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6962Y -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6962Y
CN2676962Y CN 200420024747 CN200420024747U CN2676962Y CN 2676962 Y CN2676962 Y CN 2676962Y CN 200420024747 CN200420024747 CN 200420024747 CN 200420024747 U CN200420024747 U CN 200420024747U CN 2676962 Y CN2676962 Y CN 26769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aids
pulley
fixed
pull device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247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247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769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69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69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它包括致动件、阻力装置及平面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中的原动件铰接于固定架的上方,连杆机构中的从动件则铰接于固定架的下方,致动件固定于连杆机构的原动件上,连杆机构中与原动件相铰接的连杆与致动件分别位于原动件铰接点的两侧,阻力装置钢丝绳的另一端则与连杆机构的从动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下拉装置中引入平面连杆机构,而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与平面连杆机构传动连接,这样就可减短阻力装置中钢丝绳的长度,避免致动件与钢丝绳的直接连接,从而避免致动件运行的不稳定,以及因钢丝绳变形、拉长所带来的使致动件运行产生空行程。

Description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依靠推力而发育或增强人体的肌肉或关节的训练器械,特别是一种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背景技术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是利用有阻力的下拉动作来起到锻炼人体肌肉的目的。因此其主要由固定在高位的致动件、及用于牵拉且使致动件有阻力地运行的阻力装置组成。其中的阻力装置主要由重物块及钢丝绳组成。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绕过训练器的固定架与致动件相连接。
锻炼时,用手抓住致动件,下拉,此时由于阻力装置的阻力作用,就使的下拉动作变得有阻力的进行,从而起到锻炼人体肌肉的目的。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中的致动件位置较高,因此所需的钢丝绳长度较长,同时由于致动件与阻力装置的钢丝绳是直接相连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使致动件的运行变的极不稳定,且由于钢丝绳本身为一种挠性构件,在运动过程将会发生拉伸,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钢丝绳则很容易发生变形、拉伸,钢丝绳长度越长,所发生的变形量越大,而钢丝绳的变形、拉伸将使致动件的运行产生空行程。
发明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尽量减少致动件运行时产生空行程、及使致动件运行尽可能稳定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包括致动件及阻力装置,阻力装置包括重物块及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重物块相连,其结构要点在于:训练器的下拉装置还包括一平面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中的原动件铰接于训练器固定架的上方,铰接点为A,连杆机构中的从动件则铰接于训练器固定架的下方,致动件固定于连杆机构的原动件上,连杆机构中与原动件相铰接的连杆与致动件分别位于原动件铰接点A的两侧,阻力装置钢丝绳的另一端则与平面连杆机构的从动件相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阻力装置的钢丝绳长度较长,且钢丝绳与致动件是直接相连的,因此使致动件的运行变的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钢丝绳本身为一种挠性构件,因此在运动过程将会被拉伸,而钢丝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形、拉伸,钢丝绳的变形与拉伸将使致动件的运行产生空行程。因此需要在致动件与阻力装置之间增加一装置,一方面可避免致动件与钢丝绳之间接触,另一方面可尽可能缩短阻力装置中钢丝绳的长度,故在训练器的下拉装置中引入一平面连杆机构,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与平面连杆机构传动连接,这样就可尽可能地减短阻力装置中钢丝绳的长度,从而避免因钢丝绳与致动件直接连接所带来的使致动件运行不稳定,以及因钢丝绳变形、拉长所带来的使致动件运行产生空行程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又由于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身高,故不同的人对致动件的起始位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致动件的起始位置固定的话,将使身高过高或过低的使用者操纵该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变得极为的不舒服,而平面连杆机构所具有的运动特性,可使使用者根据自身的身高条件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位置。
钢丝绳与从动件之间的定位连接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直接将钢丝绳固定于从动件,或者是将其两者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平面连杆机构为一种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不仅仅包括单纯铰链形式的四杆机构,还包括平面四杆机构的各种演化型式。
考虑到四杆机构主要用于带动阻力装置的运行,因此平面四杆机构可演化为:省略四杆机构中的从动件,而将阻力装置视为四杆机构的从动件,此时可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与四杆机构中的连杆相连接。
当然除了四杆机构外,五杆六杆等多杆机构都是可行的。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
不同的人所需要的运动量是不一样,因此其所需要的阻力是不一样的,为了使训练器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就需要在训练器中配备众多的重物块,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四杆机构与阻力装置的连接处设置一滑轮,滑轮固定于四杆机构的从动件上,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绕过四杆机构上的滑轮后固定于固定架上。
在训练器下拉装置中设置动滑轮,除了可使配重块的数量用的更多,可用的配重块的规格越多,阻力装置的调节范围变大外;还具有微调的功能,其原理是这样的,由于每个配重块的重量固定的,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若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配重块的,则其所增加的阻力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使用者自身的情况而增加阻力,而在训练器中增加一动滑轮,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绕过动滑轮后固定于固定架上,就可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微调,从而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在于
由于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固定于四杆机构的从动件上,而钢丝绳则是用于牵拉重物块,使重物块产生运动,为了使钢丝绳的牵拉运动与四杆机构的运动更加的协调,因此可以在阻力装置中增加一定滑轮组,该定滑轮组的最靠近动滑轮端的滑轮的轴线最好应平行于动滑轮的轴线,且该最未端的定滑轮应处于与动滑轮具有公切线的位置。
在训练器中增加滑轮组,除了可使阻力装置的重物块与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更加协调外,还可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藏匿,使其不暴露在外面,影响训练器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还在于
当训练器不使用时,四杆机构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处于最低的位置,这样就使的与其相连接的致动件处于其可能位置的最高点,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为了使与四杆机构相连接的致动件具有合适的起始位置,因此需要在四杆机构的从动件的下方设置一限位装置,以限定从动件的下摆幅度,从而使致动件定位于一合适的位置。该限位装置与从动件定位连接。其或者是单独设立存在的,或者是设置在限位装置的从动件上,或者是固定于固定架上,各种不同的设置方式都必须保证四杆机构下摆到一定幅度时,从动件与限位装置可接触。
在训练器的下拉装置中设置限位装置,这样训练完毕后,四杆机构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当四杆机构中的从动件碰到限位装置时,则停在该合适的位置,便于下次的使用。
将限位装置单独设立或固定于固定架时,应注意使其中的限位构件设置于四杆机构从动件的下方,且限位块的高度应根据致动件所需的起始位置而设置。
限位装置设置于从动件上时,限位装置于从动件之间为一种定位连接。其即可以是一种固定连接,形如焊接,还可以是一种活动连接,形如通过螺栓,销等连接。
限位装置可以是一种限位块、或者是一种限位螺栓,还可以是其它多种构件组合而成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训练器的下拉装置中引入平面连杆机构,而将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与平面连杆机构传动连接,这样就可尽可能地减短阻力装置中钢丝绳的长度,避免致动件与钢丝绳的直接连接,从而避免训练过程中致动件运行的不稳定,以及因钢丝绳变形、拉长所带来的使致动件运行产生空行程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又由于平面连杆机构所具有的运动特性,不同的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身高条件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位置;又由于在四杆机构中引入了一滑轮机构,该滑轮固定于四杆机构的从动件上,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绕过四杆机构上的滑轮后固定于固定架上,这样就可使配重块的数量用的更多,可用的配重块的规格越多,阻力装置的调节范围变大外,同时其还具有微调的功能;同时还在训练器中设置一限位装置,从而使致动件可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就可避免了训练器不使用时,致动件处于最高位置而使身高不够的使用者无法使用该训练器的尴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训练器下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致动件  2  阻力装置  21  钢丝绳  22  重物块  23  定滑轮3  平面连杆机构  31  原动件  32  从动件  4  滑轮  5  限位装置  6  训练器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最佳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包括致动件1、阻力装置2、平面连杆机构3、滑轮4及限位装置5。阻力装置2还包括重物块22、定滑轮23及钢丝绳21。平面连杆机构为一种平面四杆机构,该四杆机构中的原动件31铰接于训练器固定架6的上方,铰接点为A,原动件31为一种方框形的构件,致动件1固定于四杆机构的原动件1上,四杆机构中的连杆与致动件1分别位于原动件31铰接点A的两侧,四杆机构中的从动件32则铰接于固定架6的下方。四杆机构中的从动件32为一种由两块弧形板对接而成的构件。滑轮4固定于从动件32的两弧形板之间,该滑轮4可跟随从动件32绕从动件32与固定架6的铰接点摆动。阻力装置2中的定滑轮23固定于四杆机构下方的固定架上,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21绕过定滑轮23后,再绕过固定于从动件32上的滑轮4后固定于固定架上。限位装置5为一种限位块,其固定于定滑轮23所在的固定架上,该限位块用于限定从动件32的摆动幅度。
锻炼时,用手抓住致动件1,下拉,此时与致动件1相连接的四杆机构中的原动件31则产生摆动,从而带动四杆机构从动件32的摆动,而四杆机构的摆动又受到与其相连的阻力装置2的阻力作用,从而起到锻炼人体肌肉的目的,训练完毕,使用者松开致动件1后,四杆机构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当从动件32运行至限位块处时,则将停止继续向下摆动,从而使致动件1固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便于训练者的下次使用。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6)

1.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包括致动件(10及阻力装置(2),阻力装置(2)包括重物块(22)及钢丝绳(21),钢丝绳(21)的一端与重物块(22)相连,其特征在于:训练器的下拉装置还包括平面连杆机构(3),连杆机构(3)中的原动件(31)铰接于训练器固定架(6)的上方,铰接点为A,连杆机构中的从动件(32)则铰接于训练器固定架(6)的下方,致动件(1)固定于连杆机构(3)的原动件(31)上,连杆机构(3)中与原动件(31)相铰接的连杆与致动件(1)分别位于原动件(31)铰接点A的两侧,阻力装置钢丝绳(21)的另一端则与平面连杆机构的从动件(3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平面连杆机构(3)为一种平面四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训练器的下拉装置还包括一滑轮(4),该滑轮(4)固定于四杆机构的从动件(32)上,阻力装置中的钢丝绳(21)绕过四杆机构上的滑轮(4)后固定于固定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力装置(2)还包括一定滑轮(23)组,该定滑轮(23)组的最靠近动滑轮(4)的滑轮(23)的轴线应平行于动滑轮(4)的轴线,且位于与动滑轮(4)具有公切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训练器的下拉装置还包括一限位装置(5),该限位装置(5)设置于从动件(32)的下方,限位装置(5)或定位连接于四杆机构的从动件(32)上,或定位连接于训练器的固定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器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装置(5)或者是一种限位块、或者是一种限位螺栓。
CN 200420024747 2004-02-13 2004-02-13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69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24747 CN2676962Y (zh) 2004-02-13 2004-02-13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24747 CN2676962Y (zh) 2004-02-13 2004-02-13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6962Y true CN2676962Y (zh) 2005-02-09

Family

ID=3458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247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6962Y (zh) 2004-02-13 2004-02-13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7696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6682C (zh) 脚部往复运动器材
US6042510A (en) Jumping jack exercise device
CN107569365B (zh) 一种手指弯曲角度可调节的手腕手指康复训练器
US20070149367A1 (en) Training machine for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CN1299786C (zh) 高尔夫锻炼器
CN200957272Y (zh) 肩周炎物理锻炼治疗器
CN2676962Y (zh) 训练器的下拉装置
CN111251278A (zh) 一种刚柔耦合三转动并联机器人
CN2801219Y (zh) 可调整步幅的椭圆运动机
CN101062445A (zh) 运动健身装置
CN1150049C (zh) 脚踏滑行车
CN113967151B (zh) 一种基于重力补偿的主动上肢康复装置
TWI581830B (zh) 步態模擬健身器材
CN101036831A (zh) 运动器材
CN1318996A (zh) 用于玩轮椅足球的装置
CN2251406Y (zh) 家用多功能健身器
CN2676959Y (zh) 训练器踢腿装置
CN2668168Y (zh) 健身器蹬腿装置
CN2260633Y (zh) 一种锻炼腿和臀的训练器
CN2845845Y (zh) 万向拉伸器
CN2368546Y (zh) 轻型划船器
CN2794554Y (zh) 可调步幅的椭圆运动机
CN2796761Y (zh) 可调整步幅的椭圆训练机
CN2801220Y (zh) 运动训练机
CN2530676Y (zh) 人体工学踏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