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98032Y -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98032Y
CN2598032Y CNU032327277U CN03232727U CN2598032Y CN 2598032 Y CN2598032 Y CN 2598032Y CN U032327277 U CNU032327277 U CN U032327277U CN 03232727 U CN03232727 U CN 03232727U CN 2598032 Y CN2598032 Y CN 25980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s
liquid
pin
circuit
operat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327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032327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980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980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980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非电变量的控制或调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本控制器包括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延时开机与显示电路等,其特点是还有保险自恢复、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供液时低位液池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检测控制、自动灌引水控制、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及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设计采用数字集成与独特的保险自恢复设计,具有高度的自动化、集多功能于一体,与分立元件与普通集成电路设计相比较,系统工作更稳定可靠、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省时、省材料。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实用耐久,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非电变量的控制或调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已有的水位控制器、简易自动抽水装置、自动给水及缺相保护装置、水泵自动控制电路、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双水位监控器、简易液位控制器等装置虽然各有千秋,但是都采用“分立元器件”组成控制电路来实现自动水位控制,因而存在下述问题:
(1)可靠性差,很难保证长期通电情况下稳定的工作。
(2)对元器件的选择要求比较高,同时调试耗费时间长,所以很难形成商品。
(3)功能单一,往往只能实现单一的开、关机,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自动转换、保护、报警”等功能很难实现。若要用“分立电路”来实现上述功能的话,电路将相当复杂。而且由于功能单一,它们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如:只能控制“潜水泵”,因为它们没有自动灌引水的功能而不能使用“离心泵”。
专利申请号为92115134·9的全自动给、排水控制设备虽然采用了电子电路实现报警、延时部分的自动控制,但是用“机械浮球法”来检测水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实现更多的功能就非常有限,如:不能实现自动转换与自动同步运行、出水压力保护检测等功能。同样,因为没有考虑灌引水的问题,故只能适用“潜水泵”,用“离心泵”就不能保证工作。
专利号为95214456·5的电子水位自动控制器,尽管采用了“集成电路”来实现自动水位控制,克服了“分立电路”控制水位存在的很多弊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
(1)功能也很单一,要么实现自动给水,要么实现自动排水,没有方便地实现给(排)水双控的情况。
(2)仅对一台或一组泵实现了自动水位控制,不能实现两组泵同时对水位的控制。如:自动转换工作或同时工作等。
另外,也有用PLC及其附属设备来实现自动水位控制的,但PLC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操作,成本及维护费用太高,从多年的的推广应用来看,进展慢;尤其是边远山区、中小型矿山企业,城市周边,广大农村等尤其如此。
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液位探测电极,都是金属电极,金属电极易被电化腐蚀,其作为液位传感器,在使用直流电源时,电化腐蚀更快,这不仅污染了液质,同时很快就失去了液位探测的作用,可靠性很差。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就需要保养、维护或者更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业、农业实际生产中,对各类自动液位控制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长期使用的机械与分立电子式的控制器的弊病越来越显著,仅仅实现自动供(排)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2001年全国多次出现井下严重“透水事件”之后,对液位控制器的要求就更高了。“自动液位控制器”往往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通电工作,因此除要求液位控制器工作长期稳定可靠,有更多的故障和缺液报警、显示、自动转换外,还要求它能抗干扰和抗一定程度的感应雷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满足工、农业及实际生活的需求,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又安全实用耐久、多功能一体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说明技术方案之前,先作如下名词解释:
供(排)液中的液,指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弱导电的液体。
供液控制,指泵的工作状况受高位液池的液位控制。
排液控制,指泵的工作状况受低位液池的液位控制。
液位传感器,指不易被电化腐蚀的电极。
高位液池,指盛装弱导电液体的池子的位置高,如自来水塔等。
低位液池,指盛装弱导电液体的池子的位置低,如矿井井下仓,深水井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由电源变压器B、整流二极管D1~D4、电容C1~C4、C101~C103、三端稳压器U1、U2、发光二极管LED1及电阻R1组成的电源电路,由集成块IC1、IC5、电容C5、电阻R2、R3、R8、R19、发光二极管LED3、继电器JD2、传感器1I、1J、D、三极管Q1及二极管D12组成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及显示电路,由集成块IC10、电阻R18、R22、发光二极管LED8、电容C13、C109、二极管D26、D27及继电器JD9组成的延时开机控制与显示电路,由集成块IC13、电阻R29~R32、电容C112、二极管D29组成的单脉冲发生电路,由集成块IC6、IC7、电阻R10及电容C9、C106组成的双D触发与驱动电路,由150/5的电压互感器、电阻R13、R14、RP、电容C11、C108、二极管D14~D16、D21、发光二极管LED5、三极管Q4及继电器JD8组成的三相电压缺相或严重失衡检测控制与显示电路,由压敏电阻R106组成的防感应雷击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R101、R103、R105分别组成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由继电器JD6、开关S1、蜂鸣器T1、电阻R37组成的报警及报警输出电路,还有
(1)保险自恢复电路,
(2)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
(3)供液时低位液池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检测控制电路,
(4)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
(5)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
(6)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
上述的保险自恢复电路是由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JKPPTC串接在电源电路中组成的,热敏电阻JKPPTC的一端与D1、D2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U1的in极和C101的正极相连,热敏电阻JKPPTC的型号,根据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上述的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是由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及显示电路连接接插件KL7和KL1组成的,
KL7的C1与JD2的从上至下数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7的C2与1J相连,
KL7的C3与JD2的第三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KL1的E1与IC5的第12脚相连,
KL1的E2与IC1的第3脚相连,
KL1的E3与R8的一端相连,
KL1的E4与IC5的第11脚相连,
供液时,KL1的E1接E2、E3接E4,KL7的C1接C2,
排液时KL1的E2接E3,KL7的C2接C3。
上述的供液时的低位液池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检测控制电路是由与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相同的电路连接接插件KL2、KL3、KL4和JD2的第四副触点组成的,
KL2的F1与IC5的第9脚相连,
KL2的F2与IC4的第3脚相连,
KL2的F3与R9的一端相连,
KL2的F4与IC5的第10脚相连,
KL3的A1与JD1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3的A2与2J相连,
KL3的A3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KL4的B1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4的B2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KL4的B3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与JD4、JD15工作线圈的一端和IC10的第1脚、C109的负极、C13的一端相连,
在作供液控制的低位液池的高液位检测控制时,KL2的F1接F2,F3接F4,KL3的A1接A2,KL4的B1接B2,
在作排液控制的低位液池的警戒液位检测控制时,KL2的F2接F3,KL3的A2接A3,KL4的B2接B3。
上述的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是由延时开机控制及显示电路和JD4、JD5组成的,
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11的常闭,JD9工作线圈的一端、D26的负极、JD9的动作点相连,
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常闭与JD15的工作线圈一端相连,
JD4的第二副触点的动作点E和常开点F与控制第一组泵工作的手动开关相连,
JD15的动作点K12和常开点K11与控制灌引水的负载开关相连,
JD4和JD15的工作线圈的一端并联后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上述的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是由与延时开机控制相同的电路与电接点压力表组成的,
JD10的常开通过1A与电接点压力表常闭点的一端相连,电接点压力表的另一端通过1B与IC13的第1、2脚相连。
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设定应略小于正常供(排)液60秒后的压力,以保证在正常供(排)液时,电接点压力表的常闭触点能可靠的断开。
上述的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是由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与单脉冲发生电路、双D触发与驱动电路、JD11组成的,
IC13的第1、2脚与1B相连,
IC13的第10脚与IC7的第11脚相连,
IC6的第11脚与JD11的工作线圈的一端和D10的正极相连,
IC7的第13脚与IC6的第6脚相连,
JD11的动作点与JD8的常闭相连,
JD11的常闭与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和JD9工作线圈的一端、D26的负极、JD9的动作点、IC10的第4、8脚、R22的一端相连,
JD11的常开分两路,第一路经R21与LED7的正极相连,第二路经D18与JD6的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故障排除后,关断一次电源,控制器重新恢复正常的检测循环。
上述的供液时高位液池的超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和排液时低位液池的超高液位检测控制电路,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和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3的第一、二两副触点、JD7的常开、JD7的常闭、KL5、KL6连接组成。
JD3的第一、二两副触点的动作点并联后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3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闭、JD11的动作点、D19的负极相连,
JD3的第二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开、JD12的动作点、D17的负极相连,
作供液时的高位液池(1)的超低液位(4)检测控制时,KL5的G1接G2,G3接G4、KL6的D1接D2,作排液时的低位液池(5)的超高液位(8)检测控制时,KL5的G2接G3、KL6的D2接D3。
上述的无故障自动循环电路,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7、JD2的第一副触点、D13连接组成,
JD2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SW的一端、电源负极相连,
JD2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SW的另一端并联后与IC12的第1、2两脚相连,
IC12的第10脚与IC7的第3脚相连,
IC7的第1脚与IC6的第7脚相连,
IC6的第10脚与JD7的工作线圈的一端、D13的正极、LED9的负极相连,
JD7的动作点与JD8的常闭相连,
JD7的常闭与JD11的动作点、JD3的第一副触点常开、D19的负极相连,
JD7的常开与JD12的动作点、JD3的第二副触点常开、D17的负极相连。
无故障自动循环电路即是两组泵在供(排)液时,泵组一次工作无故障自动(或手动)转换与显示电路。
上述的供(排)液故障时的自动转换电路,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和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D17、D19连接组成,
D17的正极与R21的一端、D18的正极、JD11的常开相连,
D17的负极与JD12的动作点和JD7的常开相连,
D19的正极与R20的一端、D20的正极、JD12的常开相连,
D19的负极与JD11的动作点和JD7的常闭相连。
上述的两组泵在供液时低位液池缺液相互转换电路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电路、供液时低位液池的高低液位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1的第一、四两副触点、JD2的第四副触点、JD17的第一、四两副触点、按供液方式连接的原接插件连线连接组成,
JD1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1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开相连,
JD1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2J相连,
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与IC10的第1脚、C109的负极、LED8的负极、C13的一端、JD4工作线圈的一端、D23的正极、JD15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JD2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1J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电源负极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JD17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17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闭相连,
JD17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4J相连,
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与IC11的第1脚、C110的负极、LED4的负极、C14的一端、JD5的工作线圈的一端、D22的正极、JD16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IC1的第3脚与IC5的第12脚相连,
R8的一端与IC5的第11脚相连,
IC4的第3脚与IC5的第9脚相连,
R9的一端与IC5的第10脚相连,
IC9的第3脚与IC5的第2脚相连,
R17的一端与IC5的第3脚相连。
上述的液位传感器1I、1J、2I、2J、3I、3J、4I、4J、D是碳极。碳电极不仅是电的良导体,而且不易被电化腐蚀,作为液位传感器时,安全可靠,寿命长,且不污染液质。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需要供(排)液时,JD2首先吸合,JD2的第四副常开触点将自动灌引水电路的电源负极接通,此时,延时开机电路开始计时的同时JD15吸合,K11与K12被接通,开始灌引水,约120秒(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之后,JD9吸合,导致JD4也吸合,E与F接通,正式供(排)液同时JD15因JD4的吸合失去电源正极而失放,停止灌引水,LED8点亮。
当JD9吸合时,将+12V电源也送至60秒延时开机电路,正式供(排)液的约60秒之后,JD10吸合,电源负极送至1A,此时如果1A与1B为断路状态时,说明电接点压力表的常闭触点因出液压力已达到或略超过设定压力而断开,供(排)液正常,继续供(排)液;如果此时1A与1B为短路状态,说明出液口压力异常,电源负极由1A通过1B送至IC13的第1、2脚,单脉冲触发信号去D触发器,经驱动放大后使JD11吸合,断开了延时开机电路的电源正极,JD9失放,停止供(排)液;JD11吸合,电源正极通过R21使LED7点亮,电源正极通过D18去JD6报警电路。
需要供(排)液时,JD2吸合,第一副触点常开被接通,电源负极通过单脉冲发生电路,D触发器和驱动电路之后,使JD7动作一次,JD2的第四副触点为两组泵供(排)液控制电路的电源负极,此时,有电源正极的那一组泵开始供(排)液,直至JD2失放。当下一次供(排)液时,JD2又吸合,此时JD7又动作一次,JD7的动作使得控制另一组泵工作的电路得到电源正极,就这样,实现了每次供(排)液之后,下次供(排)液时,两个水泵组轮换一次。正在供(排)液时,因JD2吸合,手动转换按键SW无效,只有处于守候状态时,每按动一次SW,JD7就动作一次,下次运行的水泵组转换一次。
正在供(排)液时,若出液口压力异常,JD11或JD12吸合,控制本水泵组自动灌引水和出液口压力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正极被拉断,而电源正极通过D17或D19送至另一组泵的自动灌引水和出液口压力检测控制电路,实现了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相互转换控制。
正在供液时,若出现其低位液池缺液,那么JD1或JD17吸合,控制本组泵供液工作的电路的电源负极被拉断,同时,电源正极则通过JD1或JD17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送至另一组泵供液控制电路,从而实现了供液时低位液池缺液停机、转换至另一组泵供液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设计先进独特:采用数字集成与独特的保险自恢复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式工作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的问题,与分立元件与普通集成电路设计相比,系统工作更加稳定可靠、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省时、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具有高度的自动化,集多功能于一体,有全面的报警显示功能:系统具有高、低、同步液位检测、单组泵自动循环,双组泵自动转换循环或同步运行、故障报警显示转换或停机、自动灌引水、自动延时出液口压力检测等全面的控制功能供户在电气成套设计和现场使用中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除压力检测保护(已有技术根本没有压力保护,泵抽出液否?无人检测)动作后,需人为断电一次以外,其余全部功能都是系统自动完成的:供(排)液时,低位液池的液位低于低液位、任何一组泵排液故障、三相电压失衡或缺相以及排液时,低位液池的液位超过警戒液位,系统都将在报警的同时使相应的指示灯点亮或熄灭,明确显示报警原因。系统在报警输出的同时会自动区别不同的情况指挥:是停止供液还是继续供液?是转换成另一组泵继续供液还是待故障排除后自动恢复供液?以及两组泵同时供液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实用耐久:对电源输入、开关输出与传感信号、其他检测信号之间相互隔离,以确保安全。特别是在增加了抗感应雷击、防触点打火、以及保险自恢复电路等可靠性增强的措施后,能适应电网巨幅波动和在恶劣霉潮环境中长期通电工作,能承受现场强烈的电磁干扰与感应雷击,而常规设计的电子电器在此情况下几乎失灵甚至报废。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真正适用于长期连续无故障运行,这也是其它类型的控制器所无法比拟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采用碳极作液位传感器,安全可靠、寿命长,且不污染液质。
正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具有上述优点和有益效果,所以适用范围广。本控制器适用于矿井井下给排水,同时也适用于自来水塔、高楼水箱、地面污池、深水井、工矿液池、农村各级提灌站等许多场合,控制各类生活泵、排污泵、工业泵及家用泵等自动化供液、排液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供(排)液时对一组泵一个低位液池控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供(排)液时对两组泵一个低位液池控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供液时对两组泵两个低位液池控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两组泵一个低位液池向一个高位液池供液时对两组泵控制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两组泵一个低位液池向外排液时对两组泵控制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两组泵两个低位液池向一个高位液池供液时对两组泵控制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一组泵一个低位液池向一个高位液池供液时对一组泵控制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在一组泵一个低位液池向外排液时对一组泵控制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入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先对下列代号的汉字拼音意义作一个说明:G—供,P—排,Y—液,K—控,Z—制,Q—器。数字1代表一组泵或一个低位液池,数字2代表两组泵或两个低位液池。如果放在一起组合,如:GPYKZ-1/1G(P),则表示供(排)液时一组泵一个低位液池的情况,同理
GPYKZ-2/2G,则表示供液时两组泵两个低位液池的情况,余类推。
下面结合电路原理图1~3和安装、连接示意图4~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KZQ)。
如图4、6、7所示,用GPYKZ-1/1G、GPYKZ-1/2G、GPYKZ-2/2G控制器作供液控制时,1I、1J、3I、3J、D五碳极液位传感器安装在高位液池1中,其一端放入高位液池1的不同位置:高液位2、低液位3和超低液位4上,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GPYKZ-1/2G、GPYKZ-2/2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高位液池1的高、低液位2、3检测控制和超低液位4检测用。
2I、2J、4I、4J、D五碳极液位传感器安装在低位液池5中,其一端放入低位液池5的不同位置:高液位6、低液位7上,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GPYKZ-1/2G、GPYKZ-2/2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检测控制用。
如图5、8所示,用GPYKZ-1/1P、GPYKZ-1/2P控制器作排液控制时,1I、1J、3I、3J、2I、2J、D七碳极液位传感器安装在低位液池5中,其一端放入低位液池5的不同位置:高液位6、低液位7、超高液位8、警戒液位9上,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P、GPYKZ-1/2P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超高液位8和警戒液位9检测控制用。
1A、1B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第一组泵10出液口的电接点压力表11的两常闭触点,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一组泵10出液口压力检测控制用。
2A、2B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第二组泵12出液口的电接点压力表13的两常闭触点,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二组泵12出液口压力检测控制用。
C、D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150/5的电压互感器14线圈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三相电压缺相或三相电压严重失衡检测控制用。
K21、K22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为第二组泵12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3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二组泵12运行之前灌引水控制用。
K11、K12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为第一组泵10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2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一组泵10运行之前灌引水控制用。
N1、N2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声、光等报警系统负载开关17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报警控制用。
G、H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启动第二组泵12的手动开关15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二组泵12的启动与停止的控制用。
E、F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启动第一组泵10的手动开关16两端,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第一组泵10的启动与停止的控制用。
L、M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交流380V或220V的电源上,其另一端分别接到GPYKZ-1/1G(P)、GPYKZ-1/2G(P)、GPYKZ-2/2G的相对应的接线柱上,作本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用。
实施例1:
用GPYKZ-2/2G控制器在“自来水塔”、“提灌站”等处作供液控制,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安装、连接示意如图6所示。
两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不缺液的前提下(即:两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两低液位7以上),如果高位液池1内液位下降至低液位3时,本控制板的K21与K22首先闭合,控制第二组泵12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3被接通;其接通持续时间约为120秒。(若是潜水泵,不需要灌引水,那么K21与K22悬空即可)约120秒以后K21与K22断开,同时G与H的第二组泵12的手动开关15闭合,启动泵12开始供液;开始供液约60秒之后本控制器给出出液压力检测信号此时有两种情况:①第二组泵12的电接点压力表13的实际压力达到或略超过设定压力,这说明供液系统工作正常,继续供液。②第二组泵12的电接点压力表13的实际压力小于设定压力,说明供液系统工作异常,它可能是第二组泵12的电机或第二组泵12出故障或灌引水有问题等,此时本控制器立即断开G与H的第二组泵12的手动开关15停止第二组泵12供液,同时N1与N2闭合,报警负载17被接通,此时控制器内的蜂鸣器响起;第二组压力保护指示灯LED6点亮;本控制器自动转换至第一组泵10供液,其供液及检测过程与第二组泵12的供液检测过程完全相同,不论是哪组泵(10或12)供液过程中出现压力检测异常,这两组泵10,12都将相互转换;当两组泵10,12同时供液时,若出现其中一组泵10或者12压力检测异常,那么有故障的泵10或12停止供液并报警,无故障的泵10或12继续运行;直到高位液池1的高液位2时停止。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的保护,自身无法解除,只有排除故障并关断一次控制器电源之后才会恢复正常工作。(在未排除故障的情况下关断一次控制器电源之后,控制器要首先检测目前是否需要供液,如果暂时还不需要供液,控制器便处于正常的守候状态,待需要供液时再检测出液口压力;若需要立即供液,它将重复以上的过程,约3分钟以后,再次回到出液压力检测保护状态)若不需要对泵组10、12的出液口压力进行检测保护、转换时,将1A,1B与2A,2B悬空即可;不需要接报警负载17时,将N1,N2悬空;不需要灌引水时,将K11,K12与K21,K22悬空;不需要作两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检测保护时,将控制器上的2I、4I与D短接即可。
若供液系统工作一切正常,随着供液工作的不断进行,高位液池1的液位也会不断上升,当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控制器会断开G与H的第二组泵12的手动开关15停止供液,处于守候状态。停止供液之后随着生产、生活用液量的不断增加,高位液池1的液位又会逐渐下降,当降至低液位3时,本控制器自动转换成第一组泵10供液。K11与K12首先闭合,控制第一组泵10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2被接通,其接通时间约120秒之后,K11与K12断开同时闭合第一组泵10的手动开关16的E与F,停止灌引水,启动第一组泵10供液,约60秒之后检测其出液口压力等等,如此循环。特殊情况下,如:用液的高峰期或高位液池1漏液等,尽管其中一组泵10或12在不断的供液,但高位液池1的液位仍然在下降,当降至超低液位4时,另外一组未工作的泵10或12也开始供液即两组泵10,12同时供液,直到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同时停止,这之后又恢复正常循环。
在其中一组泵10或12供液过程中,若出现该组泵10或12相对应的低位液池5的液位下降至低液位7时,控制器会自动转换至另一组泵10或12继续供液至到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停止,同时,接通报警负载17,对应的低位液池5缺液指示器点灯,蜂鸣器响,其转换与报警等只有该低位液池5的液位恢复到高液位6时停止。若是两组泵10,12同时在供液时,出现其中一组泵10的低位液池5的液位低于低液位7,该组泵10停止供液并报警,但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低液位7以上的那一组泵12继续供液至到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停止。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三相电源严重失衡或缺相,控制器的N1与N2闭合,控制器上的蜂鸣器响起;同时缺相保护指示灯LED5点亮,但电源恢复正常后,自动恢复正常循环:需要供液时按供液程序运行,不需要供液时处于正常的守候状态。不作此项检测控制时,将控制器上的C悬空即可。
当主控制板内部出现短路故障时,其JKPPTC器件将处于高阻状态停止一切工作,处于自我保护状态,需请有资格的维修人员检修,故障一排除,立即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当有感应雷击袭击时,主板电源输入两端的压敏电阻瞬间短路,使得输入主板的电源电压因瞬间短路而不致于过高,从而保护了主控制板自身。
在E与F、G与H、N1与N2、K11与K12、K21与K22输出触点间也加有适当的压敏电阻,防止这些触点在闭合与断开时打火,从而延长了这些触点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的上述结构形式的电路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处于高液位2时,碳极液位传感器1I、3I与D就同时浸入了弱导电液体中,此时IC1和IC9的第2脚都为低电平,IC1和IC9的第3脚都为高电平,使IC5的第12,2脚呈高电平,因IC5的第13、1脚接在+5V上,故从IC5的第11、3脚输出的则是低电平,该低电平通过R8,R17之后送至Q1,Q2的基极,Q1,Q2截止,JD2,JD3不动作,两组泵10,12的延时、启动等电路因JD2的第四副触点的电源负极没有接通而不工作,因此,不能供液。
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处于高液位2与低液位3之间时,尽管碳极液位传感器1I,3I与D没有直接同时浸入了弱导电液体中,但因碳极液位传感器1I,3I与1J,3J之间是通过JD2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和JD3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连通的,而碳极液位传感器1J,3J与D此时是浸在弱导电液体中,因此这时的情况与碳极液位传感器1I,3I与D同时浸在弱导电液体中的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还是不能供液。
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处于低液位3以下,超低液低4以上时,碳极液位传感器3J通过弱导电液体与碳极液位传感器D导通故JD3仍不会动作,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1J都不能通过弱导电液体与碳极液位传感器D导通,故IC1的第2脚呈高电平,IC1的第3脚为低电平,IC5的第12脚为低电平,因IC5的第13脚接在+5V上,故从IC5的第11脚输出的则是高电平,该高电平通过R8之后送至Q1的基极,Q1导通,JD2吸合;第一副触点:接通电源负极后,送至IC12的第1、2脚,IC12及其附电路组成的是一个单脉冲发生器,因此从其第10脚输出一个单脉冲信号至IC7的第3脚,IC7及其附属电路构成的是一个双D触发器,因此它的第3脚得到触发脉冲信号后,第1脚电平翻转直到第二次脉冲到来又再次翻转,IC7的第1脚与IC6的第7相接,而IC6的第10脚在第7脚是高电平时与电源负极相通,JD7就吸合;在IC6的第7脚是低电平时它的第10脚与电源负极断开,JD7失放。JD7的吸合与失放是接通第一组泵10与第二组泵12的启动、延时等电路的电源正极,这样就实现了两组泵的自动转换。由于IC12是在JD2吸合时才发出一个单脉冲,当它第二次吸合时又才发出第二个单脉冲,而JD2又是高位液池1的液位每到一次低液位3时才动作一次,故实现了第一次供液与第二次供液两组泵10,12的相互转换。两组泵10,12均处于守候状态时,每按动一次SW,下次供液的泵将转换一次,即:此时每按动一次SW,JD7动作一次;只要有泵组10或12正在供液,按动SW就无效。第二副触点:动作点接的是+12V,当JD2吸合后,+12V经R19后,使LED3点亮,JD2失放时,LED3因失去+12V电源而熄灭,因此LED3是正在供液的指示灯。第三副触点:JD2吸合后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1J为断开状态,这样随着供液的不断进行,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达低液位3后,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D仍然没有通过液体而导通,继续供液,只有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D通过液体导通而停止供液。这时JD2失放,碳极液位传感器1I又与1J相通,液位又只有低于低液位3以下时重复以上的过程。第四副触点:JD2吸合后,电源负极去JD1和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通过各自的常闭去各自的自动灌引水和输出、报警、出液口压力检测等电路。在JD1和JD17不动作的情况下,哪一组泵得12V的正极,哪一组泵就开始供液,两组泵10,12同时得到12V的正极时,同时供液。
当高位液池1的液位在碳极液位传感器3J以下时,以IC9和JD3为主的同步液位检测电路与IC1和JD2为主的液位检测电路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液位在碳极液位传感器3J以下时,JD3吸合后,它的第一和第二副触的常开都接通+12V电源,即JD7的常开与常闭都将接通+12V电源,此前未工作的哪一组泵也开始工作,实现了高位液池1的液位到超低液位4及以下时,两组泵10,12同时供液的功能,当液位到达高液位2时,两组泵10,12同时停止工作,以后又进入循环状态。
低位液池5的液位检测与高位液池1的液位检测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这里不再重复。只是当两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两低液位7以上时(两低位液池5不缺液),JD1,JD17均不吸合,需要供液时,正常供液,不该供液时,就处于正常的守候状态。当两低位液池5的液位一旦低于低液位7以下时,JD1与JD17就吸合,JD1的第一副触点:动作点接JD8的常闭+12V电源,常开接JD7常开即第二组泵12工作的+12V电源,实现了第一组泵10因缺液JD1动作后接通第二泵12的电源即低位液池5缺液自动转换。JD1的第二副触点:动作点接+12V电源,常开经D11后分两路:第一路:送至JD6的工作线圈,JD6吸合,N1与N2接通,接在N1与N2上的报警负载17接通,实现了低位液池5缺液报警的功能。第二路:去S1之后到T1,T1是本控制器主板上的蜂鸣器,不需要该蜂鸣器叫时,可按动S1来关断它。JD1的第三副触点:与JD2的第三副触点功能完全相同。JD1的第四副触点:动作点接受JD2常开点控制的电源负极,常闭点接第一组泵10的延时、启动等电路的电源负极,实现了低位液池5缺液停机、显示的功能。因低位液池5缺液而停机报警之后,只有当它的液位恢复到高液位6以上后,停机、报警、转换才会自动解除,回到正常供液或守候状态。
当由第一组泵10供液且其低位液池5不缺液时,由IC10、JD9、JD4、JD15等组成的第一组泵10延时、启动电路的+12V和电源负极同时接通,此时,JD15吸合的同时IC10开始延时计时;JD15的吸合使K12与K11接通,而K11与K12是第一组泵灌引水负载开关22;IC10的延时时间长短由R22和C109的大小来调整,本控制器设计为约120秒,约120秒后IC10的第2脚呈高电平时,IC10的第3脚为低电平,这时,JD9吸合,通过JD9的受控+12V分三路送出,第一路:使JD4吸合,JD4的吸合导致E与F16接通,第一组泵10开始供液;JD4的吸合还直接导致JD15失放,JD15的失放使K11与K12第一组泵10的控制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2断开,即停止灌引水;第二路:受控+12V通过R18后去LED8,LED8的点灯说明第一组泵10供液正式开始。第三路:受控+12V送至IC2、JD10等组成的第一组泵10出液口压力延时检测电路。
由IC2、JD10等组成的第一组泵10出液口压力延时检测电路在第一组泵停止灌引水,正式开始供液时得到+12V,它的工作原理与IC10、JD9等组成的电路完全相同。只是本控制器设计延时时间为约60秒,也就是说:第一组泵10停止灌引水正式供液后约60秒JD10吸合,1A接通了电源负极,而1A与1B是接在第一组泵10出液口的电接点压力表11的常闭触点上的,这时分两种情况:第一、正式供液约60秒后,其出液口的电接点压力表11的压力已大于或等于设定断开压力,那么,1A与1B为断开状态,说明供液系统工作正常,继续供液。第二、正式供液约60秒后,其出液口的电接点压力表11的压力小于其设定接点断开压力,那么,1A与1B是接通的,电源负极通过1B送至IC13的(1)(2)脚,(IC13与IC7和IC6的连接方式、工作过程和IC12与IC7、IC6的连接方式、工作过程是相同的,只是输入、输出脚位不同而已。)因此一旦IC6的第11脚与电源负极通,JD11就吸合,JD11的吸合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断开了第一组泵10的延时、启动等电路的+12V电源,第一组泵10停止工作。实现了第一组泵10供液约60秒后,供液不正常停机的功能。第二、+12V电源分三路送出:①经D18送至JD6,JD6的吸合,与低位液池5缺液时,报警开关接通和蜂鸣器响起的情况相同,这样就实现了第一组泵10供液异常时,报警的功能。②经R21送至LED7,从而,实现了第一组泵10供液异常显示功能。③经D17送至JD7的常开,即:第二组泵12的延时、启动等电路的电源,第二组泵12在得到+12V电源后的工作状况与第一组泵10的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像第一组泵10供液异常而导致的报警、显示、转换等:本控制器自身无法解除,只有排出故障后关断一次控制器电源,控制器才会恢复正常检测、供液等状态。在没有排出故障的情况下,就关断一次控制器电源后,控制器将重复上述的检测、转换、报警、显示等过程。
第二组泵12的工作状况与第一组泵10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相互转换,当两组泵10,12都在供液时,出现其中一组泵10或12供液异常时,有故障的泵组10或12将停止供液并报警、显示;无故障的泵组12或10继续供液。
C、D两信号线的一端分别接在150/5的电压互感器14线圈两端,从该互感器14线圈中心穿过的三相动力电源,如果不缺相或三相电压是平衡的,那么,C与D两信号线之间的电压将很低,通过D16整流、C108滤波、RP和R13分压后,不能使Q4饱和导通;如果三相电压严重失衡或缺相,那么送到Q4基极的电压足以使Q4饱和导通,Q4的饱和导通电压由RP来调整,JD8吸合;JD8的吸合导致如下三个结果:1、+12V经R13后去LED5,从而实现了三相电压严重失衡或缺相保护动作的显示功能。2、+12V经D21使JD6吸合报警,实现了三相电压严重失衡或缺相保护动作的报警功能。3、JD8的吸合导致常闭的+12V电源被拉断,使得第一和第二组泵的延时、启动等电路的电源被切断,故不能供液,实现了三相电压严重失衡或缺相保护停机的功能。当三相电压恢复正常时,Q4截止,相关的报警、显示、停机保护解除。控制器也恢复正常的供排液功能。
第二组泵12的工作状态与第一组泵10完全相同,两组泵10、12在各自的低位液池5缺液或供液时各自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都将相互转换、报警、显示等。
实施例2:
用GPYKZ-1/2P控制器在“井下水仓”等处作排液控制,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安装、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
KL1的E2接E3、KL2的F2接F3、KL3的A2接A3、KL4的B2接B3、KL5的G2接G3、KL6的D2接D3
当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其低液位7以下时,由于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1J、2I与2J、3I与3J是通过继电器的常开相连,这与供液时相反,碳极液位传感器D与它们为断开状态,故,IC1、IC4、IC9的第2脚都是高电平,它们的第3脚都是低电平,Q1、Q3、Q2截止,继电器JD2、JD1、JD3均不动作,此时的控制器处于守候状态。
随着液位的不断上升,只有当低位液池5的液位在其超高液位8以下,高液位6以上时,碳极液位传感器1I与D通过弱导电液体而导通,使IC1的第2脚变成低电平,IC3的第3脚变成高电平,Q1饱和导通,JD2吸合,开始向外排液,其自动灌引水、延时出液口压力检测、转换、停机、报警等与上述实例1完全相同。随着排液工作的不断进行,当液位降至低液位7以下时停止排液;当液位再次上升到超高液位8以下,高液位6以上时,控制器会自动转换成另一组泵排液,其工作原理与方式同上述实例1。
如低位液池5的“涌水量”大于一组泵10或12的排液量(如丰水期),尽管其中一组泵10或12在不断排液,但低位液池5的液位还是在上升,当液位升至超高液位8时,3I与D两碳极液位传感器也通过弱导电液体而导通,使IC9的第2脚变成低电平,IC9的第3脚变成高电平,Q2饱和导通,JD3吸合,另外一组泵12或10也开始向外排液,其自动灌引水、延时出液口压力检测、转换、停机、报警等与上述实例1完全相同。随着两组泵10、12排液工作的不断进行,当液位降至低液位7以下时两组泵10、12同时停止排液;这之后又正常循环。
两组泵10、12同时排液时,低位液池5的液位应迅速下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液位仍然会上升(如透水)当液位上升到警戒液位9时,碳极液位传感器2I与D也通过弱导电液体而导通,使IC4的第2脚变成低电平,IC4的第3脚变成高电平,Q3饱和导通,JD1吸合,此时,两组泵10、12在继续排液的同时开始报警,提示人们:请采取措施加大排液量或抓紧时间撤离危险区。该报警要到液位降至低液位7以下才会自动停止,这之后又恢复正常循环。
之所以用这两个实例来说明,是因为GPYKZ-2/2G的供液工作过程已经包括了GPYKZ-1/1G、GPYKZ-1/2G的供液工作过程。GPYKZ-1/2P的排液工作过程也包括了GPYKZ-1/1P的排液工作过程。但不应将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理解为仅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包括由电源变压器B、整流二管D1~D4、电容C1~C4、C101~C103、三端稳压器U1、U2、发光二极管LED1及电阻R1组成的电源电路,由集成块IC1、IC5、电容C5、电阻R2、R3、R8、R19、发光二极管LED3、继电器JD2、传感器1I、1J、D、三极管Q1及二极管D12组成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及显示电路,由集成块IC10、电阻R18、R22、发光二极管LED8、电容C13、C109、二极管D26、D27及继电器JD9组成的延时开机控制与显示电路,由集成块IC13、电阻R29~R32、电容C112、二极管D29组成的单脉冲发生电路,由集成块IC6、IC7、电阻R10及电容C9、C106组成的双D触发与驱动电路,由150/5的电压互感器(14)、电阻R13、R14、RP、电容C11、C108、二极管D14~D16、D21、发光二极管LED5、三极管Q4及继电器JD8组成的三相电压缺相或严重失衡检测控制与显示电路,由压敏电阻R106组成的防感应雷击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R101、R103、R105分别组成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由继电器JD6、开关S1、蜂鸣器T1、电阻R37组成的报警及报警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还有
(1)保险自恢复电路,
(2)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
(3)供液时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9)检测控制电路,
(4)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
(5)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
(6)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保险自恢复电路是由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JKPPTC串接在电源电路中组成的,热敏电阻JKPPTC的一端与D1、D2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U1的in极和C101的正极相连,热敏电阻JKPPTC的型号,根据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是由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及显示电路连接接插件KL7和KL1组成
KL7的C1与JD2的从上至下数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7的C2与1J相连,
KL7的C3与JD2的第三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KL1的E1与IC5的第12脚相连,
KL1的E2与IC1的第3脚相连,
KL1的E3与R8的一端相连,
KL1的E4与IC5的第11脚相连,
供液时,KL1的E1接E2、E3接E4,KL7的C1接C2,
排液时,KL1的E2接E3,KL7的C2接C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供液时的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9)检测控制电路是由与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相同的电路连接接插件KL2、KL3、KL4和JD2的第四副触点组成的,
KL2的F1与IC5的第9脚相连,
KL2的F2与IC4的第3脚相连,
KL2的F3与R9的一端相连,
KL2的F4与IC5的第10脚相连,
KL3的A1与JD1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3的A2与2J相连,
KL3的A3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KL4的B1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相连,
KL4的B2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KL4的B3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与JD4、JD15工作线圈的一端和IC10的第1脚、C109的负极、C13的一端相连,
在作供液控制的低位液池(5)的高液位(6)检测控制时,KL2的F1接F2,F3接F4,KL3的A1接A2,KL4的B1接B2,
在作排液控制的低位液池(5)的警戒液位(9)检测控制时,KL2的F2接F3,KL3的A2接A3,KL4的B2接B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是由延时开机控制及显示电路和JD4、JD5组成的,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11的常闭、JD9工作线圈的一端、D26的负极、JD9的动作点相连,
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常闭与JD15的工作线圈一端相连,
D4的第二副触点的动作点E和常开点F与控制第一组泵(10)工作的手动开关(16)相连,
JD15的动作点K12和常开点K11与控制第一组泵(10)灌引水的负载开关(22)相连,
JD4和JD15的工作线圈的一端并联后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是由与延时开机控制相同的电路与电接点压力表(11)组成的,
JD10的常开通过1A与电接点压力表(11)常闭点的一端相连,电接点压力表(11)的另一端通过1B与IC13的第1、2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是由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与单脉冲发生电路、双D触发与驱动电路、JD11组成的,
IC13的第1,2脚与1B相连,
IC13的第10脚与IC7的第11脚相连,
IC6的第11脚与JD11的工作线圈的一端和D10的正极相连,
IC7的第13脚与IC6的第6脚相连,
JD11的动作点与JD8的常闭相连,
JD11的常闭与JD4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和JD9工作线圈的一端、D26的负极、JD9的动作点、IC10的第4、8脚、R22的一端相连,
JD11的常开分两路,第一路经R21与LED7的正极相连,第二路经D18与JD6的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和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3的第一、二两副触点、JD7的常开、JD7的常闭、KL5、KL6连接组成供液时高位液池(1)的超低液位(4)检测控制电路和排液时低位液池(5)的超高液位(8)检测控制电路,
JD3的第一、二两副触点的动作点并联后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3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闭、JD11的动作点、D19的负极相连,
JD3的第二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开、JD12的动作点、D17的负极相连,
作供液时的高位液池(1)的超低液位(4)检测控制时,KL5的G1接G2,G3接G4、KL6的D1接D2,作排液时的低位液池(5)的超高液位(8)检测控制时,KL5的G2接G3、KL6的D2接D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7、JD2的第一副触点、D13连接组成无故障自动循环电路,
JD2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SW的一端、电源负极相连,
JD2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SW的另一端并联后与IC12的第1,2两脚相连,
IC12的第10脚与IC7的第3脚相连,
IC7的第1脚与IC6的第7脚相连,
IC6的第10脚与JD7的工作线圈的一端、D13的正极、LED9的负极相连,
JD7的动作点与JD8的常闭相连,
JD7的常闭与JD11的动作点、JD3的第一副触点常开、D19的负极相连,
JD7的常开与JD12的动作点、JD3的第二副触点常开、D17的负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和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D17、D19连接组成供(排)液故障时的自动转换电路,
D17的正极与R21的一端、D18的正极、JD11的常开相连,
D17的负极与JD12的动作点和JD7的常开相连,
D19的正极与R20的一端、D20的正极、JD12的常开相连,
D19的负极与JD11的动作点和JD7的常闭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与供(排)液时的高低液位(2、3、6、7)检测控制电路、供液时低位液池(5)的高低液位(6、7)检测控制和排液时的警戒液位(9)检测控制电路,自动灌引水控制电路、出液口压力检测保护控制电路,供(排)液的出液口压力异常时的停机、报警、锁存电路相同的电路与JD1的第一、四两副触点、JD2的第四副触点、JD17的第一、四两副触点、按供液方式连接的原接插件连线连接组成两组泵在供液时低位液池(5)缺液相互转换电路,
JD1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1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开相连,
JD1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2J相连,
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与IC10的第1脚、C109的负极、LED8的负极、C13的一端、JD4工作线圈的一端、D23的正极、JD15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JD2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1J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电源负极相连,
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相连,
JD17的第一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7的动作点、JD8的常闭相连,
JD17的第一副触点的常开与JD7的常闭相连,
JD17的第三副触点的常闭与4J相连,
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与JD1的第四副触点的动作点、JD2的第四副触点的常开相连,
JD17的第四副触点的常闭与IC11的第1脚、C110的负极、LED4的负极、C14的一端、JD5的工作线圈的一端、D22的正极、JD16工作线圈的一端相连,
IC1的第3脚与IC5的第12脚相连,
R8的一端与IC5的第11脚相连,
IC4的第3脚与IC5的第9脚相连,
R9的一端与IC5的第10脚相连,
IC9的第3脚与IC5的第2脚相连,
R17的一端与IC5的第3脚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液位传感器1I、1J、2I、2J、3I、3J、4I、4J、D是碳极。
CNU032327277U 2003-01-06 2003-01-06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80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327277U CN2598032Y (zh) 2003-01-06 2003-01-06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327277U CN2598032Y (zh) 2003-01-06 2003-01-06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98032Y true CN2598032Y (zh) 2004-01-07

Family

ID=3416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3272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8032Y (zh) 2003-01-06 2003-01-06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98032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493B (zh) * 2006-04-10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用于高电压超导电力设备的液氮液位测量装置
CN103076819A (zh) * 2011-10-25 2013-05-01 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控制装置及数据处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493B (zh) * 2006-04-10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用于高电压超导电力设备的液氮液位测量装置
CN103076819A (zh) * 2011-10-25 2013-05-01 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控制装置及数据处理
CN103076819B (zh) * 2011-10-25 2015-08-05 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48337U (zh) 时基电路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CN204570911U (zh) 水电站检修集水井排水控制系统
CN2598032Y (zh) 电子自动供(排)液控制器
CN203104089U (zh) 一款简易的电源故障自动切换装置
CN102477566A (zh) 一种用于电解池的自动保护系统和方法以及电解池
CN201616016U (zh) 水源井自动保护智能监控仪
CN201236822Y (zh) 全自动水泵控制器
AU2021102359A4 (en) Wireless inclinometer
CN210038559U (zh) 农村家庭水箱上水自动控制装置
CN205656738U (zh) 一种电弧性电气火灾预警装置
CN200959326Y (zh) 多功能漏电保安器
CN204456295U (zh) 水流量开关以及自动水泵控制器
CN204491733U (zh) 一种静压供水控制装置
CN107720999A (zh) 一种带有水压自动调节功率装置的净水设备
CN207647749U (zh) 一种智能语音水泵控制系统
CN104808704B (zh) 远程自动上水控制系统
CN201232570Y (zh) 矿用隔爆自动排水监控器
CN104818746A (zh) 一种静压供水控制装置
CN204595627U (zh) 水仓水位远程自动控制系统
CN201655670U (zh) 一种液位开关
CN205355779U (zh) 一种具有远程通知功能的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CN203347946U (zh) 一种节能器
CN204179637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欠压分励脱扣控制模块
CN211445116U (zh) 一种用于水循环真空泵的保护装置
CN2927138Y (zh) 纯水机电脑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