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70236Y - 水面隐形突击艇 - Google Patents
水面隐形突击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70236Y CN2470236Y CN 00251975 CN00251975U CN2470236Y CN 2470236 Y CN2470236 Y CN 2470236Y CN 00251975 CN00251975 CN 00251975 CN 00251975 U CN00251975 U CN 00251975U CN 2470236 Y CN2470236 Y CN 247023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ver
- pipe
- cabin
- sm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红外、雷达水面隐形突击艇。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面舰艇隐身技术。红外(烟温)经水冷却排烟管和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的红外辐射消除系统的处理,大量地被消除;雷达隐形艇罩内倾低矮等,大幅降低了雷达波的反射截面;发动机固定于三层减振的基座上,及隔音降噪舱内,减少了机械振动和噪声向水下辐射和向空气中传播。该艇结构新颖、技术先进,有良好的红外、雷达隐形效果,能满足海军作战对水面隐形舰艇的需要。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红外辐射、雷达波有良好隐身效果的水面隐形突击艇。
中国海军现有的各种水面舰艇与本实用新型比较,前者缺少对红外线、雷达波的隐身作用,易被敌方发现和受到敌方用红外仪、雷达控制的武器的攻击。而本实用新型根据《舰船知识》2000年第1期中的“CG-21全能巡洋舰”一文,1997年5期中的“隐身导弹及反隐身技术”一文,《现代舰船》1997年4期中的“对水面舰艇改进和发展的设想”一文及现代军事技术等,对雷达、红外隐身和动力减振降噪等方面的原理揭示设计而成。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红外、雷达隐形和动力减振降噪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红外隐形方面的技术,体积小,降温效果明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故本实用新型对红外、雷达隐形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水面舰艇隐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隐形、噪声小、小型快速、稳定性好、战斗力强、续航力较大、造价低廉、易于大量生产装备使用等特点。适合中国海军在现代高技术的作战条件下,隐形化、机动灵活、以小克大、以多制少、海上突击、快攻、运兵登陆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随着现代武器的飞速发展,水面舰艇作战的生存能力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开发水面舰艇的隐身技术,提高水面舰艇作战的生存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军事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就是为我国海军提供一种小型快速、机动灵活、武器装备精良等多用途的水面隐形突击艇。用于躲避敌方的红外、雷达探测和精确打击,进行海上快速攻击和突击、运送兵力登陆、协同舰队作战、拦截海上目标等军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2为船体(1)的结构图,图2-1为船体(1)的侧视图,图2-2为船体(1)的俯视图;
图3为雷达隐形艇罩(2)的结构图,图3-1为固定艇罩(30)的结构图,图3-2为活动艇罩(33)的结构图,图3-3为操作控制舱帽(35)的结构图;
图4为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6)的结构图,图4-1为水冷却排烟管(48)的结构图,图4-2为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的结构图,图4-3为强排式排烟器(61)的结构图;
图5为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的结构图,图5-1为厚金属垫板(79)的结构图,图5-2为下金属垫板(82)的结构图,图5-3为上金属垫板(84)的结构图,图5-4为框边橡胶垫(85)的结构图,图5-5为上、下两块减振橡胶层(86)、(87)的结构图,图5-6为减振橡胶圆柱体(89)的结构图,图5-7为基座固定爪(91)的结构图,图5-8为发动机(97)的减振装置安装示意图,图5-9为隔音降噪舱(102)的结构图;
图6为升降式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的结构图,图6-1为摄像机(112)图,图6-2为摄像机防水盒(114)和升降空心杆(115)的结构图,图6-3为空心杆套管(118)的结构图,图6-4为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的电路图;
图7为防水进气管(9)的结构图,图7-1为喇叭形进风口(121)的结构图,图7-2为通水活动盖板(124)的结构图,图7-3为防水进气腔(126)的结构图,图7-4为防水进气管(9)的原理图。
参见图1、图1-1、图1-2:本实用新型由船体(1)、动力推进系统(15)、操作控制系统(10)、卫星导航通信系统(5)、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11)、雷达隐形艇罩(2)、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6)、动力减振降噪系统(14)、左右两舷速射舰炮或12枚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2)(3)、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作战平台(7)、护栏(8)、防水进气管(9)、艇舷通道(13)、排烟口(23)等组成。见图1-1:在船体(1)的内部A段为付燃料舱(17)、装有付油箱(x)一个,可盛油10立方米左右;B段为艇员、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干扰设备、蓄电池组、食品、医药等综合舱(18),供艇员工作、就餐、休息、战伤救护等;C段为武备舱(19),存放有各种武器、弹药;在武备舱(19)的上方为操作控制舱(20),内有各种操作控制设备、电子仪表等,为操作控制场所;D段为潜望摄像电视系统和艇员出入舱(21),前装有可升降的摄像电视系统(4),后设有人员进出的阶梯(22);E段为动力推进系统、主燃料及舵舱(16),舱中间安装有动力推进系统(15)、两侧各装有一个主油箱(y),每个油箱可盛油3-5立方米;船尾设有排烟口(23),烟朝下排出艇外。雷达隐形艇罩(2)安置于船体(1)上方中部,前低后高,立面内倾。在艇罩(2)的前部两旁各设有一个防水进气管(9),后部的中间为操作控制舱(21),后部的左右两舷上各有一座小型速射舰炮或12枚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2)(3),在左右舷两侧各设有一枚小型鱼雷发射装置(W)。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安装于船舱(25)内的后部。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6)安装于发动机上方和船体(1)内部E段的适当位置中。卫星导航、通信系统(5)的信号接收器、升降式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的摄像机、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11)的天线均设在操作控制舱(20)的顶部后方。艇的后部上方为作战平台(7),在作战平台(7)的周围设有护栏(8)。在左右两舷小型速射舰炮(12)(3)旁,各设有艇舷通道(13),使艇上部前后相通,便于人员上艇、作战和登陆。
参见图2、图2-1、图2-2:船体(1)由外壳(27)、前甲板(24)、船舱(25)、后甲板(26)、作战平台(7)、护栏(8)等组成。船体(1)长约2300-3000cm,前部宽约380-420cm、中后部宽约500-700cm、高约135cm。外壳用金属板焊接成子弹头形,前甲板(24)长约400-700cm。后甲板(26)长约600-750cm,在后甲板(26)上为作战平台(7),是战斗员协助作战的主要场地。在作战平台(7)的周边设有护栏(8),防止人员落水。在船舱(25)的后部设有动力推进系统(15)的发动机座舱(28),用于安装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
参见图3、图3-1、图3-2、图3-3:雷达隐形艇罩(2)由固定艇罩(30)、活动艇罩(33)、操作控制舱帽(35)等组成。见图3-1:固定艇罩(30)用抗弹金属板焊制而成,长约1300-1550cm,前部宽约380-420cm,后部宽约500-700cm,高约55-75cm,立面内顷。在固定艇罩(30)的前端两旁各设有一个进气接口(29),以便让空气进入艇舱。在固定艇罩(30)的后部为开口式(32),用于安装活动艇罩(33),在开口(32)的边缘上方设有15cm高的带防水垫胶的金属框边(31),用于防水入舱,开口(32)长约500-600cm,宽约450-600cm。见图3-2:活动艇罩(33)用硬度大、高强度的金属板焊制而成,下部长约505-603cm,宽约455-606cm,高约70-85cm,立面内倾。在活动艇罩(33)的前部和顶部中间设有一个220-350cm宽的长口(39),用于安装焊接操作控制舱帽(35),在活动艇罩(33)的后侧底边设有两个转动栓(40),用于开启活动艇罩(33)。见图3-3:操作控制舱帽(35)用抗弹金属板焊制而成,顶部长约520-600cm,宽约180-220cm,前部高约190-230cm,后部高约120-140cm,立面内顷,前部斜面成半圆形,并在上部设有防弹玻璃窗(34),用于对外观察。帽(35)的两侧后部各设有一个弹药补给孔(41),用于弹药补给。帽(35)的后侧设有人员进出防水门(42),用于人员到作战平台(7)上作战。在帽(35)的顶部:设有卫星信号接收器(5)的安装孔(38),安装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的目的,一是卫星导航、通信,二是通过卫星摄像了解作战区域的情况等;其次设有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11)天线的安装孔(37);还设有升降式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的升降杆的安装孔(36)。把操作控制舱帽(35)焊接于活动艇罩(33)上即可。将固定艇罩(30)、活动艇罩(33)加工好后,先把固定艇罩(30)焊接于船体(1)上的对应部位,然后把活动艇罩(33)的两个转动栓(40)焊接于后甲板(26)上适当的位置即可。活动艇罩(33)的开启通过液压装置来完成。把雷达隐形艇罩(2)及附件装置全部安好后,便可在其外表涂上雷达波吸收材料,或粘贴凸凹不平、无导电特性的特殊材料,以进一步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如有必要另可在艇的外表涂上一层与海水相似的颜色,以提高伪装效果和隐蔽性、便于突击和偷袭目标。
参见图4、图4-1、图4-2、图4-3: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由多个相同能独立工作的水冷却排烟管(48)、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强排式排烟器(61)、水泵(77)、分水箱(74)、集水箱(68)、进出水管(72)(71)等组成。见图4-1:水冷却排烟管(48)的结构:它由圆管形水箱(44)、进水口(47)、出水口(45)、烟道(43)、连接固定圈(46)组成。在圆管形水箱(44)的外侧上端设有一个进水口(47)用于进水,下端设有一个出水口(45)用于出水,在圆管形水箱(44)的上下两端设有连接固定圈(46),用于连接固定。圆管形水箱(44)的中间空管为烟道(43),烟从中通过而被降温。先将一个水冷却排烟管(48-A1)套住消声器(69),并将下端固定于接管座(70)上,然后将水冷却排烟管(48-A2、A3、A4、A5)依次连接成排烟管道。其中在水冷却排烟管(48-A2)内,安装一个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B)。将排烟管的另一端与强排式排烟器(61)的进烟口(60)连接即成。见图4-2: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的结构:它由两块一定长度的薄金属片(56)(57),旋转成螺旋状,再在两金属片(56)(57)的上、下端各安一根小金属丝(55)(58),并在其结合处(51)(59)焊接严密不漏水即成螺旋形水管(52)。在螺旋形水管(52)的中心焊有出水口(49),外边焊有进水口(50),另在螺旋形水管(52)的一端焊有固定架(54),用于固定螺旋形水管稳定不动,并使两螺旋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便于烟从间隙中通过,而达到降烟温的作用。见图4-3:强排式排烟器(61)的结构:它由烟箱(64)、进烟口(60)、电动机(62)、电动机固定架(63)、排烟扇(66)、出烟孔(65)等组成。在烟箱(64)的顶部安有一个电动机(62),由电动机固定架(63)固定,进烟口(60)设在烟箱(64)的一侧,出烟孔(65)设在烟箱(64)的下面,排烟扇(66)设在烟箱(64)内的出烟孔(65)上方,用于将烟从烟箱(64)内抽出、使烟朝下排出艇外。水路系统结构:它由水泵(77)、分水箱(74)、分水箱进水口(75)、出水口(73)、水冷却装置—水冷却排烟管(48)、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水冷却装置进水管(72)、出水管(71)、集水箱(68)、集水箱进水口(67)等组成。水泵(77)的出水口(76)与分水箱(74)的进水口(75)连接,再把分水箱(74)的各出水口(73),经各进水管(72)与各水冷却装置的进水口(47)(50)连接,再将各水冷却装置的出水口(45)(49),经各出水管(71)与集水箱(68)的进水口(67)连接即可。动力红外辐射(烟温)消除系统(6)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97)工作时排出的高温废气(烟),从消声器(69)排出后,便经水冷却排烟管(48)组成的排烟管道(48-A1A2A3A4A5)的圆管型水箱(44)和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B),强排式排烟器(61)排出艇外,而水路系统的水泵(77)把海水从进水口(78)抽入,经出水口(76)压进分水箱(74),海水便经分水箱(74)的各出水口(73),和各进水管(72)进入各水冷却装置——水冷却排烟管(48-A1A2A3A4A5)的圆管型水箱(44)和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B)的螺旋形水管(52)中,海水再从各水冷却装置的出水口(49)(45)和各出水管(71)流进集水箱(68)中,经集水箱(68)统一流出排入海中。这样烟流经各水冷却装置——水冷却排烟管(48-A1A2A3A4A5),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B)后,烟温就会被水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海水大量吸收带走,从而起到了降温的效果,使发动机的红外辐射(烟温)90%左右的被消除,有效地实现了红外隐形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各水冷却装置的管壁与烟温的接触处,由于温差明显,均会产生少量汽水而形成“汽水层”,当烟尘遇到“汽水层”时,便吸湿沉积,烟尘越积越多,因此每使用一段时间在这些装置的里面应及时消除烟垢,以保持烟道的畅通和降烟温的效果。
参见图5、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图5-8、图5-9: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由发动机减振基座(96)、隔音降噪舱(102)、消声器(69)等组成。见图5-8:发动机减振基座(96)的结构:它由带金属框边的厚金属垫板(79)、上下两块薄金属垫板(82)(84)、上下两块减振橡胶层(86)(87)、多个减振橡胶圆柱体(89)、框边橡胶垫(85)、基座固定爪(91)等组成。见图5-1:带金属框边的厚金属垫板(79)、厚约20mm、其上设有多个发动机固定孔(80)、用于固定发动机。见图5-2、图5-3:薄金属垫板(82)(84),厚约7mm,在其中的一面对应各设有一定数量的圆凸栓(81)(83),用于安置减振橡胶圆柱体(89)。见图5-4:减振橡胶圆柱体(89),直径约80mm,高约100mm,中心设有一个与圆凸栓(81)相应大小的圆孔(88)。见图5-5:减振橡胶层(86)(87)厚约50mm。见图5-6:框边橡胶垫(85)上设有一定数量的小孔便于安装,厚约25mm。见图5-7:基座固定爪(91)由爪臂(92)、压爪(93)、橡胶垫(94)、固定孔(90)等组成。爪臂长约200mm,高约60mm,厚约30mm,在爪臂(92)的一端设有压爪(93)和橡胶垫(94),另一端设有固定孔(90),孔径约30mm。发动机减振基座(96)的安装方法,参见图5-8:先在发动机座舱(28)内,放入减振橡胶层(87),再把薄金属垫板(82)放在橡胶层(87)上面,凸栓(81)朝上,再把减振橡胶层圆柱体(89)、逐个嵌入每个凸栓(81)上,全部嵌满。再把薄金属垫板(84)凸栓(83)朝下放下,每个凸栓(83)应与每个橡胶圆柱体(89)的中心孔(88)对应放入。再把橡胶层(86)放在薄金属垫板(84)上面。再把已装上发动机(97)和安上框边橡胶垫(85)的厚金属垫板(79)放在橡胶层(86)上面,调整好发动机(97)的位置并固定好。最后用八个基座固定爪(91),放上橡胶垫(94),用螺母(95)固紧即可,这样就使发动机减振基座(96)稳定不动了。通过上述的方法使整过发动机减振基座(96)与发动机座舱(28)无任何的金属件接触,使发动机(97)的机械振动和噪声,在振动传导不良导体的减振橡胶层(86)(87)和减振橡胶圆柱体(89)的作用下被阻隔减弱,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向水下辐射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声隐藏的效果。见图5-9:隔音降噪舱(102)是用三层不同材料构成的隔音层而形成的发动机罩(101),罩住发动机(97)并固定于船舱(25)上而成。发动机罩(101)由内吸音海绵层(100)、中层声波缓冲泡沫层(99)、玻璃钢外层(98)三层组成。把内、中层(100)(99)两层材料粘接接于玻璃钢(98)外层上即成。在罩体(101)上设有:进出门(103),用于工作人员进出;动力轴孔(106),用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控制机构孔(107),用于控制发动机机构的连接;油管孔(110),用于发动机油管的连通;排烟管道出口(104),用于排烟管道的连接安装;进气孔(108),用于空气进入;出气孔(105),用于发动机把舱内加热的空气自行排出,以降低舱内的气温;罩体固定脚(109)八个,用于把罩体(101)固定于船舱(25)内。罩体密封垫(111),用橡胶制成,用于罩体(101)与船舱(25)接触面减振、密封。把加工好的隔音降噪舱(102),罩住发动机减振基座(96)上的发动机(97),并固定好,最后把发动机(97)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安装接好,这样整个发动机的减振降噪系统(14)就全部安装完毕。该系统即能使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机械振动和噪声向水下辐射的作用,又能使本实用新型在水面有一个好的消声降噪效果,航行时发动机传出的声音变得很小,有利于作战。
参见图6、图6-1、图6-2、图6-3、图6-4:升降式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由摄像机(112)、四台电视机(Z1Z2Z3Z4)、摄像机防水盒(114)、升降空心杆(115)、空心杆静止槽环(116)、空心杆管套(118)、空心杆静止弹栓(119)、操作柄(117)、导线(113)、导线盒(120)、开关(KK1K2K3K4K5K6)、蓄电瓶(E)等组成。装配方法:先将摄像机(112)的导线(113)穿入升降空心杆(115)内,并从下引出。再把摄像机(112)放入摄像机防水盒(114)内,一起固定于升降空心杆(115)的上端。再把升降空心杆(115)插入空心杆管套(118)中,并将空心杆管套(118)固定于操作控制舱帽(35)上。在升降空心(115)的下端接上操作柄(117),用于升降和转动摄像机(112)。见图6-2:在升降空心杆(115)上设有几道静止糟环(116)。见图6-3:在空心杆管套(118)的下端设有空心杆静止弹栓(119),用于自动卡进空心杆静止糟环(116)内,即能阻止升降空心杆(115)不滑动,又能随时升降或转动摄像机(112),方便自如。再把导线盒(120)固定于潜望台舱(21)的适当位置,用于收放导线(113)。摄像电视系统(4)的工作原理参见图6-4的电路图:摄像机(112)与四台电视机(Z1Z2Z3Z4)的电源分别并联到蓄电瓶(E)的两端,四台电视机(Z1Z2Z3Z4)的信号输入线分别并联到摄像机(112)的信号输出端。开关(K)为摄像机(112)、四台电视机(Z1Z2Z3Z4)总电源开关;开关(K1K2)为摄像机(112)的调焦放大开关;开关(K3K4K5K6)分别是电视机(Z1Z2Z3Z4)的开关。开启开关(K3K4K5K6),蓄电瓶(E)电源接通,摄像电视系统(4)便开始工作,摄像机(112)对海面、海岸等进行摄像,把象转变成电信号,分别输送给操作控制舱(20)内的电视机(Z1),潜望台舱(21)内的电视机(Z2),左舷舰炮(12)内的电视机(Z3),右舷舰炮(3)的电视机(Z4),由四台电视机(Z1Z2Z3Z4)把输送来的电信号又转变成象,使四台电视机同时出现摄像机(112)所拍摄的各种情况。开启开关(K1K2),即能实现摄像机(112)的调焦放大,使被摄的目标更为清晰。通过该系统的作用,有效地实现了大范围、较远目标的观察,大大地提高了观察效果,具有捕捉目标快,对目标的分析、反映快,采取作战措施快。使用方法:潜望操作员打开总开关(K),电视机开关(K3K4K5K6)由各舱内的人员开启,摄像电视系统(4)便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操作柄(117)把摄像机(112)升到适当的高度,(本装置可升降200cm左右),在一般航行时摄像机(112)正对前方即可。当需搜视海面、海岸的情况时,潜望操作员转动操作柄(117),使摄像机(112)转动,搜视目标,如四人中有一人发现可疑的目标点,立即通过有线对讲机告知操作员,把摄像机(112)跟踪目标并予以放大观察,如有敌情,无线电通信员应立即通过无线电系统,把情况告知已方其他艇,根据目标的多少、远近、性质,各艇立即统一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停用时关机,并把摄像机(112)降至最低的位置即可。
参见图7、图7-1、图7-2、图7-3:设在艇前两边的防水进气管(9)由喇叭形进风口(121)、通水管(123)、进气口(122)、通水活动盖板(124)、盖板调压锤(125)、防水进气腔(126)、固定座(127)、进气防水盖(128)、防水盖固定螺栓(129)等组成。喇叭形进风口(121)与通水管(123)相通,在通水管(123)的后方出口处设有一个通水活动盖板(124),用于阻拦空气进入防水进气腔(126),但能让水通过。在活动盖板(124)上设有调压锤(125),用于调节盖板(124)的压力大小,以保证空气和水分离。在通水管(123)上方设有进气口(122),用于与防水进气腔(126)连接通气。在进气腔(126)的下端设有固定座(127),用于把防水进气管(9)与固定艇罩(30)上的进气接口(29)对接固定,让空气进入艇舱内。在进气接口(29)的下方设有进气防水盖(128),必要时关上可防止海水进入艇舱内,在进气接口(29)的下方一边设有固定螺栓(129),用于关闭进气防水盖(128)。防水进气管(9)的工作原理:参见图7-4,当突击艇航行时,空气便从喇叭形进风口(121)进入,由于通水活动盖板(124)的阻挡作用,使空气朝防水进气腔(126)流动进入艇舱。如有海水涌进喇叭形进风口(121)时,海水便直冲进入通水管(123),并使通水活动盖板(124)在海水的作用下自行打开,让海水排出回到原处,避免了海水涌入防水进气腔(126),从而实现了防水进气的目的,保证艇员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技术先进,其中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通过新颖的水冷却装置,对红外辐射(烟温)的消除达90%左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雷达隐形艇罩,通过艇罩形体的特殊设计,有效地降低了雷达波的反向截面,国内首创。发动机的减振降噪系统,通过三层的减振作用,及特殊的无金属件接触固定,大大地减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向水下辐射的作用,提高了舰船声隐蔽的效果,国内首创,技术领先。这些技术的发明,与我国舰船现有的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可生产出最新型的大型水面隐形舰艇,隐形导弹快艇等。对加速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均没有设置目标探测装置,如雷达、声纳等,其原因:一是因本艇上层建筑特别低,从而使雷达的作用距离大受影响,故本艇主要依靠间接的方法来获取目标的信息和作战指令,如通过卫星、飞机、舰队、陆基信息站等;二是为了进一步的隐形,(如开启雷达就会被敌方发现自己),使敌方“看”不见,有利于对敌突击、快攻;三是本艇以隐形、快速、近距攻击为主,在可视距范围内,使用短程武器攻击目标,或者配合舰队突击。故没考虑安装探测装置,如有必要可增设声纳、雷达及反水雷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作战力分析:
本实用新型除艇舷两侧设有两座小型速射舰炮或两侧各设6枚垂直发射的导弹,及两舷的外侧设有两枚鱼雷(W)外,还可依靠作战人员携带的各种武器在作战平台上配合作战,艇员配备的武器有:便携式自寻的导弹、便携式火箭炮、水雷、防空武器等;登陆人员还配有各种陆上作战武器等。本艇的排水总量为35-60吨,乘员10-100人左右,续航力在1000-2000海里。本实用新型的武器装备等虽然有限,攻击力较弱,但在本艇数量多的情况下(100-150艘)配合作战,效果就会很好(即以多制少),因为本艇数量多,把人员武器已分布到广大的作战海域,不利于敌方集中打击,相反则有利于我方组织分批次、多方位地向敌舰发动攻击,轮番进攻。另由于本艇数量多,即使遭到敌方的打击后,仍能保持相当的数量和战斗力,可继续对敌舰发起攻击,制敌于死地。其次利用少量(60艘左右)的本艇,配合舰队协同作战,效果会更佳,因为本艇具有隐形性,敌一时难以发现,即使被发现,由于本艇对红外、雷达隐形,敌方用红外、雷达控制的武器,也难以发挥作用,再由于本艇体积小、速度快、机动灵活,被一般火力命中的机会很少,因而提高了本艇的作战生存力,与敌舰周旋的机会多,时而快攻突击,时而撤退,分散牵制敌火力,有利我舰队对敌的攻击。另在我舰队和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可利用本艇快速围攻、突击。再次因本艇隐形、快速,故在运兵登陆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每次运送兵力达100人左右,如本艇运送兵力在离敌岛岸较远的海域,敌方的红外、雷达、望远镜都发现不了,有利于向敌岛靠近,当靠近到一定程度时,被敌方发现,已离岛很近,这时在我方火力不断地、更加猛烈地攻击和掩护下,艇队发起冲击,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抵岸,抵岸的时间越短,人员伤亡、损失就越少,登陆的人员就越多,因此本艇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运兵登陆工具。另外如果把本实用新型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反潜、反舰、防空武器等)、探测系统,就能实现以小艇打大舰的目的(即以小克大),这样就有可能由微型小艇组成的隐形艇队,配合适当的高性能大型舰艇、潜艇、扫雷艇等,来对付敌人的庞大舰队等。
本实用新型目前是我国海军水面舰艇中,结构独特、新颖、上层建筑低矮、隐形、小型快速、适航性好、突击力强、性能优良、造价低廉的先进型艇种。本艇除武器系统、卫星导航通信、电子探测系统外,其造价在30-50万元人民币左右,推广使用本艇是一种快速提升海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实用性强、技术先进、战斗力强、装备部队快、现实意义大的新型水面隐形突击艇。
Claims (5)
1、一种水面隐形突击艇,它由船体、动力推进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卫星导航通信系统、武器系统、雷达隐形艇罩、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潜望摄像电视系统、作战平台、防水进气管、排烟口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船体(1)由外壳(27)、前甲板(24)、船舱(25)、后甲板(26)、护栏(8)等组成,在船体(1)上方的前部设有前甲板(24)、后部设有后甲板(26),并做为作战平台(7),在作战平台(7)的周边设有护栏(8),船舱(25)的后部设有发动机座舱(28),在船舱(25)的A段为付燃料舱(17);B段为艇员、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干扰设备、蓄电池组、食品、医药等综合舱(18);C段为武备舱(19),在武备舱(19)的上方为操作控制舱(20);D段为潜望摄像电视系统和艇员出入舱(21);E段为动力推进系统,主燃料、及舵舱(16);艇尾设有排烟口(23),雷达隐形艇罩(2)安置于船体(1)上方的中部,艇罩(2)前低后高,立面内倾,在艇罩(2)的前部两旁各设有一个防水进气管(9),后部的中间为操作控制舱帽(35),后部左右两舷上各设有一座速射舰炮(12)(3),卫星导航、通信系统(5)的信号接收器、潜望摄像电视系统(4)的摄像机、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11)的天线均设在操作控制舱帽(35)的顶部,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安装于船舱(25)内的发动机座舱(28)上,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6)安装于发动机(97)的废气出口的消声器(69)上和船舱(25)E段内,排烟口(23)设在艇尾,烟口朝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隐形突击艇,其特征在于雷达隐形艇罩(2)由固定艇罩(30)、活动艇罩(33)、操作控制舱帽(35)等组成,固定艇罩(30)用金属板焊制而成,立面内倾,前部两侧各设有一个进气接口(29),后部为开口式(32),在开口(32)的边缘上方设有带防水垫胶的金属框边(31),活动艇罩(33)用金属板焊制而成,立面内倾,在活动艇罩(33)的前、顶部中间设有一个长口(39),后侧的底边设有两个转动栓(40),操作控制舱帽(35),用金属板焊制而成,立面内倾,前部的立面较高成半圆形,并在上部设有防弹玻璃窗(34),在两侧的后部各设有一个弹药补给孔(41),后侧设有人员进出防水门(42),把操作控制舱帽(35)与活动艇罩(33)的长口(39)对应接好,焊接牢固即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隐形突击艇,其特征在于动力红外辐射消除系统(6)由多个相同能独立工作的水冷却排烟管(48)、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强排式排烟器(61)、水泵(77)、分水箱(74)、集水箱(68)、进出水管(72)(71)等组成,水冷却排烟管(48)的结构:它由圆管形水箱(44)、进水口(47)、出水口(45)、烟道(43)、连接固定圈(46)等组成,在圆管形水箱(44)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水口(47),下部设有一个出水口(45),在圆管形水箱(44)的上、下两端设有连接固定圈(46),圆管形水箱(44)的中间空管为烟道(43),烟从中通过而被降温,将多个水冷却排烟管(48)依次连接成排烟管道,排烟管道的一端套住消声器(69),并固定于接管座(70)上,另一端与强排式排烟器(61)连接,在排烟管道适当的一个水冷却排烟管(48-A4)内,安装一个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用于大量吸收排烟管道内的烟温,内置式烟温水冷却器(53)的结构:它由两块一定长度的薄金属片(56)(57),旋转成螺旋状,再在两金属片(56)(57)的上、下两端各安一根小金属丝(55)(58),然后沿周边在金属丝(55)(58)与金属片(56)(57)的结合处(51)(59)焊接严密并焊上固定架(54),即成螺旋形水管(52),在螺旋形水管(52)的中心焊有出水口(49),外边焊有进水口(50),强排式排烟器(61)的结构;它由烟箱(64)、进烟口(60)、电动机(62)、电动机固定架(63)、排烟扇(66)、出烟孔(65)等组成,在烟箱(64)的顶部安有一个电动机(62),由电动机固定架(63)固定,进烟口设在烟箱(64)的一侧,出烟孔(65)设在烟箱(64)的下面,排烟扇(66)设在烟箱(64)内的出烟孔(65)处,水泵(77)的出水管口(76)与分水箱(74)的进水口(75)连接,再把分水箱(74)的各出水口(73),经各进水管(72)与各水冷却装置的进水口(47)(50)连接,再将各水冷却装置的出水口(45)(49),经各出水管(71)与集水箱(68)的各进水口(67)连接即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隐形突击艇,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减振降噪系统(14)由发动机减振基座(96),隔音降噪舱(102),消声器(69)等组成,发动机减振基座(96)的结构:它由带金属框边的厚金属垫板(79)、上下两块薄金属垫板(82)(84),上下两块减振橡胶层(86)(87)、多个减振橡胶圆柱体(89)、基座固定爪(91)等组成,带金属框边的厚金属垫板(79)上设有发动机固定孔(80),薄金属垫板(82)(84)上的一面,各设有对应的一定数量的圆凸栓(81)(83),减振橡胶圆柱体(89)的中心设有一个与圆凸栓(81)相应大小的园孔(88),减振橡胶层(86)(87)为两面平整的块层,框边橡胶垫(85)上设有一定数量的小孔,基座固定爪(91)的一端设有压爪(93)和橡胶垫(94),另一端设有固定孔(90),隔音降噪舱(102)的结构:它用三层不同材料构成的隔音层而形成的发动机罩(101),罩住发动机(97)并固定于船舱(25)上而成,发动机罩(101)由内吸音海绵层(100),中层声波缓冲泡沫层(99)、玻璃钢外层(98)三层组成,把内、中层(100)(99)两层材料粘接于玻璃钢(98)外层上即成,在罩体(101)上设有进出门(103)、动力轴孔(106)、进气孔(108)、油管孔(107)、排烟管道出口(104)、出气孔(105)、罩体固定脚(109),在发动机罩(101)与船舱(25)之间设有罩体密封垫(1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隐形突击艇,其特征在于防水进气管(9)由喇叭形进风口(121)、通水管(123)、进气口(122)、通水活动盖板(124)、盖板调压锤(125)、防水进气腔(126)、固定座(127)、进气防水盖(128)、防水盖固定螺栓(129)等组成,喇叭形进风口(121)与通水管(123)相通,在通水管(123)的后方出口处设有一个通水活动盖板(124),在活动盖板(124)上设有调压锤(125),在通水管(123)的上方设有进气口(122),在进气口(122)的上方焊有防水进气腔(126),在防水进气腔(126)的下端设有固定座(127),在艇罩(30)的进气接口(29)下方设有进气防水盖(12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251975 CN2470236Y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水面隐形突击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251975 CN2470236Y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水面隐形突击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70236Y true CN2470236Y (zh) | 2002-01-09 |
Family
ID=3360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02519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0236Y (zh) | 2000-11-27 | 2000-11-27 | 水面隐形突击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70236Y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74327A (zh) * | 2012-10-11 | 2013-01-16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具有免维护的毫米雷达波和厘米雷达波结构隐身的方舱 |
CN104661913A (zh) * | 2012-07-18 | 2015-05-27 | 微型涡轮公司 | 隐蔽方法和装置以及设置有至少这种装置的海军舰艇 |
CN104787290A (zh) * | 2015-05-13 | 2015-07-22 | 广西玉林卓越动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稳定游艇发电机组 |
CN106004283A (zh) * | 2016-07-13 | 2016-10-12 | 西藏长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 |
CN106275335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王常智 | 隐形舰船装置 |
CN106799052A (zh) * | 2017-03-18 | 2017-06-06 |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可潜渡式坦克模型 |
CN106898225A (zh) * | 2017-03-16 | 2017-06-27 |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鱼雷快艇模型 |
CN112937757A (zh) * | 2021-01-14 | 2021-06-11 |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船载防护堡 |
CN114184091A (zh) * | 2021-04-08 | 2022-03-15 |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空空导弹导引头的红外雷达双模数字处理方法 |
-
2000
- 2000-11-27 CN CN 00251975 patent/CN247023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61913A (zh) * | 2012-07-18 | 2015-05-27 | 微型涡轮公司 | 隐蔽方法和装置以及设置有至少这种装置的海军舰艇 |
CN104661913B (zh) * | 2012-07-18 | 2018-12-21 | 微型涡轮公司 | 隐蔽方法和装置以及设置有至少这种装置的海军舰艇 |
CN102874327A (zh) * | 2012-10-11 | 2013-01-16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具有免维护的毫米雷达波和厘米雷达波结构隐身的方舱 |
CN104787290A (zh) * | 2015-05-13 | 2015-07-22 | 广西玉林卓越动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稳定游艇发电机组 |
CN106275335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王常智 | 隐形舰船装置 |
CN106004283A (zh) * | 2016-07-13 | 2016-10-12 | 西藏长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 |
CN106004283B (zh) * | 2016-07-13 | 2018-04-06 | 西藏长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 |
CN106898225A (zh) * | 2017-03-16 | 2017-06-27 |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鱼雷快艇模型 |
CN106799052A (zh) * | 2017-03-18 | 2017-06-06 |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可潜渡式坦克模型 |
CN112937757A (zh) * | 2021-01-14 | 2021-06-11 |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船载防护堡 |
CN114184091A (zh) * | 2021-04-08 | 2022-03-15 |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空空导弹导引头的红外雷达双模数字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67372A (zh) | 可潜载具 | |
CN2470236Y (zh) | 水面隐形突击艇 | |
CN105936330A (zh) | 舰携高速机动隐蔽攻击艇 | |
CN106005330A (zh) | 一种隐身导弹快艇 | |
KR20160031504A (ko) | 고속의 수상 크래프트 및 잠수 가능한 크래프트 | |
Williamson | Wolf Pack: The Story of the U-Boat in World War II | |
von Mullenheim-Rechberg | The Battleship Bismarck | |
CN103673760A (zh) |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 |
CN2875946Y (zh) | 潜水隐身导弹艇 | |
Koop et al. | Battleships of the Scharnhorst Class: Warships of the Kriegsmarine | |
CN109398654A (zh) |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 |
Christley | US Submarines 1941–45 | |
CN1765697A (zh) | 潜水隐身导弹艇 | |
CN1405059A (zh) | 无人潜水运载船 | |
Williamson | German E-boats 1939–45 | |
Very | Navies of the World: Giving Concise Descriptions of the Plans, Armament and Armor of the Naval Vessels of Twenty of the Principal N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Ordnance, Torpedoes, and Naval Architecture, and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Principal Naval Battles of the Last Twenty Years, 1860-1880 | |
Williamson | E-Boat vs MTB: The English Channel 1941–45 | |
Henshaw | Town Class Destroyers: A Critical Assessment | |
Draminski | The Battleship Bismarck | |
CN2436413Y (zh) | 浮体隐形船坞登陆艇 | |
Fernández et al. | The Spanish dreadnoughts of the" España" class | |
Skulski | Battleships Yamato and Musashi | |
Koop et al. | Battleships of the Bismarck Class: Warships of the Kriegsmarine | |
Watton | The Battleship Warspite | |
Spajic | Schnellbootwaffe: Adolf Hitler’s Guerrilla War at Sea: S-Boote 1939-45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