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38230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38230Y CN2438230Y CN00242740U CN00242740U CN2438230Y CN 2438230 Y CN2438230 Y CN 2438230Y CN 00242740 U CN00242740 U CN 00242740U CN 00242740 U CN00242740 U CN 00242740U CN 2438230 Y CN2438230 Y CN 243823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astic arm
- inserting groove
- pin
- exten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是组设在一通信器材内,并可供一插接头插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主体、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该绝缘主体具有一可供该插接头插置的插接槽,于插接头插入插接槽后每一端子分别与插接头的不同位置接触形成导通,且每一端子分别与该绝缘主体稳固结合,以令这些端子与该绝缘主体间更不易松离。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辅设有外接式耳机的移动电话的电连接器。
就目前市售移动电话这类的通讯产品为例,大部分的移动电话均会设计有可供外接式耳机插接的插接槽,提供使用者在使用移动电话通讯时不用随时拿着该移动电话,而可继续手边的工作。
然而,移动电话可供外接式耳机插接的插接槽设于一电连接器上,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主体及多个端子,借由多个组设在绝缘主体内的端子分别与外接式耳机的插接头接触并形成导通。该电连接器与该移动电话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通常是先将这些端子稍微固定于绝缘主体上,再将各个端子用焊接方式分别与该电路板焊接固定。但是,每个端子与该绝缘主体间并未有更进一步的固定,当使用者欲使用外接式耳机时,则将外接式耳机的插接头插入移动电话的插接槽内使用,如此,反覆的插拔作动使用一段时间后,将致使设在绝缘主体内的各端子与绝缘主体间机械疲乏,而让各端子与绝缘主体间紧密度不够而发生松动,使外接式耳机插接头无法有效地与各端子触接,进而造成接触不良,则令使用者无法清晰的透过外接式耳机使用移动电话。对于此种情况通常维修商除了将插接槽汰旧换新,或建议消费者购置新的移动电话外,并无其他的改善方法可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使用外接式耳机的移动电话的电连接器,要求在该电连接器内的每一端子可紧密的卡扣在该电连接器的绝缘主体上,使这些端子不易松离,使当移动电话反复使用后,仍能保证外接式耳机插头与其上的端子之间的可靠接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它是组设在一通信器材内,并与该通信器材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主体、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其中:该绝缘主体具有相对的顶、底壁及位于该顶、底壁间的左、右侧壁,于该绝缘主体定义一纵长方向,于其内部顺著纵长方向设有一插接槽,并在该绝缘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前端开口及一后端开口,该顶壁上设有一与该插接槽相连通的穿孔,及于靠近该后端开口处凸设有一第一凸块,该左、右侧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第二凸块,于该底壁靠近后端开口处凸设有一第三凸块,以及于该底壁两侧缘邻接于其左、右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一凹陷部,于该插接槽内壁面的两侧设有一第一组装槽及一第二组装槽,该两组装槽均由该后端开口往该前端开口方向延伸;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本体、一位于该第一本体一端的顶板及一位于该第一本体另一端的底板,该顶板设有一第一卡孔,该底板则设有一第三卡孔,而于该第一本体的下缘相对于该底板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接脚,用以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于该第一本体的一侧缘往远离该第一接脚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一导接部,而该第一端子是以其第一本体朝向该绝缘主体的后端开口并覆盖于该后端开口上,使该第一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而该第一卡孔则与该第一凸块相互卡制,而该第三卡孔与该第三凸块相互卡制;该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本体,于该第二本体往一侧延伸有一第二接脚、往另一侧设有一第一弹性臂,并于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设有一第二导接部,该第二端子以其一端朝向该第一组装槽插入,并使该第二接脚延伸出该绝缘主体的底壁,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而该第一弹性臂则往该插接槽内延伸,使该第二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该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本体,于该第三本体下缘往一侧延伸有一第三接脚,再由该第三本体一端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略微往相对于该第三接脚的一侧弯曲,且于该第二弹性臂端部向其弯曲的方向凸出有一第三导接部,而该第三端子以其第二弹性臂朝向该第二组装槽插入,并使其下缘的第三接脚延伸出该绝缘主体的底壁,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弹性臂则往该插接槽内延伸,使其第三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该第四端子具有一第四本体,于该第四本体的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于该两侧板中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孔,以及向外侧延伸有一第四接脚,用以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且于该第四端子的两侧板下缘分别向下延伸有一卡制凸缘,而由该第四本体前缘延伸有一第三弹性臂,该第三弹性臂是往该两侧板所形成的范围弯曲,且于其端部具有一第四导接部,该第四端子则由该绝缘主体的顶壁跨接于该绝缘主体上,并使该两侧板上的第二卡孔卡制于其对应的第二凸块,该两卡制凸缘则分别弯曲入其对应的凹陷部,而该第三弹性臂则从该顶壁上的穿孔弯入该插接槽内,使该第四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在移动电话底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与外接耳机插接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绝缘主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绝缘主体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可见到其后端开口;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同时将耳机的插接头插入绝缘主体的插接槽内;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组合示意图。
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器材以一移动电话1为例,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是设置于该移动电话1的内部且一端由移动电话1的底部10外露,并可电性连接于移动电话1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而可供一耳机的插接头21插设,使移动电话1借由该耳机(图中未示)而达到接收、传送或其他的功效。该插接头2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10、一第二接触部211、一第三接触部212及一第四接触部213,而这些接触部间均以一绝缘垫215将其两两相隔,使这些接触部相互间不至于彼此接触而造成短路。
请再配合参见图3、4所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具有一绝缘主体3、第一至第四端子4、5、6、7。该绝缘主体3于本实施例中为一略呈长方形体,该绝缘主体3具有相对的顶、底壁31、32及位于顶、底壁31、32间的左、右侧壁33、34。于绝缘主体3的内部顺著长向设有一插接槽30,该插接槽30于绝缘主体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前端开口35及一后端开口36,该前端开口35呈圆形状且是用以供前述耳机的插接头21插设,该顶壁31上设有一与插接槽30相连通的穿孔310,而近于后端开口36处凹陷有一第一凹陷部312,于第一凹陷部312上凸设有一楔形的第一凸块313;该左、右两侧壁33、34于本实施例中为相互对称的设计,所以以下的说明中述及左侧壁33的构造代表右侧壁34也具有相同的构造,对于右侧壁34则不再多做赘述,左侧壁33上凹陷有一第二凹陷部331,于第二凹陷部331上凸设有两并列且呈楔形的第二凸块333;于底壁32靠近后端开口36处凹陷有一第三凹陷部321,该第三凹陷部321上凸设有一楔形的第三凸块323,与该第一凹陷部312隔著后端开口36相互对应,于该底壁32的两侧缘邻接于左、右两侧壁33、34处分别设有一第四凹陷部320,该两第四凹陷部320分别与左、右两侧壁33、34上的第二凹陷部331互相连通;于该插接槽30内壁面的上缘与左侧缘的连接处,由后端开口36顺著绝缘主体3的长向设有一开口向下的长槽,而于插接槽30内壁面下缘与左侧缘连接处对应的设有一开口向上的长槽,借由两对应的长槽而于插接槽30内壁面的左侧形成一第一组装槽361,而以同样方式于该插接槽30内壁面右侧形成一第二组装槽363,该两组装槽361、363分别顺著左、右两侧壁33、34而由后端开口36往前端开口35方向延伸,但是并没有延伸至该前端开口35而约于绝缘主体3的一半长度,且于底壁32第三凹陷部321两侧设有一第一槽道326及一第二槽道327,该两槽道均以一L型凸缘328与第三凹陷部321相隔而不连通,第一槽道326与第一组装槽361相通、第二槽道327与第二组装槽363相通。这些凹陷部及这些凸块的作用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第一端子4具有一第一本体40、一位于第一本体40一端的顶板41及一位于第一本体40另一端的底板42而略呈一匚形。顶板41设有一延伸至第一本体40上缘的第一卡孔43。底板42则对应的设有一第三卡孔44,而于第一本体40的下缘相对于该底板42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接脚421,另于第一本体40的一侧缘往远离该第一接脚421的方向一体地延伸有一第一导接部401,该第一导接部401是靠近于绝缘主体3的左侧壁33;
第二端子5具有一略呈长方形板状的第二本体50,于第二本体50的下缘往外侧延伸有一第二接脚52,以及于第二本体50后端向外侧弯曲有一卡板54,该第二本体50中穿设有一略呈长方形的穿孔51,该穿孔51靠近前端的侧壁设有一第一弹性臂53,该第一弹性臂53是由第二本体50前端往其后端延伸,且是以相对于该第二接脚52的方向凸出于第二本体50,于靠近第一弹性臂53的自由端处设有一第二导接部530。
第三端子6具有一略呈长方矩形的第三本体60,于该第三本体60中由内侧往外侧凸出一干涉部62,而于其下缘往外侧延伸有一第三接脚63,再由其前缘向前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61,该第二弹性臂61略微往内侧弯曲,且于第二弹性臂61的端部向内侧凸出有一第三导接部65。
第四端子7具有一略呈长方矩形片体的第四本体70,于第四本体70的左、右侧分别朝同一方向延伸有左侧板71及右侧板72,左、右侧板71、72均与第四本体70略呈垂直而使得第四端子7呈现出倒U型,左、右侧板71、72于本实施例中是相互对称设计,且于两侧板71、72中分别穿设有第二卡孔710、720,且于其下缘分别向下延伸有一卡制凸缘711、721,以及于其下缘分别向两外侧垂直的延伸有一第四接脚714、724,而由第四本体70的前缘延伸有一第三弹性臂73,该第三弹性臂73是往左、右两侧板71、72所形成的范围弯曲,且于其端部具有一第四导接部731。
请配合参见图5、6、7所示。而本实施例于组装时,第二端子5以其前端朝向后端开口36的第一组装槽361插入,并使第二端子5下缘的第二接脚52由该第一槽道326延伸出底壁32,将第二端子5往内推入至第二本体50后端的卡板54卡制于绝缘主体3后端开口36外侧,同时第二接脚52也顶抵于第一槽道326的最内端,而第二端子5的第一弹性臂53则往该插接槽30内延伸,使该第二导接部530位于插接槽30的范围内。
第三端子6则以类似第二端子5的组装方式组装于绝缘主体3上,第三端子6以其前缘的第二弹性臂61朝向后端开口36的第二组装槽363插入,并使其下缘的第三接脚63由该第二槽道327延伸出底壁32,将第三端子6往绝缘主体3内推入至第三接脚63顶抵于第二槽道327的最内端,且第三端子6的第三本体60上的干涉部62同时与第二组装槽363的壁面产生干涉而固定第三端子6,第三端子6的第二弹性臂61则同样的往该插接槽30内延伸,使其上的第三导接部65位于插接槽30的范围内。
第四端子7则以其第四本体70与其左、右侧板71、72所形成的倒U型体由绝缘主体3的顶壁31跨接于绝缘主体3上,并使左侧板71上的第二卡孔710卡制于楔形的第二凸块333,而右侧板72上的第二卡孔720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卡制,而由第四本体70前缘延伸出的第三弹性臂73则从顶壁31上所设的穿孔310弯入插接槽30内,使其端部的第四导接部731位于插接槽30的范围内,该左、右侧板71、72下缘向外侧垂直延伸的第四接脚714、724则略与绝缘主体3的底壁32切齐,将左、右侧板71、72下缘向下延伸的卡制凸缘711、721分别对准底壁32上的一第四凹陷部320,并将两卡制凸缘711、721分别弯曲入其对应的第四凹陷部320使其相互卡制而进一步的固定第四端子7;而第一端子4则是以其第一本体40朝向该后端开口36并覆盖于后端开口36上,使第一本体40侧缘延伸的第一导接部401位于插接槽30内,而顶板41则落于顶壁31的第一凹陷部312,且顶板41上缘的第一卡孔43与第一凹陷部312凸设的楔形第一凸块313相互卡制,而底板42则同样的落于底壁32的第三凹陷部321,以及将底板42所对应穿设的第三卡孔44与第三凹陷部321凸设的楔形第三凸块323相互卡制,借由上、下卡制而固定第一端子4。
而当这些端子4、5、6、7均组装于绝缘主体3后,则将外露于绝缘主体3外的第一、二、三、四接脚421、52、63、714及724均与移动电话1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通常是以焊接的方式将其电性连接并固定。而且,于移动电话1欲与外界耳机(图中未示)电性连接时,即是将耳机的插接头21对准绝缘主体3前端开口35插入,并使第一导接部401与其第一接触部210抵触导通、第二导接部530与其第二接触部211抵触导通、第三导接部65与其第三接触部212抵触导通、第四导接部731与其第四接触部213抵触导通,就可以使移动电话1借由该耳机而达到接收、传送或其他的功效。
然而,于第四端子7左、右侧板71、72下缘分别一体延伸有一卡制凸缘711、721,并使两卡制凸缘711、721分别对准底壁32上的一第四凹陷部320,并将两卡制凸缘711、721分别弯曲入其对应的第四凹陷部320使其相互卡制而进一步的固定第四端子7,使得绝缘主体3与各个端子4、5、6及7可以更加稳固的卡扣在一起,不会导致绝缘主体3与各端子4、5、6及7间有松离的情形。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它是组设在一通信器材内,并与该通信器材的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主体、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主体具有相对的顶、底壁及位于该顶、底壁间的左、右侧壁,于该绝缘主体定义一纵长方向,于其内部顺著纵长方向设有一插接槽,并在该绝缘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前端开口及一后端开口,该顶壁上设有一与该插接槽相连通的穿孔,及于靠近该后端开口处凸设有一第一凸块,该左、右侧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第二凸块,于该底壁靠近后端开口处凸设有一第三凸块,以及于该底壁两侧缘邻接于其左、右两侧壁处分别设有一凹陷部,于该插接槽内壁面的两侧设有一第一组装槽及一第二组装槽,该两组装槽均由该后端开口往该前端开口方向延伸;
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本体、一位于该第一本体一端的顶板及一位于该第一本体另一端的底板,该顶板设有一第一卡孔,该底板则设有一第三卡孔,而于该第一本体的下缘相对于该底板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接脚,用以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于该第一本体的一侧缘往远离该第一接脚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一导接部,而该第一端子是以其第一本体朝向该绝缘主体的后端开口并覆盖于该后端开口上,使该第一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而该第一卡孔则与该第一凸块相互卡制,而该第三卡孔与该第三凸块相互卡制;
该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本体,于该第二本体往一侧延伸有一第二接脚、往另一侧设有一第一弹性臂,并于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设有一第二导接部,该第二端子以其一端朝向该第一组装槽插入,并使该第二接脚延伸出该绝缘主体的底壁,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而该第一弹性臂则往该插接槽内延伸,使该第二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
该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本体,于该第三本体下缘往一侧延伸有一第三接脚,再由该第三本体一端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略微往相对于该第三接脚的一侧弯曲,且于该第二弹性臂端部向其弯曲的方向凸出有一第三导接部,而该第三端子以其第二弹性臂朝向该第二组装槽插入,并使其下缘的第三接脚延伸出该绝缘主体的底壁,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弹性臂则往该插接槽内延伸,使其第三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
该第四端子具有一第四本体,于该第四本体的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有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于该两侧板中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孔,以及向外侧延伸有一第四接脚,用以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且于该第四端子的两侧板下缘分别向下延伸有一卡制凸缘,而由该第四本体前缘延伸有一第三弹性臂,该第三弹性臂是往该两侧板所形成的范围弯曲,且于其端部具有一第四导接部,该第四端子则由该绝缘主体的顶壁跨接于该绝缘主体上,并使该两侧板上的第二卡孔卡制于其对应的第二凸块,该两卡制凸缘则分别弯曲入其对应的凹陷部,而该第三弹性臂则从该顶壁上的穿孔弯入该插接槽内,使该第四导接部位于该插接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于该第二本体的一端朝著与该第二接脚相同的一侧弯曲有一卡板,于该第二端子插入该第一组装槽至预定位置时,该卡板会卡制于该绝缘主体的后端开口外侧,使该第二端子准确的组装于预定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于该第三本体中往具有该第三接脚的一侧凸出有一干涉部,而于该第三端子插入该第二组装槽时,该第三本体上的干涉部会与该第二组装槽的壁面产生干涉而固定该第三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器材为移动电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242740U CN2438230Y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242740U CN2438230Y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38230Y true CN2438230Y (zh) | 2001-07-04 |
Family
ID=33602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2427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438230Y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38230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4934A (zh) * | 2012-10-26 | 2014-05-14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结构 |
CN105049974A (zh) * | 2015-06-18 | 2015-11-11 |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耳机座 |
CN106602330A (zh) * | 2016-12-22 | 2017-04-26 | 东莞市劲翼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焊线式耳机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2000
- 2000-08-09 CN CN00242740U patent/CN243823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4934A (zh) * | 2012-10-26 | 2014-05-14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结构 |
CN103794934B (zh) * | 2012-10-26 | 2017-04-05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结构 |
CN105049974A (zh) * | 2015-06-18 | 2015-11-11 |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耳机座 |
CN105049974B (zh) * | 2015-06-18 | 2018-11-06 |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耳机座 |
CN106602330A (zh) * | 2016-12-22 | 2017-04-26 | 东莞市劲翼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焊线式耳机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02330B (zh) * | 2016-12-22 | 2018-11-20 | 东莞市劲翼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焊线式耳机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1301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62380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0976402Y (zh) | 微小型存储卡通用连接器 | |
CN2596616Y (zh) | 模组连接器(十一) | |
CN2770132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43823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764018Y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201084858Y (zh) | 电连接插座、电连接插头及其组合装置 | |
CN201117891Y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391343Y (zh) | 语音插座电连接器 | |
CN2377706Y (zh) | 电池连接器端子 | |
CN220233524U (zh) | 一种带有开线结构的插线式led连接器 | |
CN2354251Y (zh) | 插槽连接器 | |
CN2612108Y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379933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2395184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41077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0715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411596Y (zh) | 电话分接双插座 | |
CN235858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897870U (zh) | 一种设有通用开关的排插 | |
CN2373918Y (zh) | 改良的耳机插座 | |
CN2264998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531538Y (zh) | 记忆卡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CN2674669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