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11077Y - 多声道听筒插头 - Google Patents

多声道听筒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11077Y
CN2511077Y CN 01266232 CN01266232U CN2511077Y CN 2511077 Y CN2511077 Y CN 2511077Y CN 01266232 CN01266232 CN 01266232 CN 01266232 U CN01266232 U CN 01266232U CN 2511077 Y CN2511077 Y CN 251107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sleeve pipe
stretch
electrode
electrod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662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瑞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6623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1107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1107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1107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设计成可插置在听筒插座,并与其电性连接的公端子型体;该公端子由六节或七节的电极套体穿套组成,该电极套体的长度由前而后依次递减,且穿套的管径由前向后递增,使其逐一穿套组成一体;各电极套体穿套后须留有预定间隙,并于间隙内设有绝缘体将各电极套体予以阻隔;并于各电极套体尾端分别连接音讯导线,以及包覆一直径大于公端子的把手;由各电极套体所接出的音讯导线,由把手尾端延伸至预定长度,使其终端分别与不同声道的扬声喇叭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及能被普遍使用的功效,其特别适用于音响耳机,使其能聆听到DVD Player或环绕扩大机送出的多声道音效,可简化端子,使用者可同时接收到数个声道的音讯。

Description

多声道听筒插头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便捷及能被普遍使用的多声道听筒插头。
二、背景技术
所谓的听筒插头(Phone Plugs)是指如图1所示的柱体状端子(a),其用以插置在一输出类比音讯的听筒插座(Phone Jacks),与其电性连接,然后将音讯经由音讯导线传递至终端的扬声喇叭,诸如市售耳机的形态。所以,听筒插头(a)在连接音讯上具有操作及使用的方便性。
目前市售的听筒插头(a),仅有少数电极,因此至多只能传递两个音讯,即左声道、右声道及地极,而构成所谓的立体声音效(STEREO);故,目前的音声耳机皆仅能听到二声道音效。
随着数字科技的进步,数字影音渐渐普及,例如DVD影音光碟机或环绕扩大机,基本上已具备有诸如Dolby Digital或DTS解码功能,可将数字讯号进行解码并输出类比讯号至喇叭发声,所以,DVD Player或环绕扩大机背板上搭载有5.1CH AUDIO OUT的音讯类比输出端子,使「电视+DVD影音光堞机+环绕扩大机+5.1声道扬声喇叭」,而能够建构一个家庭电影院的基本视听环境。
但,先前揭示的多声道音效必须使用多个输出端子及音讯导线,才能分别与前置主声道(Front)、中央声道(Center)、后置环绕声道(Surround)或重低音喇叭连接,致使DVD Player或环绕扩大机的背板在AUDIO OUT须插接6个以上的插头及音讯导线,才能使音讯传输至各喇叭扩大发声,造成背板上线路繁杂,且经常纠缠在一起,而造成诸多不便。
再者,5.1声道或多声道输出,虽可使聆听者享受到极佳的音效品质,但若在视听环境中,周围尚有其他人在工作或是并非在聆听音乐,这样会影响到别人。又,如果独自戴上耳机聆听多声道环绕音效,则因耳机的听筒插头(a)仅具有左、右二声道的立体音效功能,而无法享受到多声道音源,实为可惜。
虽然,目前市售的有一种被称为5.1声道耳机的产品,但这种耳机仅是虚拟5.1解码功能,并非真正的5.1声道原音重现,而有失真之憾,况且模拟音效如果处理得不好,反而具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负面效果,故亦非完善。
由于耳机在音响中,常被认为是一种附属品,而非音响的核心,且是利润不高的产品,因此,较少业者在此一领域花费心血研发,致使全世界目前的耳机,仅能听到二声道的原音。究其原因,乃在于该听筒插头很久以来,大多为二个或三个电极(其中一个为地极)而已,因此,至多仅能传输二个声音讯号,以致无法由单一插头传递多声道音讯。
虽然,台湾公告第294851号专利,是由日商星电股份有限公司所研发的一种“多极插头”,其主要构造如图2所示。其是针对图1所示的习用多极听筒插头所作的改进,其特征为于插头体突出由销电极(b),与相对于此电极配备成同心状的数个圆筒体(c)所构成的数个套筒电极。但是,此种插头的体积大于习用听筒插头(a),与目前已被世界广泛使用的听筒插座的孔径并不相容,致使其使用性受到局限,如以此构成作为耳机插头,实用性差。
另一种习用多极插头,如图3、4所示,其是由多个导电极的杆状插头(d),以及由数片导电极片(e)组成的板片状插头,借绝缘塑料(f)射出成型而并接成一体的覆式组合结构。但是,此种板状插头结构,过于复杂,且体积大,作为耳机插头亦非实用,故不赘述。
由于听筒插头及插座已被广泛使用,其标准尺度有直径6.35mm、5.33mm、3.56mm或2.54mm四种,其中较小直径如2.54mm及3.56mm,大都被用于随身听或床头音响等产品,而较大直径如5.33mm及6.35mm者,大都被用于专业音响,因此任何插头如改变此种已被普遍使用的标准规格,则将很难被接受,而不具实用性。
然而,为何至今仍没有业者研究多声道听筒插头,其原因除前述耳机并非被重视的产品外,另一种原因是,在各国有关听筒插头及插座的安全性标准中,其必须能承受下表的电流及电压,其绝缘部分不能发生闪络(flashover)或破坏现象。
                      电介质承受电压及电流的定额
    轴套或插头直径mm     6.35     5.33     3.56     2.54
    (RMS)交流最大额定电压60Hz     500V     500V     250V     250V
    额定电流     1AMP     1AMP     2AMP     2AMP
因此,要在上述直径2.54mm至6.35mm四种插头中,至少形成六个以上的电极,且其绝缘部分必须符合上述表列的耐电压特性;且基于音效品质,各电极所传递的音讯亦不能相互干扰,则此种技术手段,并非熟悉此项技术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轻易完成,其必须不断加以测试改进,才能达到预期的功效。
所以,本创作人思及如何在不改变习用插头标准直径(例如6.35mm)的情况下,而能在柱状插头上至少设有六个不同电极,且其绝缘部分不会有闪络(flashover)或破坏现象,并使各声道音讯能准确传递而不失真,此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插头直径符合世界各国标准的尺度,而在单一杆体状端子表面设有六或七个电极,即可传递五或六个声音讯号,具有便捷及能被普遍使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别适用于音响耳机,使其能聆听到DVD Player或环绕扩大机所送出的多声道音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可取代习用AUDIO OUT的音讯数个输出端子,以达到简化端子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可运用于会议耳机,使用者可同时接收到数个声道的音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征在于,其设计成可插置在听筒插座,并与其电性连接的公端子型体;其中,该公端子由六节或七节的电极套体穿套组成,该电极套体的长度由前而后依次递减,且穿套的管径由前向后递增,使其逐一穿套组成一体;所述各电极套体穿套后须留有预定间隙,并于间隙内设有绝缘体将各电极套体予以阻隔;并于各电极套体尾端分别连接音讯导线,以及包覆一直径大于公端子的把手;所述由各电极套体所接出的音讯导线,由把手尾端延伸至预定长度,使其终端能分别与不同声道的扬声喇叭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中电极套体为六节的形态,其包括:最前端的圆弧头,最尾端的套环,以及穿套在圆弧头与套环之间的四节中间套管构成;其中,圆弧头的延伸杆最长且最细,可穿伸出四节套管中的第一套管的延伸部,而第一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二套管的延伸部,第二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三套管的延伸部,第三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四套管的延伸部,而第四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最后一节的套环。
前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中电极套体为七节的形态,其包括:最前端的圆弧头,最尾端的套环,以及穿套在圆弧头与套环之间的五节中间套管构成;其中,圆弧头的延伸杆最长且最细,可穿伸出五节套管中的第一套管的延伸部,而第一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二套管的延伸部,第二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三套管的延伸部,第三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四套管的延伸部,而第四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五套管的延伸部,第五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最后一节的套环。
前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中听筒插头所插置的听筒插座内部,相对于每一电极套体,分别设有能与之接触的电极弹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及能被普遍使用的功效,其特别适用于音响耳机,使其能聆听到DVD Player或环绕扩大机所送出的多声道音效,可取代习用AUDIO OUT的音讯数个输出端子,以达到简化端子的功效,并可运用于会议耳机,使用者可同时接收到数个声道的音讯。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听筒插头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习用另一种多极插头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习用又一种多极插头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习用再一种多极插头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的电极套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极套体与讯号导线连接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接合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外形标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耳机的参考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例的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5~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听筒插头(P)的前段是设计成可插置在一听筒插座(J)并与其电性连接的杆状公端子(11)形态;其中该听筒插头(A)的公端子(1)是由六节的同心且长度由前而后递减的电极套体(11)~(16)逐一穿套组成一体。
前述电极套体(11)~(16)如图6所示包括:最前端的圆弧头(11),最尾端的套环(16),以及穿套在圆弧头(11)与套环(16)之间的四节中间套筒(12)、(13)、(14)、(15)构成;其中圆弧头(11)的延伸杆(111)最长且最细,可穿伸出四节套筒中的第一套管(12)的延伸部(121),而第一套管(12)的延伸部(121)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二套管(13)的延伸部(131),第二套管(13)的延伸部(131)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三套管(14)的延伸部(141),第三套管(14)的延伸部(141)则设成可穿伸出第四套管(15)的延伸部(151),而第四套管(15)的延伸部(151)则设成可穿伸出最后一节的套环(16)。
前述各电极套体(11)~(16)穿套后须留有预定间隙,并在间隙设有绝缘体(18)予以阻隔;并在各电极套体(11)~(16)尾端分别连接音讯导线(3),以及包覆一直径大于公端子(1)的把手(2)。
前述由各电极套体(11)~(16)接出的音讯导线(3),由把手(2)尾端延伸至预定长度,使其终端能分别与不同声道的扬声喇叭(4)连接。
又,如图6所示,前述的六节电极套体(11)~(16),其接触面外径相同,但其延伸杆(111)或延伸部(121)、(131)、(141)、(151)的管径是依次增加而长度递减,使其能够穿套并预留有同心环间隙,能够包覆或灌注绝缘体(18),使得成型为一体的公端子(1)表面,如图7所示能形成六个区隔的接触电极。前述的延伸杆(111)是以实心杆较佳,使公端子的机械强度满足需要,而各延伸部(121)、(131)、(141)、(151)则以管体为较佳;当然等效的结构,诸如半圆管、方管或强度够的其他型体亦可。
图8是图7所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为使各同心环间隙内的绝缘体(18)能符合耐电压标准,以防止闪络(flash over)或破坏现象,其各绝缘体的厚度就不能太薄,但在最大直径只有6.35mm的公端子(1)内,要使绝缘体(18)达到预定可用的厚度,则各电极套体(11)~(16)的延伸杆(111)或延伸部(121)~(151)就不能太厚,否则没有空间灌注预定厚度的绝缘体(18)。又,各电极套管(11)~(16)在灌注绝缘体(18)后,其尾端必须有裸露部而分别供各音讯导线(3)连接。且最尾端的地极套环(16),其延伸部(161)内径设成扩大状,以使绝缘体(18)能形成抵止部,使穿套的各电极套体(11)~(16)成型后的结构稳固。
请再同时参阅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在各电极套体(11)~(16),以最前端的圆弧头(11)作为前置左声道(F/L)的音讯电极,其延伸杆(111)连接第一导线(31),而四节中间套管的第一套管(12)作为前置右声道(F/R)的音讯电极,其延伸部(121)连接第二导线(32);第二套管(13)作为中央声道(C)的音讯电极,其延伸部(131)连接第三导线(33);第三套管(14)作为后置环绕左声道(S/L)的音讯电极,而其延伸部(141)连接第四导线(34);第四套管(15)作为后置环绕右声道(S/R)的音讯电极,而其延伸部(151)连接第五导线(35);又,最尾端的套环(16)为地极(G),其延伸部(161)连接第六导线(36)。
前述的第一至第五导线(13)~(35)分别与地极的第六导线(36)并接后构成正、负电极的数个音讯导线(3),使其终端能分别与不同声道的扬声喇叭(4)连接。其中,第三导线(33)在尾端分接出二条导线,再分别与地极的第六导线(36)并接作为中央声道(C)的二个喇叭的音讯导线。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听筒插头(P)与听筒插座(J)的结合示意图,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技术手段,使得公端子(1)的表面能够形成六个音讯区隔的电极套体(11)~(16),而装设在音响物件(6)内的听筒插座(J),则相对于每一电极套体(11)~(16),分别设有能与之接触的电极弹片(51)~(56),借以将多声道的音讯电路,经由各电极弹片(51)~(56)传递至公端子(1)的各电极套体(11)~(16),其中第六电极弹片(56)与外端的插座套(5)连接,该插座套(5)是与插头(A)的地极套环(16)套合接触。所以,该听筒插座(J)是配合插头(P)的六个电极配设而成,实施此部分技术并没有什么困难,基本上如果听筒插头(P)设成六极或七极,则该听筒插座(J)则能与其对应设置,故不赘述。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六个电极的外形尺度标示图,而下表则是图10所示六个电极各部位的尺度表,请对照参阅。
                                表
                        插头外形及其相互对应的尺度
尺度               直径6.35mm 尺度                 直径6.35mm
mm inch mm inch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A    6.32    6.27    .249    .247  F     11.73      11.27     .462     .444
 B    30.61    29.77    1.205    1.172  G     8.16      7.84     .321     .309
 C    25.27    24.76    .995    .975  H     4.59      4.41     .180     .174
  D    21.72    21.34    .855    .840  I     6.32      6.10     .249     .240
  E    15.37    14.48    .605    .570  K     50°      40°     50°     40°
由图10和上表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如实施直径6.35mm尺度的插头,则其公端子(1)的长度(B)与习用的二极插头的长度完全相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听筒插头(P)可以任意插入市售6.35mm的听筒插座内,如该听筒插座仅有二声道,亦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声道插头。因电极套体的圆弧头(11)及第一套管(12)的位置,是设成能与习用二声道插座的电极弹片(图中未示)相接触,而能够输出左、右二声道音效。故,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听筒插头(P)即使该音响的听筒插座是属于旧型的,亦能使用,非常方便。当然,本实用新型问市后,听筒插座(J)内部则将设成与之相同对应电极的音讯输出形态。又,本实用新型插头除前述6.55mm直径外,亦可采用直径5.33mm、3.56mm或2.54mm插头。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耳机(7)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即一个独立的听筒插头(P),借由六个电极套体所穿套而成一体的公端子(1),并各辅以对应的音讯导线(3),则能输出音响中多声道的类比讯号,送至耳机(7)的两侧耳罩(71)内。此时耳罩(71)内则设有数个扬声喇叭(4),其左右侧耳罩(71)可以分别设置有前置左、右声道喇叭(F/L)、(F/R),中央声道喇叭(C),后置环绕左、右声道喇叭(S/L)、(S/R),而聆听者戴上耳机(7)后,其所听到的多声道音效为原音而非「模拟音效」,因此,具有极佳的音效品质。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听筒插头(P)并不限定使用于一般音响耳机,事实上家庭电影院、飞机上的乘客座椅、会议室等,皆可借由单一听筒插头(P)与插座(J)连接,而达到多声道的传递,对于数个音讯频道具有可选择性,例如国际会议中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可通过不同声道的传递,达到使用便捷的功效。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例的公端子剖视图,其是在前述实施例中,将电极套体由六节设成七节的形态,将中间的四节中间套管改成五节,增设第五套管(17),其余结构则维持不变。而所增加的第五套管(17)则作为输出特殊音效的声音讯号,例如重低音,而由第五套管(17)尾端所接出的第七导线(37),则可接至重低音扬声喇叭(W),则此时音讯导线(3′),比前述音讯导线(3)多出一条音讯线,故使得多声道喇叭(4′)可多出一个声道,以符合特殊的音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构造,为昔所无,且确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并具有可供产业利用价值,符合新型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征在于,其设计成可插置在听筒插座,并与其电性连接的公端子型体;其中,
该公端子由六节或七节的电极套体穿套组成,该电极套体的长度由前而后依次递减,且穿套的管径由前向后递增,使其逐一穿套组成一体;
所述各电极套体穿套后须留有预定间隙,并于间隙内设有绝缘体将各电极套体予以阻隔;并于各电极套体尾端分别连接音讯导线,以及包覆一直径大于公端子的把手;
所述由各电极套体所接出的音讯导线,由把手尾端延伸至预定长度,使其终端能分别与不同声道的扬声喇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套体为六节的形态,其包括:最前端的圆弧头,最尾端的套环,以及穿套在圆弧头与套环之间的四节中间套管构成;其中,圆弧头的延伸杆最长且最细,可穿伸出四节套管中的第一套管的延伸部,而第一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二套管的延伸部,第二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三套管的延伸部,第三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四套管的延伸部,而第四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最后一节的套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套体为七节的形态,其包括:最前端的圆弧头,最尾端的套环,以及穿套在圆弧头与套环之间的五节中间套管构成;其中,圆弧头的延伸杆最长且最细,可穿伸出五节套管中的第一套管的延伸部,而第一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二套管的延伸部,第二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三套管的延伸部,第三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四套管的延伸部,而第四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第五套管的延伸部,第五套管的延伸部则设成可穿伸出最后一节的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听筒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插头所插置的听筒插座内部,相对于每一电极套体,分别设有能与之接触的电极弹片。
CN 01266232 2001-10-30 2001-10-30 多声道听筒插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1107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66232 CN2511077Y (zh) 2001-10-30 2001-10-30 多声道听筒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66232 CN2511077Y (zh) 2001-10-30 2001-10-30 多声道听筒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11077Y true CN2511077Y (zh) 2002-09-11

Family

ID=33672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662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11077Y (zh) 2001-10-30 2001-10-30 多声道听筒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11077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4852B1 (en) Multichannel phone plug
CA2684662C (en) Sound transducer
WO2010106957A1 (ja) ヘッドホン
CN105208495A (zh) 一种立体声耳机
CN106993255A (zh) 用于在移动应用中区别地驱动耳机的装置和方法
CN2511077Y (zh) 多声道听筒插头
CN1417900A (zh) 多声道听筒插头
CN201063832Y (zh) 新型入耳式耳机
CN201226588Y (zh) 多声道数字音场耳机装置
JP2000315553A (ja) 光ファイバ内蔵プラグ、ジャックおよびシステム
AU2001100526A4 (en) Multichannel phone plug
KR200265697Y1 (ko) 다채널 폰 플러그
WO2018228111A1 (zh) 耳机、终端以及系统
CN203492171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耳机和麦克风连接线
JP4707160B2 (ja) ヘッドホン
CN214013346U (zh) 一种多功能耳机插头及耳机
CN202617325U (zh) 一种模拟音场耳机
US20080069369A1 (en) Microphone and stereo audio monitor combination with four contact plug connector
CN212013041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家庭影院系统
CN216217464U (zh) 多喇叭耳机
CN2359848Y (zh) 带耳机插孔的立体声耳机、耳塞
CN2362251Y (zh) 四声道高保真耳挂头戴组合式耳机
CN201123107Y (zh) 一种带插座的耳机插头
CN2162721Y (zh) 单、双声道转换插头
CN201213313Y (zh) 入耳式环绕立体声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1

Termination date: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