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3434U - 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23434U
CN221223434U CN202322855899.2U CN202322855899U CN221223434U CN 221223434 U CN221223434 U CN 221223434U CN 202322855899 U CN202322855899 U CN 202322855899U CN 221223434 U CN221223434 U CN 221223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communicated
main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558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王建鸫
林佳飞
吕鹏
毕振伟
尹晨鸽
杜红岩
马浠夺
徐熙凯
尹思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23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23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包括空冷机组、增容机组和冷却机构;空冷机组包括多列第一空冷凝汽器;增容机组包括一列第二空冷凝汽器;主乏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蝶阀;主凝结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蝶阀;主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蝶阀;第一空冷凝汽器的风筒和第二空冷凝汽器的风筒内均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增容切换,以满足电厂运行的需求,且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效的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乏汽,乏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需经空冷系统(空冷岛)冷凝成凝结水。中国专利(CN 215909708 U)公开了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该系统采取对现有空冷机组进行增容(即增加换热面积)的改造措施,以降低汽轮机组的运行背压,提高发电厂机组运行经济性。但是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冬夏季温差明显的地区,增容后的空冷岛在夏季满负荷运行,提高了电厂机组运行经济型;但在其他温度相对较低的季节,无需满负荷运行便可满足需求,这无疑增加了电厂的能源消耗,该系统的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增容切换,以满足电厂运行的需求,且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效的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包括空冷机组、增容机组和冷却机构;
所述空冷机组包括多列第一空冷凝汽器,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
所述增容机组包括一列第二空冷凝汽器,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
所述主乏汽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主凝结水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主抽真空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三蝶阀;
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和第二空冷凝汽器分别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内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流经所述风筒的风进行冷却和导向,使冷却风垂直的吹向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或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散热管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一乏汽支管与所述主乏汽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一凝结水支管与所述主凝结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一抽真空支管与所述主抽真空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二乏汽支管与所述主乏汽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二凝结水支管与所述主凝结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二抽真空支管与所述主抽真空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螺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风筒外的制冷器和循环泵,所述螺旋管的顶端贯通所述风筒连通至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贯通所述风筒连通至所述螺旋管的底端,所述螺旋管、制冷器和循环泵之间循环有冷却介质,所述风筒内轴线顶端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倾斜的导风板,使所述风筒轴线顶端的两侧分别形成若干垂直于同侧的所述散热管束的导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风筒内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沿垂直于所述导风板的方向贯通所述导风板设置,所述导风板均与所述加强杆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检修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设置有空冷机组和增容机组,增容机组通过蝶阀连入主乏汽管路、主凝结水管路和主抽真空管路,且在空冷机组和增容机组内增加了冷却机构。在冬季关闭各蝶阀将增容机组从空冷岛中切除,运行空冷机组即可满足电厂的生产需求;在春秋季节运行冷却机构,通过冷却机构配合空冷机组即可满足电厂的生产需求;在夏季开启各蝶阀将增容机组引入空冷岛,实现了空冷岛的增容,超高温天气同时开启冷却机构。本申请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增容切换,以满足电厂运行的需求,且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效的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空冷机组;2、增容机组;3、冷却机构;4、主乏汽管路;5、主凝结水管路;6、主抽真空管路;7、风筒;8、散热管束;
11、第一空冷凝汽器;12、第一乏汽支管;13、第一凝结水支管;14、第一抽真空支管;
21、第二空冷凝汽器;21、第二乏汽支管;22、第二凝结水支管;23、第二抽真空支管;
31、螺旋管;32、制冷器;33、循环泵;34、导风板;35、加强杆;36、检修阀;
41、第一蝶阀;
51、第二蝶阀;
61、第三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包括空冷机组1、增容机组2和冷却机构3;
空冷机组1包括多列第一空冷凝汽器11,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4,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5,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6;
增容机组2包括一列第二空冷凝汽器21,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4,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5,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6;
主乏汽管路4上位于空冷机组1与增容机组2之间设置有第一蝶阀41;主凝结水管路5上位于空冷机组1与增容机组2之间设置有第二蝶阀51;主抽真空管路6上位于空冷机组1与增容机组2之间设置有第三蝶阀61;
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风筒7和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风筒7内均设置有冷却机构3,用于对流经风筒7的风进行冷却和导向,使冷却风垂直的吹向第一空冷凝汽器11或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散热管束8。
在本实施例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开启各蝶阀将增容机组2引入空冷岛,实现了空冷岛的增容,可满足电厂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需求;在遇到超高温天气时,同时开启冷却机构3。
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关闭各蝶阀将增容机组2从空冷岛中切除,仅运行空冷机组1便可满足电厂的生产需求;
在温度相对偏高的春秋季节,开启冷却机构3,通过冷却机构3配合空冷机组2便可满足电厂的生产需求。
本申请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增容切换,实现了空冷岛的多种运行模式,以满足电厂的运行需求,且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效的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一乏汽支管12与主乏汽管路4相连通,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一凝结水支管13与主凝结水管路5相连通,第一空冷凝汽器11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一抽真空支管14与主抽真空管路6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主乏汽管路4与汽轮机组的乏汽出口相连通,乏汽经主乏汽管路4和第一乏汽支管12进入各第一空冷凝汽器11进行降温凝结。凝结水经第一凝结水支管13汇入主凝结水管路5,经主凝结水管路5进入集水箱。根据需求,可在第一凝结水支管13设置一组或多组增压泵。乏汽中的不凝结气体经第一抽真空支管14进入主抽真空管路6,并被排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二乏汽支管22与主乏汽管路4相连通,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二凝结水支管23与主凝结水管路5相连通,第二空冷凝汽器21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二抽真空支管24与主抽真空管路6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将增容机组2设置在空冷机组1的一侧,并通过各支管将其连通至各主管的末端,通过各主管上蝶阀的控制实现了增容机组2的引入与切除之间的切换,有效的提高了空冷岛的性能。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机构3包括设置于风筒7内的螺旋管31以及设置于风筒7外的制冷器32和循环泵33,螺旋管31的顶端贯通风筒7连通至制冷器32的输入端,制冷器32的输出端连通至循环泵33的输入端,循环泵33的输出端贯通风筒连通至螺旋管31的底端,螺旋管31、制冷器32和循环泵33之间循环有冷却介质,风筒7内轴线顶端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倾斜的导风板34,使风筒7轴线顶端的两侧分别形成若干垂直于同侧的散热管束8的导风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风筒7内的顶部安装有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自然风穿过风筒7吹向散热管束8。
冷却介质在循环泵33的驱动下在螺旋管31、制冷器32和循环泵33之间循环,自然风穿过螺旋管31后形成冷却风,有效的提高了乏汽的冷凝效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筒7内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杆35,加强杆35沿垂直于导风板34的方向贯通导风板34设置,导风板34均与加强杆35焊接连接,有效的提高了导风板34的结构强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循环泵3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检修阀36,方便对循环泵33的进行检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冷机组、增容机组和冷却机构;
所述空冷机组包括多列第一空冷凝汽器,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
所述增容机组包括一列第二空冷凝汽器,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均连通至主乏汽管路,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均连通至主凝结水管路,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均连通至主抽真空管路;
所述主乏汽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主凝结水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主抽真空管路上位于所述空冷机组与增容机组之间设置有第三蝶阀;
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和第二空冷凝汽器分别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内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流经所述风筒的风进行冷却和导向,使冷却风垂直的吹向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或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散热管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一乏汽支管与所述主乏汽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一凝结水支管与所述主凝结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一抽真空支管与所述主抽真空管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乏汽入口通过第二乏汽支管与所述主乏汽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第二凝结水支管与所述主凝结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冷凝汽器的抽真空出口通过第二抽真空支管与所述主抽真空管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螺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风筒外的制冷器和循环泵,所述螺旋管的顶端贯通所述风筒连通至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贯通所述风筒连通至所述螺旋管的底端,所述螺旋管、制冷器和循环泵之间循环有冷却介质,所述风筒内轴线顶端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倾斜的导风板,使所述风筒轴线顶端的两侧分别形成若干垂直于同侧的所述散热管束的导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内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沿垂直于所述导风板的方向贯通所述导风板设置,所述导风板均与所述加强杆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检修阀。
CN202322855899.2U 2023-10-24 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Active CN22122343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23434U true CN221223434U (zh) 2024-06-25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6105Y (zh) 火力发电机组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5783572A (zh) 一种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空冷塔的空气导流装置
CN111854462A (zh) 一种适用于间接空冷供热机组全工况冷却及防冻系统
CN210087416U (zh) 一种热电机组切除低压缸进汽耦合背压机梯级供热系统
CN221223434U (zh) 一种电厂空冷岛增容切换系统
CN209780975U (zh) 一种135mw超高压背压供热改造汽轮机
CN111288813A (zh) 串联式冷却系统及空冷岛系统
CN102607291A (zh) 带尖峰冷却器的直接空冷凝汽系统
CN114000928B (zh) 一种串联式尖峰冷却及余热回收汽轮发电机组
CN216482348U (zh) 一种用于轴向排汽汽轮机的凝汽器
CN113624027B (zh) 一种降低间接空冷机组夏季运行背压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983647U (zh) 空冷机组冷凝设备热能利用装置
CN212133342U (zh) 一种适用于空冷机组的空湿串联冷却系统
CN210220750U (zh) 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
CN111288814A (zh) 串联式空湿混合冷却系统、空冷岛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10741153U (zh) 一种用于空冷岛辅助凝汽器的节能装置
CN219265019U (zh) 一种机械助力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211900719U (zh) 一种闲置凉水塔与空冷岛联合冷却过程及实施系统
CN108827018B (zh) 一种适用于侧向进汽凝汽器管束结构
CN112555962A (zh) 多台空冷机组梯级余热利用高效供热系统
CN107726878B (zh)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220648785U (zh) 一种高效的空冷机
CN113624028B (zh) 一种提升直接空冷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20270122U (zh) 一种具有顺流与逆流换热功能的空冷岛
CN217002069U (zh) 用于提升燃机效率的进气温湿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