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3760A -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3760A
CN103673760A CN201210347014.1A CN201210347014A CN103673760A CN 103673760 A CN103673760 A CN 103673760A CN 201210347014 A CN201210347014 A CN 201210347014A CN 103673760 A CN103673760 A CN 103673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pedo
buoyancy
guided missile
missile
g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7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宪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470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3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鱼雷运载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相对于现有的各类(导弹/鱼雷)运载系统而言;有其极低的制造使用成本,特别是没有战斗人员的生命代价。本系统结构简单可靠、布放简单、具有首先发现目标、首先主动攻击、首先获得的战果的先进作战策略;鱼雷系统实现了微型化、无人化、智能化、无特征化;由于使用浮力能量滑翔移动接近目标而具有极好的隐蔽性。完成攻击任务后,系统及控制器自毁灭失。特别有利低成本的实现近海水域防卫和远洋封锁重要水域、航线、港口,突袭和拦击入侵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及潜艇。本系统可弥补加强我国海军近海防卫能力,特别适合打击遏制大、中型水面舰艇和船舶。

Description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武器装置,尤其是能以相对其它导弹、鱼雷运载系统;如飞机、潜艇相比较以极其廉价的制造成本、简单的布放方法,实现长期水下潜伏,作战时在近距离依靠浮力牵引滑翔接近目标,最后阶段使用固体推进器突然袭击水面、水下舰船的武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导弹(鱼雷)系统存放、运输、发射都必须依托一个载体;地面是运输车;地下是发射井;水面上是舰船;鱼雷水下是潜艇;空中是飞机等。实际上这些载体的存在和运动,一旦出现就可能被远程雷达、预警飞机、太空卫星等实时监视并发现。即使这些载体主动发动攻击导弹(鱼雷),但在发射后,很多在到达目标之前就已经被对方各种方式拦截了,其打击效果被大大削弱了。实战时,主动进攻的航母战斗群出动时,几百公里面积内的所有目标均被监视。若被攻击方没有强大军力和全面的技术优势对抗时,几乎就是挨打的角色。即使被攻击方利用各类运载系统主动反击时,运动和发射的同时也就暴露了自己,马上就成为敌方再次直接打击的目标,不可避免的导致我方战斗人员出现伤亡。 
在现代战争中,发动战争的一方往往具有战场的绝对优势;制空权、制海权、太空权;并往往是首先发动突然袭击,利用航母战斗群、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等,强势进攻消灭守方的军事力量;事实上(海湾战争、最近的利比亚战争)已经证明,遭受一轮科学策划的海空一体化的突袭的后果是;海军基地、地面机场、导弹基地、通信系统几乎全部瘫痪,基本丧失有效的回击力量,守方已经落入处处挨打被动的地位,最终以全面崩溃而战败。显然不想成为战败者,在理念上就必须是主动进攻战略;而居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道义立场,又不能发动偷袭和主动进攻?现在某些国家正在积极发展海军进攻力量,意图争夺更多海洋权益。那如何在这种现实下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避免遭到侵略战争时承受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选择的战略只能是防范于未然,先发制人,提前有效的瓦解敌方海上的进攻优势,有效的遏制打击、破坏敌方核心进攻力量,拒敌于千里之外。 
本专利设计的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可提前秘密投放潜伏在敌方军港、航道等必经的航道、航线海底,战时给予激活,并以极小的成本使敌方舰船还未参战就付出丧失战斗力和严重损毁的沉重代价,把偷袭珍珠港战例历史重现。尔后有利我方后发制于人消灭敌人;迫使敌方放弃、停止发动战争,最终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发生。这是发明本新式武器系统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导弹、鱼雷运载系统、飞机、载人潜艇存在的物力、人力成本巨大和我方武器运载系统容易暴露的致命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该系统使用隐形材料制造,核心价值是摆脱了导弹(鱼雷)对各类昂贵、复杂、庞大的运载系统的依赖,实现了微型化、无人化、隐形化和具有自毁功能。需要时可利用各种军用、民用、渔船、商船船舶和飞机在海域、航线、港口、岛屿附近实施隐秘布防。该系统能长时间的潜伏在敌方军事基地、港口附近的航道水下,在需要时接受基地的作战指令(借助与潜艇通讯的技术)激活,启动进攻程序,(导弹/鱼雷)在一定范围距离内(自主判断后)自动迎面攻击目标。由于(导弹/鱼雷)采取提前秘密布放,处于海床不动,敌方不知其存在和发现具体位置,当设定攻击目标出现时,最有可能在最近的距离、最短的时间内对敌方船 舰发动突然袭击;(攻击对象是大中型船舰)由于攻击时没有运载系统的出现,(导弹/鱼雷)利用浮力滑翔接近目标并突然袭击,其成功率将大大提高。特别多个(导弹/鱼雷)系统潜伏在不同位置但同时发动攻击时,更难于拦击,突击效果更好。 
本(导弹/鱼雷)系统研发、生产、投入资金及时间的成本,相对于常规运载系统:潜艇、飞机、舰艇等比较而言几乎微不足道,但却可极大的弥补加强我国海军近海海岛防卫、在远洋封锁敌国水域、航线、港口、岛屿的能力,该(导弹/鱼雷)系统特别适合打击遏制大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海上活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中,利用浮筒舱排除水后比重变小产生的浮力作为(导弹/鱼雷)的初始滑翔动力,(导弹/鱼雷)上面安装八组控制鳍及付翼,利用浮力产生的动能积累初始速度,控制(导弹/鱼雷)的滑翔运动方向和速度,自动接近目标,最后阶段使用固体推进器加速(导弹/鱼雷)突然袭击水面、水下舰船。 
1、由于本导弹鱼雷系统是无人武器装置,潜水导弹鱼雷无需提供成本昂贵的生命保障系统(恒定的气压、新鲜的空气等。)在存水的浮筒内、留有空间设备舱等空间,并提供内外压力自动平衡控制系统。在组合传感器和电脑系统的控制下,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下潜和上浮时,在保留的设备舱空间(没有进水的空间),由压缩空气提供与外部(深度)水压自动平衡的空气压力。这样系统的外壳体制造就可只需保证必要密闭性,而不需付出极大的成本代价保证其耐压性,最大化的实现了低成本、大批量制造。 
2、系统为防止敌方的破坏,如投入深水炸弹进行破坏,利用爆炸高压破坏系统,为此设计一个自动抗压力系统;在受到爆炸水压突变时,自动适应避免系统被破坏。技术方案是:在出现爆炸高压时,由于外部水压突变,系统壳体受到压力产生变形导致系统结构泄漏失效。因此设计时建立自动内外压力自动平衡系统,在出现瞬时高压时,保护系统的基本结构不会损坏。系统自动调整内部空间(排出部分海水)。 
3、在投放导弹鱼雷潜伏时,浮筒自动吸入适量的海水;系统控制器控制该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进水落在海床上。(由压缩空气提供与外部水压自动平衡的空气压力);通过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导弹/鱼雷)系统控制器自动调整其浮力缓慢落入海底潜伏。 
4、潜伏期间,利用自载电池(包括高能蓄电池和可控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用于补偿蓄电池的容量衰减);提供能量给计算机及控制系统。在海底深度太深时,还可利用高强度(非金属)缆绳可收放深度抛锚定位,扩展(导弹/鱼雷)系统作战范围。作战时导弹鱼雷利用自带的计算机系统控制水下滑翔航行速度和航向攻击目标;在最后阶段,即启动固体推进器加速导弹鱼雷后,系统自动发出定位信号和视频图像,利用卫星或预警机接收信息,了解其战斗效果。 
5、在有非法获取该系统情况出现时;系统自动启动程序自曝灭毁。免其军事技术泄密和引发政治危机。 
该系统控制器具两种功能:其一、有收到基地攻击指令时,“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控制器启动攻击程序(在被动接受到攻击目标信息后);系统打开电磁阀,利用已经预先贮存的高压压缩空气瓶组,在短时间内利用预存的高压气瓶,通过电磁气阀排出高压气体,将浮筒内的海水迅速排出浮筒(进、出水阀必须使用防海洋生物寄生的措施),“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利用浮力为动力迅速滑翔浮起,攻击射程距离内的航行运动目标。 
本导弹鱼雷装置备八组控制鳍及付翼(外壳使用防海洋生物寄生涂料),具有低速运动时具有方位调整功能;鱼雷接近水面时已经对准目标;在浮出排水过程中,系统控制器优先排除浮力浮筒(上面)内的水,(如质量与浮力比达到5倍时,产生的推力远远可超过常规的 动力系统提供的推力。)系统在上浮时形成向上的牵引力,积累初始速度,并保证不会出现翻转,失去稳定平衡;系统离开海床启动后,通过组合传感器,提供姿态、速度信号,利用排水产生的浮力(在水平鳍及副翼配合下,控制导弹鱼雷的滑翔运动方向和速度,当(导弹/鱼雷)滑翔接近目标时,系统再启动固体推进器,加速(导弹/鱼雷)射向目标。 
其二、处于激活状态:电脑系统控制器预存(要攻击的目标:船舰、潜艇相关数据),在潜伏中通过其组合传感器被动接收目标发出的如声纳波、长波、发动机频率、推进器水流噪声等;软件系统自动分析并判断识别目标是否为攻击目标?确认是为攻击目标后;计算机计算所在海床位置和深度浮起产生的滑翔运动距离是否可以击中目标?计算结果为(YES)时;系统自动启动攻击程序,并在合适时机自动实施突袭攻击。 
其三、若攻击过程中,目标突然加速特别是转变航行方向时,可能会导致导弹鱼雷的有效攻击范围脱离目标;即利用浮力动力的滑翔不能与目标相遇。此时系统自动结束攻击程序,打开浮筒进水阀,导弹鱼雷进水自动控制程序沉入海底海床上继续潜伏。由于导弹鱼雷启动上浮只是消耗了内置的高压压缩气瓶组(若干个)中一个气瓶的能量,所以该导弹鱼雷仍然具有再次攻击的能力。倘若一旦启动固体推进器,当燃料耗尽时,导弹鱼雷即自行爆炸。 
导弹/鱼雷攻击时可选择二种模式: 
1、不需浮出水面,以鱼雷模式自动调整攻击方位控制打击位置和水下深度打击目标。 
2、在最后阶段跃出水面,以导弹模式空中飞行打击船舰上层建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现有的各类(导弹/鱼雷)运载系统而言;本发明有其极低的制造使用成本,最重要是没有战斗人员生命代价的风险。本发明的(导弹/鱼雷系统)可作为国家战略常规威慑力量的一部分,由海军建立完整的全球作战体系;全面研发制造各种性能的系列装置,作为长期有效的作战装备在全球秘密布局。倘若部署5000枚该武器系统在全球敏感位置,可能无需动一兵一卒,这个世界就该会清静许多。 
本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布放方便、更具有首先发现目标、首先主动攻击、首先获得的战果的先进作战策略;导弹鱼雷系统还实现了微型化、无人化、智能化、无特征化;该导弹鱼雷既有潜艇、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又有长时间隐身潜伏的特殊功能。在需要时随时可激活导弹鱼雷,进入战斗状态。 
在实施攻击时,由于使用浮力能量滑翔移动接近目标(没有推进系统工作产生的震动和噪声,因此具有极好的隐形性。)完成攻击任务后,导弹鱼雷及控制器自毁灭失。特别有利低成本的实现近海水域防卫和有效的远洋封锁重要水域、航线、港口,突袭和拦击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运输船及潜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布局图。 
图2是本发明浮力调节舱排水后浮力心与重心变化图。 
图3是本发明利用浮力水平移动滑翔攻击目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利用浮力垂直水下滑翔攻击目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利用浮力水下滑翔跃出水面利用重力和启动固体推进器攻击目标示意图。 
图6贮存海水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利用空气排出海水的状态1 
图8是本发明利用空气排出海水的状态2 
图9是本发明利用空气排出海水的状态3 
图10是本发明固体发动机推进的状态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1.组合传感器,2.浮力舱,3.电脑控制器,4.排水/气阀,5.前鸭翼,6.副翼,7.浮力调节舱,8.隔板,9.注水后重心,10.进/排水阀,11.水平翼,12.电池组,13.燃料舱,14.推进器喷嘴,15.垂直舵,16.后舱炸弹,17.压缩气瓶组,18.气管,19.通道,20.鱼雷,21.浮力心,22.高压气出口,23.首部炸弹。 
在图1中,组合传感器(1)在鱼雷(20)的首部安装炸弹(23),设有填充的浮力舱(2),用于平衡首部炸弹的质量,将浮力舱(7)等部件连接为一体,浮力节舱(7)前端安置有系统控制器(3)用于接收指令和内存程序控制系统功能;副翼(6),可高效率的调整鱼雷(20)滑翔航向;尾部燃料舱(13)和推进器喷嘴(14)提供鱼雷最后进攻的动力;鱼雷垂直舵(15),保证航行的稳定;系统的设计浮心(21)和质量重心(9)在鱼雷的底部和上部;底部电池组(12)为系统提供电能和压舱重量;压缩空气瓶组(17)为系统浮出水面排除海水提供空气和内外平衡的气压;浮力调节舱(7)内装的压缩空气瓶组(17)通过气管(18)将高压空气输送到高压出气口(22),通过进/排水阀(10)将海水排除,随着海水排除,鱼雷的比重减小,产生浮力。组合传感器(1),为控制系统提供通讯和控制数据;鱼雷外侧装有前鸭翼(5),和水平翼(11)在潜水滑翔航行时调整俯仰角度和浮出水面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在鱼雷攻击目标时,首先是首部炸弹(23)爆破,接着尾部炸弹(16)进入船体再次爆炸,实现摧毁目标。 
图2中24.浮芯,25.质量重心。 
图2所示实施例中,浮力舱(7)的海水排除,浮力心(24)在前端将浮力转换为牵引力,质量重心(25)下移动,鱼雷浮出海底,进入滑翔状态。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启动后,借助浮力变大加快滑翔速度接近并启动固体推进器攻击目标过程。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启动后,借助浮力变大加快滑翔速度接近并启动固体推进器攻击目标过程。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启动后,借助浮力变大加快滑翔速度最后跃出水面并启动固体推进器在空中攻击目标过程。 
在图6中25.质量重心,26.海水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贮满海水。 
在图7中24.浮力心,25.质量重心,26.海水,27.空气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贮满海水被空气(27)排除部分,产生浮力,质量重心(25)下移,浮力芯(24)在上部,鱼雷首部开始升起。 
在图8中824.浮力心,25.质量重心,26.海水,27.空气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贮满海水被空气(27)继续排除,浮力变大,质量重心(25)继续下移,浮力心(24)在上部鱼雷首部继续升起,开始脱离海底浮起。 
在图9中24.浮力心,25.质量重心,26.海水,27.空气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鱼雷贮入海水被空气(27)继续排除,浮力继续变大,质量重心(25)继续下移,浮力心(24)在上部鱼雷首部继续升起,鱼雷借助浮力转为牵引力,上升速度迅速加快。 
在图10中24.浮力心,25.质量重心,27.空气,28.固体推进器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弹鱼雷贮入海水被空气(27)全部排除,浮力恒定,质量重心(25)与浮力心(24)重合,鱼雷借助浮力转为恒定牵引力,上升速度继续加快,系统控制鱼雷水下滑翔接近目标,在最后阶段可以两种方式进攻目标;1、以合适角度跃出水面,利用重力和启动固体推进器(28)提供的能量加速,打击船舰水面以上设施;2、继续在水下启动固体推进器(28)全速攻击船舰水下船体部分。 
该(导弹/鱼雷)系统采用的控制技术是,[人监管回路控制系统];控制激活(导弹/鱼雷),可用长波信号通讯,被动式接受指令。而之后(导弹/鱼雷)系统的引导、识别、自动跟踪、姿态控制等则由系统程序控制自主完成作战任务。 

Claims (1)

1.一种“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其组合传感器(1)在导弹/鱼雷(20)的首部安装炸弹(23),设有填充的浮力舱(2),用于平衡首部炸弹(23),其特征是:浮力舱(7)等部件连接为一体,浮力调节舱(7)前端安置有系统控制器(3)用于接收指令和内存程序控制系统功能;副翼(6),可高效率的调整鱼雷(20)滑翔航向;尾部燃料舱(13)和推进器喷嘴(14)提供鱼雷最后加速的动力;鱼雷垂直舵(15),保证航行的稳定;系统的设计浮心(21)和质量重心(9)在鱼雷的底部和上部;底部电池组(12)为系统提供电能和压舱重量;压缩空气瓶组(17)为系统浮出水面排除海水提供空气和内外平衡的气压;浮力调节舱(7)内装的压缩空气瓶组(17)通过气管(18)将高压空气输送到高压出气口(22),通过进/排水阀(10)将海水排除,随着海水排除,导弹/鱼雷的比重减小,产生浮力,组合传感器(1),为控制系统提供通讯和控制数据;导弹/鱼雷外侧装有前置鸭翼(5),和水平翼(11)在潜水滑翔航行时调整俯仰角度和浮出水面飞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CN201210347014.1A 2012-09-18 2012-09-18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Pending CN103673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7014.1A CN103673760A (zh) 2012-09-18 2012-09-18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7014.1A CN103673760A (zh) 2012-09-18 2012-09-18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3760A true CN103673760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2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7014.1A Pending CN103673760A (zh) 2012-09-18 2012-09-18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376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731A (zh) * 2016-11-28 2017-02-15 黄俊柳 一种新型隐形鱼雷
CN106952552A (zh) * 2017-03-15 2017-07-14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装卸式木质鱼雷模型
CN107690374A (zh) * 2015-06-09 2018-02-13 (株)爱络 鱼机器人
CN109398654A (zh) * 2018-09-20 2019-03-01 厦门大学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374A (zh) * 2015-06-09 2018-02-13 (株)爱络 鱼机器人
CN106403731A (zh) * 2016-11-28 2017-02-15 黄俊柳 一种新型隐形鱼雷
CN106952552A (zh) * 2017-03-15 2017-07-14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装卸式木质鱼雷模型
CN109398654A (zh) * 2018-09-20 2019-03-01 厦门大学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788B (zh) 一种水下航母
Lautenschläger The submarine in naval warfare, 1901-2001
CN104709453A (zh) 喷气式无人潜艇
CN103673760A (zh) 潜水式/浮力动力/滑翔(导弹/鱼雷)系统
CN101134499A (zh) 潜水母艇
CN102582808A (zh) 无人潜艇
CN109398654A (zh)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CN102963513B (zh) 一种拟音潜艇
RU2491495C1 (ru) Способ водного десантирования бронетехники в зону ведения бо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 с обеспечением самосохранен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наплаву
CN2875946Y (zh) 潜水隐身导弹艇
Williamson U-boat Tactics in World War II
CN1765697A (zh) 潜水隐身导弹艇
CN102806984A (zh) 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
CN202609063U (zh) 无人潜艇
Lindsey Tactical anti‐submarine warfar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CN202743469U (zh) 一种拟音潜艇
Lardas Battle of the Atlantic 1942–45: The climax of World War II’s greatest naval campaign
CN107067931A (zh)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运输航母
CN106741768A (zh) 微型潜艇外挂仓分离装置
CN102381461A (zh) 海军潜水艇
Boehe Modern Warships for Combat in Coastal Waters
Crossley Monitors of the Royal Navy: How the Fleet Brought the Great Guns to Bear
Bana Armed to the Hilt Indian Navy’s Anti-Ship Missiles
McKeown et al. Submarines
Badsey et al. Sink the Bismarck!: Battle in the Atlantic 18–27 May 194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