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2439Y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52439Y
CN2852439Y CNU2005201211966U CN200520121196U CN2852439Y CN 2852439 Y CN2852439 Y CN 2852439Y CN U2005201211966 U CNU2005201211966 U CN U2005201211966U CN 200520121196 U CN200520121196 U CN 200520121196U CN 2852439 Y CN2852439 Y CN 28524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ignal
connector
power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1211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栋
方红斌
李文建
王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5201211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524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524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524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设有绝缘挡壁;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上与所述信号插针对应的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插针对应的电源端子和与所述绝缘挡壁对应的配合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将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并列在一起,能有效提高接口信号密度,并降低连接器的外形尺寸;(2)由于在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设有绝缘挡壁,即便出现倒针现象时,信号插针与电源插针之间不会接触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插针与电源插针混装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设备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功能板(插装在背板上实现不同功能的板)和背板(安装在插框/机框的底部/中部,用于各单板/子卡之间信号的互联和给单板/子卡供电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接口信号越来越多,要求的连接器的密度也随之增大,如原引脚间距的2.54mm的欧式连接器已经不能满足信号密度的增加的需求,从而出现了符合IEC61076-4-101和IEC61076-1-104标准的引脚间距为2mm的2mmFB(2mm Future Bus)和2mmHM(2mm Hard Metric)连接器,甚至引脚间距更小的其它高密连接器。由于引脚间距的减少,连接器的插针也越来越精细,这样导致信号连接器的插针之间出现倒针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当单个连接器的密度还不能满足信号接口的需求时,这就要求在同一插槽的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布局更多的连接器。另一方面,由于功能板上不同芯片的工作电压不同,就需要背板提供给功能板有多种电压的电源接口。
目前采用的主要解决方案是信号和电源采用不同种类的连接器连接,如图1所示,该方案在背板101上设置直式电源连接器102和直式信号连接器103,而在功能板104上设置与直式电源连接器102对应的弯式电源连接器105以及与直式信号连接器103对应的弯式信号连接器106。通常这种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电源连接器的尺寸通常都较大,当功能板与背板之间的接口比较多,需要更多的信号接口连接器时,有时将没有足够的空间再布置一个电源连接器,即很难提高功能板与背板之间的接口信号密度。(2)为了提高功能板和背板之间的信号密度,有时将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在布局时首位相接。然而,在功能板与背板配合时,背板上的连接器在异常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倒针,而出现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当信号连接器的插针与电源连接器的插针短路时,易引起整个系统故障,严重时还会烧毁整个背板。(3)由于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连接器,增加了连接器组件的成本。
目前采用的另一解决方案是直接采用信号连接器的信号插针作为电源信号接口。如图2所示,该连接器主要由绝缘本体201和设置在绝缘本体201上的信号插针202组成,其中,部分信号插针202作为电源接口。这种方案在能够增加功能板与背板之间的接口信号密度,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信号插针的尺寸较小,将其作为电源的承载介质,其载流能力有限,当需要较大电流时单根插针将无法满足要求。(2)由于信号连接器中的部分插针作为电源承载介质,减少了信号插针的利用率。(3)由于在同一连接器中既有信号插针又有电源插针,在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进行配合时,易出现插针倒针、弯针等现象,使信号与电源之间将发生短路,很容易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
图3及图4示出了现有的再一种解决方案,令电源接口采用单独的电源连接器300,信号接口采用专用的信号连接器400,并将电源连接器300与信号连接器400首尾相接。该方案可以提高信号插针的利用率,满足较大电流时的载流需求,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单独的电源连接器用于传输电源信号,通常电源连接器的尺寸都较大,减少了信号连接器的布局空间,降低了信号接口的密度。(2)由于电源连接器的插针尺寸较大,在有限的空间中插针的数量有限,无法用于传输较多的信号,需要单独的信号连接器传输其它信号。(3)虽然电源连接器的插针都比较结实,其自身不容易发生弯针、倒针的现象,但是由于电源插针之间的间距较小,当在发生弯针时容易引起电源短路的现象。(4)信号连接器与电源连接器首尾相接使用时,信号连接器的插针容易倒针,而与其临近的电源插针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混装的电连接器组合,能够解决信号连接器传输电流小和容易倒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混装的电连接器组合,能够降低连接器的外形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还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混装的电连接器组合,能够防止连接器插针倒针时短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设有绝缘挡壁;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上与所述信号插针对应的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插针对应的电源端子和与所述绝缘挡壁对应的配合槽。
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的信号插针配合孔内,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电源插针配合孔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挡壁包括挡壁本体以及从挡壁本体上朝所述电源插针所在侧延伸出来的多个挡壁分支。
优选地,所述挡壁分支从所述挡壁本体的侧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挡壁本体挡隔于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所述挡壁分支挡隔于相邻两电源插针之间。
优选地,所述绝缘挡壁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为一体式或分离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源插针的尺寸大于所述信号插针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均有多种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均为绝缘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两端壁及两侧壁,所述两端壁低于所述两侧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将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并列在一起,能有效提高接口信号密度,并降低连接器的外形尺寸;(2)由于在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设有绝缘挡壁,即便出现倒针现象时,信号插针与电源插针之间不会接触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分离式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将信号连接器的信号插针作为电源信号接口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首尾相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公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公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母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母连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5a~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组合,它是在2mmFB连接器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连接器。当然,它不局限于2mmFB连接器,还可以2mmHM连接器,或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组合为主要由公连接器10和与公连接器10配套的母连接器20组成。公连接器10和母连接器20组装到PCB上的工艺与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或者电源连接器兼容,例如,可以是焊接、压接等方式工艺。
如图5a及图5b所示,公连接器10可以是直公连接器或者弯公连接器,其主要是由绝缘本体和设置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金属插针14、15组成,绝缘本体主要用于安装和保护金属插针14、15,它可以采用塑胶等绝缘材料通过注塑的方式制成。绝缘本体包括了两端壁11和两侧壁12,两端壁11低于两侧壁12。根据需要,绝缘本体也可以没有两端壁11。本实施例中的绝缘本体和两侧壁12的结构形式与原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兼容。公连接器10中主要有两类针体,即针型较细的信号插针14和针型较宽的电源插针15。信号插针14与原单功能信号连接器的信号插针可以兼容。信号插针14和电源插针15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两者的长度可以有多种,以实现功能板装配到背板中不同电源和信号的上电顺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公连接器10中还设有防止信号插针14倒针与电源插针15产生短路,以及防止电源插针15倒针发生电源短路的绝缘挡壁13,本实施例中,绝缘挡壁13也由塑胶材料制成,其与绝缘本体为一体成型。当然,两者也可以为分离式结构,通过粘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其制作材料也可以采用塑胶以外的其它适合的绝缘材料。绝缘挡壁13包括挡壁本体以及从挡壁本体上朝电源插针15所在侧延伸出来的多个挡壁分支,挡壁本体将信号插针14与电源插针15分隔,以防止信号插针14倒针与电源插针15短路;挡壁分支挡隔在相邻两电源插针15之间,以防止相邻电源插针15弯折或倒针时接触而导致电源短路。绝缘挡壁13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其位置不局限于设置电源与电源之间、电源与信号之间。公连接器10的信号部分可以和单功能的信号母连接器兼容配合。公连接器10
母连接器20可以是弯母连接器或者直母连接器,其主要由绝缘本体21和与插针14、15配合的金属端子22、23组成。绝缘本体21主要用于安装和保护金属端子22、23,并提供与直公连接器10配合的载体。绝缘本体21的外形结构与原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本体的外型结构保持兼容或者一致。绝缘本体21端面设有不同类型的开孔,主要包括带有信号端子22的信号插针配合孔和带有电源端子23的电源插针配合孔。绝缘本体21的端面还设有容置直公连接器10中缘挡壁13的配合槽24,此配合槽24根据公连接器10中的绝缘挡壁13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组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信号插针14和电源插针15混装的方式,既实现了信号传输的功能,又实现了电源传输的功能。
(2)解决了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的传输电流小,又弥补了单功能电源连接器的尺寸大、承载信号数量小等缺点。
(3)信号和电源连接器为一整体结构形式,并实现传输信号和电源的功能,减少了器件的使用数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4)电源插针14和信号插针15的长度有多种,可以实现功能板装配到背板中不同电源和信号的上电顺序,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5)公连接器10中增加绝缘挡壁13,有效地防止了公连接器10中信号插针14和电源插针15倒针引起的短路等问题,提高了连接器的可靠性。
(6)绝缘本体的外型结构和单功能的电源或者信号连接器的本体保持一致或者兼容,可以保证信号部分可以和原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兼容,提高了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7)连接器组件可以首位相接使用,也可以和单功能的信号连接器或者电源连接器首位相接使用,提高了连接器的布局密度,增强了连接器的适应性。
(8)采用信号插针14和电源插针15混装的方式,以及在公连接器10中增加绝缘挡壁13的方式不限于直公和弯母连接器之间,还可以是弯公与直母、弯公与弯母、直公与直母的配合方式,提高了连接器应用的灵活性。
(9)采用与原2mmHM或2mmFB连接器兼容的加工、组装、装配等工艺,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增加。
(10)公连接器10的两端壁低于两侧壁,提高了母连接器20插入到公连接器10的配合精度,降低了配合过程中引起插针倒针的隐患,同时具有保护插针在运输、周转、组装等过程中不被损坏。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设有绝缘挡壁;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上与所述信号插针对应的信号端子、与所述电源插针对应的电源端子和与所述绝缘挡壁对应的配合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的信号插针配合孔内,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电源插针配合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壁包括挡壁本体以及从挡壁本体上朝所述电源插针所在侧延伸出来的多个挡壁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本体挡隔于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之间,所述挡壁分支挡隔于相邻两电源插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壁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为一体式或分离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针的尺寸大于所述信号插针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插针和电源插针均有多种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均为绝缘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两端壁及两侧壁,所述两端壁低于所述两侧壁。
CNU2005201211966U 2005-12-22 2005-12-22 电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Lifetime CN28524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211966U CN2852439Y (zh) 2005-12-22 2005-12-22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211966U CN2852439Y (zh) 2005-12-22 2005-12-22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52439Y true CN2852439Y (zh) 2006-12-27

Family

ID=3758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2119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852439Y (zh) 2005-12-22 2005-12-22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52439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409A (zh) * 2011-07-15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WO2015184951A1 (zh) * 2014-06-06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通讯设备
CN106025695A (zh) * 2016-05-20 2016-10-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409A (zh) * 2011-07-15 2012-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2394409B (zh) * 2011-07-15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WO2015184951A1 (zh) * 2014-06-06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通讯设备
US9949398B2 (en) 2014-06-06 2018-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ckplane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440850B2 (en) 2014-06-06 2019-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ckplane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6025695A (zh) * 2016-05-20 2016-10-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6810B (zh) 一种连接器
CN1104760C (zh) 具有集成电源线的表面安装连接器
CN266069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831488Y (zh) 电连接器
US7503798B2 (en) Cross connect systems with self-compensating balanced connector elements
CN2704135Y (zh) 模组连接器
US20060128197A1 (en) Board mounted power connector
US82159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D devic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US7708602B2 (en) Connector keep-out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70082509A1 (en) Electrical adapter
US201101517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ductance and contact module used in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UA86965C2 (ru) Разъем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для печатных плат и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при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модуль
US20010027037A1 (en) Compact electrical adapter for mounting to a panel connector of a computer
CN2667738Y (zh) 语音插座连接器
US6350159B1 (en) Arrangement for preventing mismating of connectors having different numbers of terminals
CN2852439Y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9484694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ssette
EP1701412B1 (en) Connector interface
TWI608674B (zh)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CN101461099A (zh) 压接式连接器
US543158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dular nose
TWI626804B (zh)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US2009017036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cked ports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