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15196Y - 自动感知信箱 - Google Patents

自动感知信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15196Y
CN2815196Y CN 200520107150 CN200520107150U CN2815196Y CN 2815196 Y CN2815196 Y CN 2815196Y CN 200520107150 CN200520107150 CN 200520107150 CN 200520107150 U CN200520107150 U CN 200520107150U CN 2815196 Y CN2815196 Y CN 281519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lbox
termination
connects
ground connection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071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071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1519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1519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1519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感知信箱,它由箱体、发送装置(置于箱体内)、接收装置(置于室内)三部分组成。箱体内一侧装有微动开关KEY、发送装置和发信指示灯,箱体顶部中间装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装拉杆天线。发送装置由编码器IC和高频振荡器两部分组成。接收装置由超再生接收机、脉冲整形放大器、解码器、音频放大器、记忆保持电路五部分组成。当信函从信箱的投入口投入时,即接通了发送装置的电源,发出信箱内有信函的信号,信号经过拉杆天线传送到置于室内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发出声音并且表示灯点亮,告知居住人有邮件到来。住户从信箱的后面拉开手柄取出邮件。按下装在室内的接收装置的复位键后,接收装置的表示灯熄灭,进入下一次等待接收状态。本自动感知信箱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种住宅。

Description

自动感知信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箱,特别指用于住宅并带有无线发送与接收装置、可自动感知的信箱。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住宅的信箱,需要由人打开或者通过观察口观看才知道信箱内是否有信件或报纸。这使居住在楼房的居民感到不便。特别是居住在独门独院或别墅的居民,信箱设置于庭院的大门,居住人为了查看信箱内是否有信件,往往一天要往返几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感知信箱。这种自动感知信箱由箱体、发送装置(置于箱体内)、接收装置(置于室内)三部分组成。当信函投入到住户的箱体内时,即接通了发送装置的电源,发出信箱内有信函的信号,住户通过安装在室内的接收装置即可得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由如下方案来解决:自动感知信箱,由箱体、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三部分组成,箱体前面设投入口,箱体后面设取出口,其特征是:箱体内一侧装有微动开关KEY、发送装置和发信指示灯,箱体顶部中间装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装有拉杆天线。所述箱体前面的投入口后面是一活动挡板。所述箱体后面的取出口由可掀起的后盖挡住。所述后盖外侧中间设手柄。
自动感知信箱的发送装置由编码器IC和高频振荡器两部分组成,编码器IC第18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第1、6、8、9、14端接电池的负极,第17端输出编码信号,经R1接于三极管Q的基极b,用来直接调制高频振荡器,R3并接第15、16端,高频振荡器是由三极管Q和C1、C2、C3、L1、L2、L3、R2组成,C1、C2并接“U”型电感L2的A、B两端、C3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b,另一端与电感L2的A端连接,三极管Q的集电极c接电感L2的B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e经R2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感L2的B端,另一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微动开关KEY与LED之间串接,它们的一端接电池正极,另一端与电感L1和编码器IC的第18端相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输出极分别并接电池的正负极上,电感L3为一个金属耦合环,置于电感L2附近,上端接置于箱体的拉杆天线,下端接地。
自动感知信箱的接收装置由超再生接收机Q1及周边器件、脉冲整形放大器IC2及周边器件、解码器IC1、音频放大器Q2和Q3、记忆保持电路LED和SCR共五部分组成。
超再生接收机Q1及周边器件:主回路电感L两端与C1、C5相接,Q1的发射极经C4接L的上端,同时还与L1相接、L1的另一端与R6、C7接,R6、C7的另一端接地,Q1的集电极接L的上端,Q1的基极经R4接L的下端、Q1的基极同时还与R5、C8、C9相接,R5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接地,C8、C9的另一端接地,L的下端接C6的上端和L2的上端,C6的下端接地,L2的下端经R8接电源+3V、L2与R8相接的同时还与C11、C10连接,C11的另一端接地,C10的另一端与脉冲整形放大器IC2相接。
脉冲整形放大器IC2及周边器件:接收解调后的脉冲信号经L2、C10、R7送至IC2的1端,R11一端接电源+3V,另一端接IC2的5端,同时还与D2的正端相接,D2的另一端接IC2的10端,R15与IC2的10、11端相接,R14与IC2的11、13端相接,C12与IC2的12、13端相接,IC2的11、12端相互短接,IC2的13端与R1、C3相接,R1另一端接电源+3V,C3的另一端接IC2的4端,C2、R2并接于IC2的1、2端,R3并接于IC2的3、4端,IC2的2、3端相互短接,C16并接于IC2的6、7端,IC2的14端接电源+3V,IC2的7端接地。
解码器IC1:经过整形放大的脉冲信号从IC2的6端送至解码器IC1的13端,C10接R7的同时与R9相接,R9的另一端接电源+3V,IC1的18端接电源+3V,IC1的1、6、8、9端接地,R10接IC1的14、15端,R12和C14并接于电源+3V与IC1第10端之间,C13、C15并联接于+3V的电源和地,IC1的音频输出端即12端经R13与Q3基极相接,IC1的16端与可控硅管SCR的G极相接。
音频放大器Q2和Q3:Q3的发射极与Q2的基极相接,Q3的集电极、Q2的集电极与扬声器相接,扬声器的另一端接电源+3V,Q2的发射极接地。
记忆保持电路LED和SCR:LED的正端经R接电源+4.5~6V,LED的负端接SCR的A极,SCR的K极经RESET按键(常闭接点)接地,IC1的16端的输出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与SCR的G极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自动感知信箱在投递员将信函或报刊从信箱的投入口投入信箱时,投入口后面的活动挡板即被推起,接触到微动开关KEY。微动开关KEY接通后,即接通了发送装置的电源,发送装置开始工作,发出信箱内有信函到来的信号,同时发信指示LED点亮。投递员据此可以确认信号已经发送给置于室内的接收装置。信号经过天线传送到置于室内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收到信号经过识别处理后,发出声音(可以设定时间长短)并且表示灯点亮,告知居住人有邮件到来。住户出来从信箱的后面(当然取出口也可以设计在前面)拉开手柄取出邮件。按下接收装置的复位键(RESET)后,接收装置的表示灯熄灭,进入下一次等待接收的状态。
本自动感知信箱与遥控玩具、遥控门铃相类似,将属于对收音机、电视、通信手机无干扰民用频段、微小功率(<10毫瓦=无线收发装置)用在信箱上。由于编、解码芯片采用“乱码”原理,一个发射机只对应唯一的接收机,不会造成邻居误接收。经测定,接收距离大于30米。在使用新电池时,可达到50米。
自动感知信箱的箱体可用铁皮、薄铝板制成,也可用防晒塑料板制成,此时发送装置可以不用天线。小型微动开关KEY的寿命一般为10万次以上,从而保证整机寿命为10至15年。由于发送装置耗电极少,其电源如用一节12V的碱性电池代替太阳能充电电池就可以大幅降低整机的成本。一节电池可以使用两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感知信箱箱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感知信箱发送装置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感知信箱接收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自动感知信箱的箱体1呈长方形。在箱体1内右侧装有微动开关KEY2、发送装置3和发信指示灯4,箱体1顶部中间装太阳能电池采光板5;右侧装拉杆天线6。箱体1前面的投入口后设一条活动挡板7。箱体1后面的取出口由可掀起的后盖8挡住。后盖8外侧中间设手柄9。
如图2所示,发送装置由编码器IC和高频振荡器两部分组成,编码器IC(MIE G563)第18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第1、6、8、9、14端接电池的负极,第17端输出编码信号,经R1(47KΩ)接于三极管Q(2SC1730)的基极b,用来直接调制高频振荡器,R3(160KΩ)并接第15和16端。高频振荡器是由三极管Q(2SC1730)和C1(2~7pF)、C2(6pF)、C3(1pF)、L1(6.8~8.2μH)、L2、L3、R2(47KΩ)组成,C1、C2并接“U”型电感L2的A、B两端、C3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b,另一端与电感L2的A端连接,三极管Q(2SC1730)的集电极c接电感L2的B端,三极管Q(2SC1730)的发射极e经R2(47Ω)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感L2的B端,另一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微动开关KEY与LED之间串接,它们的一端接电池正极,另一端与电感L1和编码器IC的第18端相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输出极分别并接电池的正负极上,电感L3为一个金属耦合环,置于电感L2附近,上端接置于箱体的拉杆天线,下端接地。
如图3所示,接收装置由超再生接收机Q1(2SC1730)及周边器件、脉冲整形放大器IC2(CD4069)及周边器件、解码器IC1(M1D-BL)、音频放大器Q2(9013)和Q3(9012)、记忆保持电路LED和SCR等五部分组成,
超再生接收机Q1(2SC1730)及周边器件:主回路电感L两端与C1(3~10pF)、C5(3pF)相接,Q1(2SC1730)的发射极经C4(2pF)接L的上端,同时Q1(2SC1730)的发射极还与L1(6.8μH)相接、L1(6.8μH)的另一端与R6(100Ω)、C7(470pF)接,R6(100Ω)、C7(470pF)的另一端接地。Q1(2SC1730)的集电极接L的上端,Q1(2SC1730)的基极经R4(100kΩ)接L的下端、Q1(2SC1730)的基极同时还与R5(47kΩ)、C8(1000pF)、C9(3.3μF)相接,R5(47kΩ)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接地,C8(100pF)、C9(3.3μF)的另一端接地,L的下端接C6(3pF)的上端和L2(6.8μH)的上端,C6(3pF)的下端接地,L2(6.8μH)的下端经R8(3.9kΩ)接电源+3V、L2(6.8μH)与R8(3.9kΩ)相接的同时还与C11(1000pF)、C10(3.3μF)连接,C11(1000pF)的另一端接地,C10(3.3μF)的另一端与脉冲整形放大器IC2(CD4069)相接。
脉冲整形放大器IC2(CD4069)及周边器件:接收解调后的脉冲信号经L2(6.8μH)、C10(3.3μF)、R7(10KΩ)送至IC2(CD 4069)的1端,R11(470KΩ)一端接电源+3V,另一端接IC2(CD 4069)的5端,同时还与D2的正端相接,D2的另一端接IC2(CD 4069)的10端,R15(47KΩ)与IC2(CD 4069)的10、11端并接,R14(470KΩ)与IC2(CD 4069)的11、13端并接,C12(150pF)与IC2(CD 4069)的12、13端相接,IC2(CD 4069)的11、12端相互连接(短接),IC2(CD 4069)的13端与R1(220KΩ)、C3(0.01μF)相接,R1(220K)另一端接电源+3V,C3(0.01μF)的另一端接IC2(CD 4069)的4端,C2(150pF)、R2(47KΩ)并接于IC2(CD 4069)的1、2端,R3(2MΩ)并接于IC2(CD 4069)的3、4端,IC2(CD 4069)的2、3端相互连接(短接),C16(100pF)并接于IC2(CD 4069)的6、7端,IC2(CD4069)的14端接电源+3V,IC2(CD 4069)的7端接地。
解码器IC1(M1D-BL):经过整形放大的脉冲信号从IC2(CD 4069)的6端送至解码器IC1(M1D-BL)的13端,C10(3.3μF)接R7(10kΩ)的同时与R9(22MΩ)相接,R9(22MΩ)的另一端接电源+3V,IC1(M1D-BL)的18端接电源+3V。IC1(M1D-BL)的1、6、8、9端接地,R10(160kΩ)接IC1(M1D-BL)的14、15端,R12(330kΩ)和C14(4.7μF)并接于电源+3V与IC1(M1D-BL)第10端之间,C13(1000pF)、C15(47μF)并联接于+3V的电源和地,IC1(M1D-BL)的音频输出端即12端经R13(220kΩ)与Q3(9012)基极相接,IC1(M1D-BL)的16端与可控硅管SCR的G极相接。
音频放大器Q2(9013)和Q3(9012):Q3(9012)的发射极与Q2(9013)的基极相接,Q3(9012)的集电极、Q2(9013)的集电极与扬声器相接,扬声器的另一端接电源+3V,Q2(9013)的发射极接地,
记忆保持电路:LED的正端经R接电源+4.5~6V,LED的负端接SCR的A极,SCR的K极经RESET按键(常闭接点)接地,IC1的16端的输出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与SCR的G极相接。

Claims (6)

1、自动感知信箱,由箱体、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三部分组成,箱体前面设投入口,箱体后面设取出口,其特征是:箱体内一侧装微动开关KEY、发送装置和发信指示灯,箱体顶部中间装太阳能电池板;一侧装拉杆天线。
2、自动感知信箱,由箱体、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发送装置由编码器IC和高频振荡器两部分组成,编码器IC第18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第1、6、8、9、14端接电池的负极,第17端输出编码信号,经R1接于三极管Q的基极b,用来直接调制高频振荡器,R3并接第15、16端,高频振荡器是由三极管Q和C1、C2、C3、L1、L2、L3、R2组成,C1、C2并接“U”型电感L2的A、B两端、C3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b,另一端与电感L2的A端连接,三极管Q的集电极c接电感L2的B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e经R2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感L2的B端,另一端经微动开关KEY和LED接电池的正极,微动开关KEY与LED之间串接,它们的一端接电池正极,另一端与电感L1和编码器IC的第18端相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输出极分别并接电池的正负极上,电感L3为一个金属耦合环,置于电感L2附近,上端接置于箱体的拉杆天线,下端接地。
3、自动感知信箱,由箱体、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接收装置由超再生接收机Q1及周边器件、脉冲整形放大器IC2及周边器件、解码器IC1、音频放大器Q2和Q3、记忆保持电路LED和SCR共五部分组成,超再生接收机Q1及周边器件:主回路电感L两端与C1、C5相接,Q1的发射极经C4接L的上端,同时还与L1相接、L1的另一端与R6、C7接,R6、C7的另一端接地,Q1的集电极接L的上端,Q1的基极经R4接L的下端、Q1的基极同时还与R5、C8、C9相接,R5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接地,C8、C9的另一端接地,L的下端接C6的上端和L2的上端,C6的下端接地,L2的下端经R8接电源+3V、L2与R8相接的同时还与C11、C10连接,C11的另一端接地,C10的另一端与脉冲整形放大器IC2相接,脉冲整形放大器IC2及周边器件:接收解调后的脉冲信号经L2、C10、R7送至IC2的1端,R11一端接电源+3V,另一端接IC2的5端,同时还与D2的正端相接,D2的另一端接IC2的10端,R15与IC2的10、11端相接,R14与IC2的11、13端相接,C12与IC2的12、13端相接,IC2的11、12端相互短接,IC2的13端与R1、C3相接,R1另一端接电源+3V,C3的另一端接IC2的4端,C2、R2并接于IC2的1、2端,R3并接于IC2的3、4端,IC2的2、3端相互短接,C16并接于IC2的6、7端,IC2的14端接电源+3V,IC2的7端接地,解码器IC1:经过整形放大的脉冲信号从IC2的6端送至解码器IC1的13端,C10接R7的同时与R9相接,R9的另一端接电源+3V,IC1的18端接电源+3V,IC1的1、6、8、9端接地,R10接IC1的14、15端,R12和C14并接于电源+3V与IC1第10端之间,C13、C15并联接于+3V的电源和地,IC1的音频输出端即12端经R13与Q3基极相接,IC1的16端与可控硅管SCR的G极相接,音频放大器Q2和Q3:Q3的发射极与Q2的基极相接,Q3的集电极、Q2的集电极与扬声器相接,扬声器的另一端接电源+3V,Q2的发射极接地,记忆保持电路LED和SCR:LED的正端经R接电源+4.5~6V,LED的负端接SCR的A极,SCR的K极经RESET按键接地,IC1的16端的输出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与SCR的G极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知信箱,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前面的投入口上设一活动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知信箱,,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后面的取出口由可掀起的后盖挡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动感知信箱,其特征是:所述后盖外侧中间设手柄。
CN 200520107150 2005-08-30 2005-08-30 自动感知信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519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7150 CN2815196Y (zh) 2005-08-30 2005-08-30 自动感知信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7150 CN2815196Y (zh) 2005-08-30 2005-08-30 自动感知信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15196Y true CN2815196Y (zh) 2006-09-13

Family

ID=36994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071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5196Y (zh) 2005-08-30 2005-08-30 自动感知信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1519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9391B (zh) * 2007-12-10 2010-12-08 林江 一种智能信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9391B (zh) * 2007-12-10 2010-12-08 林江 一种智能信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1720U (zh) 一种智能家居安防服务机器人系统
CN204667052U (zh) 一种智能语音交互终端
CN102183907A (zh) 一种远程智能化窗帘控制系统
CN204131637U (zh) 电子猫眼及电子猫眼系统
CN2815196Y (zh) 自动感知信箱
CN201127091Y (zh) 具无线视频安防看护功能手机
CN204557702U (zh) 一种远程监控系统
CN2857122Y (zh)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CN109035511A (zh) 一种具有人脸解锁的智能门锁
CN204863893U (zh) 多功能安全实用扶车
CN214877432U (zh) 智能节能环保设备
CN206711601U (zh) 一种语音控制系统
CN103246224A (zh) 一种可以语音控制、语音播报和显示智能电表信息的手持装置
CN207183696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1879410U (zh) 一种无线提醒信箱装置
CN206251282U (zh) 一种室内广播对讲机
CN202931650U (zh) 超声波遥控照明灯
CN207403602U (zh) 一种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有线充电系统
CN206021509U (zh) 一种具有双重求救功能的无线安全报警装置
CN206292553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6892678U (zh) 一种水泵控制装置
CN2867486Y (zh) 手机防火、防盗报警器
CN200997861Y (zh) 电子驱蚊报警器
CN210392333U (zh) 智能型太阳能垃圾桶
CN214795643U (zh) 一种学习型智能家居遥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