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7327U -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7327U
CN221177327U CN202323137286.1U CN202323137286U CN221177327U CN 221177327 U CN221177327 U CN 221177327U CN 202323137286 U CN202323137286 U CN 202323137286U CN 221177327 U CN221177327 U CN 221177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discharge
battery
circui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372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3231372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7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7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7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充放电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充放电控制方式存在成本高、空间和器件的利用率差以及升压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分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模块、第二开关电路、升压电路、充放电芯片和电源输出端口,电源输入端口通过分压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电源输入端口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充放电芯片连接,控制模块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电池通过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端与充放电芯片连接,充放电芯片通过升压电路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充放电芯片与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本申请降低了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并且避免了升压输出电压波动,适用于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放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而言,为了满足环保和降低使用成本的要求,目前的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按摩仪等)的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不同,在电子设备连接电源后需要对电池降压充电,在电子设备断开电源后需要对电池升压放电,为了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种是采用一个充电IC和一个升压放电IC构成的电路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这种方式由于采用两个IC,电路外围器件多,成本高,PCB占用空间也多,对一些结构紧凑的空间可能不能布局。并且这种方式电磁兼容性也不容易满足,设计比较困难。
第二种是采用双端口充电和升压放电一体的IC构成的电路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这种方式由于采用了充放电一体的IC,相比较第一种方式而言,减少了一些器件外围电路,成本有所下降,PCB占用空间也比较少。但是由于是双端口,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是独立的,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均存在独立的较多的阻容器件,这些电容容量比较大,占用空间也比较大,充电时放电端口电容闲置,放电时充电端口电容闲置,始终存在闲置电容,器件利用率没有达到最佳,PCB空间没有达到最佳。
第三种是采用单端口充电和升压放电一体的IC构成的电路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由于这种方式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共用一个管脚端口,因此电容可以共用,没有闲置。电容利用率相比第二种方案也有所提升。并且电容数量减少了一半,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均下降。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充电和升压放电共用了一个端口,在升压放电时候不能自动识别充电信号,不能自动切换到充电模式,需要通过MCU程序周期性的检测电源适配器是否插入,并在电源适配器插入后控制充放电IC和电池的电气连接,关闭IC升压输出模式。检测电源适配器插入会造成电子设备升压输出电压波动,无法正常工作。如果电子设备是灯则会造成灯闪烁,如果电子设备是按摩仪则会造成按摩仪无法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充放电控制方式存在成本高、空间和器件的利用率差以及升压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分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模块、第二开关电路、升压电路、充放电芯片和电源输出端口,所述电源输入端口通过分压电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端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开关引脚通过升压电路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所述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与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在上述电路中,当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第一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同时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控制模块检测到信号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电池的正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充放电芯片处于升压模式,通过升压电路对电池电压升压后,由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将升压输出电压通过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给电子设备。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开关电路可以隔离电源输入端口和电源输出端口,电源输入端口无输入电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升压输出电压,电池升压放电给电子设备供电。
当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器之后,使得第一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同时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控制模块检测到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端先输出一段时间的低电平信号,再输出高电平信号,当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后,第二开关电路截止,电池的正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断开,充放电芯片关闭升压模式,进入充电模式。当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后,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的正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电源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依次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充放电芯片和第二开关电路为电池充电。
在上述电路中,采用单端口充放电芯片,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共用一个充放电引脚,相较于两个芯片或者一个芯片两个端口的控制方式而言,本申请的电容可以共用,没有闲置,提升了电容利用率。并且电容数量减少了一半,降低了电路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同时该电路能够自动识别充电信号,当电源适配器未连接时没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升压模式,实现电池升压放电的自动控制,当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充电模式,实现电池充电的自动控制,避免了升压输出电压的波动导致的电子设备供电异常,实现了充放电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子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电源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在上述电路中,当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一开关电路截止,电源输入端口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之间的连接断开。当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器后,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电源输入端口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之间连接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
在上述电路中,当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电源输出端口输出升压输出电压,此时P沟道MOS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P沟道MOS晶体管中的体二极管可有隔离电源输入端口和电源输出端口,使电源输入端口保持无电压输入,电源输出端口保持升压输出电压输出。并且体二极管还能够防止过压以及源极和漏极反接造成的第一场效应管烧坏,提高了电路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电源输入端口通过第二电阻分别与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上述电路中,通过设置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作为分压电阻,将电源输入端口的一部分输入电压降在分压电阻上,使得输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的电压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二三极管和第四电阻,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
在上述电路中,当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的正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之间连接导通。当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二开关电路截止,电池的正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之间的连接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体二极管能够防止过压以及源极和漏极反接造成的第二场效应管烧坏,提高了电路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通过电感与充放电芯片的开关引脚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分别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流设置引脚通过第五电阻接地。
在上述电路中,第二场效应管、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构成一个BOOST升压电路,当充放电芯片处于升压模式时,电池电流在电感中转化为磁能存储,然后电感中的磁能转化为电能由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输出,完成升压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为USB接口。USB接口具有标准统一、应用广泛、可以热插拔等特点,并且成本较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路成本。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口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口的正极连接,电子设备的供电端口的负极接地。
将上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应用至电子设备后,同样提升了电容利用率,减少了电容数量,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充电信号,当电源适配器未连接时没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升压模式,实现电池升压放电的自动控制,当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充电模式,实现电池充电的自动控制,避免了升压输出电压的波动导致的电子设备供电异常,实现了充放电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为按摩仪。
将上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应用至按摩仪后,同样能够提升电容利用率,减少按摩仪的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同时使得按摩仪能够自动识别充电信号,实现了按摩仪电池充放电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按摩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采用单端口充放电芯片,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共用一个充放电引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时采用充电芯片和放电芯片的方案以及采用具有两个端口的充放电芯片的方案而言,本申请的电容可以共用,没有闲置,提升了电容利用率。并且电容数量减少了一半,降低了电路成本和PCB占用空间。同时该电路能够自动识别充电信号,当电源适配器未连接时没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升压模式,当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有充电信号,此时充放电芯片自动切换至充电模式,实现了基于充电信号的电池充放电的自动控制,避免了升压输出电压的波动导致的电子设备供电异常,提高了电子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VIN-电源输入端口;VBUS-输入电压;VOUT-电源输出端口;BATTERY-电池;BAT+-电池的正极;VBAT-电池电压;U1-充放电芯片;OUT/IN-充放电引脚;BAT-电池连接引脚;SW-开关引脚;ISET-电流设置引脚;U2-控制模块;GPIO1-信号输出端;GPIO2-信号输入端;Q11-第一场效应管;Q12-第二场效应管;Q21-第一三极管;Q22-第二三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三电阻;R5-第五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H1-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需要对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应用场景中,例如按摩仪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目前采用单端口充电和升压放电一体的充放电芯片构成的电路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方案中,由于充电和升压放电共用了一个充放电端口,在升压放电时候不能自动识别充电信号,不能自动切换到充电模式,需要通过MCU程序周期性的检测电源适配器是否插入,并在电源适配器插入后控制充放电芯片和电池的电气连接关闭芯片的升压输出模式,检测电源适配器插入会造成电子设备升压输出电压波动,无法正常工作,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基于此,提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源输入端口和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之间增加第一开关电路,在电池的正极和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之间增加第二开关电路,当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第一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充放电芯片处于放电模式,电池进行升压放电。当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后,第一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模块先控制第二开关电路截止,再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当第二开关电路截止后,充放电芯片处于充电模式,然后当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后,对电池进行充电。本申请无需控制模块周期性检测是否接入电源适配器,能够在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自动控制对电池进行升压放电并利用升压输出电压为电子设备供电;在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之后,自动控制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了升压输出电压波动,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口VIN、分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模块U2、第二开关电路、升压电路、充放电芯片U1和电源输出端口VOUT,所述电源输入端口VIN通过分压电路与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入端GPIO2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口VIN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连接,所述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GPIO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端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连接,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U1的开关引脚SW通过升压电路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连接,所述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与电源输出端口VOUT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U2是MCU,即微处理控制器,但不限于此,控制模块U2还可以为中央处理器等其他具有处理和运算功能的处理器。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1、第一三极管Q21和第一电阻R1,所述电源输入端口VIN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和第一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11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所述电源输入端VIN口为USB接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电源输入端口VIN通过第二电阻R2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入端GPIO2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Q12、第二三极管Q22和第四电阻R4,所述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GPIO1与第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12的栅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池的正极BAT+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电池的正极BAT+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12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所述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通过电感L与充放电芯片U1的开关引脚SW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口VOUT分别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分别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U1的电流设置引脚ISET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实现原理如下:
当电源输入端口VIN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即无输入电压VBUS时,第一三极管Q2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Q21和第一场效应管Q11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一开关电路截止,电源输入端口VIN与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之间的连接断开。同时,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入端GPIO2输入低电平信号,控制模块U2检测到信号输入端GPIO2输入低电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端GPIO1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GPIO1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2和第二场效应管Q12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的正极BAT+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之间连接导通。充放电芯片U1处于升压模式,通过升压电路对电池电压VBAT升压后,具体为电池电流在电感L中转化为磁能存储,然后电感L中的磁能转化为电能,由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将升压输出电压通过电源输出端口VOUT输出给电子设备。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场效应管Q11处于截止状态,其中的体二极管可以隔离电源输入端口VIN和电源输出端口VOUT,电源输入端口VIN无输入电压,即VBUS为0V,电源输出端口VOUT输出升压输出电压,此时电池升压放电并通过电源输出端口VOUT给电子设备供电。
当电源输入端口VIN接入电源适配器之后,即有输入电压VBUS时,第一三极管Q21和第一场效应管Q11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电源输入端口VIN与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之间连接导通。同时,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入端GPIO2输入高电平信号,控制模块U2检测到信号输入端GPIO2输入高电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端GPIO1先输出一段时间的低电平信号,例如持续50毫秒的低电平信号,再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GPIO1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2和第二场效应管Q12均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二开关电路截止,电池的正极BAT+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之间的连接断开,充放电芯片U1关闭升压模式,进入充电模式。当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GPIO1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2和第二场效应管Q12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电池的正极BAT+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之间连接导通,充放电芯片处于充电模式,电源输入端口VIN的输入电压依次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11、充放电芯片U1和第二场效应管Q12为电池充电。
当电源输入端口VIN拔掉电源适配器之后,无输入电压VBUS,由于充放电芯片U1从充电模式切换至升压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第一三极管Q21和第一场效应管Q11会立即处于截止状态,充放电芯片U1从充电模式切换至升压模式。同时,控制模块U2的信号输入端GPIO2输入低电平信号,信号输出端GPIO1保持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二三极管Q22和第二场效应管Q12均保持导通状态,电池的正极BAT+与充放电芯片U1的电池连接引脚BAT之间保持连接,充放电芯片U1处于升压模式,通过升压电路对电池电压VBAT升压后,由充放电芯片U1的充放电引脚OUT/IN将升压输出电压通过电源输出端口VOUT输出给电子设备。此时,第一场效应管Q11处于截止状态,其中的体二极管隔离电源输入端口VIN和电源输出端口VOUT,电源输入端口VIN无输入电压,电源输出端口VOUT输出升压输出电压,电池升压放电给电子设备供电。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采用单端口充放电芯片,充电端口和升压放电端口共用一个充放电引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时采用充电芯片和放电芯片的方案以及采用具有两个端口的充放电芯片的方案而言,本申请的电容可以共用,没有闲置,提升了电容利用率。并且电容数量减少了一半,降低了电路成本和PCB占用空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电源输入端口和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之间增加第一开关电路,在电池的正极和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之间增加第二开关电路,当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第一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充放电芯片处于放电模式,电池进行升压放电。当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后,第一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控制模块先控制第二开关电路截止,再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当第二开关电路截止后,充放电芯片处于充电模式,然后当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后,对电池进行充电。本申请实施例无需控制模块周期性检测是否接入电源适配器,能够在电源输入端口未接入电源适配器时,自动控制对电池进行升压放电并利用升压输出电压为电子设备供电,在电源输入端口接入电源适配之后,自动控制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了电源适配器接入检测造成的升压输出电压波动,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并且需要根据充电信号进行电池充放电控制,例如按摩仪。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请参阅图2,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口VOUT与电子设备H1的供电端口的正极连接,电子设备H1的供电端口的负极接地。
可以理解,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对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电路相对应,所以描述的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电路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仅是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申请的改进之处,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分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控制模块、第二开关电路、升压电路、充放电芯片和电源输出端口,所述电源输入端口通过分压电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端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开关引脚通过升压电路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所述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与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电源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充放电芯片的充放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电源输入端口通过第二电阻分别与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二三极管和第四电阻,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为具有体二极管的P沟道MOS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通过电感与充放电芯片的开关引脚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池连接引脚分别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所述充放电芯片的电流设置引脚通过第五电阻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为USB接口。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口与电子设备的供电端口的正极连接,电子设备的供电端口的负极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按摩仪。
CN202323137286.1U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1177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7286.1U CN221177327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37286.1U CN221177327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7327U true CN221177327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4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37286.1U Active CN221177327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7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8027U (zh) 一种单usb接口的双向供电电路
CN205485902U (zh) 一种自动开机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1938148A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池供电设备
CN201860306U (zh) 一种时序控制电路
CN207069553U (zh) 一种实现硬件看门狗及自动延时通断电功能的控制电路
CN207782762U (zh) 一种自动复位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11313515A (zh) 一种多输出口的快充切换电路及方法
CN215990568U (zh) Poe转usb供电电路及usb转换器
CN103427821B (zh) 实现零待机电流的电源管理装置
WO2022218220A1 (zh)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3368616U (zh) 基于hdmi接口的自动供电系统
CN221177327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537915A (zh) 一种多类型充电线的断线检测电路及充电宝
CN105207279A (zh) 充放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CN212543422U (zh) 一种锂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及多串锂电池保护板
WO2017219437A1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285128A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电路、户外设备供电系统及户外设备
CN211790867U (zh) 一种多输出口的快充切换电路
CN203859545U (zh) 带负载状态检测的多路独立限流输出的单芯片智能电源
CN107733025B (zh) 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及其运行方法
CN102857085A (zh) 电子装置
CN216774352U (zh) 电源路径管理电路
CN220440401U (zh) 充电电路和视频监控设备
CN211209332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
CN217984638U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