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7289U -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7289U
CN221227289U CN202322003622.7U CN202322003622U CN221227289U CN 221227289 U CN221227289 U CN 221227289U CN 202322003622 U CN202322003622 U CN 202322003622U CN 221227289 U CN221227289 U CN 221227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il
rotating shaft
r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36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长明
王剑光
李云鹏
张毅
张文强
张涛
田振
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nyu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Wolong Electric Nanyang Explosion Proof Digit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nyu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Wolong Electric Nanyang Explosion Proof Digit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nyu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Wolong Electric Nanyang Explosion Proof Digital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nyu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36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27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7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7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在转轴的轴承安装段上,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套设的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所述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沿轴向的长度相同,所述外间隔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外圈的内侧面尺寸,所述内间隔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尺寸。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保证了两个相邻的轴承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脂,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大功率、重负载电机为了满足电机性能要求,轴伸端通常采用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相结合的双滚动轴承支撑结构。布置时,这两套轴承并列排放,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相邻布置,两者之间没有间隙。这种布置形式,一方面轴承散热不良,另一方面轴承装置内存储的油脂量少、流动性差,轴承在运行过程中润滑环境差,容易产生轴承温度高的情况。过高的轴承温度又会加速润滑脂劣化变质,引起轴承润滑环境持续恶化,易引发电机抱轴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保证了两个相邻的轴承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脂,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轴承,连接在转轴的轴承安装段上;
第二轴承,连接在转轴的轴承安装段上;
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套设的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所述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沿轴向的长度相同,所述外间隔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外圈的内侧面尺寸,所述内间隔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润滑油补充回路,所述润滑油补充回路包括注油管和排油管,所述注油管至少与所述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所述排油管至少与所述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注油管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连通,所述排油管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外盖,所述轴承外盖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安装轴段,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限位;
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安装轴段;
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侧套设有端盖。
可选地,所述轴承外盖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润滑油腔室,所述第二润滑油腔室与所述第一轴承的滚动体腔连通;
所述轴承内盖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润滑油腔室,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与所述第二轴承的滚动体腔连通;
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与所述注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腔室与所述排油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轴承外盖上设置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油道远离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注油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轴段上套设有甩水环,所述轴承外盖套设于所述甩水环外侧,所述甩水环与所述轴承外盖的接触面形成迷宫密封。
可选地,所述注油管的出油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设置位置,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设置位置。
可选地,所述外间隔环的外侧面与所述端盖的通孔的内侧面触接,所述内间隔环的内侧面套设在所述轴承安装段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增加套设在一起的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形成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第一润滑油腔室,从而达到增加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储油量的目的,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的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间隔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外间隔环沿A-A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间隔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间隔环和外间隔环与转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轴承外盖,2、甩水环,3、挡圈,4、第一轴承,5、外间隔环,6、内间隔环,7、轴承内盖,8、第二轴承,9、端盖,10、转轴,1001、第二安装轴段,1002、轴承安装段,1003、第一安装轴段,1004、限位环槽,11、注油管,12、排油管,13、连接螺栓,14、第二油道,15、第一油道,16、第三润滑油腔室,17、第二润滑油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保证了两个相邻的轴承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脂,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均连接在转轴10的轴承安装段1002上。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设置有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沿轴向的长度相同,从而形成对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间隔距离的可靠限定。外间隔环5的内径尺寸大于转轴10的轴心到轴承外圈的内侧面尺寸,内间隔环6的外径尺寸小于转轴10的轴心到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尺寸,从而避免了两个间隔环影响润滑油或者润滑油脂在两个轴承之间的流动,保证了润滑效果。此处的轴承外圈或者轴承内圈为第一轴承4或第二轴承8中的任何一个,从而形成位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的第一润滑油腔室。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套设。
其中,第一润滑油腔室由外间隔环5、内间隔环6、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围设成,且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的滚动体腔室连通,从而为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提供润滑油,此处的润滑油也可以是润滑脂,此处不做限定。轴承安装段1002的长度为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8的轴向宽度与外间隔环5的宽度的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安装段长度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在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增加套设在一起的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形成位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的第一润滑油腔室,从而达到增加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储油量的目的,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外间隔环5的外径与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以便于外间隔环5的装配,内间隔环6与转轴10之间采用过渡配合,以保证安装效果和润滑效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为第一润滑油腔室输送润滑油的润滑油补充回路。所述润滑油补充回路包括注油管11和排油管12,注油管11至少与第一轴承4或第二轴承8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同样的,排油管12至少与第一轴承4或第二轴承8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从而使注油管11输送的润滑油经过轴承后通过排油管12排出,利于对轴承的润滑和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注油管11与第二轴承8远离第一轴承4的端部连通,排油管12与第一轴承4远离第二轴承8的端部连通,从而使润滑油从两个轴承的一端流入,从两个轴承的另一端流出,从而保证了两个轴承的润滑需求,润滑效果更好。
为了对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进行限位,第一轴承4远离第二轴承8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外盖1,轴承外盖1套设于转轴10的第一安装轴段1003,轴承外盖1用于对第一轴承4限位。第二轴承8远离第一轴承4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内盖7,轴承内盖7套设于转轴10的第二安装轴段1001,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的外侧套设有端盖9。第二安装轴段1001的直径大于轴承安装段1002的直径,轴承安装段100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轴段1003的直径。第二安装轴段1001与轴承安装段1002的阶梯环用于对第二轴承8的一端内圈限位,如图3所示。外间隔环5的外侧面与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的内侧面触接,内间隔环6的内侧面套设在轴承安装段1002的表面。轴承外盖1、端盖9和轴承内盖7通过连接螺栓13连接在一起。外间隔环5与内间隔环6的结构相同,均为环状结构,如图5至图8所示,二者的区别在于尺寸不同。
为了便于润滑油流入和流出轴承,轴承外盖1靠近第一轴承4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润滑油腔室17,第二润滑油腔室17与第一轴承4的滚动体腔连通。轴承内盖7靠近第二轴承8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润滑油腔室16,第三润滑油腔室16与第二轴承8的滚动体腔连通。第二润滑油腔室17和第三润滑油腔室16均为环形腔室。第二润滑油腔室17与排油管12连通,第三润滑油腔室16与注油管11连通。
其中,端盖9上设置有第一油道15,轴承外盖1上设置有第二油道14,第一油道15的一端第二油道14连通,另一端与第三润滑油腔室16连通,第二油道14远离第一油道15的一端与注油管11连通。
为了避免水进入轴承内,第一安装轴段1003上套设有甩水环2,轴承外盖1套设于甩水环2的外侧,甩水环2与轴承外盖1的内孔的接触面形成迷宫密封,如图1所示。甩水环2远离第一轴承4的一端通过挡圈3限位,挡圈3卡接在转轴10上的限位环槽1004内。
为了便于润滑油流入轴承位置,注油管11与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连接的出油口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的设置位置,排油管12的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低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的设置位置,以便于润滑油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承4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8为圆柱滚子轴承。第一轴承4既能承受径向力,又能承受轴向载荷。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安装。第二轴承8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不能承受轴向载荷。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与第二轴承8的外圈采用过渡配合,以确保轴承更好的承受径向载荷。外间隔环5的外径与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以便于外间隔环5的装配。内间隔环6与转轴10之间采用过渡配合,以确保内间隔环6在转轴10上的装配效果。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的宽度为9.5-10.5mm。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内的轴承润滑油脂流动路径见图1和图4中的箭头所示,润滑油脂通过注油管11注入,经轴承外盖1上的第二油道14流至端盖9内的第一油道15,然后润滑油脂通过第一油道15到达第三润滑油腔室16内,润滑油脂从第二轴承8的右侧自右向左充满第二轴承8,然后润滑油脂充满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之间的第一润滑油腔室区域,润滑油脂再从第一轴承4的右侧自右向左充满第一轴承4,最后润滑油脂到达第二润滑油腔室17内,从排油管12排出废旧润滑油脂。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通过加长端盖9的轴承安装孔及转轴10的轴承安装段1002的长度,在两个轴承之间增加外间隔环5和内间隔环6,外间隔环5与内间隔环6之间形成润滑油脂的容纳空间及流动通道,增加了两个轴承之间的储油量,提高了轴承的散热效率,大大改善了滚动轴承的运行环境,有效防止电机抱轴,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承,连接在转轴的轴承安装段上;
第二轴承,连接在转轴的轴承安装段上;
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套设的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所述外间隔环和内间隔环沿轴向的长度相同,所述外间隔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外圈的内侧面尺寸,所述内间隔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到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尺寸;
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外盖,所述轴承外盖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安装轴段,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限位;
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内盖,所述轴承内盖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安装轴段;
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侧套设有端盖;
所述外间隔环的外侧面与所述端盖的通孔的内侧面触接,所述内间隔环的内侧面套设在所述轴承安装段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油补充回路,所述润滑油补充回路包括注油管和排油管,所述注油管至少与所述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所述排油管至少与所述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的二者之一的端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连通,所述排油管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盖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润滑油腔室,所述第二润滑油腔室与所述第一轴承的滚动体腔连通;
所述轴承内盖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润滑油腔室,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与所述第二轴承的滚动体腔连通;
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与所述注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腔室与所述排油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轴承外盖上设置有第二油道;
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润滑油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油道远离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注油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轴段上套设有甩水环,所述轴承外盖套设于所述甩水环外侧,所述甩水环与所述轴承外盖的接触面形成迷宫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的出油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设置位置,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设置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CN202322003622.7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Active CN221227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3622.7U CN22122728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3622.7U CN22122728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7289U true CN221227289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8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3622.7U Active CN22122728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27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4504B (zh) 重载高温自润滑滚动轴承及加工工艺
US8227950B2 (en) Rolling bearing, spindle support structure of main motor for railway vehicle, and bearing structure
CN210068765U (zh) 砂磨机轴承润滑机构
EP3168489B1 (en) Ball bearing assembly
CN112303107A (zh) 一种高转低噪探入式轴承密封组件
US20110293212A1 (en) Roller bearing
CN216922851U (zh) 一种纺织机用耐磨效果好的轴承
CN221227289U (zh) 一种电机转轴的轴承支撑结构
CN111043160B (zh) 一种外球面轴承润滑防尘结构及方法
EP2042690B1 (en) Turbocharger
CN210461382U (zh) 一种自激式油雾喷射润滑高速轴承
CN216199822U (zh) 一种用于双列圆锥轴承的润滑结构
CN214465620U (zh) 一种耐高温的精细轴承保持架
CN210397660U (zh) 轴承冷却润滑结构及变速器
CN113659758A (zh) 永磁牵引电机轴承配置结构及密封方法
CN112032202A (zh) 圆锥滚子轴承及油脂收集装置
CN110566573A (zh) 自激式油雾喷射润滑高速轴承、润滑方法及应用
CN215928307U (zh) 一种惰轮结构及发动机
CN218207465U (zh) 高载荷带油槽满滚针轴承
CN216768084U (zh) 一种高效润滑轴承
CN220204429U (zh) 一种配对角接触球轴承
CN218235832U (zh) 一种新型深沟球轴承
CN218000150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
CN114934954B (zh) 一种全封闭介质自循环润滑高速滚动轴承
CN104454973A (zh) 一种水泵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