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72836U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72836U CN221272836U CN202322951920.9U CN202322951920U CN221272836U CN 221272836 U CN221272836 U CN 221272836U CN 202322951920 U CN202322951920 U CN 202322951920U CN 221272836 U CN221272836 U CN 221272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image
- display
- unit
- h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91 p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系统,能够应用于交通工具。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不仅能够为座舱内的乘客提供智能化的视觉体验,还能够兼顾座舱的美观性。该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安装在座舱的仪表台中,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图像放大单元、视窗单元和外壳。图像生成单元、图像放大单元、视窗单元用于生成人眼观看的虚像。外壳用于包裹图像生成单元和图像放大单元。其中,第三表面远离第四表面的一端与视窗单元的上边沿连接、第四表面远离第三表面的一端与视窗单元的下边沿连接,使显示装置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封闭整体,同时,第一表面包裹在内部空间中。第一驱动装置用于调整显示装置的状态为收纳状态或显示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及智能汽车驾驶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应用需求已从简单的交通工具提升为具备一定信息获取和娱乐享受的生活空间,其中,车载显示技术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通过在汽车内安装车载显示装置,使车内乘客能够通过车载显示装置获取信息或进行娱乐观影等活动,从而提供了座舱空间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在一些座舱内,显示装置安装在汽车仪表台上,如何兼顾仪表台的美观和保证显示装置的功能,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不仅能够为座舱内的乘客提供智能化的视觉体验,还能够兼顾座舱的美观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安装在座舱的仪表台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图像放大单元、视窗单元和外壳,所述视窗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外壳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紧密连接,其中: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向所述视窗单元出射第一成像光,所述第一成像光用于生成第一虚像;所述视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反射来自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并从所述第一表面透射来自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第二表面,以使人眼通过所述第二表面出射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观看所述第一虚像;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视窗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视窗单元;所述外壳,用于包裹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和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视窗单元的上边沿连接、所述第四表面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与所述视窗单元的下边沿连接,使所述显示装置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封闭整体,所述视窗单元的第一表面包裹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状态为收纳状态或显示状态,其中,所述收纳状态为所述第二表面嵌入至所述仪表台中,以使所述第三表面构成所述仪表台的膝盖护板的一部分,使所述第四表面构成所述仪表台的台面的一部分,所述显示状态为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仪表台的膝盖护板分离,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仪表台的台面分离,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人眼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显示装置可以安装在主驾驶的仪表台中,或者安装在副驾驶的仪表台中,或者安装在主驾驶的仪表台和副驾驶的仪表台中,本申请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可以是自动对显示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也可以是基于用户的手动操作对显示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示例性地,当显示系统自动对显示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时,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通过电动、磁动等方式实现的,此时,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或者磁体等。例如,当通过一些探测器探测到用户乘坐在座椅上之后,第一驱动装置启动自动切换,使得收纳进驾驶台的显示装置从驾驶台内移出,状态改变为显示状态。显示系统手动对显示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时,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手动摇杆、手动转动阀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显示装置处于显示状态时,不一定会向用户提供显示图像,这取决于显示装置是否加载了图像源或视频源,或者,取决于用户是否需要观看等。例如,在一些场景中,当检测到用户坐在座椅上后,显示系统会自动将显示装置的状态改变为显示状态,当用户想要观看图像或者视频时,用户向显示装置提供视频源,或者用户开启显示装置连接的视频源等,此时,显示装置向用户提供显示图像。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当显示装置为收纳状态时,用户不使用该显示装置观看视频和图像,显示装置收纳在仪表台中,从而节省了仪表台的空间,同时收纳在仪表台中,进一步对显示装置的视窗单元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刮花等损害。同时,收纳状态的显示装置还能在出现安全事故时,不对用户造成二次伤害。当显示装置为显示状态时,用户通过从视窗单元的第二表面出射的成像光,观看视频图像,以满足用户的智能化座舱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连接处的弧度与所述膝盖护板至所述的台面的弧度相同。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使显示装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与膝盖护板和仪表台表面形成浑然一体的效果,提升了座舱系统的美观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显示状态时,所述台面与用于收纳所述显示装置的位置呈现台阶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显示装置内部或者所述仪表台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单元工作;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在工作时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状态为收纳状态或显示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将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角度调节为第二角度,以使用户通过所述视窗单元在所述第二角度下观看所述第一虚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显示装置的角度(包括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是显示装置的俯仰角,当显示装置从第一角度调节为第二角度时,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摇动,类似“点头”效果;或者,显示装置的角度可以是显示装置的摇摆角(或者称为水平偏角),当显示装置从第一角度调节为第二角度时,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摇动,类似“摇头”效果;或者,显示装置的角度可以是显示装置的俯仰角和摇摆角同时改变,当显示装置从第一角度调节为第二角度时,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在整个空间角度上的调整。
在本申请方案中,可以根据第一驱动装置的功能实现显示装置角度的自动调节或者手动调节,当实现显示装置角度的自动调节时,能够提升车载显示系统的智能化性能,进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一获取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获取装置和所述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第一获取装置,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角度下时,获取包含所述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所述处理装置,基于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第一调节量,并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调节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节量将所述第一角度调节为所述第二角度。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能够根据包含人眼的一张或者多张图像生成角度调节量,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能够根据人眼实现自动调节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还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角度下时,获取包含所述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所述处理装置,还基于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生成第二调节量,并向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发送所述第二调节量;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节量生成对应尺寸的图像,并出射第二成像光;所述视窗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至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并透射来自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以使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视窗单元在所述第二角度下观看所述第二成像光形成的第二虚像;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视窗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至所述视窗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系统,不仅能够调节显示装置的角度,还能够进一步根据一张或者多张第二图像计算虚像的尺寸,从而保证用户能够在角度无法调整时(例如到达显示装置角度调整的极限)观看到完整的虚像,进一步提升了显示系统性能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二获取装置、座椅和第二驱动装置,用户乘坐在所述座椅上观看所述第一虚像,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座椅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用户信息;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与所述人眼的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生成第三调节量,并向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所述第三调节量,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为所述显示装置的视窗单元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座舱的地面的高度,所述人眼的高度为所述人眼相对于所述座舱地面的高度,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与人眼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满足所述用户在观看所述第一虚像时处于观看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节量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观看角度θ的取值范围为-1.5°≤θ1≤0°。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显示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座椅的高度,以实现调节显示装置的高度与人眼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的目的,满足用户在观看显示装置的虚像时处于观看角度范围内,提升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人眼的高度、所述用户的身高、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和所述用户的体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显示系统中。该处理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单元和/或模块。该处理设备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或者,该处理设备可以为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对于该处理设备所涉及的获取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可以理解为处理器接收、输入等操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处理设备与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获取用户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舱系统,该座舱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显示系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系统。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有益效果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显示系统100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01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1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1处于显示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系统5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竖直方向上调节第一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人眼位置调整与显示装置101角度旋转的效果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水平方向上调节第一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同时调节第一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眼深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系统1100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一种可能的功能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作出以下说明。
第一、在下文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文字说明或者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为不同成像光生成的虚像,例如第一调节量、第二调节量和第三调节量用于分别区分角度调节下的调节量、画幅调节下的调节量和座椅高度的调节量。
第二、下文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单元。
第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例证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第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成像光是指携带有图像(或图像信息)的光,用于生成图像,也可以称为图像光等。
第五、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经稍微夸大了各个光学元件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光学元件形状通过实施例的方式示出,并且,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照比例绘制。
第六、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申请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对车载显示的需求逐渐增多,例如,为长时间乘车人员提供游戏、观影等娱乐服务。或者,为办公人员提供私密的办公显示环境等。
为了提供车载显示功能,直接安装显示屏是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将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安装在座舱仪表台上,供车内人员使用,然而,此类显示设备观看的图像与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相关,想要实现大尺寸画幅的观看体验,需要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较大,不仅成本较高,还造成车内空间的拥挤。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用户大画幅、远距的视觉体验,同时,由于体积较小,还能够在用户不使用时隐藏在仪表台的内部空间中,节省了车内空间。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显示系统100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系统100中包括设置在仪表台102上的显示装置101和驱动装置103。其中,显示装置101能够通过外部视频信号(也可以称为信号源)的输入,生成远距离的放大虚像,提供观看者大画幅、远距的视觉体验,满足用户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其中,显示装置101可以是出厂前安装在仪表台上的。或者,还可以在出厂后通过改装仪表台后,安装在仪表台上,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交通工具:轿车、卡车、公共汽车、船、飞机、直升飞机、娱乐车、火车等。
在本申请方案中,显示装置101可以设置在主驾驶的仪表台上,或者设置在副驾驶的仪表台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主驾驶的仪表台和副驾驶的仪表台上,本申请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从主驾驶延伸至副驾驶的仪表台,显示装置101设置在主驾驶的仪表台上,或者设置在副驾驶的仪表台上,是指显示装置101安装在主驾驶附近或者副驾驶附近的仪表台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01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a)为显示装置101的侧面结构透视图,图2中的(b)为显示装置101的主视图,图2中的(c)为显示装置10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1包括图像生成单元201、视窗单元202、图像放大单元203和外壳204(也称为保护壳、外部壳体等)。视窗单元202包括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22,外壳204包括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其中,第三表面214的一端与视窗单元202的上边沿连接,第三表面214的另一端与第四表面224的一端紧密连接(即在图2中的连接处连接),第四表面224的另一端与视窗单元202的下边沿连接,使得视窗单元202的第二表面222与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围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图像生成单元201和图像放大单元203布置在该内部空中。具体地,当显示装置101工作时,图像生成单元201用于向视窗单元202的第一表面212出射成像光,成像光在视窗单元202的第一表面212反射后,传输至图像放大单元203的表面,经过图像放大单元203反射后,再次到达第一表面212,并透射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22后进入人眼,使得人眼可以看到位于像面处的虚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可以是外壳204的两个表面,此时,外壳204为一个完整的壳体,例如通过注塑模具工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或者,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分别为外壳204的部分壳体的表面,此时,外壳204可以拆分为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即外壳204不再为一个完整的壳体。当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分别为部分壳体对应的表面时,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紧密相连,可以是指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紧密相连,例如通过特定的胶水粘贴在一起,此时,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之间没有其他连接结构。换句话说,图2中的连接处仅用于表示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紧密相连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分界处。或者,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紧密相连,可以是指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通过其他连接结构紧密相连,例如通过装饰条、或者作为壳体204的另一小部分壳体,将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固定在一起。此时,图2中的连接处用于表示连接第三表面214对应的一部分壳体和第四表面224对应的另一部分壳体的连接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1的状态包括收纳状态和显示状态。第一驱动装置103用于将显示装置101从收纳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或者从显示状态调整为收纳状态。
具体地,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收纳状态时,视窗单元202的第二表面222嵌入至仪表台102中,以使第三表面214构成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的一部分,使第四表面224构成仪表台102的台面的一部分。示例性地,当用户不使用显示装置101观看图像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例如手机应用程序,或者通过操作位于仪表台102上的控制按钮控制显示装置101从显示状态调整为收纳状态。或者,长时间检测不到人眼或者用户时,显示系统10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03(例如通过处理装置发送的指令等控制)自动从显示状态调整为收纳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收纳状态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14和第四表面224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可以与对应的仪表台102的表面不完全贴合。换句话说,第三表面214可以与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不完全贴合,或者第四表面224可以与仪表台102的台面不完全贴合,或者第三表面214与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不完全贴合的同时,第四表面224与仪表台102的台面也不完全贴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三表面214与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完全贴合的同时,第四表面224与仪表台102的台面完全贴合。此时,第三表面214至第四表面224连接处的弧度与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至仪表台102台面的弧度相同,如图3所示。相比于不完全贴合的情况,当显示装置101完全嵌入时,可以使显示装置101的造型与仪表台102的设计耦合起来,能够实现车内造型的完美统一。
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显示状态时,第三表面214与仪表台102的膝盖护板分离,第四表面224与仪表台的台面分离,以使第二表面222与人眼相对。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使用显示装置101观看图像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或者控制按钮等控制显示装置101从收纳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或者,当检测到人眼或者用户时(此时用户可以不使用该显示装置),显示系统100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03自动从收纳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装置101在收纳状态时会占用仪表台102的内部空间,因此,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显示状态时,显示装置101从仪表台102中移出,使得仪表台102的台面与用于收纳显示装置101的位置呈现台阶面,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收纳状态和显示状态仅用于定义显示装置101的空间状态,不应该狭隘的理解为显示状态一定会为用户提供可供观看的图像。换句话说,即使显示装置101处于收纳状态,显示装置101仍然可以继续工作;或者即使显示装置101处于显示状态,显示装置101也可以不工作,仅仅表现为从仪表台中展开,从而外漏在座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03对显示装置101的状态调整可以是基于连接单元205实现的。此时,显示装置101还包括连接单元205。可选地,连接单元205可以为旋转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旋转轴、一个或者多个旋转支架、一个或者多个旋转齿轮等)和移动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滑轨、升降台等)中的至少一项,能够在第一驱动装置103的调节下,整体调整显示装置200的状态。示例性地,当第一驱动装置103将显示装置101由收纳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时,若连接单元205为旋转部件,此时,显示装置101将仪表台102中转出,直到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后停止。若连接单元205为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时,可以是第一驱动装置103先驱动移动部件使得显示装置101从仪表台中移出(例如滑出或者升起),随后再驱动旋转部件使得显示装置101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后停止。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03与连接单元205通过阻尼结构连接,其中,阻尼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铰链、阻尼器、齿轮等。或者,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03与连接单元205通过磁连接。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03可以为自动装置(例如电动、磁动等)或手动装置。示例性地,当第一驱动装置103与连接单元205通过阻尼结构连接,且第一驱动装置103为自动装置时,第一驱动装置103可以是电机,电机驱动连接单元205工作,从而调整显示装置101的状态。或者,第一驱动装置103可以是永磁体,永磁体驱动连接单元205(例如磁线圈)工作,从而调整显示装置101的状态。或者,当第一驱动装置103为手动装置时,第一驱动装置103可以通过用户操作连接单元205,从而调整显示装置101的状态。
当第一驱动装置103为自动装置时,自动装置可以布置在显示装置101的内部空间中,或者布置在显示装置101的外部,例如仪表台中,或者显示装置101的壳体外部的表面上,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100可以不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3,例如,通过用户手动按压显示装置101的外壳,实现显示装置101的旋转。示例性地,当用户需要将显示装置103从收纳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时,用户通过向下按压第四表面224,此时,该向下按压的力驱动连接部件205旋转,使得第三表面214和视窗单元202翘起,随后,通过双手或单手协助显示装置101将其固定在诸如卡槽等固定装置上,供用户使用。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03与连接单元205并没有明显的连接关系,例如连接单元205为旋转部件时,第一驱动装置103可以是连接单元205的旋转手柄或旋转齿轮等,此时可以视为第一驱动装置103直接驱动显示装置101旋转,或者,视为连接单元205直接驱动显示装置101旋转。
可选地,图像生成单元20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器、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器、采用miniLED的显示技术的显示器、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on,DLP)显示器或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显示器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地,图像放大单元203为自由曲面镜,或者非自由曲面镜,例如球面镜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适用于本申请显示系统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例,即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中的图像生成单元201的位置还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布置在图像放大单元203的后方,此时,图像生成单元201出射的成像光透射图像放大单元203后入射在视窗单元202的表面上,经过视窗单元202反射后入射至图像放大单元203,随后再次经过图像放大单元203反射至视窗单元202并透射视窗单元202后,进入人眼。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系统500的示意性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显示系统500是以上述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如图5所示,显示系统500包括显示装置101、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获取装置510和处理装置520。其中,第一获取装置510与处理装置520相连,处理装置520与第一驱动装置103相连。具体地,第一获取装置510用于当显示装置101处于第一角度下时,获取包含用户的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并向处理装置520发送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处理装置520基于接收到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第一调节量,并向第一驱动装置103发送第一调节量。显示装置101和第一驱动装置103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图2中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获取装置510可以是座舱内的传感器,例如第一获取装置510可以是布置于座舱顶上或者布置于显示装置101外壳上的图像传感器等。当第一获取装置510为布置在座舱顶上的图像传感器时,第一获取装置510可以布置在用户的人眼正前方,用于拍摄包含人眼正面的一张或者多张第一图像;或者第一获取装置510可以布置在用户的侧脸方向,用于拍摄包含人眼侧视图的一张或者多张第一图像。当第一获取装置510为布置在显示装置101外壳上的图像传感器时,第一获取装置510可以布置在视窗单元202上方的外壳上(如图5所示),用于拍摄包含人眼正面的一张或者多张第一图像。
可选地,处理装置520可以是布置于座舱中或者布置于显示装置101外壳上的处理器等。当处理装置520位布置在座舱中的处理器时,该处理器可以是控制座舱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当处理装置520位于显示装置101的外壳上时,可以布置在位于外壳上的第一获取装置510的旁边,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处理装置520与第一获取装置510连接方式,处理装置520与第一驱动装置103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均可以是通过有线链路相连,或者通过无线链路相连,既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网络设备、控制器等间接相连,使得处理装置520通过相连的链路与第一获取装置510或第一驱动装置103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一张第一图像时,处理装置520基于接收到的一张第一图像确定第一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并基于第一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生成第一调节量,其中,第一人眼位置为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具体地,当第一人眼位置为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时,图6中的(a)示出了第一图像中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上方和下方的示意图,其中,竖直方向为图6所示的y方向,此时,处理装置520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确定第一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d或者距离d'(即第一人眼位置的y坐标与理想人眼位置的y坐标的差值),并根据距离d或者距离d'生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的第一调节量Δθ,并将该第一调节量Δθ发送给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驱动装置103根据第一调节量Δθ驱动连接单元205旋转Δθ,完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使得调节角度后的图像中的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基本重合,如图6中的(b)所示。当第一人眼位置为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时,若以理想人眼位置作为距离为0的坐标轴,当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上方时,可以将距离d设置为正值,显示装置101在调节角度时实现“抬头”效果。当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下方时,将距离d'设置为负值,显示装置101在调节角度时实现“低头”效果。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当第一人眼位置从位置1调整为位置2后,由于第一人眼位置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向上,因此,显示装置101实现抬头效果。
当第一人眼位置为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时,图8中的(a)示出了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左边和右边的示意图,其中,水平方向为图8所示的x方向,此时,处理装置520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确定第一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或者距离d'(即第一人眼位置的x坐标与理想人眼位置的x坐标的差值),并根据该距离d计算生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的第一调节量Δθ,并将该第一调节量Δθ发送给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驱动装置103根据第一调节量Δθ驱动连接单元205旋转Δθ,完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使得调节角度后的图像中的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基本重合,如图8中的(b)所示。当第一人眼位置为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时,可以设置理想人眼位置的左侧为负,理想人眼位置的左侧为正。即当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左边时,距离d为负值,显示装置101在调节角度时实现向左“摇头”效果。当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右边时,距离d'为正值,显示装置101在调节角度时实现向右“摇头”效果。
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一张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人眼位置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同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存在变化,例如,图9中的(a)所示,第一人眼位置位于理想人眼位置的左上方时,处理装置520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确定第一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d1和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2,并根据距离d1和d2计算生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的第一调节量Δθ,并将该第一调节量Δθ发送给第一驱动装置103,第一驱动装置103根据第一调节量Δθ驱动连接单元205旋转Δθ,完成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使得调节角度后的图像中的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基本重合,如图9中的(b)所示。
一般来说,在实际角度调整过程中,由于连接单元205的旋转过程,或者处理装置520的计算过程,或者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第一图像的过程均存在误差,因此,本申请所描述的调节角度后的图像中的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基本重合是指,调整角度后的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之间的距离(包括上述所说的竖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中的至少一个)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图6中,由于第一人眼位置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仅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存在变动,因此,处理装置520获取的第一人眼位置为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值。当第一图像为矩形时,该竖直方向可以理解为矩形的短边方向。在图8中,第一人眼位置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仅在水平方向上的坐标存在变动,因此,处理装置520获取的第一人眼位置为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水平方向上的坐标值,当第一图像为矩形时,该水平方向可以理解为沿矩形的长边方向。在图9中,第一人眼位置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坐标均有变动,因此,处理装置520获取的第一人眼位置通过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第一图像边沿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坐标值共同确定。此外,在本申请方案中,理想人眼位置为第一图像的中心位置。即理想人眼位置距离第一图像的上下两边沿的距离相同,同时,理想人眼位置距离第一图像的左右两边沿的距离相同。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图6、图8和图9中,均是以第一图像的下边沿为y=0的轴,以第一图像的左边沿为x=0的轴,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此。换句话说,在本申请的说明中,均是以矩形的长边作为水平方向,矩形图像的短边作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仅为了说明的便利性,也可以称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因此,本申请并不限定坐标轴的定位与上述示例图严格相同,只要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采用同一图像坐标计算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获取装置获取510的图像(包括上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以及下述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一张或者多张第三图像)为用户的正视图,例如图像中包含用户双眼时,人眼位置(包括上述第一人眼位置,和下述第二人眼位置)可以理解为双眼连线的中点,或者用户的眉心位置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图像(包括上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以及下述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一张或者多张第三图像)为用户侧视图时,人眼位置可以理解为该侧视图中,人眼相对于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6、图8和图9均是以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用户的正视图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多张第一图像时,处理装置520基于接收到的多张第一图像确定第二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并基于第二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生成第一调节量,其中,第二人眼位置是根据多张第一图像中的每张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对应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确定的。可选地,第二人眼位置可以是多张第一图像中人眼相对于对应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的平均值、方差、均方差、中位数等,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当第一获取装置510向处理装置520发送了10张第一图像,且第二人眼位置采用平均值表示时,处理装置520计算出每张第一图像中人眼位置后,将10张第一图像的10个人眼位置计算平均值得到第二人眼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多张第一图像的每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可以是上述图6中所示的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或者,如图8所示的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的水平方向上变化,或者如图9所示的相对于理想人眼位置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化,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当计算多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和理想人眼位置的差值时,总是通过第一图像中的实际的人眼位置减去理想人眼位置或者总是通过理想人眼位置减去实际的人眼位置计算的。
此外,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安装在交通工具的仪表台中,当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通常存在颠簸情况,例如汽车行驶的路况不佳的公路上,飞机穿越气流层等。为了不使显示装置101频繁调节角度,导致用户观看产生眩晕和疲劳,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只有当处理装置520判断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同时判断第二人眼位置为用户主动调整的人眼位置时,显示系统才触发角度调节的流程,处理装置520才生成第一调节量Δθ,或者,才会向第一驱动装置103发送第一调节量Δθ即。其中,处理装置520判断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即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的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处理装置520判断第二人眼位置为用户主动调整的人眼位置,是指多张第一图像是在稳定状态下获取的。其中,稳定状态定义为多张第一图像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的,且同时每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相对于对应图像边沿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换句话说,第一获取装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多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范围是指在该第一预设时间内人眼位置的预设变化范围(例如坐标的变化值)。示例性地,可以理解为在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获取的多张第一图像中,相邻的两张第一图像中后获取的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相对于前一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的变化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或者可以理解为多张第一图像中人眼位置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510将实时获取的第一图像发送给处理装置520后,处理装置520先判断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人眼位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后,处理装置520判断在该第一预设时间段中的人眼位置是用户主动调整的位置,例如用户改变坐姿后人眼位置发生改变,而非由于座舱所引起的被动抖动。若处理装置520继续判断生成的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处理装置520生成第一调节量,从而触发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进行调整。可以理解的是,当稳定状态下获取的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小于第一阈值时,显示装置101不进行调节,此时,处理装置可以舍弃计算的第二人眼位置,并直到计算出下一个稳定状态下的第二人眼位置与理想人眼位置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才触发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通过第一阈值的设置,可以使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不再过于频繁,从而确保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一预设范围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是变化的值。具体地,当第一预设时间为固定值时,可以是显示系统在出厂时预设的,或者,可以是处理装置520根据一段时间的用户使用习惯,采用机器学习或者大数据等算法生成的等,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0.8s~3s。当第一预设时间为变化的值时,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设置显示装置101的座舱所处环境等灵活调整,其中,座舱所处的环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座舱的亮度、座舱的姿态(例如汽车行驶的路况、车辆导航信息等)。例如,当座舱所述的环境光较为昏暗时,处理设备520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的第二人眼位置的准确性较差,此时,可以将第一预设时间设置的较长一些,以规避计算中的误差。又例如,当汽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时,由于汽车颠簸的可能性较小,或者,用户坐姿调整的频率较低,或者,处理装置520根据导航信息获知汽车未来还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较长时间等,此时,处理装置520可以适当设置较长的第一预设时间。当第一预设范围为固定值时,可以是显示系统在出厂时预设在处理设备520中的,或者,可以是处理装置520根据用户使用习惯,采用机器学习或者大数据等算法生成的等,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5cm~7cm。当第一预设范围为变化的值时,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座舱所处环境等灵活调整。例如,当汽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时,可以将第一预设范围调整的较大,从而较为容易的区分出用户的姿态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中,处理装置520还可以停止计算第一调整量Δθ一段时间,也可以认为即使处理装置520计算了第一调整量Δθ,但不会向调节装置发送;或者,还可以认为处理装置520舍弃了该段时间内收到的多张第一图像的数据。例如,对于飞机座舱,处理装置520可以提前获知飞行环境,例如某段飞行距离存在较强的气流,此时,处理装置520可以根据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气流的长度,计算出穿过该气流所用的时间,并在该时间内停止调整显示装置101的角度。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第二人眼位置,可以提升人眼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显示装置角度调节的准确性。当通过稳定状态下的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第二人眼位置,且采用第一阈值判断是否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过滤座舱显示系统存在的抖动情况的同时,使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在触发条件(即将上述第一阈值作为触发条件)下进行,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角度调节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显示系统500的可靠性,可选地,显示系统500还包括第二获取装置530,第二获取装置530用于获取显示装置101所处的环境信息,例如座舱姿态(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行驶的路况、车辆的导航信息等)、座舱的亮度、显示装置101的温度等,使得处理装置520可以根据环境信息进一步判断获取的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具体地,当处理装置520根据环境信息判断生成的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较低时,处理装置520舍弃当前的第二人眼位置,重新根据接收的多张第一图像继续计算可信度较高的第二人眼位置。示例性地,当处理装置520根据座舱姿态判断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时,第二获取装置530可以是用于探测路况的激光雷达设备或者用于导航线路的导航设备等。此时,处理装置530可以生成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路况信息,将该实际路况信息与理想路况信息进行比值,得到路况可信度系数,当该路况可信度系数大于或者等于0.5时,处理装置520认为该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二人眼位置是可信的。示例性地,当处理装置520根据座舱的亮度判断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时,第二获取装置530可以是亮度探测器。此时,处理装置530可以生成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亮度信息,将该亮度信息与理想亮度信息进行比值,得到亮度可信度系数,当该亮度可信度系数大于或者等于0.5时,处理装置520认为该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二人眼位置是可信的。示例性地,当处理装置520根据显示装置101的温度判断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时,第二获取装置530可以是温度探测器。此时,处理装置530可以根据获取多张第一图像时显示装置101的温度,判断该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二人眼位置是否可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环境信息仅为示例而非限定,本申请不限于此,影响第二人眼位置可信度的显示装置101的其他信息,或者座舱的其他信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处理装置520还可以根据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第一图像的信息进行可信度的判断,此时,显示系统500可以不包括上述第二获取装置530。示例性地,处理装置530可以生成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色彩度信息,将该色彩度信息与理想色彩度信息进行比值,得到色彩可信度系数,当该色彩可信度系数大于或者等于0.5时,处理装置520认为该多张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二人眼位置是可信的。或者,处理装置530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包括上述第一人眼位置和第二人眼位置)不可信,例如,处理装置530判断多张第一图像中的用户佩戴墨镜等遮挡物导致生成的人眼位置不准确。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处理装置判断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系统的可靠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场景中,即使显示装置101已经将角度调整的比较完美,但用户可能还无法观看到完整的虚像,例如,用户距离显示装置101较近时,或者,用户太高,太偏等情况,角度调节仅能使用户在显示装置101的眼盒内看到局部的图像,此时,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系统500还能够对画幅进行调解。具体地,第一获取装置510还用于当显示装置101处于第二角度下时,获取包含用户的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并向处理装置520发送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处理装置520还基于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生成第二调节量,并向图像生成单元201发送第二调节量。图像生成单元201根据第二调节量生成对应尺寸的图像,并出射第二成像光至视窗单元202。视窗单元202反射来自图像生成单元201的第二成像光至图像放大单元203,并透射来自图像放大单元203的第二成像光,以使用户通过视窗单元202在第二角度下观看第二成像光形成的完整虚像。图像放大单元203用于反射来自视窗单元202的第二成像光至视窗单元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一张第二图像时,处理装置520基于接收到的一张第二图像确定第一人眼深度,并基于第一人眼深度和第二人眼深度生成第二调节量,其中,第一人眼深度为获取该一张第二图像时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第二人眼深度为第三图像对应的人眼深度,第二人眼深度为获取第三图像时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该第三图像的获取时间在一张第二图像的获取时间之前,或者,第二人眼深度为预设的人眼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人眼深度对应不同的画幅大小,或者不同的人眼深度范围对应不同的画幅大小。因此,当处理装置520确定第一人眼深度后,可以根据第一人眼深度的值或者第一人眼深度所处的范围确定第一人眼深度对应的第一画幅尺寸,同时确定第二人眼深度对应的第二画幅尺寸,通过比较第一画幅尺寸和第二画幅尺寸,生成第二调节量,并将第二调节量发送给图像生成单元201,使得图像生成单元201出射该第二画幅尺寸对应的第二成像光。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人眼深度对应不同的画幅大小可以是虚像的画幅尺寸或者是图像生成单元201中的画幅尺寸,本申请不做限定。
此外,预设的人眼深度可以是该座舱显示系统出厂前设定的,或者,用户基于使用习惯调整的画幅对应的人眼深度,或者是处理装置502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等学习的人眼深度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多张第二图像时,处理装置520基于接收到的多张第二图像确定第三人眼深度,并基于第三人眼深度和第四人眼深度生成第二调节量,其中,第三人眼深度为获取该多张第二图像时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第四人眼深度为多张第三图像对应的人眼深度,第四人眼深度为获取多张第三图像时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该多张第三图像的获取时间在多张第二图像的获取时间之前,或者,第四人眼深度为预设的人眼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人眼深度可以分别是获取多张第二图像的每张第二图像时,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方差、均方差、中位数等,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当第一获取装置510向处理装置520发送了10张第二图像,且第三人眼深度采用平均值表示时,处理装置520计算出获取每张第二图像时的人眼深度后,将10张第二图像的10个人眼深度计算平均值得到第三人眼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人眼深度(包括文中的第一人眼深度至第四人眼深度)是人眼所在平面与视窗单元20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当获取的一张或多张图像中人眼为正视图时,由于该一张或多张图像存在深度信息,因此可以从深度信息中确定人眼深度。当获取的一张或多张图像中人眼为侧视图时,该一张或多张图像中的人眼深度可以通过图像中人眼与视窗单元202之间的距离d换算。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该图像为人眼侧视图,其中,人眼深度可以通过该图像中人眼所在平面与视窗单元202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
同样的,为了避免由于座舱抖动所引起的非必要画幅调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处理装置520判断第三人眼深度与第四人眼深度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也即第三人眼深度与第四人眼深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处理装置520基于第三人眼深度和第四人眼深度计算生成第二调节量。其中,多张第二图像和多张第三图像是在稳定状态下获取的。换句话说,多张第二图像和多张第三图像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同时,多张第二图像对应的多个人眼深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多张第三图像对应的多个人眼深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示例性地,多张第二图像对应的多个人眼深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张第二图像中后获取的第二图像中的人眼深度相对于前一张第二图像中的人眼深度的变化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或者可以理解为多张第二图像中人眼深度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同样地,多张第三图像对应的多个人眼深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张第三图像中后获取的第三图像中的人眼深度相对于前一张第三图像中的人眼深度的变化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或者可以理解为多张第三图像中人眼深度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510将实时获取的第二图像发送给处理装置520后,处理装置520先判断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多张第二图像的多个人眼深度的变化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后,处理装置520认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中的人眼深度是用户主动调整的,例如用户改变坐姿后人眼深度发生改变,而非由于座舱所引起的被动抖动。此时,处理装置520基于多个人眼深度生成第三人眼深度,若处理装置520继续判断生成的第三人眼深度与第四人眼深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处理装置520生成第二调节量,触发显示装置101的画幅发生变化。同时保存第四人眼深度,以用于下一次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当稳定状态下获取的第三人眼深度和第四人眼深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显示装置101不进行调节,此时,处理装置可以舍弃计算的第三人眼深度,并直到计算出下一个稳定状态下的第三人眼深度与第四人眼深度的差值满足第二阈值时,才触发显示装置101的画幅调节。
同样的,第二预设范围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是变化的值,第二预设范围的设置可以参考上述第一预设范围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处理装置520同样根据座舱所处的环境等停止计算第二调整量一段时间,可以参考上文中相关部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升显示系统500的可靠性,显示系统500可以通过第二获取装置530获取的显示装置101所处的环境信息,或者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多张第二图像的信息等判断获取的第三人眼深度的可信度,该过程与判断第二人眼位置的可信度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是,上述显示装置101的角度调节是基于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进行的,画幅调节是基于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一张或者多张第二图像进行的,由于第二图像是在显示装置位于第二角度下获取的,因此,换句话说,画幅调节可以进一步在角度调节的基础上提升用户体验。当然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系统500也可以先进行画幅调节,后进行角度调节,此时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一张或多张相同的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显示装置101的调整,包括角度和画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节用户乘坐的座椅,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系统的性能,丰富显示系统的使用场景。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系统1100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系统1100包括座椅1120、显示装置101、第一获取装置510、处理装置520、第三获取装置1110和第二驱动装置1130,用户乘坐在座椅1120上,第二驱动装置1130与座椅1120相连,第二驱动装置1130与处理装置520相连。其中,第三获取装置1110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向处理装置520发送用户信息。处理装置520用于根据用户信息,以及显示装置101的高度与人眼的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生成第三调节量,并向第二驱动装置1130发送第三调节量。显示装置101的高度为视窗单元202的中心相对于座舱地面的高度,人眼的高度为人眼相对于座舱地面的高度。其中,显示装置101的高度与人眼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满足用户在观看虚像时处于观看角度范围内。第二驱动装置1130用于根据第三调节量调节座椅1120的高度。
一般来说,当显示装置101处于显示状态后,显示装置101的高度将不再变化,因此,为了满足用户在观看虚像时处于观看角度范围内,需要将人眼高度调节到满足与显示装置101的高度处于大约等于相对高度的位置。换句话说,即为了保证用户的舒适观看,显示装置101的高度和人眼的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固定的。例如,如图11所示,若人眼高度为位置1时,由于满足与显示装置101的高度处于相对高度的人眼高度为位置2,因此,需要将座椅从高度1调节到高度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坐在座椅1120中后,第三获取装置1110获取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给处理装置520,处理装置520根据用户信息和相对高度,确定出座椅的高度的第三调节量ΔH1。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坐在座椅1120中后,第三获取装置1110获取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给处理装置520,处理装置520根据显示装置101的高度确定出人眼的目标高度,并根据用户信息和目标高度确定出座椅的高度的第三调节量ΔH1。随后,处理装置520向第二驱动装置1130发送调节消息,使第二驱动装置1130基于调节消息将座椅的高度调节ΔH1。例如,调节消息中包括具体的调节量,如调节量ΔH1。随后,第二驱动装置1130根据调节量ΔH1调节座椅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方案中,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用户的人眼高度、用户的身高、图像中人眼位置和用户的体重。其中,用户的人眼高度为人眼平视正前方时,人眼(或者人眼视线或者瞳孔中心等)相对于座舱地面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信息为用户的人眼高度、用户的身高、图像中人眼位置时,获取用户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上述第一获取装置510获取的,例如通过图像探测器,获取人眼高度、用户的身高、图像中人眼位置,此时,系统1100中可以不包括第三获取装置1110。当用户信息为用户的体重时,第三获取装置1110可以是压力探测器,用于探测用户的体重,并将体重信息发送给处理装置520。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中的电路主要包括包含主处理器(host CPU)1201,外部存储器接口1202,内部存储器1203,音频模块1204,视频模块1205,电源模块1206,无线通信模块1207,I/O接口1208、视频接口1209、显示电路1210和调制器1212等。其中,主处理器1201与其周边的元件,例如外部存储器接口1202,内部存储器1203,音频模块1204,视频模块1205,电源模块1206,无线通信模块1207,I/O接口1208、视频接口1209、显示电路1210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主处理器1201可以称为前端处理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电路图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其中,主处理器1201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主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主处理器12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处理器12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主处理器12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主处理器12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主处理器12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连接到主处理器1201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208。接口1208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等。上述I/O接口1208可以连接鼠标、触摸板、键盘、摄像头、扬声器/喇叭、麦克风等设备,也可以连接显示装置上的物理按键(例如音量键、亮度调节键、开关机键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显示装置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2与主处理器120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
内部存储器1203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03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通话功能,时间设置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显示装置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簿,世界时间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主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3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主处理器1201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显示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20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通话等。
音频模块1204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204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例如进行放音或录音。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204可以设置于主处理器1201中,或将音频模块1204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主处理器1201中。
视频接口1209可以接收外部输入的音视频信号,其具体可以为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数字视频接口(Digital VisualInterface,DVI),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显示端口(Display port,DP)等,视频接口1209还可以向外输出视频。当显示装置作为车载显示使用时,视频接口1209可以接收周边设备输入的速度信号、电量信号,还可以接收外部输入的VR视频信号。当显示装置使用时,视频接口1209可以接收外部电脑或终端设备输入的视频信号。
视频模块1205可以对视频接口1209输入的视频进行解码,例如进行H.264解码。视频模块还可以对显示装置采集到的视频进行编码,例如对外接的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进行H.264编码。此外,主处理器1201也可以对视频接口1209输入的视频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电路1210。
显示电路1210和调制器1212用于显示对应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视频接口1209接收外部输入的视频源信号,视频模块1205进行解码和/或数字化处理后输出一路或多路图像信号至显示电路1210,显示电路1210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驱动调制器1212将入射的偏振光进行成像,进而输出图像光。此外,主处理器1201也可以向显示电路1210输出一路或多路图像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电路1210以及调制器1212属于上述图像生成单元中的电子元件,显示电路1210可以称为驱动电路。
电源模块1206用于根据输入的电力(例如直流电)为主处理器1201和光源1200提供电源,电源模块1206中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可以为主处理器1201和光源1200提供电源。光源1200发出的光可以传输到调制器1212进行成像,从而形成图像光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1207可以使得显示装置与外界进行无线通信,其可以提供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207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207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主处理器1201。无线通信模块1207还可以从主处理器12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另外,视频模块1205进行解码的视频数据除了通过视频接口1209输入之外,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07以无线的方式接收或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取,例如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车内的无线局域网从终端设备或车载娱乐系统接收视频数据,显示装置还可以读取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音视频数据。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安装在交通工具上,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一种可能的功能框架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交通工具的功能框架中可包括各种子系统,例如图示中的传感器系统12、控制系统14、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16(图示以一个为例示出)、电源18、计算机系统20和车载显示系统22。可选地,交通工具还可包括其他功能系统,例如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引擎系统等等,本申请这里不做限定。
其中,传感器系统12可包括若干检测装置,这些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感受到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如图示出,这些检测装置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车速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雷达单元、激光测距仪、摄像装置、轮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档位传感器、或者其他用于自动检测的元件等等,本申请并不做限定。
控制系统14可包括若干元件,例如图示出的转向单元、制动单元、照明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地图导航系统、网络对时系统和障碍规避系统。可选地,控制系统14还可包括诸如用于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的油门控制器及发动机控制器等元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外围设备16可包括若干元件,例如图示中的通信系统、触摸屏、用户接口、麦克风以及扬声器等等。其中,通信系统用于实现交通工具和除交通工具之外的其他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通信系统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或有线通信技术实现交通工具和其他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该有线通信技术可以是指车辆和其他设备之间通过网线或光纤等方式通信。
电源18代表为车辆提供电力或能源的系统,其可包括但不限于再充电的锂电池或铅酸电池等。在实际应用中,电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组件用于提供车辆启动的电能或能量,电源的种类和材料本申请并不限定。
交通工具的若干功能均由计算机系统20控制实现。计算机系统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01(图示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示出)和存储器2002(也可称为存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该存储器2002也在计算机系统20内部,也可在计算机系统20外部,例如作为交通工具中的缓存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其中,
处理器20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 unit,GPU)。处理器2001可用于运行存储器2002中存储的相关程序或程序对应的指令,以实现车辆的相应功能。
存储器20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latile memory),例如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HDD或固态硬盘SSD;存储器20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2002可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或程序代码对应的指令,以便于处理器2001调用存储器2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以实现车辆的相应功能。本申请中,存储器2002中可存储一组用于车辆控制的程序代码,处理器2001调用该程序代码可控制车辆安全行驶,关于如何实现车辆安全行驶具体在本申请下文详述。
可选地,存储器2002除了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之外,还可存储诸如道路地图、驾驶线路、传感器数据等信息。计算机系统20可以结合车辆功能框架示意图中的其他元件,例如传感器系统中的传感器、GPS等,实现车辆的相关功能。例如,计算机系统20可基于传感器系统12的数据输入控制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或行驶速度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车载显示系统22可包括若干元件,例如控制器和车载显示器。控制器222用于根据用户指令生成图像(例如VR内容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发送至车载显示器进行显示;车载显示器可以包括图像生成单元、视窗单元和图像放大单元,乘客可以通过视窗单元观看车载显示器呈现的目标图像。其中,车载显示系统中的部分元件的功能也可以由车辆的其它子系统来实现,例如,控制器也可以为控制系统中的元件。
其中,本申请图13示出包括四个子系统,传感器系统12、控制系统14、计算机系统20和车载显示系统22仅为示例,并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具可根据不同功能对车辆中的若干元件进行组合,从而得到相应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具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系统或元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上述交通工具可以为轿车、卡车、公共汽车、船、飞机、直升飞机、娱乐车、火车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特别的限定。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安装在座舱的仪表台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图像生成单元、图像放大单元、视窗单元和外壳,所述视窗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外壳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紧密连接,其中:
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向所述视窗单元出射第一成像光,所述第一成像光用于生成第一虚像;
所述视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反射来自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并从所述第一表面透射来自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第二表面,以使人眼通过所述第二表面出射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观看所述第一虚像;
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视窗单元的所述第一成像光至所述视窗单元;
所述外壳,用于包裹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和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视窗单元的上边沿连接、所述第四表面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与所述视窗单元的下边沿连接,使所述显示装置构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封闭整体,所述视窗单元的第一表面包裹在所述内部空间中;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状态为收纳状态或显示状态,其中,所述收纳状态为所述第二表面嵌入至所述仪表台中,以使所述第三表面构成所述仪表台的膝盖护板的一部分,使所述第四表面构成所述仪表台的台面的一部分,所述显示状态为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仪表台的膝盖护板分离,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仪表台的台面分离,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人眼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连接处的弧度与所述膝盖护板至所述台面的弧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显示状态时,所述台面与用于收纳所述显示装置的位置呈现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显示装置内部或者所述仪表台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单元工作;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在工作时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状态为收纳状态或显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将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角度调节为第二角度,以使用户通过所述视窗单元在所述第二角度下观看所述第一虚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一获取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获取装置和所述处理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获取装置,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角度下时,获取包含所述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基于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一图像生成第一调节量,并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调节量;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节量将所述第一角度调节为所述第二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还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角度下时,获取包含所述人眼的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还基于所述一张或多张第二图像生成第二调节量,并向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发送所述第二调节量;
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节量生成对应尺寸的图像,并出射第二成像光;
所述视窗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至所述图像放大单元,并透射来自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以使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视窗单元在所述第二角度下观看所述第二成像光形成的第二虚像;
所述图像放大单元,用于反射来自所述视窗单元的所述第二成像光至所述视窗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第二获取装置、座椅和第二驱动装置,用户乘坐在所述座椅上观看所述第一虚像,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座椅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
所述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并向所述处理装置发送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与所述人眼的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生成第三调节量,并向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发送所述第三调节量,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为所述显示装置的视窗单元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座舱的地面的高度,所述人眼的高度为所述人眼相对于所述座舱的地面的高度,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与人眼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度,满足所述用户在观看所述第一虚像时处于观看角度范围内;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调节量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人眼的高度、所述用户的身高、图像中的人眼位置和所述用户的体重。
11.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
12.一种座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51920.9U CN221272836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51920.9U CN221272836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72836U true CN221272836U (zh) | 2024-07-05 |
Family
ID=9170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51920.9U Active CN221272836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72836U (zh) |
-
2023
- 2023-10-31 CN CN202322951920.9U patent/CN2212728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30151A1 (en) | Autonomous vehicl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same | |
JP2017531212A (ja) | 小型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EP3499283A1 (en) |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c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2848981A (zh) | 后视镜 | |
WO2024017038A1 (zh) | 一种图像生成装置、显示设备和交通工具 | |
CN221272836U (zh)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
WO2018092643A1 (ja) | 光コネクタ、光ケーブ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
WO2024021852A1 (zh) | 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系统和交通工具 | |
KR101893815B1 (ko) | 차량용 어라운드 뷰 제공 장치 및 차량 | |
WO2023138076A1 (zh) | 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 |
CN11563967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 |
CN217360538U (zh) | 一种投影系统、显示设备和交通工具 | |
CN117193515A (zh) | 一种设备交互方法、设备及车辆 | |
CN115629515A (zh) | 立体投影系统、投影系统和交通工具 | |
CN205750122U (zh) | 智能汽车抬头显示装置 | |
KR101781689B1 (ko) | 가상 영상 생성장치,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및 차량 | |
CN221303607U (zh) | 一种视窗单元、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和交通工具 | |
CN221303711U (zh) | 一种显示装置、处理设备、显示系统和交通工具 | |
US20170227767A1 (en) | Electric shutter type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CN22172879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座舱系统和交通工具 | |
CN221162235U (zh) | 一种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和座舱系统 | |
US9880389B2 (en) | Separate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TWM455168U (zh) | 智慧手機抬頭顯示裝置 | |
CN221162527U (zh) | 一种调节高度的系统和交通工具 | |
CN115616778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