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7057U -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27057U
CN221327057U CN202322734219.1U CN202322734219U CN221327057U CN 221327057 U CN221327057 U CN 221327057U CN 202322734219 U CN202322734219 U CN 202322734219U CN 221327057 U CN221327057 U CN 221327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or
access
detection
v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42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42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27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27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27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该模拟CC识别电路包括:VBUS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CC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检测接入端,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检测上拉电路,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的终端设备无法实现使用外接底座充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某些平台限定关机状态下需要同时检测到VBUS和CC管脚有信号接入才能触发开机,因此只能支持使用TYPE-C接口,无法使用Miro-B接口,也无法实现使用外接底座充电。为突破这种限制,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CC通过电阻上拉至VBUS或者添加额外的CC逻辑芯片。但简单的将CC直接通过电阻上拉至VBUS实现充电识别的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例如在设备在底座未接入的情况CC信号串扰VBUS导致USB状态异常,而外置CC逻辑芯片方式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模拟CC识别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终端设备关机状态下无法实现使用外接底座充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拟CC识别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设备接口,包括:
VBUS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
CC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
检测接入端,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
检测上拉电路,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上拉电路包括:
上拉开关电路,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用于在导通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检测控制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上拉开关电路导通。
可选地,所述上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NP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公共端为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检测上拉电路还包括:
单向导通电路,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用于防止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电能倒灌至所述VBUS接入端。
可选地,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还包括:
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输出接入反馈信号。
可选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公共端为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设备接口;以及,
如上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VBUS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CC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设备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接口为充电底座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或者,
所述设备接口为Miro-B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
一所述设备接口为充电底座接口,一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
另一所述设备接口为Miro-B接口,另一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上拉电路,检测设备接口的接入状态,以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从而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如此设置,使得终端设备在关机状态下能够实现外接底座进行充电,解决兼容外接底座充电的问题,同时不会对正常USB线路产生干扰,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拟CC识别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检测上拉电路 Q1~Q3 第一开关管~第三开关管
20 信号反馈电路 R1~R7 第一电阻~第七电阻
11 上拉开关电路 D1 二极管
12 检测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由于高通某些平台限定关机状态下需要同时检测到VBUS和CC管脚有信号接入才能触发开机,因此只能支持使用TYPE-C接口,无法使用Miro-B接口,也无法实现使用外接底座充电。为突破这种限制,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CC通过电阻上拉至VBUS或者添加额外的CC逻辑芯片。但简单的将CC直接通过电阻上拉至VBUS实现充电识别的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例如在设备在底座未接入的情况CC信号串扰VBUS导致USB状态异常,而外置CC逻辑芯片方式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拟CC识别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设备接口,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包括:
VBUS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
CC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
检测接入端,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
检测上拉电路10,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通常具有Type-C接口与设备接口,Type-C接口用于接入Type-C数据线,设备接口用于接入充电底座或Miro-B接口的设备,外部设备或充电设备通过Type-C数据线接入时,由于Type-C数据线具备CC通道,因此处理器的VBUS引脚与CC引脚会接收到电信号,此时处理器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而当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由于充电底座及Miro-B接口的设备均不存在CC通道,因此处理器仅能检测到VBUS引脚有信号接入,无法触发充电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检测上拉电路10,用于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以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检测上拉电路10可以采用电阻、电容及开关管等分立器件组成,并将开关管两端分别与VBUS接入端及CC接入端连接,如此,则可以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开关管导通,从而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以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可以理解的是,检测上拉电路10仅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才会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至VBUS,在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检测上拉电路10保持关断状态,此时并不会影响Type-C接口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3,图3为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检测上拉电路10由电阻R1~R5、第一开关管Q1及第二开关管Q2组成,当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设备接口的输入引脚BASE_ID_IN为高电平,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从而拉低第一开关管Q1基极的电平,以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将CC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上拉至VBUS,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上拉电路10,检测设备接口的接入状态,以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从而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如此设置,使得终端设备在关机状态下能够实现外接底座进行充电,解决兼容外接底座充电的问题,同时不会对正常USB线路产生干扰,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包括:
上拉开关电路11,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用于在导通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检测控制电路12,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的控制端与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上拉电路10由上拉开关电路11与检测控制电路12组成,其中,检测上拉电路10可以选用电阻及开关管等分立器件组成,并将开关管的两端分别与VBUS接入端及CC接入端连接,如此,当开关管导通时,则可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从而拉高CC引脚的电平。检测控制电路12可以选用电阻及开关管等分立器件组成,并将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检测接入端连接,当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检测接入端会接收到高电平的电信号,此时则控制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检测控制电路12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的电信号至上拉开关电路11,以控制上拉开关电路11导通,从而拉高CC引脚的电平。
可选地,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一开关管Q1,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公共端为所述检测控制电路12的控制端。
参照图3,图3为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拉开关电路11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一开关管Q1组成,检测控制电路12由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第二开关管Q2组成,并且,第一开关管Q1为PNP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为NPN三极管。当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设备接口的输入引脚BASE_ID_IN接收到高电平的电信号,此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从而拉低第一开关管Q1基极的电平,以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将CC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上拉至VBUS,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上拉开关电路11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一开关管Q1组成,若上拉开关电路11存在漏电,则可能会导致CC信号畸变或CC信号漏电至VBUS引起USB异常的问题,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选用PNP三极管来实现,避免了NPN三极管漏电及MOS管体二极管效应反向漏电的问题,能够避免上拉电阻对CC信号的负面干扰,在不影响原有USB线路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兼容底座充电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检测上拉电路10还包括:
单向导通电路,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用于防止所述上拉开关电路11的电能倒灌至所述VBUS接入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管Q1还通过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与VBUS引脚连接,因此,为了避免CC信号通过第一开关管Q1的BC结漏电至VBUS引脚,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三电阻R3与VBUS接入端之间设有单向导通电路,以防止CC信号通过第一开关管Q1的BC结漏电至VBUS引脚,有效防止CC信号畸变和USB未接入时CC信号漏电至VBUS引起USB异常。具体地,单向导通电路可以选用二极管等单向导通器件来实现,例如,参照图2,图2为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单向导通电路选用了二极管D1来实现,在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串接的二极管D1防止CC信号通过Q1的BC结漏电至VBUS,有效防止CC信号畸变和USB未接入时CC信号漏电至VBUS引起USB异常。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还包括:
信号反馈电路20,所述信号反馈电路20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20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接收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2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输出接入反馈信号至所述处理器。
在本实施例中,模拟CC识别电路还设有信号反馈电路20,信号反馈电路20可以选用电阻、电容及开关管等分立器件来实现,用于在检测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输出接入反馈信号,以使得处理器能够通过反馈信号了解到设备接口已经接入外部设备,从而使得处理器控制终端设备进行对应的工作,例如实现设备唤醒等功能。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在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时,确认是否有反馈信号,避免误触发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接入反馈信号可以输出至处理器,也可以输出至其他模块,以使处理器或其他模块实现对应的触发功能,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2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及第三开关管Q3,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公共端为信号输出端。
参照图3,图3为模拟CC识别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反馈电路20由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及第三开关管Q3组成,当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设备接口的输入引脚BASE_ID_IN接收到高电平的电信号,此时第三开关管Q3导通,从而使得信号反馈电路20的输出端BASE_DET输出低电平的反馈信号,实现外部设备的接入反馈,以使处理器或其他模块实现对应的触发功能,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设备接口;以及,
如上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VBUS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CC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
其中,该模拟CC识别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终端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所述设备接口为充电底座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或者,
所述设备接口为Miro-B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设备接口可以为充电底座接口或Miro-B接口,充电底座接口用于接入充电底座,Miro-B接口则用于通过Miro-B数据线接入外部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充电底座与Miro-B数据线都不具有CC通道,因此,当充电底座或Miro-B数据线接入时,处理器仅能检测到VBUS引脚有信号接入,无法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BASE_ID_IN连接,或者将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如此设置,当充电底座或Miro-B数据线接入时,模拟CC识别电路能够检测到输入引脚BASE_ID_IN或VBUS引脚的电信号,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以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触发开机或进入充电状态。如此设置,则可以在不更换模块内部PMU型号、无需新立项子型号的情况下应用充电底座接口或Miro-B类型接口,进一步扩充模块应用范围,减轻产品线管理压力,节约硬件成本,提高了模块产品竞争力。
参照图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
一所述设备接口为充电底座接口,一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
另一所述设备接口为Miro-B接口,另一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4为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设备接口可以同时设有充电底座接口与Miro-B接口,充电底座接口用于接入充电底座,Miro-B接口则用于通过Miro-B数据线接入外部设备。
对应地,终端设备内则可以设有两个模拟CC识别电路,一个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BASE_ID_IN连接,用于检测充电底座接口是否接入充电底座,并在接入充电底座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以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进入充电状态。另一个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则与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用于检测Miro-B接口是否接入外部设备,并在Miro-B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VBUS接入端与CC接入端电连接,以将CC引脚的电平拉高,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检测到VBUS引脚与CC引脚有信号接入,进入开机状态。此外,两个模拟CC识别电路还能够分别输出对应的接入反馈信号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能够分别接入的设备为充电底座还是Miro-B接口接入的设备,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此设置,则可以在不更换模块内部PMU型号、无需新立项子型号的情况下应用充电底座接口与Miro-B类型接口,进一步扩充模块应用范围,减轻产品线管理压力,节约硬件成本,提高了模块产品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拟CC识别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VBUS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
CC接入端,用于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
检测接入端,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
检测上拉电路,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上拉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上拉电路包括:
上拉开关电路,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C接入端连接,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用于在导通时控制所述VBUS接入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
检测控制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控制所述上拉开关电路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CC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NP三极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公共端为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上拉电路还包括:
单向导通电路,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VBUS接入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用于防止所述上拉开关电路的电能倒灌至所述VBUS接入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还包括:
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接收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设备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输出接入反馈信号至所述处理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接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公共端为信号输出端。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设备接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拟CC识别电路,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VBUS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VBUS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CC接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CC引脚连接,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设备接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接口为充电底座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充电底座接口的输入引脚连接;或者,
所述设备接口为Miro-B接口时,所述模拟CC识别电路的检测接入端与所述Miro-B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CN202322734219.1U 2023-10-11 2023-10-11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21327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4219.1U CN22132705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4219.1U CN22132705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27057U true CN221327057U (zh) 2024-07-12

Family

ID=9178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4219.1U Active CN221327057U (zh) 2023-10-11 2023-10-11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27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45010U (zh) 电源切换电路、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350902B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221327057U (zh) 模拟cc识别电路及终端设备
CN110109792B (zh) 一种操作系统离线状态下usb设备插拔检测电路
CN217467616U (zh) 电源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9170009U (zh) 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9901486A (zh) 一种脉宽降压调节芯片的pg信号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252677A (zh) Bms休眠唤醒电路、方法、bms和用电设备
CN211630156U (zh) 开关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21688353U (zh) 一种低功耗电池监测系统
CN112018839A (zh) 一种负载检测电路
CN101697564B (zh) 网络通信终端设备实现致命故障信号产生功能的电路结构
CN219107291U (zh) 一种dcdc变换器解决启机时告警电平误动作电路
CN216819441U (zh) Pd充电转换器
CN218471299U (zh) 一种信号源插入检测电路和装置
CN221380761U (zh) 电源控制电路和车载装置
CN216794851U (zh) 一种输入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19758374U (zh) 上电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918421U (zh) 电子设备
CN221408522U (zh) 充放电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CN112486060B (zh)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线路板及电子产品
CN217522820U (zh) 一种一键开关机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19268483U (zh) 数据接口保护电路及数据接口装置
CN220122612U (zh) 一种限压保护电路
CN217902334U (zh) 一种基于电压基准器件的电压范围监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