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03743Y -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03743Y
CN2303743Y CN 97202146 CN97202146U CN2303743Y CN 2303743 Y CN2303743 Y CN 2303743Y CN 97202146 CN97202146 CN 97202146 CN 97202146 U CN97202146 U CN 97202146U CN 2303743 Y CN2303743 Y CN 23037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ambulator
side frame
infant car
buckling
hand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021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丽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feng Taiwan Co.
Original Assignee
DISHIK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SHIKA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SHIK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972021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037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037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037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婴儿车扣合装置,包括:把手部;两连接杆,连接于把手部两端;套合部,结合连接杆和把手部,其内有一回复弹簧;扣合体,承接连接杆与连接部固接;控制杆,和连接杆藉套合部结合且和扣合体固接;侧框部,其中央开有一弧形座,其内部有一开口;控制线,一端和扣合体结合,另一端通过连结部下穿;控制块,在侧框部内侧,其中一凸块由弧形座的开口穿出,其内部设有多个弹簧抵靠在侧框部内表面上,控制线的另一端和控制块的一端结合。

Description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可通过一条控制线而对设置在婴儿车侧框上,且是相对的凸块作伸出以及收缩的动作,且在凸块作伸缩的动作时,一个可和婴儿车结合在一起的婴儿汽车座椅则可通过该相对的凸块而作结合或脱离的动作。
传统的婴儿车仅适用于将婴儿放于其中,而对婴儿作一种简单地运载而已;因此,当每逢假日全家欲至郊外踏青时,父母亲则首先会将婴儿车先行收折起来而放置在汽车的后车箱中,尔后,再将婴儿放置在车内婴儿专用的安全座椅内,待目的地到达后,先将收好的婴儿车予以复原,然后再将熟睡中的婴儿抱上婴儿车,最后才能开始一段休闲之旅;不过,在当父、母亲将熟睡中的婴儿抱上婴儿车时,往往会将婴儿吵醒,而造成其哭闹不止的现象,而为了将哭闹中的婴儿予以安抚下来,父母亲往往会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及精神,而造成再无雅兴去休闲或者是游玩了;在这种情形下,可想而知作父母的心理是何种感想了。
为了解决上述的窘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和婴儿车相互结合的婴儿专用汽车座椅,其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婴儿车上的卡掣结构,而可对该婴儿专用汽车座椅作卡合的功能,以方便父母亲能在不吵醒婴儿的状况下将婴儿从汽车上移到婴儿车上;然而,该种婴儿专用的汽车座椅在欲和该婴儿车相互脱离时,则需要父亲或母亲以双手同时扳动设置在婴儿车上的卡掣结构,尔后才能对该婴儿专用的汽车座椅作脱离的动作;该种需要以两只手同时作用才能脱离的婴儿专用汽车座椅,在实用性上似乎并不能真正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要两只手同时空闲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欲将熟睡中的婴儿由婴儿车上抱上汽车时,使用者在必须以单手来抱持婴儿,而只剩余一只手来作婴儿车和婴儿专用汽车座椅脱离的动作,很明显地,该种需要以双手来同时将婴儿专用汽车座椅予以脱离婴儿车的结构似乎是不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主要是通过一条可控制婴儿车的侧框上相对的两侧上所设置的凸块作伸缩动作的控制线,来对原来是以卡掣的方式而和婴儿车的凸块相互卡合的婴儿汽车座椅作结合或脱离的控制,如此,使用者便可以单手通过该控制线来控制该线端部所设的控制件,而同时对婴儿汽车座椅的两侧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中,该婴儿车的把手部可予以拆除,如此,该婴儿车的整体体积便可在运送时大幅缩小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包括:
一把手部,
两根连接杆,二者分别紧密地连接于该把手部的两个端部,
套合部,用以将该连接杆以及该把手部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其内部有一回复弹簧穿设于其中,且该回复弹簧的一端和该套合部的内侧面相互结合,
一扣合体,其承接着该连接杆且和一连结部通过该连接杆而相互固接,
一控制杆,其和该连接杆藉着该套合部而结合在该套合部的一侧面,且和该扣合体相互固接在一起,其中,该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和该控制杆的一部相结合,以对该控制杆旋加一回复力,
一中空的侧框部,于其中央部开设有一个内凹的弧形座,且在该弧形座的内部则开设有一个开口,
一控制线,其一端和该扣合体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另一端则是通过该连结部而下穿,
一控制块,容置在中空的侧框部的内侧,且其中所设置的一凸块由该弧形座的开口穿出,其内部亦设置有多个弹簧,且弹簧的端部抵靠在侧框部的内表面上,而该控制线的另一个端部则是和该控制块的一个端部相互紧密地结合,
如此,一个婴儿汽车座椅上所设置的一手把部相对两侧边的延伸部处所设置的一个凹部可将该凸块压迫至该侧框部内部,而由设置在延伸部的该凹部上方的一个凹槽处伸出,而和婴儿车相互结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在于提供以下附加特征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藉助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只需单手便可控制婴儿车与婴儿汽车座椅间的结合或分离,由此可大大解脱外出时的烦恼;另外,该婴儿车的把手部又可拆除,使婴儿车的整体体积在运送时得以大幅缩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侧框部份以及其把手部份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的侧框部份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控制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框部和本实用新型控制部间彼此间关系的侧面示意图;
图4-A是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框部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框部内部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单手操作的婴儿车和婴儿汽车座椅在未结合前彼此扣合装置的相关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单手操作婴儿车和婴儿汽车座椅于结合时的示意图。
请参看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图1;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侧框部11以及把手部12的立体图。在该图中,可见到把手部12是形成一”U”形体,而在把手部12的两端则各以一连接杆13加以延伸,另外,在”U”形把手部12的下方及连接杆13的旁侧则是设置着有一同样是具有”U”形形状的控制杆14,而控制杆14则是藉助分别设置在把手部12两侧,且是一体成形的套合部16而稳固地结合在把手部12的下方;而在控制杆14的末端则是和一扣合体15相互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而在扣合体15中的一个接合部151用以承接把手部12的管体(未标示);而在把手部12的靠近末端处则分别通过一个连结部17而和一侧框部11枢接在一起;由于婴儿车的其余部份属于现有的结构,故而对婴儿车其余部份的介绍在此予以略过。
请参看本实用新型的图2,由图中可清楚地见到侧框部11在近其中段且其内侧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凹入的弧形座111,而在弧形座111的一内侧壁处则是开设着有一个开口113;在由侧框部11所包覆的骨架(未标示)的适当处则是设置有一个固定片115,且在侧框部11的内部,以及在骨架的下方处则是设置有一控制块18,而控制块18则是由一中间为空心,且在相对的两侧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锯齿183的一个主动块181,以及一个内部亦为空心,相对的两侧壁处同样设有多个第二锯齿186的被动块185所组合而成者;由图中,可见该主动块181的中心部是设置为一个大的开放的穿透空间(未标示),而在被动块185的中心部则是设有一侧壁184,故而形成在被动块185的中心部呈现为仅有单一侧边为开放的空间,而在侧壁184的内面则是设置有数个凸出188,以供同样数目的螺旋弹簧189可固定于其上,而当主动块181和被动块185相互结合在一起时,由于被动块185的凸块187的尺寸设计成较主动块181内部的开放空间小,故而凸块187可完全地容置在主动块181的内部,并由主动块181的另侧面处穿出,而此时,主动块181上下两列的第一锯齿183则恰好是和被动块185上下两列的第二锯齿186相互啮合在一起,尔后,则再将数个螺旋弹簧189固定在被动块185内部的凸出188处,并压缩螺旋弹簧189,使整个控制块18得以容置在侧框部11内部的空间中,由于侧框部11一般是由塑料制成,且仅用以包覆婴儿车的骨架,故而其内里是形成一中空的空间,而可容置整个控制块18于其内部,而且,由前所述,在侧框部11靠近中段处设有一个内凹的弧形座111,而在弧形座111的中央则是开设有一个开口113,因此,当整个控制块18容置在侧框部11的内部空间时,由于螺旋弹簧189的一端抵制在被动块185侧壁184所形成的凸出188部份,而其另一端部则可抵制在侧框部11内侧壁上,使得被动块185可在侧框部11的内部作伸缩的动作,然而,一旦该凸块187和开设在弧形座111中央的开口113相吻合时,该凸块187则可由该开口113处穿出弧形座111;另外,在主动块181的一个端部处则是固设有一控制线141的一个端部,如此,该主动块181便可由该控制线141加以控制。
请参看图3,图中所示为控制杆14和连结部17间连结关系的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知,扣合体15是由一中空的接合部151,及一可和接合部151上所形成的一楔块152通过一穿孔154而固接在一起的一个承接部153所组合而成;在接合部151形成楔块152的内壁处是将楔块152的三个连续面予以分离开来,故而该楔块152可在接合部151处摆动,因而,当该接合部151和该承接部153相结合时,该接合部151连同该楔块152可由开设在承接部153的一个通道155穿入,楔块152受该通道155壁之压后会向接合部151的内部压缩,而当该楔块152穿过开设在承接部153的穿孔154时,则因为压力消失,而会从穿孔154处弹出,将接合部151及承接部153相互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控制杆14于端部(未标示)和接合部151的端部相互地结合在一起,在将控制杆14、接合部151以及承接部153三者结合在一起后,接合在“U”形把手部12两个端部的连接杆13则是由开设在承接部153的一个承接孔156处穿出,并由一连结部17处继续穿出以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其余部份枢接在一起;再者,在该承接部153的底部处因是固接有控制线141的另一端部,故而当一使用者以手拉动控制杆14时,整个接合部151、承接部153以及控制线141均可被拉动。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4-A;控制杆14在位于套合部16内部处设有一回复弹簧161,以对该控制杆14施加一回复力,其主要是通过控制杆14上的一个凸块142而卡合在一个C形套管162内部的开口163上,如此该C形套管162便可和回复弹簧161的一端相抵触,而该回复弹簧161的另端则是卡合在套合部16的内部,故而当使用者拉动控制杆14时,该回复弹簧161会因为受到该C形套管162的作用而供该控制杆14一回复力;再者,在该套合部16的外部设有一个U形的槽孔164,且在该槽孔164的另面设有一个凸起165,如此该凸起165便会由于槽孔164的设置而横向左右摆动,同时,为了配合设置在套合部16处的凸起165,在连接杆13处设有一缺孔131,如此,当套合部16欲和连接杆13结合在一起时,便会因为该凸起165和该缺孔131的设置而相互地卡合在一起,而且此两部份在制造完成后,并不直接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分离开来,藉此,而可节省运送时的材积;在节省运送时的材积上,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一个设计可明确地由图4中见到,其中的一个扶手部20的一个端部处是设有一个圆凸部21,而在设置于该侧框部11端部处的一个第二结合部30且是对应于该圆凸部21的位置处则是设置有一个凹陷31,如此,则扶手部20的圆凸部21便可以枢转的方式容置在该第二结合部30内部所设置的凹陷31内部了;同时地,其在制造完成时,亦是将该两部份予以分离,藉由此一结构,可大量地节省运送时的材积;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杆14的端部和接合部151相固接,而在该接合部151的端部又形成有一个可容置在穿孔154内部的楔块152,故而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12以及连接杆13于制造完成时,其间并不直接予以连接在一起,以节省运送时的空间,而是待交至客户之前方依照前述的方法将把手部12、连接杆13和该扣合体15连结在一起;而在扣合体15下方控制线141的另端则是固接至主动块181的端部,如此,当使用者拉动该控制杆14时,由于控制杆14是紧密地和承接部153结合在一起,而该控制线141又是固定在承接部153的底部,所以会牵动主动块181作同方向的平行移动,而当主动块181作平行移动时,由于设置在主动块181两侧的锯齿183和设置在被动块185两侧的锯齿186相互啮合在一起,且在被动块185的内部设有多数个固定在其内部的弹簧189,且该弹簧189的一端是固定在该被动块185的内壁上,而其另一端则是抵制在该侧框部11的内壁上的缘故,所以主动块181上的锯齿183会迫使被动块185作垂直于主动块181方向的运动,并会带动设置在该被动块185上且是一体成形的凸块187由弧形座111内部的开口113缩入侧框部11的内部。
图7及图8所示,是一个与本装置配用的婴儿汽车座椅200,在该婴儿汽车座椅200的侧边设有一“U”形的提把23,提把23两侧分别设有一延伸部231;该延伸部231在对应于弧形座111内的凸块187的位置处设有一凹部21,而在该凹部21的上方则相对地设置有一个凹槽22;如此,当此婴儿汽车座椅200欲放置在婴儿车上时,由于延伸部231的尺寸小于弧形座111,所以延伸部231可插入弧形座111中,而当延伸部231的凹部21抵触到凸块187时,由于该凹部21会将凸块187压迫至侧框部11的内部,而在当该婴儿汽车座椅200持续地向下结合时,凸块187则会由设置在该延伸部231的凹槽22处受到弹簧189的弹力而向外弹出,而将该婴儿汽车座椅200卡合在弧形座111的内部。
欲将该婴儿汽车座椅200自婴儿车上取下时,只需以单手将控制杆14向上拉动,便可以前述的方式使凸块187由婴儿汽车座椅200延伸部231的凹槽22内缩,并缩至侧框部11的内壁里面,此时,该婴儿汽车座椅200便可自由地由婴儿车上取下。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求所作的等效变化与变形等,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把手部,
两根连接杆,二者分别紧密地连接于该把手部的两个端部,
套合部,用以将该连接杆以及该把手部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其内部有一回复弹簧穿设于其中,且该回复弹簧的一端和该套合部的内侧面相互结合,
一扣合体,其承接着该连接杆且和一连结部通过该连接杆而相互固接,
一控制杆,其和该连接杆藉着该套合部而结合在该套合部的一侧面,且和该扣合体相互固接在一起,其中,该回复弹簧的另一端和该控制杆的一部相结合,以对该控制杆旋加一回复力,
一中空的侧框部,于其中央部开设有一个内凹的弧形座,且在该弧形座的内部则开设有一个开口,
一控制线,其一端和该扣合体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另一端则是通过该连结部而下穿,
一控制块,容置在中空的侧框部的内侧,且其中所设置的一凸块由该弧形座的开口穿出,其内部亦设置有多个弹簧,且弹簧的端部抵靠在侧框部的内表面上,而该控制线的另一个端部则是和该控制块的一个端部相互紧密地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空的该侧框部底部尚设置有一个固定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体包括:
一个接合部,其一端部和该控制杆相互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则是设置有一个楔块,且在该楔块的三个连续面处均和接合部分离,以及
一个承接部,在其一侧设有一个通道,以供该接合部穿设而入,且在该侧面则开设有一个穿孔,以供该接合部的该楔块由其中穿出,另外,在该承接部处亦开设有一个承接孔,以承接该连接杆于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块包括:
一个主动块,其中央透空,且在相对的两侧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锯齿,以及
一个被动块,其内部亦为空心,并且,其仅为单面透空,而且在其相对的两侧壁处同样设置有可和该主动块的该等多个第一锯齿相啮合的多个第二锯齿,而在当其和该主动块相啮合时,设置在其一侧面上的该凸块由该主动块的内部穿设而出,另外,在其内部相对于设置有该凸块的侧面处则是设置有多个凸出,以供同样数目的弹簧固定于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体还包括有一个接合部,其一端和该控制杆相互固接在一起,而另一端则设有一个楔块,而该楔块则容置在开设于一承接部内部的一个穿孔内,藉此,该把手部以及该连接杆则可和该连结部相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套合部内部设有一个C形套管,而在该C形套管内部则是开设有一个开口,同时,在该套合部的内部另形成有一个容置在该开口内部的凸起,如此,该C形套管可和该套合部一起动作,而且,在当该凸起容置在该开口内部时,恰好是抵触在该回复弹簧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婴儿车的内还包含一个扶手部,而在该扶手部的端部则形成有一个圆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婴儿车之内还包含一个第二结合部,而在该第二结合部的相对应扶手部处形成有圆凸部的部份形成有一个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凸部可容置在该凹陷内部。
CN 97202146 1997-03-11 1997-03-11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037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02146 CN2303743Y (zh) 1997-03-11 1997-03-11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02146 CN2303743Y (zh) 1997-03-11 1997-03-11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03743Y true CN2303743Y (zh) 1999-01-13

Family

ID=33923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021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03743Y (zh) 1997-03-11 1997-03-11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0374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93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幼儿汽车安全座椅及其连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93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幼儿汽车安全座椅及其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303743Y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婴儿汽车座椅的婴儿车的扣合装置
US6842911B2 (en) Foldable formative cap capable of opening automatically
CN103156444B (zh) 便于拆装的尿布台
CN201127843Y (zh) 一种拉爆式连接方向盘的童车
JPS6078674U (ja) 自動車のリヤバルクヘツド部構造
CN2552376Y (zh) 扣具
CN2635486Y (zh) 改良的双人座三轮童车的骨架结构
CN2225196Y (zh) 婴儿摇椅
CN2145740Y (zh) 双人座婴儿车的改进构造
CN211417048U (zh) 一种带阅读灯的顶棚拉手
CN201030971Y (zh) 一种仿书籍包装盒
CN2411952Y (zh) 王字形连接的二轮车车筐
CN2159914Y (zh) 改良型伞车顶篷架
CN2719646Y (zh) 汽车座椅套
CN2290519Y (zh) 手推车车体与轮架的避震装置
CN2330212Y (zh) 轮动式提箱驱动装置
CN2294195Y (zh) 可供婴儿安全座椅定位的婴儿车
CN2206743Y (zh) 组合式自行车货架
JP3075598U (ja) 簡易型シートを具えた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205589385U (zh) 一种折叠固定装置和可折叠车辆
CN2250102Y (zh) 一种可翻转椅靠的马桶盖
CN2493483Y (zh) 一种儿童座椅
CN2342695Y (zh) 多用充气旅游枕
CN2307721Y (zh) 自行车防绕安全保护器
CN2478469Y (zh) 具有自动上锁功能的折叠床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EE; FROM: DISHICAR INTERNATIONAL CO., LTD. TO: YUFENG TAIWAN 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ritish Virgin Islands, La La Road

Patentee after: Yufeng Taiwan Co.

Address before: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orah Rochester

Patentee before: Dishika International Co., Ltd.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