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7924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37924U
CN221237924U CN202322949330.2U CN202322949330U CN221237924U CN 221237924 U CN221237924 U CN 221237924U CN 202322949330 U CN202322949330 U CN 202322949330U CN 221237924 U CN221237924 U CN 221237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wind wheel
volute
fac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49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明伟
赵现枫
李保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49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37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37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37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本体,其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与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第一风轮,设于所述蜗壳内;第二风轮,设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风轮并列设置;第一电机,安装于蜗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风轮连接;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第一电机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该设置使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通用安装,进而提高了安装效率,无需采用标识或者其他手段防止左右两个电机装反,减小了电机物料种类,同时降低了生产难度。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竖直放置在支撑面上,立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机壳,机壳通常具有顶端和底端,机壳的顶端和底端可为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端。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可为双贯流风轮出风,双贯流风轮设置于蜗壳内,每个贯流风轮匹配有电机,且电机都安装在两贯流风轮的同一侧,两个贯流风轮分别通过两个电机控制转动,从而达到送风目的。
两个电机安装时需要对其进行区分,避免左右两个电机装反,造成送风失效的问题。当左右两个电机的安装位置对调时,安装人员需重新拆卸并安装,从而增加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装配难度。
相关技术中,双贯流风轮连接的两个电机均为非通用件,其上多设置有标识或者防止安装对调的结构,避免增加装配难度及误装错风险。如现有部分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存在两个贯流风轮中一个风轮朝向其中一个电机的上端端面到该电机的距离小于另一个贯流风轮朝向另一个电机的上端端面到该电机的距离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有效防止两个贯流风轮、电机在装配时对调造成送风失效保证一次性安装正确。但是相应的,该设置使得电机的通用性差,不能实现通用安装,安装效率较低。另外,外设的标识或者防对调结构如上述电机与贯流风轮之间的不等距设置均提高了生产难度,增加了物料种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本体,具有顶端与底端,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为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底端适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本体包括机壳;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
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风轮,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第二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风轮并列设置;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风轮朝向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第一电机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通用安装,提高了电机的通用化,进而提高了安装效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通用安装,无需采用标识或者其他手段防止左右两个电机装反,减小了电机物料种类,同时降低了生产难度。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本体,具有顶端与底端,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为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本体包括机壳;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
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风轮,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第二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风轮并列设置;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风轮朝向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第一风轮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第二风轮朝向第二电机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该设置使得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的高度方向一致,避免引起左右送风品质的差异。同时,第一电机朝向第一风轮的端面与第二电机朝向第二风轮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在机壳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风轮与第一电机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风轮与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通用安装,提高了电机的通用化,进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风轮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相同。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靠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靠近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盖朝向第二电机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尺寸相同。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本体的顶端的一端,方便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进行维修、安装。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本体的底端的一端,简化走线,降低成本。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蜗壳内形成有分别与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两个风道,所述第一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与第一、第二风轮的装配图1;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与第一、第二风轮的装配图2;
图6是图5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图5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B-B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机与风轮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机安装于风轮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机安装于风轮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机与风轮连接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A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朝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朝外的局部剖视图1;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朝外的局部剖视图2;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与安装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与安装座的局部爆炸图。
以上各图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前面板11;进风面板12;顶板13;底座14;室内进风口15;室内换热器2;蜗壳3;第一风道31;第二风道32;端板33;连接板34;安装口35;第一风轮4;第一端盖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风轮5;第二端盖51;第二连接部52;连接盘521;轴套522;紧固件523;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安装座8;第一罩体81;第二罩体82;输出轴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20对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图,立式空调室内机100是空调器的一部分,另外,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
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本体,本体安装于室内。本体具有顶端与底端,且本体的顶端与本体的底端为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本体的底端适于与地面接触,本体包括机壳,机壳1可形成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且机壳1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
在当前示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本体大体呈柱状。其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本体可以为圆柱状、方柱状、不规则柱状等形式。
参考图1、图2,机壳1包括进风面板12、前面板11、顶板13以及底座14,前面板11位于机壳1的前侧,进风面板12连接在前面板11的后侧,顶板13连接于前面板11与进风面板12的上方,底座14连接于前面板11与进风面板12的下方。
进风面板12、前面板11、顶板13以及底座14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其中,顶板13形成本体的顶端,底座14形成本体的底端,且底座14适于坐落于室内空间的地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前侧为立式空调室内机面向用户的一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机壳1包括有室内进风口15和室内出风口,且机壳1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室内进风口15连通,以使室内风由室内进风口15进入换热风道中,换热风道与室内出风口连通,以使换热风道中的气流可以由室内出风口流至室内。其中,换热风道为双贯流风道。
室内出风口为长条形,且室内出风口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竖向设置在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也就是说,室内出风口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前面板11上。本申请中,室内出风口对应双贯流风道设置有两个,两个室内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机壳上,室内进风口可设置有多个。
其中,室内进风口15可设置在进风面板12上,该设置使得换热时,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由后侧进风,并朝前侧吹出换热后的室内风即空调风,方便设置。
室内进风口15处可设置进风格栅151,用于对进入机壳的室内风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风道内。
参考图3,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2和室内风机3,室内换热器2和室内风机3设置于机壳内。其中,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可位于室内风机3靠近室内进风口15的一侧,也就是说,在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上,室内换热器2相对室内风机3位于上游。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还可位于室内风机3靠近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室内换热器2用于从机壳内的室内风中吸收热量或者向机壳内的室内风传输热量。室内风机3作为气流驱动源,使得空气可从室内进风口15流动到室内出风口。
当室内换热器2位于室内风机3靠近室内进风口15的一侧时,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5进入到机壳内,进入到机壳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室内风机3从室内出风口排出到室内,从而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制冷与制热,达到用户的舒适温度。
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机壳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风机以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壳内,室外换热器用于与进入室外风道内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室外风机用于为室外机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
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压缩机设于室外机壳内,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者中,其中一者为冷凝器且另一者为蒸发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空调器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使制冷剂循环。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且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进行循环。
其中,室内风机为贯流风机,室内风机包括蜗壳3、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第一电机6以及第二电机7。
参考图3、图4,蜗壳3设于机壳内,且蜗壳3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风轮4的轴向方向与蜗壳3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风轮4沿蜗壳3的长度方向设置于蜗壳3内;第二风轮5设置于蜗壳3内且与第一风轮4并列设置。也就是说,第二风轮5的轴向方向与蜗壳3的长度方向相同。
具体地说,蜗壳3内形成有两个风道,两个风道并列设置且沿蜗壳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双贯流风道,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设于双贯流风道内,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为双贯流空调。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风轮4可为正转贯流风轮,第二风轮5为反转贯流风轮。
参考图5~图8,蜗壳3包括两个端板33以及连接板34,连接板34连接于两个端板33之间,其中,连接板34可以构成容纳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的风道。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端板33上设置有供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风轮装入蜗壳3的两个安装口35。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轮4为反转贯流风轮,第二风轮5可为正转贯流风轮。两个风道分别与两个室内出风口连通,且两个风道分别为第一风道31与第二风道32,其中,第一风轮4对应设置在第一风道31内,第二风轮5对应设置在第二风道32内。
第一电机6安装于蜗壳3上且位于蜗壳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一电机6与第一风轮4同轴设置,且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9与第一风轮4连接,以驱动第一风轮4转动。第二电机7安装于蜗壳3上且与第一电机6并列设置,第二电机7与第二风轮5同轴设置,且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与第二风轮5连接,以驱动第二风轮5转动。
相关技术中,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为非通用件,安装时需对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进行区分,通过标识或者其他手段来以防止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装反,增加装配难度及误装错风险。
为了提高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难度,使其具备通用性。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图11,在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一电机6朝向第一风轮4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风轮5朝向第二电机6的端面与第二电机7朝向第二风轮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L1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继续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安装于蜗壳3靠近本体的顶端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连接在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上方,该结构设置方便对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进行维修、安装。
具体地说,当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连接在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上方时,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到第一电机6的距离为第一风轮4的上端端面到第一电机6朝向第一风轮4的下端端面的垂直距离L1;第二风轮5朝向第二电机7的端面到第二电机7的距离为第二风轮5的上端端面到第二电机7朝向第二风轮5的下端端面的垂直距离L2;其中,L1=L2。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一电机6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风轮5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二电机7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可通用安装,提高了电机的通用性,进而提高了安装效率,可有效防止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在装配时对调造成送风失效,避免了装配错误导致的故障问题。同时,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通用安装,无需采用标识或者其他手段进行左右区分防止左右两个电机装反,减小了电机物料种类,同时降低了生产难度。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安装于蜗壳3靠近本体的底端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连接在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下方。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可分别连接在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下方,该设置可简化走线,降低成本。
具体地说,继续参考图12,当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连接在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下方时,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到第一电机6的距离为第一风轮4的下端端面到第一电机6朝向第一风轮4的上端端面的垂直距离L1;第二风轮5朝向第二电机7的端面到第二电机7的距离为第二风轮5的下端端面到第二电机7朝向第二风轮5的上端端面的垂直距离L2;其中,L1=L2。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3,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二风轮5朝向第二电机7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M2上,第一电机6朝向第一风轮4的端面与第二电机7朝向第二风轮5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M1上。
上述实施例中,不仅保证了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一电机6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风轮5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二电机7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使得第一风轮4朝向第一电机6的端面与第二风轮5朝向第二电机7的端面位于同一高度,可以降低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异常音,避免引起左右送风品质的差异,保证左右送风时噪音接近。
参考图14~图17,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轮4为贯流风轮,且第一风轮4包括第一端盖41,第一端盖41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9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2;第二风轮5为贯流风轮,且第二风轮5包括第二端盖51,第二端盖51上设置有与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2;其中,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的朝向相同。
具体地说,参考图14~图1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设置于第一端盖41背离第一电机6的一侧,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第二端盖51背离所述第二电机7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朝向相同且均朝内。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的朝向设置为同时朝内,可有效的缩短距离L1与L2,即缩短了第一电机6与第一风轮4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电机7与第二风轮5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蜗壳3的长度尺寸,可减小蜗壳3的占用空间。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7、图18,第一连接部42可设置于第一端盖41靠近第一电机6的一侧,第二连接部52可设置于第二端盖51靠近所述第二电机7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朝向相同且均朝外。
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9的长度尺寸与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的长度尺寸相同,第一端盖41与所述第二端盖5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的结构、尺寸也相同。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的本体尺寸可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5、图16,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盘521以及轴套522,其中,轴套522设置于连接盘521的中部,连接盘521远离轴套522的周缘连接至第一端盖41、第二端盖5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完全相同,且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分别与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通过紧固件523连接。
具体地说,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均具有相同高度位置的螺钉槽,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的轴套522上均具有与所述螺钉槽对应设置的贯通口,安装时,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9插设于第一连接部42的轴套522内,且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9插设于第二连接部52的轴套522内,紧固件523贯穿所述贯通口后连接于螺钉槽内,以使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与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固定连接,从而可驱动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转动。其中,紧固件523可以为螺钉。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的朝向为轴套522的凸设方向,以图16为例,其中,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同时朝内,即轴套522朝向远离第一电机6的方向凸设。以图17为例,其中,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52同时朝外,即轴套522朝向靠近第一电机6的方向凸设。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风轮4的顶端与第二风轮5的顶端的高度相同,第一风轮4的底端的高度与第二风轮5的底端的高度相同,该设置使得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的高度相同,避免高度不同引起左右送风品质的差异。
进一步的,参考图19,为了实现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的安装,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安装座8,安装座8安装于蜗壳3上且安装座8内形成有安装腔,第一电机6以及第二电机7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腔内。通过设置两个安装座8对安装座8起安装、保护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的作用。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0,安装座8包括第一罩体81与第二罩体82,当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7分别位于第一风轮4、第二风轮5的上方时,第一罩体81连接于蜗壳3的端部,第二罩体82连接于第一罩体81远离蜗壳3的一端,第二罩体82与第二罩体82共同限定出所述安装腔。其中,两个第一罩体81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两个第二罩体82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顶端与底端,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为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底端适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本体包括机壳;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
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风轮,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第二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风轮并列设置;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
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风轮连接;
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风轮朝向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2.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顶端与底端,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为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本体包括机壳;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
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风轮,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第二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风轮并列设置;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风轮同轴设置,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风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风轮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风轮朝向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电机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电机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风轮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靠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靠近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朝向第一电机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盖朝向第二电机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本体的顶端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本体的底端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蜗壳内形成有分别与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两个风道,所述第一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CN202322949330.2U 2023-11-01 2023-11-01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1237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330.2U CN2212379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330.2U CN2212379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37924U true CN221237924U (zh) 2024-06-28

Family

ID=9159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49330.2U Active CN221237924U (zh) 2023-11-01 2023-11-01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37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848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A2308208C (en) Window room air conditioner
CN2142759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23792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2007000431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847086Y (zh) 嵌入式商用空调器室内机
CN216346702U (zh) 空调器
CN2148915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2445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6187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560074U (zh) 空调器
CN21374701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69375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94938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0939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339558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8462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750260U (zh) 立式空调
CN2180651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346537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20689201U (zh) 挂式空调
CN215446683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