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43355Y -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43355Y
CN2343355Y CN 98229951 CN98229951U CN2343355Y CN 2343355 Y CN2343355 Y CN 2343355Y CN 98229951 CN98229951 CN 98229951 CN 98229951 U CN98229951 U CN 98229951U CN 2343355 Y CN2343355 Y CN 234335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iston
single cylinder
stato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299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299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4335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4335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4335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包括有带两活塞的汽缸、活塞及曲轴之间的连杆机构、火花塞和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排气装置由一个定子和在该定子中的转子构成,定子上设置有与汽缸内相连通的进、排气口,转子中空有进、排气通道,转子转动异相控制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之间的通断,转子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轴固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和运行稳定等优点,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Description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式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具有强制点火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现有的活塞式发动机一般包括有汽缸、火花塞、活塞、连杆、曲轴及曲轴箱等几部分。由于这类发动机的汽缸内只有一个活塞,因此就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被浪费,被浪费的能量主要转化成热能和振动形式的机械能。在中国专利CN2236548Y中公开了一种“双向活塞式发动机”,由于它是一种单缸两冲程发动机,其动力输出设置在发动机的一侧,进排气装置经由多条通路设置在汽缸壁上,因此其结构不够紧凑,发动机运行稳定性差,并且能量损失太大。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在做功过程中,当两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还未到下止点,排气口提前打开,造成燃气泄漏,损失了能量;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进、气口有同时打开的时刻,造成新鲜混合气体外泄,浪费了燃油,输出效率大为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运行平稳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它可以进一步利用能量资源,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带两活塞的汽缸、活塞及曲轴之间的连杆机构、火花塞和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排气装置由一个定子和在该定子中的转子构成,定子上设置有与汽缸内相连通的进、排气口,转子中空有进、排气通道,转子转动异相控制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之间的通断,转子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轴固连。
本实用新型是在汽缸内设置了两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箱支撑的曲轴相接,曲轴通过齿轮与动力输出轴连接,火花塞设置在缸体的中部。活塞的移动,经连杆、曲轴及齿轮带动动力输出轴旋转,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又带动进排气装置中的转子转动,当曲轴旋转一周时,转子只旋转半周。
为了解释上述的异相控制,现把转子转动的一圆周分成四等分,顺序称为第一、二、三和四等分圆周。所谓异相控制是指:当转子在第一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气通道与进气口相连通,排气通道与排气口关闭;当转子在第二、三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均关闭;当转子在第四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气通道与进气口关闭,排气通道与排气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等四个过程,它们是在活塞往复四个冲程内完成的。当两活塞由下止点至上止点移动时,转子在第一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能与进气口相连通,排气通道与排气口关闭,气缸内气压降低,混合新鲜可燃气体经进气通道和进气口进入气缸内;当两活塞由上止点至下止点移动时,转子在第二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均关闭,进入气缸内的可燃气体被压缩;直到两活塞都到下止点时,火花塞点燃混合可燃气体,气体爆破,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使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并将所获得的能量通过两曲轴传递给动力输出轴,这一过程中,转子在第三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之间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转子在第四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与进气口关闭,排气通道与排气口相连通,燃烧后的废气受到活塞的挤压而经排气通道排出,直至两活塞到达上止点,排气过程结束,接着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2.以旋转方式异相控制进、排气通道与进、排气口之间的通断,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
3.双曲轴相对动力输出轴对称布置,加强了发动机运行稳定性;
4.采用双活塞对外做功,增大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活塞;2.汽缸;3.曲轴;4.火花塞;5.进排气装置;6.定子;7.转子;8.进气口;9.排气口;10.进气通道;11.排气通道;12.动力输出轴;13.进气槽口;14.排气槽口;15.齿轮;16.转子齿轮;17.散热片;18.散热风扇;19.进气管;20.排气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带两活塞1的汽缸2、活塞1及曲轴3之间的连杆机构、火花塞4和进排气装置5,其特征在于:结合图2可知,进排气装置5由一个定子6和在该定子6中的转子7构成,定子6上设置有与汽缸2内相连通的进气口8、排气口9,转子7中空有进气通道10、排气通道11,转子7转动异相控制进气通道10、排气通道11与进气口8、排气口9之间的通断,转子7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轴12固连。
本实用新型是在汽缸2内设置了两活塞1,活塞1通过连杆与曲轴箱支撑的曲轴3相接,曲轴3通过齿轮与动力输出轴12连接,火花塞4设置在缸体的中部。活塞1的移动,经连杆、曲轴3及齿轮带动动力输出轴12旋转,动力输出轴12通过传动机构又带动进排气装置5中的转子7转动,当曲轴3旋转一周时,转子7只旋转半周。
进气通道10在转子外表面开有的进气槽口13沿切向的尺寸与进气口8沿切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或等于转子7的四分之一圆周长。排气通道11在转子7外表面开有的排气槽口14沿切向的尺寸与排气口9沿切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或等于转子7的四分之一圆周长。
为了解释上述的异相控制,现把转子7转动的一圆周分成四等分,顺序称为第一、二、三和四等分圆周。所谓异相控制是指:当转子7在第一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气通道10与进气口8相连通,排气通道11与排气口9关闭;当转子7在第二、三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气通道10、排气通道11与进气口8、排气口9均关闭;当转子7在第四等分圆周内转动时,进气通道10与进气口8关闭,排气通道11与排气口9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等四个过程,它们是在活塞1往复四个冲程内完成的。当两活塞1由下止点至上止点移动时,转子7在第一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10能与进气口8相连通,排气通道11与排气口9关闭,汽缸2内气压降低,混合新鲜可燃气体经进气通道10和进气口8进入汽缸2内;当两活塞1由上止点至下止点移动时,转子7在第二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10、排气通道11与进气口8、排气口9均关闭,进入汽缸2内的可燃气体被压缩;直到两活塞1都到下止点时,火花塞4点燃混合可燃气体,气体爆破,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1做功,使活塞1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并将所获得的能量通过两曲轴3传递给动力输出轴12,这一过程中,转子7在第三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10、排气通道11与进气口8、排气口9之间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1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转子7在第四等分圆周内转动,进气通道10与进气口8关闭,排气通道11与排气口9相连通,燃烧后的废气受到活塞1的挤压而经排气通道11排出,直至两活塞1到达上止点,排气过程结束,接着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所述的传动机构是由与动力输出轴12固连的齿轮15和与该齿轮15相啮合的转子齿轮16构成。
为了便于散去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在汽缸2的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片17;在动力输出轴12上设置有散热风扇18。
为了使气体不被泄漏与,进排气装置5相连接的进气管19、排气管20跟定子6和转子7呈气密封配合;定子6的内表面与转子7的外表面呈气密封配合。

Claims (8)

1.一种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包括有带两活塞(1)的汽缸(2)、活塞(1)及曲轴(3)之间的连杆机构、火花塞(4)和进排气装置(5),其特征在于:进排气装置(5)由一个定子(6)和在该定子(6)中的转子(7)构成,定子(6)上设置有与汽缸(2)内相连通的进、排气口(8、9),转子(7)中空有进、排气通道(10、11),转子(7)转动异相控制进、排气通道(10、11)进、排气口(8、9)之间的通断,转子(7)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轴(12)固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10)在转子(7)外表面开有的进气槽口(13)沿切向的尺寸与进气口(8)沿切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或等于转子(7)的四分之一圆周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11)在转子(7)外表面开有的排气槽口(14)沿切向的尺寸与排气口(9)沿切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或等于转子(7)的四分之一圆周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是由与动力输出轴(12)固连的齿轮(15)和与该齿轮(15)相啮合的转子齿轮(16)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汽缸(2)的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片(1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2)上设置有散热风扇(1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与进排气装置(5)相连接的进、排气管(19、20)跟定子(6)和转子(7)呈气密封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定子(6)的内表面与转子(7)的外表面呈气密封配合。
CN 98229951 1998-11-20 1998-11-20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335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29951 CN2343355Y (zh) 1998-11-20 1998-11-20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29951 CN2343355Y (zh) 1998-11-20 1998-11-20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43355Y true CN2343355Y (zh) 1999-10-13

Family

ID=3397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299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3355Y (zh) 1998-11-20 1998-11-20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4335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19912B1 (en) Reciprocating machine
US4011842A (en) Piston machine
CN1022772C (zh) 组合式叶片旋转发动机
KR100352890B1 (ko) 터어보컴파운드환상실린더엔진
US6668769B1 (en) Two stroke hybrid engine
CN1034687C (zh) 分缸压气燃烧旋转活塞内燃机
EP0767294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GB2050509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operating cycle therefor
US6021746A (en) arc-piston engine
CN2343355Y (zh) 单缸双活塞发动机
EP1546521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ciprocating piston engines
US5314314A (en) Two-cycle engine compressor
WO1983000187A1 (en) Non-compressi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RU2074967C1 (ru) Ротор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кузнецова
CN110966085A (zh) 一种手持式增压微型发动机
CN110500178A (zh) 一种转子旋片发动机
CN2511795Y (zh) 直流底聚扫气变废气比容式二行程内燃机
EP0223435B1 (en) A two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221254B (zh) 旋转式内燃机
CN208310899U (zh) 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
CN210264849U (zh) 一种二冲程柴油发动机
CN211524947U (zh) 一种手持式增压微型发动机
CN2561943Y (zh) 分体式内燃发动机
US4144865A (en) Fluid displacement apparatus
CN2189207Y (zh) 高效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