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9872Y - 跳线连接头 - Google Patents

跳线连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9872Y
CN2679872Y CN 200420004950 CN200420004950U CN2679872Y CN 2679872 Y CN2679872 Y CN 2679872Y CN 200420004950 CN200420004950 CN 200420004950 CN 200420004950 U CN200420004950 U CN 200420004950U CN 2679872 Y CN2679872 Y CN 26798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ductor
wire jumper
extension
jumper connector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49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tec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tec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to CN 2004200049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798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98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98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将成对的电导体相互靠近,而小于相邻对的间隔,同时,其中至少一对电导体交叉,使得相邻对中相同电性的电导体可更靠近,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使得跳线连接头符合第6类(Category 6)标准。

Description

跳线连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跳线连接头,应用于传输高速电子信号,特别是一种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背景技术
为适应以太网络以后的高速网络应用,美国电讯工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s,TIA)的工作小组,已经于2000年六月公告出第6类的标准(ANSI/TIA/EIA-568-B.2-1)。第6类标准除了可从第5类的100MHz扩充到200MHz之外,对性能要求,也比第5类标准至少要多出25%。因此,对于第6类性能的测试频率,甚至更要达到250MHz了。第6类与第5类标准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改善其在串扰及回流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的全双工式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回流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串扰性能,是掌握最好频带宽的因素。虽然目前网络的架设现况,仍以100Mbps为主流,但是第6类的标准将会更适合未来的需求。
然而上述的标准原则上不仅只针对高速通讯电缆,为了在高速通讯网络系统中维持相同的高速转输效能,在高速通讯电缆的相关外围设备特别是电讯连接组件(如RJ-45型的接头(PLUG)与插座(JACK))也必需要有相应的设计;其中接头包含有相当多的类型,譬如为跳接线接头(patch plug)等。而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多仅针对插座的部分加以改良,很少有针对接头的部分来改进,因此,往往高速缆线以及插座的部分都已经符合第6类的标准,但却因为插头的部分干扰过大,使得整体系统仍仅能达到第5类的标准或是更低。
鉴于此,美国专利公告第6,062,895号专利,提出一种具有接触叶片的跳线连接头(patch plug with contact blades),其是利用成对的电导体(electricalconductor)之间向内靠近,使其间距缩小并远离相邻的电导体,来减小串音(crosstalk)及电信号的干扰。然而因为其仅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并未能确实达到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为了此一目的,而提出一种跳线连接头,可符合ANSI/TIA/EIA-568-B.2-1/第6类(Category 6)(以下简称为EIA/TIA第6类)的传输标准。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该刺破端可接触于该通讯电缆,且该电导体是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依序间隔排列,并通过该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该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其中至少一对的该电导体于该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壳体包含有一基座及一盖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并于空间上平行,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该刺破端的末端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中段处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跳线连接头,包含有壳体及多个电导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一端可供通讯电缆进入,而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供电导体装设。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刺破端可接触于通讯电缆,且其中电导体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并依序间隔排列,透过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且其中至少一对的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产生电容补偿效应,而能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提高传输质量及效能。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A、图4B是本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效应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壳体
11                     基座
111                    插槽
12                           盖体
20                           电导体
21                           第一电导体
211                          接触部
212                          刺破端
22                           第二电导体
223                          延伸部
23                           第三电导体
233                          延伸部
24                           第四电导体
243                          延伸部
25                           第五电导体
253                          延伸部
26                           第六电导体
263                          延伸部
27                           第七电导体
28                           第八电导体
283                          延伸部
30                           通讯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跳线连接头,请参阅图1A~图1C,包含有壳体10及多个电导体20,壳体10是由基座11及盖体12所构成,且并符合110形式(110-type)的构造,基座11与盖体12间夹持固定而形成容置空间,一端供通讯电缆30置入于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111,供电导体20固定。
电导体20为多对,如图所示,包含有第一电导体21、第二电导体22、第三电导体23、第四电导体24、第五电导体25、第六电导体26、第七电导体27及第八电导体28,其皆为类似的构造,以其中第一电导体21为例,其一端为露出于壳体10的接触部211,另一端为刺破端212。且其两两成对,也就是说第一电导体21与第二电导体22、第三电导体23与第四电导体24、第五电导体25与第六电导体26、第七电导体27与第八电导体28分别构成四对电导体,通过插槽111使每对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相邻对的距离,举例来说,第三电导体23与第四电导体24之间的距离会小于第三电导体23与第二电导体22的距离,其余也是相同道理。
同时,每一对之中的两个电导体分别具有不同的电性,举例来说,第一电导体21的电性为T(tip),则第二电导体22的电性为R(ring),同理类推,第三电导体23的电性为T(tip),则第四电导体24的电性为R(ring);第五电导体25的电性为T(tip),则第六电导体26的电性为R(ring);第七电导体27的电性为T(tip),则第八电导体28的电性为R(ring)。故其排列分别为T、R不同电性相间;而其中至少有一对电导体是于刺破端212一侧交叉而使得其以相同电性相邻于周围的电导体,以图1B为例,第三电导体23与第四电导体24交叉,而使得于刺破端一侧,第四电导体24相邻于第二电导体22、而第三电导体23则相邻于第五电导体25,因此,使得相同电性的电导体得以靠近产生电容补偿效应,同样以上述例子,第四电导体24的电性为R,而第二电导体22的电性也是R,两者相互靠近可产生RR效应;另一方面,相同的第三电导体23的电性为T,与第五电导体25相同,而可产生TT效应。而其中,以不相邻的两对交叉为佳,同样以图2为例,第七电导体27与第八电导体28也交叉,使得于刺破端一侧,所有的电导体皆可以相同电性相邻;当然,也可以分别将第一电导体21、第二电导体22与第五电导体25、第六电导体26交叉也是相同的原理。然而,单纯交叉所产生的补偿效应的改善效果有限,以下更进一步提出增强的电容补偿效应使跳线连接头能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
其所采用的方式,是使其余空间上平行,提高电容效应的补偿值,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除了上述的补偿外,更于电导体的刺破端一侧,延伸出延伸部,如图中所示,第二电导体22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23、第三电导体23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33、第四电导体24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43、第五电导体25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53、第六电导体26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63、第八电导体28末端延伸出延伸部283。该些延伸部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靠近平行,也就是第二电导体22的延伸部223与第四电导体24的延伸部243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朝上延伸而靠近平行;第三电导体23的延伸部233与第五电导体25的延伸部253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延伸而平行并靠近;第六电导体26的延伸部263与第八电导体28的延伸部283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朝上延伸而靠近平行。因此,可大幅提高电容效应的补偿值,使其达到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
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电导体22的延伸部223与第四电导体24的延伸部243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朝下延伸而靠近平行;第三电导体23的延伸部233与第五电导体25的延伸部253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延伸而平行并靠近;第六电导体26的延伸部263与第八电导体28的延伸部283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朝下延伸而靠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4A、图4B,仅第三电导体23与第五电导体25具有延伸部233、253,且其并非于同一水平面,而是于垂直面上相互平行、靠近。当然,垂直面上的变化也可如上述同一水平面一般,在此不重复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5,也可仅第三电导体23与第五电导体25具有延伸部233、253而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朝上延伸而靠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6,除了上述于靠近刺破端一侧外,也可于电导体中段处延伸出延伸部,如图所示,第三电导体23以及第五电导体25是于中段处延伸出延伸部233、253,而其靠近平行的变化与由刺破端一侧延伸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
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该刺破端可接触于该通讯电缆,且该电导体是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依序间隔排列,并通过该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该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其中至少一对的该电导体于该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壳体包含有一基座及一盖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并于空间上平行,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该刺破端的末端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中段处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
CN 200420004950 2004-03-05 2004-03-05 跳线连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98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4950 CN2679872Y (zh) 2004-03-05 2004-03-05 跳线连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4950 CN2679872Y (zh) 2004-03-05 2004-03-05 跳线连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9872Y true CN2679872Y (zh) 2005-02-16

Family

ID=3458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49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9872Y (zh) 2004-03-05 2004-03-05 跳线连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7987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7499A (zh) 采用平衡电容系统和方法的串扰补偿
CN1269265C (zh) 具有信号接点和接地接点的连接器
CN1902785A (zh) 串扰减少的插线面板系统和方法
EP223580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ommon mode signal generation within a plug/jack connection
CN1201441C (zh) 具有串话补偿的增强型通信接插件
AU2007238783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and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eturn loss
EP2497163B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rosstalk compensation
CN101208833B (zh) 带有平衡绝缘位移连接的110型连接模块
CN1764020A (zh) 用于连接连接物体的电连接器
EP2243200A1 (en) Improved far end crosstalk compensation
US20100136846A1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Contact Wire Configurations that Provid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CN1898754A (zh) 具有随机变化的局域网连接装置
WO2001015283A1 (en) Jack including crosstalk compensation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10053834A2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contact wire configurations that provid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CN1835300A (zh) 经由电导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
CN1992441A (zh) 连接器
CN101888739A (zh) 改善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之间的隔离的方法
CN103227388A (zh) 绝缘移位接触接线板、电插座、插座模块与接线面板组件
CN2831476Y (zh) 模组连接器
CN2679872Y (zh) 跳线连接头
CN1247396A (zh) 可选择的端接插头装置
AU2012356307B2 (en) High density multichannel twisted pai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45900A (zh) 可适用于六类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CN200979913Y (zh) 可适用于六类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CN2508521Y (zh) 通信插座的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