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88653Y - 塑料饮用杯 - Google Patents

塑料饮用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88653Y
CN2688653Y CN 200420042410 CN200420042410U CN2688653Y CN 2688653 Y CN2688653 Y CN 2688653Y CN 200420042410 CN200420042410 CN 200420042410 CN 200420042410 U CN200420042410 U CN 200420042410U CN 2688653 Y CN2688653 Y CN 268865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drinking glasses
glasses according
tea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424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雪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GB0502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GB2410888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8865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8865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具,特别是一种由塑料或其它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便于携带的饮用杯。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杯体,该杯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多条竖条或斜条凸筋。杯内有一滤茶机构,其开口处还覆盖有一透明盖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容器外表面上所设凸筋,可让手与容器表面不直接接触,无论是热饮还是冷饮,长时间拿在手上也不会有烫手或水湿的不适感,同时这些凸筋还增加了容器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滤茶机构使茶水既易于冲泡,又可滤过各种茶叶渣;透明杯盖的设计更使杯内的茶或饮料及其冲泡过程一目了然,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具有视觉享受。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离家户外活动携带,是一种卫生清洁的塑料饮用具。

Description

塑料饮用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具,特别是一种由塑料或其它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便于携带的饮用杯。
背景技术
一次性杯子以其制作成本低,可随用随抛而有效避免重复使用造成疾病传播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塑料杯的表面通常为光滑、厚度均一的结构,为了节省材料,壁面制作得很薄。这种结构的杯子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
1)没有防烫、防冷的设计:例如当用其盛装热饮时,水温会迅速扩散到整个杯体,使人感到烫得无法握持杯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借助于杯托或其它物件包覆于其外,再予握持,因此使用上相当不便;当在夏天用其盛装冰水时,在杯壁的外表面上又会出现水珠而使手感不适。
2)强度不足,容易变形而倾倒:例如当用其盛装饮料后,由于杯壁较薄,强度有限,会随手的握持力量而变形,若想不使其变形,只能抓握杯上沿,这样既不卫生,又不能完全杜绝变形倾倒的发生。
3)没有茶叶或咖啡的滤过机构:若直接用其泡茶或咖啡,茶叶或咖啡渣会和水一起入口,造成口感不适,若使用带吊绳的袋泡茶,又不够雅观,另因该种杯子没有盖,故泡茶效果也不够好。
4)现有技术中若要达到不烫手或不软化的效果,通常会增加塑料杯的壁厚,因此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泡茶效果好且强度高、隔热、清洁的塑料饮用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杯体,该杯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多条凸筋。所述凸筋为竖条或斜条。一滤茶机构座落在所述杯体中,其开口处覆盖有一透明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杯体的内壁上部设有环形台阶,在该环形台阶的上方设有环形凸台或均布有若干凸块,一滤网置于环形台阶和凸台或凸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滤网由一环形边缘和底部开孔的锥形盘两部份构成,其中环形边缘上开有若干滤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环形边缘的一部份向上翻折形成一折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滤网具有一个扩大的底部开孔,一个直径大于该开孔的浮球置于杯体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一滤杯座落在所述杯体中,其开口部有一向外扩展的凸缘,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可卡套在杯体开口边缘上的凹槽,滤杯的开口处覆盖有一透明盖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透明盖体的边缘有凸缘,且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环槽,中部有一把手,该把手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透明盖体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筒形体,该筒形体中置放待冲饮品,其底面同封装材料密封。
所述筒形体的外壁上有外螺纹,一带有内螺纹的堵头螺帽与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透明盖体的边缘有凸缘,且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环槽,中部有一把手,该把手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透明盖体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筒形体,该筒形体中置放待冲饮品,其底面同封装材料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为,所述筒形体的外壁上有外螺纹,一带有内螺纹的堵头螺帽与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容器外表面上所设凸筋,可让手与容器表面不直接接触,无论是热饮还是冷饮,长时间拿在手上也不会有烫手或水湿的不适感,另因凸筋为间隔设置于整个周壁上,因而避免了通常在隔热时需加壁厚的缺点,还相对节省了材料;同时这些凸筋还增加了容器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滤茶机构使茶水既易于冲泡,又可滤过各种茶叶渣;透明杯盖的设计更使杯内的茶或饮料的冲泡过程一目了然,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具有视觉享受。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离家户外活动携带,是一种卫生清洁的塑料饮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带滤网和盖的杯子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6-图8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杯子为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杯子由杯壁和杯底构成杯体1,在杯壁上自下而上一体成型有多条竖凸筋11,为了饮用饮料时,不致因凸筋的存在而影响口感舒适度,该凸筋在距离杯口约1/5距离处终止。这样,因为手只与凸筋接触而不与杯壁表面直接接触,所以无论杯中盛装的是滚烫的热饮还是冰凉的冷饮,都不会烫手或湿手。此外,这些凸筋除了起到隔热、隔冷的作用以外,更加强了这种一次性杯子的强度,使得握持时,不会随手的用力不均而导致杯子变形,进而使其倾倒。
为便于用此杯泡茶时可以过滤茶叶,本实用新型还在杯体内壁上段适当部位加工有一环形台阶12,在该台阶12上置放一滤网(图未示)。这样杯中冲入的茶叶或咖啡便被有效隔离而不致随饮料一起入口,造成口感不适。为了使滤网能够固定在杯中而不移动,可以在台阶12上方设置若干小凸块13,将滤网边缘置于台阶与凸块之间。该凸块还可由另一环形凸台替换。
这种环形台阶12的设置还可进一步加强杯子的强度,使其在倒入热水、盛装体积较大或较重的物质时,不会导致杯子变形,当然,这种环形台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不止一条。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分解结构图。该结构是在图1所示杯体1中放入一滤杯2,在该过滤杯2的开口上还覆盖有一透明盖体3。该过滤杯2的开口部有一向外扩展的凸缘21,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可卡套在杯体1开口边缘上的凹槽22(这种滤杯的结构已在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第200320108260.8案中有详述,因而此处不再赘述)。上述透明盖体3也采用边缘为凸缘31的结构,且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环槽32,中部有一把手33,该把手的高度不得超过凸缘31的高度。由此,由三部份构成一套饮用杯。当使用时,通过透明盖体3可以欣赏到泡茶全过程,需饮用时,将盖体3打开倒置,将滤杯2拎出杯体1放置于盖3上,滤杯中残留的茶水流入透明盖体3边缘的环槽中,从而保持周边环境的清洁,这样便可随意享用清爽的茶水了。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结构图。它是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对透明盖体作进一步改进。该结构是将透明盖体3下表面向下延伸开成一筒形体34,该筒形体34中可以置放茶叶或咖啡等待冲饮品(图未示),其底面用封装材料密封,例如可用锡箔纸密封。使用时,只要将盖体3底面的锡箔纸等封装材料撕开,茶叶或咖啡等便落入滤杯中,重复前述泡茶过程,便可得到一杯饮料。这种结构一方面简化了人们出行时的携带的物品。比如,当人们离家外出时,只要携带一套这样的饮用杯,不需另带茶叶或咖啡,便可随时喝到与家时一样的饮料;另一方面,当饮用时,该盖体3倒置后,由于滤杯2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因而滤杯的底部可座于筒形体34中,除了保持环境清洁外,还使滤杯置放地更稳固;此外从透明盖体3中可以获知其中盛放的饮品品种,便于饮用者选择。
图4和图5所示为在图2和图3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用一种新型滤网4替换滤杯的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该滤网由一环形边缘41和底部开孔42的锥形盘43构成。其中环形边缘41上开有滤孔411。使用时,将该滤网置入杯体的环形台阶12和凸块13之间,茶叶或咖啡等通过锥形盘43的底部开孔42落入杯体1中,由于锥形盘有一向下的斜度,因此冲水时,沾在锥形盘面上的茶叶等便很容易顺着盘面流入底部开孔而进入杯体1中。饮用时,滤孔411起到阻挡茶叶残渣的作用,由于底部开孔位于杯体中央,根据饮用习惯及流体力学,茶叶渣不可能从该孔中漏出。为了增加冲水流速,该锥形盘43的盘面还可加工若干滤槽或滤孔431。此时,该套饮用杯的盖体3则卡扣在杯体1的开口边缘上,并且该盖体既可采用图4中所示结构,也可采用图5所示的下方具有盛装茶叶等的筒形体的结构。
图6表示了本实用新型滤网的另一种结构图。该滤网4在图4和图5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将其部分边缘向上翻折形成一折边44。由此,使滤网4露出一侧开口,使大片的茶叶容易通过。饮用时,只要从与该折边44相对的一边饮用便可避免茶叶渣入口。
图7所示为滤网4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同样是为冲泡大片茶叶而设计的。它是将锥形盘4在图4和图5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将盘面向下向外侧弯折形成一个扩大的底部开孔42,同时配一个直径大于该开孔的浮球5于杯体中。使用时,大片的茶叶从扩大的底部开孔42中落入杯体1中,冲入开水时,浮球由于浮力立刻上浮封住底部开孔42。饮用时,尽管底部开孔直径很大,但因有浮球阻挡,茶叶渣仍然不能漏出。该锥形盘4也可直接在其盘面形成一扩大的底部开孔42。该浮球可以制成各种颜色,通过透明的盖体,可以欣赏到茶水中五彩的浮球。
图8所示为下方有筒形体的透明盖体3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由于用锡箔纸密封的结构,在撕开时,分离面往往带有毛刺而影响观瞻。于是设计人考虑在筒形体的外壁上加工外螺纹341,用带有内螺纹的堵头螺帽35与其配合而将饮品密封于该筒形体中。使用时,只要将螺帽35旋开,便可将饮品倒入杯体1中,进而进行冲泡程序。这种盖体3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杯子结构。
这种一次性杯子轻便、卫生,配合袋装或胶囊装茶或其它饮料,特别适于外出或野外使用。
类似的,在方便食品较普及的情况下,上述杯体结构还可扩展到盛装面饭或汤的碗或其它容器,除可达到隔热效果以外,对这类较重的物品更可因其高强度而突显奇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周壁上采用凸筋结构,杯壁本体的厚度并未增加,因而既达到了隔热防冷的效果,又相对减少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业内人士可明显从中得出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形或替换结构。

Claims (14)

1、一种塑料饮用杯,具有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多条凸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为竖条或斜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一滤茶机构座落在所述杯体(1)中,其开口处覆盖有一透明盖体(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内壁上部设有环形台阶(12),在该环形台阶(12)的上方设有环形凸台或均布有若干凸块(13),一滤网置于环形台阶和凸台或凸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由一环形边缘(41)和底部开孔(42)的锥形盘(43)两部份构成,其中环形边缘(41)上开有若干滤孔(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边缘(41)的一部份向上翻折形成一折边(4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具有一个扩大的底部开孔(42),一个直径大于该开孔的浮球(5)置于杯体(1)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一滤杯(2)座落在所述杯体(1)中,其开口部有一向外扩展的凸缘(21),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可卡套在杯体(1)开口边缘上的凹槽(22),滤杯的开口处覆盖有一透明盖体(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体(3)的边缘有凸缘(31),且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环槽(32),中部有一把手(33),该把手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缘(31)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体(3)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筒形体(34),该筒形体(34)中置放待冲饮品,其底面同封装材料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体的外壁上有外螺纹(341),一带有内螺纹的堵头螺帽(35)与其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体(3)的边缘有凸缘(31),且该凸缘向下弯折形成一环槽(32),中部有一把手(33),该把手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缘(31)的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体(3)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筒形体(34),该筒形体(34)中置放待冲饮品,其底面同封装材料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饮用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体的外壁上有外螺纹(341),一带有内螺纹的堵头螺帽(35)与其相配合。
CN 200420042410 2004-02-10 2004-03-30 塑料饮用杯 Expired - Lifetime CN268865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502540A GB2410888B (en) 2004-02-10 2005-02-08 Disposable c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32881 2004-02-10
JP2004032881A JP2005224261A (ja) 2004-02-10 2004-02-10 飲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8653Y true CN2688653Y (zh) 2005-03-30

Family

ID=3467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42410 Expired - Lifetime CN2688653Y (zh) 2004-02-10 2004-03-30 塑料饮用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24261A (zh)
CN (1) CN2688653Y (zh)
TW (1) TWI28509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7965A1 (zh) * 2014-11-17 2016-05-26 许阳凯 饮料机及其过滤杯
CN107140275A (zh) * 2017-06-29 2017-09-08 北塘区军之印纸品加工厂 一种纸品杯装置
CN109512229A (zh) * 2018-12-26 2019-03-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保温杯滤网装置
CN109999211A (zh) * 2018-01-04 2019-07-12 周书贤 用于挥发气体的子母胶囊组合及其制法
CN112890556A (zh) * 2021-04-26 2021-06-04 刘红福 一种自动控沫杯
CN113768382A (zh) * 2021-08-09 2021-12-10 李科 一种饮料包装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7237B2 (ja) * 2012-03-30 2016-05-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カップ型容器
CN102846135A (zh) * 2012-08-31 2013-01-02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杯子
CN104783614B (zh) * 2015-04-29 2016-08-24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一种智能翻盖密封式水杯
CN105147011A (zh) * 2015-08-24 2015-12-16 杨云龙 简易泡茶杯
CN107374246B (zh) * 2016-12-19 2018-09-28 烟台小米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榨汁的多功能玻璃杯
RU206644U1 (ru) * 2021-03-30 2021-09-20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Держатель стакан капсулы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ов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7965A1 (zh) * 2014-11-17 2016-05-26 许阳凯 饮料机及其过滤杯
CN107140275A (zh) * 2017-06-29 2017-09-08 北塘区军之印纸品加工厂 一种纸品杯装置
CN109999211A (zh) * 2018-01-04 2019-07-12 周书贤 用于挥发气体的子母胶囊组合及其制法
CN109512229A (zh) * 2018-12-26 2019-03-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保温杯滤网装置
CN109512229B (zh) * 2018-12-26 2023-08-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保温杯滤网装置
CN112890556A (zh) * 2021-04-26 2021-06-04 刘红福 一种自动控沫杯
CN113768382A (zh) * 2021-08-09 2021-12-10 李科 一种饮料包装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150A (en) 2005-08-16
JP2005224261A (ja) 2005-08-25
TWI285094B (en) 200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3942B2 (en) Brewing and filtering device for coffee and tea
CN2688653Y (zh) 塑料饮用杯
US9801492B1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interchangeable attachments
CN202843327U (zh) 无壳蛋煮蛋器具
KR200383573Y1 (ko) 음용 컵
GB2410888A (en) Disposable cup
CN203802164U (zh) 一种组合式功夫茶杯
CN201790445U (zh) 一种有过滤功能陶瓷茶壶
CN201379456Y (zh) 摇杯
CN201664149U (zh) 一种底部带过滤茶网可拆洗并可自动打开的保温杯
CN107669065B (zh) 一种安全型水杯
CN219088933U (zh) 一种手冲咖啡滤杯
CN205612208U (zh) 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泡茶壶
CN202843139U (zh) 一种新型茶杯
CN209528734U (zh) 一种新型具有底部自滤功能的泡茶壶
CN2347522Y (zh) 保健型茶杯
CN210913252U (zh) 一种茶杯套具
CN219229560U (zh) 带封茶室的易泡杯茶
CN209826122U (zh) 一种高实用性组合冲泡器
CN216166728U (zh) 一种泡茶杯
CN211093285U (zh) 一种多功能滤渣隔油壶
CN212972607U (zh) 一种杯口可变形的杯子
CN212089086U (zh) 一种镶嵌水晶玻璃的陶瓷制品
CN107647739B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防溢型水杯及其清洗方法
CN202069337U (zh) 内置网的茶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