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89261Y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89261Y CN2689261Y CN 03282580 CN03282580U CN2689261Y CN 2689261 Y CN2689261 Y CN 2689261Y CN 03282580 CN03282580 CN 03282580 CN 03282580 U CN03282580 U CN 03282580U CN 2689261 Y CN2689261 Y CN 268926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pling efficiency
- light receiving
- transmitting
- optical coupling
- bidirectional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双向光收发模组具有发光源及光纤抽头(Fiber Stub),其结构的特征在于发光源是以一斜角角度装入双向光收发模组,可使发光源与光纤抽头(Fiber Stub)二者间的光轴完全对准,进而提升光纤耦合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尤指发光源是以一斜角角度装入双向光收发模组内,使得双向光收发模组的发光源与其光纤抽头(Fiber Stub)间,由二者产生的光轴完全对准,因而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Module),是指在一条单模光纤(SMF,Single Mode Fiber)中,可同时发送及接收两道不同波长(1550/1310nm)的光源,而达到双向传输的模组设计。此种双向传输的设计,可增加光纤频宽的使用,相较于传统双光纤传输模组的设计,不仅可节省一条光纤的使用,并可缩小模组体积,增加机房对于频宽密度的使用。
图1所示为Bi-Di TRx的示意图,主要由雷射二极管11(LD,Laser Diode)、PIN感光二极管12(PD,PIN Photo Diode)、分波多任务器13(WDM,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er)及滤波器14(Edge Filter)共同组装于模组外壳17所构成,可透过光纤接头15及光纤抽头18(Fiber Stub)连接单模光纤16(SMF,Single Mode Fiber)进行双向的讯号传输。
Bi-Di TRx的工作原理,是以LD11为发光源,接收由驱动电路(Driver)输出的电讯号,转换为波长λ1(如1550nm)的光讯号后发送;而以PD12为感光装置,来接收波长λ2(如1310nm)的光讯号,并转换为电讯号,再经由转阻放大器(TIA,Transimpedance Amplifier)将电讯号放大输出。图1中的WDM13,是用来分离λ1和λ2两道不同波长的光源,让LD11发送的λ1光讯号得以穿透WDM13,经由FiberStub18到达SMF16发送出去;而SMF16所传来的λ2光讯号,则经WDM13反射,再透过Edge Filter14由PD12接收,藉以达到双波长的双向传输目的。置放EdgeFilter14,可使PD12仅能接收λ2光讯号而排除λ1光讯号,藉以达到降低OpticalCross-Talk的目的。
图2所示,为习知的Bi-Di TRx结构,其中LD11是笔直装入模组外壳17内,其光轴与Fiber Stub18的中心轴对准,以便光讯号能够与Fiber Stub18耦合(Coupling)并传输至SMF16发送出去。不过,习知Fiber Stub18的光纤端面,并非与其中心轴垂直的平面,而是夹角8度的斜面,结果造成图2中,LD11与Fiber Stub18间的光轴并不能完全对准,导致两者间光讯号耦合效率不佳,因而降低其传输效果。因此,针对习用技术的缺失,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进习用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乃构思一种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其结构的特征在于Bi-Di TRx中的发光源LD,是以一斜角角度装进模组外壳,而非习用技术的笔直装入模组外壳。而根据实际的研究结果,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装设LD,让LD本体与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中心轴保持适度的倾斜偏移,将会让LD与Fiber Stub间的光轴完全对准,进而达到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该双向光收发模组具有一发光源及一光纤抽头(Fiber Stub),其结构的特征在于该发光源是以一斜角角度装入该双向光收发模组,可使该发光源的光轴与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光轴完全对准,进而提升光纤耦合效率。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发光源为一雷射二极管(LD,Laser Diode)。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斜角的角度大小可因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光纤材质与端面的角度而改变。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斜角的角度为3.7度。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斜角的角度范围为1.7至5.7度。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发光源的该斜角的倾斜方向,是与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里涵盖其中心轴的斜切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双向光收发模组的模组外壳具有一斜面,以便于在该斜面装入该发光源。
如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中该双向光收发模组的模组外壳内包含一倾斜通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得藉由下列图标及详细说明,俾得一更深入的了解:
图1:习知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示意图。
图2:习知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TRx)结构示意图。
图4:雷射二极管(LD)的倾斜方向与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斜切面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
附图中:
11:雷射二极管(LD,Laser Diode)
12:PIN感光二极管(PD,PIN Photo Diode)
13:分波多任务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
14:滤波器(Edge Filter) 15:光纤接头
16:单模光纤(SME,Single Mode Fiber)
17:模组外壳 18:光纤抽头(Fiber Stub)
31:具有斜面的模组外壳
51:内部具有倾斜通道的模组外壳
λ1、λ2:特定波长的光讯号(如1550、1310nm)
θ: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结构示意图。为了让LD11与具有斜切面的光纤抽头18(Fiber Stub)间的光轴能够完全对准,以提高两者间的光讯号耦合效率,本实用新型乃根据实际的研究结果,在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的结构设计上,让LD11如图3所示地,倾斜一斜角θ装设在模组外壳31内,如此可以提升LD11与Fiber Stub18的光讯号耦合效率达50%以上。其中,LD11斜角θ倾斜的方向,是如图4所示,与Fiber Stub18里涵盖中心轴的8度斜切面的倾斜方向相反。至于斜角θ的角度大小,是和FiberStub18的光纤材质有关,其中斜角θ的角度范围为1.7至5.7度。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斜角θ的典型值为3.7度。
另外,为了便于装设LD1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3中的模组外壳31,在结构设计上在装设LD11的一面是为斜面(斜面角度可以取斜角θ),并于模组外壳31内部设置通道,如此可方便组装LD11。或者,如图5所示,模组外壳51不设斜面,仅在内部设置倾斜通道,让装入的LD11具有斜角θ的倾斜角度亦可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习用技术提出改善,藉由改变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的结构,让Bi-Di TRx中的发光源,雷射二极管(LD,Laser Diode),得以一斜角角度装进Bi-Di TRx的模组外壳内,使LD本体与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中心轴保持适度的倾斜偏移。而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性在于,根据实际的研究结果,以一定倾斜角度装设LD,让LD本体与Fiber Stub的中心轴保持适度的倾斜偏移的Bi-DiTRx结构,将可使LD与Fiber Stub间的光轴完全对准,因而大幅提升光纤耦合效率达50%以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改善习用技术中,光纤耦合效率不佳的情形,可谓是具有重大的贡献与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得由熟习本技术人士据以实施,而其前所未有的作法亦具备专利性,爰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惟上述的实施例尚不足以涵盖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专利范围,因此,提出申请专利范围如附。
Claims (8)
1、一种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该双向光收发模组具有一发光源及一光纤抽头(Fiber Stub),其结构的特征在于,该发光源是以一斜角角度装入该双向光收发模组,可使该发光源与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间的光轴完全对准,进而提升光纤耦合效率。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源为一雷射二极管(LD,Laser Diode)。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角的角度大小可因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的光纤材质而改变。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角的角度为3.7度。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角的角度范围为1.7至5.7度。
6、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源的该斜角的倾斜方向,是与该光纤抽头(Fiber Stub)里涵盖其中心轴的斜切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向光收发模组的模组外壳具有一斜面,以便于在该斜面装入该发光源。
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向光收发模组的模组外壳内包含一倾斜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82580 CN2689261Y (zh) | 2003-09-30 | 2003-09-30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82580 CN2689261Y (zh) | 2003-09-30 | 2003-09-30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89261Y true CN2689261Y (zh) | 2005-03-30 |
Family
ID=34661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82580 Expired - Lifetime CN2689261Y (zh) | 2003-09-30 | 2003-09-30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89261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7138C (zh) * | 2003-09-30 | 2007-09-12 | 捷耀光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
2003
- 2003-09-30 CN CN 03282580 patent/CN268926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7138C (zh) * | 2003-09-30 | 2007-09-12 | 捷耀光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215A (zh) | 包含衰减器的光纤连接装置 | |
JP3419714B2 (ja) | 光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 |
CN1571935A (zh) | 光学子组件 | |
WO2015187765A1 (en) | Light diffusing fiber lighting device | |
WO2015200185A1 (en) | Light diffusing fiber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single lens | |
CN108873199B (zh) | 一种单纤双向转换器结构 | |
CN86101093A (zh) | 实现减小反射的光能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A2094868A1 (en) | Semiconductor Laser Module | |
CN1438504A (zh) | 光学元件和使用该元件的光学装置 | |
CN100337138C (zh)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
CN2689261Y (zh) | 可提升光纤耦合效率的双向光收发模组结构 | |
CN112799185A (zh) | 一种用于单纤双向通信的四端口环形器及光模块 | |
US5822478A (en) | Optical devic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remaining scattered light rays from being fed back to the signal lin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t | |
CN201438229U (zh) | 并行光模块 | |
CN102508342B (zh) | 并行光模块及光纤连接器 | |
EP1298476A3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 |
ZA200502965B (en) | A light transfer component. | |
CN1217214C (zh) | 光学元件、使用该光学元件的光收发器及其他光学装置 | |
CN213690013U (zh) | 一种双头光纤连接器组件 | |
US20050220410A1 (en) | Low reflectance optical coupling | |
CN2689260Y (zh) | 双向光收发模组的固定结构 | |
CN211856985U (zh) | 一种多通道阵列光隔离器 | |
CN1570688A (zh) | 单纤三向光电组件 | |
CN2697672Y (zh) | 使用芯片直接封装(COB)制程的双向光收发模组(Bi-Di TRx) | |
CN2700899Y (zh) | 单纤三向光电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093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