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27492U -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27492U
CN221727492U CN202323476756.7U CN202323476756U CN221727492U CN 221727492 U CN221727492 U CN 221727492U CN 202323476756 U CN202323476756 U CN 202323476756U CN 221727492 U CN221727492 U CN 221727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all
sheath
limiting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767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767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27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27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27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及连接器,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导电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本体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端子护套由板体弯折并绕设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端子护套在第二方向上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且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和连接外壁,所述连接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外壁沿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内壁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端子及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进而保证了应用导电端子的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电能的传输,通常包括高压连接器和新能源连接器。连接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及安装在插座主体中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通常包括端子本体及套设在端子本体上的端子护套,端子本体通过端子护套限位在插座主体中。端子护套通常为一体成型结构,在组装端子护套与端子本体时,端子护套的截面尺寸大于端子本体的截面尺寸,将端子护套套在端子本体上,并控制端子护套移动至预设位置,然后通过焊接或冲压的方式将端子护套与端子本体固定连接。但是,连接器多次插拔使用后,端子护套与端子本体较容易发生连接松动,进而导致导电端子的保持力不足,降低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进而影响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因此,亟需一种导电端子及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进而保证了应用导电端子的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导电端子,包括:
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
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护套由板体弯折并绕设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端子护套在第二方向上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且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和连接外壁,所述连接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外壁沿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内壁运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端子护套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壁、第一侧壁、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顶壁包括与所述端子本体抵接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底壁包括与所述端子本体抵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内壁与所述连接外壁形成所述第一侧壁,且所述连接内壁与所述端子本体抵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端子本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抵接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卡槽,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抵接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通孔,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卡扣具有与所述抵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连接外壁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接触,以对所述连接外壁的移动进行导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设置有多个时,每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抵接。
可选地,所述端子护套上还设有止退弹片,所述止退弹片位于所述端子护套外并与所述端子护套呈夹角设置,所述止退弹片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端子护套,所述止退弹片的自由端用于与连接器的插座主体干涉配合。
可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单层板结构。
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及如上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插座主体具有固定型腔,所述导电端子限位于所述固定型腔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型腔通过分隔体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端子护套限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中,所述分隔体具有限位孔及拨动孔,所述端子本体的插接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拨动孔能拨动所述端子护套上的止退弹片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端子护套运动,以在所述插座主体上拆卸所述导电端子。
可选地,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止位结构,所述止位结构与所述端子本体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本体沿拔出方向运动;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与所述端子护套上的止退弹片的自由端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本体沿插入方向运动,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拔出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端子及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端子本体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端子护套在第二方向上限位于限位槽中,以防止端子本体与端子护套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端子护套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和连接外壁,连接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连接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能够限制连接外壁沿第三方向相对于连接内壁运动,以保持端子护套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不变,进而使得端子护套在第三方向上能始终与端子本体干涉配合,降低了端子护套与端子本体发生连接松动的几率,使得导电端子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端子的保持力及载流能力,进而保证了应用导电端子的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四;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端子本体;11、限位槽;12、插接部;13、护套固定部;14、连接部;15、导体压接部;16、绝缘压接部;17、凸块;2、端子护套;21、连接内壁;211、第一限位结构;22、连接外壁;221、第二限位结构;23、顶壁;231、第一限位部;232、冲压孔;24、底壁;241、第二限位部;25、第二侧壁;26、第一导向斜面;27、第二导向斜面;3、止退弹片;10、插座主体;101、固定型腔;1011、第一子腔;1012、第二子腔;102、分隔体;1021、限位孔;1022、拨动孔;103、止位结构;104、止退结构;20、导电端子;X、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进而保证了应用导电端子的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如图1至图5所示,导电端子20包括端子本体1及端子护套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20可以为公端子。端子本体1用于与其他结构电连接,端子护套2套设在端子本体1上,并能将端子本体1限位在连接器的插座本体上。
如图2所示,端子本体1在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11。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1在第三方向Y贯通端子本体1,限位槽11用于限位端子护套2,具体而言,端子护套2在第二方向Z上限位于限位槽11中,使得端子本体1不会在第二方向Z上相对于端子护套2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端子护套2由板体弯折并绕设在端子本体1上,使得端子护套2的大小能够适应端子本体1的尺寸。并且,如图3所示,板体的长度大于端子本体1的横截面的周长,板体绕设端子本体1一周后,会存在重叠的部分,也即是,端子护套2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21和连接外壁22。其中,连接内壁21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1,连接外壁22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21,第一限位结构211与第二限位结构221抵接,以限制连接外壁22沿第三方向Y相对于连接内壁21运动,进而能够保持端子护套2围设形成的空间不变,其中,第三方向Y为垂直于连接外壁22的厚度方向且连接外壁22远离连接内壁21的方向。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结构211和第二限位结构221,使得端子护套2能够牢牢地套设在端子本体1上,进一步降低了端子本体1与端子护套2发生相对运动的几率,实现了端子护套2与端子本体1的稳定连接及良好的保持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端子20,端子本体1在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11,端子护套2在第二方向Z上限位于限位槽11中,以防止端子本体1与端子护套2在第二方向Z上发生相对运动,端子护套2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21和连接外壁22,连接内壁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1,连接外壁2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21,第一限位结构211与第二限位结构221抵接,以能够限制连接外壁22沿第三方向Y相对于连接内壁21运动,以保持端子护套2在第三方向Y上的尺寸不变,进而使得端子护套2在第三方向Y上能始终与端子本体1干涉配合,降低了端子护套2与端子本体1发生连接松动的几率,使得导电端子20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端子20的保持力及载流能力,进而保证了应用导电端子20的连接器的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性能。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端子护套2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壁23、第一侧壁、底壁24和第二侧壁25。其中,顶壁23和底壁24在第三方向Y上相对设置,且顶壁23包括与端子本体1的一个大面抵接的第一限位部231,底壁24包括与端子本体1的另一个大面抵接的第二限位部241,以通过顶壁23和底壁24实现对端子本体1在第三方向Y上的夹持,进一步降低了端子本体1与端子护套2发生相对运动的几率,实现了端子护套2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精确固定和限位,以减小端子护套2在固定型腔101中发生晃动的幅度。并且,端子主体在端子护套2内与第一限位部231、第二限位部241、连接内壁21和第二侧壁25抵接,防止了端子护套2的内部变形,使得该设计增强了端子护套2的强度和刚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31可以通过在顶壁23朝向底壁24方向冲压形成,第二限位部241可以通过在底壁24朝向顶壁23方向冲压形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5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连接内壁21与连接外壁22共同形成第一侧壁,且连接内壁21与端子本体1的一个侧面抵接,第二侧壁25与端子本体1的另一个侧面抵接,使得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5在第一方向X上夹持端子本体1,更进一步地降低了端子本体1与端子护套2发生相对运动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的端子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端子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插接部12、护套固定部13、连接部14、导体压接部15及绝缘压接部16。其中,插接部12用于与母端子插接,限位槽11设置在护套固定部13上,端子护套2套设在护套固定部13上,且端子护套2的第一限位部231和第二限位部241均与护套固定部13抵接。连接部14用于连接导体压接部15及护套固定部13。导体压接部15用于电性连接线缆,绝缘压接部16用于导电端子20与线缆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11为卡扣,卡扣具有抵接面,第二限位结构221为卡槽,卡扣至少部分位于卡槽中,抵接面与卡槽的槽壁抵接,以实现卡扣对连接外壁22在第三方向Y上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抵接面与卡槽在第三方向Y上的一个槽壁抵接,在图3中,抵接面为卡扣的底面。卡扣除抵接面的其他表面可以与卡槽的槽壁抵接,或者,卡扣除抵接面的其他表面不与卡槽的槽壁抵接。
在另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11为卡扣,卡扣具有抵接面,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结构221为通孔,卡扣穿过通孔设置,且抵接面与通孔的孔壁抵接,以实现卡扣对连接外壁22在第三方向Y上进行限位。示例地,抵接面与通孔在第三方向Y上的一个孔壁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211还可以为卡槽或通孔,第二限位结构221为卡扣,此时,卡扣的顶面与卡槽或通孔抵接,以实现对连接外壁22在第三方向Y上进行限位。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卡扣具有与抵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26,如图4所示,连接外壁22具有第二导向斜面27,第二导向斜面27位于连接外壁22在第三方向Y上的边缘,第一导向斜面26用于与第二导向斜面27接触,以对连接外壁22的移动进行导向,进而使得卡扣能够顺利地卡入卡槽或通孔中,提高了端子护套2组装的便捷性,降低了端子护套2的组装难度。
示例地,第一限位结构2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结构22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示出了第一限位结构211和第二限位结构221均为一个的情况,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限位结构211和第二限位结构221设置有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连接外壁22限位的可靠性。
当第一限位结构211和第二限位结构221均设置有多个时,每个第一限位结构211与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结构221抵接,每个第二限位结构221与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结构211抵接。具体而言,当第一限位结构211为卡扣,第二限位结构221为卡槽或通孔时,每个卡槽或通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卡扣抵接。
可选地,如图4或图5所示,端子护套2上还设有止退弹片3。其中,止退弹片3位于端子护套2外并与端子护套2呈夹角设置,止退弹片3在端子护套2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Z延伸,并且,止退弹片3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止退弹片3的固定端连接于端子护套2,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向背离端子护套2方向延伸,并用于与连接器的插座主体10干涉配合,进而能够达到限制导电端子20回退的作用。
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顶壁23和底壁24均设置有止退弹片3,以提高止退的可靠性。止退弹片3可以通过在顶壁23和底壁24裁切并冲压形成,顶壁23和底壁24均具有冲压孔232,可见,止退弹片3与端子护套2为一体式结构,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公端子,如图11所示,该公端子的插接段采用双层设计,也即是,通过两个板冲压形成,该设计通过冲压技术叠加两层金属板满足端子插接部12厚度要求。然而,该设计存在一个显著缺陷:无法避免端子的连接段的双层设计,导致连接段的截面较小,降低端子的载流能力,并影响其机械性能,特别是抗弯曲性能。
而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的插接部12为单层板结构,也即是,插接部12采用单层设计,使得端子本体1的连接部14的宽度比现有技术提升一倍,从而显著提高导电端子20的载流能力和抗弯曲性能。并且,连接部14的厚度也比现有技术提升一倍,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电端子20的载流能力和抗弯曲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电能传输性能。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可以为高速连接器或新能源连接器。
如图6至图10所示,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10及上述的导电端子20。插座主体10具有固定型腔101,导电端子20限位于固定型腔101中。具体而言,端子本体1和/或端子护套2限位于固定型腔101中,以防止端子本体1在插拔过程中发生位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端子护套2的第一限位部231、第二限位部241、连接外壁22及第二侧壁25均通过固定型腔101进行限位或支撑,实现了端子护套2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精确固定和限位,以减小端子护套2在固定型腔101中发生晃动的幅度。并且,端子主体在端子护套2内与第一限位部231、第二限位部241、连接内壁21和第二侧壁25抵接,防止了端子护套2的内部变形,使得该设计增强了端子护套2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导电端子20和插座主体10的保持力。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固定型腔101通过分隔体102分隔为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子腔1012。其中,端子护套2限位于第一子腔1011中,分隔体102具有限位孔1021及拨动孔1022,限位孔1021和拨动孔1022均连通于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子腔1012。端子本体1的插接部12穿设于限位孔1021并延伸至第二子腔1012。采用退针工具通过拨动孔1022能拨动端子护套2上的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靠近端子护套2运动,以在插座主体10上拆卸导电端子20。
需要说明的是,退针工具的插入方向为止退弹片3的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以能够顺利地按压自由端靠近端子护套2,以使止退弹片3不再与插座主体10干涉配合,而是间隙配合,进而便于将导电端子20从插座主体10上拆卸下来。提高了拆卸导电端子20的便捷性和成功率,还便于导电端子20的更换。
可选地,如图8所示,插座主体10还包括止位结构103,止位结构103与端子本体1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端子本体1沿拔出方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在第一方向X的侧面具有凸块17,凸块17能与止位结构103抵接,以实现止位结构103与凸块17的干涉配合,进而限制端子本体1沿拔出方向运动。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止位结构103为一凸台。
再可选地,如图9所示,插座主体10还包括止退结构104,止退结构104与端子护套2的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端子本体1沿插入方向运动,该插入方向与拔出方向相反。在一些实施例中,止退结构104为一凸台,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凸台抵接。本实施例中,止退弹片3设置有两个,止位结构103在第三方向Y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每个止退弹片3对应抵接于止位结构103。还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端子20插入插座主体10中时,第一限位部231与靠近其的止位结构10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即是,两者不是接触的,第二限位部241与靠近其的止位结构10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退针工具的插入。
通过止位结构103和止退结构104能够实现导电端子20在固定型腔101中的限位,提高了导电端子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导电端子20与插座主体10的保持力。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在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11);
端子护套(2),所述端子护套(2)由板体弯折并绕设在所述端子本体(1)上,所述端子护套(2)在第二方向(Z)上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中且包括重叠设置的连接内壁(21)和连接外壁(22),所述连接内壁(21)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1),所述连接外壁(22)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2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抵接,以限制所述连接外壁(22)沿第三方向(Y)相对于所述连接内壁(21)运动,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Z)及所述第三方向(Y)中的任意两个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护套(2)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壁(23)、第一侧壁、底壁(24)和第二侧壁(25),所述顶壁(23)和所述底壁(24)在所述第三方向(Y)上相对设置,且所述顶壁(23)包括与所述端子本体(1)抵接的第一限位部(231),所述底壁(24)包括与所述端子本体(1)抵接的第二限位部(241),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2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内壁(21)与所述连接外壁(22)形成所述第一侧壁,且所述连接内壁(21)与所述端子本体(1)抵接,所述第二侧壁(25)与所述端子本体(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为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抵接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为卡槽,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为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抵接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为通孔,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有与所述抵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26),所述连接外壁(22)具有第二导向斜面(27),所述第一导向斜面(26)用于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27)接触,以对所述连接外壁(22)的移动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均设置有多个时,每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护套(2)上还设有止退弹片(3),所述止退弹片(3)位于所述端子护套(2)外并与所述端子护套(2)呈夹角设置,所述止退弹片(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端子护套(2),所述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用于与连接器的插座主体(10)干涉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包括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为单层板结构。
8.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主体(10)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20),所述插座主体(10)具有固定型腔(101),所述导电端子(20)限位于所述固定型腔(10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型腔(101)通过分隔体(102)分隔为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子腔(1012),所述端子护套(2)限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011)中,所述分隔体(102)具有限位孔(1021)及拨动孔(1022),所述端子本体(1)的插接部(12)穿设于所述限位孔(102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子腔(1012),通过所述拨动孔(1022)能拨动所述端子护套(2)上的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端子护套(2)运动,以在所述插座主体(10)上拆卸所述导电端子(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10)还包括止位结构(103),所述止位结构(103)与所述端子本体(1)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本体(1)沿拔出方向运动;
所述插座主体(10)还包括止退结构(104),所述止退结构(104)与所述端子护套(2)上的止退弹片(3)的自由端干涉配合,并用于限制所述端子本体(1)沿插入方向运动,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拔出方向相反。
CN202323476756.7U 2023-12-19 2023-12-19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Active CN221727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76756.7U CN221727492U (zh) 2023-12-19 2023-12-19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76756.7U CN221727492U (zh) 2023-12-19 2023-12-19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27492U true CN221727492U (zh) 2024-09-17

Family

ID=92678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76756.7U Active CN221727492U (zh) 2023-12-19 2023-12-19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27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1550B2 (en) Connector
CN102842838B (zh)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CN205790489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112668Y (zh) 板对板连接器
US20090036001A1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US20070161300A1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JP5282156B1 (ja) コネクタ
US9666957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EP358868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886640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2023533A1 (en) Connector
US8944836B2 (en) Wire line connector
KR100689236B1 (ko) 리셉터클형 전기 단자
CN221727492U (zh)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CN117525947A (zh) 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CN216648731U (zh) 一种带卡扣的连接器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CN212542840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101617330B1 (ko) 와이어 분리 성능이 향상된 포크인 커넥터
CN114498128A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2382893A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774029U (zh) 电连接器
CN218770150U (zh) 一种叠片式接触件及电连接器
CN210272765U (zh) 一种母端连接器及端子料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