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9958Y - 电子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9958Y
CN2809958Y CNU2005200124903U CN200520012490U CN2809958Y CN 2809958 Y CN2809958 Y CN 2809958Y CN U2005200124903 U CNU2005200124903 U CN U2005200124903U CN 200520012490 U CN200520012490 U CN 200520012490U CN 2809958 Y CN2809958 Y CN 280995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ection
electronic card
lamellar body
base
card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12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庆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U200520012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995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995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995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供第一、第二电子卡分别插设,电子卡连接器包含一底座及一上盖。底座具有一底板、一由底板后侧凸伸的本体、及由底板两侧凸伸的左、右侧板,二侧板间界定一第一容置宽度供第一电子卡插置,底座设有一第一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一电子卡,及设有一第二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二电子卡。上盖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与底座相盖合,界定出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供第一或第二电子卡从开口插设方向插入,上盖具有一片体、一第一定位段,及一第二定位段,二定位段间界定一第二容置宽度供第二电子卡插置。

Description

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能插置二种不同宽度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与图3,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1,用于供二种电子卡21、22分别插置,且二电子卡21、22分别具有不同宽度,电子卡连接器1包含一金属上盖11、一底座12,及一退卡装置13,上盖11与底座1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供二电子卡21、22分别插置。
底座12为一绝缘材质,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制成,具有一底板121、一由底板121后侧向上凸伸的本体122,及由底板121两侧向上凸伸的左、右侧板123、124,左、右侧板123、124分别具有一相对的内侧面125、126,及由顶缘分别向内延伸的二限位段127、128,底座12还具有一横向设于底板121中间处的挡止部129。退卡装置13设置于左侧板123后端,退卡装置13主要为一滑块131,滑块131具有一弧面132及一与弧面132相连接的前端面133,一电子卡21沿一插设方向插入时,通过二限位段127、128的导引及弧面132与本体122的挡止而定位于容置空间内。另一电子卡22沿一插设方向插入时,则通过左、右侧板123、124相对的内侧面125、126导引及前端面133与挡止部129的挡止而定位于容置空间内。
底座12是采用塑料射出成型的方式所制成,由于底座12的几何形状复杂且弯折处多,模具制造成本高,且射出成型时尺寸不易控制,若要改善此点,则需选择品质较好的塑料熔料,但相对的其选择性少且无形中造成成本的增加。此外,塑料射出成型时易有毛边产生,因此其设计的余地必须放松而不能做的太紧迫,否则与电子卡21、22相配合时易发生电子卡21、22卡死在底座12的情况,但电子卡连接器1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或PDA上时,使用者随身携带极易产生晃动情形,如此一来又会导致电子卡21、22松动或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底座12射出成型时易产生毛边,所以电子卡21、22在插拔的过程中,对于底座12与电子卡21、22都会产生磨损的现象。
因此,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1在实际使用上,明显在在着不便与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金属上盖具有导引及限位电子卡作用的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通过上盖的二定位段导引并限位一电子卡,使插置的电子卡能精确的对位。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通过上盖片体的弹片压抵插置的电子卡,使电子卡稳固地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底座二侧板导引并限位另一电子卡,使插置的另一电子卡能精确的对位。
于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用以供一第一电子卡与一第二电子卡分别插设,该电子卡连接器包含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由绝缘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底板、一由该底板后侧向上凸伸的本体、及由该底板两侧向上凸伸的左、右侧板,该侧板间界定一第一容置宽度,以供该第一电子卡插置,该底座设有一第一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一电子卡,及设有一第二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二电子卡。该上盖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与底座相盖合,而界定出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供该第一或第二电子卡从开口插设方向插入,该上盖具有一片体,及由该片体所形成的一第一定位段与一第二定位段,该定位段间界定一第二容置宽度,以供该第二电子卡插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说明一电子卡插置于一底座内;
图3是已知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说明另一电子卡插置于该底座内;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上盖、一底座,及一电路板的配置关系;
图6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上盖、底座,及电路板的组合关系;
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底座与一第一电子卡的插置关系;
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盖与一第二电子卡的插置关系;
图9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子卡插置于一第一插置空间内;
图10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电子卡插置于一第二插置空间内;
图11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卡插置于第一插置空间内;
图12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电子卡插置于第二插置空间内;
图13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卡插置于第一插置空间内;
图14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电子卡插置于第二插置空间内;
图15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子卡插置于第一插置空间内;及
图16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电子卡插置于第二插置空间内。
附图标记说明:
3   电路板          31  电性接点
400 电子卡连接器    4   底座
41  底板            411 端子容置槽
42  本体            421 端子容置槽
422  卡制部          43   左侧板
431  插槽            432  缺口
433  内侧面          44   右侧板
441  插槽            442  缺口
443  内侧面          45   导轨
46   接合面          47   第一端子组
471  端子脚          48   第二端子组
481  端子脚          49   挡止部
5    上盖            51   片体
511  弹片            512  固定件
513  陷部            514  固定部
515  第一焊接部      516  干涉体
52   左侧片          521  第二焊接部
53   右侧片          531  第二焊接部
54   导槽            55   第一定位段
551  内侧面          552  底面
56   接触部          57   第二定位段
571  内侧面          6    第一电子卡
7    第二电子卡      71   电性接点
8    第一插置空间    9    第二插置空间
W1   第一容置宽度    W2   第二容置宽度
A    插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四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以电性连接二种电子卡与一电路板3,该电子卡连接器400包含一底座4及一上盖5。在本实施例中,二种电子卡分别为一第一电子卡6(如图7)及一第二电子卡7(如图8),且第一、第二电子卡6、7具有不同的宽度,其中,第一电子卡6为一SD(Secure Digital)卡,第二电子卡7为一MS(Memory Stick)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卡7的宽度较小。
底座4是一绝缘材质(例如塑料),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所制成,具有一底板41、一位于底板41后侧向上凸伸出的本体42、由底板41两侧向上凸伸的一左侧板43与一右侧板44,左侧板43表面形成一导轨45,右侧板44上表面为一接合面46。导轨45及接合面46均为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底座4的左侧板43及右侧板44上。底座4具有两端子容置区,一区位于底板41中间处,在此处设置有多数贯穿底板41的端子容置槽411,另一区邻近于本体42处,在此处设置有多数贯穿的端子容置槽421。底座4具有由多根端子所组成且容置于一端子容置槽411的第一端子组47,及容置于另一端子容置槽421的第二端子组48。第一端子组47所具有多数置于端子容置槽411下方的端子脚471可焊接于电路板3上相对应的一组电性接点31,而第二端子组48所具有多数凸伸出于本体42外的端子脚481可焊接于电路板3上相对应的另一组电性接点31。
底座4的左侧板43及右侧板44分别具有一位于导轨45及接合面46后端的直立插槽431、441,二插槽431、441分别具有一向外连通的缺口432、442,底座4的本体42在左右方向上各具有一横向地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卡制部422。
上盖5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具有一片体51、分别由片体51两侧往下弯折形成一左侧片52及一右侧片53,邻近左侧片52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形成一凹部,该凹部为一第一定位段55,第一定位段55与左侧片52之间形成一与导轨45相嵌接的导槽54,邻近右侧片53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下凹形成一肩部,该肩部为一第二定位段57,肩部右侧的片体51较肩部左侧的片体51为低,形成一与接合面46相接触的接触部56。
上盖5的片体51介于第一定位段55与第二定位段57间且形成有二弹片511,邻近片体51后侧并与插槽431、441相对应处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二固定件512,片体51后端形成一介于二固定件512间且与卡制部422相嵌接的凹陷部513。
每一固定件512具有一由片体51向下弯折延伸出的固定部514、一由固定部514一端横向弯折延伸出的第一焊接部515,及设置于固定部514二侧做为干涉固定用的干涉体516,二固定件512以其固定部514插接于相对应的插槽431、441内而彼此干涉定位,而其第一焊接部515则通过缺口432、442凸伸出以利于焊接。由于二固定件512分别穿插于底座4的插槽431、441内,且其固定部514的干涉体516与插槽431、441的内壁产生干涉,使上盖5与底座4无法产生滑移。另一方面,上盖5的左侧片52及右侧片53前端分别形成有一横向弯折延伸出的第二焊接部521、531。
参阅图6,当上盖5安装于底座4之上时,邻近片体51后侧分别向下弯折的二固定件512分别对应地插入底座4的左侧板43及右侧板44的插槽431、441中,位于底座4左侧板43上的导轨45与上盖5邻近左侧片52的导槽54相嵌接,而底座4右侧板44上的接合面46与上盖5邻近右侧片53的接触部56相接触,并通过上盖5片体51的凹陷部513嵌接于本体42的卡制部422,使上盖5与底座4能准确地互相结合。上盖5与底座4二者互相配合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可分别供一第一电子卡6及一第二电子卡7插设。此外,第一焊接部515与第二焊接部521、531分别焊接于电路板3相对应处,使上盖5与底座4能稳固地定位于电路板3上。
参阅图7与图9,上盖5与底座4互相结合后,上盖5的第一定位段55及第二定位段57分别具有一相对应的内侧面551、571,且第一定位段55具有一与内侧面551相连接的底面552。底座4的二侧板43、44分别具有一相对应的内侧面433、443,且两内侧面433、443共同界定出一第一容置宽度W1。第一容置宽度W1、与底板41、第一定位段55的底面552,及接触部56共同界定一第一插置空间8,当第一电子卡6从开口插设方向A插入第一插置空间8内时,会受底座4的二侧板43、44的内侧面433、443导引,及第一定位段55的底面552与接触部56的导引。底座4具有二相对且分别由二侧板43、44的内侧面433、443凸伸出的挡止部49,当第一电子卡6插入第一插置空间8内后,通过挡止部49以挡止第一电子卡6的插置深度。此外,第一电子卡6还通过与第一定位段55的底面552及接触部56相接触,使第一电子卡6受到压制而能稳固地插置于第一插置空间8内。
参阅图8与图10,第一定位段55的内侧面551及第二定位段57的内侧面571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宽度W2。第二容置宽度W2、与底板41及上盖5的片体51底面共同界定一第二插置空间9,当第二电子卡7从开口插设方向A插入第二插置空间9内时,会受到第一定位段55及第二定位段57的内侧面551、571的导引,当第二电子卡7插入第二插置空间9内后,底座4的本体42(如图7)会挡止第二电子卡7的插置深度,并通过片体51的二弹片511与第二电子卡7表面相接触,使第二电子卡7受到弹片511的压制而能稳固地插置于第二插置空间9内。
参阅图5、图9与图10,当第一电子卡6插置于第一插置空间8后,第一电子卡6的电性接点(图中未标示)会与第一端子组47电性连接,而第二电子卡7插置于第二插置空间9后,第二电子卡7的电性接点71(如图8)会与第二端子组48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端子组47的端子脚471焊接于电路板3上相对应的电性接点31(如图4),及第二端子组48的端子脚481焊接于电路板3上相对应的电性接点31,使第一电子卡6与第二电子卡7都与电路板3达成电性连接。
参阅图11与图12,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整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板43上表面为一接合面46,右侧板44表面形成一导轨45,且邻近左侧片52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下凹形成一肩部,该肩部为一第一定位段55,肩部左侧的片体51较肩部右侧的片体51为低,形成一与接合面46相接触的接触部56,而邻近右侧片53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形成一凹部,该凹部为一第二定位段57,第二定位段57与右侧片53之间形成一与导轨45相嵌接的导槽54。
参阅图13与图14,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整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板43及右侧板44表面均形成一导轨45,且邻近左侧片52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形成一凹部,该凹部为一第一定位段55,而邻近右侧片53处,上盖5也沿前后方向冲压形成一凹部,该凹部为一第二定位段57,第一定位段55及第二定位段57分别与左侧片52及右侧片53之间形成一与导轨45相嵌接的导槽54。
参阅图15与图16,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整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板43及右侧板44上表面均为一接合面46,且邻近左侧片52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冲压下凹形成一肩部,该肩部为一第一定位段55,肩部左侧的片体51较肩部右侧的片体51为低,形成一与接合面46相接触的接触部56,而邻近右侧片53处,上盖5沿前后方向也冲压下凹形成一肩部,该肩部为一第二定位段57,肩部右侧的片体51较肩部左侧的片体51为低,形成一与另一接合面46相接触的接触部5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400,通过底座4的二侧板43、44的内侧面433、443、及第一定位段55的底面552与接触部56导引并限位第一电子卡6的插置,另外,第一定位段55及第二定位段57的内侧面551、571导引并限位第二电子卡7的插置,使底座4与上盖5分别具有导引电子卡6、7的功用。另一方面,上盖5是由金属材质冲压成型所制成,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造型制造容易且尺寸易控制,此外,金属材质的上盖5导引电子卡7时具弹性且夹持力量大,因此,上盖5设计时的余地做的较小,当电子卡7插入第二插置空间9后即能与上盖5紧密贴合。而金属材质的上盖5导引电子卡7时由于具有弹性,所以电子卡7在插拔过程中,对于上盖5及电子卡7都不易造成磨损。由于金属上盖5具导引及限位电子卡7的功能,所以底座4在形状设计上就不会太复杂,因此射出成型时尺寸较易控制。此外,通过第一定位段55的底面552与接触部56的配置,及二弹片511的配置,能分别使第一电子卡6与第二电子卡7更稳固地插置于插置空间8、9内,故确实能达到新型的目的。
但以上所述的内容,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供一第一电子卡与一第二电子卡分别插设,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卡连接器包含:
一底座,由绝缘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底板、一由该底板后侧向上凸伸的本体、及由该底板两侧向上凸伸的左、右侧板,该侧板间界定一第一容置宽度,以供第一电子卡插置,该底座设有一第一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一电子卡,及设有一第二端子组以电性连接插设后的第二电子卡;及
一上盖,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与所述的底座相盖合,而界定出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供该第一或第二电子卡从开口插设方向插入,该上盖具有一片体,及由该片体所形成的一第一定位段与一第二定位段,该定位段间界定一第二容置宽度,以供第二电子卡插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段与第二定位段是由所述的片体下凹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具有一左侧片、一右侧片,该左、右侧片是分别由片体两侧往下弯折形成,所述的第一定位段邻近左侧片,所述的第二定位段邻近右侧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段与左侧片之间形成一导槽,该第二定位段右侧的片体较该第二定位段左侧的片体为低,形成一接触部,该左侧板表面形成一与所述的导槽相嵌接的导轨,该右侧板表面形成一与接触部相接触的接合面。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的片体形成有二个介于该定位段间的弹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段左侧的片体较该第一定位段右侧的片体为低,形成一接触部,该第二定位段与右侧片之间形成一导槽,该左侧板表面形成一与该接触部相接触的接合面,该右侧板表面形成一与所述的导槽相嵌接的导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段及第二定位段分别与左侧片及右侧片之间形成一导槽,该左侧板表面及右侧板表面分别形成一与该导槽相嵌接的导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段左侧的片体较第一定位段右侧的片体为低,形成一接触部,该第二定位段右侧的片体较第二定位段左侧的片体为低,形成另一接触部,该左侧板表面及右侧板表面分别形成一与所述的接触部相接触的接合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的片体后端形成有二个相对的固定件,该底座的侧板后端形成有相对应于所述的固定件的插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固定件具有一由片体纵向延伸出的固定部及一由该固定部一端横向延伸出的第一焊接部,该固定件由固定部插接于该相对应的插槽内产生干涉而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在左右方向上各具有一横向地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卡制部,该上盖片体后侧形成有一与卡制部相对应的凹陷部,通过该卡制部与凹陷部相嵌接而定位。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的侧片前端各形成有一横向延伸的第二焊接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本体用以挡止一电子卡的插置深度,该底座设有二相对且由该侧板的内侧面凸伸出的挡止部,借以挡止另一电子卡的插置深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侧板间界定的第一容置宽度,与所述的底板及第一与第二定位段底面共同界定一第一插置空间,以供该第一电子卡插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定位段间界定的第二容置宽度、与该底板及上盖的片体底面共同界定一第二插置空间,以供该第二电子卡插置。
CNU2005200124903U 2005-05-13 2005-05-13 电子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995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124903U CN2809958Y (zh) 2005-05-13 2005-05-13 电子卡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124903U CN2809958Y (zh) 2005-05-13 2005-05-13 电子卡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9958Y true CN2809958Y (zh) 2006-08-23

Family

ID=36926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1249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9958Y (zh) 2005-05-13 2005-05-13 电子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9958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5087U (zh) 电连接器
CN1116718C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360060Y (zh) 电连接器
CN105322340A (zh) 电连接器
CN157448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280995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807753B (zh) 卡连接器
CN2598183Y (zh) 导电端子及应用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629276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574Y (zh) 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0969444Y (zh) Sim卡连接器
CN200962473Y (zh)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0401182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809959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840381Y (zh) 双插槽式记忆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
CN2575867Y (zh) 线缆连接器
CN2648633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成形结构
CN2528123Y (zh) 带导电端子的绝缘插头内架
CN2742620Y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1691441A (zh) 端子的组装方法
CN2735578Y (zh) 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装置
TWI231624B (en) Assembly method for terminal
CN202196927U (zh) 电连接器
CN2745128Y (zh) 置放方式组装的读卡装置
CN2798343Y (zh) 电子卡连接器的三合一连接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