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324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3240U
CN221283240U CN202322903596.3U CN202322903596U CN221283240U CN 221283240 U CN221283240 U CN 221283240U CN 202322903596 U CN202322903596 U CN 202322903596U CN 221283240 U CN221283240 U CN 221283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sound absorbing
absorbing structure
pickup modul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035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鹏
苏中凯
魏书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035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83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3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3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拾音模块以及底座;拾音模块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壳体底端,底座包括支撑件、以及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背面;支撑柱的下端向下超出壳体和拾音模块。支撑柱的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底端和支撑件之间;延伸段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支撑柱上设置有吸音结构;吸音结构在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底端和支撑件之间,吸音结构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延伸段传播的声波。从而在用户和拾音模块进行语音交互时,部分声波从前向后直接传递至拾音模块;另一部传递至支撑柱的声波,被吸音结构吸收,从而避免在拾音模块形成回声效果,有效的保证拾音模块正常的进行语音识别。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视应用越来越广泛,远场语音功能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实现不用遥控器及观众不用走动的情况下,通过语音交互完成对电视的操控。对于具有远场语音功能的电视,用于接收生意信号的拾音模块一般是兼有遥控和开关按键功能,拾音模块固定在远场壳体内。
随着电视机边框的越来越窄薄,其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现有电视机已趋向于将远场壳体移动至电视机本体的外面,以满足现有窄薄边框设计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拾音模块一般放置于显示装置的底部,以通过显示装置底部的拾音模块接收用户的音频信息,达到人机交互的效果,实现语音交互的功能。但是,当显示装置通过底座支撑至支撑面(如桌面和底面)上时,声波朝向显示装置传播时,一部分声波直接传递至拾音模块;另一部分声波,传递至底座上,经过底座的反射或者经过底座和支撑面反射后,才会传递至拾音模块。两部分声波传递至拾音模块上具有时间差,在拾音模块上形成类似回声的效果,拾音模块会受到回声干扰,导致拾音模块接收音频失真,最终导致音频解码异常,语音识别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拾音模块上形成回声效果,有效的保证拾音模块正常的进行语音识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拾音模块以及底座;显示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前侧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电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拾音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以用于语音交互;所述拾音模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底座包括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件、以及从所述支撑件上向上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向下超出所述壳体和所述拾音模块;所述拾音模块向后的投影落入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前侧面包括连接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下端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延伸段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吸音结构;所述吸音结构在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吸音结构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所述延伸段传播的声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内形成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吸音结构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延伸段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以用于声波穿过所述通孔后,传播至所述吸音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为吸音海绵或绒布制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朝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呈波浪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朝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和所述容置腔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在所述延伸段上沿上下和左右方向均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孔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覆盖所述吸音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的后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贯穿至所述容置腔;所述吸音结构背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孔于所述支撑柱的后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穿孔位于所述吸音结构的覆盖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粘贴或固定在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吸音结构的前侧面暴露于所述支撑柱的前侧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拾音模块电连接驱动部件,以用于语音交互。驱动部件电控连接显示面板,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显示装置的工作,从而控制显示面板显示不同的视频信息。
拾音模块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壳体底端,底座包括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件、以及从支撑件上向上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背面;支撑柱的下端向下超出壳体和拾音模块。支撑柱的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底端和支撑件之间;延伸段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支撑柱上设置有吸音结构;吸音结构在方向上位于壳体的底端和支撑件之间,吸音结构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延伸段传播的声波。从而在用户和拾音模块进行语音交互时,部分声波从前向后直接传递至拾音模块;另一部传递至支撑柱的声波,被吸音结构吸收,从而避免在拾音模块形成回声效果,有效的保证拾音模块正常的进行语音识别。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声波朝向显示装置传播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拾音模块在显示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拾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前侧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后侧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显示主体;110、壳体;120、显示面板;20、拾音模块;210、拾音壳体;211、拾音孔;30、底座;310、支撑件;320、支撑柱;321、连接段;322、延伸段;323、容置腔;324、前侧壁;325、后侧壁;326、左右侧壁;327、通孔;328、穿孔;40、吸音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拾音模块一般放置于显示装置的底部,以通过显示装置底部的拾音模块接收用户的音频信息,达到人机交互的效果,实现语音交互的功能。但是,当显示装置通过底座支撑至支撑面(如桌面和底面)上时,声波朝向显示装置传播时,一部分声波直接传递至拾音模块;另一部分声波,传递至底座上,经过底座的反射或者经过底座和支撑面反射后,才会传递至拾音模块。两部分声波传递至拾音模块上具有时间差,在拾音模块上形成类似回声的效果,拾音模块会受到回声干扰,导致拾音模块接收音频失真,最终导致音频解码异常,语音识别失效。
图1是相关技术中声波朝向显示装置传播的示意图。
参阅图1,在搭配远场语音模块行业中,对于声波的回声消除,仅采用软件功放信号反馈消除,当远程语音模块搭配其他部件设计时(例如底座、装饰件、机壳等结构),无法解决音频声波与此类环境物体的反射消除。
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10、拾音模块20以及底座30。用户朝向显示装置发出音频信息时,声波向后朝向显示装置传播时,一部分声波直接传递至显示主体10底端的拾音模块20上。另一部分声波向后传递子底座30的支撑柱320上。由于声音是从前向后传递的,且支撑柱320为倾斜设置,声波传递至支撑柱320上后,声波进过反射传递至底座30的支撑件310或支撑面上,声波再次进过反射而传递至拾音模块20。两部分声波传递至拾音模块20上存在时间差,而在拾音模块20上形成回声效果,导致拾音模块20接收音频失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了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2是本实用新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10、拾音模块20以及底座30。
显示主体1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底座30固定在显示主体10的背面,以用于支撑显示主体10。拾音模块20用于接收用户发生的声音信号,并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工作。通过拾音模块20,用户能够通过远场语音控制显示主体10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模块集成于拾音模块20内,以能够分别通过遥控和语音控制显示装置工作。
参阅图2至图3,显示主体10包括壳体110以及设置于壳体110前侧的显示面板120。壳体110形成有前侧开口的安装腔,壳体110的安装腔从后向前依次设置有灯板、反射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显示面板120位于壳体110的前侧面,且位于光学膜片组的前方,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显示面板120位于壳体110的围合范围内,壳体110位于显示面板120的后侧,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20。灯板发出的光,经过反射片反射后,依次穿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后在显示面板120上显示图像信息。
壳体110沿竖向延伸,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前壳。拾音模块20固定在下前壳的底面上,以使得拾音模块20安装在壳体110的外侧底部。
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沿竖向设置的背板、以及围合在背板的边缘的中框。中框沿背板的上下左右边缘延伸,中框向前超出背板,从而在背板在中框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灯板反射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组的安装腔。下前壳固定在中框的下边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为一个整体,壳体110的前侧面上形成有向前凸出的边框,边框沿壳体110的上下左右边缘延伸,边框向前超出背板,从而在背板在边框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灯板、反射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组的安装腔。下前壳固定在边框的底部上或者下前壳为中框的一部分。
灯板为LED灯板,LED灯板贴合在安装腔的底面上,LED灯板向前朝向光学膜片组发出白色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在上下方向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混光距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源和光学膜片组在上下方向上贴合。
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背光源的前方,并与背光源之间具有间隔,用于提高光源的均匀性以及增强光源的亮度。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扩散板以及多个膜片。多个膜片包括增光片以及多个棱镜片,或者多个膜片包括多个棱镜片。
显示面板120位于光学膜片组的前方,光学膜片组中的光线向前传递至显示面板120,显示面板120中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刺激而发生偏转,降低光学膜片组发射至液晶面板中光线的通过率,进而将光线投射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中形成图像。
壳体110还包括后盖,后盖盖合于背板的背面,后盖的前侧和背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腔室。该腔室内设置有主板、电源板及其它驱动单元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位于后盖的围合范围内,以通过后盖保护后盖内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电控连接显示面板120,并位于壳体110内,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显示面板120工作。
其中,主板主要用于对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电源板单独设置或集成在主板上,并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其它驱动单元包括扬声器及插排等。扬声器设置于背板背面,主要用于与显示面板120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插排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或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排集成在主板上。其它驱动单元可以为遥控模块或语音模块等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拾音模块在显示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拾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6,拾音模块20包括拾音壳体210以及设置于拾音壳体210内拾音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拾音壳体210固定壳体110的底端,并向下超出壳体110。拾音壳体210上开设有拾音孔211,拾音电路板上的拾音器(mic),声波从前向后传递至拾音壳体210,穿过拾音孔211后,传递至拾音器,而在拾音器上将声波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传递至驱动部件,而控制显示主体10工作。
拾音模块20位于显示主体10左右方向的中部,以更好的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更好的实现语音交互。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8,底座30固定在显示主体10的背面,以用于支撑显示主体10。底座30包括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件310、以及从支撑件310上向上延伸的支撑柱320;支撑柱32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10的背面,支撑柱320的下端向下超出壳体110和拾音模块20,以将显示主体10支撑在支撑面(桌面、底面)上。
本实施例中,底座30设置有一个,单个底座3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显示主体10的中部,以保证显示主体10支撑在底座30上后,显示主体10在左右方向上平稳。显示主体10的竖向投影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支撑件310上,以使得显示主体10在前后方向上平稳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座30和拾音模块20在左右方向上均位于显示主体10中部,而使得拾音模块20向后的投影落入支撑柱3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0和拾音模块20在左右方向上均偏离显示主体10中部,拾音模块20向后的投影落入支撑柱320上。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10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支撑件310的底面上设置有缓冲垫,以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10能够为沿前后延伸的杆状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10为环状等能够平稳放置的结构。
支撑柱320的前侧面包括连接段321、以及连接在连接段321下端的延伸段322;连接段321连接在壳体110的背面,延伸段322的下端连接在支撑件310上。延伸段32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110的底端和支撑件310之间。
延伸段322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延伸段322向下向后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段322向下向前延伸。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20为中空结构,以减轻支撑柱320的重量,并节省材料。支撑柱320中空,使得支撑柱320内形成有中空的容置腔323。支撑柱320包括前侧壁324、设置于前侧壁324后方的后侧壁325、以及两左右侧壁326。两左右侧壁326设置在前侧壁324和后侧壁325的左右两侧,且左右侧壁326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对应前侧壁324和后侧壁325的左右两端。前侧壁324、后侧壁325、以及两左右侧壁326围合形成中空的容置腔323。连接段321、以及延伸段322形成于前侧壁324的前侧面上。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前侧壁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后侧壁的示意图。
参阅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延伸段322上开设有通孔327,以使得朝向延伸段322传播的声波,能够从通孔327穿过而进入至容置腔323上。即前侧壁324上的延伸段322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327。
支撑柱320的后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穿孔328,穿孔328贯穿至容置腔323;穿孔328开设于后侧壁32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11,支撑柱320上设置有吸音结构40;吸音结构40在方向上位于壳体110的底端和支撑件310之间,吸音结构40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延伸段322传播的声波,以能够有效的避免朝向支撑柱320传播的声波反射至拾音模块20。
吸音结构40为吸音海绵或绒布制成,以使得吸音结构40能够起到吸收声波,起到消音的作用。吸音结构40朝向延伸段322的一面呈波浪形,以使得吸音结构40的用于吸音的一面能够起到更好的吸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20内形成有中空的容置腔323,吸音结构40固定在容置腔323内;延伸段322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327,以用于声波穿过通孔327后,传播至吸音结构40,而被吸音结构40吸收和缓冲。
通孔327在延伸段322上沿上下和左右方向均间隔布置有多个;通孔327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覆盖吸音结构40,从而使得朝向延伸段322传播的声波能够充分的穿过支撑柱320的前侧面而进入至支撑柱320内的容置腔323内。
吸音结构40朝向延伸段322的一面和容置腔323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隔,而使得穿孔328进入至容置腔323内的声波在该间隔内扩散后,传播至吸音结构40上,以使得吸音结构40能够更好的吸收声波。
支撑柱320的后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穿孔328,穿孔328贯穿至容置腔323;吸音结构40背向延伸段322的一面贴合于容置腔323的后侧面上,以使得吸音结构40在吸收声波后,吸音结构40上还具有振动时,振动能够通过该穿孔328向后穿出支撑柱320,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声波向前传播。
穿孔328于支撑柱320的后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穿孔328位于吸音结构40的覆盖范围内,以在保证吸音结构40上的震动能够通过穿孔328穿出时,有效的避免杂物从穿孔328进入至支撑柱320内。吸音结构40粘贴或固定在容置腔的后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音结构40固定于支撑柱320上,且吸音结构40的前侧面暴露于支撑柱320的前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结构40固定在支撑柱320的前侧面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延伸段322上形成有窗口,而使得支撑柱320内额吸音结构40的前侧暴露。
本实用新型中,拾音模块20电连接驱动部件,以用于语音交互。驱动部件电控连接显示面板120,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显示装置的工作,从而控制显示面板120显示不同的视频信息。
拾音模块20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壳体110底端,底座30包括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件310、以及从支撑件310上向上延伸的支撑柱320;支撑柱32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10的背面;支撑柱320的下端向下超出壳体110和拾音模块20。支撑柱320的延伸段32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110的底端和支撑件310之间;延伸段322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支撑柱320上设置有吸音结构40;吸音结构40在方向上位于壳体110的底端和支撑件310之间,吸音结构40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延伸段322传播的声波。从而在用户和拾音模块20进行语音交互时,部分声波从前向后直接传递至拾音模块20;另一部传递至支撑柱320的声波,被吸音结构40吸收,从而避免在拾音模块20形成回声效果,有效的保证拾音模块20正常的进行语音识别。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前侧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电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
拾音模块,其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以用于语音交互;所述拾音模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
底座,包括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件、以及从所述支撑件上向上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向下超出所述壳体和所述拾音模块;所述拾音模块向后的投影落入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前侧面包括连接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下端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延伸段在从上至下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吸音结构;所述吸音结构在方向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吸音结构构造为能够吸收朝向所述延伸段传播的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内形成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吸音结构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延伸段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以用于声波穿过所述通孔后,传播至所述吸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结构为吸音海绵或绒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结构朝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呈波浪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结构朝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和所述容置腔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所述延伸段上沿上下和左右方向均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通孔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覆盖所述吸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后侧面上开设有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贯穿至所述容置腔;所述吸音结构背向所述延伸段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于所述支撑柱的后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穿孔位于所述吸音结构的覆盖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结构粘贴或固定在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吸音结构的前侧面暴露于所述支撑柱的前侧面。
CN202322903596.3U 2023-10-27 2023-10-27 显示装置 Active CN221283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3596.3U CN221283240U (zh) 2023-10-27 2023-10-2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3596.3U CN221283240U (zh) 2023-10-27 2023-10-2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3240U true CN221283240U (zh) 2024-07-05

Family

ID=9169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03596.3U Active CN221283240U (zh) 2023-10-27 2023-10-2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83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21794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WO2006070645A1 (ja) 光源の支持構造、この支持構造を備える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267577A (ja) 薄型表示装置
EP2670150B1 (en) Display apparatus
EP390800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peaker
CN221283240U (zh) 显示装置
JP4923490B2 (ja) 表示装置
JP4569574B2 (ja)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WO2021036310A1 (zh) 显示设备
JP3603885B2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KR101014425B1 (ko) 양면 라이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9811326U (zh) 显示装置
JP2012068328A (ja) 表示装置
CN219999830U (zh) 一种安装边框、边框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CN221127362U (zh) 显示装置
CN217770279U (zh) 显示设备及其条形音箱
CN209767687U (zh) 一种电视后壳安装结构及其电视机
CN217693597U (zh) 显示设备及其条形音箱
JP2019003212A (ja) 表示装置
JP2005070660A (ja) 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CN217770283U (zh) 显示装置后壳及显示装置
CN215815114U (zh) 显示装置
CN220556539U (zh) 显示装置
CN216134558U (zh) 条形音箱及显示设备
CN216057392U (zh) 条形音箱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