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17700Y -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 Google Patents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17700Y
CN2317700Y CN 97222766 CN97222766U CN2317700Y CN 2317700 Y CN2317700 Y CN 2317700Y CN 97222766 CN97222766 CN 97222766 CN 97222766 U CN97222766 U CN 97222766U CN 2317700 Y CN2317700 Y CN 23177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handbag
rope
sack
fe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227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小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2227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177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177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177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一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该袋绳绕过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手提袋的底部。因此整个袋子的受力点移到了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或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改变了现有手提袋的受力点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周围的状态,使手提袋辅载重物和颠簸时不易撕裂。

Description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本实用新型属于袋类,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手提袋作为外包装用时,主要供商店或者厂家用于商品最外层的包装,起到保护商品和方便顾客携带的作用。现有的手提袋如附图1所示,其中袋体1是用纸板、塑料薄膜或较厚的纸等折合而成;袋体较长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3,两条袋绳5和5’分别由袋体外侧向内穿过穿绳孔后打上结4,打结是防止袋绳从穿绳孔中脱出;袋绳穿过穿绳孔后还形成了两个半圆的提环6,用手抓住提环就能提起袋子。这样构造的手提袋提起袋子时整个袋子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的周围。当袋子里装的东西较重或者袋子颠簸得比较厉害时,穿绳孔很容易就会裂开,如果穿绳孔较为坚固,又会把袋体撕裂。这不仅会造成袋子里的东西掉落的麻烦,同时也使手提袋不能多次重复利用。有的袋子为了加大穿绳孔和袋体的强度,在穿绳孔处钉有空心铆钉(即俗称的“鸡眼”)或者把袋体上部开口处边缘的一部分向内折下(图中未示),这样构造虽然具有一定的加强效果,但由于没有改变袋子的受力点,因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手提袋存在的辅载重物和颠簸时容易撕裂穿绳孔和袋体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撕裂,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还包括一袋绳,该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绕过所述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所述手提袋的底部,再把两端相连,使袋绳形成闭合状态。
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可在所述袋体的两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或者袋底两侧边缘开有四个第二穿绳孔,袋绳穿过第二穿绳孔后再绕过手提袋的底部。
上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后,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
上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时两端交叉,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袋绳并没有必要固定在袋体上,最好是可以向两侧拉动;另外由于袋绳绕过了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了手提袋的底部并且可以向两侧自由拉动,因此该袋绳的总长度约等于袋体的4倍高度加上2倍宽度再加上袋绳闭合后形成的两侧提环展开的长度。
上述袋绳的整个长度可以是由一截构成,或者是由几截分开的绳子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和目前的手提袋相比,因为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袋绳绕过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手提袋的底部,所以整个袋子的受力点移到了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或者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改变了现有手提袋提起袋子时整个袋子的受力点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周围的状态,使手提袋辅载重物和颠簸时不会把穿绳孔和袋体撕裂。这样袋子里装的物品将更加安全,也使手提袋能够多次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另外,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手提袋提起袋子时袋体几乎没有受力,或者受力点在整个袋子最坚固的袋底,因此袋体可以选用更薄的材料制造,还可省去现有手提袋穿绳孔处钉的空心铆钉和袋体上部开口边缘处向内折下的边,这无疑能够降低手提袋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现有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袋绳绕过袋子所装物品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袋绳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袋绳穿过袋体侧面的第二穿绳孔后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袋绳穿过袋体底面的第二穿绳孔后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8是图7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
图9是图7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
参看图2,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由袋体的外侧逐个穿过袋体两个侧面近开口处的四个穿绳孔3,然后由袋子内部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适合于一件商品和一个袋子固定搭配出售,并且商品的底部是立方体形状的情况。袋子中所装的商品(图中未示)从手提袋的开口处放进袋子,商品呈方形的底部差不多到达袋子底面2时压住了袋绳5,导致受力点处于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这样抓住袋绳5穿过穿绳孔3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6,就能很方便地提起袋子。由于袋体1几乎没有受力,因此所装物品可以更重一些,也不用担心袋子会裂开。
参看图3,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内部向外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手提袋外部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处于袋子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不仅适合于一件商品和一个手提袋固定搭配出售,并且商品底部的形状也没有限制,同时还适合装进零碎物品。这样抓住袋绳5形成的两个提环6,就能很方便地提起袋子。
参看图4,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体1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袋绳5在底面2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也处于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而且和图3实施例相比,从袋子侧面几乎看不到绕过袋子侧面的袋绳5,具有美观的作用,还可防止袋绳5侧向滑动。图中6表示袋绳5穿好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
参看图5、图6,图5、6实施例是图4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体1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把袋绳5两端交叉,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由图6可见袋绳5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
参看图7,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子的底面2近边缘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子外部向内穿过袋子的底面2另一侧近边缘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也处于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而且从袋子外面看不到绕过袋子侧面的袋绳5,既美观,又实用。图中6表示袋绳5穿好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
参看图8,图中示出了袋绳5在袋子的底面2的状况。袋绳5穿过底面2近边缘处开出的四个第二穿绳孔7后,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使整个手提袋的受力点处于袋子最坚固的袋底,而且袋绳5在袋底无法侧向滑动。
参看图9、图10,图9、10实施例是图7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子的底面2近边缘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把袋绳5两端交叉,由袋子外部向内穿过袋子的底面2另一侧近边缘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由图10可见袋绳5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
另外还须说明的是,上文中给出的几个实施例中的袋体1和袋绳5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用现有制袋的材料制造,但袋体1的材料可适当减薄,袋绳5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袋绳5并非一定是整个长度由一截构成,有时为了方便通过穿绳孔3,也可由几截分开的绳子连接而成,但穿好后都是两个终端相连,形成环形的闭合状态,中间没有中断的部分;袋绳5穿好后并没有必要固定在袋体上,最好是使其能自由拉动,以保证两侧提环6和袋子受力点处于正确的位置。袋绳连接可以使用打结、热合、粘结等常用方法。
附图1至10中袋绳色泽较深并且实心的部分表示袋绳没有被袋体遮住的部分,用虚线围出并且空心的部分表示袋绳被袋体遮住,实际从袋子外部看不到的部分;穿绳孔被袋体遮住的用虚线画出,没有被遮住的用实线画出。另外,附图中的标注由于空间不够和为了避免混乱,有些相同功能的部件仅标出其中的一个,如近开口处的四个穿绳孔只用“3”标出其中的一个,但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每一个标号所包括的部件。由附图还可看到,袋绳的总长度约等于袋体的4倍高度加上2倍宽度再加上袋绳闭合后形成的两侧提环展开的长度,因为两侧提环展开的长度可以长一点也可短一点,都不会影响手提袋的使用,而且袋绳能够向两侧拉动,所以袋绳的总长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用“约等于”应该是最好的表示方法。对于附图2至10实施例及其解说还须说明的是,袋绳穿过穿绳孔的过程并不是仅有附图解说中给出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他多种穿过的方法,附图解说给出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袋绳两个终端相连闭合后都会形成如附图画出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袋绳,该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绕过所述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所述手提袋的底部,再把两端相连,使袋绳形成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体的两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或者袋底两侧边缘开有四个第二穿绳孔,袋绳穿过第二穿绳孔后再绕过手提袋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后,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时两端交叉,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绳可以向两侧拉动;该袋绳的总长度约等于袋体的4倍高度加上2倍宽度再加上袋绳闭合后形成的两侧提环展开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绳的整个长度由一截构成,或者由几截分开的绳子连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袋绳的整个长度由一截构成,或者由几截分开的绳子连接而成。
CN 97222766 1997-08-22 1997-08-22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77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22766 CN2317700Y (zh) 1997-08-22 1997-08-22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22766 CN2317700Y (zh) 1997-08-22 1997-08-22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17700Y true CN2317700Y (zh) 1999-05-12

Family

ID=3393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227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7700Y (zh) 1997-08-22 1997-08-22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1770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5260A (zh) * 2016-04-29 2017-11-10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元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5260A (zh) * 2016-04-29 2017-11-10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7354A (en) Backsack
US10479559B2 (en) Package with a multi-piece handle
US5100000A (en) Suspendable bag and support structure
CA2113428C (en) Packaging system
US7481580B2 (en) Reclosable flexible package with displaceable tamper-evident structure
US7775360B2 (en) Tree cover system
CN2317700Y (zh)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
CN2298209Y (zh) 一种不易撕裂的外包装手提纸袋
CN1035235A (zh) 提手与蝶形装饰同时形成的盛物器
CN216333407U (zh) 一种升降式展示包装盒
CN206895990U (zh) 新型可收纳的多功能包
KR20010045513A (ko) 과일형상 성형통 및 이를 이용한 과일 성형방법
CN2651158Y (zh) 可挂点断式拉链头袋
US5056934A (en) Twist and tuck freezer bag
CN214928609U (zh) 串联式锦囊福袋
KR200397049Y1 (ko) 화스너를 구비하는 봉지 및 화스너
JP3095560U (ja) ハンガー式包装袋
CN219330875U (zh) 一种用于悬挂手杖的挂条
CN208731580U (zh) 一种包装袋
CN208412667U (zh) 易拆开包装袋
CN2391522Y (zh) 圣诞树改良结构
EP0873941A1 (en) Container and blank for forming such a container
CN2183339Y (zh) 改进式包装盒
KR200285288Y1 (ko) 경포장용 지첩(輕苞裝用紙貼)
JPH0635926Y2 (ja) 包装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u Xiaoxia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termination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