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60717Y - 双向弹簧铰链 - Google Patents

双向弹簧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60717Y
CN2560717Y CN 02241544 CN02241544U CN2560717Y CN 2560717 Y CN2560717 Y CN 2560717Y CN 02241544 CN02241544 CN 02241544 CN 02241544 U CN02241544 U CN 02241544U CN 2560717 Y CN2560717 Y CN 25607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moving vane
cylindrical shell
elastic force
locking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415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士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qiao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qiao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qiao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qiao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2415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607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607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607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尤指一种应用于双向门,可方便调整扭力弹簧所具有的预力,并可延长双向弹簧铰链使用寿命。其包括有一主体,主体两侧边分别卷曲成筒体,沿筒体于靠近上缘部位形成有一弧形缺槽,各筒体内设有一扭力弹簧,而其外各枢接有前、后活动叶片,又各筒体上、下两端分别组装有弹力调整座及底座,并另有两枢轴,其各别穿过底座、扭力弹簧及弹力调整座、而两端并分别固接于一上、下固定帽,而上、下固定帽内设有内衬,其中该内衬物是以耐磨塑料所制成。

Description

双向弹簧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铰链,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双向门的双向弹簧铰链。
背景技术
一般居家的门户,除了装设有用于闭紧门户的门板外,为了防止蚊虫或飞砂灰尘进入室内,通常会另外装设一道纱门,以提供屋内一基本的屏障。此类纱门是以一弹簧铰链枢接于门框上,藉由弹簧铰链内的扭力弹簧的设置,可于开启纱门后提供一回复扭力,而将纱门自动关上。此类弹簧铰链通常仅能使门单向开启。也就是说,使用者仅能由门的某一侧将门推开,而于该门的另一侧则需要将门拉开,这样的单向设计对于一般居家来说尚可以适用。
但是若装设于商店、仓库或工厂等类的场所,因为进出的人们常两手拿着物品,必需以身体将门顶开而不能以手开门,故前述仅能单向开门的弹簧铰链将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因此,即有人针对这个缺失开发了用于双向门的弹簧铰链,以方便人们不论由门的哪一侧,皆可以推或拉的方式将门开启。
如图7中所示,即为一种公知应用于双向门的弹簧铰链,由于该双向门弹簧铰链的两侧是呈左右对称,所以下述说明乃将双向门弹簧铰链一侧加以剖面以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其包括有一主体70、一前活动叶片80、一后活动叶片80’、二弹力调整座 0及二底座92。
其中主体70两侧边分别卷折成圆柱状的筒体72、72’,二筒体72、72’内各装设有一扭力弹簧74’,其中扭力弹簧74’两端分别勾合于弹力调整座90及底座92上,弹力调整座90的抵靠缘900与底座92的抵靠缘920分别抵靠于筒体72上、下周缘,该二弹力调整座90的抵靠缘900平均分布有数个卡孔90 1以与一卡销91相配合。
前活动叶片80为一略呈90°弯折的片体,于其一侧面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与门板相结合,前活动叶片80另一侧面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72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81、82,后活动叶片80’为一矩形片体,于其一侧近边缘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固定结合于门框上,后活动叶片80’另一侧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72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81’、82’,各上、下枢耳81、81’、82与82’的中心位置则各形成有一轴孔,由于主体70两侧是呈左右对称,故一下说明仅以一侧为例说明,如图7中所示,藉由枢轴85’沿轴向穿过上枢耳81’的轴孔、弹力调整座90而进入筒体72’,并使枢轴85’穿过筒体72’内部所设置的扭力弹簧74’,再穿过底座92后,穿过下枢耳82’的轴孔,而将后活动叶片80’与筒体72’相枢接,扭力弹簧74的扭力可经由旋转弹力调整座90,并以卡销91穿设定位于卡孔901中来加以调节设定,其中二卡销91并分别抵靠于前、后活动叶片80、80’的片体边缘800、800’上,而令扭力弹簧74保持一定的预力。更进一步的,为了限制枢轴85、85’不至掉出筒体72外,在枢轴85、85’两端分别固接有上、下固定帽83、83’、84与84’。
在使用时,各转动构件包括枢轴85’、上、下固定帽83、83’、84与84’以及弹力调整座90会随门板旋转,由前、后活动叶片80、80’带动而转动,于经过一段使用时间后卡销91会因旋转而与前、后活动叶片80、80’的边缘800、800’相磨擦而导致磨损,最后甚而导致扭力弹簧74、74’的扭力因此而失去作用,而其他转动构件如枢轴85’、上、下固定帽83、83’、84与84’及底座92等也会因此而相对松脱,而导致双向弹簧铰链的使用寿命缩短。
由上述的结构安排可以看出,此一公知弹簧铰链仅以卡销91抵靠于前、后活动叶片80、80’的边缘800、800’结构,具有预力不足且容易折损的缺失,因而有进步一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其中主体两侧边相对卷曲的圆柱状筒体在靠近上缘部位形成有一弧形缺槽,弹力调整座配合筒体的弧形缺槽形成设有卡孔的延伸部以供调整栓组设,藉此,方便将弹力调整座调节定位,于使用时可确保扭力弹簧维持一定弹力效果的双向弹簧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其中枢轴上半段为圆柱形,而其下半段则呈多角柱形,上、下固定帽内设有以耐磨塑料制成的内衬,上固定帽内衬中央与弹力调整座中央各形成有一圆孔,下固定帽内衬中央与底座中央各形成有多边形孔,藉此,可防止各转动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松脱,而具有延长双向弹簧铰链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其包括有:一主体,该主体两侧边分别卷曲成筒体,于该筒体两端分别组装有弹力调整座与底座;二个上、下端分别具有勾合端的扭力弹簧及二枢轴,该二扭力弹簧及二枢轴并分别容置于前述主体两侧的筒体中,其中扭力弹簧套设于该枢轴外围,枢轴的上、下端并分别穿过筒体及相应的弹力调整座与底座;二上固定帽及二下固定帽,分别固接在前述枢轴两端;一前活动叶片与一后活动叶片,其分别枢接于主体两侧的筒体,其中前活动叶片为一略呈90°弯折的片体,于其一侧面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与门板相结合,前活动叶片另一侧面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后活动叶片为一矩形片体,于其一侧近边缘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固定结合于门框上,后活动叶片另一侧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其特征在于:
主体两侧筒体于靠近上缘部位沿筒体形成有一弧形缺槽;
枢轴上半段为圆柱形而下半段则呈多角柱形;
上、下固定帽内设有以耐磨塑料制成的内衬,其中上固定帽内衬中央形成有一圆形的固定孔,下固定帽内衬中央形成有一多边形的固定孔,而前述枢轴两端是以紧密结合的方式穿置于各固定孔内而不会脱落;
前、后活动叶片的上枢耳中心位置各形成有一圆形穿孔,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中心位置各形成有一多边形穿孔;
二弹力调整座与二底座,其分别组装并连接于前述二扭力弹簧的两端,弹力调整座中央形成有一圆形通孔,底座中央形成有一多边形通孔,弹力调整座配合筒体的弧形缺槽形成设有卡孔的延伸部以供调整栓组设。
其中,枢轴下半段呈六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六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六边形,底座的通孔为六边形。
其中,枢轴下半段呈八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八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八边形,底座的通孔为八边形。
其中,枢轴下半段呈四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四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四方形,底座的通孔为四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的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其中主体两侧边相对卷曲的圆柱状筒体在靠近上缘部位形成有一弧形缺槽,弹力调整座配合筒体的弧形缺槽形成设有卡孔的延伸部以供调整栓组设,可方便将弹力调整座调节定位,以确保扭力弹簧维持一定弹力效果,并将枢轴设计为上半段呈圆柱形下半段呈多角柱形,上固定帽内衬中央与弹力调整座中央各形成有一圆孔,下固定帽内衬中央与底座中央各形成有多边形孔,藉此,可防止各转动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松脱,而具有延长双向弹簧铰链的使用寿命的功效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的外观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的部分剖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于门未开启时的俯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由门一侧开启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弹簧铰链的由门另一侧开启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传统用于双向门的弹簧铰链的部分剖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弹簧铰链包括一主体10、一前活动叶片20与一后活动叶片30分别和主体10两侧相枢接、二弹力调整座40及二底座42。
其中主体10两侧边相对卷曲成圆柱状的筒体11、12,沿筒体11、12在靠近上缘部位形成有一弧形缺槽110、120,各筒体11、12内各设有一扭力弹簧13及一枢轴14,该扭力弹簧13上、下端分别具有勾合端130以供与弹力调整座40与底座42相组接,其中枢轴14的上半段140为圆柱形,而其下半段142则呈多角柱形,扭力弹簧13套设于该枢轴14上,枢轴14的上、下端并分别穿过筒体11、12及相应的弹力调整座40与底座42,二上固定帽15及二下固定帽16分别固接在前述二枢轴14两端,如图2、3所示,其中上固定帽15及下固定帽16内设有以耐磨塑料制成的内衬150、160,上固定帽15内衬150中央形成有一圆形的固定孔152,下固定帽16内衬160中央形成有一多边形的固定孔162。
如图2所示,前活动叶片20为一略呈90°弯折的片体,于其一侧面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与门板相结合,前活动叶片20另一侧面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12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21、22以供枢设于筒体12,后活动叶片30为一矩形片体,于其一侧近边缘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固定结合于门框上,后活动叶片30另一侧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11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31、32以供枢设于筒体11,由图面上可以看到,后活动叶片30的上枢耳31中心位置配合枢轴14上半段140各形成有一圆形穿孔310,后活动叶片30下枢耳32的中心位置配合枢轴14下半段142则各形成有一多边形穿孔320,由于主体10两侧是呈左右对称,故前后活动叶片20的上枢耳21中心位置形成有一圆形穿孔,前活动叶片20下枢耳22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多边形穿孔。
弹力调整座40和底座42的中心位置则分别形成有轴向贯穿的通孔400、420,其中弹力调整座40的通孔400呈圆形,而底座42的通孔420则呈多边形,又弹力调整座40、底座42的形状皆由三个外径渐缩的圆柱体的外环部401、421,延伸部402、422与勾扣部403、423所构成,于勾扣部403、423中央横向形成有一槽沟405、424,其中弹力调整座40的延伸部402周缘配合筒体11、12的弧形缺槽110、120形成有卡孔40 4以供调整栓41组设。
由于主体10两侧是呈左右对称,故以下说明仅以一侧为例说明,如图2、3所示,当组装时,首先将扭力弹簧13置入筒体11中,并将扭力弹簧13两端的勾合端130分别卡勾于弹力调整座40、底座42的槽沟405、424中,而使得扭力弹簧13可与弹力调整座40、底座42相连动,弹力调整座40、底座42的外环部401、421并分别抵靠于筒体11上、下周缘,后活动叶片30的上、下枢耳3 1、32以其内侧面分别贴靠于弹力调整座40顶面及底座42的底面。
进一步地,把枢轴14下半段142端部套设固定于下固定帽16固定孔160中,将枢轴14并由下往上沿轴向穿过后活动叶片30下枢耳32的穿孔320、底座42的通孔420而进入筒体11及扭力弹簧13中,再穿过弹力调整座40的通孔400及上枢耳3 1的穿孔310,于枢轴14上半段140凸伸出穿孔310的端部套设入上固定帽15的固定孔152中加以紧密固接,如此可使后活动叶片30与筒体11相枢接。
如图3所示,当组装时,调整栓41一端是选择性插于弹力调整座40的某一调整孔404中,而调整栓41另一端则凸出于筒体11弧形槽110的外周面,并抵靠于弧形槽110相对于前、后活动叶片20、30边缘的侧缘上,由扭转弹力调整座40并将调整栓41插入于不同的调整孔404中,可调整扭力弹簧13所具有的预力。
再者,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铰链安装时是将前活动叶片20是固定于门扇50上,而后活动叶片30则是固定于门框60上。
当使用者于一侧将门扇50如图5中所示般推开时,门扇50带动主体10相对于固定在门框60上的后活动叶片30作枢转;而当使用者于另一侧将门扇50如图6中所示般推开时,门扇50带动固定于门扇50上的前活动叶片20相对于主体10作枢转;
当主体10相对于前、后活动叶片20、30作枢转时,前、后活动叶片20、30将带动相配合的上、下固定帽15、16及固定结合在其一端的底座4 2相对于筒体12、11作转动,弹力调整座40则藉由调整栓41定位于弧形槽120、110相对于前、后活动叶片20、30边缘的侧缘而会保持不动,由于扭力弹簧13下端是连接到底座42上,而上端连接于弹力调整座40上,故而在弹力调整座40与底座42作相对转动时会扭转连接于其间的扭力弹簧13,故将产生扭转应变并提供一回复扭力予门扇50,以使其于开启后自动关上。

Claims (4)

1、一种双向弹簧铰链,其包括有:一主体,该主体两侧边分别卷曲成筒体,于该筒体两端分别组装有弹力调整座与底座;二个上、下端分别具有勾合端的扭力弹簧及二枢轴,该二扭力弹簧及二枢轴并分别容置于前述主体两侧的筒体中,其中扭力弹簧套设于该枢轴外围,枢轴的上、下端并分别穿过筒体及相应的弹力调整座与底座;二上固定帽及二下固定帽,分别固接在前述枢轴两端;一前活动叶片与一后活动叶片,其分别枢接于主体两侧的筒体,其中前活动叶片为一略呈90°弯折的片体,于其一侧面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与门板相结合,前活动叶片另一侧面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后活动叶片为一矩形片体,于其一侧近边缘处表面设有穿孔以供固定结合于门框上,后活动叶片另一侧的上、下边缘对应于筒体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上、下枢耳,其特征在于:
主体两侧筒体于靠近上缘部位沿筒体形成有一弧形缺槽;
枢轴上半段为圆柱形而下半段则呈多角柱形;
上、下固定帽内设有以耐磨塑料制成的内衬,其中上固定帽内衬中央形成有一圆形的固定孔,下固定帽内衬中央形成有一多边形的固定孔,而前述枢轴两端是以紧密结合的方式穿置于各固定孔内而不会脱落;
前、后活动叶片的上枢耳中心位置各形成有一圆形穿孔,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中心位置各形成有一多边形穿孔;
二弹力调整座与二底座,其分别组装并连接于前述二扭力弹簧的两端,弹力调整座中央形成有一圆形通孔,底座中央形成有一多边形通孔,弹力调整座配合筒体的弧形缺槽形成设有卡孔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弹簧铰链,其特征在于:枢轴下半段呈六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六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六边形,底座的通孔为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弹簧铰链,其特征在于:枢轴下半段呈八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八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八边形,底座的通孔为八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向弹簧铰链,其特征在于:枢轴下半段呈四角柱形,下固定帽内衬中央的固定孔为四方形,前、后活动叶片下枢耳的穿孔为四方形,底座的通孔为四方形。
CN 02241544 2002-07-17 2002-07-17 双向弹簧铰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607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1544 CN2560717Y (zh) 2002-07-17 2002-07-17 双向弹簧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1544 CN2560717Y (zh) 2002-07-17 2002-07-17 双向弹簧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60717Y true CN2560717Y (zh) 2003-07-16

Family

ID=33714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415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60717Y (zh) 2002-07-17 2002-07-17 双向弹簧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6071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5005A (zh) * 2010-09-17 2011-02-16 高天(中山)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弹簧铰链
CN108457546A (zh) * 2018-01-31 2018-08-28 平湖广奕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弹簧铰链
CN109914955A (zh) * 2019-03-19 2019-06-21 常熟市双荣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宠物窝双向开门铰链
CN109930934A (zh) * 2019-04-10 2019-06-25 徐振溪 一种自动闭合门窗单元及利用其制作的双向平衡门窗单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5005A (zh) * 2010-09-17 2011-02-16 高天(中山)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弹簧铰链
CN108457546A (zh) * 2018-01-31 2018-08-28 平湖广奕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弹簧铰链
CN109914955A (zh) * 2019-03-19 2019-06-21 常熟市双荣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宠物窝双向开门铰链
CN109914955B (zh) * 2019-03-19 2024-03-08 常熟市双荣宠物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宠物窝双向开门铰链
CN109930934A (zh) * 2019-04-10 2019-06-25 徐振溪 一种自动闭合门窗单元及利用其制作的双向平衡门窗单元
CN109930934B (zh) * 2019-04-10 2024-04-26 徐振溪 一种自动闭合门窗单元及利用其制作的双向平衡门窗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72148A (en) Window lock
US7588271B1 (en) Window security lock
WO2006093915A2 (en) Slidable bolt assembly
CN2560717Y (zh) 双向弹簧铰链
AU694692B2 (en) Safety device
CN201818171U (zh) 一种双弹簧铰链
CN201087641Y (zh) 防盗门双轴联动暗铰链
CN102859101A (zh) 窗和门的锁紧装置
CN202249364U (zh) 门框与门扇的铰链组隐藏结构
CN112681913B (zh) 一种定位合页以及门窗
CN202850714U (zh) 双开式关门器总成
CN2504364Y (zh) 用于双向门的弹簧铰链
CN201850889U (zh) 180度暗铰链
CN101250971B (zh) 百叶窗五金件装置
KR0131492Y1 (ko) 문 반자동 닫힘과 멈춤 경첩
CN201363029Y (zh) 可定位合页
CN209637484U (zh) 一种新型加重平开窗铰链结构
KR102453024B1 (ko) 조립 및 현장시공이 용이한 댐핑장치를 갖는 동시 개폐형 여닫이 도어
CN2732937Y (zh) 180°开启的防盗门铰链装置
CN212614255U (zh) 一种自动锁闭隐藏式铰链
CN2473316Y (zh) 带调节装置的门
CN2528869Y (zh) 暗藏式双轴心门铰
CN2580075Y (zh) 防盗门覆盖式无缝防撬结构
CN2641236Y (zh) 一种窗用内开单锁点执手
CN2839499Y (zh) 开启180°暗式弹簧合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