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0357Y -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0357Y
CN2900357Y CN 200620090265 CN200620090265U CN2900357Y CN 2900357 Y CN2900357 Y CN 2900357Y CN 200620090265 CN200620090265 CN 200620090265 CN 200620090265 U CN200620090265 U CN 200620090265U CN 2900357 Y CN2900357 Y CN 29003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gear box
change speed
speed gea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902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万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9026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03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03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03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由传动机构、空气加力机构、垂直起降机构组成,其特点是:传动机构是发动机经变速带动发电机发电,把电源送给电动机令其转动,再经变速带动叶轮,在排气道中叶轮转动使空气喷出。空气加力机构是在机腹正中增加安装一套加力进气道、加力排气道及专用加力的传动机构,遇有特殊情况需急速飞行时,将设在机腹中间新增加的排气道的叶轮及其传动机构开启,从中间的排气道向后大量喷气,使飞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飞行的动力。垂直起降机构是在机腹前部安装了前排气叶轮,当其转动而向下排气,同时左、右主排气道的尾部经液压传动弯曲朝下,主叶轮转动向下排气,依靠反作用力使飞机垂直升起。降落时也是这样,只不过排气量逐渐减弱。

Description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具体是涉及飞机使用的一种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螺旋桨式到喷气式飞机的型号很多,品种多样,然而其动力装置的原理结构大体都是一个模式,它的弱点是耗油量大,以至有少部分燃油还没有充分燃烧便以油气的形式喷出机外。
再者飞机喷出的气体因经过温度很高的发动机,自然地进行热交换,随着温度的升高,还有未充分燃烧的少部分燃油以油气的状态向外喷射而形成尾焰,从而会被探测监示的仪器所发现,在隐形效果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还有飞机通常飞行200小时就须对动力装置部分全面检修一次,从时间上、备件方面、技术问题等各种环节来讲均有一定的难度。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飞机动力装置耗油量过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空气加力机构、垂直起降机构。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电动机、末级变速箱、叶轮、吸气道和排气道,发动机轴与变速箱主轴联接,变速箱的输出轴与发电机轴联接,发电机输出的电源用电缆连在电动机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上,电动机轴与末级变速箱主轴同步转动,末级变速箱输出轴紧固叶轮,叶轮安装在相应的排气道中,发动机需接入相应的吸气道和排气道。
在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中安装了三组传动机构,其中两组左、右主传动机构分别安装在机腹左、右两侧,其发动机的吸气道和排气道对应分属于左、右主进气道和主排气道的支路,叶轮安装在对应的左、右主排气道中。一组安装在机腹正中为空气加力机构与垂直起降机构所共用,只是在传动机构的后部从电动机、叶轮分开各为其用。一个叶轮安装在加力排气道中。另一个叶轮安装在前排气道中。发动机的吸气道是右主进气道的一个分支,排气道与加力进气道汇集一处。
所述的空气加力机构包括加力进气道和加力排气道,由左、右主进气道分支出一路为加力进气道,而两个加力进气道在机腹的正中位置汇集并延伸至尾部成为加力排气道,加力传动机构的末级叶轮安装在加力排气道中。正常飞行时加力传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一旦需要加速时随时开启。
所述的垂直起降机构包括前排气道和机腹左、右两侧的主排气道,机身前部安装垂直向下的前排气道,垂直起降传动机构的末级叶轮安装在垂直向下的排气道中,叶轮的轮面为水平状态。
机腹左、右两侧的主排气道尾部由纵剖面呈梯形的筒状环组合而成,每两个筒状环相咬合且中间用软圈垫密封,排气道外形尾部的上方用一根带有90°弯曲弧线的连杆固定,两侧由可以弯折成90°的两节活动连杆固定,连杆由液压机构的作用进行弯曲直至排气道的管口直对下方,依靠反作用力使飞机垂直升起。
本实用新型耗油量少,功能齐全,结构简单、零部件轻便、通用且价格低廉,因喷出的气体为常温没有热度,隐形效果好,飞行成本低,易于检修和维护。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传动机构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右排气道尾部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右排气道尾部弯曲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空气加力机构、垂直起降机构、主进气道、主排气道。
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15、16、25、变速箱17、18、24发电机19、20、22电动机13、14、23、37、末级变速箱26、27、38、39叶轮11、12、3、36。
在机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两组主发动机15、16,其输出轴与变速箱17、18的主轴相连接,变速箱17、18的输出轴与发电机19、20联接,发电机19、20的输出端用导线连在电动机13、14,电动机13、14的轴与末级变速箱26、27的主轴联接,在末级变速箱26、27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11、12,两个叶轮11、12分别装在左、右主排气道9、10中。发动机15、16的吸气道30、31连接在机腹左、右主进气道7、8,排气道28、29连接在机腹左右主排气道9、10。
机腹正中安装空气加力机构和垂直起降机构共用的一组传动机构,发动机25输出轴与变速箱24的主轴相连接,变速箱24的输出轴与发电机22轴联接、发电机22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连在电动机37,电动机37与末级变速箱38的主轴联接,在末级变速箱38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36,叶轮36安装在机腹正中的加力排气道35中。发电机22另一路输出连着电动机23,电动机23的轴与末级变速箱39的主轴联接,在末级变速箱39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3,叶轮3安装在前排气道4。
空气加力机构,包括加力进气道33、34、加力排气道35,在左主进气道7和右主进气道8上分别安装支路为加力进气道33、34,加力进气道33、34与共用发动机25的排气道32汇合延伸成为加力排气道35,加力排气叶轮36位于其中。
垂直起降机构,包括前排气道4和主排气道9、10,在机腹前部安装垂直方向的前排气道4,前排气叶轮3安装在前排气道4中且叶轮的轮面保持水平。如图2,在机腹左、右主排气道9、10的尾端用纵剖面呈梯形的筒状环46组合而成,筒状环46两两咬合,每两个筒状环中间用软圈垫47密封,主排气道9、10外型尾部的上部用一根带有90°园弧弯曲的连杆43固定,两侧由可以弯折成90°的两节活动的连杆44、45固定,连杆43、44、45由液压机构的作用可弯曲成90°直至管口直对下方,并可恢复原位。
飞机的前视雷达1、后视雷达21、驾驶室2分别通过导线5、6连接在发电机22,导弹前仓40、左导弹后仓41、右导弹后仓42的供电由发电机22提供。
工作原理: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是发动机经变速带动发电机发电,把电源送给电动机令其转动,再经变速带动叶轮转动。
飞机垂直起飞时在机腹前部安装的前排气叶轮转动而向下排气,同时左、右主排气道的尾部经液压传动弯曲朝下,主叶轮转动向下排气,依靠反作用力使飞机垂直升起。降落时也是这样,只不过排气量逐渐减弱。
飞机正常飞行时只用机腹左、右两侧的主排气道喷气,遇有特殊情况需急速飞行时,将设在机腹中间新增加的排气道的叶轮及其传动机构开启,从中间的排气道向后大量喷气,使飞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飞行的动力。

Claims (1)

1、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包括传动机构、空气加力机构、垂直起降机构、主进气道(7、8)、主排气道(9、10),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15、16、25)、变速箱(17、18、24)、发电机(19、20、22)、电动机(13、14、23、37)、末级变速箱(26、27、38、39)、叶轮(11、12、3、36),在机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两组主发动机(15、16),分别与变速箱(17、18)相连接,变速箱(17、18)与发电机(19、20)联接、发电机(19、20)的输出端用导线连在电动机(13、14),电动机(13、14)与末级变速箱(26、27)联接,在末级变速箱(26、27)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11、12),两个叶轮(11、12)分别装在左、右主排气道(9、10)中,主发动机(15、16)的吸气道(30、31)分别连接在机腹左、右主进气道(7、8),主发动机(15、16)的排气道(28、29)连接在机腹左、右主排气道(9、10);
在机腹正中安装发动机(25),发动机(25)与变速箱(24)相连接,变速箱(24)与发电机(22)联接、发电机(22)输出的电源并接两组电动机(37、23),电动机(37)与末级变速箱(38)联接,在末级变速箱(38)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36),叶轮(36)安装在机腹正中的加力排气道(35)中,而电动机(23)与末级变速箱(39)联接,在末级变速箱(39)的输出轴上安装叶轮(3),叶轮(3)安装在前排气道(4);
B、所述的空气加力机构包括加力进气道(33、34)、加力排气道(35),在主进气道(7、8)分别引接出一个支路为加力进气道(33、34)位于机腹正中汇集一道,并与发动机(25)的排气道(32)共同组成了加力排气道(35),叶轮(36)安装在加力排气道(35)中;
C、所述的垂直起降机构包括前排气道(4)和主排气道(9、10),在机腹前部安装一个前排气道(4),前排气道(4)垂直向下,叶轮(3)位于其中;在机腹左、右两侧的主排气道(9、10)的尾部由纵剖面呈梯形的筒状环(46)组合而成,每两个筒状环(46)中间用软圈垫(47)密封,主排气道(9、10)外形尾部的上部用一根带有90°弯曲园弧的连杆(43)固定,两侧由可以弯折成90°的两节活动的连杆(44、45)固定,连杆(43、44、45)与液压机构连接。
CN 200620090265 2006-04-07 2006-04-07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03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90265 CN2900357Y (zh) 2006-04-07 2006-04-07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90265 CN2900357Y (zh) 2006-04-07 2006-04-07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0357Y true CN2900357Y (zh) 2007-05-16

Family

ID=3808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9026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0357Y (zh) 2006-04-07 2006-04-07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035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0567A (zh) * 2015-01-22 2015-05-06 谭现东 航空飞行器
CN104670504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吉林大学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0567A (zh) * 2015-01-22 2015-05-06 谭现东 航空飞行器
CN104670504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吉林大学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
CN104670504B (zh) * 2015-02-13 2016-06-29 吉林大学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48874C2 (ru)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US8256709B2 (en) Aircraft with tail propeller-engine layout
RU2462397C2 (ru)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EP3421366B1 (en) Hybri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aircraft
US8562284B2 (en) Propulsive fan system
CN109641657A (zh) 用于飞行器的倾转旋翼推进系统
US8701381B2 (en) Remote shaft driven open rotor propulsion system with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CN109279002A (zh) 带有排放流动路径外部的风扇叶片的vtol交通工具
CN109641647A (zh) 用于飞行器的倾转旋翼推进系统
CN109661345A (zh) 用于飞行器的倾转旋翼推进系统和具有此系统的飞行器
CN109661346A (zh) 用于飞行器的倾转旋翼推进系统
US4488399A (en) Propfan aircraft propulsion engine
CN109641656A (zh) 用于飞行器的倾转旋翼推进系统
CN108725804A (zh) 用于飞行器的推进系统
JP2019048616A (ja) 航空機用推進システム
CN110541773B (zh) 宽速域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及其工作方法
BR102019024239A2 (pt) Motor de turbina a gás, e, método para operar um motor de turbina a gás
CN108252807A (zh) 涡轮电动式的发动机推进系统
CN203906118U (zh)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用气体冷却系统
CN108506111B (zh) 一种微小型涡扇发动机
CN2900357Y (zh) 新型航空节能动力装置
IT202000002695A1 (it) Gruppo trasmissione ad ingranaggi provvisto di un motore elettrico
EP3034395B1 (en) Aircraft boundary layer removal with auxilliary power unit suction
CN113982782A (zh) 轮缘驱动涡扇涵道喷气式无轴电力永磁航空推进器及应用
CN108757218B (zh) 一种新型热电循环组合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