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88533Y -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88533Y
CN2688533Y CN 200420000457 CN200420000457U CN2688533Y CN 2688533 Y CN2688533 Y CN 2688533Y CN 200420000457 CN200420000457 CN 200420000457 CN 200420000457 U CN200420000457 U CN 200420000457U CN 2688533 Y CN2688533 Y CN 268853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sleeve
driving lever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04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 2004200004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8853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8853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8853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可配合传统手排变速箱使用以提供自动排档功能。该自动排档装置包括:一马达、一离合机构、一选档机构、一排档机构及一套筒拨杆。藉由离合机构可选择使单一马达所输出的动力经由选档机构或排档机构来传动输出。由选档机构输出的动力可带动套筒拨杆线性位移以进行选档(档位选择)动作,而由排档机构输出的动力则可带动套筒拨杆旋转以进行排档(档位排档)动作。因此,仅需使用单一马达便可驱动套筒拨杆进行线性位移及旋转并分别完成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可配合传统手排变速箱使用,以提供自动排档功能,且仅需使用单一马达便可进行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车辆,其排档与变速系统除了传统的手排(ManualTransmission)或是自排(Automatic Transmission)两种变速系统之外,现在更流行所谓的“手自排”变速系统,以便使驾驶人除了可以享受手动排档的驾驶乐趣之外、还可同时获得自动排档系统所具有的操控容易性及方便性。
简单地说,所谓的“手自排”变速系统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在一般的手排变速箱上装置一套自动排档装置。藉由这套自动排档装置,驾驶人不需去踩放离合器踏板(事实上也未装设离合器踏板),其仅需拨动排档杆或是按压方向盘上的排档按钮,便可产生排档讯号(电气讯号)传输至自动排档装置,然后由自动排档装置来控制手排变速箱进行进档或退档的动作,以达到类似“手排”的驾驶效果。当然,倘若驾驶人懒得自己决定档位,亦可将排档杆的档位定位在“自排”档位,此时该自动排档装置将被车辆上所设置的行车计算机来接手控制,行车计算机将依据所设定的车速、引擎转速等信息来自动决定换档时机。
由于手排变速箱一般均具有若干排档拨叉,每一排档拨叉系连动不同的变速箱齿轮,藉由推动某一排档拨叉可促使变速箱内的齿轮啮合产生变化,并进而达到变速传动的目的。也就是说,配合手排变速箱所装设的自动排档装置必须能够提供“选档”(选择排档拨叉)以及“排档”(推动所选的排档拨叉)两种动作。传统习知的自动排档装置,一般均使用两套独立的动力源来分别驱动“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例如,使用两组独立马达分别带动两组独立传动机构来依序分别进行“选档”及“排档”,或者是使用电磁离合器来进行“选档”及“排档”的切换。然而,目前习用的自动排档装置仍具有下列缺陷:
(1)硬件成本高:传统的自动排档装置需使用两组马达,以依序进行“换档”后再“排档”的动作,而两组马达的使用将导致硬件成本相对较高。
(2)耗用能源高:电磁离合器在车辆激活的状态下需经常启用,耗用能源相对较高。
(3)控制成本高:“换档”与“排档”动作的定位需藉由伺服驱动及回馈做定位控制,控制成本相对较高。
(4)空间限制大:传统习知的自动排档装置需使用两组马达,所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于组件位置的安排上限制亦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可配合传统手排变速箱使用以提供自动排档功能,且仅需使用单一马达便可进行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因此可具有硬件成本低、耗用能源少、及空间限制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其藉由一致动装置去驱动一离合机构,来使单一马达的动力可选择传输至选档机构或排档机构的其中之一,因此可仅使用单一马达便可进行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其藉由以弹性组件压迫定位珠来抵顶位于排档拨叉上的凹陷的方式来进行换档及排档位置的定位,其定位控制简易且不需使用伺服驱动,控制成本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包括:一动力源、一离合机构、一制动装置、一选档机构、一排档机构、以及一套筒拨杆。离合机构结合于该动力源,可选择使动力源的动力经由一第一传动机构或一第二传动机构输出。制动装置连动于该离合机构,用以带动该离合机构以控制动力源的动力由第一或第二传动机构其中之一输出。由第一传动机构所传输的动力驱动选档机构,而由第二传动机构所传输的动力将驱动排档机构。套筒拨杆的位置对应于变速箱的复数档位以进行选档及排档动作。该套筒拨杆可受选档机构及排档机构共同驱动,其中,选档机构驱动套筒拨杆进行线性运动、而排档机构则驱动套筒拨杆进行旋转运动。套筒拨杆受选档机构驱动线性运动时,可于复数档位之间切换位置以进行“选档”;套筒拨杆受排档机构驱动旋转运动时,可于推动与其对应的该档位以进行“排档”。如此,便可达到仅使用单一马达便可依序进行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的效果。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排档机构连结于该第二传动机构与套筒拨杆,且该排档机构还包括有一转轴其贯穿设置于该套筒拨杆中。套筒拨杆与转轴一起旋转、但却可于转轴上进行轴向的相对线性移动。该转轴的一端结合于第二传动机构,藉由第二传动机构输入的动力可带动转轴连同套筒拨杆一起进行旋转运动。并且,该选档机构连结于该第一传动机构与套筒拨杆,该选档机构还包括有一齿条套筒,其套设固定于该套筒拨杆外。该齿条套筒系啮合于第一传动机构,藉由第一传动机构输入的动力,带动齿条连同套筒拨杆一起沿着转轴进行轴向的线性运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动力源是一马达,其具有一输出轴以供输出马达的旋转动力。该离合机构还包括:一同轴驱动齿轮、一第一被动齿轮、一第二被动齿轮、以及一离合套筒。同轴驱动齿轮套设并固定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受其带动旋转。第一被动齿轮系以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的一侧。当输出轴旋转时第一被动齿轮并不会被带动。于第一被动齿轮外周缘上还设有包括一第一离合齿及一第一传动齿,该第一传动齿啮合于第一传动机构。同时,第二被动齿轮以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的另一侧。当输出轴旋转时第二被动齿轮并不会被带动。于第二被动齿轮外周缘上还更设有一第二离合齿及一第二传动齿,该第二传动齿系啮合于第二传动机构。此外,离合套筒以相对线性移动的方式套设于同轴驱动齿轮上且受其带动旋转。于离合套筒上系设有第三离合齿,藉由制动装置带动离合套筒于同轴驱动齿轮上进行轴向的线性移动。
藉此,当制动装置带动离合套筒朝向同轴驱动齿轮一侧线性移动并使第三离合齿与第一离合齿相啮合时,马达所输出的旋转动力将通过第一被动齿轮而驱动第一传动机构进行旋转传动。而当制动装置带动离合套筒朝向同轴驱动齿轮另一侧线性移动并使第三离合齿与第二离合齿相啮合时,马达所输出的旋转动力将透过第二被动齿轮而驱动第二传动机构进行旋转传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自动排档装置还包括一壳体以供容置自动排档装置的各组件。于壳体上靠近于套筒拨杆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一定位珠及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提供一弹力促使定位珠顶靠向套筒拨杆;并且,于套筒拨杆对应于该定位珠的位置处则更设有若干凹陷,当套筒拨杆于进行线性运动时,定位珠可与若干凹陷其中之一相对应嵌合,以提供定位功能。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制动装置还包括:一油压缸、一活塞、及一推杆。油压缸受一电磁换向阀所控制而输出动力。活塞结合于油压缸,可受油压缸驱动而进行线性运动。该推杆系设于活塞一端并受其带动,该推杆的末端连动于离合套筒,藉由活塞来推动推杆可拨动离合套筒在同轴驱动齿轮上进行线性移动。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三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所配合使用的复数排档拨叉的定位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于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于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a、1b自动排档装置;10马达;11输出轴;12角位移回馈组件;20离合机构;21同轴驱动齿轮;22第一被动齿轮;221第一离合齿;222第一传动齿;23第二被动齿轮;231第二离合齿;232第二传动齿;24离合套筒;30制动装置;31活塞;32油压缸;33电磁阀;34推杆;35磁铁;36复位弹簧;37霍尔磁性感应组件;40选档机构;41、41a齿条套筒;42扣环;43位移回馈传感器;50排档机构;51、51a、51b转轴;52位移回馈传感器;60、60b套筒拨杆;61中空套筒;62拨杆;63、63b凹陷;601套筒;602拨杆;70壳体;71、71b定位珠;72、72b弹性组件;81、81a第一齿轮组;82、82a、82b第二齿轮组;91、92、93、91a、92a、93a排档拨叉;911、921、931凹陷;912、922、932定位珠;913、923、933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主要是配合一具有复数档位的手排变速箱(图中未示)使用,以提供“手自排”变速功能。一般的手排变速箱大多含有一由复数齿轮所组合成的变速齿轮箱、以及由若干排档拨叉所构成的排档机构。藉由扳动不同的排档拨叉可以推动使变速齿轮箱中的齿轮啮合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减速比而达到变速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可依据由驾驶人操控排档杆(或按压排档钮)或是由行车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控制讯号,来扳动特定的排档拨叉,以达到手排变速箱的自动排档功能。以下将列举若干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结构、作动方式及可达成功效。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三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自动排档装置1包括:一马达10、一离合机构20、一制动装置30、一选档机构40、一排档机构50、一套筒拨杆60、以及用来容置并定位前述各组件的一壳体70。
该马达10(也就是驱动选档与排档动作的动力源)具有一输出轴11以供输出马达10的旋转动力,于马达10上可选择增设一角位移回馈组件12以供感测并进而控制马达10的旋转相位(亦即旋转圈数)。由于此所述的角位移回馈组件12是现有技术因此以下将不再赘述。
该离合机构20结合于马达10,可选择使马达10经由一第一齿轮组81(亦称为第一传动机构)或一第二齿轮组82(亦称为第二传动机构)来输出该旋转动力。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齿轮组8 1或一第二齿轮组82均是减速齿轮组,由于减速齿轮组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所以以下将不赘述其详细构成。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离合机构20包括:一同轴驱动齿轮21、一第一被动齿轮22、一第二被动齿轮23、以及一离合套筒24。
该同轴驱动齿轮21套设并藉由键或是栓槽等方式固定于马达10的输出轴11上,使同轴驱动齿轮21可受输出轴11的带动而同步旋转。第一被动齿轮22是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10的输出轴11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21的一侧(图1的下方侧),亦即当输出轴11旋转时第一被动齿轮22并不会被带动。于第一被动齿轮22的外周缘上还设有一第一离合齿221及一第一传动齿222,该第一传动齿222啮合于第一齿轮组81的其中一齿轮上。
第二被动齿轮23也是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10的输出轴11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21的另一侧(图1的上方侧),当输出轴11旋转时第二被动齿轮23并不会被带动。于第二被动齿轮23外周缘上还设有一第二离合齿231及一第二传动齿232,该第二传动齿232啮合于第二齿轮组82的其中一齿轮上。
该离合套筒24是以可相对线性移动的方式套设于同轴驱动齿轮21上且受其带动旋转。于离合套筒24上设有第三离合齿,藉由制动装置30可带动离合套筒24于同轴驱动齿轮21上进行轴向的线性移动。但是,当同轴驱动齿轮21旋转时,离合套筒24也将被带动而一起旋转。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离合套筒24受制动装置30的驱动而进行位移切换运动,使离合套筒24的第三离合齿除了跟同轴驱动齿轮21啮合之外,还可和第一被动齿轮22或第二被动齿轮23其中之一的离合齿221、231相啮合,以达到将马达10旋转动力传递到第一齿轮组81或是第二齿轮组82其中之一的目的。也就是说,当制动装置30带动离合套筒24朝向同轴驱动齿轮21一侧(图1的下方)线性移动并使第三离合齿与第一离合齿221相啮合时,马达10所输出的旋转动力将通过第一被动齿轮22而驱动第一齿轮组81旋转。而当制动装置30带动离合套筒24朝向同轴驱动齿轮21另一侧(图1的上方)线性移动并使第三离合齿与第二离合齿231相啮合时,马达10所输出的旋转动力将透过第二被动齿轮23而驱动第二齿轮组82旋转。
该制动装置30连结于该离合机构20,可用以带动该离合机构20的离合套筒24进行线性位移以控制马达10的动力是由第一或第二齿轮组81、82其中的一输出。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制动装置30还包括:一活塞31、一油压缸32、一电磁阀(电磁换向阀)33、及一推杆34。该活塞31受油压缸32驱动而进行线性运动,而该油压缸32则受电磁阀33所控制以决定油压进出的量。推杆34设于活塞31一端并受其带动,该推杆31的末端嵌合在离合套筒24的一栓槽(未编号)上,因此,藉由活塞31来推动推杆34,可拨动离合套筒24在同轴驱动齿轮21上进行轴向线性移动。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在活塞31的另一末端(图1上方端)可选择增设一磁铁35、一复位弹簧36及一霍尔磁性感应组件37。该霍尔磁性感应组件37可感知位于活塞31末端的磁铁35的磁性及位置(也就是等于感知离合套筒24的位置),并据以控制活塞31的作动量。而该复位弹簧36则是在当油压失效时可让活塞31回复到预设位置。由于此所述的霍尔磁性感应组件37属于已知技术,所以将不予赘述其详细构成。
虽然,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推杆24藉由油压缸32所推动的活塞31来带动。但是,于图中未示的另一实施例中,亦可选择直接将推杆结合于一电磁阀上。由电磁阀接受一电力的驱动而提供一线性的往复驱动力,来直接推动推杆并进而切换离合机构上的离合套筒的位置。然而,此种作法将相对导致离合套筒的位移速度较为剧烈及不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有用到马达10及油压缸32两组动力组件。然而,实际上用来驱动“选档”及“排档”两组动作的动力源仅有单一马达10,而油压缸32只是用来切换离合机构20而已。由于切换离合机构20所需的作动力(消耗功率)相对较小,所以油压缸所需提供功率、能量耗费以及体积(空间)占用均较少、成本亦较低廉。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习用技术需采用两组马达分别进行“选档”及“排档”两种动作确实具备“硬件成本低”、“耗用能源少”、且“空间限制小”等优点。
请参阅图2,该选档机构40连结于该第一齿轮组81,可接受由第一齿轮组81输入的动力以进行档位选择的动作。选档机构还包括有一齿条套筒41,其套设于该套筒拨杆60外并以C型扣环42加以固定,使得齿条套筒41与套筒拨杆60之间可以发生旋转方向的相对运动、但无法产生轴向方向的线性相对位移运动。该齿条套筒41的齿条部分啮合于第一齿轮组81,藉由第一齿轮组81输入的动力可带动齿条连同套筒拨杆60一起沿着转轴51进行轴向的线性运动。
排档机构50还包括有一转轴51,其贯穿设置于该套筒拨杆60中,套筒拨杆60与转轴51以栓槽或、导轨方式等相结合,使套筒拨杆60可被转轴51带动而一起旋转、但套筒拨杆60仍可在转轴51上进行轴向的相对线性移动,该转轴51的一端结合于第二齿轮组82,藉由第二齿轮组82输入的动力可带动转轴51连同套筒拨杆60一起进行旋转运动。
该套筒拨杆60是在一中空套筒61上设置一突伸的拨杆62的结构,该突伸的拨杆62的位置恰对应于变速箱的若干排档拨叉91、92、93(每一拨叉系对应某种变速档位)的位置。其中,当自第一齿轮组81输入动力使套筒拨杆60进行线性运动时,该突伸的拨杆62的位置将于各排档拨叉91、92、93(档位)之间切换,以提供选择排档拨叉(选档)的功能。而当自第二齿轮组82输入动力使套筒拨杆60进行旋转运动时,该突伸的拨杆62将拨动与其位置对应的该排档拨叉92(档位),以提供排档的功能(如图3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2,壳体70上靠近于套筒拨杆60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一定位珠71及一弹性组件72(例如螺旋弹簧),该弹性组件72提供一弹力促使定位珠71顶靠向套筒拨杆60。并且,于套筒拨杆60对应于该定位珠71的预定位置处还设有若干凹陷63(其可为V型凹陷)。当套筒拨杆60于进行线性运动时,定位珠71可与若干凹陷63其中之一相对应嵌合,以提供机械式的定位功能。于转轴51的末端可选择增设一位移回馈传感器52,其可用来感测套筒拨杆60的旋转角度(亦即旋转量)。于第一齿轮组81上亦可选择增设另一位移回馈传感器43(如图1所示),以用来感测套筒拨杆60的轴向位置(亦即线性位移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1采用定位珠71与凹陷63的搭配来提供机械式定位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位移回馈传感器52、43的精密度可以不必太高,且对于马达10旋转量的控制也不必太严格,不必如同传统技术般需使用精密的伺服驱动及回馈做电子式的定位控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1相对于习用技术确实具有“控制成本较低”的优点。
请参阅图4,该图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1所配合使用的复数排档拨叉91、92、93的定位结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定位珠71概念也可使用在排档拨叉91、92、93上,以提供机械式定位功能。如图4所示,各排档拨叉91、92、93分别对应于变速箱的不同档位状态,于各排档拨叉91、92、93上可分别设有定位机构,各定位机构分别具有:若干凹陷911、921、931、一定位珠912、922、932及一弹性组件913、923、933,该弹性组件913、923、933提供一弹力促使定位珠912、922、932顶靠向排档拨叉91、92、93,当排档拨叉91、92、93于进行线性运动时,定位珠912、922、932可与若干凹陷911、921、931其中之一相对应嵌合,以提供定位功能。
在以下所述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由于大部分组件相同或类似于前述实施例,所以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给予相同的组件名称及编号且不再赘述其详细构成,而仅在原编号后附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1a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动排档装置1a的大部分组件及功能类似于如图1到图3所示的实施例,其为一不同点乃在于:原图2所示的“套筒拨杆60a”是一体的单一组件,然而于图5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则系分开成“套筒601”与“拨杆602”两个独立组件。该套筒601依旧穿套于转轴51a上,且可受第二齿轮组82a所驱动而旋转,拨杆602则改为直接固定在转轴51a左侧末端,所以当转轴51a旋转时拨杆602将一并旋转而扳动排档拨叉92a。并且,该套筒601依旧套设有一齿条套筒41a,且该齿条套筒41a依旧与第一齿轮组81a啮合,所以第一齿轮组81a旋转时,套筒601、齿条套筒41a、及转轴51a都将一并被带动而进行轴向线性位移,进而带动拨杆602进行轴向线性位移而达到选择某一排档拨叉91a、92a、93a的目的。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1b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本较佳实施例的自动排档装置1b,其“选档”(亦即选择排档拨叉)是藉由“套筒拨杆60b”的旋转动作来进行,而“套筒拨杆60b”进行轴向线性位移时则是进行“排档”(亦即扳动排档拨叉)的动作。如图6所示,该选档机构包括一转轴51b,其贯穿设置于该套筒拨杆60b中,套筒拨杆60b与转轴51b一起旋转、但却可于转轴51b上进行轴向的相对线性移动,该转轴51b的一端结合于第二齿轮组82b,藉由第二齿轮组82b输入的动力可带动转轴51b连同套筒拨杆60b一起进行旋转运动。此时,前述的定位珠71b、弹性组件72b及凹陷63b等则可改为沿着套筒拨杆60b周缘设置。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自动排档装置,藉由制动装置与离合机构的设计,使得由单一马达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可被切换选择自第一或第二齿轮组其中之一传动、并分别带动套筒拨杆进行线性位移或是旋转运动,以达到仅使用单一马达便可进行“选档”与“排档”两种不同动作。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采用定位珠与凹陷的搭配来提供机械式定位的功能,可不必使用精密的伺服驱动及回馈做电子式的定位控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档装置相对于已有技术确实具有“硬件成本低”、“耗用能源少”、“空间限制小”、及“控制成本较低”等等优点,完全克服习用技术的种种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故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

Claims (6)

1、一种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排档装置包括:
动力源,用以输出一动力;
与该动力源结合的离合机构;
连动于该离合机构,带动该离合机构运行,以控制动力源的动力由第一或第二传动机构其中之一输出动力的制动装置;以及
套筒拨杆,其位置对应于变速箱的复数档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选档机构,连结于该第一传动机构与套筒拨杆,该选档机构有一转轴贯穿设置于该套筒拨杆中,套筒拨杆与转轴一起旋转、并于转轴上进行轴向的相对线性移动,该转轴的一端结合于第一传动机构;以及
排档机构,连结于该第二传动机构与套筒拨杆,该排档机构还有一齿条套筒,其套设固定于该套筒拨杆外,该齿条套筒啮合于第二传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是一马达,具有输出轴,该离合机构还包括:
同轴驱动齿轮,套设并固定于于马达的输出轴上;
第一被动齿轮,以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的一侧;于第一被动齿轮外周缘上还设有一第一离合齿及一第一传动齿,该第一传动齿啮合于第一传动机构;
第二被动齿轮,以相对旋转的方式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且位于该同轴驱动齿轮的另一侧;于第二被动齿轮外周缘上还设有一第二离合齿及一第二传动齿,该第二传动齿啮合于第二传动机构;以及
离合套筒,以相对线性移动的方式套设于同轴驱动齿轮上且受其带动旋转,于离合套筒上设有第三离合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壳体,以供容置自动排档装置的各组件,于壳体上靠近于套筒拨杆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定位珠及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抵压定位珠顶靠向套筒拨杆;并且,于套筒拨杆对应于该定位珠的位置处设有若干凹陷,套筒拨杆于进行线性运动时,定位珠与若干凹陷其中之一相对应嵌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均为减速齿轮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档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还包括:
受电磁换向阀控制以输出动力的油压缸,;
结合于油压缸并受油压缸驱动以进行线性运动的活塞;以及
推杆,设于活塞一端并受其带动,该推杆的末端连动于离合套筒。
CN 200420000457 2004-01-12 2004-01-12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68853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0457 CN2688533Y (zh) 2004-01-12 2004-01-12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0457 CN2688533Y (zh) 2004-01-12 2004-01-12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8533Y true CN2688533Y (zh) 2005-03-30

Family

ID=3466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0457 Expired - Lifetime CN2688533Y (zh) 2004-01-12 2004-01-12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8853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362A (zh) * 2010-01-06 2012-10-03 东焕产业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箱安装用自动变速装置
WO2016189503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Napino Auto And Electronics Limited Single motor operated clutch operating and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CN109695669A (zh) * 2017-10-20 2019-04-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双轴拨动变速装置
CN112081839A (zh) * 2019-06-15 2020-12-15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机械及其自动离合装置和自动离合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362A (zh) * 2010-01-06 2012-10-03 东焕产业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箱安装用自动变速装置
WO2016189503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Napino Auto And Electronics Limited Single motor operated clutch operating and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CN109695669A (zh) * 2017-10-20 2019-04-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双轴拨动变速装置
CN112081839A (zh) * 2019-06-15 2020-12-15 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机械及其自动离合装置和自动离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4351C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02182174U (zh) 汽车电动换挡机构
CN102207191B (zh) 一种用于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的丝杠式换挡执行机构
CN101061013A (zh) 具有适于车辆布局的驱动器和传动模块
CN100567776C (zh) 自动变速器选换档执行机构
CN1734131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877161A (zh) 用于汽车的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的五速或更多速的齿轮箱
TWI242506B (en) Automatic gear device
CN101052825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2688533Y (zh) 一种自动排档装置
CN1773142A (zh) 速度反馈无级变速器
EP2684755A1 (en) Manual transmission
CN101480920A (zh) 三轮车四挡变速装置
CN202579998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选挡换挡装置
JP2001099312A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CN104838178B (zh) 用于机动车辆变速器的操纵设备和变速器装置以及动力传动系
CN201170297Y (zh) 汽车智能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06763717A (zh) 一种电控换挡式变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321592A (zh) 变速器的换档辅助装置
CN107289125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选换挡执行机构及控制方法
CN205315688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机构
CN106151489B (zh) 一种变速箱超速挡转换助力换挡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475607Y (zh) 车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
CN106641240B (zh) 一种集成离合器操控功能的换挡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2207685A (ja) 車両の自動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