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26172Y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26172Y
CN2726172Y CNU2004200672335U CN200420067233U CN2726172Y CN 2726172 Y CN2726172 Y CN 2726172Y CN U2004200672335 U CNU2004200672335 U CN U2004200672335U CN 200420067233 U CN200420067233 U CN 200420067233U CN 2726172 Y CN2726172 Y CN 27261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body member
coaxial connector
coaxial cable
coup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672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U2004200672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261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261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261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该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套管、连结构件以及导电端子。该连结构件为管状导电结构,该绝缘套管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具有内接面。该导电端子的后端形成定位槽,以焊接该同轴电缆的芯线,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内接面,且该导电层焊接于该连结构件。因此,该同轴电缆的连接简易,定位准确,且无须撑开导电层而能维持较佳的电气特性,使其适用性广,适用的频率范围大,讯号的稳定性高且损失小。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简易地连接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同轴电缆被广泛地运用于通讯设备中。如以笔记本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而言,无论在软件或硬件的设计上,都走向结合行动通讯的功能,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内建的天线至电路板上的通讯模块。该同轴电缆的末端通过同轴连接器连接该通讯模块的对接连接器,或连接固定于另一同轴电缆的末端的对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如MicroMate Coax Connector,MMCX),连接同轴电缆5,该同轴电缆5由内至外依序为芯线50、内绝缘层51、导电层52和外绝缘层53,该导电层52为金属编织网。该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套管6、连结构件以及导电端子4。该连结构件为管状导电结构,其包括本体件7、延伸件8和弹性扣环9。该本体件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前开口70和后开口71,该绝缘套管6自该后开口71安装于该本体件7内。该延伸件8的前端连接于该本体件7的后开口71且将该绝缘套管6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延伸件8的后端的外表面为外接面80。该弹性扣环9环设于该本体件7的前端的外周面。该导电端子4为公端子,该导电端子4的后端形成定位槽411。
连接该同轴电缆5于该同轴连接器时,首先,该同轴电缆5外套设一铆接件57,且该同轴电缆5的末端被剥开以露出该芯线50、该内绝缘层51和该导电层52。其次,该同轴电缆5的芯线50穿入该定位槽411,且该芯线50焊接于该导电端子4,同时,该导电层52被撑开扩大;接着,该导电端子4的前端贯穿该延伸件8,该内绝缘层51位于该延伸件8内,同时,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包覆该延伸件8的外接面80;该导电端子4的前端贯穿该绝缘套管6至该连结构件的前端,且该延伸件8的前端连接于该本体件7的后开口71;最后,该铆接件57套设于该导电层52外,并以六角模具加以铆合固定该导电层52于该连结构件的延伸件8。
上述现有的同轴连接器,首先,由于该导电层52被撑开的程度形成一定的电气特性,使该同轴连接器仅能适用于单一外径的同轴电缆,适用性不足,且其适用的频率范围仅DC-6Ghz内。其次,该导电层52被撑开会影响其稳定性而导致传输讯号的损失。再者,该导电层52的撑开和该导电端子4的穿设费时且定位困难。另外,该六角模具铆合该铆接件57时,会产生剪力后推该导电端子4,导致该导电端子4的定位不准确。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显示现有的另一同轴连接器,其为图1和图2的同轴连接器的对接连接器。图3和图4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5的方式如上所述,其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该导电端子4′为母端子,该本体件7′的前端形成前开口70′且设有内凹槽72′。当上述二同轴连接器对接时,该弹性扣环9扣接于该内凹槽72′中,以确保对接的稳定性。但是,为达到所需的稳定性,对接或拆离所需的插拔力约需10磅,难以徒手拆装。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发明创造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使其与同轴电缆的连接简易,定位准确,电气特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使其连接同轴电缆的适用性广,适用的频率范围大,讯号的稳定性高且损失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使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稳固且所需的插拔力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连接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由内至外依序为芯线、内绝缘层、导电层和外绝缘层。该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套管、连结构件以及导电端子。该绝缘套管设有穿孔。该连结构件为管状导电结构,该绝缘套管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具有内接面。该导电端子的后端形成定位槽,该同轴电缆的芯线穿入该定位槽,且该芯线焊接于该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的前端贯穿该绝缘套管的穿孔至该连结构件的前端,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内接面,且该导电层焊接于该连结构件。
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直接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内接面作焊接连结,使该同轴电缆的连接简易,定位准确,且无须撑开导电层而能维持较佳的电气特性,使其适用性广,适用的频率范围大,讯号的稳定性高且损失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连结构件的弹动件,使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稳固且所需的插拔力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另一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现有另一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和同轴电缆连接前的局部平面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和同轴电缆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和同轴电缆连接前的局部平面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和同轴电缆连接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5,该同轴电缆5由内至外依序为芯线50、内绝缘层51、导电层52和外绝缘层53,该导电层52可为金属编织网的形式。该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套管1、连结构件以及导电端子4。
该绝缘套管1,其概呈柱体。该绝缘套管1设有穿孔10,该绝缘套管1的外周面形成凹环槽11,该绝缘套管1的后端形成凹陷区12。
该连结构件,其为管状导电结构,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具有内接面221。本实施例中,该连结构件包括本体件2和弹动件3。该本体件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前开口20和后开口21,该本体件2的后端延伸出缩小管径的延伸部22,该延伸部22的内表面为该内接面221。该延伸部22设有通孔222贯穿至该内接面221。该绝缘套管1自该前开口20安装于该本体件2内且挡止于该延伸部22,该凹环槽11和凹陷区12留置空气,以降低介电系数。该弹动件3的前端设有剖沟30且形成弹片31,各弹片31的自由端设有外凸缘311,各外凸缘311设有导角。该弹动件3的后端配合于该本体件2的前开口20并可通过铆合的方式而连接于该本体件2的前开口20,且将该绝缘套管1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
该导电端子4,其后端形成定位槽411。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4为公端子。该导电端子4具有接触部40和安装部41,该接触部40一体延伸自该安装部41的前端,该安装部41的后端形成该定位槽411,该安装部41设有通孔412连通该定位槽411,该安装部41的后端设有外挡缘413,其中,该安装部41的外径配合于该绝缘套管1的穿孔10的内径,该接触部40位于该连结构件的前端,该外挡缘413挡止于该穿孔10外。
连接该同轴电缆5于该同轴连接器时,首先,该同轴电缆5的末端被剥开以露出该芯线50、该内绝缘层51和该导电层52;其次,该同轴电缆5的芯线50穿入该导电端子4的定位槽411,且以焊接的方式使一焊体54自该安装部41的通孔412将该同轴电缆5的芯线50焊接于该定位槽411,从而使该芯线50焊接于该导电端子4;接着,该导电端子4的前端接触部40贯穿该本体件2的延伸部22和该绝缘套管1的穿孔10至该连结构件的前端弹动件3,使该安装部41的外径配合于该绝缘套管1的穿孔10的内径,该接触部40位于该连结构件的前端,该外挡缘413挡止于该穿孔10外,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本体件2的延伸部22的内接面221,且以焊接的方式使一焊体55自该延伸部22的通孔222将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焊接于该内接面221,从而使该导电层52焊接于该连结构件。
由于该同轴电缆5的连接以焊接的方式取代现有以六角模具铆合铆接件的方式,使其连接简易,定位准确,组件减少,成本降低,且由于无须撑开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而能维持较佳的电气特性,使其适用性广而能连接五种以上外径的同轴电缆,使其适用的频率范围大而能达到DC-10Ghz,且使其讯号的稳定性高且损失小。
此外,连接该同轴电缆5于该同轴连接器前,该同轴电缆5外可先行套设一热缩套管56,在上述的连接完成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的本体件2的延伸部22以及该同轴电缆5的外绝缘层53的相邻末端外覆该热缩套管56,以使该延伸部22和该导电层52的焊接受到进一步的保护、固定与绝缘。
请参阅图8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为第一实施例同轴连接器的对接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套管1、连结构件以及导电端子4′。该绝缘套管1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绝缘套管1。该导电端子4′为母端子,其接触部40′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接触部40。该连结构件为管状导电结构,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具有内接面32′。本实施例中,该连结构件包括本体件2′和延伸件3′。该本体件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前开口20′和后开口21′,该前开口20′设有导斜面201′,以利于导入该第一实施例的弹片31的导角,该本体件2′的内表面设有内挡缘23′,该本体件2′的内表面位于该前开口20′和该内挡缘23′之间设有内凹槽24′。该绝缘套管1自该后开口21′安装于该本体件2′内且挡止于该内挡缘23′。该延伸件3′的内表面为该内接面32′,该延伸件3′的后端设有助焊口33′,该助焊口33′可为孔状或破口状,该延伸件3′的前端配合于该本体件2′的后开口21′并可通过铆合的方式而连接于该本体件2′的后开口21′,且将该绝缘套管1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
连接该同轴电缆5于第二实施例同轴连接器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其中该芯线50焊接于该导电端子4′,该导电端子4′的前端接触部40′贯穿该延伸件3′和该绝缘套管1的穿孔10至该连结构件的前端本体件2′,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延伸件3′的内接面32′,且以焊接的方式使一焊体55自该延伸件3′的助焊口33′将该同轴电缆5的导电层52焊接于该内接面32′,从而使该导电层52焊接于该连结构件。
当该第一实施例同轴连接器和该第二实施例同轴连接器对接时,该第一实施例的连结构件的弹动件3的外凸缘311定位于该第二实施例的连结构件的本体件2′的内凹槽24′,使该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4(公端子)和该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4′(母端子)的连接可靠。由于该弹动件3可作内缩与外张的动作,使上述二同轴连接器的对接稳固且所需的插拔力小。该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4可为母端子,该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4′可为公端子。
请参阅图7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提供较佳实施例的尺寸。在图7中,该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的外径E为0.3-0.43毫米,该导电端子4的安装部41的外径A为0.6-0.65毫米,该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的长度F为1.2毫米,该弹动件3的弹片31的内径B为1.4-1.5毫米,该弹动件3的弹片31的外凸缘311的外径C为1.7-2.1毫米,该弹动件3的弹片31的外凸缘311和该导电端子4的安装部4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D为3.81毫米,该弹动件3的前端凸伸出的长度G最大为2.19毫米。在图10中,该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的开口E′为0.318-0.35毫米,该导电端子4′的安装部41的外径A′为0.6-0.65毫米,该本体件2′的内挡缘23′的内径B′为1.4-1.5毫米,该本体件2′的前开口20′的内径C′为2.0-2.125毫米,该本体件2′的前开口20′和该本体件2′的内挡缘23′之间的距离G′最大为2.19毫米,该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0′的前端和该本体件2′的内挡缘23′之间的距离D′为1.1-1.42毫米。然,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并不仅限于上述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具有如下述的特点:
1、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直接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内接面作焊接连结,使该同轴电缆的连接简易,定位准确,且无须撑开导电层而能维持较佳的电气特性,使其适用性广,适用的频率范围大,讯号的稳定性高且损失小。
2、该连结构件的弹动件可作内缩与外张的动作,使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稳固且所需的插拔力小。

Claims (15)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连接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由内至外依序为芯线、内绝缘层、导电层和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同轴连接器包括:
绝缘套管,其设有穿孔;
连结构件,其为管状导电结构,该绝缘套管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具有内接面;以及
导电端子,其后端形成定位槽,该同轴电缆的芯线穿入该定位槽,且该芯线焊接于该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的前端贯穿该绝缘套管的穿孔至该连结构件的前端,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穿设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内并相邻于该内接面,且该导电层焊接于该连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套管的外周面形成凹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套管的后端形成凹陷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为公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为母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和安装部,该接触部一体延伸自该安装部的前端,该安装部设有通孔连通该定位槽,一焊体自该通孔将该同轴电缆的芯线焊接于该定位槽,该安装部的后端设有外挡缘,该安装部的外径配合于该绝缘套管的穿孔的内径,该接触部位于该连结构件的前端,该外挡缘挡止于该穿孔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构件的后端以及该同轴电缆的外绝缘层的相邻末端外覆热缩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构件包括本体件和弹动件,该本体件的前端形成前开口,该本体件的后端延伸出缩小管径的延伸部,该绝缘套管自该前开口安装于该本体件内且挡止于该延伸部,该弹动件的后端连接于该本体件的前开口且将该绝缘套管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延伸部的内表面为该内接面,该延伸部设有通孔贯穿至该内接面,一焊体自该通孔将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焊接于该内接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动件的前端设有剖沟且形成弹片,各弹片的自由端设有外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动件的各外凸缘设有导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构件包括本体件和延伸件,该本体件的后端形成后开口,该本体件的内表面设有内挡缘,该绝缘套管自该后开口安装于该本体件内且挡止于该内挡缘,该延伸件的前端连接于该本体件的后开口且将该绝缘套管定位于该连结构件内,该延伸件的内表面为该内接面,该延伸件的后端设有助焊口,一焊体自该助焊口将该同轴电缆的导电层焊接于该内接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件的前端形成前开口,该本体件的内表面位于该前开口和该内挡缘之间设有内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件的前开口设有导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为公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和安装部,该接触部一体延伸自该安装部的前端,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外径为0.3-0.43毫米,该导电端子的安装部的外径为0.6-0.65毫米,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长度为1.2毫米,该弹动件的弹片的内径为1.4-1.5毫米,该弹动件的弹片的外凸缘的外径为1.7-2.1毫米,该弹动件的弹片的外凸缘和该导电端子的安装部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3.81毫米,该弹动件的前端凸伸出的长度最大为2.19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为母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和安装部,该接触部一体延伸自该安装部的前端,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开口为0.318-0.35毫米,该导电端子的安装部的外径为0.6-0.65毫米,该本体件的内挡缘的内径为1.4-1.5毫米,该本体件的前开口的内径为2.0-2.125毫米,该本体件的前开口和该本体件的内挡缘之间的距离最大为2.19毫米,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和该本体件的内挡缘之间的距离为1.1-1.42毫米。
CNU2004200672335U 2004-06-18 2004-06-18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261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672335U CN2726172Y (zh) 2004-06-18 2004-06-18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672335U CN2726172Y (zh) 2004-06-18 2004-06-18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26172Y true CN2726172Y (zh) 2005-09-14

Family

ID=3504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6723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26172Y (zh) 2004-06-18 2004-06-18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2617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179A (zh) * 2011-04-13 2011-09-21 常州市武进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型射频连接器
CN105958227A (zh) * 2016-06-17 2016-09-21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6384909A (zh) * 2016-12-01 2017-02-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
CN108365368A (zh) * 2017-12-21 2018-08-03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一种高速射频微同轴接触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179A (zh) * 2011-04-13 2011-09-21 常州市武进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型射频连接器
CN105958227A (zh) * 2016-06-17 2016-09-21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6384909A (zh) * 2016-12-01 2017-02-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
CN108365368A (zh) * 2017-12-21 2018-08-03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一种高速射频微同轴接触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7215B1 (en) Right-angle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7714229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
US8246390B2 (en) Integral bonding attachment
US20080032551A1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
CN101227066B (zh) 电缆安装工具、具有该电缆安装工具的电缆组件和连接器
CN287483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7241185B1 (en) Integral bonding attachment
KR102118817B1 (ko) 동축 플러그 커넥터용 외부 전도체 장치
CN1071500C (zh) 用于端接高速电缆屏蔽的系统
CN204304086U (zh) 电连接器
CN163014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26172Y (zh) 同轴连接器
JP2003317882A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2009099478A (ja) コネクタプラグ
EP1562265A1 (en) Coaxial cable termination system
CN126680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508412Y (zh) 天线组合
CN101888048B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540035Y (zh) 电连接器
CN2798337Y (zh) 连接器绝缘体
CN218569442U (zh) 一种毫米波弯管射频连接器
CN262445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2517466U (zh) 一种免焊接的微波同轴连接器
CN2697894Y (zh) 高速低构形线缆组件
CN2588603Y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