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48981Y -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8981Y
CN2848981Y CN 200420065986 CN200420065986U CN2848981Y CN 2848981 Y CN2848981 Y CN 2848981Y CN 200420065986 CN200420065986 CN 200420065986 CN 200420065986 U CN200420065986 U CN 200420065986U CN 2848981 Y CN2848981 Y CN 28489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agent structure
flange
steel frame
fram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659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干夫
中泽和男
神户英喜
小西健夫
高桥是友
原田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Hou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House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House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659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489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89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89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将由钢架构成的柱和梁接合而构筑2层以上,且,承担垂直负荷及水平负荷的柱的材料长度被分割到每楼层上,通过将柱和梁以梁优先方式接合成各楼层间的梁的连续性相对于柱优先,各楼层间的柱可分别单独地配置在梁的任意位置上,同时所述柱和梁的接合部通过将柱的强轴方向与梁的材料轴方向平行地刚接合,形成只在各梁的材料轴方向具备水平耐力的单向框架结构。

Description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柱和梁构成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背景技术
图37为表示根据由钢架材料组成的柱和梁构成的普通框架结构体的主体结构模型。例示的结构体通过在基础1上立设柱2,在各柱2之间横架了2层的梁3(391)和3层的梁3(392),还在柱2的上端横架屋顶梁3(393)而构成。
即,以往,当构筑如图所示的2层建筑或3层建筑规模的主体结构时,将承担水平负荷与垂直负荷的、结构上最重要的柱(俗称的柱)2从下楼层连续向最上层立设,并通过在各柱2的侧面突设各楼层间的梁3的端部而进行刚接合,从而形成框架结构体的做法较为普遍。于是,相对梁3而优先考虑柱2的连续性的接合结构被称作“柱优接合”。
对于将由钢架材料构成的柱2和柱3按柱优接合的方法,例如在下述文献等公开了其详细内容。
日本特开昭59-179945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01-43637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05-148894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05-179702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05-209434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柱优主体结构中,柱2从下楼层延续至上楼层,各楼层的柱2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若根据某一层的房间配置确定柱2位置,其余层的柱2位置也由此规定,所以也就限制了每层设计图的自由度。进而,例如在图37中,即使在2层的柱2的正下方设置壁面开口部9,也因在其位置具有与1层相同的柱2,所以由于该柱2的存在而产生无法设置期望的壁面开口部9等不便性。
此外,在如上述的柱优主体结构中,如上述各文献所示,在柱2上普遍采用方形钢管。图38为表示采用由方形钢管构成的柱2的框架结构体的平面构成。由方形钢管构成的柱2在X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截面性能,因此通过采用这种柱2,可以形成一根柱2承担起X方向和Y方向两向的水平负荷的双方向框架结构体。
但是,如上所述,一根柱2在X方向和Y方向上都具备水平耐力的双方向框架机构体中,例如在图38中,在中间的柱291和与此相对的柱292之间一定需要设置梁394,且在X方向的梁395和Y方向的梁396交叉部也总要设置柱293。因此,在设计柱2和梁3的定位中心时,加大了设计上的限制。
此外,在这种双方向框架结构体中,为提高柱2的截面性能,必须要加大该柱2的截面尺寸,但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8所示,柱2向梁3的宽度方向突出,而产生无法将柱容纳到壁体内等弊端。
进而,方形钢管具有封锁形的截面,因此为在其侧面上接合梁3,需要对接合面进行复杂加工,或焊接各种辅助部件。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改善现有主体结构中的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提高了柱和梁配置的设计自由度高,因此减小了对房间配置和开口部的配置上的限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上述主体结构中,根据经济的部件截面设计来确保足够的构造耐力,进而有效形成各部件的接合结构,而提高施工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的基本构成为将由钢架材料构成的柱和梁进行接合而构成2楼层以上,其特征在于,承担垂直负荷及水平负荷的柱的材料长度被瓜分到各楼层,并通过将柱和梁接合成各楼层之间的梁的连续性优先于柱的柱优接合状态,各楼层的柱可分别单独地配置到梁的任意位置上,同时上述柱和梁的接合部通过将柱的强轴方向与梁的材料轴方向平行地刚接合,形成只在各梁的材料轴方向上具备水平耐力的单向框架结构。
根据该基本构成,因各层的柱与柱之间贯穿了梁,所以无需像现有的柱优主体结构那样使各层的柱位置一致,因此变换各层的柱的位置,例如可提高在2层的柱的正下方设置窗户等开口部等设计上的自由度。且,上楼层的柱的根数减少到少于下楼层的柱的根数,因此可更自由地设计平面设计图,同时可实现提高插入柱的作业的施工性和降低部件成本。
此外,根据上述基本构成,因通过组合柱的强轴方向和梁的材料轴方向一致的单向框架而构筑了主体结构,所以在一根柱上的至少只在一个方向上接合了梁便足以,而无需如双向框架般在一根柱上接合两个方向以上的梁。其结果,无需一定要在X方向的梁和Y方向的梁交叉的角部或T字形部配置柱,从而可对X方向的梁则在其X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另一方面,对Y方向的梁则在其Y方向的任意位置上,配置柱。由此,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已预先确定了开口部等位置,所以可在除此以外的位置上配置柱的、自由度很高的结构设计图。且,还可设计出在转角部没有柱的、横截面为L字形的窗户等布局。
而且,为了提高如上述的单向框架结构的性能,应仅在梁的材料轴方向上增大柱的截面尺寸,而无需在梁的宽度方向增大,因此还很容易将柱容纳到壁体内。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作为涉及组合两个以上的上述的主体结构体的错层式主体结构的构成,还可以采用将第一主体结构、和至少有一部分的楼层间的梁的高度与上述第一主体结构体不同的第二主体结构体相邻配置,这两个主体结构体的最下部的梁彼此和最上部的梁彼此分别被一体连接,同时在两个主体结构体的相邻部上以梁优先的方式将共用于两个主体结构体的柱接合到各主体结构体的各楼层间的梁上的构成。
此外,作为涉及相同错层式主体结构的其他构成,还可以采用通过错层区段而将第一主体结构体和至少一部分的楼层间的梁的高度与上述第一主体结构体不同的第二主体结构体相邻配置,这些两个主体结构体的最下部的梁彼此和最上部的梁彼此分别被一体连接,同时在上述错层区段上立设通柱,两个主体结构体的各楼层间的梁延伸至上述错层区段,从而以梁优先或柱优先的方式接合到上述通柱上的构成。
根据这些构成,楼层间的梁的高度不同的各主体结构体分别构成了梁优先的框架结构体,因此在每个主体结构体上容易进行结构计算,从而部件设计变容易。且,即使在设置于两个主体结构体的连接部分的楼梯和设置于其楼梯周围的梁的高度等上发生设计变化,也不必对周边的部件进行复杂的规格变换,而可以简单地移动柱和梁的位置。
特别是,当采用通过设置于错层区段的通柱连接两个主体结构体的构成时,各主体结构体的结构独立性变得更加明确,同时容易避免由于地震时的振动而摇动错层区段的外壁而脱离主体结构体等情况。
作为构成上述主体结构的主要部件的截面结构,梁优选由具备竖立的腹板和上下2个法兰的H形钢构成,且承担起垂直负荷及水平负荷的柱优选由至少在强轴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开放形截面的腹板的钢材或该钢材的组合体构成。
并且,作为这些柱和梁的接合结构,优选在梁的法兰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螺栓孔,而在柱的端部焊接其大小不超过梁的法兰宽度的接合板,因此在该接合板上也形成螺栓孔,并通过上述各螺栓孔以高强度螺栓螺接柱的接合板和梁的法兰,使柱和梁被钢接合。
根据这种部件选定和接合结构的采用,可将具备必要的截面性能的柱和梁调到低成本,且这些部件彼此的接合作业也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施工性。
在上述主体结构中,为了将在上部或下部接合了柱的梁的侧部(所谓面板区段)加劲,连接在该梁的上下法兰之间的加劲部件优选至少要在符合上述柱的强轴方向的截面尺寸的范围内安装。作为加劲部件,除了通过焊接固定在梁的上下法兰及腹板的侧面上的加强板以外,还可以在添设于梁的上下法兰及腹板的侧面上的截面为沟槽形的部件上设置与上述加强板相同的加强筋。这种架劲部件还可以形成与梁分开的单元,并借助于高强度螺栓螺接到梁的凹部上。
此外,根据上述主体结构,无需在转角部和T字部对梁彼此进行刚接合。因此,相互正交的梁彼此,可进行将固定于一侧梁的侧面的加强板和另一侧梁的腹板的对接部分通过添设于该对接部分的续接板以高强度螺栓螺接的、所谓销钉接合。由此,梁彼此的接合简单,且不会在梁的法兰的上下方突出接合板和高强度螺栓等,因此主体结构体和墙壁材料或地板等的连接也变得简单。
再者,根据柱配置以外的结构要求,会有不得不将正交的梁彼此进行刚接合,以便传递梁的弯曲应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梁的上下法兰的对接部分也添设续接板,从而可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进行接合。
当不想在梁的法兰的上下方突设续接板和高强度螺栓时,可将在各梁的材料轴方向上延伸规定尺寸的量的腹板以横截面为L字、T字、或十字状焊接而成的正交腹板、和在各梁的材料轴方向上延伸规定尺寸的量的上下方的各法兰分别通过一张钢板形成的正交法兰,通过预先焊接固定为一体而形成的正交梁单元连接,将该正交梁单元的正交腹板及正交法兰、和各梁的腹板及法兰,分别通过续接板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而刚接合。若采用这种连接结构,还可将弯曲应力传递到梁彼此的正交部,同时用于接合梁彼此的板和螺栓等不会突出到梁的正交部,因此也很容易将柱立设在该正交部的正下方或正上方。
此外,根据上述主体结构,承担水平负荷的柱相对梁进行刚接合,因此对于不承担水平负荷的间柱,则相对梁进行梁优先的销钉接合为好。由此,可减小间柱的截面尺寸,同时还可紧凑地容纳间柱和梁的接合部。
此外,在上述主体结构中,通过将从由预制混凝土构成的地板的缘端部突出的地板接合板载架到梁的法兰而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可在被梁围住的水平构面内形成地面。根据该结构,不必进行复杂加工就容易地将地板接合到梁上,同时利用地板自身的面内刚性,可确保被梁围住的水平面上的充分的刚性。还在对该楼层的地板施工之后,可将其地板作为作业基础而将该楼层的柱立设到梁上,因此还具有良好的作业性能。
此外,在上述主体结构中,可通过适当的安装部件将外壁材料安装到梁的法兰上。在这种情况下,以连接到由柱及梁构成的主体结构免面的外侧的状态,或以与主体构面外侧分开的状态支撑外壁部件。或者,可将外壁材料安装到由柱及梁构成的主体构面内。
此外,在上述主体结构中,还可以在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用于接合柱的区段,侧缘部分形成用于接合地板或外壁材料的区段,在上述各区段上以规定间隔直列地形成螺栓孔。根据该结构,因在梁的法兰上划分了用于接合柱的区段和用于接合地板及外壁材料的区段,从而可避免用于这些接合的各种板类型及螺栓类型相互干扰。因此,可与地板和外壁材料的容纳状况无关地设定柱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体的设计自由度。
对于上述主体结构的最下部,可将其接合到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基础梁上。该基础梁具备:沿着基础梁的轴方向上下一对的横主筋、在基础梁的轴方向相隔一定间隔进行配置,且连接上述横主筋之间的多根箍筋、根据需要配置在上述箍筋的中间部的腹筋,且在柱的接合位置上配置了以相隔一定间隔配置于基础梁的宽度方向的2根一组的地脚螺栓,以便跨过上侧的横主筋。
通过如此构成基础梁,在2层建筑或3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体上不必过分增大基础梁的宽度,而节约配筋量和混凝土量,可确保实用上充分的基础强度。且,即使不采用复杂的模板辅件,也可仅通过必要的简单作业而将用于接合柱的地脚螺栓配置在任意位置上,从而提高了模板加工的施工性能。
对于上述主体结构的最下部,也可将这些接合到由H形钢构成的基础梁上,并通过混凝土来覆盖该基础梁周围。
根据这种结构,基础梁与柱的接合也可以与上部结构的柱与梁的相同方接合,因此可统一作业内容,从而实现现场作业的效率化。且,与在现场构筑钢筋混凝土制的基础梁的方法相比,可使制定基础梁的顶端水平的作业和穿心的调整作业、以及制定地脚螺栓的位置作业等变得简单,从而可在短时间内设置基础梁。希紧螺栓孔因预先在工厂形成,所以还提高了施工精度。进而,浇注于基础梁周围的混凝土防止该基础梁生锈,同时增加了基础全体的重量,从而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基本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从平面图上看到的述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组合了上述主体结构体的错层式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同样地表示错层式的其他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由H形钢构成的柱和由H形钢构成的梁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
图6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由H形钢构成的柱中接合板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7为同样地表示由H形钢构成的柱中接合板的其它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8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上述接合板固定到柱上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同样地表示将上述接合板固定到柱上的其他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柱的结构的其它示例的图,即连接了2根H形钢的柱的透视图。
图11为相同地表示涉及柱结构的其它例的图,即将加强筋焊接到大型H形钢上的柱的横截面。
图12为相同地表示涉及柱结构的其它例的图,即将加劲材料焊接到方形钢管上的柱的透视图。
图13为相同地表示涉及柱结构的其它例的图,即将加劲材料焊接到大型H形钢上的柱的横截面图。
图14为相同地表示涉及柱结构的其它例的图,即通过腹板板连接了2根方形钢管的柱的透视图。
图15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面板区段加劲单元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16为相同地表示接合在梁上下方的柱位置偏离时,面板区段加劲单元的使用例的侧视图。
图17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角部分的梁彼此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
图18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在对梁彼此进行刚接合时使用的正交梁单元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19为表示上述正交梁单元和梁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
图20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正交梁单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1为相同地表示正交梁单元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2为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间柱的结构的图,即将横截面为十字状的延长部焊接到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的间柱的透视图。
图23为相同地表示间柱的其它结构的图,即将圆管构成的延长部焊接到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的间柱的透视图。
图24为相同地表示间柱的其它结构的图,即将方管构成的延长部焊接到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的间柱的截面图。
图25为相同地表示间柱的其它结构的图,即将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和接合板相互转动45度的间柱的透视图。
图26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将地板架设到主体结构体上的基本结构的透视图。
图27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被梁围住的水平构面内配置地面板的俯视图。
图28为上述地面板的缘端附近的纵截面图。
图29为表示上述地面板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30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将外壁材料安装到主体结构体外侧的基本结构的透视图。
图31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将外壁材料安装到主体结构面内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32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扩大梁的法兰宽度而分割各部件的接合区域的主体结构体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33为表示图32所示的主体结构体中的梁彼此的接合部的侧视图。
图34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结构体最下部的钢筋制的基础梁的透视图。
图35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结构体最下部的钢筋制的基础梁的截面图。
图36为表示图35所示的基础梁和柱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
图37为现有普通框架结构体的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图38为在上述现有普通框架结构体的主体结构模型上采用由方形钢管构成的柱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主体结构的基本模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基本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该主体结构以如下顺序构成,即:首先根据水平方向的设计将1层的柱201立设到基础梁10上,将2层的地梁301架设到该1层的柱201的上端部,接着将2层的柱202立设到2层的地梁301上,将3层的地梁302架设到该2层的柱202的上端部,在同样地立设3层的柱203,将最上层的屋顶梁303架设到3层的柱203的上端部。其中示出的各楼层的柱20(201,202,203)为承担垂直负荷和水平负荷的柱。由此,构成了各楼层间及最上部的梁30(301,302,303)向水平方向延续的梁优先的主体结构体。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由混凝土构成的连续基础和固定于基础上的卧木等横架材料在结构模型上也可看作相当于最下部的梁的部件,当将此与其它梁30区别时称作基础梁10。
图2为从平面图上看到的上述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在该示意图中例示了由H形钢构成的柱20(2001,2002),但各柱20将H形钢的强轴方向即腹板的长度方向与梁30(3001,3002)的材料轴方向平行地刚接合到梁30上。即,相对X方向(图示为左右方向),根据以X方向配置的梁3001和同样地以X方向配置强轴方向的柱2001,而相对Y方向,则根据以Y方向配置的梁3002和同样地以Y方向配置强轴方向的柱2002,形成了只在各梁30的材料轴方向具备水平耐力的单向框架。
在该主体结构体中,柱20被分割到各楼层之间,各楼层的柱20可分别单独地配置到梁30的任意位置上。因此,如图1所示,可将1层的壁面开口部90设置在2层的柱202的正下方位置。且,如图2的圆内所示,也可在梁30彼此的交叉部中除去柱。梁30彼此在该交叉部中的接合为销钉接合。
(主体结构的组合)
图3为表示组合了两个以上图1所示的主体结构体的错层式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该主体结构体组合了位于附图左侧的第一主体结构体92和位于附图右侧的第二主体结构体93,且基础梁10及屋顶梁306遍布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连接成一体,但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2层的地梁305,304的高度互不相同。
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相邻部共用在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柱20堆积支撑第二主体结构体93的地梁304的柱204、支撑第一主体结构体92的2层地梁305的柱205、以及支撑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屋顶梁306的柱206而构成,且该柱204,205,206和各梁304,305,306的接合部都以梁优先的方式刚接合。
在这种梁优先的框架结构体中,无需将相邻部的柱20(204,205,206)遍及上下层而配置到同轴上,而可移动其一部分的柱20的位置。例如,如图3中的点划线和箭头所示,可只将最下级的柱204和最上级的柱206向右错开。并且,即使如此地移动一部分的柱20,也无须更该其它楼层的结构设计和平面设计图。
此外,如该图所示,也可以与相邻部的柱20(204,205,206)接合而或改变双方的地梁304,305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改变在相邻部所共用的柱20(204,205,206)的分割尺寸即可。这些柱20和梁30的接合部,即使相互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也可采用同样的连接结构。
图4为表示组合了两个以上图1所示的主体结构体的错层式的其他主体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位于附图左侧的第一主体结构体94为3层建筑,位于附图右侧的第二主体结构体95为2层建筑,且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的中间地梁30(307,308,309)的高度不同。基础梁10及屋顶梁306遍布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被连接成一体,但其余的地梁30(307,308,309)相对构成各主体结构体94,95的柱20以梁优先方式接合。
在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之间设置了用于设置楼梯91的错层区段96。在该错层区段96上立设了通柱200,使其从基础梁10至屋顶梁306位于同轴上。并且,各主体结构体94,95的地梁307,308,309延伸至错层区段96,接合到该通柱200上。在例示的主体结构模型中,通柱200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并夹持从第二主体结构体95延出的2层的地梁309而以梁优先方式接合到其上下方。
在该主体结构模型中,第一主体结构体94和第二主体结构体95形成分别独立的梁优先结构,因此各主体结构体94,95的结构独立性更明确。且,在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之间设置错层区段96,并通过在该错层区段96设置楼梯91,使楼梯91周围的梁的配置和移动也变得容易。而且,在立设于错层区段96的通柱200上接合从各主体结构体94,95延出的地梁307,308,309,所以可避免因地震时的振动而摇动错层区段的外壁而脱离主体结构等情况。
(柱和梁)
对构成如上所述的主体结构模型的柱20和梁30的部件形状、及其接合结构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柱20和梁30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原则上在梁30上采用H形钢。在由H形钢构成的梁30的上下方的法兰31上以预先规定的间隔沿着其材料轴方向形成了2列螺栓孔311。该螺栓孔311用于将柱20和其它部件接合到梁30上时。螺栓孔311的配置间隔基于设计模型等适当决定在数cm~数十cm的范围内。
此外,对于柱20的承担垂直负荷和水平负荷的柱20采用H形钢,或采用属于此的部件即至少在强轴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开放性截面的腹板22的钢材。由H形钢构成的柱20的强轴方向成为腹板22的面内方向。在柱20的端部预先焊接了其大小不超过梁30的法兰宽度的接合板23。该接合板23形成跨过柱20的两个法兰21,再向柱20的强轴方向延出的大致长方形状。
在接合板23上预先形成了与形成于梁30的法兰31的螺栓孔311对应的多个螺栓孔231(参照图6)。并且,使柱20的腹板22与梁30的材料轴方相配,将柱20的接合板23对接到梁30的法兰31上,通过上述各螺栓孔231,311以高强度螺栓80螺接柱20的接合板23和梁30的法兰31,将柱20和梁30刚接合。
图6为表示由H形钢构成的柱20中接合板23的变形例。在该实施方式中,2张接合板23以被分割的状态安装到柱20的两个法兰21上。各接合板23将其中心位置大致与柱20的法兰21相对应地焊接到各法兰21和腹板22的一部分。
图7为表示接合板23的另一变形例。在该方式中,接合板23跨过柱20的两个法兰21而被安装为一体,又在该接合板23的沿着腹板22的侧缘部形成了大致为矩形的切口部232。切口部232还可以不在腹板22的两侧,而只在腹板22的一侧形成。该切口部232用于后述的地面板的接合上。
图8为表示将上述接合板23固定到柱20上的结构。在该方式中,柱20的法兰21的端部借助于对接焊接211而固定到接合板23的表面。将法兰21的顶端作为切断为斜面的坡口,在内侧固定垫板212,从外侧进行对接焊接211。因要固定垫板212,所以在腹板22的两端切入了半圆形状的荷叶边213。且,腹板22的中间部分通过余量焊接233固定到接合板23上。该对接焊接的接合强度高,还可适用于大型的建筑物。
图9为表示将上述接合板23固定到柱20上的另一固定结构。在该方式中,接合板23取代对接焊接,而以余量焊接233横跨腹板22和法兰21全周而固定。根据该固定结构,只要至少中层左右的建筑物便具有充分的强度,从而与对接焊接相比,能以低成本制造。且,无需加工荷叶边和固定垫板的作业,因此具有良好的作业性能。
图10~14为表示涉及柱20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由在强轴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开放形截面的腹板的钢材、或该钢材的复合体构成的柱20为如下状态的柱。
图10所示的柱20,使2根H形钢以这些腹板22并列到同一轴上的方式相邻,且将接合板23分别焊接到与这些各H形钢的法兰21对应的端部。在两个H形钢的相邻的法兰21上焊接了跨过这两个法兰31的接合板23,并通过该接合板23将两个H形钢连接成一体。
图11所示的柱20,使用腹板22尺寸为上述图10所示的H形钢的2倍左右的大型的H形钢,并在其腹板22的中央两面上与法兰21平行地焊接了加强筋24。在该柱20的端部焊接了包含H形钢及加强筋24的全截面的接合板23。在该接合板23上设置了如图7所示的沿着腹板22的切口部232。
图12所示的柱20,通过焊接将由腹板22和法兰21构成的T字形截面的加劲材料252固定在由方形钢管构成的中心材料251所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中心材料251可使用圆形钢管。加劲材料252的腹板22夹着中心材料251的中心而并列在同一轴上。在该柱20的端部也焊接了包含中心材料251和加劲材料252的全截面的长方形状的接合板23。在该接合板23上也可设置如图7所示的沿着腹板22的切口部232(省略图示)。
图13所示的柱20,使用如图11所示的具有大型腹板22的H形钢,并在其腹板22的中央两面上通过焊接固定了截面为沟槽形的加劲材料253。夹持腹板22而相对的加劲材料253形成与图12所示的柱20的中心材料251相同的中心部。该中心部还可相对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加劲材料,构成为圆筒状。在该柱20的端部也焊接了包含全截面的长方形状的接合板23。
图14所示的柱20,通过配置于其中间的腹板材料255将由2根方形钢管构成的中心材料254连接成一体。腹板材料255通过焊接或通过安装板256的螺栓连接而固定到中心材料254的侧面上。在腹板材料255,为了使全体更轻而形成了多个孔256。在各中心材料254的端部接合了略细于中心材料254的圆管256,且在该圆管256的端部焊接了接合板23。中心材料254可使用圆形钢管。
这些柱20都具有强轴方向的腹板22,其腹板22形成直线状,即截面为开放形的形状。使该腹板22与梁30的材料轴方向一致,通过将焊接于端部的接合板以高强度螺栓80连接到梁30的法兰31上,对柱20和梁30进行了刚接合。若采用这种结构,可增大包含梁30的材料轴的单向框架结构的结构耐力。因此,很容易扩大柱30的配置间隔,或加高层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涉及柱20的配置的设计自由度。
(面板区段的加劲结构)
框架结构的柱20和梁30的接合部区域被称作面板区段。因集中负荷作用于该面板区段上,所以需要将梁30的法兰变形,或为防止腹板32被屈曲而要给面板区段加劲。
作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的面板区段的加劲结构,有如图5所示,将与梁30的材料轴正交的加强板33安装到梁30的上下方的法兰31之间的结构。加强板33以与柱20的法兰21的间隔对应的宽度至少配置在2处以上,并通过焊接固定到梁30的腹板32的两侧面及上下方的法兰31的内面。当柱20接合到梁30上下方的位置有偏移时,加强板33被安装到分别与上侧及下侧的各柱20的法兰21对应的位置上。
图15为表示作为面板区段加劲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将面板区段的加劲部件形成单元化,从而可后装到梁30的构成。面板区段加劲单元34具有通过垂直加劲板342结合了上下一对水平加劲板341的大致沟槽形的形状,并分别使上下水平加劲板341沿着梁30的上下各法兰31内侧,垂直加劲板342沿着梁30的腹板32的侧面而形成。相当于上述加强板33的垂直方向的加强筋343以与柱20的法兰21的间隔对应的宽度至少焊接在被上下方的水平加劲板341和垂直加劲板342围住的侧面部的2处部位。在上下方的各水平加劲板341上形成了与形成于梁30的法兰31的螺栓孔311配合的多个螺栓孔344。
该面板区段加劲单元34,如图所示,被垫在梁30的面板区段,并利用形成于水平加劲板341的螺栓孔344,借助于高强度螺栓80将梁30的法兰31及柱20的接合板23连接成一体。
如图16所示,当接合在梁30的上下方的柱20的位置有偏移时,可以遍及上下双方的柱20的位置的长度一体形成面板区段加劲单元34。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筋343被安装在与上下双方的柱20的法兰21对应的位置。
就这样,若利用可后装到梁30上的面板区段加劲单元34,可节省对梁30进行焊接加工的工时而实现降低成本,同时例如很容易与由于增改建筑物而导致的柱20的追加和柱20的位置变更对应。
(梁彼此的接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以只在梁30的材料轴方向上具备水平耐力的单向框架组合为基本模型。因此,在梁30彼此交叉的转角部和T字部,原则上无需将梁30彼此刚接合,而销钉接合便足以。且,无需一定要在梁30的交叉部的正下方设置柱20。
图17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转角部分的梁30彼此的接合结构的透视图。在一侧的梁30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了加强板33,且该加强板33对接成与另一侧的梁30的腹板32呈同一平面。并且,在该对接部分从两侧面添设了续接板35,并利用加强板33、腹板32的端部、以及预先形成于续接板35的螺栓孔(省略图示),由高强度螺栓80连接这些。
根据该接合结构,无需将梁30的法兰31彼此接合,因此可简单地接合梁30彼此。且,在梁30的法31兰的上下方没有突出板类或螺栓类,因此当在梁30上安装外壁材料和地面板等时的连接也变得简单。
但是,根据主体结构的全体形状和柱20及梁30的位置关系等结构问题,会有需要刚接合特定的梁30彼此而传递弯曲应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交叉的梁30彼此的上下各法兰31的对接部分也添设续接板35,并通过以高强度螺栓80连接,可刚接合。
当未在刚接合了梁30彼此的部位的法兰31的上下方突出板类和螺栓类时,可通过如图18所示的正交梁单元36接合梁30彼此。例示的正交梁单元36具有将向2方向延伸的腹板焊接为在平面图上为L字状而形成一体的正交腹板362。正交腹板362在转角部附近形成交叉为十字状。在正交腹板362的上下两缘焊接了由1张钢板将向2方向延伸的法兰形成为一体的仰视L字形的正交法兰361。由正交腹板362和正交法兰361构成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所接合的梁30的截面形状相同。正交腹板362及正交法兰361的交叉部延出的长度为数十cm至1m左右。
该正交梁单元36如图19所示,将正交腹板362及正交法兰361的端部对接到梁30的端部,并通过将梁30的腹板32及法兰31分别通过续接板35以高强度螺栓80连接而接合。根据采用这种连接结构,通过简单的接合作业,可将梁30彼此的正交部刚接合。且,用于接合梁30彼此的板和螺栓等不会突出到交叉部的法兰31上,因此如图所示,很容易将柱20立设到该交叉部的正下方或正上方。
正交梁单元36如图20及图21所示,可构成在平面图上为十字状和在平面图上为T字状。
(间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原则上,承担水平负荷的间柱40以梁优先方式相对梁30进行销钉接合。图22~图25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间柱40的部件形状和接合结构的示例。
图22所示的间柱40,在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41端部将横截面为十字状的延长部43通过尾板42接合到同轴上,且在该延长部43的端部焊接接合板44而形成。延长部43焊接了一对山形钢片,以便对接到这些棱角部彼此。接合板44形成为与间柱主体41的截面尺寸大致相同尺寸的正方形状,并在其四角附近形成了螺栓孔441。利用该螺栓孔441,通过将接合板44以高强度螺栓螺接在梁30的法兰31上,间柱40被销钉接合在梁30上。而且,在附图上例示了柱脚部分,但柱头部分也相同。
图23所示的间柱40,将图22所示的间柱40的延长部变形为更坚固的结构。该间柱40的延长部43由构成间柱主体41的细于方形钢管的圆管431、和沿着圆管431的轴方向焊接到圆管431的外面的加强筋片432构成。加强筋片配置到4个部位,以便从圆管431的轴心看去形成各90度的中心角,且各加强筋片432的外缘部与接合板44的各边的中央部对应。该间柱40也与图22所示的间柱40相同地利用焊接到延长部43的端部的接合板44而与梁30的法兰31销钉接合。
图24所示的间柱40将图23所示的间柱40的延长部43的圆管431置换成了方管433。方管433以向轴周围转动45度的姿势接合到构成间柱主体41的方形钢管41上。并且,在方管433的各棱角部焊接了加强筋片432。在该间柱40上,也在延长部43的端部焊接了接合板44,并通过该接合板44将间柱40与梁30销钉接合。
根据这些方式的间柱40,可使接合板44的尺寸与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41的截面尺寸相同,因此能以最小限度的大小在梁30侧达到待确保的间柱40的接合空间。还可在接合板44的四角附近形成螺栓孔441,因此可避免螺栓孔441干扰位于梁30的中央的腹板32,在接合时的螺栓螺接作业也可顺利进行。
图25所示的间柱40,将间柱主体41的结构变得更简单,从而提高生产性和使结构设计更容易。该间柱40由方形钢管构成的间柱主体41、和直接焊接到其端部的正方形状的接合板44构成,且间柱主体41从柱头至柱脚形成了相同的截面形状。还以向轴周围转动的姿势焊接,使间柱主体41的侧面相对接合板44的边缘形成45度角。并且,将接合板44的相对的2边与梁30的法兰31的两侧缘一致的状态接合到梁30上。
根据该构成,间柱主体41的截面尺寸与接合板44的大小相比变小,但间柱主体41从柱头至柱脚形成了相同截面形状,因此作用于间柱40的轴方向的垂直负荷可顺利地传递到梁30上。因此,涉及间柱40的结构力学上的解析也变得简单。且,构成间柱40的部件的加工也变得极少,从而可抑制制造成本。且,可与在上述图22~图24所示的间柱40相同地在接合板44四角附近形成螺栓孔441,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接合时的螺栓连接作业。
(地板)
图26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在由柱20和梁30构筑的主体结构体上架设地板的基本结构。地板由在内部配置网状钢筋的预制混凝土制的地面板50形成。在地面板50的缘端部以水平方向突出了地面板接合板51,并在该地面板接合板51上形成了螺栓孔511。并且,在梁30的上法兰31的上面载架了地面板接合板51,并通过以高强度螺栓80连接到法兰31上,将地面板50固定到梁30上。
在梁30上接合了柱20的部分,如图6所示,分割焊接于柱20端部的接合板23,或如图7和图11所示在接合板23上设置切口部232,从而确保用于载架地板接合板51的空间。根据这种结构,可统一从地面板50突出的地面板接合板51的高度,而直接将其地面板接合板51全部载架到梁30的上法兰31上。因此,根据在梁30的载架位置,无需改变地面板接合板51的安装高度,或利用隔板等进行高度调整,因此可提高施工性。且,不会在梁30上有柱20的接合板23和地面板接合板51相互干扰的现象,因此可与其前后顺序无关地进行柱20对相同梁30的立设作业和地面板50的架设作业。
图27为表示被梁30(3001,3002)围住的水平构面内配置地面板50的俯视图。在各地面板50上在其相对置的Y方向的2边上,沿着其边设置了多个地面板接合板5102,且这些地面板接合板5102载架到Y方向的梁3002上,从而分别固定成如上所述的状态。还在与该Y方向正交的X方向的梁30相邻的地面板50上,在X方向的边的角部附近也设置了另外的地面板接合板5101,从而固定在X方向的梁3001上。就这样,通过夹上地面板50的角部而分别在2方向的边上设置地面板接合板5101,5102,对X方向及Y方向的任意方向的水平力,也能实现具备刚性的地结构。
再者,图中的标号52为在相邻的地面板50的接合面上设置沟槽状的切入部而填充灰砂浆的开尾销。由此,可实现相邻的地面板50成为一体,从而将剪切力传递到两个地面板50之间。
图28和图29表示地面板50的具体结构。在地面板50内配置了上下2层的X方向的钢筋5201和Y方向的钢筋5202,并在其X方向的上层的钢筋5201两端焊接埋板53,埋设在混凝土54内。在埋板53的下面焊接了截面为L形的垂直端部板55,而其下端的水平片被焊接在X方向的下层钢筋5201上。从该埋板53的外端部一体延出了接合在上述Y方向的梁3002的地面板接合板5102。还在埋板53的Y方向的端部也相同地一体延出了接合在前述X方向的梁3001的地面板接合板51。根据这种结构,内部的钢筋5201,5202和地面板接合板51在结构成形成一体,可得到具备很高的面内刚性的地面板50。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取代上述的预制混凝土制的地面板50,通过由ALC(起泡轻量混凝土)构成的地面板载架到梁30的法兰31上,可形成地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围住梁30的构面的水平刚性,需要并用水平放置。
(外壁)
图30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在由柱20和梁30构筑的主体结构体上安装外壁材料60的基本结构。外壁材料60以恰当的大小被面板化,在其里面预先安装了安装件61。将该安装件61载架到梁30的上法兰31的外侧缘部,并通过与上法兰31螺栓连接,将外壁材料60固定到主体结构体上。
在例示的结构中,在由柱20和梁30构成的主体构面的略靠外侧,以对接到该主体构面的状态安装了外壁材料60。若是该结构,在主体构面内可以设置隔热层(省略z图示)。
在例示的结构中,也可增大安装件61的突出长度,将外壁材料60与主体构面上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外壁材料60与主体构面之间设置隔热层。
作为外壁材料60的支撑结构,还可采用从基础部分向上方堆积外壁材料60,将其要部以恰当间隔固定到主体结构体的结构、和很轻的外壁材料60悬吊到主体结构体的外侧而支撑的悬墙结构等。
图31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将外壁材料60安装到由柱20和梁30构成的主体结构面内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主体构面露在建筑物的外面,且在主体构面的内侧设置了隔热层。
就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中,可根据外壁材料60的种类和设计者的意图,构成多种类型的结构的外壁。而且,在上述的各结构中,外壁材料60与隔热材料一起被一体化。
(梁法兰的区段划分)
图32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地面板50和外壁材料60安装到由柱20和梁30构筑的主体结构体上,且更自由地设计这些地面板50和外壁材料60(这些被称作“二次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主体结构。
在例示的结构中,梁30的法兰的宽度形成为大于图26和图30所示的梁30的法兰宽度,在形成于法兰31上的2列螺栓孔311基础上,另外在其两外侧形成各1列的螺栓孔312。并且,将包含中央侧的2列螺栓孔311的中央部分313设定在用于接合柱20和间柱40的区段上,并以图中示出的1点划线为边界,将包含其外侧的各1列螺栓孔312的侧缘部分314设定到用于接合地面板50和外壁材料60等二次部件的区段上。柱20和间柱40与图5和图22所示的方式相同地通过焊接于其端部的接合板23,24接合到法兰31的中央部分313。另一方面,地面板50通过从其缘端部突出的地面板接合板51接合到法兰31的侧缘部分314的一侧。且,外壁材料60通过安装于其里面的安装件61接合到相反侧的侧缘部分314。
就这样,扩大梁30的法兰31的宽度,并通过将各部件的接合区域以宽度方向分割,无需考虑柱20和间柱40的接合位置、以及地面板50和外壁材料60等二次部件的接合位置的干扰,从而可任意设定各部件的接合位置。
此外,根据该结构,例如图33中所示,当通过焊接在一侧的梁30的侧面的加强板33接合与该梁30正交的另一侧的梁30时,可预先在另一侧的梁30的法兰31端面上焊接预置板37,将该预置板37钩搭到对侧的梁30的侧缘部分314,进行梁30的定位的作业。若没有梁30的侧缘部分314,当在梁30彼此的接合部的正下方或正上方立设柱20时,其接合板23会成为障碍,因此难以钩搭预置板37,但通过采用该结构,不管有无柱20,都很容易地钩搭预置板37,从而提高了梁30彼此的接合作业的效率和稳定性。还通过扩大梁30的法兰31的宽度,必然会获得增大梁30自身的截面强度的效果。
(基础梁)
图34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表示支撑主体结构体最下部的基础梁10的结构。
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基础梁10的内部沿着基础梁10的轴方向配置了上下一对横主筋101。在例示的方式中,利用在横主筋101上系有2根钢筋的部件来确保所要的截面积。这是出于如下考虑:在利用一根大径钢筋时,在转角部等进行钢筋弯曲加工时,增大其弯曲半径而容纳量变差,因此避免这种情况,用于尽量减小基础梁10的宽度。
上下的横主筋101通过在基础梁10的轴方向上相隔一定间隔配置的多根箍筋102连接。箍筋102的上端和下端被弯曲成U字形,钩搭在横主筋101上。进而,1根腹筋103沿着基础梁10的轴方向配置成连接箍筋102上下方的中间部分。
地脚螺栓104以2件组成一组,并在基础梁10的宽度方向上相隔一定间隔配置成跨过上侧的横主筋101。在系筋螺栓104的下端部通过螺合于各地脚螺栓104的螺母106安装了固定板105,并通过该固定板105连接了2件地脚螺栓104的下端。且,在地脚螺栓104的上端部安装了露在混凝土109的顶端的堆积板107,并在比该双夹板107靠上方的位置突出的地脚螺栓104的上端部分螺合了螺母108。
若如此构成基础梁10,与相隔一定间隔在宽度方向配置2列横主筋101的结构相比,可减小基础的宽度,但对于2层建筑和3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体,仅此也能确保基础强度。因此,不必过分增大基础梁10的宽度,从而可节约配筋量和混凝土量。
此外,即使不特别采用复杂的模板辅助件,也可在沿着基础梁10的轴方向的任意位置上配置所需量的2件一组的地脚螺栓104,因此可使地脚螺栓104的埋设位置容易与柱20的设计位置对应,从而提高了模板工序的施工性。
图35~图36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构成的基础梁10的结构。
该基础梁10由直立的腹板12、和具备上下2件法兰11的H形钢构成,在上法兰11上与上述的各层的梁30相同地预先以规定间隔形成了2列地脚螺栓孔111。在上下法兰11之间在轴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预先焊接了被弯曲成コ形固定筋14。这些固定筋14夹着腹板12与其两侧相对地安装。且,同样地在上下法兰11之间在轴方向上相隔适当间隔预先焊接了基础梁10的材料轴正交的加强板12。
该基础梁10首先沿着其设置部分在地基上挖了沟槽,在该沟槽内填埋碎石沙,并在适当部位配置混凝土制的安装台而进行拉平后,栽置到其安装台71上。基础梁10彼此正交的转角部和T字部中,与图17所示的梁30彼此的接合结构相同地接合了基础梁10彼此。若基础梁10配置到规定位置而相互接合,则在基础梁10的两侧筑入副箱板72,在将其外侧埋回到土73中。副箱板通过安装于各固定筋14圆盘形隔板74,确保混凝土75的覆盖厚度相对基础梁10和固定筋14恰当。并且,在副箱板72内侧浇注混凝土75,从而覆盖基础梁10。此时,如图36所示,在接合了柱20的部分,使基础梁10的上法兰11从混凝土71露出,并在该露出部分接合柱20。柱20的接合结构与图5所示相同。
在基础梁10上安装柱20之后,在上述露出部分填充了混凝土75。而且,还可以取代这种仅露出基础梁10的上法兰11的局部的施工方法,降低混凝土75的浇注高度,使基础梁10的上法兰11的全长露出。
根据这种结构,与在现场构筑钢筋混凝土制的基础梁10的方法相比,可节省基础梁10的顶端的拉平作业和穿心的调整作业、和系筋螺栓104的位置作业等,从而能以短时间内设置基础梁10。地脚螺栓孔111因预先在工厂形成,所以提高了施工精度。在从基础至上部结构,能以相同方法接合柱20和梁30,因此可统一作业内容,从而实现场作业的效率更好。浇注于基础梁10周围的混凝土75能防止该基础梁10生锈,同时增加了基础全体的重量,从而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可广泛应用到以住宅为代表的1层建筑以上的小中规模建筑物的躯体结构。

Claims (15)

1.一种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将由钢架构成的柱(20)和梁(30)接合而构筑2层以上,其特征在于,
承担垂直负荷及水平负荷的柱(20)的材料长度被分割到每楼层上,通过将柱(20)和梁(30)以梁优先方式接合成各楼层间的梁(30)的连续性相对于柱(20)优先,
同时,在所述柱(20)和梁(30)的接合部,柱(20)的强轴方向与梁(30)的材料轴方向平行地刚接合,形成只在各梁(30)的材料轴方向具备水平耐力的单向框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梁(30)由具备竖立的腹板(32)和上下2件法兰(31)的H形钢构成,
承担垂直负荷及水平负荷的柱(20)由至少在强轴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开放形截面的腹板(22)的钢材或该钢材的复合体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柱(20)和梁(30)的接合部在梁(30)的法兰(31)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的螺栓孔(311),而在柱(20)的端部焊接了其大小为梁(30)的法兰宽度以下的接合板(23),并在其接合板(23)上形成了螺栓孔(231),且通过所述各螺栓孔(311,231)以高强度螺栓(80)来螺接柱(20)的接合板(23)和梁(30)的法兰(31),将柱(20)和梁(30)刚接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在上部或下部接合了柱(20)的梁(30)的侧部,至少在符合所述柱(20)的强轴方向的截面尺寸的范围内安装连接在该梁(30)的上下法兰(31)之间的加劲部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相互正交的梁(30)彼此通过添设于该对接部分的续接板(35)以高强度螺栓(80)螺接的方式接合固定于一侧梁(30)的侧面上的加强板(33)和另一侧的梁的腹板(32)的对接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相互正交的梁(30)彼此通过预先焊接固定为一体而形成的正交梁单元(36)连接:正交腹板(362),在各梁(30)的材料轴方向上延伸规定尺寸的量的腹板以截面为L字、T字、或十字状焊接;和正交法兰(361),在各梁(30)的材料轴方向上延伸规定尺寸的量的上下各法兰分别由1张钢板形成,且分别通过续接板(35)以高强度螺栓(80)螺接该正交梁单元(36)的正交腹板(362)及正交法兰(361)、各梁(30)的腹板(32)及法兰(31)而刚接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通过将从由预制混凝土构成的地板(50)的缘端部突出的地板接合板(51)载架到梁(30)的法兰(31)而进行高强度螺栓(80)螺接,在被梁(30)围住的水平构面内形成地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外壁材料(60)通过适当的安装部件(61)安装到梁(30)的法兰(31)上,并以连接到由柱(20)及梁(30)构成的主体结构面的外侧,或以与主体构面外侧分开的状态支撑。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外壁材料(60)安装在由柱(20)及梁(30)构成的主体构面内。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梁(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313)成为用于接合柱(20)的区段,且侧缘部分(314)成为用于接合地面板(50)或外壁材料(60)的区段,在所述各区段上以规定间隔直列形成了螺栓孔(311,312)。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承担水平负荷的间柱(40)相对梁(30)以梁优先方式接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主体结构体的最下部与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基础梁(10)接合,
所述基础梁(10)具备:沿着基础梁(10)的轴方向上下一对的横主筋(101)、在基础梁(10)的轴方向相隔一定间隔进行配置,且连接所述横主筋(101)之间的多根箍筋(102)、根据需要配置在所述箍筋(102)的中间部的腹筋(103),且在柱(20)的接合位置上配置了以相隔一定间隔配置于基础梁(10)的宽度方向的2根一组的地脚螺栓(104),以便跨过上侧的横主筋(101)。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中,
主体结构体的最下部与由H形钢构成的基础梁(10)的上法兰(11)接合,同时该基础梁(10)的周围被混凝土(75)所覆盖。
14.一种由两个以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组合成的错层式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主体结构体(92)和第二主体结构体(93),第一主体结构体(92)和第二主体结构体(93)相邻配置,同时至少一部分的楼层间的梁(3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体(92)不同,这些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最下部的梁(10)彼此及最上部的梁(30)彼此分别被连接为一体,
同时,在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相邻部中共用于两个主体结构体(92,93)的柱(20)相对各主体结构体(92,93)的各楼层间的梁(30)以梁优先方式接合。
15.一种由两个以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组合成的错层式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主体结构体(94)和第二主体结构体(95),第一主体结构体(94)和第二主体结构体(95)通过错层区段(96)相邻配置,同时至少一部分的楼层间的梁(3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体(94)不同,这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的最下部的梁(10)彼此及最上部的梁(30)彼此分别被连接为一体,
同时,在所述错层区段(96)上立设了通柱(200),两个主体结构体(94,95)的各楼层间的梁(30)延伸至所述错层区段(96),并以梁优先或柱优先方式接合到所述通柱(200)上。
CN 200420065986 2004-07-23 2004-07-23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8489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65986 CN2848981Y (zh) 2004-07-23 2004-07-23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65986 CN2848981Y (zh) 2004-07-23 2004-07-23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8981Y true CN2848981Y (zh) 2006-12-20

Family

ID=37521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65986 Expired - Lifetime CN2848981Y (zh) 2004-07-23 2004-07-23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48981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439C (zh) 无框架建筑系统及建筑物
CN1081710C (zh) 建筑物镶板及制作建筑物镶板的方法
CN1103844C (zh) 组合式房屋及其构筑方法
CN1717518A (zh) 用于预浇注和构架砌块单元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585849A (zh) 低层建筑物的构架结构
CN101037894A (zh) 平顶建筑物的屋顶改造构造及其建造方法
CN1893815A (zh) 作为温室屋顶骨架用的构造体、温室的屋顶骨架、温室的构架、温室及温室的构架施工方法
CN1572985A (zh) 组合式建筑物
CN1088491C (zh) 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和楼梯的支承装置
CN1243884C (zh) 预制式高架公路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055787A (zh) 多层建筑框架及其所构成的建筑物
CN2848981Y (zh)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CN1773036A (zh) 建筑物结构系统和方法
CN1724823A (zh)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CN1877049A (zh)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
CN1683724A (zh) 墙和楼板构造布置和方法
JP4550534B2 (ja) 建築物の基礎構造
CN1238614C (zh) 一种砼空心板
CN1683725A (zh) 建筑物结构系统和方法
CN1138899C (zh) 墙壁支承处的装置
CN1572991A (zh)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法
JP2006219974A (ja) 木造建築用継手
CN1137339C (zh) 脚手架用结构和整体式构架体结构
CN1904276A (zh) 一种砼楼盖用结构承力式叠合构件
CN1724832A (zh) 使用木质定型板的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EKISUI HOUSE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EKISUI HOUS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Patentee after: Sekis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atentee before: Sekisui House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