间隔配置于主机体的一侧位置上,且该导送部可为连动于撑展机构,其中该撑展机构可为包括一配重块、一链条、一摆臂、一感知装置及数个轴套,该摆臂的前后二端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旋摆端,该摆臂的枢接部可轴枢于一转轴上,该转轴的一预定位置可设有感知装置,其中该感知装置可为可变电阻结构,该转轴的二侧端可为设有轴套,摆臂上可间隔配置有数个导送轮,该数个导送轮的二侧端可增设有轴套,该摆臂的旋摆端可组设有一链条,该链条可啮合于导送部一侧所设的齿轮,且该链条的另端可固设一配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装置可为与导送部间隔配置于主机体的一侧位置上,且该导送部可为连动于撑展机构,其中该撑展机构可包括有一配重块、一链条、一摆臂、一感知装置及数个轴套,该摆臂的前后二端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旋摆端,该摆臂的枢接部可轴枢于一转轴上,该转轴的一预定位置可设有感知装置,且该感知装置可为一可变电阻,且该转轴的二侧端可各设有轴套,摆臂上可间隔配置有数个导送轮,该数个导送轮的二侧端可设有轴套,该摆臂的旋摆端可组设有一链条,该链条可啮合于导送部一侧所设的齿轮,且该链条的另端可固设一配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辊压单元可为包括一传动轮及一惰轮,该传动轮及惰轮可为配置于主机体的一预定位置上,另该传动轮及惰轮可为对应轴枢于传动马达而作正逆向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可为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二组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再交错对比出电子数据,并计算出撑展机构中所应该配置的重量而作调整的电子配备,而该控制单元可包括一控制面板,且其配置于主机体的外侧预定位置。
6、一种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机体;
一基材输送单元配置主机体的流程前置处,包括基材输送装置,该基材输送装置配置于主机体上;
一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装置、一导送部及一撑展机构,该第一输送装置与导送部间隔配置于主机体的一侧位置上,且该导送部连动该撑展机构,其中该撑展机构包括有一配重块、一链条、一摆臂、一感知装置及数个轴套,该摆臂的前后二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旋摆端,该摆臂的枢接部轴枢于一转轴上,该转轴的一预定位置设有感知装置,且该转轴的二侧端各设有轴套,摆臂上间隔配置有数个导送轮,该数个导送轮的二侧端各设有轴套,该摆臂的旋摆端组设有一链条,该链条啮合于导送部一侧所设的齿轮,且该链条的另端固设一配重块;
一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输送装置、一导送部及一撑展机构,该第二输送装置与导送部配置于主机体的另侧位置上,且该导送部连动该撑展机构,其中,该撑展机构包括有一配重块、一链条、一摆臂、一感知装置及数个轴套,该摆臂的前后二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旋摆端,该摆臂的枢接部轴枢于一转轴上,转轴的一预定位置上设有一感知装置,且该转轴的二侧端各设有轴套,摆臂上间隔配置有数个导送轮,该数个导送轮的二侧端各设有轴套,摆臂的旋摆端组设有一链条,该链条啮合于导送部一侧的齿轮,链条的另端固设一配重块;
一辊压单元,配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及基材输送单元的流程后置处,该辊压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一预定位置上;
一置料单元,配置于辊压单元的流程后置处,包括一置料装置及数个导送轮,该置料装置及数个导送轮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该置料装置对应轴枢于传动马达而作旋转;
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配置于主机体的预定位置,以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可为整合该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的二组感知装置所传送的讯息再交错对比出电子数据,并计算出撑展机构中所应该配置的重量而作调整的电子配备,而该控制单元可包括一控制面板,且其配置于主机体的外侧预定位置。
CN 200620113715 2006-05-09 2006-05-09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Expired - Lifetime CN291299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3715 CN2912997Y (zh) 2006-05-09 2006-05-09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3715 CN2912997Y (zh) 2006-05-09 2006-05-09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2997Y true CN2912997Y (zh) 2007-06-20

Family

ID=3816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3715 Expired - Lifetime CN2912997Y (zh) 2006-05-09 2006-05-09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1299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688A (zh) * 2009-07-09 2012-05-23 联邦印刷厂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复合膜的嵌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具有嵌体的复合膜
CN103707605A (zh) * 2013-12-27 2014-04-09 苏州东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的贴合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688A (zh) * 2009-07-09 2012-05-23 联邦印刷厂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复合膜的嵌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具有嵌体的复合膜
CN102470688B (zh) * 2009-07-09 2015-04-08 联邦印刷厂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复合膜的嵌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具有嵌体的复合膜
CN103707605A (zh) * 2013-12-27 2014-04-09 苏州东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的贴合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704305A (en) Substrate carrying device
CN2912997Y (zh) 薄膜贴合机结构改良
WO2008152718A1 (ja) 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CN200985313Y (zh) 移动式翻抛机
CN107244452A (zh) 一种包装机及其输送翻转装置
CN204844972U (zh) 手提袋机及其自动贴头卡装置
CN101774488B (zh) 一种陶瓷砖连续式升降转弯传输机构
CN207015660U (zh) 一种包装机及其输送翻转装置
CN201376498Y (zh) 万向差速器
CN206276626U (zh) 偏心轮分拣机
CN104786555A (zh) 手提袋机及其自动贴头卡装置
CN205526181U (zh) 振动整形变速分包机构
CN209589496U (zh) 用于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的平带式道路模拟装置
CN201989433U (zh) 一种自动盖章机
CN2714480Y (zh) 输送带
CN209383075U (zh) 液袋包装机膜纸驱动装置
CN209409456U (zh) 扁绳手把合成装置及纸袋机
CN202847092U (zh) 印刷机结构
CN207844409U (zh) 一种皮带线阻挡装置
CN201370421Y (zh) 转经筒传动机构
CN206232196U (zh) 一种纸胶带绷直装置
CN2749674Y (zh) 设有模切差速补偿机构的印刷开槽模切机
CN215515372U (zh) 一种模组输送平台
CN201573375U (zh) 液态光学胶贴合机的旋转驱动装置
CN202686870U (zh) 编织袋的整平、整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