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15670Y - 端子料片 - Google Patents

端子料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15670Y
CN2315670Y CN 98209119 CN98209119U CN2315670Y CN 2315670 Y CN2315670 Y CN 2315670Y CN 98209119 CN98209119 CN 98209119 CN 98209119 U CN98209119 U CN 98209119U CN 2315670 Y CN2315670 Y CN 231567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eam arm
outermost edge
le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091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浩川
张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982091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1567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1567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1567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密度排列的端子料片,该料片具有带状片及数个端子,其中,每一端子具有主体和支脚,该主体上设有接合区及固持区,该接合区具有两个元件用于两个U形件的成型,以及一对彼此以一间距分隔的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该支脚一体连接到该料片的带状片上,并且该主体相对该支脚成直角。其优点是节省原料,并减化端子插入连接器的装设步骤。

Description

端子料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料片,特别涉及一种成型高密度排列的母端子或插槽型端子的加工料片。
近年来因存储卡或I/O卡内部68针插槽连接器须对连接电脑内的电路,使存储卡或I/O卡的使用日益广泛。有多种端子用于此类插槽连接器或相近的连接器之中,例如美国专利第4,564,258、4,666,227、4,687,278、4,707,052、4,720,277、4,721,484、4,722,704、4,767,350、4,840,588、4,874,338、4,886,747、4,909,746及5,256,088号。其中,大部分已知插槽型式的母端子,在其未加工料片上为一种低密度的排列状况,因而也需要使用较多原料制成此种低密度排列的插槽型式端子,以提供足够空间及接触面积来电性接合从外面插入的公端子。这样,在未加工料片上呈低密度排列的端子易造成两个缺点:第一,冲压该未加工料片的两邻近端子间或端子本身上的空白处,易产生冲压废料;第二,将该端子安装在连接器内需安装两次,其中第一步骤仅供偶(奇)数的端子装设在连接器内,而第二步骤提供相对于第一步骤以外的端子,装设在该相同连接器内。因此,若要克服前述两个缺点,以高密度的端子排列料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需注意的是,美国专利第4,776,651及5,183,421号揭露一些所谓的最佳密度排列的端子料片;然而,纵使此种设计可克服前述已知低密度排列的端子料片的两个缺点,因其所需的精密的弯折及成型,在制造上却有困难。另外,此种悬臂式梁臂的设计,不易在很小端子上控制其成型位置,且一旦有任何偏离,将会在该悬臂式最佳密度排列设计的端子上造成不均匀应力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最佳密度或高密度端子排列的未加工料片,其设计不但可减少插槽连接器端子在制造时所产生的废料,降低其制造成本,且也可减化该端子插入相关连接器时所需的组装或插入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端子料片,具有一冲压剪切的带状片及数支从该带状片上整齐排列并延伸而出的端子;所述各支端子包括:一主体,其上设有位于其前部的接合区及位于其后部的固持区;前述的接合区具有两个元件,分别彼此相对地位于该接合区的前末端及后末端上,并成型两U型件构件;一对彼此相对并以一间距分隔的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其一体延伸于前述两元件间;以及一支脚是由该主体的后部向后一体延伸构成,一体连接在所述料片的带状片上,并所述支脚与前述主体弯折成直角;其中,所述的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各具有第一接合装置及第二接合装置,该端子第一梁臂的第一接合装置的最外边缘与邻近的另一端子第二梁臂的第二接合装置的最外边缘共分一条分割线。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与现有低密度排列端子料片比较,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端子可减少料片冲压后的废料量,可节省原料及其原料成本。此外,此种高密度排列的端子因仅需一插入步骤,即可完成整排端子的组装,故能进一步节省组装所需的工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插槽连接器端子的较佳实施例;
图2为图1中端子收纳于一插槽连接器内的前视图;
图3A为图2中该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示出该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从连接器旁侧插入其内;
图3B为图3A中该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示出该端子的插入过程;
图3C为图3A中该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示出该端子已完全插入连接器之内;
图3D为图2中该连接器的局部水平剖视图,示出该端子与连接器内凹室的关系;
图4为图2中该连接器的侧视图,其具有单排支脚固定于PC板上;
图5为一端子的料片,示出其连续冲压、成型、剪断及弯折的制造过程中端子成型的A、B及C三部分的平面图。
需注意的是,为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图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请参见图1,其中示出一用于68针插槽连接器的端子1,其包括一主体10、一长形支脚12垂直于该主体10上并一体延伸而出。
一接合区14包括一窄U形件20位于其前末端,一宽U形件22位于其后末端,以及介于该两U形件间一体延伸出的一对梁臂23、24。其中,所述的宽U形件22包括两支侧臂26及介于其间的一凹陷部28;而该凹陷部28基本上是一体延伸地与该固持区16共平面,所以,横卧在其一侧臂26上的宽U形件22,正对端子1纵轴X的横切方向。类似宽U形件22的窄U形件20,包括两支侧臂30和一凹陷部32,并位于二者之间,其中该凹陷部32与该宽U形件22的凹陷部28共平面,其间相隔一既定的距离。另外,该窄U形件20所延展的方向与所述宽U形件22所延长的方向相同。
上述两支相对梁臂23、24,是悬空并连接在两U形件20、22之间,相对轴X为垂直方向,其中该梁臂23、24的最外边缘231、241大致上与此两U形件的最外边缘(于直立情况时的最上边缘)同高度。前述该对梁臂23及24沿X轴方向逐渐靠拢,其中间彼此对弯,以致其间有一最小间距,该距离距该窄U形件20约为在该梁臂23及24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该每一支梁臂23及24各具一扩展部25及27,彼此相互接近,这样可在该梁臂23及24间有效并充分地夹持一耦合连接器(未显示)的针状公端子。以致该端子1能为插入的公端子提供一良好的机械及电接合。
该支脚12包括一位于其前末端的定位区13,其与主体10中间区18的下缘处呈直角连接,以致该主体10大致上垂直于该支脚12。另外参见图2,其中该插槽连接器40包括一长型绝缘本体42,其具有两排收纳室44,并沿该本体的前后向贯穿延伸。
请参见图3A-3C,其中显示当该上排的所有端子1同时被插入本体42时,可自本体42后方进入其相应的收纳室44内,直到该端子1主体10的U形件20几乎与相对的该收纳室的肩部46直接接触,但因前述每一收纳室44内其前末端附近一尺寸缩减,故可限制该端子1肩部46继续前移;该下排端子1则类似于前述的上排端子1。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该上排端子1及下排端子1分别以反方向装入相关的连接器中。换句话说,从所组成的连接器40的前视图上,可看出该上排端子1的U形件20及22正对右侧,而下排端子1的U形件20及22则正对左侧,该上排端子1支脚12的定位区13可位于本体42顶部位置,而该下排端子1支脚的定位区13则处于本体42底部位置,因而可产生一垂直间距D介于每对互补的上、下排端子1定位区13之间,进而使该对端子1的支脚12后部能以一特定角度延伸,同时增加其弹性,并使其末端都位于大致相同的垂直位置上,以表面粘着技术粘至PC板上。
再参见图3A-3D,当该端子1被收容于该收纳室44内时,该端子1的固持区16可被固定住,并利用其上、下倒刺17固持在该本体42深处,邻近该收纳室44上、下狭槽48内侧。前述U形件20与其相应收纳室44中的三面侧壁相接触,第四侧壁49则与U形件20开口以一间隔距离分隔。故该端子1的主体10所起的作用如同一梁臂末端固定,其以简单的悬臂梁产生较佳的机械性能。而该端子1的定位区13的最外边缘15紧接在该收纳室44的渐缩部上,这样该端子1的支脚12可精确地从该插槽内向后突伸,使该端子1主体10被稳定地固持在该收纳室44内。
从上所述可知,在该本体42的收纳室44具有一由前而后渐缩的结构,因此该端子1可轻易地插入该收纳室44中,而不致有不良的干涉情形出现。请参阅图5,该端子1所具有的最佳密度或高密度排列的冲压加工料片,为本实用新型一项重要的特点,在图5中,示出该端子1冲压、成型、剪断及弯折的连续制造步骤后A、B及C三部分的平面图。
从图5的A部分中示出,除已知的成型及弯折外,在经冲压和剪断后,该料片50的端子1的排列情形,其中该冲压的过程包括去除单一端子1上或两两邻近端子1间的金属废料,如此,可使该端子1梁臂23的最外边缘或第一边缘231与其邻近端子1梁臂24的最外边缘或第二边缘241间,能以一特定的间距分隔,而该端子1梁臂24的扩展部27的最外边缘或第四边缘271与其邻近端子1梁臂23的扩展部25的最外边缘或第三边缘251共有一条分割线。此外,该端子1支脚12的定位区13的最外边缘15与其邻近端子1的中间区18的最外边缘19共有一条分割线;类似地,该端子1中间区18的最外边缘19也与其邻近端子支脚12的定位区13的最外边缘15共有一条分割线。应当理解,这些两两邻近端子间的两最外边缘15、19所共有的分割线,在该端子料片50的纵向上大致有一定偏斜,如此,该端子1定位区13的渐缩边缘结构易使具有固持的定位区13顺利插入该收纳室44内。
在图5的B部分中显示,该端子1接合区14是由一位于其前末端的U形件20、一位于其后末端的U形件22及介于该两U形件间的一对渐缩的梁臂23、24所组成。在图5的B部分中,显示该主体10包括接合区14、固持区16及中间区18;其中该中间区18的最内边缘与定位区13的最内边缘沿着一弯折的连接边彼此相连接,使该中间区18垂直于该端子1的支脚12。再有,从图5的C部分中可知,该端子1是在其支脚12上弯成一特定的造型,以构成图3A-3C中所示的连接器组装的结构,并将此已处理过的整排端子料片50,以单一的步骤插入连接器内上排或下排任一相应的收纳室44中,当此端子已被固持在其相应的收纳室44内时,从该支脚12的后末端处切断,即可使端子1从端子料片50上分离。
正如先前所预期的,该端子1的固持区16与该连接器本体42纵向相垂直,并固持在本体42内部,这样,整排端子的垂直固持区16可产生一机械性阻抗,以抵抗沿该连接器本体42纵向所产生的插入力。
从该端子1支脚12的中心线上可看出,其与该端子1的接合区14的中心线有横向偏位,因此该偏位在冲压成型时对该支脚12的末端有侧边的特定变化,使上排端子1支脚12的末端与下排端子1支脚12的末端,不但可排列成如图3A-图3C中所示,其上、下排端子粘着在该连接器40的PC板上,而且能作成如图4所示的单排低密度的端子排列。由上可知,该端子的偏位设计能较方便地使其连接至PC板相关的电路回路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其提供一特定的端子设计,端子料片呈最佳密度或高密度的排列,以节省原料并简化组装制造过程,其中冲压成型的细长、轻薄的端子,在其接触臂上仍可电性夹持一插入公端子的有效接触区域及空间,并能维持较佳的弹性,来对插入的公端子提供可靠而稳定的接合力。而垂直在连接器上的端子1固持区16,其大小足以阻止沿连接器纵向的插入力,但相应地,该端子1的定位区13需要尽可能地大,以增加该端子1可被稳固地收容在该收纳室44内的接合面积。另外,如图5的C部分所示,该端子1支脚的中心线Y相对该接合区14的中心线Z具有一横向的偏位,且因其在一特定范围内偏位,可简化该连接器40的PC板上相关电路的排列。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即A部分中成型及弯折后冲压及剪断的下端子料片50的排列情况。其中,该端子1支脚12的偏位因很大,以致支脚12大致上与垂直该料片50上料带55的邻近端子接合区14的梁臂23呈一直线对齐。而大部分现有的端子被排在料带上时,各自形成一长方形基本区域用于稍后的冲压步骤,但此基本区域并无横向的突出,与本实用新型比较,本实用新型经成型和/或弯折的端子1接合区14与其支脚12间有偏位,便于能连续装配制造,这也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一特点。

Claims (4)

1.一种端子料片,具有一冲压和剪切的带状片及数支从所述带状片上整齐排列并延伸而出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支端子包括:一主体,其上设有位于其前部的接合区及位于其后部的固持区;所述的接合区具有两个元件,分别彼此相对地位于所述接合区的前末端及后末端上,并成型两U型件构件;一对彼此相对并以一间距分隔的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其一体延伸于所述两元件间;以及一支脚是由所述主体的后部向后一体延伸构成,一体连接在所述料片的所述带状片上,并所述支脚与所述主体弯折成直角;其中,所述的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各具有第一接合装置及第二接合装置,所述端子第一梁臂的第一接合装置的最外边缘与邻近的另一端子第二梁臂的第二接合装置的最外边缘共分一条分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梁臂及第二梁臂的各第一接合装置及第二接合装置为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扩展部及第二扩展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梁臂的第一扩展部最外边缘是与一邻近第二端子第二梁臂的第一扩展部最外边缘共分一条分割线,所述第一端子第一梁臂的最外边缘与邻近第二端子的第二梁臂的最外边缘以一特定间距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支端子还包括一位于所述支脚前末端的定位区,其一体连接至一位于所述主体后末端的中间区,所述第一端子的定位区的最外边缘与其邻近第二端子的中间区的最外边缘共分一条分割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接合区的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端子支脚的第二中心线沿所述带状片纵向的偏位,以致所述第一端子支脚与其邻近第二端子的接合区的一臂相对所述带状片垂直方向呈直线排列。
CN 98209119 1998-01-20 1998-01-20 端子料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567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9119 CN2315670Y (zh) 1998-01-20 1998-01-20 端子料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9119 CN2315670Y (zh) 1998-01-20 1998-01-20 端子料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15670Y true CN2315670Y (zh) 1999-04-21

Family

ID=3396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091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5670Y (zh) 1998-01-20 1998-01-20 端子料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1567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681A (zh) * 2015-09-25 2015-12-0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681A (zh) * 2015-09-25 2015-12-0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84709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462594Y (zh) 电连接器
CN2886841Y (zh) 电连接器
US5848920A (en) Fabrication of electrical terminals for edge card connectors
US5735042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connector pin contact
US4292736A (en) Method for making jack type receptacles
US20050153605A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CN1360369A (zh) 母压接端子
CN2567816Y (zh) 插头连接器
CN1296314A (zh) 下一代互连器
CN1178606A (zh) 电插座组件及其弹簧触头
CN2315670Y (zh) 端子料片
CN2562412Y (zh) 电池连接器
CN2770132Y (zh) 电池连接器
CN2483850Y (zh) 电连接器屏蔽装置
US7172472B2 (en) Joint connector, a joint terminal,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joint terminal
US6428366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socke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5472358A (en) Contact of single pitch arrangement in strip stock
CN205488688U (zh) 连接器
CN2368181Y (zh) 电连接器
CN1272704A (zh) 冲压形成的连接器插座触点
CN202906012U (zh) 电连接器及料带
US524044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ts having improved tip geometry
CN2909595Y (zh) 电连接器
CN2390304Y (zh) 组合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