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31846U -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31846U CN221831846U CN202420218851.2U CN202420218851U CN221831846U CN 221831846 U CN221831846 U CN 221831846U CN 202420218851 U CN202420218851 U CN 202420218851U CN 221831846 U CN221831846 U CN 221831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cartridge
- cylinder
- liquid
- filter
- end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71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筒体支架,筒体支架为柱状筒体结构;主轴,主轴由泵吸取液筒体、叶轮轴联结组成;泵吸取液筒体设置泵吸取液口,主轴的泵吸取液筒体端与筒体支架端板固定联结,叶轮轴端与筒体支架端板固定联结;叶轮轴上设有叶轮,泵吸取液筒体在吸液时液流驱动叶轮带动第一滤筒绕主轴转动;第一反冲洗组件联结于主轴,设于第一滤筒内,冲洗第一滤筒过滤网;筒体支架内壁设置过滤网为第二滤筒,第二反冲洗组件联结于第一滤筒外侧,与第一滤筒同步绕主轴圆周运动,冲洗第二滤筒过滤网;筒体支架外壁设置过滤网为第三滤筒,由此形成液体的多级反冲洗过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灌溉生产中,水资源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随着农业节水设施应用的规模化不断扩大,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伴随土地集约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趋势,种植户对于农作物精细化,高效化管理需求逐渐提升。农业灌溉需求从以往的省工、节时、粗放型节水转化为节水、精准施水,让每株作物都能均匀受水。从粗放式大流量转变为精细化小流量灌溉模式,从而使水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由此推动滴灌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从迷宫式滴灌带到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已成为使用趋势。而滴灌带对水质洁净度的要求也更高,滴灌使用含杂量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灌溉,极易堵塞毛管或喷滴头,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影响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地表水通常采用泵前沉淀池沉淀后直接使用或采用泵后砂石过滤器或网片式过滤器过滤后使用,或者采用泵前电机驱动过滤器过滤后使用。砂石过滤器或网片式过滤器均属于泵后中段排砂排污,既增加了泵后水阻,同时增加了泵体能耗。排污时直接降低了管道压力,间歇性增加了毛管或喷、滴头堵塞的风险。同时砂石过滤器或网片式过滤器存在排污不彻底及滤净率低等缺点。泵前电机驱动过滤器,因转速恒定、透水率恒定对所使用的地表水水质有一定要求。如公开号为CN101402010A的专利文献和公开号为CN104740925B的专利文献,其中公开的泵前水中驱动过滤装置均采用的是圆形筒体,需要在过滤装置上再单独加装一台电机驱动滤网转动,圆筒形滤网径向为弧面,只有轴向固定点,圆周无径向固定点,滤网在径向张、拉力作用下容易破损堵塞,更换滤网需要将其整体拆卸更换操作繁琐且材料成本高,装置使用电机需要额外接电,装置带电工作存在极大的生产安全隐患,同时也易受电力配套设施限制。由于电机驱动,滤筒转速恒定,滤水率为恒定值,若水体浊度略大即造成供水不足。目前泵前过滤装置滤筒均为单层滤网,不能提供高级别的滤水精度需求。且滤网无有效防护,滤网易受到异物冲击,造成滤网损坏,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水质精度有限以及滤网易损伤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筒体支架,所述筒体支架形成为柱状筒体结构;主轴,所述沿所述筒体支架的轴向延伸地设于所述筒体支架,所述叶轮轴的一端与所述筒体支架连接;所述叶轮轴上设有叶轮,所述泵吸取液筒体在吸液时液流驱动所述叶轮绕所述主轴转动,带动第一滤筒转动;第一滤筒,所述第一滤筒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筒体支架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一滤筒设有与所述泵吸取液腔室连通的泵吸取液液道;第一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设于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滤筒之间,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设有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和彼此连通的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滤筒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以对所述第一滤筒进行反冲洗。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筒体支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轴向连杆,所述轴向连杆的两端分别联结所述第一端板支架、第二端板支架;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由泵吸取液筒体与叶轮轴联结为一体,所述泵吸取液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筒体支架联结,所述叶轮轴的一端与所述筒体支架联结,所述泵吸取液筒体设有泵吸取液口。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叶轮,与所述泵吸取液筒体联结的所述叶轮轴轴线方向间隔设有N个叶轮,所述泵吸取液筒体在吸液时驱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一滤筒绕所述叶轮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第一反冲洗组件,由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所述第一反冲洗分液管、所述联结件构成,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冲洗分液管,以冲洗所述第一滤筒的过滤网,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设于所述第一滤筒一侧的所述叶轮轴。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泵吸取液腔室、泵吸取液液道,所述第一过滤端板至所述叶轮之间套装的筒形管道形成所述泵吸取液腔室;所述叶轮的外缘与筒形管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另一侧的筒形管道为所述泵吸取液液道,所述泵吸取液筒体在吸液时液流驱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一滤筒转动。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可调式支撑轮,所述可调式支撑轮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端板一侧,位于所述泵吸取液筒体与套装于泵吸取液筒体圆周的定位环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滤筒与主轴的同心度。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第一滤筒,所述第一滤筒厚度方向或轴向为多边形,第一过滤端板,多边形的所述第一过滤端板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泵吸取液筒体的外周;所述第二过滤端板,多边形的所述第二过滤端板可转动的链接于叶轮轴,所述第一过滤端板和所述第二过滤端板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滤液孔或/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端板与所述第二过滤端板之间通过所述端板连接件联结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第二滤筒,所述第二滤筒由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通过所述轴向连杆联结形成的筒体支架内壁设置过滤网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滤筒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第三滤筒,所述第三滤筒由相对设置的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通过所述轴向连杆联结形成的筒体支架外壁设置过滤网形成。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第二反冲洗组件由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所述第二反冲洗分液管、所述固定连接件构成,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设于所述筒体支架和所述第一滤筒之间,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设于分液器,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滤筒的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以对所述第二滤筒的过滤网进行反冲洗。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设于所述第一滤筒外侧且同轴联结于所述叶轮轴,所述分液器设置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所述分液器设有第二反冲洗分液管,所述第二反冲洗分液管设有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
可选地,所述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浮筒,多个所述浮筒通过所述浮筒连杆与所述筒体支架的轴向连杆连接,所述浮筒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或平行;拦污板,所述拦污板设置于所述浮筒长轴向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通过在主轴上设置叶轮,并且在主轴和第一滤筒之间设置第一反冲洗组件,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在与泵体连接情况下,泵体吸入液体可以驱动叶轮带动第一滤筒转动,第一反冲洗组件对第一滤筒进行冲洗。该结构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无需另外增设电机驱动第一滤筒,并且第一滤筒的转速可以根据泵体的吸液量自动调整,根据不同的取液量需求,自动调整对第一滤筒反冲洗的喷射压力。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及生产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泵吸取液筒体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第一滤筒过滤网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第二滤筒过滤网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的第三滤筒过滤网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筒体支架,2为主轴,3为泵吸取液腔室,4为叶轮,5为泵吸取液液道,6为可调式支撑轮,7为第一反冲洗组件,8为第二反冲洗组件,9为第一滤筒,10为第二滤筒,11为第三滤筒,12为分液器,13为浮筒,14为连接片,15为拦污板,101为第一端板支架,102为第二端板支架,103为轴向连杆,104为支撑横杆,105为浮筒连杆,201为泵吸取液筒体,202为叶轮轴,203为水封,204为水封定位环,205为定位件,206为第一轴承组,207为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8为第二轴承组,209为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210为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211为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701为联结件,702为第一反冲洗分液管,801为固定连接件,802为第二反冲洗分液管,901为第一过滤端板,902为第二过滤端板,903为滤液孔,904为端板连接件,905为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如图1、2、3、4、5、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筒体支架1,筒体支架1为柱状筒体结构,筒体支架包括由相对设置的第一端板支架101、第二端板支架102,通过轴向连杆103联结为一体;第一端板支架101或第二端板支架102分别设置支撑横杆104。
主轴2沿筒体支架1的轴向延伸地联结于筒体支架1的支撑横杆104,主轴2由泵吸取液筒体201与叶轮轴202联结为一体,叶轮轴202一端与筒体支架1的第二端板支架102联结,叶轮轴202的另一端与设有泵吸取液口的泵吸取液筒体201连接,泵吸取液筒体201联结于筒体支架1的第一端板支架101,叶轮轴202上设有叶轮4,泵吸取液筒体201在吸液时液流驱动叶轮4绕主轴2转动,带动第一滤筒9转动;第一滤筒9可转动地设于筒体支架1与主轴2之间,第一滤筒9设有与泵吸取液腔室3连通的泵吸取液液道5,第一反冲洗组件7通过联结件701联结于主轴2,第一反冲洗组件7设有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209和N个彼此连通的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7,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7的位置与第一滤筒9的过滤网位置相对应,以对第一滤筒9进行反冲洗。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可以用于与泵体连接,例如连接于泵体的进液口位置,从而使得进入泵体的液体能够被多级过滤排沙装置进行过滤排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液体可以是水。如图1所示,多级过滤排沙装置主要由筒体支架1、主轴2、泵吸取液腔室3、叶轮4、泵吸取液液道5、可调式支撑轮6、第一反冲洗组件7、第二反冲洗组件8、第一滤筒9、第二滤筒10、第三滤筒11、分液器12、浮筒13、连接片14和拦污板15构成,其他零部件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设置于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第一滤筒9可转动地设置于筒体支架1和主轴2之间,第一滤筒9对进入的液体进行过滤,从而减少杂质进入泵体,第一反冲洗组件7设置于主轴2和第一滤筒9之间,第一反冲洗组件7的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209连通外部反冲洗液体,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7则朝向第一滤筒9的过滤网面,对过滤网进行冲洗,保证过滤网的清洁度。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通过在主轴2上设置叶轮4,并且在主轴2和第一滤筒9之间设置第一反冲洗组件7,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在与泵体连接情况下,泵体吸入液体驱动叶轮4带动第一滤筒9转动,第一反冲洗组件7对第一滤筒9进行冲洗。该结构无需另外增设电机驱动第一滤筒9,并且第一滤筒9的转速可以根据泵体的吸液量自动调整,根据不同的取液量需求,第一反冲洗组件7自动调整对第一过滤筒体9反冲洗的喷射压力。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及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筒体支架1包括:第一端板支架101和第二端板支架102、轴向连杆103和支撑横杆104。
具体的,第一端板支架101和第二端板支架102相对设置,轴向连杆103的一端与第一端板支架1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板支架102连接,支撑横杆104分别设于第一端板支架101、第二端板支架102,其中,泵吸取液筒体201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端板支架101,叶轮轴202设置于第二端板支架102。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滤筒9包括:第一过滤端板901、第二过滤端板902通过端板连接件904联结为一体,端板连接件904之间设置过滤网,且位于第一反冲洗组件7的外周,第一过滤端板901端面设有配合可调式支撑轮6使用的定位环905。
其中,第一过滤端板901设于第一端板支架101,且套设于泵吸取液筒体201的外周,第二过滤端板902设于第二端板支架102,第一过滤端板901和第二过滤端板902分别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滤液孔903。
可调式支撑轮6设于第一过滤端板901端面的定位环905与泵吸取液筒体201之间,以调节第一滤筒9与主轴2的同心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209设于第二端板支架102一侧的叶轮轴202,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7设于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第一反冲洗组件7还包括:联结件701,联结件701设于叶轮轴202与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之间。
具体的,如图8所示,多级过滤排沙装置还包括:第二滤筒10,第一端板支架101和第二端板支架102通过轴向连杆103联结为一体形成柱状筒体支架1,筒体支架1内壁设置过滤网形成第二滤筒10,位于第一滤筒9的外周。
具体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还包括: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210设于分液器12,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211设于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通过固定连接件801联结于第一滤筒9;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211的位置与第二滤筒10的过滤网位置相对应,对第二滤筒10进行反冲洗。
具体的,如图9所示,多级过滤排沙装置还包括:第三滤筒11,第一端板支架101和第二端板支架102通过轴向连杆103联结为一体形成柱状筒体支架1,筒体支架1外壁设置过滤网形成第三滤筒11,位于第二滤筒10的外周,为防护型滤筒。
分液器12设于第二过滤端板902一侧的叶轮轴,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209设于分液器12,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211设于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通过固定连接件801联结于第一滤筒9。
多级过滤排沙装置还包括:浮筒13和拦污板15,多个浮筒13通过浮筒连杆105对称设于筒体支架1的轴向两端,拦污板15通过连接片14连接于浮筒13。
具体地,参照图1、2、3、4、5、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包括筒体支架1,筒体支架1由第一端板支架101、第二端板支架102与N组对称的轴向连杆103连接为一体,第一端板支架101、第二端板支架102径向分别设置支撑横杆104。
筒体支架1设有主轴2和多边形的第一滤筒9,主轴2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泵吸取液筒体201,泵吸取液筒体201的一部分设有泵吸取液口,泵吸取液筒体201的一端联结于筒体支架1的第一端板支架101的支撑横杆104,泵吸取液筒体201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叶轮轴202,叶轮轴的一端联结于筒体支架1的第二端板支架102的支撑横杆104。
第一过滤端板901转动套装于泵吸取液筒体201的外圆周,端板两端面的泵吸取液筒体201圆周对称设置水封203、水封定位环204、定位件205。沿泵吸取液筒体201右端的叶轮轴202轴线方向间隔设有N个叶轮4,叶轮4通过第一轴承组206转动安装于叶轮轴202,泵吸取液筒体201取液口圆周同轴套装有筒形管道,筒形管道一端与同轴转动套装于泵吸取液筒体201外圆的第一滤筒9的第一过滤端板901一侧连接。叶轮4的外缘与筒形管道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后第一过滤端板901右侧至叶轮4左侧之间的筒形管道为泵吸取液腔室3,叶轮4右侧的筒形管道为泵吸取液液道5。叶轮4右侧叶轮轴径向上设有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叶轮轴径向的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至叶轮轴202轴向右端端面为空心截面的反冲洗液道且设置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209。第一反冲洗组件7包括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207或/和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或/和联结件701,第一反冲洗分液管702通过联结件701与叶轮轴202联结,第一反冲洗组件7位于多边形的第一滤筒9内部。第一滤筒9的第二过滤端板902通过第二轴承组208转动安装于叶轮轴202。
第一过滤端板901与第二过滤端板902径向圆周均设置有滤液孔903,通过端板连接件904连接为多边形的第一滤筒9。端板连接件904之间设置有过滤网,由此形成封闭的多边形的第一滤筒9,多边形的第一滤筒9以主轴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由于第一滤筒9圆周设置为多边形,流体在滤筒内部产生振频,异物不易堵塞过滤网同时提高了透液率。
第一滤筒9的外侧,泵吸取液腔室3的对应面设置有定位环905,与定位环905径向对应位置的泵吸取液筒体201的外周设置有可调式支撑轮6。
第一滤筒9右侧的叶轮轴202安装分液器12。分液器12设置有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210,分液器12上设置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设有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211,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通过固定连接件801联结于第一滤筒9外侧。第二反冲洗组件8包括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211或/和第二反冲洗分液管802或/和固定连接件801,第二反冲洗组件8与第一滤筒9同轴圆周运动。
筒体支架1由相对设置的第一端板支架101、第二端板支架102与轴向连杆103连接为一体形成。在筒体支架1的内侧设置过滤网,由此形成第二滤筒10,在筒体支架1的外侧设置过滤网,由此形成第三滤筒11。
浮筒13通过浮筒连杆105与筒体支架1的轴向连杆103连接,据需求浮筒13长轴线与主轴2轴线垂直或平行。浮筒13相对于第一滤筒9为左右或前后设置。浮筒13长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片14链接拦污板15。浮筒13与拦污板15链接后形成封闭的过滤液面,阻止液面漂浮物进入过滤液面。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多级过滤排沙装置置于泵体取液液源中,利用浮筒浮力处于液面一定液位中,泵体进液口与泵吸取液筒体连接,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与泵后反冲洗液源接通。启动水泵,液体依次通过第三滤筒、第二滤筒、进入第一滤筒内,经泵吸取液液道流经叶轮进入泵吸取液腔室,泵体由泵吸取液筒体内吸液至泵后管道中。吸液时液流推动叶轮旋转驱动第一滤筒以主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泵后静压液流分别进入第一反冲洗组件、第二反冲洗组件,由喷头或喷口喷出液体冲洗滤筒过滤网。第一反冲洗组件位于第一滤筒内部为静态使用环境,第一滤筒做旋转运动为动态使用环境。第一反冲洗组件冲洗第一滤筒内壁为一组反冲洗。第二反冲洗组件固定于第一滤筒外侧。与第一滤筒同轴做圆周运动,为动态使用环境,与第一滤筒同轴做圆周运动冲洗第二滤筒为另一组反冲洗。装置运行过程中,液流首先经过筒体支架外壁的第三滤筒为本装置的一级过滤,然后液流经过筒体支架内壁的第二滤筒为本装置的二级过滤,液流经过第一滤筒为本装置的三级过滤,根据液体洁净度需求可以N次以此类推叠加过滤,从而实现对于液流的多级过滤。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支架,所述筒体支架为柱状筒体结构,所述筒体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板支架和第二端板支架;轴向连杆,所述轴向连杆的两端分别联结所述第一端板支架、第二端板支架;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设于所述第一端板支架、第二端板支架;
主轴,所述主轴由泵吸取液筒体与叶轮轴联结为一体;所述泵吸取液筒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设置泵吸取液口,所述泵吸取液筒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板支架的支撑横杆,所述叶轮轴端安装于所述第二端板支架的支撑横杆;
第一滤筒,第二滤筒,第三滤筒,第一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联结于所述主轴,设于所述第一滤筒内,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设有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或设于第一反冲洗分液管上彼此连通的N个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对所述第一滤筒进行反冲洗;
第二反冲洗组件,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滤筒外侧,与所述第一滤筒绕所述主轴圆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设置于所述筒体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端板的端面对称设置水封、水封定位环、定位件;与所述泵吸取液筒体联结的叶轮轴轴线方向间隔设有N个叶轮,所述第一过滤端板至所述叶轮之间套装的筒形管道形成泵吸取液腔室;所述叶轮的外缘与套装的筒形管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另一侧的筒形管道为泵吸取液液道,所述泵吸取液筒体在吸液时液流驱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一滤筒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滤筒,所述第一滤筒设于所述筒体支架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一滤筒厚度方向或轴向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第一过滤端板与所述多边形的第二过滤端板通过端板连接件连接,所述端板连接件之间设置过滤网形成;第二滤筒,所述第二滤筒由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通过所述轴向连杆联结形成的筒体支架内壁设置过滤网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滤筒的外周;第三滤筒,所述第三滤筒由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板支架和所述第二端板支架,通过所述轴向连杆联结形成的筒体支架外壁设置过滤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滤筒或/和所述主轴之间,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入口设于所述第一滤筒一侧的叶轮轴,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滤筒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对所述第一滤筒的过滤网进行反冲洗;所述第二反冲洗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滤筒或/和所述第一滤筒之间,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设于分液器,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滤筒的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对所述第二滤筒的过滤网进行反冲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式支撑轮,所述可调式支撑轮设于所述第一滤筒外侧,设于所述泵吸取液筒体与套装于泵吸取液筒体圆周的定位环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滤筒与主轴的同心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液器,所述分液器设于所述第一滤筒外侧且同轴联结于所述叶轮轴,所述分液器设置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入口,所述分液器设有第二反冲洗分液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冲洗组件还包括: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所述第一反冲洗液流出口设置于第一反冲洗分液管,以冲洗所述第一滤筒的过滤网;所述第二反冲洗液流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冲洗分液管,冲洗所述第二滤筒的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滤筒厚度方向为多边形且设有滤液孔或/和过滤网;所述第二滤筒、第三滤筒为柱状筒体且厚度方向设有过滤网,其中第三滤筒为防护型过滤筒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过滤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筒,多个所述浮筒通过浮筒连杆与所述筒体支架连杆连接,所述浮筒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或平行;拦污板,所述拦污板设置于所述浮筒长轴向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18851.2U CN221831846U (zh) | 2024-01-30 | 2024-01-30 |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18851.2U CN221831846U (zh) | 2024-01-30 | 2024-01-30 |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31846U true CN221831846U (zh) | 2024-10-15 |
Family
ID=9300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218851.2U Active CN221831846U (zh) | 2024-01-30 | 2024-01-30 |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31846U (zh) |
-
2024
- 2024-01-30 CN CN202420218851.2U patent/CN2218318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23840U (zh) | 高压射流驱动型微滤机 | |
CN205019806U (zh) | 自清洗过滤器 | |
CN105879466A (zh) | 一种自驱动圆筒网式前池过滤器 | |
CN102210951B (zh) | 泵前自清洗过滤装置 | |
CN106731105B (zh) | 一种开放式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及杂质过滤方法 | |
CN203886285U (zh) |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转盘式微过滤器 | |
CN206103473U (zh) | 过滤装置 | |
CN105582724A (zh) | 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系统 | |
CN104740925A (zh) | 泵前浮式自清洗微滤装置 | |
CN221831846U (zh) | 一种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
CN209596701U (zh) | 一种水泵前置自清洗过滤装置 | |
CN201959640U (zh) | 精细过滤机 | |
CN206108938U (zh) | 带清洗功能的过滤装置 | |
CN205699727U (zh) | 一种自驱动圆筒网式前池过滤器 | |
CN1429648A (zh) | 微滤机 | |
CN222605683U (zh) | 一种泵吸式多级过滤排沙装置 | |
CN2162996Y (zh) | 一种圆筒式回转过滤装置 | |
CN204502547U (zh) | 泵前浮式自清洗微滤装置 | |
CN206423298U (zh) | 细泥沙精滤装置和抗堵式滴灌系统 | |
CN222822387U (zh) |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 |
CN203602444U (zh) | 农田喷滴灌专用过滤器 | |
CN206334419U (zh) | 一种开放式自清洗泵前过滤器 | |
CN222368468U (zh) | 一种漂浮式水源过滤器 | |
CN218833795U (zh) | 自驱动微滤机及水过滤系统 | |
CN222324425U (zh) | 一种油田注水分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