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45234Y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45234Y
CN2745234Y CNU2004200884593U CN200420088459U CN2745234Y CN 2745234 Y CN2745234 Y CN 2745234Y CN U2004200884593 U CNU2004200884593 U CN U2004200884593U CN 200420088459 U CN200420088459 U CN 200420088459U CN 2745234 Y CN2745234 Y CN 27452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female
metal shell
conduc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884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允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YH HW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YH HW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YH HW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YH HW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4200884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452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452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452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公连接器及一母连接器,其中公、母电连接器皆分别包括一金属外壳、一绝缘本体及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两侧壁、一底壁及一顶壁,所述两侧壁、底壁及顶壁共同围成一空腔,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空腔内,十二根导电端子分别插设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公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上设有凸块,而所述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开设有通槽,公、母电连接器插配在一起时,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相配合。凸块在母电连接器的通槽中滑动,可达到防呆的功效。另由于公电连接器金属外壳上设有开口,而母电连接器对应设有可与开口卡扣的凸点,可将两者稳固连接在一起,防止两者松脱而使信号传输中断。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小型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领域,电连接器组合作为一种传输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应用非常广泛,如计算机、手机及数码相机中,皆有许多电连接器组合。电连接器组合通常包括一公电连接器与一母电连接器,该公、母电连接器可对插在一起组成电连接器组合,以达到传输信号的功效,而每一公、母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金属外壳、容置在金属外壳内的绝缘本体及嵌入在绝缘本体内作为信号传输用的导电端子,当公、母电连接器对插时,两者的导电端子可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在信息技术领域,信号的稳定传输至关重要,若公、母电连接器对接后导电端子不能持续有效地接触,将直接影响系统信号传输的品质。特别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朝体积小型方向发展,公、母电连接器体积亦必须相应缩小,此时将引发以下两个问题:一、因为体积缩小,公、母电连接器对插时易因辨识较困难而发生反插情形,亦即将公电连接器插入母电连接器时,公电连接器的上、下表面易发生颠倒误插的情况。二、因为体积缩小,公、母电连接器对插后结合在一起的力量较小,而使公、母电连接器易在意外的外力作用下松脱,特别是对于便携式的电子装置,如数码相机,因较常与人体接触,将更容易发生松脱现象,如此松脱将会直接引起传输信号的中断。
鉴于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使公、母电连接器对插后能稳固连接,以确保信号传输稳定及能防止公、母电连接器误插配的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可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且对插时,可防止两者误插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公电连接器与一母电连接器,其中公、母电连接器皆分别包括一金属外壳、一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两侧壁、一底壁及一顶壁,所述两侧壁、底壁及顶壁共同围成一空腔,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空腔内,导电端子分别插设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公连接器及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均为十二根,其中有四根为数据端子,有四根为音频/视频端子、有两根为直流电源端子,其余两根为备用端子,所述公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上设有凸块,而所述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开设有通槽,公、母电连接器插配在一起时,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相配合。
相对现有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本实用新型的公电连接器上设有凸块,而母连接器对应设有通槽,两者插配时,公电连接器上的凸块在母电连接器的通槽中滑动,如此达到防呆的功效。另由于公电连接器金属外壳上设有开口,而母电连接器对应设有凸点,当两者插配时,公电连接器上的开口与母电连接器上的凸点卡扣,而将两者稳固连接在一起,防止两者松脱而使信号传输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电连接器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电连接器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母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母电连接器对插后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公、母电连接器对插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电连接器10包括一金属外壳1、一绝缘本体2及十二根导电端子3。所述金属外壳1是由单片金属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的侧壁11、一底壁12及一顶壁13,所述侧壁11、底壁12及顶壁13共同围成一空腔,用以容纳绝缘本体2(下详述),所述每一侧壁11靠近前端对称开设有一开口111,而每一侧壁11后端均向外弯折形成一弯折部,所述侧壁11上进一步开设有一槽113,所述槽113大致自侧壁11中部延伸至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处。每一侧壁11向下分别延伸有两间隔的叉状卡扣112,当所述公电连接器10安装于一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叉状卡扣112可嵌卡在印刷电路板对应的通孔内,与印刷电路板的通孔过盈配合而将公电连接器10稳固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请一并参考图3,所述每一侧壁11上靠近其后端处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片114,以与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1内的绝缘本体2卡配,而将绝缘本体2更好地固定在金属外壳1内。所述底壁12上靠近其前端处向空腔内冲设有凸块121,当作防呆之用,即防止误插配。
所述绝缘本体2是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其包括一基座22及自基座22前端延伸出的舌片21,所述基座22大致呈矩形体,包括两侧面221及一底面222,每一侧面221上分别设有一长条形凸肋2211,当绝缘本体2与金属外壳1组装时,所述凸肋2211可滑入金属外壳1侧壁11上的槽113中,所述基座22的后端靠近底面222处开设有十二条小凹槽223。而底面222上凸伸有两导引柱2221,当公电连接器10安装至印刷电路板上时,导引柱2221可插在印刷电路板对应的通孔中,而使公电连接器10方便定位在印刷电路板适当位置处,所述舌片21大致呈矩形平板状,其上下两表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六条容置槽211,所述上下两表面上的容置槽211不相通,而每一容置槽211皆分别自靠近舌片21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基座22,且贯通基座22,即该容置槽211贯通至基座22后端。
所述十二根导电端子3皆是由导电片材采用连续模冲压(stamping)或剪切后弯折(forming)等方式成型,大致呈“Z”字型,每一导电端子3包括一接触部31、一弯折部32及一焊接部33,所述弯折部32连接接触部31与焊接部33,所述接触部31两侧凸设有一尖角311,当所述导电端子3自绝缘本体2的基座22后端插入时,所述尖角311可与基座22嵌卡,而较佳地将导电端子3嵌在绝缘本体2中。可以理解地,所述尖角311可为锯齿形。所述十二根导电端子3中四根为数据(data)端子,另外四根为音频视频(AV,audio/video)端子,两根为直流(DC,direct current)电源端子,另外两根为备用端子。
组装公电连接器10时,先借由特定治具将导电端子3自绝缘本体2的基座22后端插入容置槽211中,其中有六根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容置在舌片21上表面的六条容置槽211内,而另外六根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容置在舌片21下表面的六条容置槽211内,为更可靠地将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固定于容置槽211内,可在舌片21前端对应每一容置槽211处形成与容置槽211相通的盲孔,即当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放置于容置槽211内时,接触部31的前端部分插在所述盲孔内,而其中间部份则暴露于容置槽211中。而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2分别嵌卡在基座22后端靠近底面处的十二条小凹槽223内,以分别间隔所述十二根导电端子,而防止短路,同时,在将导电端子3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时,可方便焊接部33对正印刷电路板上的焊垫。接着将插有十二根电端子3的绝缘本体2自金属外壳1的后端插入,基座22上的凸肋211与金属外壳1侧壁11上的槽113配合,底座12上的弯折片114部分包覆基座22的底面222。同时基座22底面222上的导引柱2221抵顶金属外壳1底壁12。如此,即完成公电连接器10的装置,通常所述公电连接器10是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而使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3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垫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5,母电连接器20亦包括一金属外壳4,一绝缘本体5,六根第一导电端子6及六根第二导电端子7。所述金属外壳4亦是由单片金属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两相对的侧壁42、顶壁43及底壁41,所述侧壁42、顶壁43及底壁41共同围成一腔体,用以容纳绝缘本体5(下详述),每一侧壁42上靠近其前端处自前向后延伸出一弹片421,弹片421上设有凸点4211,所述凸点4211可与公电连接器10金属外壳1侧壁11上的开111卡扣,以防止公、母连接器对插后松脱。而每一侧壁42后端分别弯折延伸出一操作部45,侧壁42通过弯折部44与操作部45相连。所述底壁41上开有一通槽411,当公、母电连接器对插时,公电连接器10底壁12上的凸块121可于通槽411内滑动,于此达到防呆目的。底壁41后端弯折延伸出一卡扣部47,底壁41与卡扣部47通过弯折部46相连,所述卡扣部47上向下冲设有卡片471。所述顶壁43后端亦延伸有卡扣部48,其上亦对应设置有卡片。
所述绝缘本体5亦是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其包括一基座52、自基座22前端延伸出的容纳部51及自基座22后端延伸出的板体53,所述基座22大致呈矩形体,其包括两侧面521、一顶面522及一底面523,每一侧面521上连接容纳部51处设有一斜面5211,用以与金属外壳4的弯折部44相配,所述底面523上连接容纳部51处凸设有一斜面体5231,用以与金属外壳4的弯折部46相配,且可与卡扣部47的卡片相卡扣,以将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5固定在一起,同样的,所述顶面522上亦设有相应斜面体,以与金属外壳4顶部延伸出的卡扣部48相应结构卡扣。所述容纳部51由上、下两平行的部份组成,上、下两平行部份之间形成有一长槽511,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5组装时,弹片421与长槽511位置相对,以提供弹片421活动的空间,容纳部51两平行部份上分别开设有六通道512,所述通道512皆自容纳部51前端贯通至基座52后端,用以分别容纳第一导电端子6及第二导电端子7。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亦是由导电片材采用连续模冲压(stamping)或剪切后弯折(forming)等方式成型,每一第一导电端子6依次包括弧形接触部61、一弯折部62及一焊接部63,所述弯折部62两侧凸设有一尖角621,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自绝缘本体5的基座52后端插入时,所述尖角621可与基座52嵌卡,而较佳地将第一导电端子6嵌在绝缘本体5中。两根第一导电端子6容置在容纳部51的上部份中,而另两根第一导电端子6容置在容纳部51的下部份中,且每一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61探入上、下两平行部份之间的长槽511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的焊接部63位于板体53的上、下两侧面上,且与板体53上、下两侧面间有一定间距。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7亦是由导电片材采用连续模冲压(stamping)或剪切后弯折(forming)等方式成型,每一第二导电端子7依次包括弧形接触部71、一弯折部72及一焊接部73,所述弯折部72两侧凸设有一尖角721,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7亦自绝缘本体5的基座52后端插入时,所述尖角721可与基座52嵌卡,而较佳地将第二导电端子7嵌在绝缘本体5中。两根第二导电端子7容置在容纳部51的上部份中,而另两根第二导电端子7容置在容纳部51的下部份中,且每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71探入上、下两平行部份之间的长槽511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7的焊接部73平贴在板体53的上、下两侧面上。所述十二根第一、二导电端子6、7中四根为数据(data)端子,四根为音频视频(AV,audio/video)端子,两根为直流(DC,direct current)电源端子,另外两根为备用端子。
组装母电连接器20时,先借由特定治具将第一、二导电端子6、7自绝缘本体5的基座52后端插入容置槽512中,再将插有十二根电端子6、7的绝缘本体5自金属外壳4的后端插入,通过金属外壳4的卡扣部47、48与绝缘本体5的基座52相应结构卡扣而将两者组装在一起。
公电连接器10与母电连接器20相插配时,将公电连接器10金属外壳1底壁12上的凸块121对正母电连接器20金属外壳4底壁41的通槽411,同时使公电连接器10的舌片21插置在母电连接器20的长槽511内,此时公电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与母电连接器20的第一、二导电端子6、7的接触部61、71分别电性连接,如此形成一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组合。而母电连接器20弹片421上的凸点4211与公电连接器10金属外壳1侧壁11上的开口111卡扣,将公、母电连接器10、20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当欲将公、母电连接器10、20解离时,相向按住母电连接器20的操作部45真接向外拉,则母电连接器20的弹片421随之向内收缩,而使弹片421上的凸点4211从公电连接器10金属外壳1侧壁11上的开口111脱离,如此即可将母电连接器20从公电连接器10中拔出。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公电连接器与一母电连接器,其中公、母电连接器皆分别包括一金属外壳、一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两侧壁、一底壁及一顶壁,所述两侧壁、底壁及顶壁共同围成一空腔,绝缘本体容纳在所述空腔内,导电端子分别插设在所述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及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均为十二根,其中有四根为数据端子,有四根为音频/视频端子、有两根为直流电源端子,其余两根为备用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是由单片金属一体冲压成型,且金属外壳的每一侧壁靠近前端对称开设有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是由单片金属一体冲压成型,且金属外壳的每一侧壁上靠近其前端处自前向后延伸出一弹片,所述弹片上设有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开口卡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的每一侧壁向下分别延伸有两间隔的叉状卡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上设有凸块,而所述母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底壁开设有通槽,公、母电连接器插配在一起时,所述凸块与所述通槽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由导电片材冲压成型,大致呈“Z”字型,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接触部、一弯折部及一焊接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接触部与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两侧凸设有一尖角,所述尖角与基座嵌卡。
CNU2004200884593U 2004-09-18 2004-09-18 电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452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884593U CN2745234Y (zh) 2004-09-18 2004-09-18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884593U CN2745234Y (zh) 2004-09-18 2004-09-18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45234Y true CN2745234Y (zh) 2005-12-07

Family

ID=3558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8845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45234Y (zh) 2004-09-18 2004-09-18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4523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217B (zh) * 2007-12-18 201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与塑胶壳体的固定连接装置
WO2016192106A1 (zh) * 2015-06-05 2016-12-08 吴伟东 一种电脑连接器接头
CN110556658A (zh) * 2018-06-01 2019-12-10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217B (zh) * 2007-12-18 201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与塑胶壳体的固定连接装置
WO2016192106A1 (zh) * 2015-06-05 2016-12-08 吴伟东 一种电脑连接器接头
CN110556658A (zh) * 2018-06-01 2019-12-10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9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654052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84757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932722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800590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78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N2745234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733638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745235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319218C (zh) 具有用于接地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N2924828Y (zh) 电连接器
US789666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1008063Y (zh) 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CN2682662Y (zh) 电连接器
CN2520011Y (zh) 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
CN203326192U (zh) Fpc连接器
CN2354251Y (zh) 插槽连接器
CN216214238U (zh) 半截式rj45插座连接器
CN218867422U (zh) 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
CN2305773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11605441U (zh) 导线连接器
CN2764010Y (zh) 电连接器
CN101740935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