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51516Y -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51516Y
CN2751516Y CN 200420075328 CN200420075328U CN2751516Y CN 2751516 Y CN2751516 Y CN 2751516Y CN 200420075328 CN200420075328 CN 200420075328 CN 200420075328 U CN200420075328 U CN 200420075328U CN 2751516 Y CN2751516 Y CN 27515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vertical power
transmission shaft
whea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753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海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753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515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515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515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该造绳结构体由柱形杆体和固定于柱形杆体的倒U形钩体、三角形结构体和L形支杆组成,在三角形结构体右边角上固定有一个向上的短杆体,所述钩体、支杆和短杆体的外缘到柱形杆体的距离相等。麦稻打捆装置安装在联合收种机的后部,它含有架体、切向进稞口、出捆口、固定体、涨捆口,造绳结构体的护体安装在固定体处的架体上,其向前依次和后夹持传送装置、脱粒装置、集穗装置和输送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造绳结构体利用秸秆自身造绳,并自动将秸秆捆扎在一起,竖立在田间,结构新颖,另外能够将麦稻穗集中在一定高度上,因此所需动力很小,能耗低,实现收种一体化作业。

Description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稻联合收割机及其配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二.背景技术: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小麦收割后需要及时播种秋作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采用收割机,但是针对麦稻联合收割机来说,能够同时实现收割和播种一体化作业的,在现实中未出现,现在的收割机存在不少缺陷:1.能耗大,因为现有全喂入式收割机是将剪割下的麦稻连穗带秸杆一同输送到脱粒筒中,经过甩打进行脱粒,因为脱粒差而一直加大脱粒系统和功率,有的动力已经超过100马力,所以能耗高,针对这种情况,人们研制出半喂入式和双层剪刀式,半喂入式多由于麦稻穗头不齐和脱粒结构有一定死角,而不理想,双层剪刀式是将麦稻进行二次剪割,其中上端带穗的秸杆输送到脱粒筒中脱粒,中间的秸杆撒到田间,这样虽然能够降低能耗,但如果上端秸杆较长,那么降耗效果不明显,如果上端秸杆较短,那么又容易造成籽粒丢失,因为麦稻穗的高度不同,有些穗头会被丢掉,同时秸杆不利于回收。2.籽粒丢失严重,新投入使用的收割机每亩丢失籽粒10~15Kg,而磨损后收割机每亩丢失籽粒15~25Kg,有的甚至更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麦稻又是主要的农作物,若以此计算,全国粮食的损失量巨大,有时甚至是一个天文数字。3.割茬高,为了尽快进行下季播种,高的割茬就形成了阻碍,因为这个季节是传统的“忙种”季节,抢收抢种是这季节的根本要求,所以多半农民就一烧了之,这样造成了秸杆有机粗肥和多种工业用途的损失以及环境污染,有时还会严重影响田地附近高速公路的通车安全。4.秸杆回收困难,收割机脱粒后,秸杆撒在田间,由于秸杆是造纸等的原料之一,每亩地的秸杆可以有30~50元的收入,为了得到这部分收入,有的农民采用打捆机械将秸杆捆扎,然后运走,而这种方法需要专用机械设备,能源浪费大,地被碾死,也不利于秋苗生长,并且需要捆绳,程序复杂,成本较高;有的农民直接手工捆扎,这种方法效率低,尤其不适用于天气变化无常、抢收抢种的情况。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麦稻秸杆造绳并进行打捆的造绳结构体和麦稻打捆装置,并同时提供一种能耗低、籽粒损失率低、破损率低,能够集穗和播种的联合收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造绳结构体,含有柱形杆体,所述柱形杆体的上端部向下折弯曲形成一个倒U形钩体,在该钩体右侧方的柱形杆体上固定有一个三角形结构体,该三角形结构体顶点与柱形杆体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结构体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杆体,在三角形结构体右边角上固定有一个向上的短杆体,在所述钩体左侧方的柱形杆体上固定有一个L形支杆,该支杆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杆体通过轴承套装在护体中,并且其后端部通过转轴与动力轴联接,所述钩体、支杆和短杆体的外缘到柱形杆体的距离相等。
所述转轴为柔性转轴,或为螺旋形钢丝绳,或为刚形转轴。
一种含有上述造绳结构体的麦稻打捆装置,含有架体、切向进稞口、出捆口、固定体、涨捆口和造绳结构体,其出捆口和涨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分别固定在架体上,出捆口和涨捆口分别由两个一端套装固定在竖向传动轴上,另一端能够开合的弧形板体组成,固定体由套装在出捆口终止端和涨捆口初始端的竖向传动轴之间的弧形板体组成,所述各弧形板体围成一个桶状空心体,出捆口和涨捆口的初始端、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送结构与动力轴联接,做同向转动,每一弧形板体两端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通过传送带联接,出捆口和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上分别固定有复位弹簧,并且出捆口处的弹簧的弹性大于涨捆口出的弹簧弹性,出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出捆杆,使捆扎好的秸杆竖直落地,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的自由端分别与一个带弧形条槽的限位板连接,以限制涨开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装有弧形钢条,使秸杆沿切线方向进入,造绳结构体的护体安装在固定体处的架体上,其转轴与动力轴联接。
所述弧形板体两端竖向传动轴上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三个皮带传送结构。
一种含有上述麦稻打捆装置的联合收种机,含有动力机车,在该动力机车的前端安装有剪割装置,其后端安装有播种装置,其后端下部安装有储粮装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装有清糠装置,其后端右上部安装有脱粒装置,麦稻打捆装置通过架体安装在动力机车后部,其涨捆口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为后夹持传送装置后端同侧的竖向传动轴,造绳结构体的柱形杆体的后端通过柔形性转轴和圆锥齿轮与后夹持传送装置后端的竖向传动轴联接,所述后后夹持传送装置和脱粒装置、麦稻集穗装置、输送装置从后向前依次一一连接,使剪割的麦稻竖向进入输送夹道。
所述后夹持传送装置含有清稞机构和后夹持传送机构,清稞机构的前端两个竖向传动轴为脱粒装置的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组皮带传送机构与脱粒装置的助力链轮传送机构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链条夹持部分的麦稻的籽粒落到储粮装置中,储粮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离合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与动力机车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后夹持传送机构一侧有三个竖向传动轴,其中前端竖向传动轴为同侧清稞机构的后端竖向传动轴,另两个弧形分布,与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之间形成弧形通道,同时作为打捆装置的切向进稞口,所述三个竖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联接,所述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为同侧清稞机构的后端竖向传动轴;
所述脱粒装置含有链条传动机构、助力链条传动机构、拨齿盘和脱粒轮,其中两个链条传动机构的前端链轮分别安装在麦稻集穗装置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上,其后端链轮分别安装在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上,所述链条外侧面上固定有拨齿,以利于夹紧麦稻秸杆前行及防止秸杆被脱粒轮甩带走,在前、后端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助力链轮传动机构的链轮,在两端链轮上套装有链条,该链条辅助夹持麦稻秸杆,在助力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脱粒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固定架及动力机车右上方,其轴线与链条端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倾斜的片状齿,其倾斜的角度使该片状齿与麦稻秸杆的竖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状齿沿螺旋线方向分布,从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长,成锥形状,脱粒轮将籽粒甩到清糠装置中,脱粒轮和清糠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分别与后传动轴联接,所述后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与中传动轴联接。
所述麦稻集穗装置通过固定架前低后高的倾斜安装在动力机车右侧上部,在固定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对竖向传动轴,在每对竖向传动轴上安装有带轮,两端带轮上套装有环形传送带,在所述环形传送带的外表面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安装有垂直向外的齿刀片,两个环形传送带相互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一个麦稻输送夹道,在该夹道中,两排齿刀片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一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分别与中传动轴联接,并且使两个输送带同向同步运动,中传动轴通过圆锥齿轮机构和离合机构与动力机车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在麦稻输送夹道上方的固定架上安装有一对横向传动轴,在该对横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带轮,所述两个带轮之间套装有环行平带,该环行平带与麦稻输送夹道的端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并且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与麦稻输送夹道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其一端横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联接,所述前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中传动轴联接,环行平带的低端位于麦稻输送夹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20~180mm,在环形平带下侧带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压轮,该转动压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上。
在四个竖向传动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拨齿盘,使麦稻秸杆能顺利进出麦稻输送夹道,输送带位于上下拨齿盘之间,在每一输送带的下端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托轮,该转动托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上。
所述输送装置含有前夹持传送机构、定位传送机构和定点传送机构,前夹持传送机构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为麦稻集穗装置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前夹持传送机构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
定位传送机构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为前夹持传送机构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定位传送机构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在前、后端竖向传动轴的下方固定架上安装有前、后两个横向传动轴,在前、后横向传动轴上套装有平输送带结构,以托住麦稻秸杆的地面,并使秸杆上升的高度与麦稻集穗装置的输送夹道位置匹配,横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联接,并同时作为剪割装置的动力输入;
定点传送机构的左、右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且该左、右竖向传动轴分别和定位传送机构的前端左、右竖向传动轴上套装有传送带结构,该传送带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拨齿,两个传送带将剪割装置剪割掉的麦稻输送到定位传送机构,在定位输送机构前端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
在动力机车前行走轮前方的固定架上安装有清阻铲,以保证车轮行走平稳及播种深度一致;剪割装置为活动式结构,其剪刀架后端活动套装在固定架上的横向轴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够绕横向轴转动,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间安装有升降调整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脱粒原理和设备,它改变了现有收割设备采用甩打秸杆脱粒的原理,通过将麦稻穗集中在同等高度上,只需用脱粒轮拨打穗头部分籽粒,使麦稻籽粒拨脱掉即可,秸杆不参与甩脱,因此其需要的动力很小,能耗低,有利于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麦稻集穗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麦稻穗集中在同等高度上。通过调整传送带的速度和齿刀片间的距离,使麦稻秸杆在前行时与齿刀片之间存在间隙,由于麦稻穗自身的重量以及上方倾斜环形平带的挤压,穗头直至下落到齿刀片的上端面,这样使全部穗头处于同一高度,便于集中脱粒。
3.本实用新型的打捆装置在保证节能和秸杆具有多方面工业用途的基础上,通过造绳结构体利用秸杆自身造绳,并自动将秸杆捆扎在一起,结构新颖,其弧形板体将秸杆围成一个圆柱形,并且弧形板体上的传送带使秸杆捆旋转,造绳结构体钩起一定秸杆,通过旋转形成捆扎绳,进行捆扎,最后使捆扎好的秸杆竖立在田间,有利于回收、创收,为抢种秋作物赢得宝贵时间,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避免了秸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4.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种机粮食损失率低。在脱粒装置的后端设有清稞机构,使前一工序中可能夹持在秸杆中的籽粒落到下部的仓体中,另外由于环形平带压折的少量带穗秸杆被甩到清糠装置中,进行甩打脱粒,实施全方位收粒,因此籽粒损失率低,相应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5.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种机割茬低,有利于秋种。其剪割架为活动式,能够根据地势自动调整,使割茬始终较低,当动力机车的车轮前方有土埂时,清阻铲先行清障,使动力机车行走平稳,促使割茬和后面的播种深度保持一致,因此使用十分方便。
6.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能够同时进行收割和播种,功能齐全,易于推广应用,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造绳机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造绳结构体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造绳结构体的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造绳结构体的俯视图
图5为打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麦稻集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联合收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联合收种机的工作原理侧视图
图9为联合收种机的工作原理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图中,造绳结构体的柱形杆体1的上端部向下折弯曲形成一个倒U形钩体2,在该钩体2右侧方的柱形杆体1上固定有一个三角形结构体4,该三角形结构体4顶点与柱形杆体1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结构体4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杆体1,在三角形结构体4右边角上固定有一个向上的短杆体3,在所述钩体2左侧方的柱形杆体1上固定有一个L形支杆5,该支杆5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杆体1通过轴承套装在护体6中,所述钩体2、支杆5和短杆体3的外缘到柱形杆体1的距离相等。
打捆装置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切向进稞口、出捆口、固定体和涨捆口,其中出捆口和涨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8分别固定在架体上,出捆口和涨捆口分别由两个一端套装固定在竖向传动轴8上,另一端能够开合的弧形板体10组成,固定体由套装在出捆口终止端和涨捆口初始端的竖向传动轴8之间的弧形板体10组成,所述各弧形板体10围成一个桶状空心体,出捆口和涨捆口初始端、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8通过皮带传送结构联接,每一弧形板体10两端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通过传送带11联接,出捆口和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10上分别固定有复位弹簧,并且出捆口处的弹簧的弹性大于涨捆口出的弹簧弹性,出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固定有出捆杆12,使捆扎好的秸杆竖直落地,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10的自由端分别与一个带弧形条槽的限位板9连接,以限制涨开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装有弧形钢条13,使秸杆沿切线方向进入,护体6安装在固定体处的架体上。
使用时,将打捆装置安装到动力机车的车体上,并且将涨捆口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8通过皮带传送结构分别与动力机车的动力轴联接,造绳结构体的柱形杆体1后端通过柔性转轴7与动力机车的动力轴联接。
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9,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联合收种机的动力机车34的前端安装有剪割装置32,其后端安装有播种装置36,其后端下部安装有储粮装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装有清糠装置37,麦稻集穗装置通过固定架21前低后高的倾斜安装在动力机车34右侧上部,所述麦稻集穗装置的前端入口与输送装置连接,使剪割的麦稻竖向进入输送夹道,其后端出口与脱粒装置16连接,脱粒装置16的粮食出口与清糠装置37连通,脱粒装置16后端与后夹持传送装置联接,后夹持传送装置后端与打捆装置连接。
后夹持传送装置含有清稞机构15和后夹持传送机构14,清稞机构15的前端两个竖向传动轴8为脱粒装置16的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8,其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8安装在固定架21上,在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从两侧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组皮带传送机构与脱粒装置17的助力链轮传送机构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链条18夹持部分的麦稻的籽粒落到储粮装置中,储粮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离合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35与动力机车34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后夹持传送机构14一侧有三个竖向传动轴8,其中前端竖向传动轴8为同侧清稞机构15的后端竖向传动轴8,另两个弧形分布,与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8之间形成弧形通道,同时作为打捆装置的切向进稞口,所述三个竖向传动轴8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联接,所述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8为同侧清稞机构的后端竖向传动轴8;
打捆装置的涨捆口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8通过皮带传送结构分别与动力机车的后夹持传送机构14的后端同侧的竖向传动轴8联接,造绳结构体的柱形杆体1后端通过柔性转轴7与后夹持传送机构14的前端同侧竖向传动轴8联接。
脱粒装置16含有链条传动机构、助力链条传动机构、拨齿盘20和脱粒轮17,其中两个链条传动机构的前端链轮分别安装在麦稻集穗装置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上,其后端链轮分别安装在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8上,所述链条18外侧面上固定有拨齿19,以利于夹紧麦稻秸杆前行及防止秸杆被脱粒轮17甩带走,在前、后端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安装有助力链轮传动机构的链轮,在两端链轮上套装有链条18,该链条18辅助夹持麦稻秸杆,在助力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20;脱粒轮17通过支架安装在固定架21及动力机车34右上方,其轴线与链条18端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倾斜的片状齿,其倾斜的角度使该片状齿与麦稻秸杆的竖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状齿沿螺旋线方向分布,从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长,成锥形状,脱粒轮17将籽粒甩到清糠装置37中,脱粒轮17和清糠装置37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分别与后传动轴25联接,所述后传动轴25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与中传动轴26联接。
麦稻集穗装置的固定架2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对竖向传动轴8,在每对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安装有带轮,两端带轮上套装有环形传送带11,在所述环形传送带11的外表面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安装有垂直向外的齿刀片22,该齿刀片22外缘为直角梯形,其中长底边固定在传送带上,直角边向上。两个环形传送带11相互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一个麦稻输送夹道,在该夹道中,两排齿刀片22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防止相互阻碍运动。为了更好地使麦稻秸杆下落,一方面在齿刀片11上端面设有锯齿型刀刃,该刀刃有利于切割阻碍下落的麦稻叶,另一方面在麦稻输送夹道上方的固定架21上安装有一对横向传动轴23,在该对横向传动轴23上分别安装有带轮,所述两个带轮之间套装有环行平带24,该环行平带24与麦稻输送夹道的端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并且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与麦稻输送夹道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这样可以逐步用环形平带24的带面压麦稻穗。环行平带24的低端位于麦稻输送夹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20~180mm,通过环形平带24的下压,使麦稻穗集中在一定范围中,为了更好地进行下压,在环形平带24下侧带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压轮,该转动压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21上。在四个竖向传动轴8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拨齿盘20,使麦稻秸杆能顺利进出麦稻输送夹道,输送带11位于上下拨齿盘20之间,在每一输送带11的下端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托轮,该转动托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上,该托轮一方面使输送带11不下垂,另一方面随机体一起振动,加速麦稻穗的下落。麦稻集穗装置一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分别与中传动轴26联接,并且使两个输送带11同向同步运动,其一端横向传动轴23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27联接,所述前传动轴27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中传动轴26联接,中传动轴26通过圆锥齿轮机构和离合机构与动力机车34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输送装置含有前夹持传送机构28、定位传送机构29和定点传送机构30,前夹持传送机构28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为麦稻集穗装置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安装在固定架21上,在前夹持传送机构28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
定位传送机构29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为前夹持传送机构28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安装在固定架21上,在定位传送机构29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在前、后端竖向传动轴8的下方固定架21上安装有前、后两个横向传动轴23,在前、后横向传动轴上套装有平输送带结构,以托住麦稻秸杆的底面,并使秸杆上升的高度与麦稻集穗装置的输送夹道位置匹配,横向传动轴23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27联接,并同时作为剪割装置32的动力输入;
定点传送机构30的左、右两个竖向传动轴8安装在固定架21上,并且该左、右竖向传动轴8分别和定位传送机构29的前端左、右竖向传动轴8上套装有传送带结构,该传送带11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拨齿38,两个传送带11将剪割装置32剪割掉的麦稻输送到定位传送机构29,在定位输送机构29前端竖向传动轴8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20。
在动力机车34前行走轮前方的固定架21上安装有清阻铲33,以保证车轮行走平稳及播种深度一致;剪割装置32为活动式结构,其剪刀架后端活动套装在固定架上的横向轴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够绕横向轴转动,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间安装有升降调整螺栓,播种装置36为折叠升降式,不用时,能够折叠升起。在动力机车上安装有护罩机构。
工作原理及过程:利用麦稻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它们均为成排成行种植,成熟后茎杆垂直于地面,穗部整齐在上,但是穗部由于不同品种和禾稞发育早晚的不同,少数穗不齐全,其分布在距离地面80厘米左右,收割时,动力机车34的动力轴带动中传动轴26旋转,从而使麦稻集穗装置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8同向同步运动,由于前后各装置的传动轴依次前后联接,因此麦稻夹道两侧的输送带均开始运转,同时中传动轴26带动前传动轴27和后传动轴25转动,因此脱粒轮17、清糠装置37、定位传送机构29的横向传动轴23和剪割装置32相应开始运动,此时扶进体31前端三角体将麦稻分行、分组,其底下的剪割装置32就开始工作,麦稻被剪割掉以后,由扶进体31设置的传送带11夹持向后送(该传送带11的动力来源于定点传送机构30),然后由定点传送机构30设置的传送带11和剪割装置32设置的传送底带将麦稻输送到定位传送机构29中,该传送带11外表面上带有拨齿38,有利于将麦稻秸杆前行,麦稻秸杆通过定位传送机构29和前夹持传送机构28进入集穗装置,由于集穗装置环形传送带11外表面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齿刀片22,并且两条传送带1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就使麦稻稞体之间宽松有间隙,由于环形平带24的逐步挤压和稞体的自重,稞体下落,直到穗头落到齿刀片22的上端面,当麦稻稞体走到后端出口时,穗头被集中到150mm的空间内,在集穗过程中,有些稞叶会阻止稞体下落,这时锋利的齿刀片22会冲开叶筋,使稞体下落。另外转动托轮随动力机车34的行走而振动,从而使集穗装置的环形传送带11不断抖动,使齿刀片22与叶片之间产生一种振动、击刺,加速稞体的下落。
麦稻稞体进入脱粒装置16后,外表面带有拨齿19的链条18象手握一样抓紧稞体,以利于夹紧麦稻秸杆前行及防止秸杆被脱粒轮17甩带走,脱粒轮17只对穗头进行脱粒,因此需用动力小,脱粒后的籽粒被甩到清糠装置37中,进行清理,同时进入清糠装置37的少量带稞体的穗头,被清糠装置37进行脱粒,因此脱粒彻底。脱粒后的秸杆经过清稞机构15和后夹持传送机构14进入捆扎机构,籽粒得到进一步回收,因此籽粒损失率低。
秸杆进入捆扎机构中,被内侧皮带推动做圆周运动,随着秸杆进入数量的增加,当快满捆体,有一定压力时,秸杆靠近旋转的造绳结构体,此时造绳结构体开始有效工作。秸杆被造绳结构体的钩体2勾出一撮秸杆,由于被筒状结构体皮带推着和柱形杆体1的转动,被勾出的秸杆向上、向后拧、脱,当被三角形结构体4和短杆体3拦下一部分直压稞捆表面内,最后余下的秸杆被L形支杆5接托并随着转动盘、拧于稞捆表面,这样在双方的转动中反复的钩、转、缠、插、接在捆体外表面造出一条绳子,当秸杆捆成形时,绳子已经打一周,由于秸杆不断进入,在压力的作用下,前端涨捆口的弧形板体10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而涨开,其涨开的程度受限位板9的限制,此时新的秸杆进入到涨开的涨捆口中,造绳结构体将绳接头抱、插、缠接在捆体上,形成成捆,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作用下,后端出捆口的弧形板体10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而涨开,将捆体送出,出捆杆12使捆扎好的秸杆竖直落地,便于回收,播种装置36随之进行播种,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Claims (10)

1.一种造绳结构体,含有柱形杆体,其特征是:柱形杆体的上端部向下折弯曲形成一个倒U形钩体,在该钩体右侧方的柱形杆体上固定有一个三角形结构体,该三角形结构体顶点与柱形杆体固定在一起,并且三角形结构体的平面垂直于柱形杆体,在三角形结构体右边角上固定有一个向上的短杆体,在所述钩体左侧方的柱形杆体上固定有一个L形支杆,该支杆的自由端向上,柱形杆体通过轴承套装在护体中,并且其后端部通过转轴与动力轴联接,所述钩体、支杆和短杆体的外缘到柱形杆体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绳结构体,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为柔性转轴,或为螺旋形钢丝绳,或为刚形转轴。
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造绳结构体的麦稻打捆装置,含有架体、切向进稞口、出捆口、固定体、涨捆口和造绳结构体,其特征是:出捆口和涨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分别固定在架体上,出捆口和涨捆口分别由两个一端套装固定在竖向传动轴上,另一端能够开合的弧形板体组成,固定体由套装在出捆口终止端和涨捆口初始端的竖向传动轴之间的弧形板体组成,所述各弧形板体围成一个桶状空心体,出捆口和涨捆口的初始端、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送结构与动力轴联接,做同向转动,每一弧形板体两端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通过传送带联接,出捆口和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上分别固定有复位弹簧,并且出捆口处的弹簧的弹性大于涨捆口出的弹簧弹性,出捆口两端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出捆杆,使捆扎好的秸杆竖直落地,涨捆口的开合弧形板体的自由端分别与一个带弧形条槽的限位板连接,以限制涨开的程度,出捆口初始端安装有弧形钢条,使秸杆沿切线方向进入,造绳结构体的护体安装在固定体处的架体上,其转轴与动力轴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稻打捆装置,其特征是:弧形板体两端竖向传动轴上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三个皮带传送结构。
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麦稻打捆装置的联合收种机,含有动力机车,在该动力机车的前端安装有剪割装置,其后端安装有播种装置,其后端下部安装有储粮装置,其后端左上部安装有清糠装置,其后端右上部安装有脱粒装置,其特征是:麦稻打捆装置通过架体安装在动力机车后部,其涨捆口终止端的竖向传动轴为后夹持传送装置后端同侧的竖向传动轴,造绳结构体的柱形杆体的后端通过柔形性转轴和圆锥齿轮与后夹持传送装置后端的竖向传动轴联接,所述后后夹持传送装置和脱粒装置、麦稻集穗装置、输送装置从后向前依次一一连接,使剪割的麦稻竖向进入输送夹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种机,其特征是:后夹持传送装置含有清稞机构和后夹持传送机构,清稞机构的前端两个竖向传动轴为脱粒装置的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最上面一组皮带传送机构与脱粒装置的助力链轮传送机构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后者链条夹持部分的麦稻的籽粒落到储粮装置中,储粮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离合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与动力机车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后夹持传送机构一侧有三个竖向传动轴,其中前端竖向传动轴为同侧清稞机构的后端竖向传动轴,另两个弧形分布,与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之间形成弧形通道,同时作为打捆装置的切向进稞口,所述三个竖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联接,所述另一侧的竖向传动轴为同侧清稞机构的后端竖向传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种机,其特征是:脱粒装置含有链条传动机构、助力链条传动机构、拨齿盘和脱粒轮,其中两个链条传动机构的前端链轮分别安装在麦稻集穗装置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上,其后端链轮分别安装在后端两个竖向传动轴上,所述链条外侧面上固定有拨齿,以利于夹紧麦稻秸杆前行及防止秸杆被脱粒轮甩带走,在前、后端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助力链轮传动机构的链轮,在两端链轮上套装有链条,该链条辅助夹持麦稻秸杆,在助力链轮上方的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脱粒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固定架及动力机车右上方,其轴线与链条端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其外表面上固定有向后端倾斜的片状齿,其倾斜的角度使该片状齿与麦稻秸杆的竖立方向一致,所述片状齿沿螺旋线方向分布,从前端到后端逐步加长,成锥形状,脱粒轮将籽粒甩到清糠装置中,脱粒轮和清糠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分别与后传动轴联接,所述后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与中传动轴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种机,其特征是:麦稻集穗装置通过固定架前低后高的倾斜安装在动力机车右侧上部,在固定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对竖向传动轴,在每对竖向传动轴上安装有带轮,两端带轮上套装有环形传送带,在所述环形传送带的外表面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安装有垂直向外的齿刀片,两个环形传送带相互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一个麦稻输送夹道,在该夹道中,两排齿刀片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一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分别与中传动轴联接,并且使两个输送带同向同步运动,中传动轴通过圆锥齿轮机构和离合机构与动力机车后端的动力轴联接;
在麦稻输送夹道上方的固定架上安装有一对横向传动轴,在该对横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带轮,所述两个带轮之间套装有环行平带,该环行平带与麦稻输送夹道的端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并且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与麦稻输送夹道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其一端横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联接,所述前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中传动轴联接,环行平带的低端位于麦稻输送夹道的出口端,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20~180mm,在环形平带下侧带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压轮,该转动压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上。
在四个竖向传动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拨齿盘,使麦稻秸杆能顺利进出麦稻输送夹道,输送带位于上下拨齿盘之间,在每一输送带的下端面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转动托轮,该转动托轮通过托架安装在固定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种机,其特征是:输送装置含有前夹持传送机构、定位传送机构和定点传送机构,前夹持传送机构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为麦稻集穗装置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前夹持传送机构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
定位传送机构后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为前夹持传送机构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其前端的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定位传送机构的同侧前、后竖向传动轴上分别间隔安装有两组或三组皮带传送结构,以夹持麦稻秸杆前行,另外在前、后端竖向传动轴的下方固定架上安装有前、后两个横向传动轴,在前、后横向传动轴上套装有平输送带结构,以托住麦稻秸杆的地面,并使秸杆上升的高度与麦稻集穗装置的输送夹道位置匹配,横向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前传动轴联接,并同时作为剪割装置的动力输入;
定点传送机构的左、右两个竖向传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且该左、右竖向传动轴分别和定位传送机构的前端左、右竖向传动轴上套装有传送带结构,该传送带外表面垂直固定有拨齿,两个传送带将剪割装置剪割掉的麦稻输送到定位传送机构,在定位输送机构前端竖向传动轴上分别安装有拨齿盘。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联合收种机,其特征是:在动力机车前行走轮前方的固定架上安装有清阻铲,以保证车轮行走平稳及播种深度一致;剪割装置为活动式结构,其剪刀架后端活动套装在固定架上的横向轴上,剪刀架的前端能够绕横向轴转动,在剪刀架和固定架之间安装有升降调整螺栓。
CN 200420075328 2004-12-06 2004-12-06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15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75328 CN2751516Y (zh) 2004-12-06 2004-12-06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75328 CN2751516Y (zh) 2004-12-06 2004-12-06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51516Y true CN2751516Y (zh) 2006-01-18

Family

ID=3591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753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1516Y (zh) 2004-12-06 2004-12-06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5151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8897A (zh) * 2016-08-02 2016-11-09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油菜秆打捆装置及卧式油菜割捆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8897A (zh) * 2016-08-02 2016-11-09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油菜秆打捆装置及卧式油菜割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0883B (zh) 甘蔗收割机
CN101002526A (zh) 甘蔗收割机
CN108419513A (zh) 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
CN202535756U (zh) 用于玉米收割的拨禾机构
AU2020102513A4 (en) An auto-propelled fresh corn ear and stalk combine harvester
CN1087314A (zh) 用于在田野种植的植物的自动辊式压捆机
CN201194487Y (zh) 离心式葵花籽瓜脱粒机
CN207269383U (zh) 一种桑树收割收集装置
CN201805723U (zh) 辣椒收获机
CN108476743A (zh) 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的双作用立式割台
CN2751515Y (zh) 新型节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集穗装置
CN204090557U (zh) 甘蔗收割机
CN1287654C (zh) 麦稻集穗装置及其联合收种机
CN2751516Y (zh) 节能型多功能联合收种机及其麦稻打捆装置和造绳结构体
CN201312494Y (zh) 辣椒采摘机
CN1640224A (zh) 造绳结构体和麦稻打捆装置及其联合收种机
CN207460751U (zh) 地膜捡拾机
CN216392124U (zh) 一种甘薯秧蔓回收机
CN214545709U (zh) 一种甘蔗割堆机的送蔗机构
CN204762208U (zh) 一种新型玉米收割机
CN208387309U (zh) 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
CN2737135Y (zh) 多功能甘蔗联合收割机
CN208425204U (zh) 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的麻秆中间输送装置
CN208227754U (zh) 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的双作用立式割台
CN201928641U (zh) 一种花生收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