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9129Y -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29129Y
CN2829129Y CN 200520109523 CN200520109523U CN2829129Y CN 2829129 Y CN2829129 Y CN 2829129Y CN 200520109523 CN200520109523 CN 200520109523 CN 200520109523 U CN200520109523 U CN 200520109523U CN 2829129 Y CN2829129 Y CN 28291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ame
insulating base
boss
electric connector
speed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095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镇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1095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291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291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291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缩小占据使用空间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一绝缘座体、若干电性端子、金属壳罩和组设于绝缘座体承接座上固定现缆的数个固定装置所构成,其中,绝缘座体主体部的其中一端面向外并列平行伸突出至少二个不等宽的插接部,于主体部另一端向外突伸出具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形态的承接座,于主体部的后表面和第一凸台后表面分隔于各凸台上下表面设有供若干电性端子穿置的通孔并顺自通孔向前延伸于插接部上下端面形成沟槽;金属壳罩组合于端子座体主体部上,数个线缆固定装置接合于绝缘座体承接座上将线缆固定,防止线缆摆动而影响电信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利用于高度空间来缩小连接器宽度方向尺寸更方便使用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市场要求以及电子产品技术创新的新格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频频问世,其所搭配的电连接器也势必随电子产品的新设计而改良结构、增进功效,才能达到预先设计要求。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小型计算机系统界面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Interface,简称SCSI连接器)现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周边设备、通讯设施以及网络器材上。目前与此相关技术的单排端口界面的SCSI电连接器其在使用过程中和在设计当中显见储多不足之处,其单一的单排端口界面的电连接器结构,在容置更多电性端子时,则只能加大该SCSI电连接器的整体宽度,而且与的对插在电路板上插接座也不能有效节省电路板使用空间,从而,也不利于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发展需求,势有必要针对现行SCSI电连接器现有技术显现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予以研发、突破而满足电子产品的市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传输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是利用高度空间变化缩减连接器宽度尺寸,实现电子产品轻小薄使用方便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该高速传输电连接器,是由一绝缘座体、若干个电性端子、金属壳罩和组设于绝缘座体后端承接座数个线缆固定装置所构成。其中,绝缘座体具有一主体部,在主体部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组与金属壳罩卡合的凸块,于该主体部其中一表面向外并列平行伸突出至少二个不等宽的插接部,于主体部另一端向外凸伸出具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线缆承接座,在主体部后表面和凸台承接座第一凸台后表面分隔于各凸台上下表面设有供若干电性端子穿置的通孔并顺各自的通孔向前延伸于插接部上下表面形成沟槽;若干个电性端子采用刺破技术设计,其每一电性端子含有一直体接触不急于其一端弯折成型有刺破部,若干个电性端子穿置通孔通过端子干涉部达到固定;金属壳罩则卡合在绝缘座体主体部上,通过由卡合装置达到稳固接合,数个线缆固定装置将线揽紧束在固定装置线缆卡合槽中并组设于绝缘座体承接座上,防止线缆过度摆动而影响电路中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是利用高度空间变化缩减连接器宽度尺寸,实现了电子产品轻小薄使用方便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可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它实用新型目的与功效,兹举一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予以详细说明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传电连接器绝缘座体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绝缘座体                    11-主体部
111-凸块                            12-插接部
13-承接座                           131-第一凸台
132-第二凸台                        133,134-圆孔
14,15-通孔                         16-沟槽
2-电性端子                          21,22,23-端子组
24-直体接触部                       25-干涉部
26,27-折部                         28-过渡段
29-刺破部                           291-“U”型槽
3-金属壳罩                          31-壳体
32-接触部                           33-开放空间
34-扣孔                             4-固定装置
41-基部                             42-凸部
43-线缆卡置槽                       44-定位柱
431-凸缘                            100-高速传输电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的一具体实施例,该高速传输电连接器100是由一绝缘座体1、固设于绝缘座体1内若干个电性端子2、金属壳罩3以及数个用于固定线缆的固定装置4所组成;其中该绝缘座体1具有一主体部11,自该主体部11其中一端面向外并列平行突伸出至少二个不等宽的插接部12,在主体部11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组与金属壳罩3扣孔34相扣合的凸块111,以达到金属壳罩3与绝缘座体1牢固接合,于绝缘座体1的主体部11另一端面向外延伸出线缆承接座13,所述线缆承接座13呈阶梯形结构并含有第一凸台131和第二凸台132二个部分,二排通孔14、15分别隔于第一凸台131和第二凸台132上下表面,并且于主体部11后表面和第一凸台131后表面向前延伸于插接部12上下表面形成沟槽16,在第一凸台131和第二凸台132二侧上下面各设有供固定装置4插接的圆孔133、134,以便于固定装置4与绝缘座体1紧固接合将线缆紧束,防止线缆摆动过大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若干个电性端子2因该高速传输电连接器100结构设计而排列成不同态样的端子组21、22、23,就本实施例而言,该端子组21、22、23大体形态相同,均于其一端具有一直体接触部24,于该直体接触部24设有供固持的干涉部25,于另一端则弯折成型有刺破部29,该端子组21、22、23不同之处仅在于直体接触部24与刺破部29之间是否存在过渡阶段,端子21是经折部26弯折后形成刺破部29,端子22则只由直体接触部24直接弯折形成,而端子23在直体接触部24与刺破部29之间以一折部27和过渡段28相连接,如此设计在于配合承接座13的凸台结构,使各端子组21、22、23能适切的安置于通孔14、15内;刺破部29上设有呈八字开口的“U”型槽291,以方便更好连接于线缆。
金属壳罩3是为一金属冲压制件,该金属壳罩3分为一矩形壳体31及于壳体31其中一端面延伸出的“D”字形接触部32,该壳体31的另一端为一开放式空间33并与接触部32完全相贯通,以便于绝缘座体1组装顺利完成,在壳体1上下表面设有一组与绝缘座体1凸块111相卡合的扣孔34,以实现绝缘座体1与金属壳罩3牢固接合。
数个固定装置4组设于绝缘座体1线材承接座13上,固定装置4分为上下固定装置,其上下固定装置结构相同,该固定装置4含有一基部41,于基部41上设有一凸部42,自凸部42表面凹入并以一横向横沟相隔设有数个纵向相平行的线缆卡合槽43,该线缆卡合槽43呈“U”型态样,在“U”型态样卡合槽43二侧向内设有微凸缘431,于凸部42二侧基部41上各设有一固定圆柱44,该固定圆柱44插接于绝缘座体1对应的圆孔133、134中,从而将固定装置4稳固接合在绝缘座体1上,同时将从后端置入的线缆卡住,防止线缆摆动过大而影响信号质量输出。
本实用新型高速传输电连接器100的组立方式为:
首先,将若干个电性端子2,按照端子组21、22、23、的布局有规律排列,从绝缘座体1的通孔14、15穿过,电性端子2的直体接触部24则顺着通孔14、15向前滑行并与各通孔14、15相连接的沟槽16稳合,通过电性端子2的干涉部25与通孔14、15各对应位置达到端子牢固接合;之后,将金属壳罩3从绝缘座体1前端导入,金属壳罩3的壳体31套接在绝缘座体1的主体部11上,通过由凸块111与扣孔34将金属壳罩3牢固接合在绝缘座体1上;然后,进行端子与线缆衔接(图中未示出),数根线缆分别卡置于电性端子刺破部29上,由八字开口“U”型槽291作为线缆的约束部分;再将二组线缆固定装置4分别组设于绝缘座体1线材承接座13上,其中一组固定装置4组装在第一凸台131上,另一组固定装置4组在第二凸台132上,分别由二组固定装置4二侧的定位柱44插接在圆孔133、134内,线缆卡合槽43整齐的将线缆固定在各凸台表面上,可防止线缆摆动过大而影响使用效果,其组合后电连接器请参见图示3,即完成组装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实施方式乃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通过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而了解此一技艺者,所作的修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座体、若干个电性端子、金属壳罩以及组设于绝缘座体承接座上固定线缆的数个固定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座体主体部其中一端面向外延突伸出并列平行至少二个不等宽的插接部,于主体部另一端面设有线缆承接座;
复数电性端子采用刺破技术设计并收容于绝缘座体之中,于电性端子一端成型直体接触部,于另一端成型有刺破部;
金属壳罩卡接于绝缘座体主体部上,具有一壳体及壳体其中一端面延伸出的插触部二部分;
数个固定装置稳固插接在绝缘座体承接座上,提供于线缆摆动不置于过大而影响信号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绝缘座体主体部上下面各设有一组凸块,绝缘座体的线缆承接座具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下表面二侧具有供固定装置插接的圆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主体部后表面和第一凸台后表面分别凹入设有端子通孔并顺自向前延伸在插接部上下表面形成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电性端子直体接触部具有干涉部,刺破部设有连接于线缆的八字开口“U”型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金属壳罩壳体后端为一开放式空间并与接触部完全相贯通,于壳体上下表面设有供绝缘座体凸块卡合的扣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固定装置具有一基部,于基部上成型有凸台,在该凸台表面凹入并以一横向横沟分隔设有数个相平行的呈“U”型线缆卡合槽,于卡合槽二侧向内具有微型凸缘,另在凸台二侧于基部上设有与承接座圆孔插置的固定圆柱。
CN 200520109523 2005-06-20 2005-06-20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291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9523 CN2829129Y (zh) 2005-06-20 2005-06-20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9523 CN2829129Y (zh) 2005-06-20 2005-06-20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29129Y true CN2829129Y (zh) 2006-10-18

Family

ID=3708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095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29129Y (zh) 2005-06-20 2005-06-20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2912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763B (zh) * 2009-02-16 2012-07-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763B (zh) * 2009-02-16 2012-07-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71341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
CN2840406Y (zh) 电子转接器
CN2831488Y (zh) 电连接器
CN287481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73943Y (zh) 电连接器
CN104466511A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组装方法
CN201222586Y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与插头电连接器的组合
CN2829129Y (zh)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CN2490737Y (zh) 电连接器
CN2796171Y (zh) 网络插座模块
CN2520031Y (zh) 连接器组合装置
CN2699516Y (zh) 电连接器
CN2697853Y (zh) 电连接器
CN202111239U (zh) 一种沉入式插座连接器
CN200953419Y (zh) 电连接器结构之改良
CN2791913Y (zh) 电连接器
CN2651958Y (zh) 电连接器
CN216698811U (zh) 一种薄型防水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773950Y (zh) 转接头的改进结构
CN2397637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814708Y (zh) 信息插座模块
CN2862396Y (zh) 电连接器
CN209948084U (zh) 一种多功能接线端子
CN2646896Y (zh) 一种开缝式护套
CN2590201Y (zh) 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