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7502Y - 刺破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刺破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7502Y
CN2807502Y CN 200520111351 CN200520111351U CN2807502Y CN 2807502 Y CN2807502 Y CN 2807502Y CN 200520111351 CN200520111351 CN 200520111351 CN 200520111351 U CN200520111351 U CN 200520111351U CN 2807502 Y CN2807502 Y CN 28075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penetrating
main extens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113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tec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tec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to CN 2005201113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75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75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75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其包含有多个端子对及端子座,各端子对由成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组成,端子座具有多个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为等间隔交错排列,也为成对以对应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至少二端子对的第一端子中段部分具有一主延伸部,朝向同一对的第二端子延伸,主延伸部同时朝向相邻对的第一端子延伸,使得第一端子与同一对的第二端子靠近,同时也靠近一个相邻对的第一端子,使同一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产生感应补偿效果,且相邻对的不同第一端子之间也能互相靠近,而产生感应补偿效果。

Description

刺破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组件,特别是关于应用于传输高速电子信号,特别涉及一种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且体积精简的刺破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网络通信系统传送数据已经非常普遍,且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随着网络通信系统高传输效率的要求,不只连接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对于电信连接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谨。一般而言,实际的网络通信路径是由传输介质与电信连接器所构成,而传输介质可为双绞线(Twisted Pair)、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光纤(Optical Fiber)等,然而上述的网络通信路径仍多少有一些缺陷,使得信号质量随着网络通信系统频率的提升而恶化,例如:
一、近端串音现象(Near-End Cross Talk;NEXT),当两相近的电缆(Cables)互相感应时,因电磁效应互相干扰,产生串音(Cross Talk)现象。
二、阻抗(Impedance),传输介质的阻抗必须与系统匹配,才能有效传输信号。
三、回路损耗(Return Loss),由于传输系统的阻抗不连续,以至于产生反射现象,而损耗功率。
四、衰减(Attenuation),当信号通过传输介质通信时,会随着距离而导致信号强度及功率的衰减。
根据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与电信协会(TIA)所推出标准受到IEEE的青睐,因此将EIA/TIA 568标准放到802.3u的标准中,要求各传输介质及连接器组件的各项数值都能在标准之内,同时对于符合标准者,予以分类。目前第6类(Category 6)标准可以说已经慢慢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些问题加以改善。
公知的刺破端子组件,如图1所示,刺破端子11与端子座12的长轴方向平行排列,且每一刺破端子11的间距都相等,因此每一对刺破端子11会受到相邻的刺破端子11的干扰,使得传输的质量很差。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公知技术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案,譬如Siemon公司利用金属屏蔽,请参阅图2A,将四对刺破端子11彼此之间的距离加大,并且在每一对刺破端子11设计有屏蔽壳13,通过任两对相邻刺破端子11彼此的屏蔽壳13的交互影响,改善干扰的问题。但是,相对的刺破端子组件整个体积却必须增大许多,材料以及制造成本都大幅增加。另外,Panduit公司则将同一对刺破端子11采用前后两列以及差排的方式排列,任三个相邻的刺破端子11的间距大致相等,这种设计可以让任两对相邻的刺破端子11之间得到T的补偿效应,如图2B所示。但是,却让整个刺破端子组件的厚度T增加,无法使用一般的打线器来装设通信芯线。美国专利US6648670号专利采取刺破端子不等间距,使同一对刺破端子间的距离小于相邻刺破端子的距离,再配合斜插式的装配及延伸部的设计,加强不同对之间相同属性线位的补偿效应。US6648670的斜插式装配设计,可使整个刺破端子组件的厚度较小,但是其刺破端子排列形式采取斜插及不等间距的设计,改变打线器的形式,才能进行装设通信芯线的作业,而且其所对应的连接组件一并更换,无法直接沿用公知的刺破端子组件所对应的连接组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其可增加补偿效果,提高传输质量,且可运用一般的打线器来安装,更增强端子座与刺破端子的结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其包含有多个端子对及端子座。其中端子对包含成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以打线或焊接方式与信号线连结。而端子座则具有多个第一插槽及多个第二插槽,各第一插槽及各第二插槽为间隔交错排列,也为成对以对应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至少二端子对的第一端子中段部分具有一主延伸部,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延伸,主延伸部同时朝向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延伸,使得第一端子与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靠近,同时也靠近一个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使同一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产生电容效应,而造成TR补偿效果。且相邻端子对的不同第一端子之间也能互相靠近,而产生电感效应,造成TT或RR补偿效果,而更进一步增加刺破端子组件的效能。
主延伸部设计为近似平行于端子座的长轴方向,配合主延伸部上面具有二固定孔,以及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上具有一对应的固定孔,而可采用压盖的方式来固定刺破端子,不仅增加固定的强度,且方便组装工作的进行。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包含有:
一端子座,具有多个等间隔排列的插槽;以及
多个端子对,每一端子对包含有成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装设于该端子座的插槽,并依序间隔排列,各该第一端子及各该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刺破端;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对中至少二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具有一主延伸部,该主延伸部位于该第一端子接近中段部分,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及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延伸,通过该主延伸部可使该第一端子靠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以及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位于该端子座长轴向二端的各该第一端子还具有一辅助延伸部,沿着端子座的短轴向延伸。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该辅助延伸部形成于该第一端子的中段。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该辅助延伸部形成于主延伸部的前缘。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近似平行于该端子座的长轴向。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沿该端子座的长轴向排列。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为互相交错排列。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该主延伸部上具有多个固定孔。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该刺破端子组件还包含有一压盖,该压盖上具有多个固定销,可穿过该端子座以及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上的固定孔,而将该刺破端子固定于该端子座上。
根据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其中,各该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孔,对应于不同对的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的固定孔,各该第二端子具有一固定孔,对应于同对的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的固定孔,该压盖上的固定销可同时穿过主延伸部的固定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排列形式与公知技术中的端子组件相同,在打线安装通信芯线时,可以使用一般的打线器,不需要如公知技术般使用特别设计的打线器才能安装,同时可直接沿用公知的连接组件,不需再另外设置对应形式的连接组件。利用主延伸部的设计,使得同一端子对的端子互相靠近,加强电容效应补偿,而不同端子对的但是具备相同线位属性的端子也可以互相接近,得到电感效应补偿,更加提升传输质量。同时可以在主延伸部上开设固定孔,采用具备固定销的压盖来固定,提高结合的强固。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刺破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2A、图2B为公知技术的刺破端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刺破端子  12端子座  13屏蔽壳  21端子座  211第一插槽  212第二插槽22第一端子  221主延伸部  222固定孔  223固定孔  224辅助延伸部22a刺破端  22b固接端  23第二端子  231固定孔  23a刺破端  23b固接端31压盖  311固定销  312卡钩C端子座长轴向  T厚度  T1、T2、T3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公开的刺破端子组件,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其包含有一端子座21以及多个端子对,端子对包含成对的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皆为刺破端子,依据刺破端子组件的需求采取单刺破端或是双刺破端的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的两端皆为刺破端22a、23a,形成具备双刺破端的刺破端子。一般说来,刺破端子组件多设置四个端子对,因此本实施例仅以四个端子对,即四对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为例来做说明。
端子座21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成对的第一插槽211及第二插槽212,分别供各成对的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装设,且第一插槽211及第二插槽212呈现等间隔交错排列,使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装设于端子座21上之后,呈现依序间隔排列。同时第一插槽211为了配合第一端子22的型态,在侧向还形成一个延伸空间,延伸至相邻的第二端子23及与此一第二插槽212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插槽211。另外第一端子22接近中段处具有一主延伸部221,当装设于端子座21的第一插槽211内时,主延伸部221可置入延伸空间中,并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23而平行于端子座21长轴向C延伸,同时延伸至与相邻的另一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
一般说来,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依照其装设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线位属性,由左到右依序为第一对至第四对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而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又分为T与R两种线位(tip、ring),也就是依序为TR、TR的排列,由于不同线位间的间距会产生不同的干扰效应,同一对的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TR)彼此比较靠近时,其回路损耗将会降低,而通过不同对之间相同线位属性的刺破端子的TT、RR的配合来抵消TR的效应,以降低其串音。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22的主延伸部221可以朝向同对的第二端子23靠近,同时更进一步地朝向另一对刺破端子的第一端子22靠近,使同对的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之间的距离由T2缩小为T1,相邻对之间的第一端子22之间的距离由T3缩小为T1,主延伸部221可以同时靠近并感应同对的第二端子23及不同对的第一端子22。主延伸部221朝向同对的第二端子23靠近,可加强同对的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之间的电容效应,产生TR补偿效应。而主延伸部221进一步朝向相邻对的第一端子22靠近,使相邻对之间的第一端子22的距离减小,而增加电感效应,进而更弥补其TT效应(或RR效应)。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刺破端子原有的形式及排列方法,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仍然呈现直线排列,其外部几何形态仍与公知的刺破端子组件相同,使得刺破端子组件在打线安装通信芯线时,可以使用一般的打线器,不需要如公知技术般使用特别设计的打线器才能安装。此外,并非每一个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都需要具备主延伸部,只需要二个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具备主延伸部221,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23及不同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延伸,即可发挥补偿效应,即在端子对中,至少二个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需要具备主延伸部221。
同时,第一端子22的主延伸部221近似平行于端子座21的长轴向C,分别沿着端子座21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上向外延伸,同时呈现一前一后交错排列的型态。在主延伸部221上设计有二个固定孔222,同时在同对的第二端子23上开设对应的固定孔231,在相邻对的第一端子22上开设对应的固定孔223,用以配合一压盖31,压盖31上具有多个相对应的固定销311,可穿过主延伸部221上的固定孔222,以及同对第二端子23的固定孔231及相邻对的第一端子22的固定孔223,再通过压盖31周围的卡钩312钩扣于端子座21上,而使得压盖31固定于端子座21上,并使得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固定、定位,牢固地固定在端子座21上,并且装设相当方便。
请再参阅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在位于端子座21长轴向二端,即靠近两个短侧边的第一端子22上,再形成辅助延伸部224,辅助延伸部224平行于端子座21的短轴方向,平行于二个短侧边。辅助延伸部224的形式与第一端子22与端子座21短侧边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在图6中,位于端子座21最左方的第一端子22直接靠近端子座21的短侧边,因此其辅助延伸部224直接由第一端子22的中段延伸形成,与主延伸部221朝向不同方向。而位于端子座21最右方的第一端子22,其与端子座21短侧边之间仍间隔第二端子23,且其主延伸部221也只有靠近该第二端子23,并没有再进一步延伸靠近相邻对的第一端子22(因为已经到达端子座21边缘,没有相邻对的刺破端子),其辅助延伸部224形成于主延伸部221的前缘,并与主延伸部221垂直,而平行于端子座21的短侧边。
请参阅图7所示,原本位于端子座21两个短侧边的第一端子22,只能一对相邻对刺破端子靠近,使得其与属性相同的相邻对第一端子22产生的电感效应强度较低,所能弥补的TT或RR效应也不如位于端子座21中间部位的第一端子22。
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当二个端子座21相邻接时,位于短侧边的辅助延伸部224可以和位于另一个端子座21的辅助延伸部224互相靠近,使位于端子座21短侧边的第一端子22,可以与另一个端子座21上的第一端子22靠近,而产生电感效应,弥补其TT或RR效应,提升原本位于端子座21两个短侧边的第一端子TT或RR效应弥补效果较差的现象。
如前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依据需求采用单刺破端的端子或双刺破端的端子。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刺破端子组件,其中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可为单刺破端子,分别具备一个刺破端22a、23a,以供打线器快速进行打线,而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的另一端则为固接端22b、23b,用以直接固定于电路板或是与信号线进行固接。而第一端子22的中段部分设计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具有一个朝侧向延伸的主延伸部221,在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依序等间隔地插设于端子座21上之后,主延伸部221可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23延伸,同时延伸至与相邻的另一端子对的第一端子22,形成补偿效应,而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端子22则分别具有一辅助延伸部224,用来和位于不同端子座上的第一端子22互相感应,以产生补偿效应。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改动与修正,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包含有:
一端子座,具有多个等间隔排列的插槽;以及
多个端子对,每一端子对包含有成对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装设于该端子座的插槽,并依序间隔排列,各该第一端子及各该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刺破端;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对中至少二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具有一主延伸部,该主延伸部位于该第一端子接近中段部分,朝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及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延伸,通过该主延伸部可使该第一端子靠近同一端子对的第二端子以及相邻端子对的第一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端子座长轴向二端的各该第一端子还具有一辅助延伸部,沿着端子座的短轴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延伸部形成于该第一端子的中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延伸部形成于主延伸部的前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近似平行于该端子座的长轴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沿该端子座的长轴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为互相交错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主延伸部上具有多个固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刺破端子组件还包含有一压盖,该压盖上具有多个固定销,可穿过该端子座以及各该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上的固定孔,而将该刺破端子固定于该端子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刺破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具有一固定孔,对应于不同对的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的固定孔,各该第二端子具有一固定孔,对应于同对的第一端子的主延伸部的固定孔,该压盖上的固定销可同时穿过主延伸部的固定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固定孔。
CN 200520111351 2005-07-12 2005-07-12 刺破端子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75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1351 CN2807502Y (zh) 2005-07-12 2005-07-12 刺破端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1351 CN2807502Y (zh) 2005-07-12 2005-07-12 刺破端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7502Y true CN2807502Y (zh) 2006-08-16

Family

ID=3692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13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7502Y (zh) 2005-07-12 2005-07-12 刺破端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750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580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ommon mode signal generation within a plug/jack connection
US7140924B2 (en)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gative capacitive coupling in IDC
USRE41052E1 (en) Jack including crosstalk compensation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AU20093224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crosstalk attenuation within a plug/jack connection and between nearby plug/jack combinations
AU2001257104B2 (en) A connector element for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EP2082458B1 (en) Connecting hardware with multi-stage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US20100136846A1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Contact Wire Configurations that Provid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KR20070012740A (ko) 밸런싱 커패시턴스 시스템 및 방법에 의한 누화 보상
US6729899B2 (en) Balance high density 110 IDC terminal block
US5975960A (en) Modular connector with capacitive plates
US7121870B1 (en) IDC terminal assembly
CN2807502Y (zh) 刺破端子组件
US6648670B1 (en) Dual-head IDC terminal
CN2547017Y (zh) 具双刺破端的刺破端子组件
CN2517128Y (zh) 双刺破端的刺破端子组件
CN2741221Y (zh) 电讯连接器组件
CN2508521Y (zh) 通信插座的电路板
CN2494043Y (zh) 可减少串音的电连接器元件
CN2494052Y (zh) 可降低回波损耗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