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导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轧机的线、棒形状的工料导向的装置,具体讲是一种滚动导卫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滚动导卫装置具有摩擦小、产品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逐渐有取代滑动导卫装置的趋势。目前,为了满足多种尺寸规格的线、棒工料的导向要求,滚动导卫装置通常情况下设置有导辊的间距调节机构。导辊间距的调整通常有两种基本调节机构,其一是:导辊轴采用偏心轴的结构,在两对或多于两对导辊的导卫装置中,由于同侧的导辊是设置在同一个导辊支臂上的,导辊轴采用偏心轴的结构可以对其中的某对导辊实施微调,使前后导辊的间距保持相同,就使得导辊间距的调节至少需要操纵两次;采用偏心轴结构来调节导辊间距,依赖于偏心轴,而偏心轴一方面加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单独依赖偏心轴来调节导辊间距其调节范围十分有限,而且要保证多对导辊间距的等值调整更是困难。其二是:在远离导辊一端的导辊支臂部位设有呈楔面的转轮调节机构。在进行导辊间距调节时,需要同时兼顾转轮调节机构和偏心轴结构的调节。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调整转轮调节机构就能实现多于两对导辊间距的等值调整的滚动导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滚动导卫装置,导卫箱体上装配有导板,其内部设有供工料进入和通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导卫箱体上铰支有两对内、外导辊支臂,彼此配对的内、外导辊支臂的前端设有将两者分开的弹簧,内导辊支臂的后端设有端部抵触到调整轮侧面上的调整螺钉,所述的外导辊支臂上的导辊位于内导辊支臂上的导辊的前端,调整轮位于两内导辊支臂之间,调整轮的转轴与导辊的转轴彼此垂直状布置,外导辊支臂的后端抵靠在内导辊支臂上,内、外导辊支臂的前端设有同步等距平移的前、后两对导辊,内、外导辊支臂的转轴与导辊的转轴彼此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卫箱体上装配有导板,导板内部设有供工料进入和通过的通孔,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出清楚的说明,将工料进入导卫箱体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工料离开导卫箱体的一端定义为前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在导卫箱体上设置了内、外两组导辊支臂,其前端均设有导辊,其中内导辊支臂上的导辊为一对,外导辊支臂上的导辊为一对,两对导辊彼此配合实现工料的导向作用,内导辊支臂上的导辊的间距调节是通过其间设置的调整轮的转动,以及配合内导辊支臂的后端设有端部抵触到调整轮侧面上的调整螺钉来实现的,由于外导辊支臂的后端抵靠在内导辊支臂的外侧上,因此,当内、外导辊支臂、支臂轴、导辊支臂前端的导辊,以及内导辊支臂的后端所设的调整螺钉与调整轮的接触部位,外导辊支臂的后端与内导辊支臂抵靠部位之间的几何位置适当设计确定后,可以实现内、外导辊支臂前端的导辊的移动呈现平行移动的特点,就是说,位于工料通过的中心线两侧的前后两对导辊的移动是以彼此平行的方式等距离的分离或靠拢,因此,只要对内导辊支臂前端的导辊间距进行调整,外导辊支臂前端的导辊便同时完成了间距调整。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导辊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滚动导卫装置的导卫箱体10上装配有导板11,其内部设有供工料进入和通过的通孔,导卫箱体10上铰支有两对内、外导辊支臂20、70,彼此配对的内、外导辊支臂20、70的前端设有将两者分开的弹簧40、90,弹簧40、90上、下各设置一个,这样可以保证内、外导辊支臂20、70受到的分开弹力均匀,同时也不影响工料的正常通过,内导辊支臂20的后端设有端部抵触到调整轮50侧面上的调整螺钉60,所述的外导辊支臂70上的导辊80位于内导辊支臂20上的导辊30的前端,调整轮50位于两内导辊支臂20之间,调整轮50的转轴与导辊30的转轴彼此垂直状布置,采用调整轮50进行间距调整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外导辊支臂70的后端抵靠在导辊支臂20上,内、外导辊支臂20、70的转轴21、71、导辊30、80的转轴彼此平行,内、外导辊支臂20、70的前端设有可以同步等距平移的前、后两对导辊30、80。此处应注意内、外导辊支臂20、70的转轴、导辊30、80、调整轮50与调整螺钉60的接触点、外导辊支臂70的后端与导辊支臂20接触抵靠点之间的具体几何关系,这种简单的几何位置关系属常规的结构设计,确保前、后两对导辊30、80相对于工料通过的几何中心以平行的方式等距离分离与合拢,这样就实现了只需调整转轮调节机构就能实现多于两对导辊间距的等值调整。
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导辊支臂70是通过其后端设置的调整螺钉72抵靠在内导辊支臂20上的。通过调整螺钉72的设置可以实现外导辊支臂70上的导辊80的精准调节。
如图1、2、3所示,所述的外导辊支臂70上设有对应内导辊支臂20所设的导辊30的窗孔75。设置窗孔75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内侧的导辊30的工作状态。
如图3、4所示,所述的窗孔75位于外导辊支臂70的上下居中位置处,并自外向内延伸到外导辊支臂70内侧的用于容纳内导辊支臂20上所设的导辊30的局部辊体的凹部76,图4中的双电划线表示内导辊30的轮廓位置。通过上述窗孔75和凹部75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同时由于内导辊30的局部辊体位于凹部76范围内,可以显著缩小装置的体积。
所述的内、外导辊支臂20、70上设有导辊30、80及其支撑轴承81的冷却水路12和润滑油路13,虽然图中画出导辊30的支撑轴承,润滑油路13同样输送到导辊30的支撑轴承上,所述的冷却水路12和润滑油路13的输入端位于导卫箱体10的后端下方。将冷却水路12和润滑油路13的输入端设置到导卫箱体10的后端下方,改善了装置上部周围的操作环境。
所述的外导辊支臂70上设有垂直向抵靠到调整螺钉72螺纹段杆身上的定位螺钉73,调整螺钉72与定位螺钉73之间设有尼龙压紧垫74,调整螺钉72与定位螺钉73的外端均为显露状,通过使用螺丝刀之类的工具对调整螺钉72与定位螺钉73实施调节,由于其外端均为显露状,调节变得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