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8090Y -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8090Y
CN2908090Y CN 200620104145 CN200620104145U CN2908090Y CN 2908090 Y CN2908090 Y CN 2908090Y CN 200620104145 CN200620104145 CN 200620104145 CN 200620104145 U CN200620104145 U CN 200620104145U CN 2908090 Y CN2908090 Y CN 29080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t axle
thread
bamboo
weaving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041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明
邵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041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809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80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80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包括推料机构、传动机构、上下换线机构和送篾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曲轴以及近曲轴链轮,特别之处是在近曲轴大链轮至前穿线杆之间设置了前穿线杆的左右换线机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前穿线杆所引导的编织线在竹篾间隙内能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交错,而且由于编织线的松紧度适宜,对于较薄的竹篾来说在编织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扭曲现象,使得该机同时适合厚度为0.8-4.2mm、长度为1300-2600mm竹篾为原料的竹帘的编织,成品竹帘上编织线不会出现移动现象,从而确保了竹帘在生产、搬运过程中的不松散,为后续工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Description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制品加工机械,尤其是属于一种制作供竹胶板使用的竹帘编织机。
背景技术
竹帘编织是竹帘胶合板加工过程中的一道主要工序,目前,纵向进料,编织线上、下交错换线的竹帘编织机是完成该工序的一种最主要的机器。编号为1001-4462(2003)08-0016-03一文针对竹帘纺织机的现有产品和正在研制、开发的产品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详细介绍了由中南林学院研制的竹帘纺织机的设计原理,提出了竹帘纺织机的最佳纺织方式。
该文2.2节提出了一种纵向进料竹帘编织机结构,图1为该机的工作原理图:竹篾35经手工喂料从导向口36进入进料辊34,进料辊34将竹篾35快速送入进料槽33后,推料器将竹篾35推向竹帘37而使竹帘37前进一片竹篾35宽度的距离;同时,编织线摆动架30上的编织线31上下交错一次,第二片竹篾35进料。如此反复,就可以编织出带状竹帘37。图1中32表示进料槽33的间隙,作为编织线31对竹篾35的作用区,38是压紧棍。
2.5节还介绍了一种扭转型竹帘编织机。这种机器进料一块竹片,每组线圈绕竹篾旋转360度(类似编绳动作),不但实现了编织线的上下交错,同时也实现了两条编织线的左右交错。这种编织机编织出的竹帘的显著特点是编织线不会在竹帘上移动,可以保证竹帘在生产搬运过程中不会松散,为后续工序提供了有利生产条件,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厚竹帘编织方式。
但是上述两种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相应的不足:
前者,编织线相对竹篾只能实现上、下交错换线,因此,编织线相对竹篾比较松,会出现在竹帘上移动现象,竹帘结构不紧凑,尤其是在竹帘生产、搬运过程中会松散,给后续工序造成不便。后者,由于编织线相对竹篾采用扭转式编织竹帘,编织线比较紧,对厚竹篾来说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用该机来编织薄型竹篾竹帘,就会出现竹篾扭曲现象,编织困难甚至无法进行编织,因此,该机只适用于编织较厚的竹帘;再则,扭转型竹帘编织机的编织线设在线架上,工作时需随线架一起转动,因此,对线的大小和规格有很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该机在现有纵向进料竹帘编织机的基础上,能实现编织线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交错,适合编织各种厚度的竹帘,且成型后编织线不会在竹帘上移动,确保竹帘在生产搬运过程中不松散,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这种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推料机构、传动机构、上下换线机构和送篾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曲轴以及近曲轴链轮,曲轴一端与离合器相联,另一端与近曲轴小链轮相接,近曲轴小链轮与近曲轴大链轮链接,近曲轴大链轮与上下换线顶杆相联,其特征是:近曲轴大链轮至前穿线杆之间还设置了前穿线杆的左右换线机构,曲轴的转动能改变前穿线杆的左右位置。
具体实施时,前穿线杆的左右换线机构包括过桥轴、远曲轴大小链轮、凸轮轴、凸轮、左右换线顶杆、左右换线连杆以及一弹簧装置;过桥轴一端与近曲轴大链轮联接,另一端与远曲轴小链轮相联,远曲轴小链轮与远曲轴大链轮链接,远曲轴大链轮经一凸轮轴与凸轮相联,凸轮的凹凸面经左右换线顶杆与左右换线连杆相抵,前穿线杆的左端部与机架的上部间设有弹簧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现有纵向进料竹帘编织机的传动机构的基础上增设左右换线机构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前、后穿线杆所引导的编织线在竹篾间隙内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进行交错的目的,由于编织线松紧度适宜,对于较薄的竹篾来说在编织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扭曲现象,因此,该竹帘编织机同时适合厚薄竹帘的编织,适合厚度0.8-4.2mm、长度1300-2600mm竹篾为原料的竹帘的编织,而且竹帘成型后编织线不会出现移动现象,从而确保了竹帘在生产、搬运过程中的不松散,为后续工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面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纵向进料竹帘编织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左右换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凸轮19的K向结构图。
图5为前后换线杆引导的编织线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序号表示:编织线摆动架30,编织线31,间隙32,进料槽33,进料辊34,竹篾35,导向口36,竹帘37,压紧棍38。
图2至图4中的序号分别表示:离合器踏脚1,机架2,电机3,送篾结构4,上下换线顶杆5,滑轮6,上下换线连杆7,后穿线杆8,后引线针8A,后引线针孔8A1,前穿线杆9,前引线针9A,前引线针孔9A1,左右换线连杆9B,篾匣梁10,篾匣11,导篾止回器12,推篾架13,线张紧架14,篾压紧器15,篾压紧器梁16,摆动杆17,左右换线顶杆18,凸轮19,凸轮轴20,过桥轴21,减速器22,离合器23,曲轴装置24,曲轴一端24A,复位弹簧25,近曲轴小链轮26,近曲轴大链轮27,远曲轴小链轮28,远曲轴大链轮29;
图5中的黑圆圈代表前穿线杆9引导的编织线截面,十字圆圈表示后穿线杆8引导的编织线截面,水平虚线表示篾匣11的中心水平面,单线前头表示黑圆圈运动轨迹,双线前头表示十字圆圈运动轨迹。
参见图2,并结合图3、图4。这种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包括机架2,以及设置在机架2上的推料机构、传动机构、上下换线机构和送篾机构,这些机构都由现有技术构成,因此,以下将不再充分展开说明而只作简单叙说。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23、曲轴以及近曲轴链轮(图2、图3中以曲轴装置24示意),曲轴一端24A与离合器23相联,另一端与近曲轴小链轮26相接,近曲轴小链轮26与近曲轴大链轮27链接(两只链轮的大小比为2∶1),近曲轴大链轮27与上下换线顶杆5相联。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在近曲轴大链轮26至前穿线杆9间增设前穿线杆9的左右换线机构,曲轴装置24的转动既能带动上下换线顶杆5动作,使前、后换线杆9,8实现上、下走动,又能通过左右换线机构改变前穿线杆9的左右位置,即实现左右走动。
具体实施时,近曲轴大链轮27至前穿线杆9间左右换线机构的增设方法很多,只要达到曲轴装置24转动时能改变前穿线杆9的左右位置即可。本实施例的前穿线杆左右换线机构由过桥轴21、远曲轴大小链轮29、28、凸轮轴20、凸轮19、左右换线顶杆18、左右换线连杆9B以及一弹簧装置25构成。过桥轴21的一端与近曲轴大链轮27联接,另一端与远曲轴小链轮28相联,远曲轴小链轮28与远曲轴大链轮29链接(两只链轮的大小比为2∶1),远曲轴大链轮29经凸轮轴20与凸轮19相联,凸轮19的凹凸面经左右换线顶杆18与左右换线连杆9B相抵,前穿线杆9的左端部与机架2的上部间设有弹簧装置左右换线连杆9B和弹簧装置25的相互配合动作使前穿线杆9的左右位置发生变化,即:左右换线顶杆18推动前穿线杆9向左运动,弹簧装置25的复位力使之复位。
前后穿线杆虽然具有不同的运动轨迹,但行程协调一致并具有对称性,以四片竹篾为一个周期。前后穿线杆的上、下运动过程如下:与近曲轴大链轮26相联的上下换线顶杆5的运动,经上下换线连杆7带动前后穿线杆分别作上、下运动。与此同时,与曲轴大链轮26相联的过桥轴21依次使远曲轴小链轮28,远曲轴大链轮29,凸轮轴20,凸轮19运动,最后左右换线顶杆18顶撞左右换线连杆9B,使前穿线杆在作上、下运动时出现向左移动,当凸轮19转至凹部时,弹簧装置25的复位力又使前穿线杆复位,从而完成前穿线杆的左右移动。
机架2的上平面有一组水平状设置的篾匣11(即为图1中的进料槽33),篾匣11固定在篾匣梁上10;以篾匣11中心平面为基准,篾匣11后方设前穿线杆9,后穿线杆8。前穿线杆9引导编织线实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走动,后穿线杆8实现另一根编织线的上、下走动。篾匣11的右侧正方置有送篾结构4,在篾匣的正下方设有推篾架13;在篾匣的正前方设有导篾止回器12;导篾止回器的上方设有篾压紧器14。单个篾匣11的形状呈喇叭型,以其中心面为基准,将每个篾匣11置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且篾匣与篾匣具有间隙(如同图1中的进料槽33的间隙),供编织线走动。
参见图5并结合视图,图5中的黑圆圈代表前穿线杆9引导的编织线截面,十字圆圈表示后穿线杆8引导的编织线截面,水平虚线表示篾匣11的中心水平面,单线前头表示黑圆圈运动轨迹,双线前头表示十字圆圈运动轨迹,竖直虚线将一个周期分成A、B、C、D状态。其运动轨迹如下:
A状态:黑圆圈处于左下方,十字圆圈处于上方,此时为停留送料状态。将一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离合器脚踏板1,推篾架将竹篾送一个料位,同时,前后穿线杆按图中箭头方向运动到位之后,变为B状态。
将第二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离合器脚踏板,推篾架又将竹篾送一个料位,同时前后穿线杆按图中箭头方向运动,前穿线连杆向下的同时往右走,使得前穿线连杆运动到后穿线连杆右边,变为C状态。
将第三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离合器脚踏板,推篾架将竹篾送一个料位,同时前后穿线杆按图中箭头方向运动,变成D状态。
将第四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离合器脚踏板,推篾架将竹篾送一个料位,同时前后穿线杆按图中箭头方向运动,前穿线连杆向上的同时往左走,使得前穿线连杆运动到后穿线连杆左边,变回A状态。
竹篾的输送机构由上下两只滚轮(与图1中的进料辊34一致),其中一只滚轮经传动带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下面结合图2-3简述本机的工作过程:
1、先将一根竹篾置于导篾止回器12缺口处。编织线一根经过线张紧架,穿过前穿线杆9,另一根编织线经过线张紧架,穿过后穿线杆8,再让两编织线穿过竹篾之后打结。调节线张紧架,使得编织线处于绷紧状态。此时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2、开动电动机,从送篾结构4送入竹篾,使得竹篾通过编织线的开口,在篾匣11内运动到位,完成一竹篾的送料动作。
3、脚踩离合器踏脚1,经过连杆机构使得离合器23啮合,带动曲轴装置24运动,经摆动杆17、连杆带动推篾架13完成一个推篾动作。同时,经过桥轴21、上下换线顶杆5、上下换线连杆7使得前后穿线杆上下运动一次。同时,经过桥轴21、凸轮轴20、凸轮19,使得凸轮19运动1/4周。如果在这个1/4行程中,过前穿线杆的编织线不左右摆动,那么左右换线顶杆18不动。如果在这个1/4行程中,过前穿线杆的编织线要向右(左)摆动,那么左右换线顶杆18向带动前穿线连杆往右(左)移动一定距离。脚松开,离合器又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又回到送料准备状态。然后进行下一根竹篾的送篾动作,循环完成整张竹帘的编织过程。

Claims (2)

1、一种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包括机架(2)、以及设置在机架(2)上的推料机构、传动机构、上下换线机构和送篾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离合器(23)、曲轴以及近曲轴链轮,曲轴一端(24A)与离合器(23)相联,另一端与近曲轴小链轮(26)相接,近曲轴小链轮(26)与近曲轴大链轮(27)链接,近曲轴大链轮(27)与上下换线顶杆(5)相联,其特征是:近曲轴大链轮(27)至前穿线杆(9)之间还设置了前穿线杆(9)的左右换线机构,曲轴的转动能改变前穿线杆(9)的左右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其特征是:前穿线杆(9)的左右换线机构包括过桥轴(21)、远曲轴大小链轮(29,28)、凸轮轴(20)、凸轮(19)、左右换线顶杆(18)、左右换线连杆(9B)以及一弹簧装置(25);过桥轴(21)一端与近曲轴大链轮(27)联接,另一端与远曲轴小链轮(28)相联,远曲轴小链轮(28)与远曲轴大链轮(29)链接,远曲轴大链轮(29)经一凸轮轴(20)与凸轮(19)相联,凸轮(19)的凹凸面经左右换线顶杆(18)与左右换线连杆(9B)相抵,前穿线杆(9)的左端部与机架(2)的上部间设有弹簧装置(25)。
CN 200620104145 2006-05-28 2006-05-28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9080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04145 CN2908090Y (zh) 2006-05-28 2006-05-28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04145 CN2908090Y (zh) 2006-05-28 2006-05-28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8090Y true CN2908090Y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04145 Expired - Lifetime CN2908090Y (zh) 2006-05-28 2006-05-28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809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835C (zh) * 2006-05-28 2008-08-20 徐晓明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CN105128113A (zh) * 2014-06-06 2015-12-09 刘少文 竹片自动穿针机
CN110091395A (zh) * 2019-06-22 2019-08-06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竹束纤维整张化单板编织机
CN115741918A (zh) * 2022-11-21 2023-03-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两向编织辅助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835C (zh) * 2006-05-28 2008-08-20 徐晓明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CN105128113A (zh) * 2014-06-06 2015-12-09 刘少文 竹片自动穿针机
CN110091395A (zh) * 2019-06-22 2019-08-06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竹束纤维整张化单板编织机
CN110091395B (zh) * 2019-06-22 2024-04-02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竹束纤维整张化单板编织机
CN115741918A (zh) * 2022-11-21 2023-03-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两向编织辅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1835C (zh)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CN2908090Y (zh) 厚薄两用自动竹帘编织机
CN1046002A (zh)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CN200981918Y (zh) 经编机槽针针芯运动机构
CN2810813Y (zh) 草原网编制机
CN106625922B (zh) 一种竹篾间距可控的竹帘编织机
CN1768978A (zh) 一种制造气动排钉线带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23332C (zh) 钩编织带机中的复合针的控制装置
CN208249307U (zh) 一种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装置
CN200954643Y (zh) 竹帘编织机
CN1497080A (zh) 用于制造织物的方法和用于制造织物的设备
CN1256329A (zh) 用于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的导针片
CN204676262U (zh) 适合碳纤维缝纫的缝纫机改进机构
CN100347371C (zh)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91090C (zh) 篱笆编织机
CN101058201A (zh) 一种竹片编织机
CN2717644Y (zh) 竹麻编织机
CN109137298B (zh) 一种小型半自动十字绣绣花机
CN2609887Y (zh) 脚线半自动打把机
CN1065301A (zh) 一种起口针
CN201286330Y (zh) 编烟机
CN110904553A (zh) 一种自动式编绞机
CN2811933Y (zh) 鞭炮编织机
CN2743388Y (zh) 提花平捻织机
CN2820904Y (zh) 小六梭网眼袋圆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