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96613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96613Y
CN2596613Y CN02292688U CN02292688U CN2596613Y CN 2596613 Y CN2596613 Y CN 2596613Y CN 02292688 U CN02292688 U CN 02292688U CN 02292688 U CN02292688 U CN 02292688U CN 2596613 Y CN2596613 Y CN 259661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ircuit board
electric connector
condui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292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蒂莫西·B·比尔曼
艾瑞克·D·钟瑞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226,84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66340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9661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9661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1),该电连接器安装在子电路板上,用来与安装在主电路板上的对接连接器(2)相对接。电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第二绝缘本体(12)及安装在两者之间的内置电路板(3)。成排信号端子(5)和接地片(4)交替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12)上用以接合内置电路板(3)。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边缘延伸出两个凸块(37),当电连接器(1)组装时,凸块(37)分别插入至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1、12)上所设的对应通孔(15、19)内,以定位内置电路板(3)。通过这种设计,电连接器达成较好的电气性能和部件的轻易组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具有多行列导电元件的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若干内置电路板用以形成所需的导电路径以连接子电路板和主电路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大多数应用在计算机和通信装置中的背板组合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主电路板,此电路板需要连接具有其它功能的电子延伸卡/电路板以致于其所属的整个组合能实现不同、改进和反复操作性能。所以,如用于连接主电路板和其它延伸电路板/卡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的若干互连装置广泛用在背板组合中。由于互连装置具有多行列导电元件或端子,目前尚未找出一种用于制造、组装和安装此互连装置的有效且成本低的方式。现有背板连接器设计使用一个体积较大的绝缘本体,此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以收容插入的导电端子。然而,此设计不足以满足近来互连装置的高密度和小间距的要求,特别是复杂和必要的组装过程导致成品高成本并且耗时。因此,现有技术中将每一排端子作为一可分离的模块,其包括具有一体成型料带的一列端子。若干模块一体安装在连接器绝缘本体内以形成一完整的连接器。美国专利第5,066,236号和第5,664,968号均揭示这种连接器结构。通常,在这种连接器中的所有模块基本相同。然而,有时在连接器中需要不同类型的模块,以与通过连接器信号的不同电特性能够兼容。另外,由于电子工业具有小型化和改善电气性能的发展趋势,较大导电元件/端子密度和高传输速度的规格不断发布。这些规格导致设计冲突,特别是当传输频率在近似500兆赫范围内或更高时,由于增加端子密度会使得导电元件/端子彼此之间更加靠近,因此导致在不同信号对相邻导电元件/端子之间的串扰。所以,美国专利第5,104,341号和第6,299,484号介绍了一些设置在每两个信号模块之间用以减小彼此间相互串扰的装置。
然而,近来新开发的一体成型技术表明越来越小的导电元件被组装在一个小尺寸塑料盒内会导致较高生产成本。由于较高塑料注射压力和这些元件之间的小空间,所以很难把这些高密度排列的导电元件定位在一个注塑成型模具内。为实现此效果需要成本很高的精密复杂的模具。因此,业内考虑到使用其它一些像小电路板的替代装置。美国专利第4,571,014号和第5,924,899号均揭示了安装在背板连接器内的若干内置电路板。这些电路板的每一条导电路径比注塑成型模块的可分离冲压端子要细并且彼此更加靠近,但是,小电路板成本亦较高,并且需要与电路板上的每一条导电路径连接的额外焊接尾部或对接端子,其大多数在电路板被安装至背板连接器前须先焊接于电路板上。当背板连接器对接时,由于施加在每一个电路板上的对接力可立刻转移到焊接部,所以,每一个电路板的焊接部可能被损坏。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更多的安装或定位特征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背板的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在对接或板安装过程中可避免内置电路板产生不必要的移位,从而实现较好的电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不需要复杂结构即可实现轻易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对于安装在其内的内置电路板的对接移位允许较大公差以及在振动环境下可维持较好的电气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其间形成一收容空间。若干平行隔板分别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的内表面延伸并突伸入收容空间。其上具有路径的内置电路板分别收容在第一、第二绝缘本体中每两个隔板之间。另外,信号端子和接地片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信号端子分别成排收容在每一个隔板中,其设有突露于隔板的一侧面外的接合臂,而每一个接地片定位并分别抵接在每一个隔板的另一侧面。每一个内置电路板在一侧面具有若干信号路径,在另一侧面具有接地层,以致于当电连接器组装时,其可接合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片。
在每两个相互间隔的隔板间的第一绝缘本体的内顶面设有抵压片。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分别形成有若干通孔,第一绝缘本体的每一个通孔与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应通孔恰位于两个相互间隔的隔板间的同一平面上。从每一个内置电路板的边缘外对应于通孔延伸有两个凸块,当电连接器组装时,该凸块插入至通孔内。与此同时,每一个接地片的表面冲压出若干阻挡块,以抵接在第二绝缘本体的内表面。每一个内置电路板固持在相应接地片的阻挡块的顶面上,以当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沿平行电连接器的对接面方向组装在一起时可稳固定位。所以,内置电路板虽未真正固定但可保持在电连接器内。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内置电路板的凸块、绝缘本体的孔以及包括与接地片的阻挡块相配合的凸缘的弹性装置可保证内置电路板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体之间实现良好电性连接。尽管电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但由于大部分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内置电路板和导电体之间,以及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片之间的配合为可分离式,第一绝缘本体可移动锁固在第二绝缘本体上,因此,内置电路板可随时拆除和替换,并且不需其它像回流焊之类的额外过程。
并且,每一个内置电路板的凸块分别沿平行于电连接器对接面的方向插入至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的通孔内,因该方向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的组装方向相同,故第一绝缘本体锁固在第二绝缘本体上,同样内置电路板固定在电连接器内。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内置电路板的凸块将阻挡内置电路板沿对接方向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可分离/接合的部件形成绝缘本体,以将内置电路板夹持于其中,内置电路板设有与绝缘本体配合的凸块,将内置电路板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中,使其在对接或安装过程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移位,从而实现较好电气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容易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对接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对接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图2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其展示了安装在电连接内的内置电路板。
图7为图4与图5电连接器沿B-B线的部分剖视图,其展示了电连接器与其内置电路板间的接合。
图8为图4与图5电连接器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其展示了与邻近内置电路板相接合的导电体与接地片。
图9为图2电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其展示了信号端子未安装时,部分接地片与另一侧的邻近内置电路板的接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为与插头连接器2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此绝缘本体具有两部件,其中一部件为第一绝缘本体11,而另一部件为第二绝缘本体12,这两个绝缘本体组装在一起以在其内形成一收容空间。
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顶壁、后壁和从顶壁的边缘延伸的两侧壁以部分收容上述收容空间。若干隔板13从顶壁的内表面延伸出并突伸入收容空间。这些隔板13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在每两个隔板13之间的顶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彼此间隔的抵压片14。每一个抵压片14可从一隔板13延伸至另一隔板13,其可垂直于这些隔板的表面或与这些隔板的表面成一定角度。在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壁上形成一排通孔15,即第二孔,每一个通孔15设置在每两个平行隔板13之间的部分上。从后壁和两个侧壁的低缘处分别延伸一对锁固臂16。
第二绝缘本体12具有底壁、后壁和两侧壁,以与第一绝缘本体11相互配合以形成收容空间。第二绝缘本体12的后壁和侧壁的外表面形成内设置有台阶的槽道17,槽道17对应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锁固臂16,以当每一个锁固臂16移入槽道17内时,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1、12锁固在一起。从第二绝缘本体12的底壁的内表面延伸设置有若干隔板18,每一个隔板18与第一绝缘本体11的相应隔板13处于同一竖直面上。请参阅图8和图9,隔板18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两排槽道181、182,其中一侧面的槽道181设置得比另一侧面的槽道182深。在第二绝缘本体12的底壁上对应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通孔15设有一排孔19,即第一孔,每一个通孔19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对应孔15位于相同的竖直面上。
请参阅图2、图7至图9,第二绝缘本体12收容有两种类型的导电体。一种导电体为信号端子5,其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12内并成排固持在每一个隔板18内。每一个信号端子5包括用于把信号端子5固持在隔板18上的固持部52、从固持部52向上延伸并具有突出隔板18侧面的弹性接合臂51和从固持部52延伸超出第二绝缘本体12的底表面用于压制接合子电路板(未图示)的导电路径的尾部53。另一种导电体为分别位于每一个隔板18上的接地片4。每一个接地片4包括一抵接在隔板18侧面的板状基部,从基部的低部延伸出若干压入式尾部41。这些尾部41与信号端子5的尾部53沿低于每一个隔板18的水平线交错排布以避免两种导电体4、5之间发生短路。当插头连接器1组设在子电路板时,接地片4的每一个尾部41被压入子电路板的相应通孔中。因此,插座连接器1通过这些压入式尾部41而被定位在子电路板的适当位置,信号端子5获得足够压入力以使其压入式尾部53与连接子电路板的垫片有效接合。另外,若干弹性柱42从每一个接地片4的上缘延伸,并被弯折抵接在隔板18的另一侧面。每一个弹性柱42的大部分收容在相应的槽道181内,而其端部则突露于隔板18的表面外。每一个接地片4基表面上冲出矛状臂43,此矛状臂43与隔板18相抵触于接地片4表面的较浅槽道182相邻。矛状臂43当其与任一内置电路板3接合时可获得足够弹性移动空间。由此,每一个接地片4的基表面冲压出若干阻挡部44。这些阻挡部44可设置成一部分位于第二绝缘本体12的底壁内表面的垂直延伸弹片,或一垂直延伸且顶部和底部被切去边缘的燕尾凸起。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定位于相应接地片4的弹性阻挡部44的顶部,以当这些元件组装时被垂直定位。
请参阅图2和图6,用作为电连接器1的主要导电体的若干内置电路板3收容在收容空间内,其一部分分别保留在第一绝缘本体11的每两个隔板13之间。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一侧面设有若干对信号路径31,而另一侧面则设有一接地层32。信号路径对31基本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接地层34设置在两个邻近信号路径对31之间或部分包覆一信号路径对31。每一个信号路径对31在其两端具有垫片33。信号路径对31一端的垫片33排列在邻近内置电路板3的对接边缘,用以与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12的导电体相接合。信号路径对31另一端的垫片33排列在邻近内置电路板3的另一对接边缘,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相对接。用于对接的垫片33在邻近内置电路板3的对接边缘处均具有一分割区35(如图6虚线所示),以保持沿信号传输路径的阻抗一致,因为当垫片33比其连接信号路径31宽时,信号传输路径的阻抗就会变化。同理,在内置电路板3另一侧邻近任一垫片33的接地层32的分割区35也可以耦合方式影响信号传输路径的阻抗。在邻近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任一对接边缘的另一板面上形成连接至接地层32的两排相间隔的路径端36。从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底缘和顶缘分别延伸出两个用作固定机构的凸块37,即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其分别被插入至第二绝缘本体12和第一绝缘本体11的通孔19、15内,以沿对接方向固定内置电路板3。
请参阅图2、图6至图9,当电连接器1将被组装时,包括信号端子5和接地片4的导电体先被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12内。信号端子5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12的每一个隔板18上,并使其接合臂51部分突露于隔板18的一侧面外。每一个接地片4安装抵接在隔板18的另一侧面,其弹性臂42悬挂在槽道181内,并与信号端子5位于隔板18同一突出面上。内置电路板3分别插入至每两隔板18所形成的槽道内,并位于和内置电路板3和槽道底部的接地片4相抵接的阻挡部44上。每一个信号端子5的接合臂51与内置电路板3的每一信号路径对31的相应垫片33电性接合,而安装在与端子5相同隔板18上的接地片4的弹性臂42与包覆信号路径31的接地层34相电性连接。接地片4的矛状臂43电性接合邻近内置电路板3的另一内置电路板3的接地层32的路径端36。接地层34的接合区与内置电路板3的底缘之间距不同于信号垫片33和内置电路板3之间距。所以,每一个内置电路板只需很小的插入或接合力便很容易插入至第二绝缘本体12的相应槽道内。最后,内置电路板3和第二绝缘本体12的次部件被第一绝缘本体11沿与连接器1的对接面平行的方向所遮盖,第一绝缘本体11的锁固臂16滑入并锁固在第二绝缘本体12的槽道17内,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1、12组装在一起。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上部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11的隔板13之间。整个内置电路板3通过在底部与接地片4的阻挡块44和在顶部与第一绝缘本体11的抵压片14相接合而适时定位,以防止沿电路板表面过度移动。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两个凸块37滑移收容在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1、12的通孔15、19内,以防止当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2相对接时电路板3向后移动。因这些凸块37的插入方向与第一绝缘本体11和每一个内置电路板3的安装方向相同,因此,电路板3的安装简易便捷。
请再参阅图1和图3,对接连接器2为一用于连接背板组合的插头连接器,其大部分安装在主电路板上,此插头连接器2具有一绝缘本体20,绝缘本体20具有底壁和从底壁相对两侧垂直延伸的两个肩部21。另外,绝缘本体2还设有延伸出底壁且与底壁一体成型的若干隔板22。这些隔板22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包括接地片6和信号端子7的导电体安装在插头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20的隔板22上。插头连接器2的接地片6和信号端子7的结构特征基本与电连接器1的第二绝缘本体12的导电体相同。每一个隔板22的结构特征也与第二绝缘本体12的隔板13相同。因此,插头连接器2的生产成本因与电连接器1具有若干相同部件而被降低。关于电连接器1的部件在上述提及的优点,在对接连接器也同样可实现。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组合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每两个邻近第一隔板之间形成槽道,第二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的第二隔板,每两个相邻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一槽道,第二绝缘本体的槽道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绝缘本体的对应槽道相对齐;印刷电路板具有顶部和底部,其分别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的槽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槽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印刷电路板的底部延伸有第一凸块,第二绝缘本体在槽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一凸块的第一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印刷电路板的顶部延伸有第二凸块,第一绝缘本体在槽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二凸块的第二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在第二隔板上的信号端子和抵接在第二隔板侧面的接地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内设置有若干台阶状的槽道,第一绝缘本体的低缘处延伸出若干收容在槽道内用于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锁固在一起的锁固臂。
CN02292688U 2002-08-22 2002-12-26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661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226,848 US6663401B2 (en) 2000-12-21 2002-08-22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226,848 2002-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96613Y true CN2596613Y (zh) 2003-12-31

Family

ID=295496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880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88601Y (zh) 2002-08-22 2002-11-25 电连接器
CN022926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6613Y (zh) 2002-08-22 2002-12-26 电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880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88601Y (zh) 2002-08-22 2002-11-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588601Y (zh)
TW (1) TW54965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9652U (en) 2003-08-21
CN2588601Y (zh) 2003-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CN202888439U (zh)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1115745C (zh) 具有集成印制电路板组件的表面安装接插件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CN1104760C (zh) 具有集成电源线的表面安装连接器
CN2735594Y (zh) 电连接器
CN2800581Y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266069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588566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24463Y (zh) 电连接器
CN110994230B (zh) 电连接器
US5860814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960063A (zh) 垂直对接连接器
CN1630965A (zh) 具有调谐阻抗端子的边缘卡连接器组件
CN2687897Y (zh) 电连接器
CN102570116B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接口触头
CN2513239Y (zh) 具固定装置的电连接器
CN2667738Y (zh) 语音插座连接器
CN2365776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665985Y (zh) 电连接器
CN2513240Y (zh) 电连接器
CN2588595Y (zh) 模组连接器(十)
US69187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therein
CN2596613Y (zh) 电连接器
CN21953511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