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3799U - 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 Google Patents

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3799U
CN221303799U CN202322778506.2U CN202322778506U CN221303799U CN 221303799 U CN221303799 U CN 221303799U CN 202322778506 U CN202322778506 U CN 202322778506U CN 221303799 U CN221303799 U CN 221303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device
area
optical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785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博文
刘宪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3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3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光学器件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射的第一光线与激光光源发射的第二光线合光,光学器件包括彼此邻接的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其中,反射区域为高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反射区域用于对第一光线进行反射,透射区域为低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透射区域用于在第二光线的照射下形成透光孔以供第二光线透过,第二光线透过透射区域后与经由反射区域反射的第一光线进行合光以形成合光光线。本申请提供的光学器件减少安装步骤、缩短工时,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三色激光与LED(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混合光源技术是投影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LED光与激光合光,进入匀光器件。合光方式可以采用扩展量合光、偏振合光、波长合光等。其中,扩展量合光方式因为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一种合光方式。扩展量合光方式通常采用区域膜片实现,传统的区域膜片为一面镀有反射膜且一个小区域开有小孔,LED光反射、激光穿过小孔,实现扩展量合光。实际区域膜片设计时,为尽可能保证LED光的反射效率,小孔的尺寸需尽量小。同时,实际区域膜片安装过程中,会因为激光器光源本身的面角分布公差、光学元件的装配公差、区域膜片小孔位置公差等因素,导致每一台光源光机区域膜片上的激光光斑位置都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激光通过区域膜片的效率,每一台光机的区域膜片位置均需要通过治具调节,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器件,光学器件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射的第一光线与激光光源发射的第二光线合光,光学器件包括彼此邻接的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其中,反射区域为高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反射区域用于对第一光线进行反射,透射区域为低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透射区域用于在第二光线的照射下形成透光孔以供第二光线透过,第二光线透过透射区域后与经由反射区域反射的第一光线进行合光以形成合光光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器件包括透光基板以及设置在透光基板上的光学膜层,其中,光学膜层上形成有反射区域以及透射区域,反射区域围绕于透射区域外。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器件还包括增透膜,增透膜设置于透光基板的表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增透膜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增透膜分别设置于透光基板的相背两侧,其中一个增透膜设置于光学膜层和透光基板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包括壳体、发光二极管光源、激光光源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光学器件,发光二极管光源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产生第一光线。激光光源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产生第二光线。光学器件设置于壳体内,光学器件的反射区域位于第一光线的光路上,透射区域位于第二光线的光路上;反射区域用于反射第一光线、透射区域用于透射第二光线以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经光学器件合光形成合光光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光机模块,光机模块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合光光线的光路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匀光件和投影镜头,匀光件设置于光学器件和光机模块之间,且位于合光光线的光路上;光机模块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位于合光光线的光路上,投影镜头位于光机模块的出光面的一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散射件,散射件设置于激光光源和光学器件之间,且位于第一光线的光路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控制器、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激光光源,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激光光源、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光学器件以使激光光源和光学器件的相对位置固定;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相对位置固定后,控制激光光源输出第二光线,使光学膜层烧蚀形成透光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器件使用时,首先调整光学器件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光源和激光光源的位置。发光二极管光源产生第一光线,第一光线照射至第一反射膜并被第一反射膜反射出光学器件。激光光源产生第二光线,由于反射区域为高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第一反射膜的激光功率阈值高于第二光线的激光功率阈值,而透射区域为低于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则第二光线照射至第一反射膜时不会烧蚀第一反射膜,第二光线照射至透射区域的光学膜层上时会烧蚀出透光孔,并经透光孔自光学器件出射。被反射的第一光线和穿过透光孔的第二光线自光学器件出射后合光。光学器件的位置安装确定后,由第二光线烧蚀光学膜层形成透光孔,并经透光孔出光,不会出现由于提前在光学膜层上开设透光孔后再进行安装光学器件时与第二光线的光斑不对应的情况,也无需多次调整光学器件的位置以提高第二光线过光学器件的效率,减少安装步骤、缩短工时,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光机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投影光机的光路结构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器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光学器件的光学膜层的用于体现第二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光学膜层的透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光学膜层的透光孔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光学器件的增透膜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光学器件的增透膜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00、光学器件;10、透光基板;12、反射区域;14、透射区域;30、光学膜层;32、第一反射膜;34、第二反射膜;36、透光孔;50、增透膜;200、投影光机;20、壳体;21、底板;23、围板;25、安装空间;40、发光二极管光源;60、激光光源;80、光机模块;81、入光面;83、出光面;201、投影镜头;203、匀光件;205、控制器;207、第一固定件;209、第二固定件;210、散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器件100,光学器件100应用于投影光机200中,其用于将投影光机200内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出的光与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合光。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投影光机200是投影显示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说明书对投影光机20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例如,投影光机200可以包括照明光源、图像源以及投影镜头,通过照明光源输出光线投射到图像源上,并从图像源反射出射带有投影图像的投影光线,并通过投影镜头输出该投影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包括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器件100。其中,光源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光源40以及激光光源60,发光二极管光源40用于产生第一光线A,第一光线A即为发光二极管光线。激光光源60用于产生第二光线B,第二光线B即为激光光线。光学器件100设置于自发光二极管光源40发出的第一光线A以及自激光光源60发出的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其用于将第一光线A和第二光线B合光。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光源40所发射的光线(第一光线A)的功率阈值小于激光光源60(第二光线B)所发射的激光的功率阈值。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器件100可以包括透光基板10以及光学膜层30,光学膜层30设置于透光基板10,光学膜层30具有反射区域12和透射区域14,反射区域12和透射区域14相邻接。反射区域12为高于第二光线B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光学膜层30包括第一反射膜32,第一反射膜32设置于反射区域12,其用于反射第一光线A,第一反射膜32的激光功率阈值高于第二光线B的激光功率阈值。透射区域14为低于第二光线B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透射区域14用于在第二光线B的照射下形成透光孔36以供第二光线B透过。透光孔36由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烧蚀而成。第二光线B透过透射区域14后与经由反射区域12反射的第一光线A进行合光以形成合光光线C。
使用时,首先调整光学器件100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光源40和激光光源60的位置,使第一反射膜32位于发光二极管光源40发出的第一光线A的光路上,透射区域14上的光学膜层30位于激光光源60发出的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发光二极管光源40产生第一光线A,第一光线A照射至第一反射膜32并被第一反射膜32反射出光学器件100。激光光源60产生第二光线B,由于反射区域12为高于第二光线B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第一反射膜32的激光功率阈值高于第二光线B的激光功率阈值,而透射区域14为低于第二光线B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则第二光线B照射至第一反射膜32时不会烧蚀第一反射膜32,第二光线B照射至透射区域14的光学膜层30上时会烧蚀出透光孔36,并经透光孔36自光学器件100出射。被反射的第一光线A和穿过透光孔36的第二光线B自光学器件100出射后合光形成合光光线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器件100的位置安装确定后,由第二光线B烧蚀光学膜层30形成透光孔36,并经透光孔36出光,不会出现由于提前在光学膜层30上开设透光孔36后再进行安装光学器件100时与第二光线B的光斑不对应的情况,也无需多次调整光学器件100的位置以提高第二光线B过光学器件100的效率,减少安装步骤、缩短工时,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100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基板10采用基底玻璃板,反射区域12围绕于透射区域14外,以尽可能保证发光二极管光源40发出的第一光线A的反射效率,进一步地,透射区域14的面积可以设置得较小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光线A的反射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4,透光孔36位于覆盖透射区域14的光学膜层30上,透光孔36由第二光线B在透射区域14的光学膜层30的第二反射膜34上烧蚀而成。第二反射膜34的激光功率阈值低于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形成的光斑的激光功率阈值,从而使第二光线B能够在第二反射膜34上烧蚀出所需的透光孔36。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形成的光斑可以将第二反射膜34全部烧蚀掉以形成透光孔36,也即在光学膜层30具有透光孔36后,第二反射膜34可以不存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形成的光斑也可以烧蚀掉第二反射膜34的部分区域以形成透光孔36,如图6所示。具体地,光学膜层30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膜34,第二反射膜34设置于透射区域14。透光孔36设置于第二反射膜34,透光孔36由第二光线B在第二反射膜34上烧蚀成型。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膜34的激光功率阈值低于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形成的光斑的激光功率阈值,从而使第二光线B能够在第二反射膜34上烧蚀出所需的透光孔36。第二光线B在光学膜层30上形成的光斑烧蚀掉第二反射膜34的部分区域,不会使整个第二反射膜34脱落,剩余的第二反射膜34可以用于继续反射第一光线A,提高了第一光线A在合光时的传递效率。为了减小第二反射膜34烧蚀后产生的渐变区域对光效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膜34采用烧蚀后渐变区域较小的材料。
因此,通过光学膜层30的设计让第二光线B选择所需的透光孔36的位置,能够使透光孔36较为准确地位于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降低了光学器件100的安装复杂度,同时保证了第二光线B的过孔(透光孔36)效率。光学器件100以光学膜层30上发光二极管光源40形成的光斑和激光光源60形成的光斑的辐照度差异为基础,以实现激光(第二光线B)能烧蚀出所需的透光孔36的区域,而发光二极管光线(第一光线A)不会损坏光学膜层30。以发光二极管与激光提供的上屏亮度比值为1:1的光机为例,激光光斑最大辐照度为42.8W/mm2,发光二极管光斑的最大辐照度为0.084W/mm2,两者之比约为510。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第一反射膜32和第二反射膜34的激光功率阈值不同,第一反射膜32围绕于第二反射膜34外,加工时,光学膜层30的中间区域(对应于透射区域14)的膜层选用激光功率阈值低于第二光线B的反射膜材料,光学膜层30的四周区域(对应于反射区域12)的膜层选用常规反射膜材料(激光功率阈值高于第二光线B的反射膜材料),也即光学膜层30加工于透光基板10时采用分区镀膜的方式。本说明书对第一反射膜32和第二反射膜34相对于透光基板10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32和第二反射膜34设置于透光基板10的同一侧表面。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器件100还可以包括增透膜50,增透膜50设置于透光基板10的表面。增透膜50用于提高第二光线B经光学器件100的透过率。增透膜50通过提高玻璃(透光基板10)的透光率,降低玻璃(透光基板10)的反射率达到增透目的。本说明书对增透膜50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例如增透膜50可以设置于透光基板10和光学膜层30之间,或者,增透膜50可以设置于透光基板10背离光学膜层30的一侧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增透膜50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增透膜50分别设置于透光基板10的相背两侧,其中一个增透膜50设置于光学膜层30和透光基板10之间。两个增透膜50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光线B的经光学器件100的透过率。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壳体20,壳体20用于容置投影光机200的其他结构。壳体20包括底板21和围板23,围板23沿底板21的周向连接于底板21的周缘,以与底板21共同限定安装空间25。壳体20远离底板21的一侧敞口,以使安装空间25连通外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也可以包括盖体,盖体可活动地连接于围板23背离底板21的一侧,盖体可以与围板23分离以便于安装空间25内的结构安装,盖体盖合于围板23时封闭安装空间25以保护安装空间25内的结构。发光二极管光源40、激光光源60以及光学器件100均设置于安装空间25内。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说明书对发光二极管光源40、激光光源60以及光学器件100在安装空间25内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作为一种示例,发光二极管光源40可以连接于围板23的一侧内壁,第一光线A沿着壳体20的宽度方向发出。激光光源60可以设置于围板23上与连接于发光二极管光源40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第二光线B沿着壳体20的长度方向发出,第一光线A和第二光线B相交(例如垂直)。光学器件100连接于底板21,且位于第一光线A和第二光线B的交汇处。光学器件100相对于第二光线B的光路均倾斜设置,以使第一光线A和第二光线B可以照射至透光基板10的相背两侧,光学器件100和第二光线B的光路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50度,例如,二者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一反射膜32位于第一光线A的光路上,透光孔36位于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对发光二极管光源4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发光二极管光源40包括以下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单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红绿发光二极管光源、红绿蓝发光二极管光源、四通道发光二极管光源。本说明书对激光光源6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激光光源60包括以下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单色激光光源、多色激光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光机模块80,光机模块80设置于壳体20内并位于合光光线C的光路上。光机模块80用于生成图像源。光机模块80可以连接于底板21,光机模块80具有入光面81和出光面83,入光面81和发光二极管光源40位于光学器件100的同一侧,且位于合光光线C的光路上。本说明书对光机模块8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光机模块80的显示芯片可以采用LCOS(硅基液晶)、LCD(液晶显示器),也可以采用DMD(数码微镜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投影镜头201,投影镜头201设置于壳体20内,且位于光机模块80的出光面83的一侧。投影镜头201用于将光机模块80的图像源映射在待投影区域。本说明书对投影镜头201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投影镜头201可以为长焦镜头、短焦镜头、超短焦镜头等。
为了提高光效,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匀光件203,匀光件203设置于光学器件100和光机模块80之间,且位于合光光线C的光路上。匀光件203用于调整合光光线C的强度分布,合光光线C经过匀光件203后,其强度会变得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合光光线C在一定范围内的光强差异减小。本说明书对匀光件203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例如,匀光件203可以为方棒或者复眼阵列。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5、第一固定件207以及第二固定件209,控制器205电性连接于激光光源60,其用于控制激光光源60输出第二光线B。第一固定件207用于固定激光光源60、第二固定件209用于固定光学器件100以使激光光源60和光学器件100的相对位置固定。控制器205被配置为:在相对位置固定后,控制激光光源60输出第二光线B,使光学膜层30烧蚀形成透光孔36。
安装时,首先将发光二极管光源40、激光光源60、光机模块80、投影镜头201等结构安装至壳体20内的指定位置。然后通过第一固定件207将光学器件100安装到指定位置固定,使第一反射膜32位于第一光线A的光路上,第二反射膜34位于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接着通过第二固定件209固定激光光源60的位置。光学器件100和激光光源60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固定件207、第二固定件209的作用相对固定,然后将激光光源60的电源线接入控制器205。控制器205输出电信号,控制激光光源60输出第二光线B(短脉冲激光),第二光线B照射至第二反射膜34上烧蚀出透光孔36,完成投影光机200的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无需调整光学器件100或者激光光源60的位置以提高第二光线B的透过率,提高了安装效率。透光孔36由第二光线B烧蚀而来,可以不为规则的矩形或者椭圆形,而是与第二光线B的光斑形状相匹配的不规则的孔形,提高了第二光线B的过孔率。
控制器205用于控制激光光源60输出第二光线B,控制器205可以为控制板、控制芯片等,本说明书对控制器205的电子器件的型号不作限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激光光源60输出的脉冲激光(第二光线B)的脉宽可以根据第二反射膜34的尺寸设计得尽可能窄,避免烧蚀过程中的热量扩散影响到第一反射膜32;此外脉冲激光(第二光线B)的能量密度需要高于第二反射膜34的激光功率阈值,但不应过高,避免在增透膜50上形成较大的损伤坑。
本说明书对上述第一固定件207和第二固定件209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第一固定件207和第二固定件209均可以为粘胶、弹片、卡扣等固持结构。为了减小上述烧蚀过程中扬起的杂质污染其他光学元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采用吸尘器、风机等结构来吸收杂质。例如,当壳体20内的各元件安装完毕后,激光光源60开启之前,将吸尘器打开,吸尘口对准壳体20的上部开口处,且对准光学器件100的位置,然后控制器205控制激光光源60输出第二光线B对光学膜层30进行烧蚀,烧蚀过程中掉落的杂质均被吸尘器吸收,降低了污染其他光学元件表面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对避免杂质污染其他光学元件、影响其它光学元件传递效率的手段不作限制,其它能够清除杂质的方式均可使用。例如:安装遮挡件,将非激光(第二光线B)光路的区域遮蔽,并吸附杂质等措施。
在其他实施例中,投影光机200还可以包括散射件210,散射件210设置于激光光源60和光学器件100之间,且位于激光光源60发出的第一光线A的光路上。激光(第二光线B)光斑的能量分布为高斯分布,其光斑边缘能量较低,散射件210将光学膜层30上的激光光斑扩大,以便于烧蚀掉光斑边缘的第二反射膜34,从而使烧蚀出的透光孔36能够让未扩散激光(第二光线B)完全通过光学器件100。在本实施例中,散射件210采用散射片,散射片的作用是把高斯光转化为输出成能量分布高度均匀化的光斑,也称为匀光片、工程漫射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器件100使用时,首先调整光学器件100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光源40和激光光源60的位置,使第一反射膜32位于发光二极管光源40发出的第一光线A的光路上,透射区域14上的光学膜层30位于激光光源60发出的第二光线B的光路上。发光二极管光源40产生第一光线A,第一光线A照射至第一反射膜32并被第一反射膜32反射出光学器件100。激光光源60产生第二光线B,第二光线B照射至光学膜层30上,烧蚀出透光孔36,并经透光孔36自光学器件100出射。被反射的第一光线A和穿过透光孔36的第二光线B自光学器件100出射后合光形成合光光线C。
光学器件100的位置安装确定后,由第二光线B烧蚀光学膜层30形成透光孔36,并经透光孔36出光,不会出现由于提前在光学膜层30上开设透光孔36后再进行安装光学器件100时与第二光线B的光斑不对应的情况,也无需多次调整光学器件100的位置以提高第二光线B过光学器件100的效率,减少安装步骤、缩短工时,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100的安装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射的第一光线与激光光源发射的第二光线合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包括彼此邻接的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其中,所述反射区域为高于所述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高激光功率阈值区,所述反射区域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进行反射,所述透射区域为低于所述第二光线的功率阈值的低激光功率阈值区,所述透射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二光线的照射下形成透光孔以供所述第二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光线透过所述透射区域后与经由所述反射区域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线进行合光以形成合光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包括透光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光学膜层,其中,所述光学膜层上形成有所述反射区域以及所述透射区域,所述反射区域围绕于所述透射区域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还包括增透膜,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增透膜分别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的相背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光学膜层和所述透光基板之间。
5.一种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发光二极管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第一光线;
激光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第二光线;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光学器件的所述反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光线的光路上,所述透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光线的光路上;所述反射区域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线、所述透射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光线以使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经所述光学器件合光形成所述合光光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光机模块,所述光机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合光光线的光路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匀光件和投影镜头,所述匀光件设置于所述光学器件和所述光机模块之间,且位于所述合光光线的光路上;所述光机模块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合光光线的光路上,所述投影镜头位于所述光机模块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散射件,所述散射件设置于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光学器件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光线的光路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控制器、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光源,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激光光源、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光学器件以使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光学器件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相对位置固定后,控制所述激光光源输出所述第二光线,使所述透射区域烧蚀形成透光孔。
CN202322778506.2U 2023-10-16 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Active CN22130379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3799U true CN221303799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331B2 (e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unit,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US7807957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5098681B2 (ja) 液晶装置、投射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061684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CN112114482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08427239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CN221303799U (zh) 光学器件及投影光机
CN217606234U (zh)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仪
TW200424982A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encased in mounting case,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unting case
US11460757B2 (en) Proj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module
CN217846873U (zh) 照明系统和投影设备
CN111679540A (zh) 一种投影装置
CN113272733A (zh) 空间光调制器、空间光调制元件、遮光板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CN21991616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8037663U (zh) 投影光机和投影仪
CN219916161U (zh) 光机组件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10514917U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WO2023030419A1 (zh) 激光投影设备
US20240110687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220137537U (zh) 光源组件、发光装置以及投影装置
CN219842619U (zh) 光学投影结构和电子设备
US11500276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216437287U (zh) 一种摄像头和潜水设备
KR100514708B1 (ko) 광변조소자및투사형표시장치
CN214311099U (zh) 光衰减装置、光学系统及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