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51796U -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51796U CN221551796U CN202323196367.9U CN202323196367U CN221551796U CN 221551796 U CN221551796 U CN 221551796U CN 202323196367 U CN202323196367 U CN 202323196367U CN 221551796 U CN221551796 U CN 2215517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voltage
- resistor
- buffer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继电器降损电路包括:导通件;供电模块;缓冲模块,配置为与供电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供电模块输出的供电信号;开关模块,配置为与缓冲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采集缓冲模块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降损维持模块,配置为与开关模块以及导通件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导通件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自动调节,在继电器吸合后降低其线圈的保持电压,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驱动损耗,还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回路和被控回路,常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的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广泛使用。
如图1所示,开关管Q11的导通直接控制继电器吸合,控制电压在此后一直保持DC源电压不发生变化,由于保持电压一直等于吸合电压,这样会使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能耗较大,发热严重,降低电路效率的同时也缩短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随着对能效要求日益提高,一些专利提出了各种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电路。中国专利CN201210100111.0公布了一种低能耗继电器驱动电源电路的驱动方法。该专利使用DC/DC变换器控制继电器驱动电压,通过检测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并反馈给CPU,使继电器吸合后再调整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来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但该电路较复杂,成本费较高。该专利中通过采集继电器触点运行参数,对可控开关的驱动进行脉冲宽度调制,从而调整继电器的驱动力,但该电路需要引入触点数据采样电路,控制环节较多,成本较高。在继电器降损电路中,一般需要对继电器运行数据进行采样,通过CPU处理数据,再通过可控电源对驱动电压进行调控。但现有继电器降损电路中继电器在有效吸合后不能对电压进行调节,导致继电器驱动损耗较大,还存在电路成本费用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自动调节,在继电器吸合后降低其线圈的保持电压,从而降低继电器的驱动损耗,还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继电器降损电路包括:
导通件;
供电模块;
缓冲模块,配置为与所述供电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的供电信号;
开关模块,配置为与所述缓冲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缓冲模块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
降损维持模块,配置为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导通件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所述导通件动作。
可选地,所述降损维持模块包括:分压模块、滤波模块、泄放模块;
所述分压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缓冲模块连接,所述泄放模块连接在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分压模块和所述泄放模块之间。
可选地,继电器降损电路还包括:防反模块、限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补偿模块;
所述防反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限流模块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限流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缓冲单元、放电单元、开关单元以及驱动单元;
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补偿模块连接,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电容,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电阻,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阻;
所述缓冲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补偿模块连接,所述缓冲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反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所述防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稳压模块连接,所述防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三端稳压器,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限流模块以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以及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防反模块以及所述限流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滤波模块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泄放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泄放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泄放模块包括放电二极管和泄放电阻,所述放电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新的继电器降损电路,通过供电模块输出供电信号并传输至缓冲模块,缓冲模块根据供电信号产生电气信号,开关模块采集缓冲模块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降损维持模块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导通件动作,导通件可以为继电器,缓冲模块在继电器有效吸合后自动降低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该电路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型降损电路,属于纯模拟电路,不需要额外的采样、数据处理、反馈等数字控制环节,电路可靠性更高。继电器降损电路以稳压模块串联稳压电路为基础,可自动实现输出电压阶跃变化,在继电器吸合后降低其线圈的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线圈发热不严重,提高电路效率的同时也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继电器降损电路不需要引入触点数据采样电路,器件较少,整体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不同于传统的PWM数字调控或互顶电路,继电器降损功能实现的环节少、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继电器降损电路中继电器在有效吸合后不能自动降低保持电压,导致继电器驱动损耗较大的问题,以及成本费用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通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关键电压的波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工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继电器降损电路包括:导通件110;供电模块10;缓冲模块50,配置为与供电模块10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供电模块10输出的供电信号;开关模块70,配置为与缓冲模块50信号连接,用于采集缓冲模块50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降损维持模块891,配置为与开关模块70以及导通件110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导通件110动作。
具体的,供电模块10主要为继电器降损电路提供电能,例如,供电模块10可以是DC电源。导通件110可以为继电器或者其它具有通断功能的元器件。缓冲模块50在继电器有效吸合后自动降低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关键电压的波形图,参考图3,继电器降损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t0时刻系统上电,供电模块10工作输出供电信号,缓冲模块50接收供电模块10输出的供电信号,工作在截至状态,电流给缓冲模块50充电,缓冲模块50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并输出电气信号,此过程中由于电压未达到2.5V,开关模块70的电压维持不变,开关模块70饱和导通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降损维持模块891的电压迅速建立,大小为供电模块10电压(忽略开关模块70的导通压降),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导通件110的线圈吸合。
t1时刻随着电压Vc逐渐升高直至达到2.5V,开关模块70的电压降低,开关模块70工作在放大区,流经开关模块70的电流降低,降损维持模块891的电压此刻会下降并低于导通件110的吸合电压,(忽略开关模块70的导通压降),下降后的维持电压由降损维持模块891设置。此过程实现了在吸合导通件110后,延迟一定时间再自动降低维持电压的过程,达到了降低继电器驱动能耗的目的。
t2时刻系统掉电,滤波模块90上的电压降至0V,导通件110的线圈会快速放电使导通件110的触点断开,同时缓冲模块50导通,为后续吸合导通件110建立条件。如此便可实现对继电器的快速闭合、断开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新的继电器降损电路,通过供电模块输出供电信号并传输至缓冲模块,缓冲模块根据供电信号产生电气信号,开关模块采集缓冲模块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降损维持模块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导通件动作,导通件可以为继电器,缓冲模块在继电器有效吸合后自动降低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该电路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型降损电路,属于纯模拟电路,不需要额外的采样、数据处理、反馈等数字控制环节,电路可靠性更高。继电器降损电路以稳压模块串联稳压电路为基础,可自动实现输出电压阶跃变化,在继电器吸合后降低其线圈的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线圈发热不严重,提高电路效率的同时也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继电器降损电路不需要引入触点数据采样电路,器件较少,整体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不同于传统的PWM数字调控或互顶电路,继电器降损功能实现的环节少、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继电器降损电路中继电器在有效吸合后不能自动降低保持电压,导致继电器驱动损耗较大存在的问题,以及成本费用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地,降损维持模块891包括:分压模块80、滤波模块90、泄放模块100;分压模块80与开关模块70以及缓冲模块50连接,泄放模块100连接在导通件110的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滤波模块90连接在分压模块80和泄放模块100之间。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3,可选地,继电器降损电路还包括:防反模块20、限流模块30、稳压模块40以及补偿模块60;防反模块20与供电模块10连接,限流模块30与防反模块20连接,稳压模块40与限流模块30连接,补偿模块60与限流模块30、开关模块70以及缓冲模块50连接。
具体的,继电器降损电路以稳压模块40串联稳压电路为基础,增加缓冲模块50,在继电器有效吸合后自动降低保持电压,以达到降低继电器驱动损耗的目的。防反模块20的作用是防止供电模块10反接对后续电路造成损坏。
继电器降损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t0时刻系统上电,供电模块10工作输出供电信号,缓冲模块50接收供电模块10输出的供电信号,工作在截至状态,电流经过限流模块30给缓冲模块50充电,缓冲模块50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并输出电气信号,此过程中由于电压未达到2.5V,开关模块70的电压维持不变,开关模块70饱和导通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滤波模块90的电压迅速建立,大小为供电模块10电压(忽略防反模块20和开关模块70的导通压降),接收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导通件110的线圈吸合。
t1时刻随着电压Vc逐渐升高直至达到2.5V,开关模块70的电压降低,开关模块70工作在放大区,流经开关模块70的电流降低,滤波模块90的电压此刻会下降并低于导通件110的吸合电压,(忽略防反模块20和开关模块70的导通压降),下降后的维持电压由分压模块80设置。此过程实现了在吸合导通件110后,延迟一定时间再自动降低维持电压的过程,达到了降低继电器驱动能耗的目的。
t2时刻系统掉电,滤波模块90上的电压降至0V,导通件110的线圈会通过泻放模块100快速放电使导通件110的触点断开,同时缓冲模块50导通,为后续吸合导通件110建立条件。如此便可实现对的快速闭合、断开操作。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降损电路的电路图,参考图6,可选地,缓冲模块50包括:缓冲单元51、放电单元52、开关单元53以及驱动单元54;缓冲单元51的第一端与补偿模块60连接,缓冲单元51的第二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三端以及开关单元53的第三端连接,放电单元52的第一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二端连接,放电单元52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53的第一端连接,驱动单元54的第一端与防反模块20连接,驱动单元54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5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单元53的第三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三端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缓冲单元51包括缓冲电容C2,放电单元52包括放电电阻R4,开关单元53包括第二三极管Q2,驱动单元54包括驱动电阻Rg1;缓冲电容C2的第一端与补偿模块60连接,缓冲电容C2的第二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三端以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连接,放电电阻R4的第一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二端连接,放电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连接,驱动电阻Rg1的第一端与防反模块20连接,驱动电阻Rg1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稳压模块40的第三端连接。
具体的,缓冲电容C2的电容容量大小决定降损延迟时间,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驱动电阻Rg1为第二三极管Q2的驱动电阻。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防反模块20包括防反二极管D1,防反二极管D1的阳极与供电模块10以及稳压模块40连接,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与限流模块30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限流模块30包括限流电阻R1,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与防反模块20连接,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与稳压模块40的第一端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稳压模块40包括三端稳压器D2,三端稳压器D2的第一端与限流模块30连接,三端稳压器D2的第二端与导通件110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D2的第三端与供电模块10连接。
具体的,三端稳压器D2的型号可以为TL431,其参考端工作电压为2.5V,输出电压由外部分压模块80中的第一分压电阻R2和第二分压电阻R3设置,可用来配置保持电压的大小。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补偿模块60包括补偿电容C1,补偿电容C1的第一端与限流模块30以及开关模块70连接,补偿电容C1的第二端与缓冲模块50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开关模块70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与补偿模块60以及限流模块30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导通件110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防反模块20以及限流模块30连接。
具体的,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分压模块80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2和第二分压电阻R3,第一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70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与缓冲模块50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滤波模块90包括滤波电容C3,滤波电容C3的第一端与分压模块80的第一端以及泄放模块100的第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3的第二端与分压模块80的第二端以及泄放模块100的第二端连接。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泄放模块100包括放电二极管D3和泄放电阻R5,放电二极管D3的阴极与滤波模块90的第一端以及导通件110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放电二极管D3的阳极与泄放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泄放电阻R5的第二端与滤波模块90的第二端以及导通件110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的,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组成结构如下:防反二极管D1、限流电阻R1和三端稳压器D2串联后并联于供电模块10的正极和负极。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分压电阻R3的一端串联后,第一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第二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供电模块10的负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接入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接入三端稳压器D2的阴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接入供电模块10的负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串联放电电阻R4接入三端稳压器D2的参考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b通过驱动电阻Rg1接入供电模块10的正极。补偿电容C1接在三端稳压器D2的阴极和参考端之间,缓冲电容C2接在三端稳压器D2的阳极和参考端之间,滤波电容C3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和供电模块10的负极之间,放电二极管D3阳极与泄放电阻R5串联后,与滤波电容C3并联,导通件110线圈与滤波电容C3并联。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工作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7,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为:t0时刻系统上电,供电模块10工作,第二三极管Q2工作在截至状态,电流经过限流电阻R1给缓冲电容C2充电,缓冲电容C2两端的电压Vc逐渐升高,此过程中由于电压Vc未达到2.5V,第一三极管Q1基极b到发射极e之间的电压Vb维持不变,第一三极管Q1饱和导通,滤波电容C3的电压迅速建立,大小为供电模块10电压(忽略防反二极管D1和第一三极管Q1导通压降),导通件110线圈吸合。
t1时刻随着电压Vc逐渐升高直至达到2.5V,电压Vb降低,第一三极管Q1工作在放大区,流经第一三极管Q1的电流Io降低,滤波电容C3的电压Vo此刻会下降并低于导通件110的吸合电压,(忽略防反二极管D1和第一三极管Q1导通压降),下降后的维持电压由第一分压电阻R2和第二分压电阻R3设置。此过程实现了在吸合导通件110后,延迟一定时间再自动降低维持电压的过程,达到了降低继电器驱动能耗的目的。
t2时刻系统掉电,滤波电容C3上的电压Vo降至0V,导通件110的线圈会通过放电二极管D3和泄放电阻R5快速放电使导通件110的触点断开,放电电阻R4流向第二三极管Q2的电流增大,同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通过放电电阻R4将缓冲电容C2上的电压Vc快速放至1V以下,为后续吸合导通件110建立条件。如此便可实现对继电器的快速闭合、断开操作。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电路图,参考图8,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的连接方式改变的情况。改变放电电阻R4与第二三极管Q2的接入位置,放电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放电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供电模块10的负极相连,其它元器件的连接保持不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通件;
供电模块;
缓冲模块,配置为与所述供电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的供电信号;
开关模块,配置为与所述缓冲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缓冲模块的电气信号并输出开关通断信号;
降损维持模块,配置为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导通件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通断信号并控制和/或维持所述导通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损维持模块包括:分压模块、滤波模块、泄放模块;
所述分压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缓冲模块连接,所述泄放模块连接在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连接在所述分压模块和所述泄放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反模块、限流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补偿模块;
所述防反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限流模块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限流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缓冲单元、放电单元、开关单元以及驱动单元;
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补偿模块连接,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缓冲电容,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放电电阻,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阻;
所述缓冲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补偿模块连接,所述缓冲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驱动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模块包括防反二极管,所述防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稳压模块连接,所述防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反模块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三端稳压器,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限流模块以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以及所述限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导通件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防反模块以及所述限流模块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模块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泄放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泄放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模块包括放电二极管和泄放电阻,所述放电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导通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导通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96367.9U CN221551796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96367.9U CN221551796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51796U true CN221551796U (zh) | 2024-08-16 |
Family
ID=92255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196367.9U Active CN221551796U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51796U (zh) |
-
2023
- 2023-11-22 CN CN202323196367.9U patent/CN2215517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41956B (zh) | 一种低压开关电器电磁铁控制电路 | |
CN105281568B (zh) | 降压电路 | |
CN105991005B (zh) | 智能功率模块集成电路及家用电器 | |
WO2023056777A1 (zh) | 一种接触器的节能控制方法 | |
CN221551796U (zh) | 一种继电器降损电路 | |
CN106402458A (zh) | 一种节能电流可调节斩波驱动电路 | |
CN210807208U (zh) | 一种辅助电源开关电路 | |
EP2885804B1 (en) | Regulated power supply assembly for use in electrical switch | |
CN212113568U (zh) | 预充继电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14157129A (zh) | 一种双向限流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8623540U (zh) | 一种消除直流电源启动过冲保护电路 | |
CN206206741U (zh) | 一种节能电流可调节斩波驱动电路 | |
CN216751538U (zh) | 一种软开关升压斩波电路 | |
CN214099502U (zh) | 一种加快继电器吸合时间的开关电路及bldc电机控制器 | |
CN217983210U (zh) | 快充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及车载充电机 | |
CN219759463U (zh) | 应用于继电器的倍压电路 | |
CN221827804U (zh) |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19144018U (zh) | 一种继电器快速切换控制电路 | |
CN209658087U (zh) | 一种中压接触器吸合线圈的控制电路 | |
CN220067227U (zh) | Buck电路、电源变换装置及家电设备 | |
CN111816507A (zh) | 一种中压接触器吸合线圈的控制电路 | |
CN114221547A (zh) | 一种软开关升压斩波电路 | |
CN109067158A (zh) | 一种消除直流电源启动过冲保护电路 | |
CN216904711U (zh) | 一种直流有刷电机调整电路以及电机驱动系统 | |
CN213637156U (zh) | 直流电源及其充电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