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9656U -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39656U
CN221239656U CN202323066713.1U CN202323066713U CN221239656U CN 221239656 U CN221239656 U CN 221239656U CN 202323066713 U CN202323066713 U CN 202323066713U CN 221239656 U CN221239656 U CN 221239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tegrated
opening
mounting section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67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燕丽
黄春生
程华超
曾夏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Qianf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Qianf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Qianf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Qianf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667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39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39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39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体及整合端子,电池体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一端具有开口,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芯,电芯负极端接触连接于外壳体的底端,电芯的正极端位于开口处,整合端子包括控制电路组件及正极端子,正极端子连接于控制电路组件,控制电路组件安装于开口处,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正极端子露出于开口外。本申请中,通过将正极端子于控制电路组件整合为一体,在生产组装时,将电芯放入外壳体后,将整合端子由开口压入外壳体内,使得控制电路组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即可完成生产组装,免去了繁琐的端盖组装等步骤,极大地简化了电池的生产步骤,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将锂离子电池与锂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结合的新型电池,由于其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进行多次的充放电循环,相比起一次性干电池更加的经济环保,且其能量密度、放电率等性能皆高于一次性干电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移动设备中。
现有技术中,可充电电池通常由锂电池及控制端盖组成,在控制端盖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安装时通常将锂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控制电路,再由控制电路向控制端盖外部引出正极端子,最后采用机械压合的方式将端盖压合去锂电池的正极端外,因此在制造及组装时步骤非常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包括:
电池体及整合端子,电池体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一端具有开口,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芯,电芯负极端接触连接于外壳体的底端,电芯的正极端位于开口处,整合端子包括控制电路组件及正极端子,正极端子连接于控制电路组件,控制电路组件安装于开口处,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正极端子露出于开口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外壳体具有电芯安装段及端子安装段,电芯安装段与端子安装段之间设有环形凹槽,电芯置于电芯安装段内,其正极端露于端子安装段内,整合端子安装于端子安装段内,开口开设于端子安装段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控制电路组件包括电路板组件及连接件,正极端子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连接件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向正极端子的一面,整合端子安装于端子安装段时,连接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连接件为金属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开口处还具有限位环,限位环环绕开口内侧设置,限位环与环形凹槽之间形成端子安装位,整合端子安装于端子安装位,正极端子由限位环中心处露出至开口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整合端子的外径等于端子安装段的内径,且大于限位环的内径及环形凹槽的内径,电芯的外径等于电芯安装段的内径且大于环形凹槽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整合端子还包括绝缘环,绝缘环设于控制电路组件的一面,并环绕于正极端子设置,整合端子安装于安装位时,绝缘环与限位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限位环由开口处材料向内侧弯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环形凹槽由外壳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正极端子于控制电路组件整合为一体,在生产组装时,将电芯放入外壳体后,将整合端子由开口压入外壳体内,使得控制电路组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即可完成生产组装,免去了繁琐的端盖组装等步骤,极大地简化了电池的生产步骤,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整合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阅图1-图3,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整合端子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外壳体结构示意图。本例中,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体1及整合端子2,其中,电池体1包括外壳体11,外壳体11一端具有开口1121,外壳体内部设有电芯(图未示),具体实施时,电芯(图未示)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形锂电芯,其两端分别具有正极端及负极端,电芯(图未示)的负极端连接于外壳11的底端,电芯(图未示)的正极端位于开口1121处,整合端子2包括控制电路组件21及正极端子22,正极端子22连接于控制电路组件21,控制电路组件21安装于开口1121处,并与电芯(图未示)的正极端连接,正极端子22露于于开口1121外。如此,通过将正极端子22于控制电路组件21整合为一体,在生产组装时,将电芯(图未示)放入外壳体11后,将整合端子2由开口1121压入外壳体11内,使得控制电路组件21与电芯(图未示)的正极端接触连接即可,极大地简化了电池的生产步骤,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外壳体11具有电芯安装段111及端子安装段112,电芯安装段111与端子安装段112之间设有环形凹槽113,电芯(图未示)置于电芯安装段111内,其正极端露于端子安装段111内,整合端子2安装于端子安装段112内,开口1121开设于端子安装段112的一端,其中环形凹槽113由外壳体11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具体实施时,当将电芯(图未示)装入电芯安装段111后,采用机械滚压的方式在外壳体11侧壁压出环形凹槽113,如此,外壳底部11及环形凹槽113内部分别对电芯(图未示)两端进行限位,有效地提高电芯(图未示)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地,电芯(图未示)的外径等于电芯安装段111的内径,并小于环形凹槽113的内径,因此有效地避免电芯在外壳体11内发生晃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组件21包括电路板组件211及连接件212,正极端子22连接于电路板组件211,连接件212连接于电路板组件211背向正极端子22的一面,整合端子2安装于端子安装段112时,连接件212与电芯(图未示)的正极端接触连接,本例中,连接件212为金属环。
更进一步地,开口1121处还具有限位环11211,限位环11211环绕开口1121内侧设置,限位环11211与环形凹槽113之间形成端子安装位1122,整合端子2安装于端子安装位1122,正极端子22由限位环11211中心处露出至开口1121外。其中,限位环11211有开口1121处材料向内侧弯折形成,具体地,当将整合端子2安装至端子安装段112后,采用机械压合的方式将开口1121处的材料向内压弯,从而形成限位环11211,且安装端子2的外径等于端子安装位1122的内径,并大于环形凹槽113及限位环11211的内径,从而有效地实现整合端子2的固定,防止整合端子2出现松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整合端子2还包括绝缘环23,绝缘环23设于控制电路组件21的一面,并环绕于正极端子22设置,整合端子2安装于安装位1122时,绝缘环23与限位环11211抵接,即当采用机械压合的方式将开口1121处的材料向内压弯时,形成的限位环11211则会挤压绝缘环23,进一步紧固整合端子2,此时,绝缘环23则将控制电路组件21与限位环11211隔离,防止限位环11211对控制电路组件21造成影响,同时,绝缘环23还可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电池外部杂质进入电池内部,例如灰尘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综上,本例中,通过将正极端子于控制电路组件整合为一体,在生产组装时,将电芯放入外壳体后,将整合端子由开口压入外壳体内,使得控制电路组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并将开口处的材料向内压弯从而对整合端子进行限位,即可完成生产组装,免去了繁琐的端盖组装等步骤,极大地简化了电池的生产步骤,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体(1)及整合端子(2),所述电池体(1)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一端具有开口(1121),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芯,电芯负极端接触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1)的底端,电芯的正极端位于所述开口(1121)处,所述整合端子(2)包括控制电路组件(21)及正极端子(22),正极端子(22)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21),所述控制电路组件(21)安装于所述开口(1121)处,并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所述正极端子(22)露出于所述开口(112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具有电芯安装段(111)及端子安装段(112),所述电芯安装段(111)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之间设有环形凹槽(113),电芯置于所述电芯安装段(111)内,其正极端露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内,整合端子(2)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内,所述开口(1121)开设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21)包括电路板组件(211)及连接件(212),所述正极端子(2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11),所述连接件(21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11)背向所述正极端子(22)的一面,整合端子(2)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时,所述连接件(212)与电芯的正极端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2)为金属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21)处还具有限位环(11211),所述限位环(11211)环绕所述开口(1121)内侧设置,所述限位环(11211)与所述环形凹槽(113)之间形成端子安装位(1122),整合端子(2)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位(1122),所述正极端子(22)由所述限位环(11211)中心处露出至所述开口(1121)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端子(2)的外径等于所述端子安装段(112)的内径,且大于所述限位环(11211)的内径及环形凹槽(113)的内径,电芯的外径等于电芯安装段(111)的内径且大于所述环形凹槽(113)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端子(2)还包括绝缘环(23),所述绝缘环(23)设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21)的一面,并环绕于所述正极端子(22)设置,整合端子(2)安装于所述端子安装位(1122)时,绝缘环(23)与所述限位环(1121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1211)由开口(1121)处材料向内侧弯折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13)由外壳体(11)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CN202323066713.1U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Active CN221239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6713.1U CN221239656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6713.1U CN221239656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39656U true CN221239656U (zh) 2024-06-28

Family

ID=9159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66713.1U Active CN221239656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39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0618B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111933831A (zh) 一种扣式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2514A (zh) 一种电池
CN113540624A (zh) 圆柱形锂电池
CN221239656U (zh)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
CN112652866A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微型纽扣电池
CN117497868B (zh) 一种端子整合式可充电电池制备方法
CN215988958U (zh) 一种扣式电池
CN214625192U (zh) 电池盖板以及电池
CN212366020U (zh) 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
CN207719253U (zh) 一种钢壳一体式包覆电池
CN212277316U (zh) 一种带绝缘支撑件的纽扣电池
CN111370619B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221009015U (zh) 一种口部变径电池
CN108110201B (zh) 一种极片固定机构及扣式电池
CN207719252U (zh) 一种注塑式盖帽一体包覆电池
CN111525174A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214672892U (zh) 电池盖板以及电池
CN207719338U (zh) 一种组合式盖帽一体包覆电池
CN10203503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CN214672777U (zh) 下钢壳及扣式电池
CN111525173A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218996884U (zh) 一种电池壳体和二次电池
CN219892270U (zh) 纽扣电池
CN218569168U (zh) 一种具有一体化电极连接件的钢壳扣式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