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3918Y -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3918Y
CN2503918Y CN 01271041 CN01271041U CN2503918Y CN 2503918 Y CN2503918 Y CN 2503918Y CN 01271041 CN01271041 CN 01271041 CN 01271041 U CN01271041 U CN 01271041U CN 2503918 Y CN2503918 Y CN 25039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tubular
escaping
limbing
life
tubular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710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710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039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39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39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具有柔性筒状物(8),沿着柔性筒状物(8)的纵向设有间隔设置的可收缩弹性装置(6),所述柔性筒状物(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设有支撑架(9),在支撑架(9)上设有安全脱险入口(1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脱险设备能够在建筑物内发生意外事故时,在柔性筒状物(8)内,从建筑物的高处安全下降到地面。

Description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特别是涉及利用使用者的自重力下降的安全脱险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旦在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中出现意外事故,例如火灾时,通常需要利用建筑物内的安全通道或者建筑物外的设备如云梯、安全绳、或者直升飞机逃生。这些设备都具有其局限性,而且,在紧张的逃生避险过程中,逃生者仍然可能在慌乱中出现意外从高空跌落。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298823中公开了一种高空安全降落器,其利用绳索和安全降落器协助使用者从高空逃生。这种高空安全降落器的组成零部件较多,在使时需要对其进行操纵。而且,对于具有恐高症者,不便使用。因此,对于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安全逃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脱险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脱险设备,其设置结构可靠,安全性能高,便于使用者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其具有柔性筒状物,沿着柔性筒状物的纵向设有间隔设置的可收缩弹性装置,所述柔性筒状物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柔性筒状物的顶部设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安全脱险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所述柔性筒状物由具有防腐和阻燃性能的织物或无纺织物构成,所述柔性筒状物的直径为30~80cm,所述弹性装置由螺旋弹簧或蛇形弹簧构成,相互间隔开的弹性装置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0~80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借助支撑架将安全脱险设备悬挂在建筑物上,安全脱险入口设置在支撑架的侧面,在支撑架顶部设有连接口,多个柔性筒状物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的顶部支撑架的连接口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将多个沿着竖直方向串接的柔性筒状物设置在多层建筑物内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安全脱险通道中,对应于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设有一个柔性筒状物的支撑架,柔性筒状物通过支撑架悬挂在安全脱险通道内,在最下方的柔性筒状物的下方设有滑道,在安全脱险通道的底部设有安全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将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处设有安全脱险指示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在建筑物的顶层设有支撑安全脱险设备的机座,在机座上设有驱动装置,和由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驱动的卷筒,至少两根牵引绳和固定在牵引绳上的、相互平行设置的柔性筒状物可以缠绕在卷筒上,柔性筒状物的上端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牵引绳上,柔性筒状物的下端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牵引绳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在所述牵引绳上设有连接件,以便于设置在建筑物窗口或出口处对应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具有四根牵引绳,其相互平行设置,位于柔性筒状物外侧,均匀分布。所述牵引绳是钢丝绳或防火缆绳。连接件是钩状物。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多个柔性筒状物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的顶部支撑架的连接口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中,使用者进入柔性筒状物后下降的速度为0~2.5米/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可靠性强,由于使用者进入柔性筒状物后下降的速度为0~2.5米/秒,即,使用者在柔性筒状物内,利用弹性装置的作用,可以主动方便地控制下降速度,确保安全降落地面。而且,使用者进入柔性筒状物后,只能向下降落,其视线范围仅仅在柔性筒状物内,对于使用者不会出现恐高现象。
下面通过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的柔性筒状物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柔性筒状物局部放大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其中描绘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其具有柔性筒状物8,沿着柔性筒状物8的纵向设有间隔设置的可收缩弹性装置6,所述柔性筒状物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设有支撑架9,在支撑架9上设有安全脱险入口11。
所述柔性筒状物8由具有防腐和阻燃性能的织物或无纺织物构成。所述柔性筒状物8的直径为30~80cm。所述弹性装置6由螺旋弹簧或蛇形弹簧构成,相互间隔开的弹性装置6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0~80cm。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多个沿着竖直方向串接的柔性筒状物8设置在多层建筑物内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安全脱险通道16中。借助支撑架9将安全脱险设备悬挂在安全脱险通道16中。对应于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17分别设有一个柔性筒状物8的支撑架9。柔性筒状物8通过支撑架9悬挂在安全脱险通道16内。在最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方设有滑道4,在安全脱险通道16的底部设有安全门2。安全脱险入口11设置在支撑架9的侧面。在支撑架9顶部设有连接口15,多个柔性筒状物8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支撑架9的连接口15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内。
如图4所示,在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17处,设有安全脱险指示装置18。
在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建筑物的顶层设有支撑安全脱险设备的机座24,在机座上设有驱动装置20,和由驱动装置20通过传动装置21驱动的卷筒22,牵引绳12和固定在牵引绳12上的、相互平行设置的柔性筒状物8可以缠绕在卷筒22上。柔性筒状物8的上端部通过支撑架9固定在牵引绳12上,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部通过固定装置3固定在牵引绳12上。多个柔性筒状物8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支撑架9的连接口15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内。具有四根牵引绳12,其相互平行设置,位于柔性筒状物8外侧,均匀分布。
每个柔性筒状物8的安全脱险入口11对应于建筑物中的窗口。在所述牵引绳12上设有钩状物的连接件7,以便于设置在建筑物中的窗口处对应的接收钩状物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绳12是钢丝绳,或者是防火缆绳。
当出现意外事故,使用者逃生,进入柔性筒状物8后,可以自行控制下降的速度,其速度范围为0~2.5米/秒。
上面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构思和范围,都记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具有柔性筒状物(8),沿着柔性筒状物(8)的纵向设有间隔设置的可收缩弹性装置(6),所述柔性筒状物(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设有支撑架(9),在支撑架(9)上设有安全脱险入口(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柔性筒状物(8)由具有防腐和阻燃性能的织物或无纺织物构成,所述柔性筒状物(8)的直径为30~80cm,所述弹性装置(6)由螺旋弹簧或蛇形弹簧构成,相互间隔开的弹性装置(6)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0~80c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借助支撑架(9)将安全脱险设备悬挂在建筑物上,安全脱险入口(11)设置在支撑架(9)的侧面,在支撑架(9)顶部设有连接口(15),多个柔性筒状物(8)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支撑架(9)的连接口(15)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将多个沿着竖直方向串接的柔性筒状物(8)设置在多层建筑物内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安全脱险通道(16)中,对应于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17)设有一个柔性筒状物(8)的支撑架(9),柔性筒状物(8)通过支撑架(9)悬挂在安全脱险通道(16)内,在最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方设有滑道(4),在安全脱险通道(16)的底部设有安全门(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将多层建筑物内各层的紧急出口(17)处设有安全脱险指示装置(18)。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在建筑物的顶层设有支撑安全脱险设备的机座(24),在机座上设有驱动装置(20),和由驱动装置(20)通过传动装置(21)驱动的卷筒(22),至少两根牵引绳(12)和固定在牵引绳(12)上的、相互平行设置的柔性筒状物(8)可以缠绕在卷筒(22)上,柔性筒状物(8)的上端部通过支撑架(9)固定在牵引绳(12)上,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部通过固定装置(3)固定在牵引绳(12)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牵引绳(12)上设有连接件(7),以便于设置在建筑物窗口或出口处对应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具有四根牵引绳(12),其相互平行设置,位于柔性筒状物(8)外侧,均匀分布,所述牵引绳(12)是钢丝绳或防火缆绳,连接件(7)是钩状物。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多个柔性筒状物(8)沿着竖直方向串接,其中位于上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下端穿过位于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的顶部支撑架(9)的连接口(15)插入下方的柔性筒状物(8)内。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脱险设备,其特征是:使用者进入柔性筒状物(8)后下降的速度为0~2.5米/秒。
CN 01271041 2001-11-20 2001-11-20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5039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71041 CN2503918Y (zh) 2001-11-20 2001-11-20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71041 CN2503918Y (zh) 2001-11-20 2001-11-20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3918Y true CN2503918Y (zh) 2002-08-07

Family

ID=3367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71041 Expired - Lifetime CN2503918Y (zh) 2001-11-20 2001-11-20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03918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4010A (zh) * 2011-06-09 2012-12-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套式结构间隔踏板缓冲救生网
CN103007446A (zh) * 2013-01-18 2013-04-0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103861217A (zh) * 2014-02-18 2014-06-18 北京有备科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逃生专用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4010A (zh) * 2011-06-09 2012-12-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套式结构间隔踏板缓冲救生网
CN102814010B (zh) * 2011-06-09 2015-05-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套式结构间隔踏板缓冲救生网
CN103007446A (zh) * 2013-01-18 2013-04-0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103007446B (zh) * 2013-01-18 2015-08-12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103861217A (zh) * 2014-02-18 2014-06-18 北京有备科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逃生专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226C (zh)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US5586617A (en) Automatic emergency escape for tall structures
CN2503918Y (zh)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脱险设备
CN205683417U (zh) 一种轨道吊轮式逃生装置
CN2558401Y (zh) 紧急逃生的避难梯
CN2553834Y (zh) 自控式救生背包
CN1879909A (zh) 高楼火灾自救多人乘用逃生车及其救生方法
CN2784567Y (zh) 链锁式救生云梯
CN2817902Y (zh) 高楼遇难逃生器
CN2780249Y (zh) 高空缓降装置
CN109908500A (zh) 一种建筑安全疏散系统及其方法
CN2857982Y (zh) 高楼自救逃生器
CN201710831U (zh) 一种高楼逃生器
CN2587442Y (zh) 一种防火防盗自行梯
CN112972919B (zh) 高层建筑用消防装置
CN206179290U (zh) 模拟逃生训练装置
CN1689664A (zh) 高楼逃生器
CN1853741A (zh) 高空缓降装置
CN2726645Y (zh) 高楼逃生器
CN2678690Y (zh) 液控型高空救生装置
CN218739914U (zh) 一种高层交替速降逃生装置
CN2338032Y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逃生器械
CN219138950U (zh) 一种森林防火监测的监测塔
CN2721138Y (zh)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
CN215497535U (zh) 一种具有实时测温报警能力的避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2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