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0165Y -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30165Y
CN2630165Y CN 03206503 CN03206503U CN2630165Y CN 2630165 Y CN2630165 Y CN 2630165Y CN 03206503 CN03206503 CN 03206503 CN 03206503 U CN03206503 U CN 03206503U CN 2630165 Y CN2630165 Y CN 26301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seasoning
separation
hold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065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2065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301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301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301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包括盛装有第一物质的本体、盖接在该本体上的盖件、收纳有至少一个第二物质的密封件、扣持该密封件的夹持机构、以及可限制切割该密封件的范围的开启件,该盖件与夹持机构分别具有对应紧密迫接的防渗结构,以防止盛装在本体的第一物质从本体开口渗漏至外界,并由开启件解除第二物质的密封状态,使第二物质与第一物质在本体中混合,令密封件切割开的部分仍会与其余部分连接而不致落入本体的容置空间中;该容器装置的制程和组装手续简单,能让使用者省力且轻易取用容器装置中经混合的内容物,可重复使用,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与环保性,可节省成本,适用于现有的不同容器,气密性良好。

Description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存储容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在取用前将不同物质分开贮放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产品在使用时才将添加剂与液体、气体或其它不同的待混合物质混合,对于这些产品而言,通常须先分别拆开添加剂包装后,如加入水才可食用的发泡剂、新鲜活性维生素C粉、二氧化碳等,再将该添加剂加入水、美容液、氧气或其它待混合物质中才可使用,但如此一来过程繁琐、包装物过多。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231632号专利申请案提出一种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盖体,盖体2可封合饮料瓶1的瓶口。如图1所示,盖体2包有封口环22以及插置在封口环22上的尖锥状压掣杆3,封口环22的本体31底端设有接合本体31的薄膜4,压掣杆3内部则形成置放添加剂6的容置空间s。该盖体2外侧还设有保护压掣杆3不受按压的防护盖5,并在防护盖5上开设穿越盖体2顶面、且延伸至侧面的撕裂件52,以便使用者分离撕裂件52后用力按压压掣杆3而刺离薄膜4,使压掣杆3内的添加剂6与饮料瓶1内的饮料12混合。
但是,盖体2中并未有导向结构或限位结构,压掣杆3可自由地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相对封口环22旋转,造成薄膜4受压掣杆3切割而掉落到饮料瓶1中,导致薄膜4与饮料瓶1内的饮料12混合。因此,该盖体2虽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混合过程繁琐与包装过多的缺点,但无法确保薄膜4在切开后不掉落到饮料瓶1内,有可能造成瓶内的饮料12污染或变质。
同时,由于盖体2的防护盖5顶面开设撕裂件52而没有密闭,封口环22与压掣杆3间的接触表面必须进行极精密的加工,使封口环22与压掣杆3的表面之间完全密合,才能达到气密效果。然而,这种极精密的加工除了造成制造困难外,不增加了成本。而且,当封口环22与压掣杆3的表面之间完全密合时,会导致使用者难以压下压掣杆3。
此外,这种现有技术是将饮料瓶的盖体与分离贮放结构彼此结合,无法用于现有容器的盖体,必须配合特定规格尺寸的旋盖设备或者是修改现有的旋盖设备才能将盖体旋合在容器上,而且无法重复使用。因此,不仅无法应用在现有的盖体、容器以及旋盖设备上,还要修改或重新设计旋盖设备,并无法回收使用,导致成本大幅提高。
也有人提出一种具有贮放饮料配方剂结构的容器,希望能改善上述盖体的缺点。如图2所示,该容器在瓶口上接置供饮料配方剂110贮放的套件111,并在套件111中用两片封口膜113封住,形成一容置空间s′,将饮料配方剂110贮放其中。在下压沿轴向滑设在套件111的内环体115中的推筒117后,可由推筒117将两片封口膜113的封接状态解除,使贮放在气密空间内的饮料配方剂110顺利掉落到瓶体内盛的液体中。
但是,该容器虽在推筒117与内环体115上分别设置导轨与导沟等导向结构,以引导推筒117使其以定向方式上下滑动,然而,由于两片封口膜113之间形成具一定高度的容置空间s′,而且引导推筒117上下滑动也需要一定的高度,使容器的瓶盖9需经特殊设计才能用于这种贮放饮料配方剂110的结构。因此,这种容器也有上述盖体无法适用于现有容器,重新设计会产生的种种不便。
同时,由于该容器的瓶盖必须以特殊开模的设计才能贮放饮料配方剂,如此不仅增加开模的复杂性,更使制造成本增加。同时,使用两片封口膜进行饮料配方剂的贮放也会造成制造程序复杂以及制造成本增加,而且使用者也难以再将两片封口膜封于瓶口内,所以也无法回收使用。因此,这种容器有待改进。
此外,也有人提出一种容器。如图3所示,该容器可将第一内容物7(例如液体)以及与它混合的第二内容物8(例如配方剂)分开贮放,在使用时先下压、再上拉瓶盖9,借以将第一内容物7与第二内容物8混合,再令混合后的内容物从切割套件10瓶嘴的流出孔10a与瓶盖9顶端的开口9a流出,完成饮用动作。
然而,该容器先将瓶盖9组装在容器的上瓶体11a,并将上瓶体11a中的第一及第二八角形储放套件111a、111b与切割套件10组装后,再将容器的上瓶体11a组装在下瓶体11b。由于这种现有容器的组装手续和制程复杂,令制造成本增加。而且,由于瓶盖9、上瓶体11a及下瓶体11b是配套设计,无法应用在现有的容器。
同时,由于现有容器在使用时是先下压、再上拉瓶盖9,需要较多动作才能完成取用目的。再者,现有容器也没有保持瓶体内气密性的结构,易使待混合物质受外界水气侵袭或外露。此外,由于该现有容器的拆卸与组装不易,而且在重复使用时,使用者难以密封固定第二内容物8。所以,现有容器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因此,由于上述几种常用于分离贮放不同物质的盖体及容器都具有种种问题,除了制造难度较高且不易组装外,更由于制造程序复杂,提高了制造成本,气密性及使用性不令人满意,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常用于分离贮放不同物质的盖体及容器确需亟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使制程和组装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单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让使用者省力且轻易取用容器中经混合的内容物,更可重复使用,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与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该分离贮放结构适用于现有的不同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密性良好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用于将不同的物质分开贮放,该容器包括盛装有第一物质的本体、一盖件、一密封件、一夹持机构以及一开启件。
该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及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盖接在该本体上的盖件具有一盖部、与该盖部环接的环部以及环设在该盖部与环部间的防渗部。该密封件具有一收纳部,可容纳与该第一物质混合的第二物质。
该夹持机构组设在本体的开口中,由外夹持件以及轴接在外夹持件的外轴孔的内夹持件构成,利用外夹持件与内夹持件的扣接,将密封件封合在内夹持件的内轴孔,以便夹固在夹持机构中,其中外夹持件具有一肩部,通过该肩部跨置在本体上,并且在盖件盖接在本体上时与盖件的防渗部紧密迫接,防止盛装在本体的第一物质从开口渗漏到外界。其中,外夹持件与内夹持件设有对应的限位部,以确保彼此的定位效果及加强夹固密封件的力量。
开启件沿轴向设置在内夹持件中,具有设在顶端的按压部、多个设在底端的切割部、至少一个与切割部连设的限制部以及能与容置空间、开口、及内轴孔彼此连通的流通孔;当按压该按压部,使开启件与内夹持件顶面接触时,切割部切割容纳第二物质的密封件,从而解除第二物质的密封状态,限制部限制切割部的切割范围,使第二物质顺利掉落到容置空间与第一物质混合,并使密封件切割开的部分仍与其余部分连接,不会掉落到容置空间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以轻易地将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混合,且气密性良好,不会污染待混合物质;该容器装置具有构造、制造组装简单,可由手指轻易完成混合动作,同时它不具有节省制造成本,并能够适用于现有的不同容器,方便在产业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构造简化且易于使用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让使用者省力且轻易取用容器中经混合的内容物,并且方便重复使用,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具分离贮放结构的盖体的剖面图;
图2是现有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另一现有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按压切割部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夹持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组合剖面图;以及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按压切割部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4至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实施例1绘制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包括盛装第一物质30的本体20、盖接本体20的盖件40、收纳第二物质80的密封件60、扣接密封件60的夹持机构50以及用于解除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的开启件70。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以使用时才进行混合的容器,如瓶子为例说明,由于现有的容器俱为适用对象,其结构并未改变,故为简化起见并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结构更为清晰易懂,在附图中仅显示容器中与本实用新型直接有关的结构,其余部分则予以略除。
如图4所示,该本体20形成有一具有容置空间S的容置部20a、一体连设在该容置部20a上的颈部20b以及一与该容置空间S相连通的开口20c。该容置空间S是用于容纳该第一物质30。该颈部20b的上端形成的开口20c,是与该容置部20a的容置空间S连通,该颈部20b外壁形成有一第一螺纹部20d。当然,该开口20c与该第一螺纹部20d的形状并非局限于附图中所示。为便于说明,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液体溶液为例说明该第一物质30,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物质30并非以此为限。
该盖件40是可供盖接在该本体20上,并且具有一盖部40a、一与该盖部40a环接的环部40b、一形成在该环部40b内壁、且可对应啮接该第一螺纹部20d的第二螺纹部40c以及环设在该盖部40a与该环部40b间的防渗部40d。该防渗部40d可选择例如一体成型在该盖件40的凸环或其它等效结构,只要可将该本体20的开口20c密封即可,该防渗部40d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其中,该本体20的第一螺纹部20d与该盖件40的第二螺纹部40c,只要可将该本体20与该盖件40彼此嵌盖并固定该盖件40在该开口20c即可,其形状及结构可作其它变化或修正,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由于该本体20与该盖件40的嵌盖属现有技术,故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所示,该夹持机构50是由一外夹持件51以及可分离自如地同轴连接到该外夹持件51的内夹持件53构成,并且可组设至该开口20c中。该外夹持件51具有一第一卡合部51a、一肩部51b、一外轴孔51d以及二个第一限位部51e。该第一卡合部51a可选择为间隔设置在该外夹持件51外壁的凸点结构,以由该第一卡合部51a将该外夹持件51卡合在该颈部20b内壁上。本实施例是以具有该颈部20b的本体20为例,说明该外夹持件51与该本体20间的卡合状态,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无该颈部20b的本体20时,则可将该外夹持件51卡合至该本体20的开口20c附近。其中,该第一卡合部51a也可选择为连续或间隔设置的凸缘、凸块、凸点或其它适当结构,换言之,该第一卡合部51a的设置数量及结构并非以此为限。
该肩部51b是形成在该外夹持件51顶端处,并向外延伸而可选择跨置在该颈部20b上,借由该肩部51b可将该夹持机构50设置在该本体20的颈部20b上。其中,该肩部51b还可在该盖件40盖接在该本体20上时,与该盖件40的防渗部40d紧密迫接,借此防止盛装在该本体40的第一物质30自该开口20c渗漏至外界。而且,该肩部51b的形状并非以本实施例所述为限,只要可将该夹持机构50设置在该本体20上、并对应紧密迫接该盖件40的防渗部40d即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以由该肩部51b紧密迫接该盖件40的防渗部40d,令容器的气密性良好,借此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密性不佳的缺点,而且不会污染待混合物质。
该外轴孔51d是形成在该外夹持件51中央且为圆形中空状,用以供经混合的第一物质30与第二物质80在其间自如流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外轴孔51d是呈圆形中空状,但应注意的是,该外轴孔51d的形状并非以此为限。
该第一限位部51e是分别设在该外夹持件51内壁以及其底端延伸处,且设在该外夹持件51内壁的该第一限位部51e是由该外夹持件51内壁向下渐缩的结构,以令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外夹持件51内壁之间是间隔一微小的空隙G,使该密封件60两侧能够容置在该微小空隙之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51e是呈半圆状的凸块,但须注意的是,该第一限位部51e也可仅选择设置其中一个第一限位部51e或是设置更多的第一限位部51e,而非以本实施例中所示为限。而且,该第一限位部51e也不以呈半圆状的凸块为限,也可以是连续或间隔设置的凸点、粗糙结构、齿状结构以及其它等效结构,且两个第一限位部51e也可以具有不同结构,非局限于此。
如图所示,该内夹持件53具有可对应扣接该第一限位部51e的第二限位部53a以及一与该容置空间S及该开口20c相连通的内轴孔53b。该第二限位部53a是可选择由该内夹持件53外壁向下渐缩的结构,以由该第二限位部53a对应扣接在该第一限位部51e之际,该第二限位部53a与该夹持件51内壁之间是间隔一微小的空隙G,令该外夹持件51与该内夹持件53以可拆卸自如的方式彼此固定,并且令设置在该外夹持件51内壁的内夹持件53无法转动,经该密封件60收纳的第二物质80便可由将该密封件60封合在该内夹持件53的内轴孔53b,令该密封件60两侧能够容置在该微小空隙G之中,将该密封件60保持在该夹持机构50中。
如此一来,经由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第二限位部53a间的夹持作用,可确保该第二物质80稳固地夹持在其中。其中,本实施例中该内夹持件53也是中央为圆形中空的结构,可由其内轴孔53b供经混合的第一物质30与第二物质80在该容置空间S及该开口20c间自如流通。
虽本实施例中是以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第二限位部53a之间产生的夹持作用为例,将收纳在该密封件60中的第二物质80保持在该夹持机构50中,应注意的是,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第二限位部53a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只要可将该密封件60稳固夹持而不致于掉落至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S中均可。举例来说,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第二限位部53a也可分别是导轨与导槽,以限制该夹持机构50的移动的同时可借此形成便于组装的引导效果。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物质80可选择诸如铝箔的箔材、塑料膜、纸类或其它等效包装材料的密封件60,气密地包装在其容置部60a中,只要可由该第一限位部51e与该第二限位部53a将该密封件60夹持在该外夹持件与该内夹持件间的包装材料,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当然,该密封件60视需收纳的第二物质80,可用不同的包装材料,而且也可同时使用具有间隔效果的容置部60a,以由该密封件60容纳多种在使用时才进行混合的物质,而非仅限于包装一种第二物质80。
同时,该第一物质30与该第二物质80并不限定其实施形态,可视需求而定,例如可以分别是液体溶液与配方剂、两种须混合反应的气体或是两种可混合反应的液体等等均包括在实施范畴中,只要须在使用前分开贮放,待使用时再加以混合的物质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该开启件70是可选择轴向设置d该内环体53的内夹持件53中。如图所示,该开启件70具有一设在开启件70顶端的按压部70a、一设于该开启件70底端的切割部70b、一与该切割部70b连设的限制部70c以及一能够与该容置空间S、该开口20c及该内轴孔53b彼此连通的流通孔70d。该按压部70a是一略呈圆弧状突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按压部70a是凸设在该内夹持部53顶面之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部70a与该内夹持件53顶面的距离是大于该切割部70b与该密封件60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该切割部70b可以是多个具有锥形尖端的结构,该锥状的切割部70b可切割收纳着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件60,解除该密封件60对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使该第二物质80与该第一物质30彼此混合。当然,该切割部70b也可选择为其它可解除该密封件60对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的等效结构,而非局限于此。
该限制部70c是用以限制该切割部70b对该密封件60的切割范围。如图所示,该限制部70c是一设在两个切割部70b间的平坦结构。在该切割部70b切割该密封件60时,可由该限制部70c限制该切割部70b的切割范围,令该密封件60被该切割部70b切割开的部分,仍会与其余部分连接。如此一来,该解除密封状态的第二物质80顺利掉落至该容置空间S,与该第一物质30混合,其密封件60不会掉落到该容置空间S中。
本实施例中是以粉状的第二物质80为例作说明,当然,若该第二物质80为气体,则解除密封状态时该第二物质80会逸散至该容置空间S中,与该也可以是气体的第一物质30彼此混合。该流通孔70d则是形成在该按压部70a中央,并可由此取出经混合的该第二物质80与该第一物质30。换言之,该第一物质30与该第二物质80均可分别为气体、固体、液体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由该夹持机构50令扣持在其中的密封件60,不会在受该切割部70b的切割力量而掉落到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S中,该限位部70c更可作为一限位切割的手段,使经过该切割部70b切割的密封件60不会掉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不仅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混合过程繁琐与包装过多的缺点,更可确保该密封件60在切开后不会掉落到该本体20内,从而令该本体20内的第一物质30饮料12免受污染。
如图5所示,当将该本体20、第一物质30、盖件40、夹持机构50、开启件70以及第二物质80彼此组装后,即可由该肩部51与该盖件40的防渗部40d紧密迫接而形成气密状态,除了可防止盛装在该本体20的第一物质30自该开口20c渗漏至外界,更可避免外界水气进入该本体20中。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制程简易且组装简单,而且可适用于现有的不同容器,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广泛应用在现有容器中。
当要将该第一物质30与该第二物质80彼此混合时,如图6所示,使用者仅需用手指按压该盖件20的按压部70a,令该盖件20向下移动,使该切割部70b先抵顶该密封件60,继而该切割部70b将该密封件60裁切,如此便可解除密封件60对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使该第一物质30与该第二物质80彼此混合,同时因该限制部70c是限制该切割部70b的切割范围,经切割的密封件60不会落入该容置空间S。如此一来,便可轻易地由与该容置空间S、该开口20c及该内轴孔53b彼此连通的流通孔70d取出经混合的物质。
由于该盖件40与该本体20是以该防渗环40d与该肩部51b的紧密迫接起到密闭作用,令该盖件40与该本体20以完全密合的方式彼此接合,不须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精密加工即可达到较好的气密效果,而且也不会发生难以压下压掣杆的问题。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制程困难及成本较高的问题,使用者省力且轻易取用该容器中经混合的内容物,因面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更可节省成本。
实施例2
图7至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的实施例2绘制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包括一盛装有一第一物质30′的本体20′、一盖接至该本体20′的盖件40′、一用于收纳一第二物质80′的密封件60′、一可扣接该密封件60′的夹持机构50′以及一用于解除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的开启件7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相同,类似上述实施例的组件符号则代表相同作用而结构不同的组件,故不另重复其相同作用之处,仅说明不同结构与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更易于了解。
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该夹持机构50′是具有环接至该外夹持件51′内壁的第一夹持部51c′,如图7至图10所示,该第一夹持部51c′与该外夹持件51′内壁之间,形成四个镂空部分作为第二卡合部51f,令由该内夹持件53′外壁向下渐缩的第二夹持部53a′卡合至该第二卡合部51f中,使该第一夹持部51c′与该第二夹持部53a′彼此夹接。当然,该第二卡合部51f的形状及数量均非以此为限,只要可令该第二夹持部53a′对应夹接该第一夹持部51c′即可。虽本实施例中是以该第一夹持部51c′对应的第二夹持部53a′之间产生的夹持作用为例,而将收纳在该密封件60′中的第二物质80′保持在该夹持机构50′中,应注意的是,该第一夹持部51c′与该第二夹持部53a′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只要可将该密封件60′稳固夹持,使其不会掉落到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S′中即可。
该开启件70′的按压部70a′与该夹持机构50′大致保持齐平,且该按压部70a′是略呈圆形凹陷状,可供使用者手指按压。如此一来,该盖件40′的盖部40a′可成为具有平坦表面,不需要配合该开启件70′的形状,只要可使该按压部70a′与该盖部40a′底面间的距离,大于该切割部70b′与该密封件60′间的距离即可。其中,该本体20′与上述实施例1的本体20不同之处在于,该本体20′没有颈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应用在任何需要在取用前将不同物质分开贮放的容器上,不仅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且具有更广泛的产业利用价值。
如图所示,该防渗部40d′可选择具有防漏效果的密封膜或其它等效结构,以将该本体20′的开口20c′密封′。该限制部70c′则设在相邻的切割部70b′之间,且该外夹持件51′与该内夹持件53′设有可加强卡合作用的限位结构。如此一来,可确保该第二物质80′在该夹持机构50′中的扣持效果,更可在解除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时,令该第二物质80′顺利与该第一物质30′混合,不会掉落该容置空间S′中。
如图11所示,当按压该按压部70a′后,则解除该第二物质80′的密封状态,此时虽然流通孔70d′经由按压而位于该内夹持部53′中,使用者仍可由此取出经混合的物质。当使用该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后,可轻易地由任何现有的方式加以清洁、消毒,以便重复使用。
此外,由于该第二夹持部53a′是可选择的由该内夹持件53′外壁向下渐缩的结构,该第二夹持部53a′且与该外夹持件51′内壁之间是间隔一微小的空隙G′,令该密封件60′两侧能够容置在该微小的空隙G′之中,因此,对使用者而言,在重复使用时,可轻易将该密封件60′固定在该夹持机构50′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及组装,使用者在重复使用时便于拆卸、组装,而且可将要分开贮放的物质轻易地固定在适当位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构造简化、易于使用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让使用者省力且轻易取用该容器中经混合的内容物,并且无重复使用的困难,因而具有较佳的使用便利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可简化组装及制造程序,不仅可保持容器具有良好气密性,更能方便组装及降低制造成本,可应用在现有的不同容器并且有利于重复使用。

Claims (30)

1.一种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器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盛装第一物质的容置空间及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
一盖接在本体上的盖件,具有盖部、与该盖部环接的环部以及环设在盖部与环部间的防渗部;
一密封件,具有收纳部,容纳与第一物质混合的第二物质;
一设在开口中的夹持机构,由外夹持件以及轴接在外夹持件的外轴孔的内夹持件构成,利用外夹持件与内夹持件的扣接,以封合于内夹持件的内轴孔的方式,将密封件夹固在夹持机构中,其中,外夹持件具有一肩部,通过该肩部跨置在本体上,并且当盖件盖接在本体上时,令肩部与盖件的防渗部紧密迫接,防止装在本体里的第一物质从开口漏出;以及
一开启件,轴向设置在内夹持件中,具有设在顶端的按压部、设在底端的切割部、与切割部连设的限制部以及与容置空间、开口及内轴孔彼此连通的流通孔,当按压该按压部,使开启件与内夹持件顶面接触时,切割部可切割容纳第二物质的密封件,借以解除第二物质的密封状态,限制部则限制切割部的切割范围,使第二物质顺利落入容置空间与第一物质混合,并使密封件切割开的部分仍会与其余部分连接而不会落入容置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物质是气体、固体、液体及其混合物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渗部由在盖件上一体成型的凸环或具防漏效果的密封膜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是由箔材、塑料膜、纸类所组成的群组中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夹持件具有间隔设置在外夹持件外壁的第一卡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是凸点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是由连续或间隔设置的凸缘、凸块及凸点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夹持件具有一肩部,该肩部形成在外夹持件顶端,并向外延伸跨置在本体上,且当盖件盖在该本体上时与盖件的防渗部紧密迫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夹持件具有接至外夹持件内壁的第一夹持部的间隔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部与外夹持件内壁之间有多个第二卡合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部是一镂空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夹持件具有圆形中空状的外轴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夹持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设在外夹持件内壁,并由外夹持件内壁向下渐缩,且第一限位部与外夹持件内壁之间有一微小的空隙,令密封件两侧能容置在该微小的空隙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设在外夹持件底端延伸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是呈半圆状的凸块。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是由连续或间隔设置的凸点、粗糙结构及齿状结构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夹持件具有可对应夹持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使设置在外夹持件内壁的内夹持件无法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持部是由内夹持件外壁向下渐缩的结构,且第二夹持部与外夹持件内壁之间有一微小的空隙,令密封件两侧能够容置在微小的空隙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夹持件具有与容置空间及开口相连通的内轴孔,供经过混合的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在容置空间及开口间自如流通。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启件具有设在开启件顶端的按压部、多个设在开启件底端的切割部、至少一个与切割部连设的限制部以及能与容置空间、开口、及内轴孔彼此连通的流通孔。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是呈圆弧状突起、且凸设在内夹持部顶面的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与内夹持件顶面的距离大于切割部与密封件间的距离。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是呈圆形凹陷状、且与夹持机构大致保持齐平的结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与盖部底面间的距离大于切割部与密封件间的距离。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割部是多个锥形尖端的结构。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制部是设在两个切割部间的平坦结构,以限制切割部对密封件的切割范围。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制部位于相邻的切割部间,以限制切割部对密封件的切割范围。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通孔位于按压部中央,由此取出经混合的第二物质与第一物质。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物质是由气体、固体、液体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CN 03206503 2003-07-25 2003-07-25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01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6503 CN2630165Y (zh) 2003-07-25 2003-07-25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06503 CN2630165Y (zh) 2003-07-25 2003-07-25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30165Y true CN2630165Y (zh) 2004-08-04

Family

ID=3428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065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0165Y (zh) 2003-07-25 2003-07-25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3016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47287A1 (fr) * 2006-06-14 2007-12-27 Hongfeng Chen Récipient pourvu d'une pluralité d'unités de stockage et stockage de soluté spécial de celui-ci
CN101360658B (zh) * 2006-01-18 2010-05-19 卡钵耐特公司 用于多组分容器的插入物
CN110002096A (zh) * 2018-11-30 2019-07-12 珠海添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环切式瓶盖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658B (zh) * 2006-01-18 2010-05-19 卡钵耐特公司 用于多组分容器的插入物
WO2007147287A1 (fr) * 2006-06-14 2007-12-27 Hongfeng Chen Récipient pourvu d'une pluralité d'unités de stockage et stockage de soluté spécial de celui-ci
CN110002096A (zh) * 2018-11-30 2019-07-12 珠海添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环切式瓶盖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8118B1 (ko) 용기용의 통기형 클로져
CN1107641C (zh) 双液流液体分配装置
AU680907B2 (en) Collection assembly
CN1272222C (zh) 多隔室容器组件系统
CN1426365A (zh) 带有可压缩内容器的容器
CN103201191A (zh) 两种内容物的混合容器
CN104602783A (zh) 过滤容器组件和方法
US20180086519A1 (en) Bottle for Disposable One Time Use Substance Container
US20070199838A1 (en) Capsule Tool
CN2630165Y (zh)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CN101312891A (zh) 组合塞盖
CN1236969C (zh) 液体容器
CN1109630C (zh) 在可拆除的密封件或顶部的倒出口上具有盖子的可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
WO2013067494A1 (en) Bottle including a hollow removable closure
CN1798693A (zh) 容器闭合件的配置结构
JP2007161298A (ja) 容器ユニット
CN2437628Y (zh) 具有分离贮放结构的容器装置
CN1053589A (zh) 液体或粉末产品的包装
JP3139281U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101374734A (zh) 具有用于辅助材料的存储腔室的加压型盖装置
CN101374735B (zh) 具有用于辅助材料的部分存储腔室的盖组件
US20150266651A1 (en) Bottle cap for heterogeneous material container
CN1232427C (zh) 可洁净开启的容器及其相应的盖件
CN201334172Y (zh) 一种双盖液体包装瓶
CN111204506A (zh) 食品检验取样用多功能取样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