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5902Y -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 Google Patents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95902Y
CN2695902Y CN 200420006793 CN200420006793U CN2695902Y CN 2695902 Y CN2695902 Y CN 2695902Y CN 200420006793 CN200420006793 CN 200420006793 CN 200420006793 U CN200420006793 U CN 200420006793U CN 2695902 Y CN2695902 Y CN 26959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d
heat pipe
face
improved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67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067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959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959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959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包括一管体、一顶盖及一受热基座。该管体内部呈中空状,其内壁贴附有毛细组织,并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密封盖设有所述顶盖,另一个端口嵌入在所述受热基座的环形卡合部内。该卡合部设置在受热基座上,且该卡合部的壁厚不大于该管体另一端口的壁厚。在该管体与受热基座相嵌合处施以熔接接合,在熔接操作中,强制使该卡合部先被熔化,且熔化的部分比该管体的管壁多,确保该管体管壁不会因熔接时的高温而熔化破损。

Description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面受热的热管,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热管管端面与发热源接触而进行散热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背景技术
由于热管具有高热传导能力、导热速度快、热传导效率高、重量轻、无可动组件、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所以可以用来传递大量的热量且不消耗电力,因而散热市场的需求很大。
图1为一种管端面受热的热管1a。如图1所示,热管1a具有一管体10a,管体10a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在管体10a内部设有一层贴附在管体10a内壁面上的毛细组织(wick structure)11a,在热管1a内注入适量的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图中未示出)。毛细组织11a具有毛细管作用,可以用来提供热管1a的管体10a内的工作流体在液态下进行传输,并能产生良好的毛细力。在管体10a的开口端上盖设有一顶盖12a,顶盖12a上穿设有一填充管120a,工作流体由填充管120a注入管体10a内部,再经过一些如抽真空等加工程序后,即可在填充管120a上施以沾锡或点焊等封口程序,并形成一封口部121a。由此可将热管1a封闭,得到一所述的热管1a。
上述热管1a与一般热管的不同处在于热管1a的管体10a口径较大,且其管体10a的封闭端外形成有一平整面100a,平整面100a用来与一发热源(图中未示出)相接触,因此热管1a在实际使用上,可为立式直立使用。
由于上述热管1a的管体10a多以锻造方式制成,而这种制造方法不仅较为困难,而且成本也较高,同时更无法大量生产,且当热管1a管体10a较长时以锻造方式更无法制成,因而导致此种管端面受热的热管1a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从结构上着手,提供一种便于制造、适于大量生产、能够有效提高产量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包括一管体、一顶盖及一受热基座。该管体内部呈中空状,其内壁贴附有毛细组织,并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密封盖设有所述顶盖,另一个端口嵌合在所述受热基座的卡合部内。该卡合部设置在受热基座上,该卡合部的壁厚不大于该管体另一端口的壁厚。在该管体与受热基座相嵌合处施以熔接接合,在熔接操作中,强制使环形凸缘先被熔化,且熔化的部分比管体管壁多,确保管体管壁不会因熔接时的高温而熔化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便于生产、制造,能够大幅提高产量。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公知的管端面受热的热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在熔接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a-热管
10a-管体               100a-平整面
11a-毛细组织           12a-顶盖
120a-填充管            121a-封口部
1-热管
10-管体                100-端口
101-端口               11-顶盖
110-穿孔               111-填充管
112-封口部             12-受热基座
120-受热面             121-卡合部
122-环形沟槽           123-圆形凹槽
13-毛细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组合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如图2及图3所示,热管1包括一管体10、一顶盖11及一受热基座12;其中:
管体10为一内部呈中空的圆管体,并具有两呈开放状的端口100、101,在管体10内壁面与上述受热基座12上贴附有一层毛细组织13。顶盖11密封盖设在管体10的一端口100上,受热基座12位于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处,由顶盖11及受热基座12将管体10的两端口100、101予以封闭。顶盖11上开设有一穿孔110,一填充管111穿设在其上,将适量的工作流体(图中未示出)由填充管111注入管体10内部,再经过一些如抽真空等加工程序后,在填充管111上施以沾锡或点焊等封口程序,形成一封口部112(如图4所示),将填充管111封闭。受热基座12底部具有一受热面120,受热面120为一平整面,用来与发热源(图中未示出)相接触,上述热管1为一种端面受热的热管。由上述结构可构成热管1。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热管1的管体10与受热基座12间以卡合方式组装后,再通过熔接技术将二者接合为一体。受热基座12上设置有一环形卡合部121,卡合部121的成形方式为:在受热基座12顶部切入一环形沟槽122以及一圆形凹槽123。环形沟槽122位于卡合部121外侧,圆形凹槽123位于卡合部121的内侧,由此构成所述的环形卡合部121。卡合部121的内缘面与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的外缘面的形状、尺寸相同,使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可以嵌入在受热基座12的圆形凹槽123内,并被卡合部121包围。卡合部121用于管体10径向及轴向的定位,同时,卡合部121的壁厚b不大于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的壁厚B。
由上述的结构即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如图4及图5所示,当卡合部121嵌合在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外围处后,即可在管体10与受热基座12相嵌合处施以熔接接合,由于卡合部121的壁厚b不大于管体10的另一端口101的壁厚B,因此在熔接操作中,可强制使卡合部121先被熔化,且熔化的部分比管体10管壁多,确保管体10管壁不会因熔接时的高温而熔化破损。因此,卡合部121不仅可用于管体10与受热基座12间的径向及轴向定位,还可以作为管体10与受热基座12间熔接时的熔料,来维持管体10与受热基座12良好接合效果,同时更加便于制造,适于大量生产,并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沟槽122可向受热基座12的外侧延伸,使受热基座12的结构较为均匀。当热管1在熔接操作完成后,其熔接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及热变形较小,所获得的热管1的结构较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实用新型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包括:
一管体,具有两个端口;
一顶盖,密封盖设在所述管体的一个端口上;及
一受热基座;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热基座上设置有一环形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嵌合在所述管体另一端口的外围处,所述卡合部的壁厚不大于所述管体另一端口的壁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一中空圆管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穿设有一填充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管上形成一封口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基座底部具有一平整的受热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基座顶部切入一环形沟槽以及一圆形凹槽,所述环形沟槽位于所述卡合部外侧,所述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卡合部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向所述受热基座的外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内壁与所述受热基座上贴附有毛细组织。
CN 200420006793 2004-03-12 2004-03-12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959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6793 CN2695902Y (zh) 2004-03-12 2004-03-12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6793 CN2695902Y (zh) 2004-03-12 2004-03-12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95902Y true CN2695902Y (zh) 2005-04-27

Family

ID=3476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67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95902Y (zh) 2004-03-12 2004-03-12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9590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583A (zh) * 2012-12-13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导热热柱、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583A (zh) * 2012-12-13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导热热柱、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4109A (zh) 一种用于散热器类产品的复合连接方法
CN1094426C (zh) 墨盒以及用于密封墨盒上的用于充墨的小孔的方法
CN2695902Y (zh)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CN2679627Y (zh) 受热端面改进的热管
CN1114960C (zh) 防水型器具的密封结构
US20060127759A1 (en) Lactobacillus casei bd-II strain and used to reduce blood
CN1845321A (zh) 利用超音波焊接的平板式热管制造方法
CN1197298A (zh) 密闭型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685798Y (zh) 热管的管端面结构
CN102214783A (zh) 表面贴片发光二极管高杯支架
US4051218A (en) Method of welding plastic seams
CN202480377U (zh) 用于塑料激光焊接的夹具装置
CN203659981U (zh) 一种带内凹式塞体的注液孔密封结构
CN205069682U (zh) 具有倒装结构的led封装器件
CN211942153U (zh) 旋转摩擦焊接结构
CN2630115Y (zh) 塑料瓶热封口装置
CN208764685U (zh) 玻璃全泡led灯
CN100430645C (zh) 一种热熔隔离件及采用该隔离件的装饰灯及其制造方法
CN207037186U (zh) 一种采用lcc封装结构的光模块
CN2682586Y (zh) 散热装置
CN2735286Y (zh) 散热鳍片组与热导管组合结构
CN103050488A (zh) 一种显示屏用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CN107571937B (zh) 一种汽车风扇散热装置生产工艺流程
CN1814393A (zh) 热力膨胀阀动力头部件之钎焊封口结构
CN210100610U (zh) 一种熔胶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