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9453A - 喷气式无人潜艇 - Google Patents

喷气式无人潜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9453A
CN104709453A CN201510034221.5A CN201510034221A CN104709453A CN 104709453 A CN104709453 A CN 104709453A CN 201510034221 A CN201510034221 A CN 201510034221A CN 104709453 A CN104709453 A CN 104709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jet
technology
ship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42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显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342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9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9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潜艇,武器装备。该发明提出一个新的喷气推进技术,喷气发动机(图2:2)安装在艏部,喷嘴朝前,通过喷气罩(图2:1)导管实现倒喷,气体把水与潜艇局部隔离,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和粘性,实现潜艇的快速运动。该发明巡航时用电力推进(图2:6,电池;图2:7,电机;图2:8,螺旋桨),时速30节,最高时速40节;锁定目标后用电力和喷气双动力推进,时速要达到80节以上;在80节的基础上,火箭炮发动机点火,利用延时发射技术再把潜艇加速到100节以上。该发明集无人机、潜艇、鱼雷、火箭炮、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于一身,将成为未来防空、反潜、反舰、反蛙人、信息战、巡逻侦查以及对岸快速打击的重要武器装备。

Description

喷气式无人潜艇
技术领域
潜艇,武器装备。
背景技术
上个世纪末,美军开始研发无人潜艇,2005年初公布了修改版“无人潜艇计划”,并投入巨资鼓励民间机构参与新型无人潜艇的研发,希望到2020年能拥有1000艘无人潜艇。同一年,德国无人潜艇计划取得进展,一艘新型无人潜艇试水。日本防卫省在2007年就对外表示,将发展无人潜艇等先进设备,争取在2013年完成研发并着手部署。美国海军反潜战中心正在推进开发下一代完全自立型无人潜艇,这种新型无人潜艇的3个基本使命是:①收集情报、进行水面搜索和侦察;②侦察水雷、收集海洋战术数据;③在沿岸浅海水域进行反潜战。在执行任务期间,除了搜索鱼雷、探测和处理等功能外,还将作为以网络为主的作战网节交点,这种具有高度传感器功能的一个个通信交点,对整个舰队提升海上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百度百科等)。据日本《读卖新闻》8日报道,日本防卫省已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发“无人潜水艇”的方针。研发无人潜水艇的关键在于不使用空气、能长时间续航的高性能燃料电池。日本防卫省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度,花费约26亿日元研究该电池。2014年内,防卫省将决定研发电池的承包商开始制作电池。报道指出,目前,美国海军拥有75艘这样的新型潜艇,且计划到2015年至少增至150艘。(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无人潜艇揭秘日美共同研发》2014-10-23)
2008年7月15日,中国首艘长程遥控无人潜艇在大连建成,长9米,重11吨,是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海韵潜游公司联合研制的。通过航海实验后,将作为综合的海上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如航道测量,水中避碰,水中通信定位等实验(央视国际:《中国首艘长程遥控无人潜艇建成可用于航道测量》2008年07月16日)。
目前,水面舰艇和潜艇推进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螺旋桨推进,一是喷水式推进。例如: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螺旋桨推进,最高时速超过30节;日本“出云”号准航母,螺旋桨推进,最高时速达30节;前苏联P级核潜艇,螺旋桨推进,时速达到40节;美国濒海战斗舰“自由”号,喷水式推进,最大时速可达40节;中国039宋级常规潜艇,螺旋桨推进,最高时速22节。美日无人潜艇的推进方式也是这两种,一是电力驱动的螺旋桨推进,一个电力驱动的水泵推进,其速度也没有超过船舶的速度。武器装备的速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军在空中有优势,俄军在水下有长处,如俄罗斯超空泡“暴风”鱼雷时速200节,有一定的遏制力。
发明内容
水中快速打击是军事家思考的重要课题。喷气推进方式比螺旋桨、喷水推进速度快,但 由于燃料消耗多,用于客运、货运、日常巡航并不划算。据目前公开的文献,各国军舰、潜艇都没有采用喷气推进方式。如果是水中快速打击,价值就不同了。从理论上讲,喷气推进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航空中已经成熟,运用于航海没有理论障碍,只是具体的目前能够攻克的技术问题。与空气比,水有浮力大,隐蔽性好等优点。在逐步克服了水的阻力大、粘性大、通信难、燃料消耗多等缺点后,喷气式无人潜艇将集无人机、潜艇、鱼雷、火箭炮、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于一身,成为未来防空、反潜、反舰、信息战、巡逻侦查以及对岸快速打击的重要武器装备。因此,提出喷气式无人潜艇方案。
该发明艇体为流线型设计(图1),长28米:艏长10米;身长8米,身宽3米;艉长10米;高6米,吃水3.5米;艇口(长8米、宽1.2米、吃水线以上高2.5米)以上为伸缩式进气口、伸缩式数据链天线等;排水140吨;潜艇外壳用28毫米厚潜艇用钢板焊接。
该发明巡航时用电力推进(图2:6,电池;图2:7,电机;图2:8,,螺旋桨),巡航时速30节,最高时速40节。中国潜艇全电推进技术已经成熟,而且领先美俄法等国,匹配相应的电池、电机时速能达到40节以上,完全能够用在无人潜艇上。40节在水下不是安全速度,世界有多种鱼雷已经达到60节以上。锁定目标后用电力和喷气双动力推进,时速要达到80节以上,以实现快速打击目标的目的。该发明提出一个新的喷气推进技术,喷气发动机(图2:2)安装在艏部,喷嘴朝前,通过喷气罩(图2:1)导管实现倒喷,气体把水与潜艇局部隔离,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和粘性,实现潜艇的快速运动。这和超空泡原理很相似。前苏联海军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发展了火箭推进的代号为BA-III的“暴风”超高速鱼雷,时速已达到200节,其气泡一是利用超高速自行产生,二是把鱼雷发动机的尾气引到前面放出(百度百科)。喷嘴用活塞式设计,发动机点火,气流冲开活塞实现喷气作业;喷气结束,活塞关闭喷嘴防止海水灌入。该发明设油箱(图2:3:油箱、油箱与水箱之间的软隔、水箱)、进气管(图2:5:伸缩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进气管,伸缩高度为5米。),半浮半沉时具备喷气发动机工作的环境;下沉时关闭进气管,利用压缩气体、汽化器和气体发生器(图2:4:压缩空气箱、汽化器和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箱、汽化器和气体发生器与水胆之间的软隔,水胆)供气,继续维持喷气发动机工作。如用昆仑II喷气发动机为动力,最大推力5780千克,加力推力8010千克。通过喷气罩分出12根导管,排除导管对推力的消耗,每个导管仍然有500千克左右的推力。电力推进加喷气推进能达到时速80节以上,80节以上是个比较安全的速度,目前还没有几件鱼雷能超过80节。油箱与水箱共用一个空间,油箱大,水箱小,油箱水箱之间用软隔隔开。油箱储油9吨,可供喷气发动机工作3个小时。喷气发动机消耗油,水箱自动灌水,以保持潜艇自身重量和平衡。压缩空气箱等与水胆共用一个空间,压缩空气箱等与水胆之间用软隔隔开。水胆注满20吨水,潜艇就能卧底,排出20吨水,潜艇就浮出水面。潜艇卧底时抛出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图4:7)与外界联系。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艇上伸缩高度为10米,潜艇在水下10米潜行,伸缩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进气管缩进艇内以后,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还能继续工作。二是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艇外数据线长1000米,潜艇卧在500米水深处依然能与外界联系。
该发明装备舰空导弹、潜射火箭炮(口径301、122)、超级炸弹。舰空导弹(图3:1)6枚,型号如“海红旗-16”,垂直发射,弹长5.5米,主要打击目标为反潜机、直升机、无人机、舰载机。潜射301毫米火箭炮(图3:2)10管,安装在艇体两侧,每侧5管。潜射火箭炮是以“A200-11”火箭炮(口径301毫米,弹长7264毫米,重836公斤,弹头235-500公斤,射程200公里)为基础改造而成的潜对潜、潜对舰、潜对陆的运用延时发射技术加速潜艇运动的潜射火箭炮。潜对陆火箭炮用常规火箭弹就可以。潜对陆火箭炮利用点火后延时发射技术,潜艇在运动中调整方向和仰冲45°,水下点火,水面齐射。主要打击敌机场、雷达站、港口、空防等军事目标。潜对潜,潜对舰用火箭炮弹头为500公斤高爆破甲弹,破甲厚度大于180毫米,水下平射有效射程5000米。潜射122毫米火箭炮(图3:3)8管,安装在艇体底部,前后各4管,打击目标:鱼雷、水雷、潜航器、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艇、蛙人等,有效射程2000米。在喷气式无人潜艇体内,在舰空导弹发射箱与火箭炮发射管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足可以安装一枚U形超级炸弹,用来彻底摧毁“出云”号准航母和“福特”号核动力航母。
该发明操作系统由水下夜视仪、声呐(图4:1),艏浮潜操纵面(图4:2),艏侧推(图4:3),系艇环(图4:4),北斗数据处理器和自动驾驶仪(图4:5),伸缩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图4:6),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图4:7),围壳舵和十字尾操纵面(图4:8)组成。艏浮潜操纵面、艏侧推、围壳舵和十字尾操纵面构成喷气式无人潜艇操作系统,艏浮潜操纵面与围壳舵和十字尾操纵面配合,能够快速上浮下潜;艏侧推与围壳舵和十字尾操纵面配合,能够快速左右转向。艏浮潜操纵面、艏侧推、围壳舵和十字形尾操纵面在自动驾驶仪的操作下能完成前进、按各种角度左右转向、按各种角度下潜上浮、灵活躲避障碍物、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通过北斗数据处理器能接收指挥中心指令,智能完成锁定目标、启动武器系统、优选最佳攻击方案、对水中、水面、空中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能克敌制胜就是好武器,把舰空导弹、火箭炮和超级炸弹改装在喷气式无人潜艇上,投入不多,提高了武器装备的隐身性、通用性、机动性和威力,达到快速克敌制胜的目的。喷气式无人潜艇的基本创意是集无人机、潜艇、鱼雷、火箭炮、自动化、信息化等已有技术于一身,成为未来防空、反潜、反舰、反蛙人、信息战、巡逻侦查以及对岸快速打击的重要武器装备。创意与科学试验结合起来,发明创造思想与科学的制造工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国防利器。喷气式无人潜艇能为已有潜艇、战舰提供一道安全屏障,扩大活动空间,提升战力和国家非核遏制力,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提供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用创新挫败美国的“抵消战略”。
附图说明
喷气式无人潜艇具备潜艇的特征,又有无人机、鱼雷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喷气式无人潜艇示意图:艇体为流线型设计。
图2,该发明动力系统示意图:图2:6,电池;图2:7,电机;图2:8,螺旋桨;图2:2, 喷气发动机;图2:1,喷气罩,喷气发动机通过导管实现倒喷。图2:3,油箱、油箱与水箱之间的软隔、水箱;图2:5,进气管、伸缩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图2:4,压缩空气箱、汽化器和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箱、汽化器和气体发生器与水胆之间的软隔,水胆。
图3,该发明武器装备系统示意图:图3:1,舰空导弹;图3:2、图3:3,潜射火箭炮;超级炸弹。
图4,该发明操作系统示意图:图4:1,水下夜视仪、声呐;图4:2,艏浮潜操纵面;图4:3,艏侧推;图4:4,系艇环;图4:5,北斗数据处理器和自动驾驶仪;图4:6,伸缩式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图4:7,伸缩式鱼漂式北斗数据链天线;图4:8,,围壳舵和十字型尾操纵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喷气式无人潜艇攻击时速100节的方式:
电力推进,时速为40节;喷气发动机加力,时速达到80节以上;火箭炮点火,利用延时发射技术为潜艇加速到100节以上。
实现火箭炮潜射有效射程5000米的方式:
水比空气阻力大,射程千米的狙击步枪在水中的有效射程不足1米。如按此计算,射程200公里的火箭炮在水中的有效射程不足200米。这种计算是错的,狙击步枪与火箭炮不是一种发射方式,步枪是用弹壳发射子弹,子弹出膛后利用惯性飞行,火箭炮是用火箭发射炮弹,炮弹飞出发射筒后火箭还继续推动炮弹飞行,射程200公里的火箭发动机在空中工作时间约150秒。无论在空中还是水中,尽管工作环境不同,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是接近的。火箭发动机工作150秒绝不会只运行200米,绝不会每秒不足2米。鱼雷的时速为60节,每秒约30米。喷气式无人潜艇电力推进时速为40节,每秒约20米,电力加喷气推进时速达80节,每秒约40米。在此基础上,火箭发动机点火,利用延时发射技术,让火箭发动机为潜艇加力,使其加速到100节以上,每秒50米以上。在每秒50米的基础上发射火箭炮,火箭发动机再工作100秒就能达到有效射程5000米的设计目标。军事科学家要进行火箭炮水下发射试验,了解水下发射特性,克服不利因素,优化火箭水下运行轨迹,设计制造出威力强大的能够爆破航母甲板的破甲弹,实现快速、远程、精准摧毁目标的目的。
围绕喷气式无人潜艇方案提出如下攻关课题:
喷嘴活塞、喷气罩、喷气导管整体优化设计、试验;
火箭炮潜射弹道优化设计、试验,点火后延时发射技术设计、试验,破甲弹设计、试验;
超级炸弹设计、试验,复合引爆技术设计、试验;
北斗数据链天线、捷联惯导系统、进气管伸缩整合设计;
北斗数据处理器和自动驾驶仪整合技术设计、完全自立智能化攻关课题;
艇体优化设计、制造工艺技术攻关、模块总装;
远程控制、人艇协同、天海协同、陆海协同、舰艇协同、艇艇协同等战术设计。
潜对陆战术设计之一:战云密布,某航母编队扼守某海峡,甲方舰击沉我某海域海巡船,喷气式无人潜艇两个营编队奉命从南麂山列岛出发紧急支援,100分钟赶到指定作战海域。第一营18艘喷气式无人潜艇配合巡航导弹负责对岸打击,进入射程后,18艘潜艇同时瞄准甲方机场、雷达站、空防阵地、军营等,潜艇下潜百米,以45°角仰冲,火箭点火,延时发射,潜艇冲出水面的瞬间180发火箭弹齐射。尽管某航母编队和甲方有优良的反导系统,也难以拦截180枚火箭弹的攻击。如用360枚防空导弹拦截180枚火箭弹,成本高,也拦不住,总会有火箭弹击中目标,达到对岸快速打击的目的。陆海协同、舰艇协同,为巡航导弹精确打击目标创造了条件。喷气式无人潜艇打击完陆上目标后,仍然有对空、对舰作战能力。
潜对空战术设计之二:火箭弹运行轨迹暴露了潜艇的位置,甲方6架反潜机搜索而至,第一营18艘潜艇咬住6架反潜机,双弹齐射,打个措手不及,6架反潜机应声栽入海中。
潜对舰战术设计之三:第二营18艘喷气式无人潜艇在某海水域咬住“甲方舰队”,空海一齐打。“甲方舰队”的舰炮、反潜导弹找不到目标,反潜机、舰载机成了喷气式无人潜艇的靶子。一艘喷气式无人潜艇单挑甲方准航母,在其他潜艇配合下,施展出百秒绝杀术。相距4000米,潜艇与甲方准航母相互发起饱和攻击,潜艇启动喷气发动机和火箭,以每秒50米的速度横击甲方准航母,甲方准航母以每秒15米速度行驶,舰炮齐射,直升机升空,并发射每秒30米的双鱼雷迎击。50秒后,距离甲方准航母2300米,距离鱼雷500米处,潜艇发射4枚火箭弹,同时微调攻击路线。两枚火箭弹击中两枚鱼雷,另两枚火箭弹击中甲方准航母。70秒后,潜艇距离甲方准航母1300米,发射122毫米火箭弹4枚、301毫米火箭弹6枚打击甲方准航母,甲方准航母发射6枚鱼雷迎击,数枚火箭弹重创甲方准航母。100秒后,喷气式无人潜艇撞击甲方准航母,超级炸弹把甲方准航母送入琉球海槽。第三营喷气式无人潜艇开进某海峡,逼退某航母编队。

Claims (4)

1.一种喷气式无人潜艇,包括艇艏、艇体、艇口、艇艉(图1),其特征是设有电力、喷气动力系统(图2),舰空导弹、潜射火箭炮武器系统(图3),北斗数据处理器和自动驾驶仪操作系统(图4)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喷气动力系统是在电力推进的基础上,喷气发动机(图2:2)安装在艏部,喷嘴朝前,通过喷气罩(图2:1)导管实现倒喷,气体把水与潜艇局部隔离,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和粘性,实现潜艇的快速运动,达到每秒40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电力和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基础上,潜射火箭炮发动机点火,利用延时发射技术给潜艇加力,使其加速到每秒50米以上的攻击速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箭炮是以“A200-11”火箭炮等为基础改造而成的潜对潜、潜对舰、潜对陆的运用延时发射技术加速潜艇运动的潜射火箭炮。
CN201510034221.5A 2015-01-19 2015-01-19 喷气式无人潜艇 Pending CN104709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221.5A CN104709453A (zh) 2015-01-19 2015-01-19 喷气式无人潜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221.5A CN104709453A (zh) 2015-01-19 2015-01-19 喷气式无人潜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453A true CN104709453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0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4221.5A Pending CN104709453A (zh) 2015-01-19 2015-01-19 喷气式无人潜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945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5746A (zh) * 2015-07-19 2015-11-04 黄圭鹏 电动喷气动力船
CN106394836A (zh) * 2016-11-2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微小型潜艇
CN106585938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杨思祥 火箭助推冰海雪应急飞速救征舰船
CN106756736A (zh) * 2016-11-21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有抗腐蚀涂层的微小型潜艇
CN113247222A (zh) * 2021-06-21 2021-08-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察打一体水下无人潜航器
CN116047909A (zh) * 2023-01-13 2023-05-02 大连海事大学 面向海事平行搜寻的无人机-船协同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0989A (ja) * 1996-10-02 1998-04-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潜水船の摩擦抵抗低減装置
JP2006224823A (ja) * 2005-02-17 2006-08-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中航走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049853A (zh) * 2007-05-17 2007-10-10 杨天君 气泡垫减压船
CN102285438A (zh) * 2011-07-14 2011-12-21 管理 一种潜艇舰船前置贯流式螺旋桨技术
CN102582808A (zh) * 2012-03-10 2012-07-18 徐国元 无人潜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0989A (ja) * 1996-10-02 1998-04-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潜水船の摩擦抵抗低減装置
JP2006224823A (ja) * 2005-02-17 2006-08-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中航走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049853A (zh) * 2007-05-17 2007-10-10 杨天君 气泡垫减压船
CN102285438A (zh) * 2011-07-14 2011-12-21 管理 一种潜艇舰船前置贯流式螺旋桨技术
CN102582808A (zh) * 2012-03-10 2012-07-18 徐国元 无人潜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5746A (zh) * 2015-07-19 2015-11-04 黄圭鹏 电动喷气动力船
CN106585938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杨思祥 火箭助推冰海雪应急飞速救征舰船
CN106394836A (zh) * 2016-11-2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微小型潜艇
CN106756736A (zh) * 2016-11-21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有抗腐蚀涂层的微小型潜艇
CN106394836B (zh) * 2016-11-21 2019-03-1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微小型潜艇
CN113247222A (zh) * 2021-06-21 2021-08-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察打一体水下无人潜航器
CN113247222B (zh) * 2021-06-21 2022-04-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察打一体水下无人潜航器
CN116047909A (zh) * 2023-01-13 2023-05-02 大连海事大学 面向海事平行搜寻的无人机-船协同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6047909B (zh) * 2023-01-13 2023-09-05 大连海事大学 面向海事平行搜寻的无人机-船协同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gnasco Submarines of World War Two: Design, Development & Operations
CN104709453A (zh) 喷气式无人潜艇
Lautenschläger Techn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naval warfare
CN105539788A (zh) 一种新型水下航母及其作战使用方法
Ragheb Nuclear marine propulsion
CN2875946Y (zh) 潜水隐身导弹艇
Staff German Battleships 1914–18 (1): Deutschland, Nassau and Helgoland classes
Silverstone The Navy of the Nuclear Age, 1947-2007
Still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tisubmarine Escorts 1941-45
CN1765697A (zh) 潜水隐身导弹艇
Dobrzyński et al. Flying means of attack of ships, possible to be used by a potential enemy—analysis of the threats for ships the Polish Navy
Stille US Standard-type Battleships 1941–45 (1): Nevada, Pennsylvania and New Mexico Classes
Williamson E-Boat vs MTB: The English Channel 1941–45
CN107067931A (zh)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专用的运输航母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issues of the unmanned combat platform
Staff German Battleships 1914–18 (2): Kaiser, König and Bayern classes
Stille US Navy Frigates of the Cold War
Konstam British Light Cruisers 1939–45
Still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Heavy Cruisers 1941–45
Noppen French Battleships 1914–45
Konstam British Battleship vs German Battleship: 1941–43
Dominguez Pushing forward-South Korea's growing naval capabilities
Noppen Austro-Hungarian Battleships 1914–18
Colvin Aftermath of the Elath: U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Annapolis). October 1969
Bosma The alternative futures of naval fo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