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42727U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42727U
CN221242727U CN202322340798.1U CN202322340798U CN221242727U CN 221242727 U CN221242727 U CN 221242727U CN 202322340798 U CN202322340798 U CN 202322340798U CN 221242727 U CN221242727 U CN 221242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liquid storage
water inlet
main body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407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晁福
杜建波
郭全刚
刘伟冬
马壮
邢建功
周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42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42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在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当清洁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清洁头组件的清洁元件、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共同支撑清洁设备,清洁设备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部分为清洁元件、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三个位置,在使用时清洁设备可以在待清洁面上沿至少两个方向位移,进而减少了使用死角,清洁元件也可以很轻便得被移动,从而减小了使用者的费力程度,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且具有较佳的便捷操作性。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减少劳动提高生活质量,清洁设备应运而生。其中,同时具备吸尘和吸水能力的洗地机产品以其强大的地面清洁能力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产品的迭代,地面清洗机设备获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沙发床底等低矮位置的清扫场景需求愈发明显。但现有的洗地机在平躺使用时,机身组件和清洁头组件只能前后移动,而无法左右移动,这导致了清洁设备使用不灵活,且使用费力,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以改善清洁设备的使用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待清洁面,清洁设备包括机身组件以及清洁头组件,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机身主体具有一纵长方向,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沿着所述纵长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上。清洁头组件具有清洁元件、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组件上。
所述机身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清洁头组件转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待清洁面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清洁元件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所述清洁设备;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待清洁面成第二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机身主体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后侧,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轮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轮靠近所述清洁头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头组件包括清洁头壳体,所述清洁元件安装在所述清洁头壳体上,且所述清洁头壳体上还设置有移动轮;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清洁头壳体和所述移动轮与所述待清洁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配合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且其内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内具有进水腔室,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进水腔室靠近储液空间的底部,所述进水腔室具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且与其朝向的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所述进水腔室通过所述进水间隙连通至所述储液空间;所述储液容器上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至所述进水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储液容器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腔室朝向所述第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形成所述进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洁设备中定义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所述进水腔室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水腔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水处理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设置在储液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进水腔室远离所述清洁头组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进水口相较于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清洁头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主体上还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出水接头相对接;所述对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和/或,所述出水接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储液容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在靠近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以用于限制所述对接部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主体上对应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向着靠近对接部的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出水接头的对接位置处,以在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出水接头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轮为万向轮;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轮为万向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储液容器和压力源,所述储液容器配合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且其内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机身主体形成流体连通;压力源连通至所述连接口,以用于形成向储液空间内吸入流体的负压。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机身组件、清洁头组件以及储液容器。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所述清洁头组件具有清洁元件、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所述储液容器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内具有进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储液容器的内壁、且与其朝向的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所述进水腔室通过该进水间隙连通至储液空间,所述出水口连通至所述进水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主体上还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出水接头相对接;所述对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和/或,所述出水接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储液容器上。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在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当清洁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清洁头组件的清洁元件、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共同支撑清洁设备,清洁设备与待清洁面的接触部分为清洁元件、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三个位置,在使用时清洁设备可以在待清洁面上沿至少两个方向发生位移,进而减少了使用死角,清洁元件也可以很轻便得被移动,从而减小了使用者的费力程度,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且具有较佳的便捷操作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清洁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一种清洁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示出图2的仰视图;
图4示例性示出图2中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纵长方向H上省略了机身主体的部分结构);
图5示例性示出一种清洁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液容器的俯视图;
图9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液容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0示例性示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示例性示出储液容器装配在机身主体上的示意图;
图12示例性示出储液容器的主视图;
图13示例性示出储液容器的侧面剖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要元件标记:
机身组件 100 机身主体 110
把手部 111 对接部 112
对接口 1121 液体通路 1122
第二连接部 1123 限位凸起 1124
弹性件 113 固定架 114
第一连接部 1141 止挡部 1142
密封件 115 第一支撑轮 120
第二支撑轮 130 清洁头组件 300
清洁元件 310 清洁头壳体 320
移动轮 330 储液容器 500
储液空间 510 进水壳 520
进水腔室 521 开口 522
出水接头 530 出水口 531
连接口 540 压力源 550
通气孔 5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可以为手持式吸尘器、洗地机、地毯清洗机、桌面清洁器或者其他用于清洁的装置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在此,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机身组件100和清洁头组件300。
请结合图2和图3,所述机身组件100包括机身主体110、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
其中,机身主体110可以被作为清洁设备的结构基础,以用于连接和承载清洁设备的其余部件。示例性地,清洁设备可以为洗地机,机身主体110上可以设置有抽吸源、清水容器、污水容器、及清洁头组件300等,其中,抽吸源可以为电机等,清水储存容器和污水储存容器可以通过管路连通至清洁头组件300处,以分别实现为清洁头组件300提供清洁液和吸取污水的功能。
此处,机身主体110具有一纵长方向H,机身主体110沿着该纵长方向H纵长延伸。在机身主体110的一端具有把手部111。此处请参阅图1,为了便于用户进行握持和操作,在图示的方位下,把手部111通常地位于机身主体110的上端位置,清洁头组件300则位于机身主体110的下端位置。在把手部111上还可以设置有清洁设备的操作按键和显示部件等,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请参阅图3,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沿着纵长方向H间隔设置在机身主体110上,即在纵长方向H上,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之间存在间距。在图2和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位于机身主体110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此处,定义在图2和图3所示的状态下机身主体110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后侧,通常地后侧即为用户手持清洁设备时靠近用户的一侧,用户可以手持清洁设备向前移动。示例性地,在图2所示的图示方向中,下侧为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位于机身主体110的下侧,进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可以被用于将机身主体110支撑在待清洁面上。在此,图3为图2的仰视图,在图3中,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130与机身主体1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被更清晰地查阅。
此处,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在纵长方向H上的间距可以被尽可能地设置的较大,以便更好地对机身主体110进行支撑。例如,沿着纵长方向H,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可以分别被设置在靠近机身主体110的两端位置处,第一支撑轮120设置在机身主体110的靠近清洁头组件300的部位,第二支撑轮130设置在机身主体110的靠近把手部111的部位。在图2和图3所示的图例中,为了防止第二支撑轮130对用户的握持和其他操作造成不必要的阻碍,第二支撑轮130没有被设置在把手部111上,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支撑轮130设置在机身主体110的把手部111上,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承前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清洁头组件300。在此,清洁头组件300转动连接在机身主体110上,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转动轴、铰接或者其他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并且,清洁头组件300位于机身主体110靠近待清洁面的一端。通常地,以图1所示的图示方向为例,清洁头组件300位于机身组件100的下端。在此,请结合图2,为了便于对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进行区分,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较于第二支撑轮130,第一支撑轮120更靠近清洁头组件300。此处,第一支撑轮120可以采用牛眼轮等,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此,清洁头组件300主要包括有清洁元件310,清洁元件310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300还包括有清洁头壳体320和移动轮330,清洁头壳体320具有一清洁腔,清洁元件310设置在清洁头壳体320上并且至少部分位于清洁腔内。移动轮330设置在清洁头壳体320上,以用于对清洁头壳体320进行支撑。此处,请参阅图1,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可以共同支撑清洁头壳体320,清洁头组件300在待清洁面上移动时,可以通过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与待清洁面形成滚动摩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清洁腔内还可以设置有清洁液分配元件如喷水板等。示例性地,所述机身主体110上设置有的清水储存容器可以通过管路连接至清洁液分配元件,以用于为清洁液分配元件供液,或者机身主体110上也可以不设置有清水储存容器,而通过外接水源等为清洁液分配元件供液,本实施例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具有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机身组件100可相对于清洁头组件300转动以使清洁设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请参阅图1,在图示状态中清洁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清洁头组件300在图示方位中位于机身组件100的底部,清洁头组件300的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贴合地面设置。此时,机身主体110与清洁头组件300呈夹角设置,示例性地,机身主体110与清洁头组件300之间的夹角可以在[90°,180°)的范围内。例如,当机身主体110与清洁头组件300之间呈90°夹角设置时,机身主体110大致位于与待清洁面相垂直的状态,此时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H大致即为竖直方向。此处,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H与待清洁面之间成第二角度设置,该第二角度为直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角度也可以为锐角等,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请参阅图2,在图示状态中清洁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此处,相较于图1所示状态,机身主体110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清洁头组件300转动,直至大致与待清洁面相贴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与待清洁面接触并将清洁头壳体320和移动轮330抬起。
此时,机身主体110与清洁头组件300之间在靠近待清洁面一侧的夹角大致为180°或者可以大于180°,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H可以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从而便于用户更好地操作清洁设备并对低矮区域进行清洁。也即,此时,机身主体110与待清洁面成第一角度设置,该第一角度大于前述的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大于等于0°,并且其较佳地可以为一接近或等于0°的角度。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在第二状态,请见图1,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清洁头组件300。而在第一状态,请见图2,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130和清洁元件310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所述清洁设备,移动轮330不再与待清洁面相接触。
示例性地,在第一状态,清洁头壳体320和移动轮330与待清洁面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免与待清洁面相接触。此处,请参阅图4,图4中为便于示出各部件的最低点,对机身主体110在纵长方向H上的一部分做了省略处理。在图4的图示方向中,下侧为靠近待清洁面的方向,清洁元件310的最低点与一平面α相交,清洁头壳体320的最低点与一平面β相交,移动轮330的最低点与一平面γ相交,第一支撑轮120的最低点与一平面θ相交,第二支撑轮130的最低点与一平面δ相交。在此,平面α相较于平面β和平面γ更靠近待清洁面,即平面α位于平面β和平面γ的下侧;平面δ相较于平面β和平面γ更靠近待清洁面,即平面δ位于平面β和平面γ的下侧;平面θ相较于平面β和平面γ更靠近待清洁面,即平面θ位于平面β和平面γ的下侧;平面δ相较于平面β和平面γ更靠近待清洁面,即平面δ位于平面β和平面γ的下侧。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清洁设备并未变化至完全与待清洁面相贴合的第二状态,在理想化的第二状态中,平面θ和平面δ相重合。示例性地,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共同支撑在待清洁面上,平面θ和平面δ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且重合于待清洁面上。在此,由于清洁元件310为滚刷等时,其表面为柔性的刷毛,因此在清洁元件310与待清洁面接触时,清洁元件310将略微向待清洁面一侧下陷,也即平面α通常地将略低于平面θ和平面δ。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一般的支撑轮仅具有一个方向上的自由度,也即只能沿着一个既定方向移动,这将对清洁设备的移动方向造成限制,进而使得清洁设备的使用不够便捷。为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也即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在接触面上可以沿至少两个方向移动,例如可以是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当然本实施例的示例不对其构成不当限制),由此在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的支撑下,清洁设备可以在至少两个方向上移动。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轮120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由此,用户在操作清洁设备移动时,除前后移动外,还可以拉动清洁设备左右平移,以便实现较佳的清洁效果。相类似地,第二支撑轮130也可以被设置为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在实现对机身主体110的良好支撑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机身主体110的运动阻力较小,运动更为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中的一者或者两者可以采用万向轮,由此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在待清洁面上的多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进而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的移动方向不受限制。其中,万向轮可以为福来轮、麦克纳姆轮、牛眼轮等可以多向移动的轮体,例如第一支撑轮120可以采用牛眼轮以便实现较佳的支撑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由此,在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采用万向轮时,在第一状态下,通过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与待清洁面的配合,使得清洁设备除沿图5中的A方向和B方向前后移动外,还可以向A方向和B方向的两侧任意移动,例如沿图5中的C方向和D方向移动。进而,在第一状态下,用户可以操作清洁设备对例如床底等的低矮区域更好、更全面、更便捷地进行清洁。上述设置使得清洁设备可以被更好地控制,且清洁设备的移动更为灵活、轻便,有助于提高清洗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清洁待清洁面的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120和/或第二支撑轮13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示例性地,沿着垂直于纵长方向H的方向设置有左右两个第二支撑轮130,在第一状态,两个第二支撑轮130和第一支撑轮120共同支撑在待清洁面上。这是由于,清洁设备在沿着图5所示的C、D方向转动时,机身组件100可能发生左右扭转,而由于设置有左右两个第二支撑轮130,在扭转时机身组件100的左右两侧也不会碰擦待清洁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轮120和/或第二支撑轮130的数量也可以被设置为其他数量个,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110上还可以设置有储液容器500,此处,在图示方位中,储液容器500位于机身主体110的上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容器500也可以位于机身主体110的下侧,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示例性地,储液容器500可以通过磁吸配合、卡扣配合等的方式可拆卸地配合连接在机身主体11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容器500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配合在机身主体110上或固定设置在机身主体110上。在此,该储液容器500可以被用作前述的清水储存容器等,或者该储液容器5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被用于实现其他用途,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本申请发明人所知悉的结构中,储液容器500具有出水口,出水口通常地位于储液容器500的底部位置,在出水口处需要设置顶开式水阀,而顶开式水阀结构较大、且高度较高,在清洁设备位于第一状态时,储液容器500底部的液体将无法进入顶开式水阀中,这就导致了使用后储液容器500内的残留液体多的问题,并且由于顶开式水阀在纵长方向H上的高度较高,在储液容器500内设置有水处理模块时,水处理模块距离储液容器500底部的距离也较大,导致对底部液体的处理效果较差。此外,由于顶开式水阀及出水口设置在储液容器500的底部,因此在对顶开式水阀及出水口进行拆装时还容易发生液体泄漏的问题。
与本申请发明人所知悉的前述结构不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此处,储液容器500也具有一纵长方向,且其纵长方向通常地与前述纵长方向H是平行的。在储液容器500内具有储液空间510,并且在储液空间510内还设置进水壳520。进水壳520内具有进水腔室521。在此,在图6的图示方向中,进水腔室521在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522,该开口522可被用于作为进水口,以连通进水腔室521和储液空间510,储液空间510内的液体可以通过该开口522进入进水腔室521。此处,该开口522可以完全覆盖进水腔室521的右侧内壁,即进水壳520的右侧内壁被全部去除,以使得进水口的进水端面的截面积较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开口522可以仅覆盖进水腔室521的右侧内壁的一部分,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限制。
此处,请继续参阅图6,进水腔室521的开口522(即进水口)朝向储液容器500的右侧内壁,并且,开口522和储液容器500的右侧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L(请见图7),即储液容器500的右侧内部不与开口522的进水端面相贴合,以免阻碍液体在进水腔室521和储液空间510之间的流动。
在此,在第二状态下,进水壳520及其开口522可以被设置在靠近储液空间510的底部的位置,以使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位较低时,液体仍能向进水腔室521内流动。相类似地,在第一状态下,进水壳520及其开口522同样可以位于靠近储液空间510的底部的位置,即进水间隙L不应设置的过大,以免在第一状态下,底部的液体难以进入进水腔室521,例如进水间隙L可以被设置为小于10mm,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示例性地,在图6的图示方向中,下侧为第二状态下竖直高度更低的一侧,在第二状态,下侧为靠近地面等待清洁面的一侧;右侧为第一状态下竖直高度更低的一侧,在第一状态,右侧为靠近地面等待清洁面的一侧,进水壳520靠近右侧设置,且开口522朝向右侧。即,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水壳520靠近下侧和右侧设置,以使得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下,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均能更充分的向进水腔室521内运动。
此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定义在第一状态,储液容器500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第一侧,进水壳520靠近第一侧设置,且开口522可以朝向第一侧设置,在图6的图示方向中,该第一侧即为右侧。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图示方向变换时,第一侧的位置可以相对应地发生变换;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522也可以不朝向第一侧,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壳520可以被大致地设置为扁平状,以使得进水壳520在纵长方向H上的尺寸较小,进而不会影响其他部件的设置位置。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定义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H,例如,以图8为例,其示出了沿俯视方向查阅图6的平面示意图(为便于查阅,图中未示出在俯视方向上遮挡进水壳520的部件),第一方向平行于当前平面的任一方向,例如为图8中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等。图8所示的进水壳520在纵长方向H上的尺寸(请结合图6)小于进水壳52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即进水壳520的厚度小于进水壳520在图8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也小于进水壳520在图8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示例性地,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水处理装置(图未标),请结合图6,水处理装置设置在储液空间510内、且位于进水壳520远离清洁头组件300的一侧(即图6中的上侧)。此处,由于进水壳520大致呈扁平状,因此,水处理装置较为靠近清洁头组件300,即在第二状态下更为靠近储液空间510的底部,从而能够更佳地对储液空间510内的液体进行处理。例如,水处理装置可以为电解装置,电解装置可以包括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将对储液空间510内的液体进行电解,以形成具有除菌功能的活氧水,通过活氧水中的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产生羟基自由基,通过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能力起到杀菌作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6,在设置有进水腔室521及进水口的基础上,储液容器500还设置有出水口531,该出水口531连通至进水腔室521。例如,出水口531通过软管或硬管等连通至进水腔室521。在此,在储液容器50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接头530,出水接头530具有该出水口5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口531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在储液容器500的壁面上开孔或者其他的方式来形成出水口531。此外,出水口531的位置也不限于此,只需出水口531不位于储液空间510的底部位置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由此可知,通过进水腔室521和出水口531的配合设置,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可经由进水腔室521的进水口(即开口522)进入进水腔室521,而后再通过管路流动至出水口531。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下,进水腔室521的进水口均位于靠近储液容器500的底部的位置,液体可以更充分的进入由进水口流动至出水口531,有助于减少储液容器500内的残留水。
并且,在将进水腔室521设置为扁平状的结构时,清洁设备的水处理模块可以被设置地更靠近储液空间510的底部,从而能够更成分的对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进行处理。
此外,借助于进水腔室521和出水口531的配合设置,出水口531可以不设置在储液容器500的底部位置,从而在对出水口531处的部件进行拆装时不易发生液体泄漏的问题。
除了上述结构外,储液容器500还可以设置有可开启的上盖,以便开启和封闭储液空间510。储液空间510上还可以另外设置有可开启的注水口,以便注入或排出液体。储液空间510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通气孔560等,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平衡储液空间510内的压力等。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储液容器500的结构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主体110上还设置有对接部112,请参阅图9,对接部112具有对接口1121和连通至对接口1121的液体通路1122。示例性地,此处液体通路1122包括成夹角设置的两个直段,以便改变液体的流通方向,并且液体通路1122可以通过管路等连接至清洁头组件300的清洁腔处。
清洁设备的出水接头530和出水口531被用于与对接部112和对接口1121进行对接,从而使得储液容器500能连通至清洁头组件300处。在储液容器500至清洁头组件300之间的管路中可以配置有泵等驱动件,以用于驱动液体流动。
在此,承前所述,储液容器500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机身主体110上,在安装时,通常地,储液容器500将相对于机身主体110发生转动等,例如,储液容器500需要相对于机身主体110转动以运动至相互配合(例如卡接配合等)的位置。或者,储液容器500与机身主体110之间存在一定的偏转角,例如,由于加工精度的限制或者装配误差,储液容器500安装至机身主体110后的实际装配位置与预设装配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偏转。在上述情况下,固定设置的对接部112和对接口1121可能在装配时或装配后与储液容器500的出水接头530和出水口531对接不准确,进而发生泄露的问题。
为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接部112可转动地连接在机身主体110上,并且在对接部112和机身主体11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13,弹性件113用于向对接部112施加指向远离机身主体110、靠近储液容器500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在对接部112和出水接头530配合时,受弹性件113的作用,对接部112可以更好地与出水接头530相配合对接。此处,弹性件113可以为弹簧、卡簧等。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主体110(请见图2)包括有固定架114,该固定架114可以是装配在机身主体110上,也可以是与机身主体110一体制备成型,本实施例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在此,固定架114上向着靠近储液容器500的方向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连接部1141,对接部112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141,设置有向靠近固定架114的方向凸出的第二连接部1123,弹性件11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41和第二连接部1123上以被限位。由此,实现了固定架114与对接部112之间的弹性连接,并且对接部112可以相对于固定架114及机身主体110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对接部112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制,对接部112在靠近固定架114及机身主体110的一侧设置有一限位凸起1124,限位凸起1124向着靠近固定架114及机身主体110的方向凸伸。此处,相对应于限位凸起1124,在固定架114上还可以设置有止挡部1142,止挡部1142向着靠近对接部112的方向凸出于固定架114。此处,在图9和图10的图示方向中,当出水接头530与对接部112接触并带动对接部11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一距离后,限位凸起1124与止挡部1142相接触并形成止挡,从而对对接部112的转动角度构成限制。
此外,为了改善对接部112和出水接头530之间的密封性能,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有密封件115,密封件115的材质可以为软胶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限制。密封件115的至少一部分密封连接在对接部112和出水接头530之间。此处,请继续参阅图10,出水接头530的出口端面的内径大于对接部112的进口端面的内径,对接部112的一部分配合在出水接头530的径向内侧,密封件115的一部分套设在对接部112上且位于出水接头530和对接部112的径向之间,并且,密封件115在径向上向靠近出水接头530的方向设置有若干凸起,该若干凸起嵌设在出水接头530和对接部112之间,以形成良好的密封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对接部112可转动地设置在机身主体110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出水接头530可转动地设置在储液容器500上,其同样能够实现相类似的效果。出水接头530与储液容器50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与前述对接部112与机身主体110的可转动连接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例如出水接头530通过一弹性件连接至储液容器500,出水接头530和储液容器500之间还可以相对应地设置有限位凸起和止挡部等以实现转动角度的限制,在前述实施例的示例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悉相关结构的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储液容器500被安装在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110上,此处储液容器500具有连接口540,连接口540用于与机身主体110相对接以与机身主体110形成流体连通。此处,在图11中,连接口540为供流体由机身主体110进入储液容器500的储液空间的进口。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口540也可以是供流体由储液容器500进入机身主体110的进口,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储液容器500是可拆卸的安装至机身主体110上的,在拆卸和安装储液容器500时,连接口540处以及连接口540的外部可能会存有由机身主体110或储液容器500中流出的残留液体。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3,还在储液容器500上设置有压力源550,压力源550可以为抽气泵等。请参阅图12,压力源550连通至前述的连接口540,例如压力源550通过管道551连接至前述的连接口540。由此,通过压力源550的抽吸,可以将连接口处540和连接口540外部的残留水吸走,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此,压力源550可以设置在储液空间510内,也可以设置在储液空间510外,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源550一端连接至连接口540、另一端连接至储液空间510内,由此压力源550还可以将残留水抽吸至储液空间510内,以便继续利用或收集。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容器500中还设置有电解装置,电解装置工作时将产生氢气,当储液容器500内的氢气浓度处于4%~75%之间时,若遇明火,将易爆炸等的安全问题。在此,压力源550还有助于向储液空间510内抽吸气体,以降低储液容器500内的氢气浓度。
此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在储液容器500上还设置有通气孔560,通气孔560连通至储液空间510。在此,通气孔560可被用于向储液空间510内进气,以便平衡储液空间510内的压力。此外,该通气孔560还可以用于供储液空间510内的气体向外流动,例如供氢气向外挥发,以便减少储液空间510的氢气浓度。也即,该通气孔560可兼顾储液容器500的进气和排气需求。可以理解的是,该通气孔560可以和前述的压力源550同时设置,由此,在压力源550向储液空间510内抽吸气体时,气体可以从通气孔560排出,以平衡储液空间510内的压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孔560和压力源550也可以分别单独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示例性地,通气孔560可以设置在储液容器500顶部远离机身主体100的一侧。由此,当清洁设备处于第一状态,通气孔560位于储液空间510在竖直方向的上侧;当清洁设备处于第二状态,通气孔560也位于储液空间510在竖直方向的上侧。即无论清洁设备直立、大角度倾斜或躺平时,通气孔560都处于重力反方向上的高点位置,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不易于由通气孔560向外泄露。
相应地,请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液容器500,储液容器500可用于配合在清洁设备上,例如配合连接在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110上,以用于为清洁设备提供液体。相应地,此处也提供有一种具有该储液容器500的清洁设备。
此处,储液容器500内具有储液空间510,储液空间510内具有进水腔室521,进水腔室521具有一进水口,进水口朝向储液容器500的内壁、且与其朝向的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进水腔室521通过该进水间隙连通至储液空间510。并且,储液容器500上还设置有出水口531,出水口531连通至进水腔室521。
以进水口所朝向的一侧为第一侧,进水口所朝向的储液容器500的内壁为储液容器500位于第一侧的内壁,进水腔室521在朝向第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开口522,该开口522用于形成进水口。
此处,储液容器500具有一纵长方向,在储液容器500装配至清洁设备时,该纵长方向与清洁设备的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H是大致一致的。在此,通常地,进水腔室521在纵长方向H上位于储液容器500的端部的位置,在实际使用时,即进水腔室521在纵长方向H上位于储液容器500的下端位置。在此,还定义有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纵长方向,进水腔室521在纵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进水腔室5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即进水腔室521大致呈扁平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容器500内还设置有水处理装置,水处理装置设置在储液空间510内,并且位于进水腔室521的一侧,通常地,即位于进水腔室521的上侧。
相应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与前述清洁设备实施例中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具体可参阅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区别在于,与前述清洁设备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未同时设置有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
应用示例一
在应用示例一中,提供有一种储液容器500,该储液容器500具有一纵长方向且其内具有储液空间510,在纵长方向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进水壳520,进水壳520内具有进水腔室521,进水壳52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522以形成进水口,开口522朝向储液容器500的内壁且与该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进水间隙,进水腔室521通过该进水间隙与储液空间510相连通。由于进水口与其朝向的储液容器500的内部之间的距离很近,即进水间隙的尺寸可以被设置的较小,因此当储液容器500被应用至平躺状态的清洁设备时,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可以被尽可能多地吸走,有助于减少储液容器500内的残留液体。
同时,储液容器500还设置有出水口531,出水口531设置在纵长方向的顶部一侧,出水口531和进水壳520之间通过管路形成连接。
应用示例二
在应用示例二中,提供有一种储液容器500,其与应用示例一所提供的储液容器500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进水壳520大致呈扁平状,且储液容器500内还设置有电解装置。由于进水壳520呈扁平状,因此进水壳520在纵长方向上的占用长度较小,电解装置可以更靠近储液空间510的底部位置,进而电解装置的电解盲区更好,电解的效果将更佳。
应用示例三
在应用示例三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机身主体110和清洁头组件300,并且采用了应用示例一或二所提供的储液容器500。储液容器500可拆卸地安装在机身主体110上,机身主体110上设置有对接部112,对接部112用于与储液容器500的出水口531相对接,以形成液体连通。
应用示例四
在应用示例四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其与应用示例三所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对接部112通过弹簧连接至机身主体110,进而对接部112可相对于机身主体110转动。在安装储液容器500的过程中,储液容器500上的出水接头530及其出水口531具有弧形的运动轨迹,即安装过程中出水接头530及出水口531相对于机身主体110将发生角度的变化,此处对接部112的转动设计,使装配时对接部112能更顺畅地与储液容器500相配合。
应用示例五
在应用示例五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其与应用示例四所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对接部112在靠近机身主体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1124,机身主体110上对应于限位凸起1124设置有止挡部1142,止挡部1142向着靠近对接部112的方向凸出,以用于限制所述对接部112的转动角度。在将储液容器500装配至机身主体110的过程中,储液容器500带动对接部112转动,直至限位凸起1124与止挡部1142相抵,此时即安装到位。
应用示例六
在应用示例六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其与应用示例三至五任一所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在对接部112与储液容器5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件115,密封件115可以为软胶材质等制成,以实现对接部112和储液容器500的密封连接。
此处,密封件115上设置有三层凸起,在使用时可以实现较佳的防漏水效果,且在由机身主体110拆装储液容器500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减少液体从对接位置处流出的情况。
应用示例七
在应用示例七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组件100和清洁头组件300,机身组件100与清洁头组件300转动连接。机身组件100包括机身主体110、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沿着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清洁头组件300包括清洁头壳体320、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
机身组件100可相对于清洁头组件300转动,以使清洁设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130和清洁元件310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清洁设备,此时,清洁头可以和移动轮330不与待清洁面相接触。
应用示例八
在应用示例八中,提供有一种清洁设备,其与应用示例三至六任一所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机身主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第一支撑轮120和第二支撑轮130沿着机身主体11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清洁头组件300包括清洁头壳体320、清洁元件310和移动轮330。
机身组件100可相对于清洁头组件300转动,以使清洁设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130和清洁元件310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清洁设备,此时,清洁头可以和移动轮330不与待清洁面相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名词含义均是相同的,对于某个实施例没有详述的内容,其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说明,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示例说明和技术效果均可相对应地被实现,对于重复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清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均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所述机身主体具有一纵长方向,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沿着所述纵长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以及
清洁头组件,具有清洁元件、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组件上;
所述机身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清洁头组件转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待清洁面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和所述清洁元件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共同支撑所述清洁设备;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机身组件与所述待清洁面成第二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机身主体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后侧,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轮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轮靠近所述清洁头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头组件包括清洁头壳体,所述清洁元件安装在所述清洁头壳体上,且所述清洁头壳体上还设置有移动轮;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清洁头壳体和所述移动轮与所述待清洁面之间具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配合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且其内具有储液空间;
所述储液空间内具有进水腔室,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进水腔室靠近储液空间的底部,所述进水腔室具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且与其朝向的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所述进水腔室通过所述进水间隙连通至所述储液空间;
所述储液容器上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至所述进水腔室,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进水口相较于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清洁头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储液容器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进水口朝向所述第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室朝向所述第一侧的壁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形成所述进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所述进水腔室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水腔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主体上还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出水接头相对接;
所述对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和/或,所述出水接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储液容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在靠近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以用于限制所述对接部的转动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对应于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向着靠近对接部的方向凸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轮为万向轮;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轮为万向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配合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且其内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机身主体形成流体连通;
压力源,连通至所述连接口,以用于形成向储液空间内吸入流体的负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液容器,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内具有进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储液容器的内壁、且与其朝向的内壁之间存在一进水间隙,所述进水腔室通过该进水间隙连通至储液空间,所述出水口连通至所述进水腔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主体上还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出水接头相对接;
所述对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主体上,和/或,所述出水接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储液容器上。
CN202322340798.1U 2023-08-30 清洁设备 Active CN22124272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42727U true CN221242727U (zh) 2024-07-0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23277U (zh) 具有电池装置的湿式表面清洁设备
CN112690727B (zh) 清洁基站、清洁机器人、清洁系统以及密封对接结构
CN203776827U (zh) 一种组合式吸尘器
CN111685664A (zh) 清洁机器人
CN111714045B (zh) 一种应用在智能办公室的清洁消毒机器人
CN221242727U (zh) 清洁设备
CN114468885B (zh) 表面清洁设备
WO2022160343A1 (zh) 清洁机
CN217744265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6907850U (zh) 箱体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TWI626032B (zh) 真空吸塵器
CN110074735A (zh) 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CN216907851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5838820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7744266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6907849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5383739U (zh) 一种清洁设备
WO2023019968A1 (zh) 清洁设备
CN114376482B (zh) 箱体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20477138U (zh) 清洁装置
CN21947996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6815912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供水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及系统
CN219353813U (zh) 一种移动式多用途清洁基站
CN216907867U (zh) 清洁液体存储容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959974U (zh) 清洁系统的污水管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