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39002Y - 拉杆构造改良 - Google Patents

拉杆构造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39002Y
CN2539002Y CN 02235035 CN02235035U CN2539002Y CN 2539002 Y CN2539002 Y CN 2539002Y CN 02235035 CN02235035 CN 02235035 CN 02235035 U CN02235035 U CN 02235035U CN 2539002 Y CN2539002 Y CN 25390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rojection
handle
connecting rod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350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进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2350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390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390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390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杆构造改良,其主要包括有握把、控制体、右杆体、左杆体、连杆、伸缩管组及开关机构,该握把由上把手与下把手结合而成,利用已容置于握把内的控制体受按压后而迫使左右杆体呈跷跷板运动,使左右杆体带动连杆上下运动,进而使该连杆带动控制开关机构的开启或闭合。如此其有益效果是可由控制体的按压作用,而确定控制内外套管拉伸长度的调整与定位的功效。

Description

拉杆构造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拉杆构造改良,包括有握把、控制体、右杆体、左杆体、连杆、伸缩管组及开关机构,握把由上把手与下把手结合而成,上把手与下把手的适当处分别设有容置室空间部限位部凸柱,使容置室与空间部连通,空间部内壁缘适当处设有若干限位部、凸柱、凸柱内壁设有锁合孔,以使由螺栓作用使上把手与下把手能紧密结合枢设于伸缩管组的一端上,使该控制体、右杆体、左杆体、连杆可分别被枢设于握把之容置室与空间部内,使该右杆体之定位部与左杆体之定位部能分别位于握把之限位部内,该控制体适当处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恰能位于右杆体之配合部或左杆体的结合部上方,右杆体之配合部可枢设于左杆体的结合部上,使该右杆体之枢接部与左杆体之枢接部恰能分别位连杆的一端枢设之,使该连杆的另一端能穿伸于伸缩管组后而直接或间接地枢设于开关机构上。该伸缩管组之内套管的一端设有开关机构,且该开关机构系由座体、卡掣体、活动体、套座组成,其中座体适当处分别设有凸档部及中空状容置室,使该容置室两侧形成剖槽,以供卡掣体.活动体分别设于座体容置室与剖槽内,使该卡掣体的凸耳部的引导部恰能位于活动体之斜向式导槽内,并与该活动体之枢接部设有一连杆,以使弹簧在套置在连杆上时,恰能使弹簧被限制在活动体的枢接部与座体的凸挡部之间,使该座体可置在套座空间部内,使该套座与座体之间夹置有卡掣体、活动体、弹簧,如此能由控制体压迫左右杆体呈跷跷板运动而致使连杆上下运动,进而使该连杆带动控制开关机构的开启或闭合。
背景技术
通常所用的习用拉杆之握把结构改良,包括握把、套座,主要特征;握把设于套座上,而该握把适当位置上设有凹槽,握把两侧端面上设有凸杆。
上述创作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之创作目的,鉴于业界对技术研发日新月异,申请人在实验测试及归纳消费者实际操作,发现有如下问题进一步改善:
消费者欲调整拉杆长度时,需先转动握把带动连杆向上移动,方可使拉杆做上下移动调整,该拉杆移动到适当位置后,则必须再次转动握把,而使握把带动连杆向下移动,以使拉杆确实达到定位功效,这样,不但需麻烦的传动握把,以达到调整拉杆总长度的功效,同时,反复的操作调整过程,先对握把施以旋转力,再施以向上拉力或向下推力调整拉杆长度,最后,再对握把施以旋转力矩,以固定拉杆位置。造成消费者大的困扰.本技术改进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杆构造改良,其已容置于握把内的控制体受按压而向下移动后,会迫使已位于控制体之驱动部下方的右杆体一端之配合部带动左杆体一端的结合部而一同向下移动,使该右杆体与左杆体分别以定位部为轴心做跷跷板运动,使该右杆体枢接部与左杆体枢接部分别反向带动连杆的一端向上移动,进而使连杆的另一端达到控制开关机构开启或闭合的效果,如此,由控制体的按压作用,使连杆做上下用动,以确实控制内外式拉杆伸缩长度的调整与定位功效,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拉杆构造改良,由开关机构之活动体的斜向式导槽带动卡掣体的引导部移动,使该卡掣体的引导部与另一端分别受活动体的导槽与座体的容置部的限制作用而使该卡掣体被迫呈水平状,并使该卡掣体的另一端端面能缩入或凸出内套管的定位孔表面,致使该开关机构与内套管的内部任意的移动,如此,不但能确实控制伸缩管组伸缩长度的调整与定位的功效外,同时还能使其制造组装过程更加简便快速,提高生产速度与产量,降低制造组装花费的总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控制体受压
后);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控制体未受压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构造改良的控制组之套管移动时的组合;
图7为拉杆构造改良的另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拉杆构造改良,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其主要包括有握把1、控制体2、右杆体3、左杆体4、连杆5、伸缩管组7与开关机构8所组成。其中该握把1由上把手11与下把手12所结合而成,且该上把手11近中间处设有容置室111,并使该上把手11与下把手12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空间部112、121,且使该容置室111与空间部112、121呈相连通状;又,该空间部112、121内壁缘适当处设有若干限位部113、122与凸柱114、123,且该凸柱114、123内则可设有锁合孔1141、1231,以籍由螺栓6的作用而使上把手11与下把手12能紧密结合枢设于伸缩管组7的一端上,且使该控制体2与右杆体3、左杆体4、连杆5可分别被枢设于握把1之容置室111与空间部112、121内,并使该右杆体3之定位部33与左杆体4之定位部43恰能分别位于握把1之限位部113、122内。而上述之两限位部113、122间系可形成一圆形孔洞,且该圆形孔洞的最大内经系分别略大于右杆体3之定位部33的最大外经与左杆体4之定位部43的最大外经者。
该控制体2的外周围适当处设有凸挡部21,以供该控制体2于握把1内移动时,恰能使该凸挡部21抵顶于握把1之上把手11的容置室111内壁缘下方处,而将该控制体2限制于握把1之上把手11的容置室111内。又,该控制体2适当处设有驱动部22,且该驱动部22系可位于右杆体3之配合部31上方;而上述之驱动部22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
该右杆体3的两端适当处分别设有配合部31、枢接部32及定位部33,其中该配合部31与枢接部32之间适当位置设有定位部33,以供该握把1之限位部113、122可将该定位部33容置于其内,并使该配合部31与枢接部32系可分别枢设于左杆体4之接合部41与连杆5的一端。而上述之配合部31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各种不同的结构。而上述之枢接部32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
该左杆体4的两端适当处分别设有接合部41、枢接部42及定位部43,其中该接合部41与枢接部42之间适当位置设有定位部43,以供该握把1之限位部113、122可将该定位部43容置于其内,并使该接合部41与枢接部42系可分别枢设于右杆体3之配合部31与连杆5的一端;而上述之接合部41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而上述之枢接部42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
该连杆5的一端系可分别枢设于右杆体3之枢接部32与左杆体4之枢接部42上,且使该连杆5的另一端能穿伸于伸缩管组7后而直接或间接地枢设于一开关机构8上,以籍由连杆5的上下运动而控制开关机构8的开启或闭合。
该伸缩管组7包括有外套管71与内套管72,且该外套管71系呈中空状,并使该外套管71适当处设有若干调整孔711,以供该内套管72及开关机构8能分别容置于外套管71管内;而该内套管72系呈中空状,且该内套管72适当处设有定位孔721,以供该连杆5与开关机构8的一端能容置于内套管72管内,并使该内套管72的一端恰能抵顶于开关机构8之套座84的肩部843一侧,而致使该内套管72之定位孔721可分别与外套管71之调整孔711及开关机构8之座体81的容置室812呈相互对齐,以利于该开关机构8之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能缩入或凸出内套管72的定位孔721表面。
该开关机构8由座体81、卡挚体82、活动体83及套体84所组成,其中该座体81适当处分别设有凸挡部811及中空状容置室812,且使该容置室812两侧形成剖槽813,以供该卡挚体82与活动体83可分别枢设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与剖槽813内;而该卡挚体82端面适当处延伸设有凸耳部821,且于该凸耳部821适当处设有引导部822,并使该引导部822与卡挚体82端面间形成贯穿部823,以供该活动体83的一端穿过贯穿部823后,恰能使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内,而该活动体83的另一端设有枢接部832,以供该连杆5的一端穿过弹簧9后能与其枢设之,并使该弹簧9被限制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与座体81之凸挡部811之间;而该套体84向内形成空间部841,且使该套座84一端设有穿口部842,并使该空间部841与穿口部842系呈相连通状,以供该座体81、卡挚体82、活动体83及弹簧9能位于套座84之空间部841内,且能使该连杆5的另一端穿过套座84之穿口部842;而上述之凸耳部821可为凸块、凸耳凸部、凸柱等各种不同的结构。而上述之引导部822可为凸块、凸耳、凸部、凸柱、凸点、勾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而上述之导槽831系呈斜向式凹槽、缺口、凹部等各种不同的结构。而上述之枢接部832可为凸块、凸耳、凸部、凸柱、勾部、凹部、孔槽、缺口各种不同的结构。
当组装时,仅需先奖开关机构8之活动体83的一端穿过卡挚体82的贯穿部823内,且使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恰能位于活动体83之斜向式(即方向呈左下至右上倾斜)导槽831的近右上端,并将该卡挚体82与活动体83分别枢设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与剖槽813内,以致使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凸出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外侧;然后,将该连杆5的一端穿过弹簧9且枢设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上,再施力压迫该弹簧9产生压缩变形,且转动该连杆5朝座体81之凸挡部811方向移动,以致使该弹簧9位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有座体81之凸挡部811间;同时,再消除施压于弹簧9上的力量,即会使该弹簧9籍由本身的反弹力而使其两端分别抵顶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与座体81之凸挡部811间;此时,再将该座体81置于套座84之空间部841内,且使该套座84与座体81之间夹置有卡挚体82、活动体83及弹簧9,并使该连杆5的另一端得以穿过套座84之穿口部842而向外侧凸伸之,如此,即可完成开关机构8的组装;然后,再将该连杆5与开关机构8一端一同插入伸缩管组7之内套管72一端的管内,直至已凸出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外侧的卡挚体82另一端外周缘碰触到内套管72的一端为止,即不会再使该连杆5与开关机构8继续朝内套管72管内移动。同时,再施力向上拉动该连杆5的另一端,且使该向上拉力大于已枢设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与座体81之凸挡部811间的弹簧9弹力,以使得该连杆5的一端可带动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朝座体81之凸挡部811的方向移动,且使该枢接部832会压迫弹簧9产生压缩变形,并使该枢接部832带动导槽831跟着向上移动;此时,由于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右上端,且使卡挚体82的另一端系位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内,并使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凸出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外侧。所以,当该活动体83之导槽831向上移动后,会使得该导槽831的近左下端向上移动到原本导槽831近右上端的相同水平位置上,且籍由该斜向式导槽831的斜面作用而迫使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由右向左移动,并使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向内移动,直至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能完全地缩入座体81之容置室812内部为止(此时,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左下端),以致使该连杆5与开关机构8的一端能继续插入内套管72一端的管内,直到该开关机构8之套座84的肩部843一侧抵顶于内套管72的一端为止,恰能使该座体81之容置室812与内套管72之定位孔721及外套管71之调整孔711呈相互对齐,并能使该连杆5的另一端恰能枢设于握把1内的右、左杆体3、4之枢接部32、42上。此时,由于该右杆体3之定位部33与左杆体4之定位部43分别位于下把手12的适当限位部122上,且该配合部31、41与枢接部31、42系分别位于右、左杆体3、4的两端,并使右、左杆体3、4之配合部31、41分别位于控制体2之驱动部22下方。
最后,再消除施于连杆5另一端上的向上拉力,则会因开关机构8内的弹簧9本身反弹力而推动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及导槽831跟着向下移动。此时,由于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左下端,且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系位于座体81之容置室812内,并使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完全地缩入座体81之容置室812内;所以,当该活动体83之导槽831向下移动后,会使的该导槽831的近右上端向下移动到原本导槽831近左下端的相同水平位置上,且籍由该斜向式导槽831的斜面作用而迫使卡挚体8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向外移动,直至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插入凸出于内套管72的定位孔721与外套管71的调整孔711外侧为止(此时,该卡挚体82这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右上端)(如图5所示);如此,即完成开关机构8与伸缩杆组7间的组装。
此时,会使以位于把手1内的右、左杆体3、4之枢接部32、42受连杆5的向下拉动而使其另一端配合部31、41呈跷跷板的向上运动至一定位置后,方可将控制体2之驱动部22置于右、左杆体3、4之配合部31、41上方。最后,再利用上把手11之容置室111直接套置于控制体2及下把手12上,并籍由螺栓6的作用而使上把手11与下把手12能紧密结合枢设于伸缩管组7的一端上,以致使该控制体2与右杆体3、左杆体4、连杆5可分别被枢设于握把1之容置室111与空间部112、121内(如图3所示)。如此,即完成整组拉杆的组装。
当欲调整伸缩杆组7的拉杆总长度时,仅需施力按压于控制体2上,且使该按压力量大于已枢设在开关机构8内的弹簧9弹力,以使该控制体2可于握把1之容置室111内向下滑动;又,由于该左杆体4之接合部41系为长条状孔洞,故会迫使已位于控制体2之驱动部22下方的右杆体3一端之配合部31跟着带动左杆体4一端之接合部41而一同向下移动;此时,由于该右杆体3之定位部33与左杆体4之定位部43系分别位于握把1之限位部113、122内故会使该右杆体3与左杆体4分别以其定位部33、43为轴心做跷跷板运动,以致使该右杆体3另一端之枢接部32与左杆体4另一端之枢接部42会分别反向带两连杆5的一端向上移动,此时,由于该向上拉力大于以枢设于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与座体81之凸挡部811间的弹簧9弹力,以使得该连杆5的另一端可带动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朝座体81之凸挡部811的方向移动,且使该枢接部932会压迫弹簧9产生压缩变形,并使该枢接部832带动导槽831跟着向上移动,以致使该导槽831的近左下端向上移动到原本导槽831近右上端的相同水平位置上,且籍由该斜向式导槽831的斜面作用与座体81之容置室812的限制作用而迫使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与其另一端呈水平状相内移动,直至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完全地缩入内套管72之定位孔721表面为止(此时,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右下端);如此,即可轻松地调整该伸缩管组7之内套管72所能移动到适当位置者;然后,再消除按压于握把组之开关机构上的力量,则会因开关机构8内的弹簧9本身反弹力而推动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及导槽831跟着向下移动,且籍由该斜向式导槽831的斜面作用与座体81之容置室812的限制作用而迫使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与其另一端呈水平状向外移动,直至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抵顶于伸缩管组7之外套管71内壁缘为止(即该外套管71内壁缘所产生的阻力大于弹簧9本身的反弹力)(如图6所示),换言之,该开关机构8系呈开启状态(如图2所示)。
然后,再继续往上拉动伸缩管组7之内套管72及开关机构8,直至该开关机构8之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与伸缩管组7之外套管71的调整孔711对齐时(即该外套管71内壁缘所产生的阻力为零,且其系小于弹簧9本身的反弹力),则会使该弹簧9继续籍由本身的反弹力而推动活动体83之枢接部832向下移动,且使该枢接部832亦继续带动导槽831跟着向下移动,并籍由该斜向式导槽831的斜面作用与座体81之容置室812的限制作用而迫使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与其另一端继续呈水平状向外移动,直至该卡挚体82的另一端端面插入凸出于内套管72的定位孔721与外套管71的调整孔711外侧为止(此时,该卡挚体82之引导部822系位于活动体83之导槽831的近右上端)(如图7所示);换言之,即会使已枢设于开关机构8内的弹簧9籍由本身的弹性恢复力而分别拉动两连杆5的另一端向下移动,且使两连杆5的一端亦会分别带动右杆体3另一端之枢接部32与左杆体4另一端之枢接部42跟着向下移动,并使该右杆体3与左杆体4分别以其定位部33、43为轴心做跷跷板运动,以致使该右杆体3一端之配合部31与右杆体4一端之接合部41会反向移动,且籍由右杆体3一端之配合部31推动控制体2之驱动部22而向上移动,直至控制体2之凸挡部21抵顶于握把1之容置室111内壁缘下方处为止(此时,该开关机构8系呈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如此,其不但可使调整伸缩管组7的拉杆总长度的操作步骤变的较为简单容易外,同时,亦能节省其操作时所需花费的力量与时间,进而达到轻易调整伸缩管组的拉杆总长度与确实定位的功效。

Claims (10)

1、一种拉杆构造改良,其主要包括有握把、控制体、右杆体、左杆体、连杆、伸缩管组及开关机构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该上把手与下把手的适当处分别设有容置室、空间部、限位部及凸柱,并使该容置部与空间部呈相连通状;
该空间部内壁缘适当处设有若干限位部与凸柱,且该凸柱内则可设有锁合孔,由螺栓把上把手与下把手结合枢设于伸缩管组的一端上,使该控制体与右杆体、左杆体、连杆可分别被枢设于握把之容置室与空间部内,并使该右杆体之限位部与左杆体之定位部恰能分别位于握把之限位部内;
该控制体的适当处设有驱动部,且该驱动部恰能位于右杆体之配合部或左杆体之接合部上方;
该右杆体之配合部系可枢设于左杆体之接合部上,且使该右杆体之枢接部与左杆体之枢接部恰可分别与连杆的一端枢设之,并使该连杆的另一端能穿伸于伸缩管组后而直接或间接地枢设于一开关机构上;
该伸缩管组之内套管的一端枢设有开关机构,且该开关机构系由座体、卡挚体、活动体及套座所组成,其中该座体适当处分别设有凸挡部及中空状容置室,且使该容置室两侧形成剖槽,以供卡挚体与活动体可分别枢设于座体之容置室与剖槽内,且使该卡挚体之凸耳部的引导部恰能位于活动体之斜向式导槽内,并于该活动体之枢接部设有一连杆,以使弹簧在套置于连杆上时,恰能使该弹簧被限制于活动体的枢接部与座体的凸挡部之间,且使该座体可置于套座之空间部内,并使该套座与座体之间夹置有卡挚体、活动体及弹簧;
经由控制体压迫左右杆体呈跷跷板运动而致使连杆上下运动,进而能使该连杆带动控制开关机构的开启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两限位部间系可形成一圆形孔洞,且该圆形孔洞的最大内径系分别略大于右杆体之定位部的最大外径与左杆体之定位部的最大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配合部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接合部可为凸柱、凸块、凸部、凹部、凹槽、缺口、孔洞、勾部、凸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伸缩管组系包括有外套管与内套管所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卡掣体端面适当处延伸设有凸耳部,且于该凸耳部适当处设有引导部,并使该引导部与卡掣体端面间形成贯穿部,以供该活动体的一端可穿过贯穿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引导部可为凸块、凸耳、凸部、凸柱、凸点、勾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导槽系呈斜向式凹槽、缺口、凹部。
CN 02235035 2002-05-28 2002-05-28 拉杆构造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90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35035 CN2539002Y (zh) 2002-05-28 2002-05-28 拉杆构造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35035 CN2539002Y (zh) 2002-05-28 2002-05-28 拉杆构造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39002Y true CN2539002Y (zh) 2003-03-05

Family

ID=3370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350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9002Y (zh) 2002-05-28 2002-05-28 拉杆构造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39002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283A (zh) * 2012-06-29 2012-10-17 苏州柏德纳科技有限公司 带凸耳机械连接件
CN104421263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锁固装置
CN11431080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283A (zh) * 2012-06-29 2012-10-17 苏州柏德纳科技有限公司 带凸耳机械连接件
CN104421263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锁固装置
CN11431080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CN114310804B (zh) * 2021-12-29 2024-05-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39002Y (zh) 拉杆构造改良
CN111571263A (zh) 一种石油钻机钻头的加工固定机构
CN102979394B (zh) 可调式拉门缓冲自动归位装置
CN115351134B (zh) 一种快速定位的幕墙铝单板边楞折弯装置
CN109958110B (zh) 防水闸门门板直推夹压水密装置
CN216150755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稳压式弯折组件
CN218954186U (zh) 一种自带锁死装置的液压阀门阀杆
CN110313735B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按压反弹开闭优化结构
CN214678275U (zh) 一种缓冲托底滑轨
CN201312056Y (zh) 应用于连接器的快速压线工具
CN110313734B (zh) 一种用于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集成省力结构
US5921299A (en) Firewood splitting machine
CN206505971U (zh) 机械增减压自锁装置
CN2744210Y (zh) 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
CN100515278C (zh) 滑轨轴承载件定位装置
CN2430057Y (zh) 皮箱拉杆
CN219108918U (zh) 一种用于桌具内的锁定调节机构及桌具
CN220734849U (zh) 一种抽屉导轨反弹器的弹力调节装置
CN220435143U (zh) 一种旋转开口节流液压油路块
CN215544286U (zh) 一种带牵引导轮的扩张模具
CN110313736B (zh) 一种家具按压反弹开闭的省力复位结构
CN117428737B (zh)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高速静音伺服机械手
CN2087603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滑动式车门
CN219854184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加工用定位治具
CN2334546Y (zh) 改进的无段式的进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