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44290Y -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 Google Patents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44290Y
CN2344290Y CN 98244077 CN98244077U CN2344290Y CN 2344290 Y CN2344290 Y CN 2344290Y CN 98244077 CN98244077 CN 98244077 CN 98244077 U CN98244077 U CN 98244077U CN 2344290 Y CN2344290 Y CN 23442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ophore
life saving
saving apparatus
gas generating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440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440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4429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442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442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它具有气囊体(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一电点火装置(1)和一发气装置(2);电点火装置(1)与发气装置(2)的一端相连,发气装置内有药柱,发气装置(2)的另一端与气囊体(3)相连,发气装置(2)经电点火装置(1)点火产生高压气体将自动充入气囊体(3)使之胀开。该救生器具具有充气时间短,使用安全系数高,并且由于采用便于携带和投掷的壳体组装成一体,使救生工作可靠。

Description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救生用具,为一种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现有的水上救生设备较多,如救生衣、救生圈或较大的救生筏等,这些设备虽有不同的救生目的或不同的使用方法,都能起着救生的有效效果,但对每一救生设备而言都存在一些不同的使用缺陷。如救生圈,首先应予先充气才能应急使用,充气后其气嘴大都是绑扎在圈上,容易漏气,达不到应急的使用标准;其次,救生圈对于个人来说,水上活动人员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充气的救生圈,因此对于落水者,往往需要求助于水上救护队,由救护队人员向落水者抛投救生圈;再次,现有救生圈在充气后,体积大而又很笨重,救护队在向落水者投掷时,难以准确地投向落水者,更不用说,对远距离需求救的落水者,对此,由于投掷的误差,而延误应急救护的时间,将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灾难。另外,一些救生设备,如救生棒等,主要采用水压式开关来接通发气装置以产生气体,其充气时间比较迟缓,担误其救护时间;并且其产品为单气囊结构,一旦在使用时发生破裂而造成泄漏将无法使用,达不到救生目的;并且其保存期较短,使用不太可靠。还有一些器具,其结构不合理、容易瞎火,影响其救生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能自动充气,使用方便,并可具有双气囊、双充气结构的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另外,根据上述目的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携带方便,投掷起来准确可靠,并具有合理可靠结构的救生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救生器具包括有电点火装置、发气装置和气囊体三部分,电点火装置具有产生电火花的功能,它与发气装置的一端相连,发气装置内挤压有药柱,通过电点火装置的电火花点火将迅速产生高压气体;发气装置的另一端与气囊体相连,发气装置所产生的高压气体将自动充入气囊体中使之胀开构成能浮于水上且具有一定压强的救生器具。
上述的气囊体为由双气囊构成的双气室结构;每一气室依次连接有与之相对应的能产生气体的发气装置及其电点火装置。
上述的气囊体、发气装置和点电火装置组装在一便于携带和投掷的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
1.充气时间很短,一旦药质被点火,将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气体并充入气室达到使用标准;
2.由于具有双气囊双气室结构,使用安全系数较高,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无断裂、脱胶、皱褶、变形等现象发生;
3.采用便于携带和投掷的壳体组装成一体,使救生工作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结构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的原理所提出的一种简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所反映的为两个发气装置组合成一体的双发气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点火装置的另一结构图,图中所反映的为两个电点火装置组合为一体的双电点火装置结构图,它具有两个独立的点火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体的一种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体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体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其侧视示意情况: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体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点火装置、发气装置及气囊体组装在一壳体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点火装置、发气装置及气囊体组装在一壳体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包括有电点火装置1、发气装置2和气囊体3;电点火装置具有产生电火花的功能,包括有密封外壳11和内装的电源12、与电源12相连的引出线13和与引出线相连的点火器14;发气装置2包括有密封壳体21、壳体内的药柱22及一端的连接头23和另一端的出气嘴24;气囊体3由气囊31和气嘴32构成;所述的电点火装置1与发气装置2的一端相连,通过电点火装置1的电点火使发气装置2中的药柱迅速产生高压气体,发气装置2的另一端与气囊体3相连。使发气装置所产生的高压气体自动充入气囊中使之胀开构成能浮于水上且具有一定压力的救生器具。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种种原因将有可能造成电点火装置失效,或发气装置失效,或气囊体破裂泄漏,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救生目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了两套电点火装置、发气装置,下面将一一加以说明:
所述的气囊体为由双气囊构成的双气室结构,每一气室依次连接有与之相对应的能产生气体的发气装置及其电点火装置。
参见图3,所述的发气装置2为复式结构即双发气装置,由两个独立的发气装置构成一体而成。除具有上面所说的密封壳体21外,其中央具有隔板25,隔板25把壳体21空间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相等的空腔。在空腔的下部为药柱22,其中央具有柱孔22′,柱孔22′的下端与点火器14相对应,柱孔22′的下端即点火器14的上方具有引药柱22″,通过点火器14引燃引药柱22″,从而使药柱22迅速产生高压气体(如氮气、无毒),由于柱孔22′贯穿整个药柱层,使得其迅速产生气体。在药柱22的上方为过滤层,以防药柱的渣质向外排出,影响气体的纯度及气囊体的使用安全度。过滤层可由滤网或滤层26、滤质27及滤网28三层构成。在过滤层的上方为挡板29、档板29上具有许多小孔以便气体流出,挡板29与壳体21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气体顺利从出气嘴24中流出。
再参见图2和图3,在所述的出气嘴24的出气孔处设的防潮膜24′。防潮膜24可没在出气嘴24的出气孔两头,以增强其防潮效果。
参见图2和图4,图2中反映的电点火装置为单点火装置,图4反映的为双电点火装置。电点火装置1包括有密封外壳11和内装的电源12、与电源12相连的引出线13和与引出线相连的点火器14。图4中的电源为两组,每组电源通过各自的引出线13与点火器14相连。点火器(14)安在发气装置下端。
再参见图2和图3,所述的点火器14固定装在发气装置的连接头23中。为了保证连接头23与壳体2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它们之间没有密封圈。为了保证出气嘴24与气囊体3的气嘴32紧密相连,气嘴32套在出气嘴24上再加以紧固螺母连接。在出气嘴24与壳体21之间也可设有密封圈。连接头23内安有点火器14。
对于图3所示的复式结构,可采用图2相同的连接结构连接。
为了保证电点火装置和发气装置的密封效果,可在其外壳11或壳体21的表面粘有一密封膜15或21′,起着双密封作用。
前面所说的电源可采用水激活电池。参见图2和图4,当采用水激活电池时,外壳11的端部具有密封端盖16,端盖16紧紧地卡在外壳内,端盖16的上具有拉环17。这里所说的水激活电池是由多种化学成份组成的药箔卷缠而成,其中具有水道。当通过拉环17用力拉开端盖16后,水即进入水道,使药箔起化学反应而释放电能,经引线13及点火器14,使引药柱燃烧而使药柱产生气体,再经过滤后充入气囊体中。
所说的电源也可采用干电池,在外壳11上具有通过电路与电池相连的两根开关探头。当导通电源开关时,点火器点火,从而使药柱产生气体,充入气囊体中。这里所说的开关可选用电子式开关,当开关的两根探头侵入水中时,由于水的导电性大于空气,从而产生一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触发可控硅并使之导通,从而使点火器点火。这些电原理为一般常识,在此只作以上的简要说明。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采用手动式开关。
当然,也用干电池作为救生灯的电源,其工作原理与上面基本相同,为了便于密封,也把它放在一封闭外壳内。有关救生灯将在下面作说明。
参见图5~图9,上述所说的气囊体3包括有气囊31和气嘴32,由气囊31所组成的封密的气室33和气嘴32的气嘴孔相通,通过气嘴32的气嘴孔,气体可进入气室33中。
上述的气囊外表颜色为橙黄色,或在气囊表面涂有反光漆或反光布,以显眼便于救护队求救。
上述气囊体的外周上固定有把手索34,把手索34可采用合成纤维绳。把手索34固定在气囊31的固定岛35上。
上述的气囊体上没有救生灯36一盏或多盏,其光强不小于2cd,使用时效大于2小时,并且灯光在不停闪烁,一般每分钟在50~70闪之间,光色为白色,便于应救人员救护。
再参见图5和图6,图5和图6所反映的气囊体为环状,图5为单气囊所构成的一整个环,图6为由两个半环气囊所构成的环状结构,即图5和图6反映了一种救生环结构;它们充气后其整个环状结构的内径大于400mm;把手索34固定在气囊体周边的四个等距位置上。图6的每个半环气胀后的浮力大于8kg,并在其气囊体上设有2~4块白色的反光漆或反光布。
再参见图7,反映出气囊体3的形状为带有缺口的环状结构,在其缺口处的一端有气嘴32,把手索34固定在气囊体外周的四个等距位置上。图中的把手索34由气囊体周边的固定岛35固定安装。救生灯36安在固定岛上,其引线将与电源相连(有关电源情况可采用上述所说的干电池)。
参见图8,图反映的气囊体3是由两个环状体气囊31和31′并联在一起,其间由隔布37隔开的船状。每个环状体气囊31和31所构成的独立的气室分别通过气嘴32和32与各自的发气装置相连。
参见图9,反映出气囊体3为棒状,其一端具有气嘴32。为了安全起见,可采用两个棒状的气囊并联在一起,在其同一端部分别具有气嘴并与各自的发气装置相连。
根据情况,上述气囊体形状,还可为板状;可以为单板状也可为复板状即由两个单板状的气囊并联在一起而成,每个单板状气囊分别具有各种的气嘴及与之相应的发气装置。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种形状,可组合许多实用的能自动充气的救生器具,如救生衣、救生筏、救生船。例如:由板状和环状结构可组合成船状(平底)的救生器具。这些组合结构均由上述的单元组合而成,将无穷无尽,并且每个普通技术人员都能利用上述单元组合而成,在此不作一一说明。
参见图10和图11,上述所述的电点火装置1,发生装置2及气囊体3装在一组合壳体4内;气囊体3装于组合壳体4的侧部或端部,在气胀后能自动弹出形成能应急的救生器具。组合壳体4小巧便于携带和抛投。
再参见图10,上述所说的组合壳体4为一棒状,类似于手榴弹状,它由圆筒的外壳41、外壳41大头处的弹出盖42和底端的带拉环43的塞盖44组成,外壳41的大头处装有折叠的气囊体3,其中部装有通过气嘴和出气嘴相连的发气装置2,其底部装有电点火装置1。电点火装置1与发气装置2,发气装置2与气囊体3之间相互连接,其连接结构如同前面所说的。为了保证其整体性,电点火装置和发气装置可固定安在外壳41内。为了保证其密封效果,电点火装置1的外壳11的端部与外壳41紧密连接,带拉环43的塞盖44即为电点火装置1的端盖。弹出盖42可卡装在外壳41内,与气囊体3气胀时,由气囊体3冲开,气囊体自动弹出构成救生器具。上述外壳41上还可安有弹性扣,便于携带在人体腰带上。
再参见图11,上述所说的组合壳体4为盒式状,图中反映出其正视结构图,它由盒式外壳41′、弹出盖42′及盒中安装的隔开构件43等组成。在盒式外壳41′内安有电点火装置1、发气装置2及气囊体3。电点火装置1卡装在外壳41′的一端,发气装置2安另一端的一侧,在发气装置2的上侧装有气囊体3,气囊体3处的外壳周围板为弹出盖42′,它可以卡在外壳41′中,也可以通过饺链与外壳相连。其工作原理同棒状,在此不再作说明。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它具有气囊体(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一电点火装置(1)和一发气装置(2);电点火装置(1)与发气装置(2)的一端相连,发气装置内有药柱,发气装置(2)的另一端与气囊体(3)相连,发气装置(2)经电点火装置(1)点火产生高压气体将自动充入气囊体(3)使之胀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气囊体(3)为由双气囊构成的双气室结构,每一气室依次连接有与之相对应的能产生气体的发气装置(2)及其电点火装置(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电点火装置包括有密封外壳(11)和内装的电源(12)、与电源(12)相连的引出线(13)和与引出线相连的点火器(14);点火器(14)安在发气装置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发气装置(2)包括有密封壳体(21)、壳体内的药柱(22)及一端的连接头(23)和另一端的出气嘴(24);出气嘴(24)与气囊体(3)相连,连接头(23)内安有点火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点火器装置(1)、发气装置(2)及气囊体(3)可装在一组合壳体(4)内,气囊体(3)便于弹出的装在组合壳体4的侧部或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为水激活电池,在外壳(11)的端部具有密封端盖(16)、端盖(16)上具有拉环(1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为干电池,在外壳(11)上具有通过电路与电池相连的两根开关探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为两组,并具有相对应的两组引出线和点火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气装置(2)为复式结构,由两个独立发气装置构成一体而成,其中央具有隔板(25)、隔板(25)把壳体(21)空间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相等的空腔,在空腔的下部为药柱(22),药柱(22)的中央具有柱孔(22′),柱孔(22′)的下端与点火器(14)相对应,柱孔(22′)的下端部为引药柱(22″);在药柱(22)的上方为过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层的上方具有挡板(29)、挡板(29)上分别有许多出气孔,挡板(29)与壳体(21)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在出气嘴(24)的出气孔两头可设有防潮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体包括有气囊(31)和气嘴(32),由气囊(31)所组成的封密气室(33)和气嘴(32)的气嘴孔相通;气囊外表颜色为橙黄色,或/和气囊体外周上固定有把手索(34),或/和气囊体上安有救生灯(3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体为环状,或由单气囊所构成的整个环,或由两个单个半环气囊所构成的环状结构,或为带缺口的环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体(3)是由两个环状体气囊(31)和(31′)并联在一起,其间由隔布(37)隔开的船状;或为板状或为棒状。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组合壳体为棒状,由圆筒外壳(41)、弹出盖(42)和底部带拉环(43)的塞盖44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生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组合壳体为盒状,由盒式外壳(41′)、弹出盖(42′)等组成。
CN 98244077 1998-09-25 1998-09-25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42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4077 CN2344290Y (zh) 1998-09-25 1998-09-25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4077 CN2344290Y (zh) 1998-09-25 1998-09-25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44290Y true CN2344290Y (zh) 1999-10-20

Family

ID=3399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440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4290Y (zh) 1998-09-25 1998-09-25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44290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918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抛射式施救气囊
CN106693233A (zh) * 2017-01-16 2017-05-24 太原挪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轿车灭火装置
CN108909981A (zh) * 2018-06-29 2018-11-30 戴谭茁 自充气式救生气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918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抛射式施救气囊
CN106693233A (zh) * 2017-01-16 2017-05-24 太原挪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轿车灭火装置
CN106693233B (zh) * 2017-01-16 2019-04-30 太原挪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轿车灭火装置
CN108909981A (zh) * 2018-06-29 2018-11-30 戴谭茁 自充气式救生气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7344B (zh) 海上应急救援及打捞用气囊装置
US4094028A (en) Automatic inflating lifesaving buoy
CN204432974U (zh) 海上应急救援及打捞用气囊装置
CN2344290Y (zh) 自动充气式救生器具
CN106043626A (zh) 一种水险救生弹及其投掷装置
CN111591418A (zh) 一种水下运载器增大浮力自救装置
CN201694372U (zh) 气球求救手镯
CN206344973U (zh) 一种多功能救生筏
CN105799626B (zh) 救援用浮囊装置、汽车紧急救援漂浮装置及救援方法
US20080025033A1 (en) Vessel Made of Internally Illuminated Light-Transmitting Material
CN205872406U (zh) 一种水险救生弹及其投掷装置
CN211663422U (zh) 一种太阳能救生艇
CN1459402A (zh) 安全型航空器
CN2294219Y (zh) 高效气胀式救生环
CN211685597U (zh) 一种海洋巡检无人机的坠机保护定位装置
CN201077526Y (zh) 救生衣示位灯
CN111017161A (zh) 一种固定远程发射可自动回收式救生装置
CN87200069U (zh) 快速抛射式水上救生浮具装置
CN110697007B (zh) 一种救生板
CN205716575U (zh) 野外救生宝
CN208149577U (zh) 一种船用救生装置
CN220370421U (zh) 一种充气堡
CN2438655Y (zh) 阻燃型抗沉气囊装置
CN208306959U (zh) 救生圈自亮浮灯
CN115419862B (zh) 一种隐藏式机床三色报警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