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1025U -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21025U
CN221321025U CN202322678865.0U CN202322678865U CN221321025U CN 221321025 U CN221321025 U CN 221321025U CN 202322678865 U CN202322678865 U CN 202322678865U CN 221321025 U CN221321025 U CN 221321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 foundation
tie
foot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88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昌斌
孙晓红
申加胜
徐立杰
王艳强
梁玉红
时玲云
韩烨
宋沅昊
陈长兵
丁晓强
朱社州
刘艳
唐玲玉
王建龙
侯世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rp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rp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21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21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包括承台、灌浆拉结杆和设置于所述承台底部的若干桩基,且所述桩基两两之间通过所述灌浆拉结杆连接。增加了单桩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

Description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桩基础技术中,通过钻孔、挖掘或挤压成孔,将钢、混凝土、木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柱形体埋入地下,以此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达到支撑建筑物重量、抵抗风荷载和地震力的目的。桩基础能够使建筑物承受更大的荷载,同时减少地面沉降,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桩基础打入地基土中后,桩的承载力主要由桩侧的摩阻力和桩端的端阻力提供,根据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阻力的大小相对关系,桩基础又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同时桩本身的承载力应不小于地基土提供的承载力,否则应取桩本身承载力和地基土提供承载力两者中的较小值。
桩基础通常应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基中,在地基中的软土层和液化土层中,桩基础失去侧向约束,作为单根独立支撑,桩本身的自由长度较长,其抗压稳定承载力较低;考虑到较差的地质条件,桩侧摩阻力较大的土层较少,均匀直径的桩基础不能充分利用较好土层的摩阻力,桩承载力不足;在经济的桩长范围内,桩端土层的端阻力及压缩模量大小有限,在基础布桩受场地空间限制时,桩基础承载力和基础沉降量往往很难满足规范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相邻单桩通过在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灌浆拉结杆进行拉结,增加了单桩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包括承台、灌浆拉结杆和设置于所述承台底部的若干桩基,且所述桩基两两之间通过所述灌浆拉结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和桩基,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灌浆拉结杆通过注水泥浆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灌浆拉结杆设置于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桩基的侧面设置有倒刺。
进一步地,所述倒刺呈立体三角形,且底面为与桩基的端面平行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桩基的桩端在远离承台的一侧设置有外扩放大脚。
进一步地,所述外扩放大脚呈扇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扩放大脚靠近桩基的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桩基的一侧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扩放大脚通过在桩基的桩端掏挖成孔后,浇筑混凝土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相邻单桩通过在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灌浆拉结杆进行拉结,增加了单桩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通过在较好的土层中设置桩侧倒刺,充分利用较好土层的摩阻力,增强桩基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通过在桩端外扩设置放大脚,在基础布桩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扩大桩端的受荷面积,增强端阻力,减小沉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倒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扩放大脚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定”、“固设”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通过灌浆拉结杆在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将桩基间拉结起来,提高了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充分利用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阻力,大大提高了桩基承载力,降低了桩基的沉降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如图1所示,包括:承台1、桩基2、灌浆拉结杆3、外扩放大脚4、护壁衬砌5和倒刺6。
承台1的底部固定设置两根或多根桩基2。
承台1下的两根桩基2之间在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通过灌浆拉结杆3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承台1下的两根桩基2的桩端均在承台外边缘向外侧做外扩放大脚4。外扩放大脚4通过在桩端沿承台外边缘向外侧掏挖成孔后,并及时用护壁衬砌5进行支护后,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外扩放大脚4的俯视图呈扇形,且靠近桩基2的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桩基2的一侧的高度。
如图2所示,桩基2在侧面较好土层范围内通过挤压扩孔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倒刺6,增加桩侧的摩阻力。倒刺6呈立体三角形或其他合理的形状,且底面为与桩基的端面平行的平面。
灌浆拉结杆3通过高压注水泥浆而成。
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形成常规的圆柱形桩孔,在桩端通过人工或机械扩挖成孔,外扩放大脚4成孔掏挖后及时设置护壁衬砌5;然后外扩放大脚4和两根桩基2同时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一定高度时,放下环形扩孔设备,在混凝土浇筑面以下一定深度进行扩孔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倒刺6;从两根桩侧面分别伸出高压灌浆管,在混凝土浇筑界面下的同一深度内,高压灌浆管相向同时进行高压注浆,边注浆边向前推进,直至注浆贯通形成灌浆拉结杆3,最后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完成剩余部分桩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高,充分利用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阻力,大大提高了桩基承载力,降低了桩基的沉降量,且施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相邻单桩通过在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灌浆拉结杆进行拉结,增加了单桩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桩本身的抗压稳定承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通过在较好的土层中设置桩侧倒刺,充分利用较好土层的摩阻力,增强桩基的承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通过在桩端外扩设置放大脚,在基础布桩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扩大桩端的受荷面积,增强端阻力,减小沉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原理简单,容易实现,施工速度快,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灌浆拉结杆和设置于所述承台底部的若干桩基,且所述桩基两两之间通过所述灌浆拉结杆连接;
所述灌浆拉结杆设置于软土层或液化土层中;
所述桩基的侧面设置有倒刺;
所述桩基的桩端在远离承台的一侧设置有外扩放大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和桩基,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拉结杆通过注水泥浆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呈立体三角形,且底面为与桩基的端面平行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放大脚呈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放大脚靠近桩基的一侧的高度高于远离桩基的一侧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放大脚通过在桩基的桩端掏挖成孔后,浇筑混凝土而成。
CN202322678865.0U 2023-10-07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Active CN22132102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21025U true CN221321025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207B (zh) 一种穿越浅埋偏压松散堆积体大跨度隧道综合进洞结构施工方法
CN217053334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扩体减振隔振排桩
CN112281868A (zh) 临时基坑支护和永久边坡支护相结合的支护系统、方法
CN109252542B (zh) 一种用于道路拓宽的树根桩轻质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2635110A (zh) 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CN112982472B (zh) 一种适用于未见基岩地区的输电塔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21321025U (zh)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JP2011236705A (ja) 構造物の基礎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5613559A (zh) 一种可伸缩的钢制螺旋桩及施工方法
CN206233232U (zh) 一种上、下部扩大型水泥土复合管桩
CN214169078U (zh) 一种可施加预应力超前斜抛撑支护结构体系
CN214301763U (zh) 一种临时基坑支护和永久边坡支护相结合的绿色支护结构
CN209523202U (zh) 基坑支护拉锚结构
CN111411791A (zh) 一种用于扩展地下空间的已有基础上下柱连接结构及方法
CN219690576U (zh) 一种通信单管塔桩独一体式复合基础
CN212153412U (zh) 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
CN218466524U (zh)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形的桩锚结构
CN217298910U (zh) 多功能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装置
CN220486478U (zh) 一种深基坑可伸缩反压自锁地连墙
CN209854732U (zh) 一种用于黄土地区市政基坑的可回收支护结构
CN220486413U (zh) 一种光伏电站的微孔灌注桩岩石锚杆复合基础
CN108867678B (zh) 一种空铁沉井系统
CN201087400Y (zh) 高承载力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137074Y (zh) 一种抗冲击力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021498Y (zh) 一种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